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美术课堂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
【摘要】美术课从进入普通学校课程表伊始就带有浓厚的技能训练色彩。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该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
【关键词】生活化欣赏创作美术素养
美术课堂一度陷入尴尬:公开课和比赛课上的热热闹闹的场景有做作之嫌,是为表演而表演。而在现实的美术教学课堂,学生要么是吵闹,要么是睡觉,要么是做其他的事情。我们要反思一下学生为什么会这样?
一、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美术课
(一)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影响
近代美术教育开设之初的所谓美术本体,主要是图画技法的训练。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术教育正是以重视技法训练的面貌进入普通学校中的。中国也是出于工业或实业的要求在普通学校开设美术课程的。因此,美术课从进入普通学校课程表伊始就带有浓厚的技能训练色彩。再以后,对技能训练的要求也是有增无减,往往超越了作为未来普通国民的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水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形成了我国美术教育浓郁的科学特色,其结果是严重脱离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对学科本体的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始终是不能拧成一股的绳。
(二)各学段学业的设置
在各学段的美术课程都是非考试科目,与其他考试科目相比,学
生在美术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投入较少,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也小得多,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这一现实反映的情况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系统弱于学习考试科目的动力系统。这一点让老师很纠结,希望变成考试科目的想法也很渺茫。那老师期望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成空了。
二、如何让美术课生活化
生活化是让学生喜欢美术课的有效方法。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所以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观念的改变,从而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现在教材内容设置越来越贴近生活。原来的内容安排,以过程的体验为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无需训练的简单技能。这需要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一些过于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即便是体验起来都有困难的,还是应该
从课程内容中“忍痛割爱”。
现在的教材体系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也越来越接近生活了。我归纳大致分如下几种:①欣赏,评述了解古代经典作品,识辨当代艺术美丑的审美能力。丰富视觉、触觉②设计与应用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③图像传达能力——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在学习内容上”少而精”,学生就能形成某种程度的熟练,形成一定的能力。细细思忖,这不失为一条良策,应该加以实验和探索。比如现在教材中《寻古探幽》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通过亲身体验美的活动去领略生活中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组织生活化
无论大事小事,跟美有关系的我都在课堂中穿插和同学们讨论。比如: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可不可以化妆等等,和同学们生活有关联的我们都来说说、谈谈、画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放开手脚进行艺术的探索与创造。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学生不喜欢美术有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原因,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常锐伦教授主张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思考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但我认为绝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想画,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机会,是我们压抑了学生。(三)欣赏美术生活化
美术起源于生活。人类最早的艺术门类就是美术,美是无处不在
的。美术起源于生活,起源于劳动。我国青海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是代表性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一个盆子,如把水倒进有舞蹈人物的彩陶盆里,舞蹈者的身姿便倒映在水中,巧妙地构成了一个池畔欢舞的场面。动一下盆内的水就发生晃动,倒映在水中的舞蹈者和身姿,产生一种婆婆起舞、婀娜多姿的艺术效果。《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话“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实际就是让美术生活化,让学生明白美术的丰富内涵和生活密切联系。美术课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提高审美水平,一个高素质的人不可缺少审美能力。
在讲《走进古人的生活》这一内容时,我利用活动课和同学们一起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一一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同学们认真的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陕西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就非常方便到河里汲水。它的形象就是从生活劳动中得来的。
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
这样的欣赏课让学生明白美术的丰富内涵和生活密切联系。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美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罗克韦尔肯特也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生活化,从而提高审美素养,是美术教育的理想。希望每个孩子都热爱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