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数学2019年考纲解读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10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10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10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考纲原文(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0,0)2a ba b +≥≥≥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八)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名师解读这部分内容与2018考纲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方向如下:不等式的命题方向为:(1)选择题、填空题中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不等式的性质为主,有时也与其他知识相交汇,试题难度中等;(2)解答题中通常以其他知识为主,结合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或有关不等式问题的证明等,试题难度中等偏上.推理与证明的命题方向为:(1)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常将有关归纳方法的应用与其他知识相交汇,有时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试题难度中等;(2)解答题中通常以其他知识为主,通过推理与证明来解决相关问题,注意反证法的应用,试题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上. 样题展示考向一 解不等式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设0.2log 0.3a =,2log 0.3b =,则A .0a b ab +<<B .0ab a b <+<C .0a b ab +<<D .0ab a b <<+【答案】B【解析】∵0.2log 0.3a =,2log 0.3b =,.0.3030.211log ,lo 2g a b ∴==,0.311lo 0.g 4a b∴+=,,即,又,,即,故选B.考向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样题2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已知集合{}220A x x x =-->,则A =R ð A .{}12x x -<< B .{}12x x -≤≤ C .}{}{|1|2x x x x <-> D .}{}{|1|2x x x x ≤-≥【答案】B 【解析】解不等式得,所以,所以可以求得{}|12A x x =-≤≤R ð,故选B样题3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A .或B .C .D .或【答案】B考向三 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样题4 (2018新课标I 理科)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220100x y x y y --≤⎧⎪-+≥⎨⎪≤⎩,则32z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答案】6【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约束条件220100x y x y y --≤⎧⎪-+≥⎨⎪≤⎩,画出其对应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32z x y =+可得3122y x z =-+,画出直线32y x =-,将其上下移动,结合2z的几何意义,可知当直线过点B 时,z 取得最大值,由220x y y --=⎧⎨=⎩,解得()2,0B ,此时max 3206z =⨯+=,故答案为6.【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之后根据目标函数的形式,判断z 的几何意义,之后画出一条直线,上下平移,判断哪个点是最优解,从而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求值,要明确目标函数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斜率型、截距型、距离型,根据不同的形式,应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样题5 已知,x y 满足22416x y x y +≥+≤⎧⎨⎩,则226825z x x y y =++++的取值范围是 A .121,812⎡⎤⎢⎥⎣⎦B .121,732⎡⎤⎢⎥⎣⎦C .[]65,73 D .[]65,81【答案】A【解析】作出不等式组22416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目标函数2z = 表示点()3,4P -- 与可行域内点的距离的平方,点P 到直线4x y +=的=,点P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加上半径: 49=, 则目标函数226825z x x y y =++++的取值范围是121,812⎡⎤⎢⎥⎣⎦.故选A .考向四 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样题6 某颜料公司生产两种产品,其中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甲染料1吨,乙染料4吨,丙染料2吨,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甲染料1吨,乙染料0吨,丙染料5吨,且该公司一天之内甲、乙、丙三种染料的用量分别不超过50吨、160吨和200吨,如果产品的利润为300元/吨,产品的利润为200元/吨,则该颜料公司一天之内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A.14000元B.16000元C.16000元D.20000元【答案】A【解析】依题意,将题中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学-科网设该公司一天内安排生产产品吨、产品吨,所获利润为元,依据题意得目标函数为,约束条件为504160252000,0x yxx yx y+≤≤+≤⎧⎪≥⎨≥⎪⎪⎪⎩,欲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先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点,,,,作直线,当移动该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大值,则也取得最大值(也可通过代入凸多边形端点进行计算,比较大小求得).故.所以工厂每天生产产品40吨,产品10吨时,才可获得最大利润,为14000元.选A.考向五推理样题7 (2017新课标全国Ⅱ理科)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A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B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答案】D考向六 数学归纳法样题8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方程x 2-a n x -a n =0有一根为S n -1(n ∈N *). (1)求a 1,a 2;(2)猜想数列{S n }的通项公式,并给出证明.【解析】(1)当n =1时,方程x 2-a 1x -a 1=0有一根为S 1-1=a 1-1, ∴(a 1-1)2-a 1(a 1-1)-a 1=0,解得a 1=12.当n =2时,方程x 2-a 2x -a 2=0有一根为S 2-1=a 1+a 2-1=a 2-12,∴⎝⎛⎭⎫a 2-122-a 2⎝⎛⎭⎫a 2-12-a 2=0,解得a 2=16.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①当n =1时,结论成立.②假设n =k (k ∈N *,k ≥1)时结论成立,即S k =kk +1,当n =k +1时,S k +1=12-S k=12-k k +1=k +1k +2=1(1)1k k +++. 即当n =k +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知S n =nn +1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成立.。

2019高考大纲正式版理科数学

2019高考大纲正式版理科数学

理科数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系列 4 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1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 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 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 2 个专题.必考内容(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 a> 0 ,且a≠1).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y=x , y=x2 , y=x3 , y=11, y=x2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x5.函数与方程(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最新资料整理推荐.....................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 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七) 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 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π2 ± α , π ± α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 y = sin x , y = cos x , y = tan x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 0, 2π ]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 x ), ⎛ - π , π ⎫ .轴的交点等 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内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 x + cos 2 x =1, cossin x x = tan x .(5)了解函数y=A sin(ωx+ϕ)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 sin(ωx+ϕ)的图像,了解参数A ,ω, ϕ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a b≥( a≥0, b≥0)ab2(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 ,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十六)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十七) 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1)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 y = C ( C 为常数), y = x , y = x 2 , y = x 3 , y = 1 , y = x 的导数. x(2)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 f ( ax + b )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n ' n -1 , n ∈ N +; ( C ) = 0 ( C 为常数); ( x ) = nx (sin x )' = cos x ; (cos x )' = -sin x ;( e x )' = e x ; ( a x )' = a x ln a ( a > 0 ,且 a ≠1);' 1 ; ( log ' 1 log e ( a > 0 ,且 a ≠ 1). ( ln x ) =x a x ) = x a•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 1: [u (x ) ± v (x )]' = u ' ( x ) ± v ' (x ) .法则 2: [u (x )v (x )]' = u ' (x )v (x ) + u (x )v '(x ) .⎡ u ( x ) ⎤' u '( x )v ( x ) - u ( x )v '( x ) ( v (x ) ≠ 0 ). 法则 3: ⎢ ⎥ =v ( x )⎣ v ( x ) ⎦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高考专题10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专题10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10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八)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这部分内容与2018考纲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方向如下:不等式的命题方向为:(1)选择题、填空题中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不等式的性质为主,有时也与其他知识相交汇,试题难度中等;(2)解答题中通常以其他知识为主,结合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或有关不等式问题的证明等,试题难度中等偏上.推理与证明的命题方向为:(1)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常将有关归纳方法的应用与其他知识相交汇,有时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试题难度中等;(2)解答题中通常以其他知识为主,通过推理与证明来解决相关问题,注意反证法的应用,试题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上.考向一 解不等式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设,,则0.2log 0.3a =2log 0.3b =A .B .C .D .【答案】B【解析】∵,,,,0.2log 0.3a =2log 0.3b =,即,又,,即,故选B.考向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样题2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已知集合,则A =R ð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不等式得,所以,所以可以求得,故选B .样题3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A .或B .C .D .或【答案】B考向三 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样题4(2018新课标I 理科)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x y 32z x y =+_____________.【答案】6【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约束条件,画出其对应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可得,画出直线,将其上下移动,结合的几何意义,可知32z x y =+32y x =-2z当直线过点B 时,z 取得最大值,由,解得,此时,故答案为6.()2,0B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之后根据目标函数的形式,判断z 的几何意义,之后画出一条直线,上下平移,判断哪个点是最优解,从而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求值,要明确目标函数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斜率型、截距型、距离型,根据不同的形式,应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样题5 已知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x y A .B .121,812⎡⎤⎢⎥⎣⎦121,732⎡⎤⎢⎥⎣⎦C .D .[]65,73[]65,81【答案】A【解析】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目标函数表示点 与可行域内点的距离的平方,点P 到直线的()3,4P --4x y +=距离:,点P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加上半径:,则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A .121,812⎡⎤⎢⎥⎣⎦考向四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样题6某颜料公司生产两种产品,其中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甲染料1吨,乙染料4吨,丙染料2吨,生产每吨产品,需要甲染料1吨,乙染料0吨,丙染料5吨,且该公司一天之内甲、乙、丙三种染料的用量分别不超过50吨、160吨和200吨,如果产品的利润为300元/吨,产品的利润为200元/吨,则该颜料公司一天之内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A.14000元B.16000元C.16000元D.20000元【答案】A【解析】依题意,将题中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学-科网设该公司一天内安排生产产品吨、产品吨,所获利润为元,依据题意得目标函数为,约束条件为,欲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先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点,,,,作直线,当移动该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大值,则也取得最大值(也可通过代入凸多边形端点进行计算,比较大小求得).故.所以工厂每天生产产品40吨,产品10吨时,才可获得最大利润,为14000元.选A.考向五 推理样题7 (2017新课标全国Ⅱ理科)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A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答案】D考向六 数学归纳法样题8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方程x 2-a n x -a n =0有一根为S n -1(n ∈N *).(1)求a 1,a 2;(2)猜想数列{S n }的通项公式,并给出证明.【解析】(1)当n =1时,方程x 2-a 1x -a 1=0有一根为S 1-1=a 1-1,∴(a 1-1)2-a 1(a 1-1)-a 1=0,解得a 1=.12当n =2时,方程x 2-a 2x -a 2=0有一根为S 2-1=a 1+a 2-1=a 2-,12∴2-a 2-a 2=0,解得a 2=.(a 2-12)(a 2-12)16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①当n =1时,结论成立.②假设n =k (k ∈N *,k ≥1)时结论成立,即S k =,kk +1当n =k +1时,S k +1====.12-Sk 12-kk +1k +1k +21(1)1k k +++即当n =k +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知S n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成立.nn +1。

2019届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考纲解读和复习策略与建议

2019届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考纲解读和复习策略与建议

2019届立体几何考纲解读和复习策略与建议一、近三年考点分布与考查情况二、考纲解读立体几何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等内容。

与2018年考纲相比,2019年考纲只是删除了中心投影和“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其他没有变化,而且这部分内容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的要求有所降低。

立体几何部分侧重考查空间概念、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

重点考查应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证明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平行与垂直等问题。

从近六年的全国1卷试题的考查情况来看,理科立体几何题一般为2-3道题,分值为17分或22分,小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面积与体积,且三视图是必考内容,解答题考查知识点基本相同,第(1)问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主;第(2)问解决夹角问题,且以二面角为主,但2018年出现了求直线与平面所成夹角问题,题目放在解答题第二或第三位置,属于中档难度。

在2019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一小一大或两小一大”的格局呈现,命题着重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与逻辑推理四大核心素养,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几何体体积或表面积的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仍是小题命题的热点,此类问题属于中档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题一般设计两问:第一问重点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尤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平行或垂直的证明,也有可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意识的考查,如在几何体中作出与已知平面平行垂直的直线,此类问题也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趋势,其本质仍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逻辑推理,但对推理的严密性要求不高;第二问命题的重点是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线面角考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常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二面角的求解,解决此类问题有几何法与向量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难度主要体现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计算上。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及二轮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及二轮备考策略
一、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1. 2019 年理科考试大纲
(1)考核目标与要求 ①知识要求;②能力要求;③个性品质要求;④考查要求 (2)考试范围与要求 ①集合;②指对幂函数;③立体几何;④平面解析几何;⑤算法初步;⑥ 统计;⑦概率;⑧三角函数及恒等变换;⑨平面向量;⑩解三角形;⑾不 等式;⑿常用逻辑用语;⒀圆锥曲线与方程;⒁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⒂ 导数及其应用;⒃推理与证明;⒄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⒅计数原理; 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⒇不等式选讲。
(3)易错题:来源于以往的作业和考试,突出纠错;
(4)模拟题:从各地模拟题中筛选。
2、编题:以新为主。适应、迁移、运用、指导
(1)改编题:用课本题、高考题、模拟题改编;
(2)原创题:如用“定义法”原创;
3、组题:以真为主。仿真、训练
(仿高考卷,难度设计上根据实际设计)

两大课型: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B(2, b) ,且 cos 2
1 A. 5
B.
2 ,则 | a b | 3
C.
5 5
2 5 5
D. 1
2 x , x 0, 例 3. [2018·全国卷Ⅰ文 12]设函数 f ( x ) 则满足 f ( x 1) f (2 x)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1, x 0,
1.专题复习课:
(1)课堂容量问题;(2)讲练比例问题; (3)学生主体问题;(4)信息反馈问题。
2.试卷讲评课:
(1)对答案式讲评:别让“假象”蒙蔽眼睛! (2)一言堂式讲评:别因“封口”扼杀灵性! (3)就题论题式讲评:别因“时间紧”放弃变式! (4)缺乏提炼式讲评:别因“散打”寻不到规律! 策略:(1)讲评前要独立研做试卷; (2)通过调研制定讲评策略; (3)以学生的思维误区为基点分类讲评。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9 数列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9 数列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9 数列考纲原文(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名师解读与2018年考纲相比没什么变化,而且数列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一般以“一大”或“两小”的形式呈现,难度多为容易或适中,有时也会以压轴题出现,此时难度偏大.预计在2019年的高考中,将以“一大”或“两小”的形式进行考查,命题的热点有如下五部分内容:一是考查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求指定项、公差、公比等,难度为容易或适中;二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是利用等差(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公式,或是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或是利用n a 与n S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难度为适中;三是求数列的前n 项和,利用公式法、累加(乘)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法求和,难度多为适中;四是考查数列的最值,多与数列的单调性有关,常考查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等比数列前n 项的积的最值等,难度为适中或偏难;五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相综合的问题,有时也与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存在性问题相交汇,难度为适中或偏难样题展示考向一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I 理科)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243S S S =+,12a =,则5a = A .12- B .10- C .10D .12【答案】B【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根据题中的条件可得3243332224222d d d ⨯⨯⎛⎫⨯+⋅=⨯++⨯+⋅ ⎪⎝⎭,整理解得3d =-,所以51421210a a d =+=-=-,故选B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的应用,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题中的条件,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到公差d 的值,之后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5a 与1a d ,的关系,从而求得结果样题2 (2018新课标全国II 理科)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17a =-,315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S ,并求n S 的最小值.【答案】(1)a n =2n –9;(2)S n =n 2–8n ,最小值为–16. 【解析】(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3a 1+3d =–15. 由a 1=–7得d =2.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9. (2)由(1)得S n =n 2–8n =(n –4)2–16. 所以当n =4时,S n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6.【名师点睛】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研究数列最值问题,可利用函数性质,但要注意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这一限制条件.(1)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出公差,再代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结果;(2)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n S 关于n 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对称轴以及自变量为正整数求函数最值.考向二 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样题3 (2017新课标全国II 理科)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A .1盏 B .3盏 C .5盏D .9盏【答案】B样题4 (2018新课标全国III 理科)等比数列{}n a 中,15314a a a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记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63m S =,求m . 【答案】(1)1(2)n n a -=-或12n n a -=;(2)6m =. 【解析】(1)设{}n a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得1n n a q -=. 由已知得424q q =,解得0q =(舍去),2q =-或2q =. 故1(2)n n a -=-或12n n a -=. (2)若1(2)n n a -=-,则1(2)3n n S --=.由63m S =得(2)188m-=-,此方程没有正整数解.若12n n a -=,则21n n S =-.由63m S =得264m=,解得6m =.综上,6m =.考向三 数列的综合应用样题 5 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1,1,2,1,2,4,1,2,4,8,1,2,4,8,16,…,其中第一项是20,接下来的两项是20,21,再接下来的三项是20,21,22,依此类推.求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整数N :N >100且该数列的前N 项和为2的整数幂.那么该款软件的激活码是 A .440 B .330 C .220D .110【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数列如下:11,1,2,1,2,4,1,2,4,,2k-则该数列的前(1)122k k k ++++=项和为 11(1)1(12)(122)222k k k k S k -++⎛⎫=+++++++=-- ⎪⎝⎭,要使(1)1002k k +>,有14k ≥,此时122k k ++<,所以2k +是第1k +组等比数列1,2,,2k 的部分和,设1212221t t k -+=+++=-,所以2314t k =-≥,则5t ≥,此时52329k =-=,所以对应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293054402N ⨯=+=,故选A . 【名师点睛】本题非常巧妙地将实际问题和数列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观察所给定数列的特征,进而判断出该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另外,本题的难点在于数列里面套数列,第一个数列的和又作为下一个数列的通项,而且最后几项并不能放在一个数列中,需要进行判断. 样题6 已知各项均不相等的等差数列{}n a 满足11a =,且125,,a a a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n b 的前n 项和n S .【解析】(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2215a a a =,即()2114d d +=+,解得2d =或0d =(舍去),所以21n a n =-.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I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1n n na n a +=+,设nn a b n=. (1)求123b b b ,,; (2)判断数列{}n b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3)求{}n a 的通项公式.【答案】(1)b 1=1,b 2=2,b 3=4;(2)见解析;(3)a n =n ·2n -1. 【解析】(1)由条件可得a n +1=2(1)n n a n+. 将n =1代入得,a 2=4a 1,而a 1=1,所以,a 2=4. 将n =2代入得,a 3=3a 2,所以,a 3=12. 从而b 1=1,b 2=2,b 3=4.(2){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条件可得121n na a n n+=+,即b n +1=2b n , 又b 1=1,所以{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由(2)可得12n na n-=, 所以a n =n ·2n -1.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数列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确定数列的项,根据不同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新数列的项,利用递推关系整理得到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确定数列是等比数列,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借助于的通项公式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得最后的结果.。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全国卷注重对数学通性通法的考查,试题 以一道题为载体,呈现给考生的是一类题,是解 决这一类题的通用方法,也即一解多题.
(2018 全国Ⅱ理 20,12 分)
四 贴近生活实际 体现应用价值
全国卷在数学试题的设计上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 考生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体现了高考改革中加强 应用的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 念. 例如(2017 全国Ⅰ理 12)
例 3 (2019 益阳高三调研 12)
例 4 (2018 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一 12)
例5
六构建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识别能力
当遇到一道数学题目时,你的第一反 应是什么?当然是迅速形成解题方案.在经过 审题并且理解题意后,立即思考问题属于哪 一部分(代数部分、立体几何部分、三角部 分、解析几何部分等等) 、哪一章节? 与这 一章节的哪个类型比较接近?解决这个类型 有哪些方法?哪个方法可以首先拿来试用?这
例如(2017 全国Ⅰ理 20)
2.综合考查素养
全国卷中试题的问题情境更加丰富,设 问方式更加新颖,综合、灵活地考查了考生 的数学素养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例1 (2018 全国Ⅲ理7 文9 )
三 注重能力立意 突出通性通法
1.注重能力立意 全国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重点考查考 生的数学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 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试卷中都得到了较好的 考查. 2.突出通性通法
是研究变量与函数、相等与不等过程中的基本 数学思想. 解读一 参数思维: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 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 系的新变量(参数) ,以此作为媒介,再进 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运用参数解题 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

高考数学理科全国统考大纲

高考数学理科全国统考大纲

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统考大纲必修+选修Ⅱ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与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依据考生成果,按已确定的招生安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用,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要求《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2019年版)》中的数学科部分,依据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依据国家教化部2019年颁布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课程安排》和《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依据"考查基础学问的同时,注意考查实力"的原则,确立以实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学问、实力与素养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学问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接着学习的潜能.一、考试内容的学问要求、实力要求和特性品质要求1.学问要求学问是指《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问的要求,依此为了解、理解和驾驭、敏捷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学问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相识,知道这一学问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理解和驾驭:要求对所列学问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相识,能够说明、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学问解决有关问题.(3)敏捷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驾驭学问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学问分析和解决较为困难的或综合性的问题.2.实力要求实力是指思维实力、运算实力、空间想象实力以及实践实力和创新意识.(1)思维实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视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精确地进行表述.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实力是数学学科实力的核心.数学思维实力是以数学学问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合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索和推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实力的主体.(2)运算实力:会依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依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找寻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依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实力是思维实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实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实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实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3)空间想象实力:能依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依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实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视察、分析、抽象的实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实力.识图是指视察探讨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文字语言和符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协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实力高层次的标记.(4)实践实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学问、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洁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供应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实践实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实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想数学模式,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5)创新意识:对新奇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敏捷地应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索、探究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建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视察、揣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学问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特性品质要求特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肯定的数学视野,相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惊慌心情,以平和的心态参与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二、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确定了数学学问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学问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学问之间的横向联系,要擅长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疏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学问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学问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学问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学问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学问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学问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学问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需要与数学学问想结合,通过数学学问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的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学问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驾驭程度.(3)对数学实力的考查,强调"以实力立意",就是以数学学问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学问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敏捷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学问迁移到不怜悯境中去的实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实力的考查,以思想实力为核心,全民考查各种实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实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重点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实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空间想象实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实力、逻辑思维实力想结合.(4)对实践实力的考查主要采纳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进生活,背景公允,限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阅历,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奇的问题情境,构造有肯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细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养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改变的试题;探讨型、探究型、开放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学问的基础上,注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意对数学实力的考查,注意呈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Ⅲ.考试内容1.平面对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驾驭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驾驭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驾驭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对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对量的坐标的概念,驾驭平面对量的坐标运算.(5)驾驭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驾驭向量垂直的条件.(6)驾驭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娴熟运用.驾驭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驾驭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洁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驾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驾驭推断一些简洁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驾驭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驾驭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驾驭对数的运算性质;驾驭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肯定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驾驭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洁的应用.(3)驾驭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洁的不等式.(4)驾驭简洁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了解随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理解随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驾驭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驾驭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驾驭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驾驭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洁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7)驾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驾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驾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大纲ⅰ.考试性质(略)ⅱ.考试要求(略)ⅲ.考试内容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 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直线和圆的方程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8.圆锥曲线方程考试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9(a).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量.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平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8)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9)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10)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11)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考试内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睡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和组合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11.概率考试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考试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4)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12.概率与统计考试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考试要求:(1)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6)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和简单应用.13.极限考试内容:教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根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考试要求:(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14.导数考试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导数.复习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试要求:(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xm(m为有理数),sinx,cosx,ex,ax,ln x,logax 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则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5.数系的扩充--复数考试内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数系的扩充.考试要求:(1)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2)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3)了解从自然数系列复数系的关系及扩充的基本思想.ⅳ.考试表式与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高考专题16 不等式选讲-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专题16 不等式选讲-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16 不等式选讲选考内容(二)不等式选讲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1).(2).(3)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2.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1)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2).(3).(此不等式通常称为平面三角不等式.)3.会用参数配方法讨论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形:4.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6.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伯努利不等式:了解当n为大于1的实数时伯努利不等式也成立.7.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8.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1.从考查题型来看,涉及本知识点的题目主要以选考的方式,在解答题中出现,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等.2.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求最值问题等.3.从考查热点来看,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解不等式及利用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等,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综合是高考的趋势,值得关注.考向一 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设函数.(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1a =()0f x ≥(2)若,求的取值范围.()1f x ≤a样题2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设函数.(1)画出的图象;()y f x =(2)当,,求的最小值.[)0x +∞∈,a b +【解析】(1)的图象如图所示. ()y f x =。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5 立体几何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5 立体几何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5 立体几何考纲原文(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学-科网•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名师解读与2018年考纲相比没什么变化,而且这部分内容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在2019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一小一大或两小一大”的格局呈现,命题着重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与逻辑推理四大核心素养.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几何体体积或表面积的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仍是小题命题的热点,此类问题属于中档题目,难度不大.解答题一般设计两问:第一问重点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尤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平行或垂直的证明,也有可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意识的考查,如在几何体中作出与已知平面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此类问题也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趋势,其本质仍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逻辑推理,但对推理的严密性要求不高;第二问命题的重点是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线面角考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解决此类问题有几何法与向量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解答题一般位于第18题或19题的位置,属于中档题目,难度不大.样题考向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由题意知,俯视图中应有一不可见的长方形,且俯视图应为对称图形.故选A .样题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中的曲线是圆弧),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66π+B .46π+C .43π+D .63π+【答案】B【解析】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体的一半,所以表面积2312346S =π⨯+π⨯+⨯=π+.【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或者也可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将几何体的顶点放在正方体或长方体里面,便于分析问题.样题3 (2017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90πB.63πC.42πD.36π【答案】B【名师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考向二球的组合体样题4 (2017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πB.3π4C.π2D.π4【答案】B【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1,2AC AB ==,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2r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223ππ1π24V r h ⎛==⨯⨯= ⎝⎭,故选B. 【名师点睛】(1)求解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元素以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样题5 (2017江苏)如图,在圆柱12O O 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12O O 的体积为1V ,球O 的体积为2V ,则12V V 的值是.【答案】32【解析】设球半径为r ,则213223423V r r V r π⨯==π.故答案为32. 【名师点睛】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若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②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考向三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样题6 已知α,β是平面,m 、n 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α,m ⊂β,则α⊥β;②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③如果m ⊂α,n ⊄α,m ,n 是异面直线,那么n 与α相交; ④若α∩β=m ,n ∥m ,且n ⊄α,n ⊄β,则n ∥α且n ∥β. 其中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 【答案】①④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由已知可得,BF ⊥P F ,BF ⊥EF ,所以BF ⊥平面PEF . 又BF ⊂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 (2)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名师点睛】高考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③求二面角,关键是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表示出所需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考向四 空间角和距离样题8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AA 则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BCD【答案】C【解析】用一个与原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拼到原长方体的前面,如图,则11B P AD ∥,连接DP ,易求得1DB DP =,12B P =,则1DB P ∠是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的角,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1111cos 25DB B P DP DB P DB PB +-∠===⋅.故选C.【名师点睛】平移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样题9 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答案】②③【解析】设1AC BC ==.由题意,AB 是以AC 为轴,BC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由,AC a AC b ⊥⊥,又AC ⊥圆锥底面,所以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 ,作BD a ∥,交底面圆C 于点D ,如图所示,连接DE ,则DE ⊥BD ,DE b ∴∥,连接AD ,等腰ABD △中,AB AD ==,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60ABD ∠=,故BD =Rt BDE △中,2,BE DE =∴B 作BF ∥DE ,交圆C 于点F ,连接AF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BF DE ==ABF ∴△为等边三角形,60ABF ∴∠=,即AB 与b 成60°角,②正确,①错误.由图可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 ⊥直线a ,则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90°,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名师点睛】(1)平移直线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π0,2⎛⎤ ⎥⎝⎦,可知当求出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6 平面解析几何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6 平面解析几何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6 平面解析几何考纲原文(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名师解读预计2019年的高考中,对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的考查总体保持稳定,其考查情况的预测如下: 直线和圆的方程问题单独考查的几率很小,多作为条件和圆锥曲线结合起来进行命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命题的热点,需给予重视,试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命制,难度中等及偏下.圆锥曲线为每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题目一般为“一小(选择题或填空题)一大(解答题)”或“两小一大”,小题多是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答题般作为压轴题出现,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定点、定值、范围及探索性问题等,其中以对椭圆和抛物线的相关知识的考查为主,题目难度较大,样题展示考向一 圆与方程样题1 (2018新课标Ⅲ理)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2(2)2x y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 .[]26,B .[]48,C .D .⎡⎣【答案】A【解析】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2,0,0,2A B ∴--,则AB =.点P 在圆22(2)2x y -+=上,∴圆心为(2,0),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d ==故点P 到直线20x y ++=的距离2d 的范围为,则[]2212,62ABP S AB d ==∈△.故答案为A.【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属于中档题.先求出A ,B 两点坐标得到AB ,再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得到点P 到直线距离的范围,由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样题2 (201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2l y 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5,0)B ,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0AB CD ⋅=,则点A 的横坐标为________. 【答案】3【名师点睛】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或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曲线方程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考向二 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样题3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已知1F ,2F 是椭圆22221(0)x yC a b a b+=>>:的左、右焦点,A 是C的左顶点,点P 在过A的直线上,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12120F F P ∠=︒,则C 的离心率为 A .23B .12C .13 D .14【答案】D【解析】因为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12120F F P ∠=︒,所以2122PF F F c ==, 由AP2tan PAF ∠=,所以2sin PAF ∠=,2cos PAF ∠= 由正弦定理得2222sin sin PF PAF AF APF ∠=∠,所以2225sin()3c a c PAF ==+-∠, 所以4a c =,14e =,故选D . 【名师点睛】解决椭圆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的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的关系消掉得到的关系式,而建立关于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样题4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则其渐近线方程为A.y = B.y = C.2y x =± D.2y x =±【答案】A样题5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设1F ,2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O 是坐标原点.过2F 作C 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若1|||PF OP =,则C 的离心率为 AB .2 CD【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2PF b =,2OF c =,PO a ∴=, 在2Rt POF △中,222cos PF bPF O OF c∠==,在12Rt PF F △中,22221212212cos 2PF F F PF b PF O PF F F c∠+-==,b c=,即223c a =,e ∴=C .【名师点睛】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双曲线最重要的几何性质,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①求出a ,c ,代入公式ce a=;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式,结合b 2=c 2-a 2转化为a ,c 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a 或a 2转化为关于e 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e (e 的取值范围).样题6 (2017新课标I 理科)已知F 为抛物线C :24y 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直线l 1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2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 A .16 B .14 C .12D .10【答案】A【解析】设11223344(,),(,),(,),(,)A x y B x y D x y E x y ,直线1l 的方程为1(1)y k x=-,联立方程214(1)y x y k x ⎧=⎨=-⎩,得2222111240k x k x x k --+=,∴21122124k x x k --+=-212124k k +=,同理直线2l 与抛物线的交点满足22342224k x x k ++=,由抛物线定义可知2112342124||||2k AB DE x x x x p k ++=++++=+22222212244448816k k k k ++=++≥=,当且仅当121k k =-=(或1-)时,取等号.故选A . 【名师点睛】对于抛物线弦长问题,要重点抓住抛物线定义,将到定点的距离转化到准线上;另外,直线与抛物线联立,求判别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法,需要重点掌握.考查最值问题时要能想到用函数方法和基本不等式进行解决.此题还可以利用弦长的倾斜角表示,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22||sin pAB α=,则2222||πcos sin (+)2p pDE αα==,所以222221||||4(cos sin cos p p AB DE ααα+=+=+ 222222222111sin cos )4()(cos sin )4(2)4(22)16sin cos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考向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23的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 A .5 B .6 C .7 D .8【答案】D样题8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椭圆22:12x C y +=的右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M 的坐标为(2,0).(1)当l 与x 轴垂直时,求直线AM 的方程; (2)设O 为坐标原点,证明:OMA OMB ∠=∠.【答案】(1)y x =或y x =;(2)见解析. 【解析】(1)由已知得(1,0)F ,l 的方程为x =1.由已知可得,点A 的坐标为或(1,,所以AM 的方程为2y x =-2y x = (2)当l 与x 轴重合时,0OMA OMB ∠=∠=︒.当l 与x 轴垂直时,OM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OMA OMB ∠=∠.当l 与x 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 的方程为(1)(0)y k x k =-≠,1221(,),(,)A y x y x B ,则12x x <,直线MA ,MB 的斜率之和为212122MA MB x x y yk k +=+--. 由1122,y k k x y k x k =-=-得121212(23()42)(2)MA MB x x x x k k x x kk k -+++=--.将(1)y k x =-代入2212xy +=得2222(21)4220k x k x k +-+-=.所以21221222422,2121x x x k k k x k -+==++,则3131322244128423()4021k k k k kk k k k x x x x --++-++==+. 从而0MA MB k k +=,故MA ,MB 的倾斜角互补,所以OMA OMB ∠=∠. 综上,OMA OMB ∠=∠.考向四 曲线方程的求解样题9 已知抛物线C :22y 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1l ,2l 分别交C 于A ,B 两点,交C的准线于P ,Q 两点.(1)若F 在线段AB 上,R 是PQ 的中点,证明ARFQ ;(2)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由题可知)0,21(F .设1:l y a =,2:l y b =,则0≠ab ,且2(,)2a A a ,2(,)2b B b ,1(,)2P a -,1(,)2Q b -,1(,)22a b R +-. 记过A ,B 两点的直线为l ,则直线l 的方程为0)(2=++-ab y b a x . (1) 由于F 在线段AB 上,故01=+ab . 记AR 的斜率为1k ,FQ 的斜率为2k , 则222111k b aaba ab a b a a b a k =-=-==--=+-=,所以AR FQ .(2)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0,(1x D , 则1111||||||||222ABF S b a FD b a x =-=--△,||2PQF a b S -=△.由题设可得11||||||22a b b a x ---=, 所以01=x (舍去)或11=x .设满足条件的AB 的中点为),(y x E .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由DE AB k k =,可得)1(12≠-=+x x yb a , 而y ba =+2,所以)1(12≠-=x x y . 当AB 与x 轴垂直时,E 与D 重合,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12-=x y .考向五 圆锥曲线的其他综合问题样题10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22143x y 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10M m m >,. (1)证明:12k <-;(2)设F 为C 的右焦点,P 为C 上一点,且FP FA FB ++=0.证明:FA ,FP ,FB 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设1221(,),(,)A y x y x B ,则222212121,14343y x y x +=+=.两式相减,并由1221y x y k x -=-得1122043y x y k x +++⋅=. 由题设知12121,22x y x y m ++==,于是34k m =-.由题设得302m <<,故12k <-.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 ,则1212||||||||||2FB FA x x d =-=-= 将34m =代入34k m =-得1k =-,所以l 的方程为74y x =-+, 代入C 的方程,并整理得2171404x x -+=,故121212,28x x x x +==,代入①解得||28d =,所以该数列的公差为28或28-.样题11 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为1F 1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被(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24y x =上存在两点M N 、,椭圆C 上存在两个点P Q 、满足: 1P Q F 、、三点共线,1M N F 、、三点共线且PQ MN ⊥,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解析】(122b a=∵离心率为2,∴ 2c a =,又222a b c =+,解得1,1a c b ===.∴椭圆C 的方程为2212x y +=.(2)当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PQ 的斜率为0,此时4,PMQN MN PQ S ===四边形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 的方程为()(1)0y k x k =-≠,联立24y x =,得()2222240(0)k x k x k ∆-++=>,设,M N 的横坐标分别为,M N x x , 则242M N x x k +=+,∴MN由PQ MN ⊥可得直线PQ 的方程联立椭圆C 的方程,消去y ,得()22224220(0)kx x k ∆+-+-=>,设,P Q 的横坐标分别为,P Q x x ,则24,2P Q x x k +=+P Q x x∴)2212k PQ k +==+,)()22221122PMQNk SMN PQ k k +=⋅=+四边形,令21(1)k t t +=>,则()()2222111111PMQN S t t t t ⎫===+>⎪-+--⎭四边形, 综上,()minPMQNS =四边形.。

专题12 算法初步-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12 算法初步-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12 算法初步编者寄语高考数学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高考数学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考试大纲》是高考数学命题专家的指导思想,更是高中生进行科学高效复习数学的行动指南。

因此,研读考纲,研究高考,对赢取新时代新高考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算法作为高考的常考内容,在2019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一小(选择题或填空题)”的格局呈现. 命题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对此要把握四点: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是什么;哪些是循环体,顺序怎样;终止条件是什么;输出的是什么,考查直接输出结果的,往往属于容易题,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靠前的位置,二是已知输出的结果,考查逆向确定算法中的判断条件、循环语句等,难度较大,解法具有开放性,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靠后的位置.考向一程序框图的读图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为计算,设计了下面的程序框图,则在空白框中应填入A.1=+i i=+B.2i iC.3i i=+D.4=+i i样题2 (2018天津理科)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N的值为20,则输出T的值为A.1 B.2C.3 D.4【答案】B考向二以古代数学文化为背景的程序框图样题3 元朝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有一首诗:“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店友经四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用程序框图表达如图所示,即最终输出的,则一开始输入的的值为A.34B.1516C.78D.3132【答案】B【解析】首先初始化数据:输入的值,,第一次循环:,,此时不满足;第二次循环:,,此时不满足;第三次循环:,,此时不满足;第四次循环:,,此时满足,跳出循环;由题意可得:,解方程可得输入值为.本题选择B选项.考向三算法语句样题4 下述程序的功能是A.求的值B.求的值C.求的值D.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i【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程序的作用是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i的值,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 纲 解 读
3 近5年考题涉及的考点分布情况
年份
18 17
小题
小题
大题
8.抛物线与直线的位置 15.直线与圆相关求弦长 19.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证 关系、向量内积 明角的相等 10.直线与抛物线位置 关系、最值 15.双曲线离心率 20.椭圆定值定点问题
16
15 14
4.直线与圆的距离问题
5. 双曲线与向量结合 4.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
,求四边形
面积的最
的离心率为
, 是
, 为坐标原点.
的面积最大时,求 的方程. 且与 轴不
的圆心为 ,直线 过点 的平行线交 于点 .
4k 2 3
为定值,并写出点 的轨迹方程; ,直线 交 于 两点,过 且与 垂直的直线与圆 交
(2)设点 的轨迹为曲线 于 两点,求四边形
和S .
OPQ
1 4 4k 2 3 d | PQ | 2 4k 2 1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 大纲解读(理科数学)
考纲对比
考试说明对比考试大纲的重要区别
目录
圆锥曲线部分考纲解读及预测
备考策略

01



变化地方: 考核目标与要求
变化地方: 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对比考试大纲的重要的区别
02
对照栏 2019年考试 2019年考试 目 大纲内容 说明内容 考核目 标与要 求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6
明规律 析考纲 智预测
预计2019年的高考中,对圆锥曲线部分的考查总体保持稳定,考察 情况预测如下: 1、直线和圆的方程问题单独考察的概率很小,多作为条件和圆锥 曲线结合起来进行出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命题的热点,需予 以重视,试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偏下。 2、圆锥曲线为每年高考考察的热点,题目一般为“一大两小”,小题 多考察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定义和几何性质且要重视平面图形性 质的应用;解答题作为压轴题呈现,考察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 系、定点、定值、范围及探索性问题等,期中以椭圆和抛物线的相 关知识考察为主,题目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备 考
04


1、回归课本,课本是根基,在进行复习时,要回归课 本,发挥课本例题或习题的作用,注重基础,抓牢基 础,充分利用课本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对知识追根 溯源。
2、把握复习重心,不忽略边缘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应 在核心考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 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等主干 知识上花主要精力,同时,不要忽略一些边缘性的知 识。
2 0 1 9
谢谢聆听 欢迎批评指正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16
15
14
5
析真题 明规律 扣考纲
( 2013 年课标 课标 1 卷 10 题) 已知椭圆 (2015 2卷 20 题)已知椭圆 直线交 的右焦点为 过点 ,直线 不过原点, O 且不 的 ,则
平行于坐标轴, 与 有两个交点
A. (1)证明:直线 B.的斜率与

两点.若
的中点坐标为
,线段
的中点为
的方程为(
.

C.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 D.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 ,则 D. 是 的焦点, 过点 )
(2010 课标卷 12 题) 已知双曲线 的直线交 A. 于 两点.若 B.
的中点坐标为 C.
的方程为(
变换曲线考察同样的知识点
客观题变主观题
5
析真题 明规律 扣考纲
, 四点 , , ,
(2017 课标 1 卷 20 题) 已知椭圆 中恰有三点在椭圆 上. (1)求 的方程. (2)设直线 不经过 率和为 点且与 相交于
S 2 | MN || PQ | 12
2
(2013 课标 2 卷 20 题)过椭圆 两点, 为 (1)求 (2) 大值. (2014 课标 1 卷 20 题)已知点 椭圆 的右焦点,直线 (1)求 的方程; (2)设过点 的动直线 与 相交于 (2016 年课标 1 卷 20 题)设圆 重合, 交圆 于 (1)证明 两点,过 作 两点,当 的斜率为 ,椭圆 的方程 为 上的两点,若四边形 的对角线
可以看成是2017年变 式:变换条件和结论, 将 OMA OMB 转化为 斜率之和等于零恒成 立问题
两点 . 若直线
与直线
的斜
,证明直线 过定点. 的右焦点为 ,过 的直线 与 相交
(2018 课标 1 卷 19 题)设椭圆 于 两点,点 的坐标为 .
(1)当 与 轴垂直时,求直线 (2)设 为坐标原点,证明:
2
客观题(选择、填空)
1、考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 及直线与三种曲线的位置关系。 3、圆与向量、线性规划等知识的结合. 4、客观题部分重点关注平面图形的性质以规避复杂的运算.
考 纲 解 读
增加内容 能将代数形式的复数在复平面用点和向 量表示,并能将复平面上复数的点或向 量对应的复数用代数形式表示 减少内容 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概论与统计
概论与统计
增加内容 会求某些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
对照栏目
2019年考 2019年考试说 试大纲内 明内容 容
考试说明对比考试大纲重要区别
的方程; .
5
析真题 明规律 扣考纲
右焦点的直线 的斜率为 . 交 于 的中点,且
启示
1、面积问题是全国一卷考 察的热点,2016年在2014 年的基础上将条件变为结论 2、不同地区试卷相互借鉴 3、2016年和2014年考察的 都是两个对角线相互垂直的 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4、面积问题中均涉及此类 函数 1 4k 7
总体来看,《2019理科数学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 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方面延续了2018年的要求。并 且,通过对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分析和对比,我认为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的命题仍然会保持相对稳定。
圆锥曲线部分考纲解读及预测
03
1
考 纲 原 文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2.圆与方程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圆锥曲线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2
2019年考纲解读
考 纲 解 读
从考纲中的行为动词来看,圆锥曲线部分主要考察三种曲线的 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及直线与三种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 由于双曲线的知识处于了解层面,所以我认为2019年高考重点考 察椭圆和抛物线的相关知识,在这两种曲线的考察难度上会略高于 双曲线. 圆锥曲线部分是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良好载体,试题 综合性较强.综合考察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特殊与一般 思想,突出考察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5、不要盲目追求题量,而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 发生过程,以及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 充分挖掘典型问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和创新性。 6、要充分利用高三的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练习,优化答题 策略、思考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和书写习惯。 7、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历 年真题的研究,尽可能的放大历年真题的练习效果。 8、用好错题本,重视每次考试后错题的改正,不改正错 题等于没有做题。
2
主观题(解答题)
1、综合考查椭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 的位置关系 2、从考查热点来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仍然是高考命题 的热点,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通过直线方程与圆 锥曲线方程的联立结合韦达定理求解相关的定值定点、面积范 围、斜率范围及探索性等问题,重点突出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知识要求 二、能力要求 三、个性品质要求 四、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对比考试大纲重要区别
一、数学基础知识 增加“数学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 二、数学思想方法 增加“数学思想方法”的详细讲解 三、数学能力 增加例题对”数学能力“进行的示例讲解
考试 范围 与要 求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 等函数
增加内容 1、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图像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 2、会画底数为2、3、10、1/2的对数函数图像 等函数 减少内容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减少内容 1、会用中心投影的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和直观 图 2、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和直观图
立体几何初步
立体几何初步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改变内容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由“推导”变为“简单应用”,加深了考 查力度
对照栏目
2019年考试大纲内别
统计
统计
增加内容 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
考试范 围与要 求
数系的扩充和 数系的扩充和 复数的引入 复数的引入 计数原理 计数原理
3、从2018年全国1卷理科20题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不能从实 际问题的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教学中要 高度重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 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4、命题者依然坚守“重视通行通法,淡化技巧” 因此高考数学备考不宜过难过偏,要多从归纳解题通法的角 度去进行教学备考。
17
8.抛物线与 15.直线与圆相关 19.直线与椭圆位置 直线的位置 求弦长 关系、证明角的相 关系、向量 等 内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