人教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 教学设计10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 精选教案 (10)

《湘夫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二、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四、教学方法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2课时)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二、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幻灯)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秦国和楚国(并吴越,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三、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 (幻灯)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
湘夫人教案精选

湘夫人教案精选湘夫人教案(精选8篇)湘夫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品味湘君对感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2、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境变化。
2、学习屈原执着于梦想、忠贞、爱国的品格。
教学难点掌握《湘夫人》中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齐来学习。
二、背景介绍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我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之后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此刻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
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杯具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在《湘君》《湘夫人》中,仅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
屈原截取这个杯具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朗读录音,梳理字词渚_________眇_________罾__________潺__________袂_________汀_________遗__________搴__________2、诵读指导(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对在不断彷徨迷惘中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歌颂,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
抒发了诗人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
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
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上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有鲜红鲜红的血斑,那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叫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可以说,这个名称,这种竹子形象化了一段凄迷的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
这段爱情神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屈原以此为题材,写成了诗歌:《湘君》《湘夫人》。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二、结合注释,诵读课文1、字音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葺(qì) 荪(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诗歌的主人公是谁?湘君3、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写湘君约见湘夫人但最终未得见面。
湘夫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1

湘夫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人物形象2、分析诗歌主旨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
让同学说出上下句,老师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答案。
从这几句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屈原,一个坚持真理,不遗余力去追求和探究的屈原,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称赞,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今日就让我们走近屈原,品读《湘夫人》。
二、诵读课文1、老师配乐朗诵2、同学自由诵读三、梳理情节约会相约不见赴会只见流水想象美妙生活安静期盼等待四、重点赏析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问题设计1、湘君是个什么样的人?2、湘君为什么要给湘夫人建筑一座这样的宫室?五、介绍屈原出身贵族,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
对内乐观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见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消失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写作此文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境况困难,心情悲伤,但仍旧时时挂念国事,执著抱负,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补充材料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贾生列传》六、主旨探讨1、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
2、屈原身世悲剧的抒情诗。
3、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
七、课后作业阅读屈原的作品《湘君》《橘颂》等附板书设计湘君湘夫人屈原君王人抱负侯凌燕[湘夫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二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学生课前准备:1.疏通字词,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屈原的简介。
3.诵读中注意描写景物的句子。
二、教学课题:《湘夫人》 1.理解文中虚幻景物描写用意,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2.通过湘君对爱情的追求,体会作者所寄予的情感。
3.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三、教材分析:〈〈湘夫人〉〉是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篇自主赏析课文,引导学生学好本文,对以后诗歌鉴赏会起到引领作用。
在本课中诗人用一种惆怅、哀怨的基调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在希望与失望中交织的爱情绝唱。
通过学习本文掌握其中的以景写情的手法,走进传说,去体会诗人在污浊现实社会中那份令他愁怨、孤独而又执着的信念。
教学重点: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湘君的情感变化,进而通过诗歌了解作者在现实世界中的情感历程。
2.体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兴、铺陈渲染手法运用。
2.湘君情感发生怎样变化。
教学准备:1.有关图片、资料2.朗读视频四、教学方法:1.诗歌学习要多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去品、感、悟。
2.体现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导的作用,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引导总结。
教学流程:导--思--议--展--评--检--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汨罗江水,迤逦而前,浸润着两千年的历史沧桑,无论时世怎样变迁,当掬一捧江水时总让人想起一位踽踽于江畔的诗人。
他心怀社稷,情系国家,他怀瑾握瑜,才华绝代,而在那个污浊的世界中却屡遭排挤,饱受打击,只好无奈的向苍天发出这样的呐喊:“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不过正是这份独醒让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固守着一份信念。
悠悠千年以后,我们还吟诵着《离骚》,纪念着端午,祭奠着这位英魂,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二)、文本研读前信息了解:1.走进作者:在《离骚》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屈原,现在回忆他的人生简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并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课题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之后二女也投湘水而死。
这一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
人们为了祭祀他们,在湘水旁边,由女巫扮成湘夫人模样去迎接湘君,而男巫则扮成湘君的模样在湘水中修盖华贵的房子,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初涉湘水——整体感知1.听读正音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5分钟讨论———老师解答,齐读诗作):思考1:伫立水畔的人是谁?他在湘水之畔做什么?主要动作和主要事件有哪些?湘君,赴约。
主要动作:登、骋望、远望、观——驰、济、筑室——捐、遗、搴、遗。
语文:《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湘夫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方法】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生:……[师板书]师:好。
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生:……师:好。
在前几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手法的运用,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湘夫人》。
二、课堂讨论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
生:读3分钟。
师: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组来读这首诗,男生先读,“帝子降兮北渚”,预备开始……生:(齐读)师: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板书]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生:……师: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无法见面而黯然神伤的故事。
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的期盼。
师: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段落。
第一段我先来读一下,大家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
[师读] 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
生无语。
师: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
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深思?生一:……生二:……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来)师:写的什么意思呢?生:……师: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屈原、《楚辞》的知识2、读懂文意,训练学生用散文化语言转译诗歌的能力3、把握故事、情感4、体会屈原在文中的寄寓,了解“香草美人”意象。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2、质疑和讨论三、情感态度价值感:学习屈原执着于理想、忠贞、爱国的品格。
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1、我们上学期学过屈原的《离骚》节选,回顾其中名句(师说上句,生接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从中感受到屈原什么精神?追求理想、执着、坚守品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2、注释补充(幻灯片投影):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竹上生斑,“斑竹”之名(也称“潇湘竹”或“湘妃竹”)由此而来。
据说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诗歌《湘夫人》。
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
后世因称二女为“湘夫人”。
提问填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住所根据这个典故命名为“潇湘馆”,门外“有千竿翠竹遮映”。
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她常常流泪。
有人推测曹雪芹原意是让黛玉最终投水而死--质本洁来还洁去,像娥皇、女英一样。
二、预习检测: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2、预习题: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3、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读两篇。
4、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人约会、湘君筑室,最后女子未来。
三、内容分析讲解(一)幻灯片展示老师选择的译文,点拨词句,提问第一节:(1)“帝子降兮北渚”翻译时可以理解为“帝子将北渚”(2)从中感受到湘君怎样的感情?“愁”,“目眇眇”、“登白薠兮骋望”--焦急、迫切地盼望。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优质课《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本设计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湘夫人》,适用对象为高二学生。
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一首诗歌,为屈原抒情组歌《九歌》中的一首,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深切思念、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与绝望交织在一起。
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赏析古文和古代诗歌的能力,对于屈原也较为熟悉。
但是不是特别爱读屈原的文章,因时代久远和语言表达方式的隔阂,感受意境和体会情感方面也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的:1.通过对诗歌景物和意象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传达出的情感,探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感变化。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和诗人深层情感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情景设置法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现代歌曲《湘夫人》选段,在学生欣赏完音乐之后导入:古代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多为:诗乐舞一体,更何况《湘夫人》选自祭祀乐歌《九歌》,更强调音乐和文字的紧密联系。
现代的我们,无法复制当时的盛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吟诵去触摸文字的深度和温度。
(二)、温故知新课前布置预习题: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请大家在第一课时疏通文本的基础之上,将《湘夫人》改为一篇四言诗歌。
(提示:注意重点字音、字形和字义。
)(教师泛读,学生聆听、思考)设计理念:林庚在《中国文学简史》中说到:屈原的诗句一般说来,每句都等于《诗经》的两句。
即以较短的《九歌》说,例如:“沅有芷兮澧有兰。
”岂不相当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所以,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楚辞文字改为四字短歌,既能锻炼学生技能,也能总结楚辞文字的特点。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一、选修背景湖南女作家贵妃醉酒一生起居并不富裕,却在多少挫折中迎来她的艺术成就。
自幼聪慧的她便爱好文学,毕生写出大量的作品,描绘了大量的真实的生活场景。
其中《湘夫人》这一长篇小说,刻画了那段风波故都的狂热岁月。
本连载小说是可以看做一个反应那时代风俗的人类考察小说, 不仅包括了逝水茶楼中的风情及文化人物, 还描绘了那个时代, 故都及朝堂上的激烈风云. 无论从人物、故事情节还是历史背景,都是值得研究、品读的经典之作。
二、教材概述1.教材名称选修10:湘夫人2.作者贵妃醉酒3.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4.出版年月 2012年三、教案内容一. 模块安排本课程设计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二选修10《湘夫人》一书,设计了以下五个模块: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模块二“湘夫人”的作者贵妃醉酒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模块五对话个人的羞愧心理二. 模块介绍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关于“湘夫人”的典故的起源、历史背景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和文化典故等内容。
希望学生了解了“湘夫人”的真正意义和历史背景。
模块二:贵妃醉酒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贵妃醉酒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湘夫人》的写作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贵妃醉酒创作的故事内容、了解其代表作品,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小说情节来展现八旗女子嫁到湘地和当地乡村妇女的生活状况差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区域生活差异。
同时,也为学生呈现那个年代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即使出身富贵,处于退场妇女阶段的生活独特性,从中引发学生思考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本单元是从小说中抽取社交场合等相对隆重的场景,教学生进行情感描写;分别看《湘夫人》中的小说中是否设置情节舞会这个场面,场间经过是怎样刻刻画出来的等等。
《湘夫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拓展内容应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既要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学习,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概括: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湘夫人》的基本背景、结构和意象。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教学难点解析:
-意象的寓意与象征:深入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体会屈原的情感变化与内心世界
-艺术特色的创新:探索屈原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4.板书艺术性设计:
-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诗歌意象与情感表现直观呈现
-采用简洁的线条与色彩,突出诗歌的结构与艺术特点
-加入适当的艺术元素,如书法、绘画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湘夫人》的基本背景。这是屈原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详细解释概念)。它体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湘夫人》的具体内容。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湘水的流淌,表达了屈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湘夫人也象征了屈原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特点,感受本诗的凄美意境。
2、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解题:《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
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
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课文分析一、课文朗读二、背景简介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三、内容赏析: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第二段,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
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
第三段,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
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2、佳句赏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高中语文《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科目语文课题湘夫人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深入了解屈原的心志。
教学难点与重点1.体会楚辞独特的语言结构,理解文意。
2.掌握分析诗歌常用手法的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感受屈原的情感。
教学教法1、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运用改写法,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
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
4、运用比较法,比较《湘君》和《湘夫人》这两首诗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屈原名句他曾经寄予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他曾经傲然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但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于是,他矢志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环节设计目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入课文,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整体感。
【过渡与衔接】这,就是屈原——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离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九歌》组诗中的一首诗——《湘夫人》。
二、走入文本,理解课文。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大家可以参看课本第9页课下注释1和第11页“相关链接”,了解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的相关背景。
【环节设置目的】通过知人论世,为以意逆志作铺垫。
【过渡与衔接】我们了解了相关背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诵读诗歌。
任务目标:解决重点字词。
A、注意课下注释中,注音的字。
B、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湘夫人》优秀教案

湘夫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湘夫人》一、教学目的:1.通过深入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3.通过分析诗歌景物,研究“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步骤:1.导入:先让学生明确《长恨歌》的主题,并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然后研究同样抒写爱情的《湘夫人》。
2.知人论世:1) XXX:战国末期楚国人,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XXX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个人独立创作的诗歌新时代,是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2) 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XXX创造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XXX,记楚之物”。
3) 湘水神传说:XXX和XXX是湘江的恋人神,传说XXX就是XXX,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XXX的妻子是XXX的二女XXX、XXX,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3.以意逆志:1) 教师朗读课文,强调字音。
第四段是诗歌的结尾,也是整首诗的部分。
XXX在失去XXX后,感到无尽的悲痛和孤独,无法自拔。
她不停地呼唤着XXX的名字,却只有回声作为回应。
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使得XXX不断地呼唤着XXX的名字,直到嗓子沙哑,却仍然没有等到她的到来。
最后,XXX只能在夜幕中独自哭泣,表达出了她对XXX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伤痛。
在这一段中,诗人通过描写XXX的孤独和无助,表达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无奈。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XXX的哭泣,表达了人类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爱情的坚持。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深刻和珍贵。
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品味诗歌中的优美语言,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湘君对湘夫人的复杂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比兴等表现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和文化典故的理解。
(2)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的视频,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起学生对爱情主题的兴趣。
(2)提问: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有哪些关于爱情的神话传说?引出湘君和湘夫人的故事。
2、作者及作品介绍(1)简单介绍屈原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讲解《楚辞》的特点,包括其句式、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4、文本解读(1)疏通文意,解释诗歌中生僻字词和文化典故的含义。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明确诗歌分为湘君等待湘夫人和湘君追寻湘夫人两个部分。
5、情感探究(1)提问:湘君在等待湘夫人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总结:湘君从满怀期待到焦虑不安,再到失望惆怅,最后依然执着等待,情感起伏变化,真挚而深沉。
6、表现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象征、比兴的句子,如“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等。
(2)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作用,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湘夫人》的背景及意义;(2)掌握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3)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湘夫人》的创作背景及意义;(2)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3)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湘君和湘夫人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湘夫人》的背景及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3)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分析成果。
4.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特点;2. 谈谈你对《湘夫人》中的神话元素的理解;3. 请举例说明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收获。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石家庄实验中学李亚一、教学目的1.欣赏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融情入景。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
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
他的妃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哭了九天九夜,最后投水而死。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九嶷山的竹子上,竹竿上呈现出点点泪斑。
屈原根据这美丽的传说写了《湘夫人》,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二)、讲解诗歌。
1、检查预习,齐读课文。
2、疏通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大意)译文:湘夫人啊快降落在北洲之上吧,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能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听到湘夫人啊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剖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啊都来迎接,他们拥拥挤挤啊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人。
美好的时光啊不易得,我姑且徘徊散散愁肠。
几处提示:文中出现的“帝子”“佳”“公子”“佳人”“远者”都指湘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编写:朱恒信审核人:第十二周第一课时编写时间:2010年11月18日班组:___姓名:___组评:师评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思想、气节品格及《楚辞》相关知识。
2. 疏通诗意,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文意。
【自主学习】
1. 作者生平及《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 ,字---- ,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
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
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被谗,遭放逐。
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体的特点: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有关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补充:
2相关故事: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
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
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3给下列字词注音。
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 ) 潺湲( ) 葺( ) 荪( ) 橑( ) 楣()薜荔()擗( ) 櫋( ) 庑( ) 嶷()袂( ) 遗( ) 褋( ) 搴( ) 汀( )
4.结合注释翻译,疏通文意。
重点掌握:
愁予公子荷盖夕张芷葺
荷屋桂栋荪壁紫坛捐余袂
完成课本P10习题二、三。
【合作探究】
1.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2、概括内容:(不超过30字)
3感情基调:
【反馈检测】
淡水河边吊屈原(余光中)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做尘土,
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
滩滩的龙舟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朝朝幕幕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
你不过流为先秦一说客!
但丁荷马和魏吉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做尘土,
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
滩滩的龙舟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自己创作一首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随堂交流。
【我的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眉县槐芽中学高二语文学案湘夫人
编写:朱恒信审核人周次:第十二周第二课时师评___
编写时间:2010年11月18日班组:___姓名:___组评:
【学习目标】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主旨。
2、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背诵;鉴赏比兴手法的作用内涵。
【自主学习】
1.完成背诵:
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
沅有芷兮澧有兰,________。
__________,夕济兮西澨。
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
2佳句赏析:赏析内容: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3思考:
①湘君与湘夫人是不是配偶?若是,为何两地分居,相互苦相思?
②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及步骤,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1.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本诗的主旨。
提示:爱情诗(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政治诗(屈原不为楚王所知的身
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2、鉴赏情感手法。
提示:①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②比兴手法③香草美人式的比兴。
【反馈检测】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6分)
【我的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