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吴双远(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南宁530007)[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各级领导干部是这场革命中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的信念、决心和行动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根本上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对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出的新要求,阐述领导干部缺乏法治素养的影响,并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提出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法治新时代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4-0055-06DOI:10.19499/ki.45-1267/c.2020.04.01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的立论创新。

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信念、决心、行动等综合构成的法治素养,成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行动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因此,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代有兴革: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从1986年开始的“一五”普法提出的“法制观念”,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七五”普法规划提出的“法治素养”,这些说法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而是对法治内涵认识的深化,是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律知识和法治能力等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一)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要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应把握的重点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应把握的重点

802023.10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应把握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少数”,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具有风向标作用。

领导干部只有切实提升法治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带头厉行法治,认认真真讲法治、踏踏实实抓法治,强化法治建设内生动力,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才可能变成现实。

一、领导干部提升法治能力的时代要求第一,全面依法治国亟须领导干部提升法治能力。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保障。

要让法治理念落地生根,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见行见效,使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维护法治权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打造依法履职、恪守程序的政府,培育信仰法治、依法治理的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法治能力,以敬畏之心更加严格依法用权,更加自觉依法履职。

然而,相较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标准、严要求,部分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还不够重视,依法履职的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工作细节中的法治要求还不够明晰,特别是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还存在本领短板。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须领导干部提升法治能力。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当前全体领导干部必须扛起的使命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要使新发展理念得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必须把法治作为重要助推力,通过科学民主的立法设计、严格规范的文明执法以及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为创新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为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机制,为绿色发展更好保驾护航,为开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共享发展夯实制度保障。

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路径分析

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路径分析
(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 , 河北 燕郊 0 6 5 2 0 1 )

要: 十八 大将 “ 运 用 法 治 思 维 和 法 治 方 式” 写 入 党代 会报 告 , 昭 示 了这 一 问题 现 实性 、 必要 性 、 紧迫 性 。领 导 干
部 法治思维缺失的现 象仍然在一定 范围 内存在 , 主要表现在 : 体制层面 、 制约监督 制度及机制层面、 工作 方法层 面、 个
二、 领 导 干部 法治 思维缺 失 的主 要表现
当前 , 一些领导 干部权力 意识很强 , 仍 然习惯于 以人治 的思维 和方式处理 各类 问题 , 以言代法 、 以权压法 、 徇私枉法 的现 象 不 在 少 数 。
2 0 1 2年 1 2月 4日, 习近 平 在 各界 纪 念 宪法 施 行 三 十周 年
关键词 : 领 导干部 ; 培养 ; 法治思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4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2 1 — 0 0 8 9 — 0 2
早在 两千多年前 , 春秋 战国时期 的政 治家管 仲就说过 ,
人 法律 素养层 面。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路径 需要 法治环境 支撑保 障体 系, 包括科 学立法; 党依法执政 ; 政府依 法行
政; 公正司法 ; 树立法治理念 , 建设法治文化 ; 公 民守法。此外 , 还 需要 领导力和管理 系统、 沟通 与文化培 训推 广 系统、 绩
效、 评估、 奖惩 管理 系统 。
“ 艳 照门” 事件多发 。河南省交通厅 5 任厅长相继落 马, 成为 推动反思 中国制约监 督制度及 机制的重要典 型事件 。如果 说, 一 个人 出了问题 可能是个 人的问题 , 但一 个群体腐败 问 题层 出不 穷 , 就是制度性问题 。当前 , 中国的制约监督机制还

新时代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提升:要素、遵循、路径

新时代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提升:要素、遵循、路径

新时代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提升:要素、遵循、路径作者:马正立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新时代县委书记治理能力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能否顺利推进。

在治理能力提升要素方面,县委书记需要增强八大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在遵循方面,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提升县委书记治理能力的路径主要有:完善培养机制,拓展补足县委书记治理能力短板;健全激励机制,持续强化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提升;依托外推机制,引导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有效发挥。

[关键词]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3-0117-10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人民的重托,面对新的使命和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建设一支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

县委书记作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群体,需要及时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需要通过提升县委书记队伍的治理能力,达到“善治”的目标,并以此增进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和获得感,这是每一位县委书记的政治责任,亦是党和政府提升治理成效的关键。

一、新时代县委书记治理能力提升的必备要素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标是实现促进各治理主体的和谐发展,达成共赢,其目标更注重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县委书记来说,治理能力是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能力要求。

相对而言,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发挥需要多主体合作,更侧重于个体与组织、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优化整合资源,高效完成整体绩效的过程中,个体能力在其中发挥的效果与效能,更側重于关系与过程导向。

提升干部法治化水平改革创新建议

提升干部法治化水平改革创新建议

提升干部法治化水平改革创新建议提升干部法治化水平改革创新建议一、引言干部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干部法治化水平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干部法治化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创新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干部法治化的重要性干部法治化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建设任务,它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国家形象等方面。

提升干部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干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法治化是其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不断提升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的要求。

2. 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干部作为社会管理者和执行者,其决策和行为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加强干部法治化建设,能够有效遏制腐败、保护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 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法治化的干部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提升干部的法治素养,能够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治理能力的认可,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

三、干部法治化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在干部法治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法治观念不深入人心。

一些干部对法治的理解还存在片面和狭隘现象,对法治的尊崇、遵守和推动不够重视。

这种现象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密切相关。

2. 法治素养有待提高。

一些干部的法治素养相对较低,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这导致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正确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影响了干部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3. 法治能力发展不平衡。

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干部在法治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高层干部法治能力相对较强,而一些基层干部在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改革创新的建议1. 提高干部的法治观念。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作者:付殿清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1期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付殿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新时代对于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十分重要。

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治素养、确立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习惯,自觉主动地守法、用法。

一、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意义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而全面的法治系统工程,包括立法、司法、法律监督和全民守法等。

党员干部作为这项工程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离不开以法治思维来分析、判断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保障,离不开具备良好法律意识、法治思维的广大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作为地方各方面事务的管理者,必须运用法治思维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带头守法,从而引领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是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建设法治社会,关键在于依法行政,核心在于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

依法行政能力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国家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能力,包括运用法律法规解决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智慧和技巧等;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要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来体现。

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得有法可依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

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体系

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体系

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体系作者:杨杰来源:《重庆行政》2018年第05期一、时代背景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对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

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因而,抓住党政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就是把握住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已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二、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基本内涵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党政领导干部在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对法律规则制定和实施的认可、尊重、服从和信任的思维状态和行为模式。

法治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需要自觉地相信法律和信仰法律,并将法律精神内化为行为规矩。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重点是提高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

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较强,则宪法、法律和法规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可得到较好实施。

无论法律制定或者法律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均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党政领导干部在科学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中以法律规则和法治精神作为理念支撑。

三、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1.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的界定。

党政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尊崇和敬畏法律、了解和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2.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的养成。

第一,尊法以广才。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唯有自身尊重法律才能具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法律才能和法治素养。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作者:魏红军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3年第4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表现。

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治思维决定和支配法治方式。

一个人如果有了法治思维,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决策,运用法治方式进行工作。

反之,就会下意识地运用人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决策、去行事。

另外,法治思维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表现。

一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方式,才能起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

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职权的运用是否合法,二是立法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三是在行政决策时是否体现了民主参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合法性审查,四是能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性和必要性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现实基础。

但是,由于封建的人治思想仍有残余,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与法治建设不相适应、甚至与法治建设相悖的错误思想:一是存在法律虚无主义。

试论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重要性

试论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重要性

科教论坛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34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试论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重要性文/王宏灵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

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领导干部;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

所谓“法治素养”指的是通过后天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运用法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法律知识,二是法治意识,三是法治信仰,四是法律运用。

韩非子曾说过:“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他们法治素养的高低事关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发展大局。

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

”新时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是增强其依法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时代对领导干部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势在必行。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大致经历了如下历程:1、 1997年9 月,党的 十五大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999年3月,修改后的《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4、2007年10 十七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人民过程中,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方法,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思维方式。

在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涵与特点1、法治理念:领导干部应树立法治理念,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法治原则: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遵循法治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法治方法:领导干部应善于运用法治方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高治理效能。

4、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应具备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的重要意义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2、提高治理能力: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有利于提高治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3、保障人民权益: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树立良好形象: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的路径与方法1、完善法治教育培训:加大对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

2、强化法治实践锻炼:通过实践锻炼,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能力。

3、加强法治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监督,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4、营造法治氛围:强化法治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思考

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法治思维的概念和内涵及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

要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加强培养法治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治理方式;路径一、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党员干部,它可以帮助其在遇到问题时,使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和逻辑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得出结论和决定的一种思想认知过程和活动。

其含义是:指以法治固有的特性及通过法治信念来认识事物,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必须切实保护人民和尊重保护人权,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

其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

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之外,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以及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的责任意识。

法治思维由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等基本的法律价值和理念组成,它是实现理想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法治的基本要素和机制包括:第一,法律是治理社会的主要手段;第二,法律是实现社会整合的主要途径;第三,民主是立法政策和法律的前提;第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建立法律的基础;第五,法律具有权威性、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是至高无上的;第六,公正地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第七,能够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的失控和变异;第八,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平衡与互补。

二、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1、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实现好、维护好宪法法律权威的内在要求宪法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普遍行为规范。

要使每个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必须维护宪法法律的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程序正义观念
程序公正
领导干部应确保决策和执行过程 的公正性,避免偏见和歧视。
公开透明
决策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公民的 知情权和参与权。
正当程序
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正当程序, 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至上观念
法律权威
违法必究
领导干部应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确 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
对于违法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不 得姑息迁就。
权力滥用风险
利益冲突问题
在行使权力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可能因 缺乏法治思维而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
在面对利益冲突时,部分领导干部可能因 缺乏法治思维而难以做出公正决策。
对策建议
加强法治教育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法治教育 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 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 范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
程序正当
行政执法应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执法过 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权责统一
领导干部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明确自身的权力和责任,确保权 责统一。
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运用
调解优先
领导干部在解决社会矛盾时,应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促 进社会和谐。
依法裁决
当调解无法解决问题时,领导干部应依法进行裁决,确保纠纷解决 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掌握国家法律法规
领导干部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包括宪 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 法律、法规和规章。
学习法律原则和精神
领导干部不仅要熟悉具体的法律条文,还要深入理解法律 的原则和精神,把握法律制度的内在逻辑和价值理念。
更新法律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修订,领导干部要不断更新自己 的法律知识,及时了解新的法律动态和立法趋势。

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

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

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1.引言1.1 概述概述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是当前我国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为国家公务员,他们承担着管理和服务国家的重要职责,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的影响,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素养欠缺,面临着一些不法乱象和职业道德风险。

因此,提升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重视法治教育和加强法律培训两个方面,探讨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首先,通过加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其次,加强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提供系统的法律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的重视。

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具备了扎实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于人民、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家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提升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势在必行。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以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的提升,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组织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概述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和组织结构。

2. 正文部分重点探讨了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的两个关键方面,分别是重视法治教育和加强法律培训。

2.1 重视法治教育:详细介绍了在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方面,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探讨了开展法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设立法治教育课程、开展法治讲座和研讨会等。

2.2 加强法律培训:阐述了通过加强法律培训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的重要举措。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之一: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需“内外兼修”张学群2015年05月23日10:19 来源: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内优素质,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自身法治思维能力打铁要靠自身硬。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靠领导干部增强法治素养,自觉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自加压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使法治成为一种自觉。

贯彻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领导干部能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决策,是建立在良好法治思维理念基础之上的。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追求作为内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和公信力。

养成用法治理念指导依法行政的良好习惯,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依法履职、依规办事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履职导向。

重视法治理念的实践运用,在遇到公权与私权冲突、公利与私利冲突时,能够主动运用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使决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积累法治知识。

认真进行法治理念方面的理论学习。

法律制度纷繁复杂,以法治理念和法理学的学习为基础才能从中发现主线,从而提高掌握法律知识和应用法律规定的能力和水平。

从现实情况看,领导干部不同于专业法律从业者,对其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不可能要求那么高,要在法律原则的掌握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提升法治思维的高度和广度。

加强与本行业内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相关程序法的学习,夯实法治思维的密度和硬度,成为熟练应用法律方法解决问题、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办事依法 , 遇事找法 , 解决问题用法 , 化解矛盾靠
法的 良好法治 环境 , 在 法 治 轨 道 上 推 动 各 项 工 作” 。 当前 乃 至今后 一个 阶段 , 面对 伴 随我 国经济
快速 发展 和社 会 急 剧转 型 出现 的种 种 社会 矛 盾 ,
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使公权力受到法律的规范和
制约 , 以确 保公 民权 利 得 到充 分 的行 使 。这 就必 然要 求各级 领 导 干部 不 断 增强 法 律 意 识 , 提 高法 律素 养 , 自觉运 用法律 手段解 决 各种 矛盾 和问题 , 全面 提升依 法执 政 、 依 法行 政 的能力 和水 平 。 2 、 是 深化 改革 、 推 动 发展 、 化解矛盾、 维 护稳
定 的现 实需要
面对 当今开放 、 透明, 信息化和公众法律意识不断 提高的社会现实变化, 面对改善党群关系、 干群关 系的迫切要求 , 培养和强 化领导干部的法治精神 和法治素养,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方式 的能力 , 显 得尤 为重 要 。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深化 改革 、 加快 发展 的经济
式” , 并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方式 深 化改 革 、 推动发展、 化解 矛盾 、 维 护 稳 定 的 能力 ” 。这 是执 政 党 第一 次把 法 治 思 维 和法 治 方 式 写 入行 动指 南 , 是 十八 大报告 的一个 突 出亮点 , 其意 义 重 大 而 深 远 。在 纪 念 现 行 宪 法 公 布 施 行 3 0周年 大会 上 , 习近平 总 书记 强 调各 级 党 组织 和 党 员 领导 干部 要带 头厉 行法 治 , 要“ 努力 推 动形成
[ 收稿 日 期] 2 o 1 3 —0 9 —1 2 [ 作者简介] 李芳 尚( 1 9 7 1 一) , 男, 福建 南安人 , 福建省泉 州市委 党校科社 、 法学教研 室副主任 , 副教授 。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作者:时啸鸽来源:《理论观察》2024年第06期摘要: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

作为党内法规制度“1+4”基本框架中的重要组成板块,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同时也要综合考量党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对此,可以从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高效的实施体系和形成坚实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推动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发展登上新的台阶,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党内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4)06—0024 —06“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1],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撑。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党的领导法规,采用更加科学的分类标准,界定新时代的党的领导法规,并持续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体系建设。

同时,必须明确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权限,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规主体的水平,确保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的质量得以落实,从而提升党的领导水平,积累有益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验。

为此,可以从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高效的实施体系和形成坚实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推动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更好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推进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2],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完善党內法规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的应有之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在强化和落实党的领导权职责、加快补齐党的领导法规的缺失内容和统筹推进党的领导法规“立、改、废、释”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完善。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迈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当然路径。

无论是维护和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纠纷、制约权力和保护权利,都需要大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治思维是指一定主体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则、原则、价值和精神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以致形成结论,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维、法治至上思维、体系性思维、程序性思维、证据性思维等。

合法性思维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做出决定时首先要想一想自己作为决定的主体是不是合法,作出决定的程序、依据、证据等是不是合法,合法就可以做,不合法就不能做。

法律至上思维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决定时要把法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法律至上包括外部至上和内部至上。

所谓内部至上,是指法律体系内部有自己的等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最终服从于宪法。

所谓外部至上,是指当法律与道德、习俗及政策等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规范为最高的效力,需要优先遵从。

体系性思维是指法律是一个体系,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宪法法律,也包括国务院、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还包括国务院组成部门、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正是因为法律是一个体系,所以领导干部在作为决策时要通盘考虑,不能仅盯着某一个法,既要看到上位法,也要考虑下位法;既要考虑一般法,也要考虑特别法。

程序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和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实体法,还要考虑符不符合程序法规定。

证据性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和决定时,要基于证据所支撑的法律事实,没有证据就没有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也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策略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策略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策略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策略引言:执法人员作为法律执行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法治素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不够高的问题,如若不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提升,将会对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的策略,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加强法学知识教育执法人员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法学素养。

通过规范的法学知识教育,可以帮助执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

还可以引导执法人员了解法律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以及现实应用,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敬业精神。

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理论的学习只是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的一部分,实践操作能力同样重要。

执法人员应接受各种实践训练,提高其法律运用能力和执法效果。

通过模拟案例、实地执法等形式,让执法人员在实践中掌握法治精神,增强他们的执法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三、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是执法人员必备的素养之一。

培养执法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守执法纪律,保持公正廉洁的原则,是提高执法人员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推动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加强培训交流与知识更新执法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法律法规也不断更新和修订。

执法人员应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及时了解法律的新变化和相关政策。

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人的执法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和素养。

五、建立监督制度和评估机制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建立监督制度和评估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人员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执法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激励机制。

总结与展望: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是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摘要: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助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路径1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决策的制定上,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程序,严格贯彻实施法律。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示范功能和指引作用,其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其他公务人员,特别是其下属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对社会公众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1)规则性思维规则思维,即所谓尊重既定法律规则。

法律既已制定,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违背法律规则,只能严格遵照执行。

法治思维体现了法律所固有的规则性及其内在的逻辑力量,表现出稳定性、确定性的刚性色彩。

在既定法律面前,只有严格遵循方为合法正当。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2)合法性思维法治意味着宪法法律至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合法性思维。

合法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无论是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都应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行为目的、行为内容、行为手段、行为权限、行为程序等都应做到完全合法,要求权力的行使在法治的轨道和框架下进行。

(3)程序性思维法律程序属于行为程序,为了达到一定的法律目的,通过法律预先设定行为方式和行为步骤,再通过对这些步骤和方式的遵循,一环扣一环而逐步充实展开,获得确定性法律后果。

法律程序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人的参与需求、理性选择和正义价值,还可以切实推进政治职能转变,提高法治政府水平。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的对策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的对策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的对策
张骐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2)3
【摘要】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必须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本文通过对政治素质与政治素养内涵的界定与区分,从增强党性锻炼、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品德修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的具体对策.
【总页数】2页(P124,127)
【作者】张骐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
【相关文献】
1.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探讨 [J], 杜宝玲;霍华;
2.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探讨 [J], 杜宝玲;霍华
3.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J], 何又春;由琨;李媛媛
4.锤炼六个方面政治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J], 王福利
5.提高兵团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研究 [J], 荣继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路径分析
摘要: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坚持全面依
法治国,关键在于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助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路径
1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决策的制定上,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在解决矛盾
纠纷时,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程序,严格贯彻实施法律。

领导干部的
法治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示范功能和指引作用,其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方式
深刻影响着其他公务人员,特别是其下属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
对社会公众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1)规则性思维
规则思维,即所谓尊重既定法律规则。

法律既已制定,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
以任何理由去违背法律规则,只能严格遵照执行。

法治思维体现了法律所固有的
规则性及其内在的逻辑力量,表现出稳定性、确定性的刚性色彩。

在既定法律面前,只有严格遵循方为合法正当。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
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
同意志的尊严。

(2)合法性思维
法治意味着宪法法律至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合法性思维。

合法性思维,要
求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无论是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都应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行为目的、行为内容、行为手段、行为权限、行为程序等都应做到完全合法,要求权力的行使在法治的轨道和框架下进行。

(3)程序性思维
法律程序属于行为程序,为了达到一定的法律目的,通过法律预先设定行为
方式和行为步骤,再通过对这些步骤和方式的遵循,一环扣一环而逐步充实展开,获得确定性法律后果。

法律程序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人的参与需求、理性选择和
正义价值,还可以切实推进政治职能转变,提高法治政府水平。

要完善重大行政
决策程序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4)权义性思维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判断是非对错的重要标准。

法治思维
的实质就是从权利和义务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通过权利和义务的确认与
运作,实现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惩罚功能。

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
管理社会,无论是执法,还是司法,都要尊重保护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承担法
定职责。

(5)权责性思维
权责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与权力相对应的责任。

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有权必有责,指领导干部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自觉做到从严律己,慎重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
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有责要担当,指领导干部要将“担当”作为履职标准,
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主动担当应尽之责,切实做到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
对人民群众负责。

失责必追究,指领导干部在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的时候,要意
识到紧跟权力的责任,要做到权责统一。

2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提升路径
2.1加强法律学习
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要学习法律法规。


了熟练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加强对宪法、行政法等知识的
学习,弄明白领导干部该怎么用权,什么事合法、什么事不合法,心中高悬法律
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要掌握基本法律原理。


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都是指导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

正确理解、使用这些原理,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
法律运用水平。

2.2建立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一要合理布局教训班次设置。

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开设考虑按不同层级合理划
分法治教育培训布局,定期举办专题研讨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专题培训;二
要科学选取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内容。

将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教育培训、领导
干部的法治理念作为培训重点。

建立领导班子学法联席会议制度;三要创新法治
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采取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探索典型案例、情景模拟、以案说法等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于丰富多
彩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法治教育生动实践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
高法治素养。

四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

注重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拓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渠道与途径。

各地应构建起覆盖本地
区所有党政机关的、统一快捷的开放式网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网络平台,组织新
闻网络进行宣传教育,借助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介开展普法
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领导干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2.3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是治国理政
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以严厉的党规党纪促进领导干部
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
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学法守法,提升法治能力。

三要建立
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有效警示和引导领导干部。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
准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要构建政府决策民主协商制度。

健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宪法监督、民主立法、违宪审查等制度及其解释程序机制,充分保障人民基本权
利不受侵害;实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在于政协依法参政议政。

积极推进
政协参政议政制度化、协商依法立法化、政协监督民主化、协商方式多样化。

2.4完善检查监督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加
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的检查监督:一是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职能作用,经常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相应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进行检查或视察,形
成常态化,并将检查监督与人事任免、考核奖惩结合起来。

二是采取自上而下的
方式,由上级部门对下级所属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学法、执法情况定期检查,对
存在问题进行跟踪和督促整改,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有效发展。

三是组织、
人事和法治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进行检查,切实把法治教育工作落实到领导干部培训和干部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之中,使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及其在学法用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等进行报道或刊登,鼓励先进,促进领导干部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结语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保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更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因此,必须通过法治学习、法治实践和制度建设等路径加以提升,使其能够真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改革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以此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J]. 孙晓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2]依法行政始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J].李红刚.人民论坛.2018(03)
[3]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J].陈永红.黑河学刊.2018(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