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人间词话_的文体特点_兼论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启示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与创作指导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与创作指导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文艺批评著作,书中除了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批评,还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本文将从文学批评和创作指导两个方面来探讨人间词话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文学批评1. 对于文学形式的独立思考和评价人间词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的文学形式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作者在书中指出,文学形式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不能固守于旧有的传统。
这对于当时的文坛而言是一种颠覆,也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
2. 对于诗歌的审美观点和评价标准人间词话对于诗歌的审美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如追求意境、注意音韵规律、注重形象的描绘等,这些观点至今还对于中国的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人间词话还对当时的一些诗人进行了批评,提出了对诗歌的新的评价标准,对于消除陈旧的文学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创作指导1. 关于创作思路的启示人间词话对于创作思路的启示和引导是无可忽视的。
作为一部批评性的著作,人间词话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为后来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它提醒作家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现象,积极思考人生问题,从而创作出更具深度和思想性的作品。
2. 引导作家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对于语言的表达方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简练明了、形象生动等。
这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者而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它促使作家反思自己的创作语言是否恰当,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的建议人间词话中还提到了艺术修养对于作家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只有经过良好的修炼,作家才能真正领悟文学的真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因此,人间词话为后来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的建议,为他们的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
总结起来,人间词话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文学批评方面,它提出了独立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创作指导方面,它引导着作家们注重创作思路、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艺术修养,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水平。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涵盖了大量的诗词评论和理论观点。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其独特的文学见解和人文精神,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也启发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首先,《人间词话》展现了王国维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诗词的独到见解。
他以“境界”说为核心,详细阐述了诗歌创作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特性。
他强调诗歌的内在精神和情感表达,认为这是诗歌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同时,他也对诗歌的意象、韵律、修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魅力和内涵。
其次,王国维在书中表现出的文化情怀和人文精神也让我深受感动。
他以传统文化为底蕴,通过对古代诗词的解读和评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道德伦理。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不仅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此外,《人间词话》还启发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王国维通过对诗词的解读和评论,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价值。
他主张“真性情、真感情、真思想”的人文精神,强调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种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让我更加关注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变化,也激发了我对生活和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总之,《人间词话》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学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
和人文素养。
我相信,《人间词话》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让我懂得欣赏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让我懂得欣赏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批评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文论集,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中,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更是让我懂得了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就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对我个人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启示我要注重细节。
袁宏道以其独到的眼光,对于词作特点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以词牌名、题材、字句等多个维度来进行评价的观点。
他指出“词中三事水、月、花为大”,从中我领悟到所欣赏的文学作品中,不能只关注整体结构,更要注重细节描写的精细度。
只有通过细腻的描写,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使读者更能沉浸于其中。
其次,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使我明白了背后的艺术手法。
袁宏道在对词作进行评价时,不仅从情感的表达,还着重分析了词作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
他提出了“典刺词者,定修辞也”、“详明辞者,能歌之也”等论述,使我开始关注作品中词藻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独到之处。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学习,我渐渐增长了对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感的敏感度。
再次,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让我明白作品要追求真实与自然。
袁宏道在文中提到,“惟时疏密之中求险听,法门见识之间求奇验”,他认为作品的真实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真实自然地反映人生的方方面面,才能够打动人心,使作品具备更高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最后,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教会了我要有宽容的眼光。
袁宏道在与其他文人的批评争论中,常常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敢以众说取胜者,各取所爱,退无齿耳”,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尊重彼此的创作和批评,保持宽容的态度。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尊重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观点,以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和品味作品的多样性。
总之,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让我懂得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多个层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剖析、专注于艺术手法、追求真实自然和宽容的眼光,我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24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24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刘基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论文集,其中涉及了许多关于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的内容。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及其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
1. 文学创作和修辞技巧
《人间词话》认为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精湛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
它强调了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如比喻、借代、象征等等,这些技巧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
刘基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叙事结构、对比、排比等写作技巧的指导原则。
2. 文学主题与意境营造
《人间词话》强调作品必须具备深邃而独特的主题,并能通过精确而有力地描写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刘基认为主题应该符合作者内心真实感受,同时要能够触动读者情感。
他鼓励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和描述场景,从而使读者沉浸在作品创造的意境之中。
3. 文学价值和审美追求
《人间词话》强调文学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启示和反思。
它主张文学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并批评过于娴静、单调的作品缺乏真
实性。
此外,它也关注艺术作品中表达情感和情绪共鸣的重要性,认为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以上仅是《人间词话》中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的一部分内容,在这本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方面如音乐、修辞理论等。
通过深入研究《人间词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创作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丰富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并为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文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人间词话的行文特点

人间词话的行文特点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行文特点:
1.内容真实:人间词话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和日常琐事,
注重真实性和细节,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3.表达简洁:人间词话追求简练、明白、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词句
简短而有力,注重点睛之笔,使文章寥寥数语中充满哲理和启示。
4.形象生动:人间词话注重生动描绘人物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5.语言优美:人间词话对语言的运用非常讲究,追求韵律流畅、意境
悠远的表达方式,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具
有诗歌的韵味。
综上所述,人间词话的行文特点是真实、情感丰富、表达简洁、形象
生动和语言优美。
这些特点使得人间词话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被
广泛传承和赏析。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篇一:人间词话感想《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他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虽然称为”词话”,但是它所论并不局限于词,应该说它是一部关于诗词的美学著作。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敏锐的目光与深刻的思辨理性,把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观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兼容的特点。
他标举文学的功能是反映人生,所以要有真性情,要摆脱功利的束缚,以超功利的审美的艺术眼光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表现人们真实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此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以“境界”为核心的词学理论。
“境界”的主要关键,在于任何作品一定要写真景物、真感情,而且在表现上要鲜明真切,写景则必豁人耳目,言情必沁人心脾。
要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美,直观地告诉读者。
这也很值得我们去借鉴,贴近生活、真实往往是我们写作时容易忽视的。
我在还没有阅读正文时候先读了导读,大致了解了《人间词话》的核心是围绕着“境界”二字,也对作者王国维有了更为详细的认识。
但是从导读部分了解到的还是会觉得有所偏差,理解不够透彻,应该说会让编者牵制了我的思维,不过从这部分我觉得王国维有点固执,思想如此前卫,可内心却是忠于满清王朝,作为现代人的我看来,实属不该,倘若他能像胡适、鲁迅等人一样,或许他的人生会更好。
不过从他自身来看,忠于君王,即表明了他的忠心,于国于民,他都问心无愧,这是他自己追求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幸福的,所以虽然觉得他站错了政治立场,不过还是为他的忠心感到敬佩。
《人间词话》读后感

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王国维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王国维的写作风格独具匠心。他的文字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和论证。他运用丰富的例子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抽象的文学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我喜欢他对于诗词的细腻解读,如他对李白的《将进酒》的解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意境之中。然而,我也觉得他在某些部分的论述过于冗长,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受到影响。
在书中,王国还对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点评和解读,例如对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名篇的解析,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王国维的文学评论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剖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还对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点评和解读,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这些点评和解读不仅展现了他对诗词的深刻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点,从而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审视《人间词话》,意味着我们要将王国维的词学理论与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对话和碰撞。这种比较和对话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诗词创作和批评的理解,也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学批评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比较文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学体验。
其次,从情节的角度来看,《人间词话》通过点评和解读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展现了诗词中的情感和景象之美。这些诗词作品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我尤其喜欢王国维对李白的《将进酒》的解读,他将诗中的景象与情感相互交织,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意境之中。然而,我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就是书中对于一些诗词的解读较为简略,让人意犹未尽。
《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与创作指导

《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与创作指导
引言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涵盖了对当时流行的词作及其创作技巧的理论探讨与评论。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间词话》中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现代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启示。
1.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袁宏道的生平背景和目的;
•出版历史:书籍发行情况、反响。
2. 文学批评观点分析
2.1 批评标准与价值观
•对于优秀词章的标准与评价方法;
•艺术追求之真、善、美以及对个性化表达的看法。
2.2 创作方法与技巧
•彩虹手法:独特且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段;
•按意填形:如何通过表达内在情感来塑造形象;
•韵律与节奏:对韵律感和节奏感的重视。
2.3 文字运用与修辞手法
•用词与词语搭配:运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
•对偶与典故: 如何巧妙地使用对偶和典故,丰富作品内涵;
•借景与托物:通过描写环境与人物进行感情表达。
3. 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3.1 尊崇个性化创作
•引导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保持真实性、独特性和个体化。
3.2 探索多样化表达方式
•借鉴《人间词话》提出的创建性方法和技巧。
3.3 注重艺术追求
•追求艺术上的真、善、美,塑造更完美而有深度的文学形象。
结论
《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的著作,对于理解明代文学批评和创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思考方向,并对于现代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人间词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批评与创作的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与艺术创作技巧讲解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与艺术创作技巧讲解1. 简介《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撰写的一本文论著,该书系统总结了宋代以来的词作,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评。
本文将从《人间词话》出发,探讨其中所涉及的文学批评观点和艺术创作技巧,并对其在当代写作实践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2. 文学批评观点解读2.1 情景交融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了情景交融的重要性。
他认为好的词作必须在述情之余兼顾场景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情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并提供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2.2 塑造形象生动杨慎注重形象描写,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塑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烈等观点。
他认为通过精准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角色和场景。
本节将进一步讲解这一观点,并列举相关案例分析。
2.3 结构严谨《人间词话》中,杨慎强调了作品结构的重要性。
他对词集的编排、章回小说的铺排等进行了详尽剖析,提出了许多有关结构之道。
本节将深入探讨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并给予实际案例说明。
3. 艺术创作技巧解析3.1 情感表达与写作手法《人间词话》中,杨慎对情感表达与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他指出有效地表达情感是词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法。
本部分将详细探究情感表达的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运用意象等方面,并配以具体案例。
3.2 突破常规创新杨慎提倡在创作中突破常规,在《人间词话》中分享了一些突破常规的艺术创作经验。
本节将深入剖析如何通过离奇的结构安排、独特的表现手法等实现作品的创新,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3.3 文学批评与创作相融合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了文学批评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交融。
他认为深入理解古代文学,对于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从文学批评角度出发,揭示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并给出一些案例进行分析。
4. 当代应用与启示本部分将探讨《人间词话》中所阐述的文学批评观点和艺术创作技巧在当代写作实践中的应用,并总结其中的启示和经验。
现代散文赏析人间词话的文学观点

现代散文赏析人间词话的文学观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和赋被视为文学的三大主要形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现代散文赏析《人间词话》的文学观点将在本文中进行探讨。
散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时期,但它的发展没有受到太多重视。
直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散文开始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与诗歌和词曲相比,散文更加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则,给了作者更多的表达空间。
《人间词话》是现代散文赏析中的经典之作。
该书由当代著名作家林语堂所编写,首次出版于1936年。
它以林语堂对词曲的研究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形式、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国散文的独特魅力。
首先,林语堂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散文和词曲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与词曲形成对比。
散文的语言更加直白自由,可以表达更为广泛的主题。
而词曲则更加注重音律和韵律,突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林语堂对散文的审美价值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散文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具有强烈的生活情感和真实感。
与之相比,诗词往往更加浪漫和虚幻。
因此,散文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给读者带来更直接和真实的体验。
此外,林语堂还对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好的散文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共鸣,还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度的思考。
同时,作者应该有良好的散文素养,熟悉文学修辞和写作技巧。
通过批评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散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人间词话》收录了许多现代散文的佳作,其中包括了徐志摩、舒婷、余秋雨等众多作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散文的多样性和魅力,还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散文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总之,现代散文赏析《人间词话》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28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打开书柜,一排排的书映入眼帘,很多我都读过了,在书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着一本不起眼的书,它的名字叫《人间词话》。
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说。
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
借用宋词名句,以抽象为具体,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和思维逻辑道出艺术的本质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谓匠心别具,独出机杼。
这本书除了写诗词,还写到了对人生、理想,充满了警醒与启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气秉性,他说过,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只有具备“真”的艺术境界,文学才能“与哲学有同一性质,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问题。
”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静夜里,月色如水,虫声唧唧,翻开“人间词话”,字字珠玑,读来受益匪浅。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2《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
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
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观点

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观点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本批评性文学评论集,以对古代诗词进行评论和评价为主要内容。
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学批评观点和评论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注重文学的审美标准人间词话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提出了“情即景,诗大小情也”和“设色重用筆端宏”等著名观点。
前者强调情感和景象的统一,旨在表达作者情感的真实性和景象的生动性。
后者则强调在表达情感时要注重描写的细腻和文字的精细运用。
这些观点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审美价值,并对后世文学创作起到了启示作用。
二、强调文学的价值取向人间词话提出了“言思之美,辞章之齐”和“文以载道,词以传情”等观点,强调文学作品应当承载社会价值和传递人类情感。
袁宏道认为,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应该具有一定的道德和社会意义。
这一观点在古代文人中引起了积极回响,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注重文学的创新和变革人间词话倡导文学的创新和变革,在文学批评中提出了“朴于素,短于长,细於爽,工于巧”的观点。
袁宏道强调文学作品应当追求简洁明快,避免冗长和累赘,同时注重技艺的训练和精进。
这一观点对于古代词章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对古代词作的欣赏和理解。
四、重视文学的历史与时代性人间词话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时代性,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袁宏道在评论时注重考察作品的时代环境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从而使文学评论更具深度和广度。
这一观点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我们对文学作品更能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推崇文学的个人风格与批评独立性人间词话提倡文学作品的个人风格和批评独立性。
袁宏道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并鼓励作家和词人有自己独立的评论观点。
他在评论时常常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和鼓励。
《人间词话》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们常说,《人间词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
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与文化,还能够为当下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启示与启发。
本文将就《人间词话》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人间词话》的价值与意义《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编撰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以其对词曲的论述与评价而名满文坛。
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经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成就和特点。
《人间词话》的出现不仅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文学批评思想,更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营养。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人间词话》的内涵,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加以发扬光大。
二、对《人间词话》中的经典评论进行分析1. 《人间词话》对词曲的评价袁宏道在《人间词话》中对当时的词曲进行了评价,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是否仍然适用于当代文学创作?对于现代的词曲创作人员来说,如何看待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适用性?2. 《人间词话》中的创作理念《人间词话》中不仅包含了对词曲的评价,还涉及了许多关于创作理念的阐述。
袁宏道对词曲的创作要求有哪些?这些创作理念对于当代的文学创作者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3. 《人间词话》中的艺术追求在《人间词话》中,袁宏道对词曲的艺术追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如何理解袁宏道对词曲艺术追求的阐述?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如何推崇和发扬这种艺术追求?三、《人间词话》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1. 传统文学批评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人间词话》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学批评思想,这些思想是否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如何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学批评的优秀思想?2. 传统文学批评对于创作技巧的影响袁宏道在《人间词话》中对词曲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创作技巧是否可以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如何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融合并发扬这些传统文学创作技巧?3. 传统文学批评对于创作态度的影响《人间词话》中不仅包含了词曲的创作技巧,还涉及了创作态度和精神追求。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词
的论述和鉴赏,对于词的创作技巧、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词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于词的创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对于词的构思和写作有
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作者有着精湛的写作技巧。
通过书中的论述,我对于如何构思和写作一首好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自身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书中对于词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于词的情感表达有了
更加深刻的认识。
词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于情感的表达,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书中,作者对于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让我对于情感表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创作词的时候更加有把握。
总的来说,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对于词的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词
的构思、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词的论著,更是一部对于文学创作的启迪,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人间词话》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人间词话》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人间词话》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间词话》这一具体案例出发,探讨其中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观点,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给出文章的概述、结构及目的;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然后,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人间词话》中所呈现的文学批评观点,包括作者对扬州派词论之争、诗歌创作技巧以及传统文学作品鉴赏等方面的看法;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人间词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重点聚焦于其对明清小说创作、传统戏曲艺术以及文人词坛的推动和塑造作用;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论述内容,并对《人间词话》的评价与意义进行评述,同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借鉴和启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人间词话》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方法论以及影响力。
通过分析《人间词话》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展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总结其主要观点和论述内容,进一步理解《人间词话》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并思考其对今天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借鉴价值。
2.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概述:2.1 古代文学批评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经籍评论和诗经注疏,但正式的文学批评体系在汉代开始形成。
演义之说首见于《礼记·曲礼下》,“故乐以情为本”,起初强调音乐作品与人情世故之间的关系。
由此衍生出两千多年来持续发展的古代中国文学批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儒家经典思想的兴起,对古籍的解释与传播逐渐成为重要事务。
试析《人间词话》及其对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

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
面的长处表明王国维已经自觉地在研究中利用了西 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文学者
方的逻辑思维方法。的确,王本人受过这方面的较为 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识 严格的训练,学习过西方数学、物理、化学等,其后又 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文学之事。”[*]将情与景视为
伍雪梅 < 文
定相似性。对此,王国维还有一句极精要概括之语: 法作为分类标准,把境界分为理想与写实两派,也就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 是后来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
情语也。”
造境偏重于理想虚构,是作家的主观创造,而写境偏
境界必是真景物,真感情者,其中尤以真感情最 于自然写实,是作家对自然的客观摹写。但两者又是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1 ,2 3-$1$/ 4,11535 ,2 05.,67045 8549/,1,3:
学术苑
试析《人间词话》及其对当代 文论建设的启示
伍雪梅!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市 !"""!#)
摘 要 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王国维可谓一代大师,他在融通中西、贯通古今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努力对于当代文论建设仍
式,但传统词话,诗话大多随意即兴、应机而发,在结 下内容:
构上很少有严密的安排。《人间词话》似乎是有意避
免了这种散漫的特点,后来发表的未刊稿、删稿可以 ’ 真感情与真景物
作为旁证,其 中 涉 及 声 律 技 巧、偏 于 考 证、以 及 在 内
《人间词话》第 & 则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书以对明代文学的评论为主线,涵盖了诗、词、曲等各个文学体裁。
读完《人间词话》,我深受启示,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于现代文学有了更多的思量。
首先,我被《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方法所吸引。
袁宏道以独特的视角对明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不仅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了评价,更重要的是他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与时代相结合,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这种批评方法让我意识到文学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的反思和记录。
作为现代读者,我们也应该从文学作品中寻觅对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其次,《人间词话》中的文学鉴赏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袁宏道对于词的鉴赏尤其深入,他不仅对词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解读,还对词的创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
通过他的解读,我更加明白了古代词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袁宏道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选取也很有见地,他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作品进行评论,这让我对古代文学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人间词话》中的一些观点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例如,袁宏道强调了词人应该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达,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虚华的形式。
他认为词作品应该贴近生活,反映人民的真实感受。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否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袁宏道还提到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应该是“雅俗共赏”,即既要有高雅的艺术性,又要能够被普通人所理解和欣赏。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追求艺术的独特性。
最后,《人间词话》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
袁宏道通过对一些具体的词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
他通过对词作品的点评,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的构建过程和创作方法。
这对于我自己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刘基编撰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共分为十卷,收录了明代以前的文学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批评和评述。
通过阅读《人间词话》,我深受启示,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一些感悟和体味。
首先,《人间词话》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和评价标准赋予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刘基将文学作品分为五类,包括“正言类”、“婉约类”、“豪放类”、“淫秽类”和“诙谐类”。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感人性和艺术性,而这五类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
这使我意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内容的真实性,还在于艺术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
因此,在写作或者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不仅仅追求表面的真实性。
其次,《人间词话》中对于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述也赋予了我不少启示。
刘基在书中对于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对于作品的优点和不足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通过阅读他的批评,我学会了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这对于我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刘基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等,这些都对于我提高写作水平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匡助。
此外,《人间词话》还对于明代以前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整理和收录,使我对于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其中的文学作品,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对于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使我对于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有了更多的思量。
总的来说,阅读《人间词话》赋予了我不少的启示和思量。
通过对其中的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和评价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同时,通过阅读其中的文学作品,我对于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也有了更多的思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兼论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启示阎 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 :本文主要从文体样式与批评话语两方面探讨了《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
在文体样式上,《人间词话》表现出对传统“诗话”的继承、兼综与超越;在批评话语方面,王国维对传统的文论范畴、术语进行了改造,试图创造出内涵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批评范畴、批评术语,这些做法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有着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人间词话》;境界;文体样式;批评话语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204002506国学大师王国维——诗学界但丁式的人物,他的《人间词话》以“境界”说总结了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为中国古代文论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其《〈红楼梦〉评论》又以前所未有的视野与研究方法揭开了中国近现代文论的帷幕。
作为一个旧时代之末、新时代之初的知识分子,王国维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同时又接受了一些西方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有看问题的新眼光、新视角。
在这种情况下,王国维所作的《人间词话》,看似用一个传统的形式来谈一个传统的文论范畴,势必会形成不同于传统诗论的特点,因而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从文体样式上看,《人间词话》采用了“诗话”这一传统批评形式。
传统的诗话批评有两个源头,一是来源于钟嵘的《诗品》,另一个来源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们分别代表了诗话发展的两种不同路数。
《世说新语》一脉,发展至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始正式以“诗话”命名。
这一路数的“诗话”更象是一种偶感随笔,往往是论者随兴致所至,信手拈来,所以一开始,论者的态度还不十分自觉,所做的“诗话”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字上的游戏与娱乐。
发展至清代,一些批评家虽在体式上承这一路,但在态度上已是很自觉了,如沈德潜所作的《说诗晬语》。
而《诗品》一脉,从一开始即是以严肃的治学态度,将批评定位于品诗、评诗人、探求诗歌自身的创作规律等方面,所以这一路的“诗话”在理论上具有一定深度,在体系上较为完年月河西学院学报20028 August. 2002第期4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No. 4备。
《人间词话》虽以“词话”命名,但它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上述两种路数中的哪一种,实际上,《人间词话》是采笔记体之外在样式,取《诗品》一路之内在体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建构自己的诗学体系,表现了对二者的兼综性。
《人间词话》采用笔记体的“诗话”样式来探讨传统的“意境”理论,而笔记体“诗话”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形式上较“散”,论者不是要通过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去论证清楚某一个论题,将它谈深谈透,而是将自己对某个或某几个问题的思考所得到的心得随笔记录下来,《人间词话》就是这样。
关于“境界”理论的思索,王国维都是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形成凝炼的观点,然而却并不就某一观点具体展开,进行充分、严密的论证。
如作者开篇第一则:“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以我们做批评论文的经验,一般认为论者单刀直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命题,接下来就会对这个命题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论述。
譬如,单就“词以境界为最上”这一命题,我们就会拟出几点需论证的要点:何为境界?它有什么特点?为何词有了境界就能自成高格了?然后再拿具体的事实进行论证。
然而,王国维并没有这样做,他好像是今天想起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觉得“闹”字用得好,认为“著一闹字,境界全出”;明天又对太白的词有点思考,认为他的词是“纯以气象取胜”;后天读温飞卿的词又有点所得。
而至于“闹”字如何使整首词的境界全出;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象?这八个字又如何“遂关千古登临之口”?王国维就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了。
这些只言片语仿佛只是论者的无意间所得,随笔而录,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
他只是提出了一个个观点,一个个对于“境界”所做的思考而形成的凝炼的命题,然后一则一则地记下而已。
这样每一则本身或则与则之间都留下了许多可以填补的空白。
这便是《人间词话》在外在样式上显现出来的笔记体诗话所具有的“散”的特征。
但是,在内在体制上它则继承了《诗品》一路追求批评的体系性的作派,所以与外在样式上“散”、实际上也无理论中心的随笔体诗话不同,《人间词话》有一个中心论题即“境界”,这64使得它表面上虽散,实际上却有一个内在体系。
《人间词话》共则(按王国维手定本),其中99前则为作者之理论总纲,在前则中,王国维提出了“词以境界为上”的核心理论,围绕着这一核心理论,从艺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看,境界有虚构之“造境”与写实之“写境”;从物与我的55观照角度来看,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后则就是关于这些理论的具体批评实践。
而在具体批评实践的同时,王国维又不断地丰富着前面理论的内涵,总结出一些新的观点。
17例如,在第则中,在对《水浒》、《红楼梦》的作者及李后主的分析与对比中,从创作主体的生活阅历可以对创作产生影响这一角度提出了诗人分“客观之诗人”与“主观之诗人”的理论;333436经过第、则的具体分析后,在第则提出了“隔”与“不隔”的理论。
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不断丰富着“境界”的内涵。
由此看出,王国维在继承传统“诗话”这一文体样式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对不同路数诗话的兼综。
同时,由于当时国门已被打开,西学东渐,王国维深受西学尤其是尼采和舒本华的影响,坚持打破中西界限,融贯中西文化是王国维的学术立场,当他以西学之视野来观照中国传统的文论范畴,并在此基础上作《人间词话》时,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考虑,《人间词话》在对传统的文体样式有所继承与兼综的同时也必然会超越传统,这表现在整部论著外看虽散,实际上却形成了一个既有核心理论又全面开放的体系。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无论是提出理论观点还是进行具体分析,每则都是点到为止,使得它们都留有很大再思考与发挥的空间,读者既可以对王国维所提到的某一论点进行更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许还可成一家之说;也可以去搜集资料,对王国维的观点进行印证、补充,使他的理论更严密。
另外从《人间词话》的文本呈现形式上看,则与则之间都留有空白,这种空白也是一个个能引发接受者再思考的广阔空间,它允许读者的全面参与,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如何填补空白,将则与则之间天衣无缝地连起,从而使得整部《人间词话》成为一个有机的,有着逻辑体系的整体。
这样,《人间词话》在被读者接受过程中,不再是王国维创造出的唯一的批评文本,在读者全方位的参与下,它取得了强大的生命力,获得了无数个文本存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国维采用“诗话”这一传统的批评文体样式做论,却暗合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读者批评”的要求,将批评文本也呈现为一种开放的体系,制造许多“空白”,留待接受者去思索、去充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间词话》比起当代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批评文章或论著,更能发挥接受者的主动性。
二《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除了在文体样式方面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兼综与超越外,另一方面表现为它能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论,同时又努力摆脱传统批评的经验性,将中国的文学批评提升到具有科学性的高度。
为此,王国维尝试着创造内涵明确,具有普遍批评功能的批评范畴和批评术语。
他的这种抱负,在《人间词话》中有所表露,第九则这样写道: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往常人们对这段话有些微词,认为王国维过于自信,但其“境界”之说,较之传统的文论概念、范畴如“兴趣”、“神韵”等确实有“探本”之功能。
关于意境理论,千百年来,论诗者一直对它表示关注,并在阐释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味”、“兴趣”、“神韵”等为核心术语的各自一套的批评话语。
这些批评术语与范畴以生命体验与直观感悟为特征,轻灵俊逸,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倾注了生命体验,但也存在意义不明确的缺点,所以它们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诗之“妙”、诗之“味”,传达出关于“意境”的某些理论,但那只是批评者深入诗中的个人体验,对于那些与论者没有相同审美趣味和生命体验的人来说,论者那一套没有确定意义的话语就不一定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所以,“味”、“兴趣”、“神韵”等文论范畴与术语,由于内涵与外延都不十分明确,在运用起来就很不好操作,在某些时侯,还因为缺少科学性而有逐末之嫌。
王国维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虽有自负之嫌,但他所创造的以“境界”为核心范畴的一套批评话语确实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可操作性,第一次将西方科学态度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实结合起来,创造了一套既不脱离传统,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作为标准来运用的一套批评话语。
这主要表现在王国维拈出“境界”这一范畴来阐述意境理论,确定了它的核心内涵是“有真景物,真感情”,并围绕这一核心内涵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的批评术语与概念,对“境界”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定位。
由于这些批评术语是在西学视野的参照下,又立足于中国文论传统而提出的,所以在批评实践中,它们既能承担起文学批评的功能,使论者与读者有了对话的基础,又具有沟通中西文论的交际功能。
下面就以两组术语为例进行说明。
25关于“造境”、“写境”这一对术语的提出与论述,《人间词话》第则与第则中这样谈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王国维从艺术创作方法的角度,结合中国传统的“虚实”之论,并以西方新的美学观为参照,将文艺的境界分成“造境”与“写境”两类,表现出“造境”境界的文艺是理想派文艺,表现出“写境”境界的文艺则对应写实派文艺。
这样,中西文论就文学的创作方法而言可以因此种界定而能够沟通;同时,王国维认为:“写实并非是照搬自然,依样葫芦,而必须用先验的审美理想去扬弃生活中的‘关系、限制之处’,加以提炼、改造;而造境也并非是胡编乱造,随意捏合,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1]P26,也就是说“造”境与“写”境是“作家排除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关系、限制’之处而加以典型化”()[2]P25的过程,“造”能很好地表现出浪漫主义写理想之境而又合乎自然的特点,“写”能表现出现实主义文学写实在之境又必邻于理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