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gbt-24737.1-)doc资料
工艺管理规程

工艺管理规程第一部分:总则1.过程管理范围,从原料进原料棚到成品出成品库。
2.过程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体系思想为原则,依据质技部编制的《产品质量考核办法》进行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完成情况在质技部《质量考核月报》中体现。
3.高岭土矿进厂前品位控制: 在矿点开采时,按要求进行拣选,并取样检验,控制各开采点的品位,为各开采点进厂配矿提供指导。
4、进厂原矿依据《原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配矿方案和内控指标的变更必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6.原材料、研磨介质、分散剂、包装袋、半成品要保持一定的合理储量。
7.变更原材料、研磨介质、分散剂等品种或产地时,必须有检验结果,以书面形式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8.统计分析8.1 各工段工艺统计分析工作由工艺助理工程师负责。
8.2 建立各工段的工艺统计分析系统(产量、质量、工艺参数、材料消耗、工艺技改等)。
8.3 要求工艺助理工程师每月对生产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9.工艺技术改进9.1 工艺技术改进必须依照技改要求进行。
9.2 工艺技改前后全套资料交资料室保存(包括技改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改过程的一系列技术资料及技改后的工艺状况分析总结)。
10.工艺档案管理10.1 工艺档案包括各主机的工艺检修记录、实验试验分析总结资料、技术改进资料、各个阶段产质量消耗指标。
10.2 各工段必须真实、准确填写涉及到本工段的工艺档案内容。
10.3 主机工艺检修记录、实验试验分析总结资料、技术改进资料,由各工段每月28日12:00前上报工艺助理工程师,由工艺助理工程师于当日上交资料室。
10.4 工艺档案属永久性、机密性保存资料。
11.产质量指标及消耗指标管理11.1 产、质量指标及消耗指标包括:11.1.1 生料制备工段:11.1.1.1产量指标:颚破产量、电耗、雷蒙磨产量、剥片机产量、喷塔产量、碎散机产量;11.1.1.2消耗指标:原料耗量、研磨介质耗量、分散剂耗量、水耗量、煤气消耗、备品备件消耗;11.1.1.3质量指标:入鄂破粒度、入鄂破水分、出磨粒度、化浆浓度、剥片粒度、剥片筛余、剥片粘度、储浆池粒度、储浆池筛余、储浆池浓度、喷雾水分、松容重。
工艺管理导则三篇

工艺管理导则三篇篇一: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术语和定义2.1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2.2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2.3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审查对象3.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3.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和维修。
5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5.1工艺性分类工艺性分为生产工艺性、使用工艺性两类。
5.2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b)产品产量或生产类型;c)现有的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
5.3评价形式5.3.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5.3.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6审查指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A。
7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7.1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7.1.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7.1.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7.1.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工艺管理导则三篇

工艺管理导则三篇篇一: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术语和定义2.1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2.2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2.3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审查对象3.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3.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和维修。
5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5.1工艺性分类工艺性分为生产工艺性、使用工艺性两类。
5.2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b)产品产量或生产类型;c)现有的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
5.3评价形式5.3.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5.3.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6审查指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A。
7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7.1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7.1.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7.1.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7.1.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工艺管理制度范文

工艺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工艺管理,防止因工艺管理不善而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公司的效益受到影响,特别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文件是用以指导技术操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主要技术文件之一。
第三条所有工艺均应编制成文,形成工艺文件,为正常的生产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第四条贯彻工艺文件是加强计划管理,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和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可靠保证。
第五条工艺文件一经批准,便具有纪律性和严肃性,本公司职工应严格遵守,切实执行。
未经许可,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修改。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范围为生产、技术、设备、品质管理等和工艺管理相关的部门。
第二章组织及职责第七条本着“互相服务,互相监督”的原则,本公司工艺的管理按职能主要由技术部负责,制造部、品质管理部协助。
第八条技术部的职责(一)开展工艺预测和工艺技术政策研究,制定并实施工艺发展规划。
(二)组织开展实施工艺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三)对开发的新产品,经生产试制成功后,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并交品质管理部、制造部验收,技术部备案。
(四)积极响应制造部门提出的工艺改进要求。
对完善和改进后的工艺,经生产验证成功后,修改原有的相应工艺文件,并交制造部和品质管理部验收,技术部备案。
(五)为了保证工艺文件的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完备性,技术部编制工艺文件时,应积极求制造部给予配合。
第九条生产部门的职责(一)配合技术部共同进行产品工艺调查及审查。
(二)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工艺装备的管理工作。
(三)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协助技术部制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四)审核并保管生产现场工艺文件。
(五)根据生产过程的问题和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积极提出工艺改进要求。
(六)积极配合技术部新品的试生产及相应工艺文件的编制。
第十条品质管理部职责(一)负责工艺文件中有关质检标准的检验。
(二)负责组织质量管理活动,为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服务。
总装配工艺规程编制指南

总装配工艺规程编制指南陈祖豪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总装配工艺人员对用于生产中的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规定了编制总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内容。
2 引用标准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4737.1-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GBT 24737.2-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4-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GBT 24737.5-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GBT 24737.6-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GBT 24737.7-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GBT 24737.8-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8部分:工艺验证GBT 24737.9-2012 工艺管理导则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SJ/T10320 工艺文件格式Q/QJB2003 工艺规程设计规范3 工艺管理和工艺文件体系简介3.1工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综合性工艺管理、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管理和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
3.1.1综合性工艺管理:编制工艺发展规划,编制工艺改造计划,编制生产布局计划,组织、制定、贯彻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工艺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工艺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工艺信息管理,开展工艺技术研究与创新。
3.1.2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管理: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进工艺调研及改进产品的工艺考察,分析与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设计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艺规程和其他有关工艺文件,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编制工艺定额,设计制造专用工艺装备,进行工艺验证,进行工艺总结,进行工艺整顿。
3.1.3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科学分析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及时发现工艺设计上的问题,并按照工作流程纠正,确定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点,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国家标准贯标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6-03-15 第 21 页
工艺管理总则
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 科学分析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 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 及时发现工艺设计上的问题,并按照既定工作流程及时纠正。 确定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点,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
产品工艺工作流程
图中①意为可根据需要反馈到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艺规程设计或专用工装设计。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6-03-15 第 25 页
产品工艺工作流程
产品开发工艺调研 了解该产品的结构及用户对该产品的相关要求。 了解同类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工艺方法及工艺水平。 收集相关或相似工艺标准和资料。 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制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再利用性等进行分析。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6-03-15 第 16 页
工艺管理总则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工艺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工艺管理制度编号:HS/WI3-04-2013编制:李桂芹审核:批准:胜利油田海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三年三月一日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本公司工艺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艺管理制度”的制订,目的是为公司生产工艺工作的运行提供依据。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第九章工艺卫生与文明生产规范第十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第十一章工艺装备管理附件1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1.1 产品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工艺性分析和审查,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2 工艺性审查和会签程序1.2.1 产品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会签,由产品主持工程师组织进行。
1.2.2 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先划分工艺路线。
再由专业工艺人员审查,并会签。
1.2.3 审查过程中如有分歧意见,由产品主持工程师召集有关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1.2.4 未解决的分歧意见。
由主持工程师和主管设计师协商处理,仍未解决。
由双方领导商定或呈报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裁决,然后再行签字。
1.3 工艺性审查、会签要求。
1.3.1 工艺性审查、会签工作。
按整件齐套进行。
1.3.2 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必须有设计、审核签字。
1.4 工艺性审查主要内容1.4.1 产品材料工艺性审查(1)材料牌号、规格、状态和技术要求是否正确,选用是否合理。
(2)净重栏是否填写1.4.2 结构工艺性审查(1)设计基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2)结构要素是否合理(3)技术要求是否适应本厂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4)结构尺寸、形状是否有利于加工和检测。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规定1.doc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规定1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规定1目的为了加强工艺管理,保证公司各部门\车间工艺技术的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的工艺技术管理过程控制。
3职责范围3.1 工艺部是公司工艺技术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的工艺管理工作,组织常规工艺文件的编制、修订和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日常监督及考核工作。
3.2 制造车间各班组负责执行工艺纪律,并按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4正常生产的工艺管理4.1 正常生产工艺管理4.1.1 各工序的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正常生产时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4.1.2 当因生产条件变更或遇有有技术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工艺技术人员报告,由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调整后方可继续加工。
4.1.3 为了确保工艺指标的严格执行,检验部要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4.1.4 所有设备和工装均应保持良好的状态,计量器具应按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期使用。
4.1.5 各工序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操作证上岗并按规定维护保养好所使用的设备。
关键工序人员每年应加严培训,至少通过二次培训考核。
4.1.6 各工序操作人员使用的工艺文件应保持完整、整洁,对在制品、量具、工装等要妥善存放,保持工作场地清洁卫生。
4.2 工艺变更的管理4.2.1 通过技术改造后,工艺需要变动的,工艺部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文件,并报技术总监批准。
4.2.2 工艺控制数据一经确定,各部门\车间必须严格执行,如应某种情况工艺数据需进行变更,应及时书面报工艺部,经技术总监或质量总监批准。
4.3 关键工序的确定4.3.1 产品生产工艺确定后,工艺部应依据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组织相关人员对关键工序进行确定。
4.3.2 关键工序确定后,制造车间对关键工序以质量控制点的方式进行标识。
4.3.3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根据质量控制点管理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并予以记录。
工艺规范的管理制度

工艺规范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制定本工艺规范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工艺规范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原料检验、生产加工、成品检验、包装等所有工艺过程。
第三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工艺规范管理的责任,保证执行到位。
第二章工艺规范管理的组织保障第四条设立专门的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工艺规范的编制、审核、更新及培训。
第五条每个生产车间设立专职工艺人员,负责工艺流程的执行和监督。
第六条建立完善的工艺规范管理档案,定期更新和归档。
第三章工艺规范的制定和修订第七条工艺规范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确保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第八条工艺规范的修订需经过技术部门审核并报企业领导批准。
第九条工艺规范的修订要及时通知相关生产人员,并进行培训。
第四章工艺规范的执行第十条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执行生产工艺流程,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一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工艺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工艺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解决。
第五章工艺规范的监督和检查第十三条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工艺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第十四条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第六章工艺规范的考核和评价第十五条对生产人员进行工艺规范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第十六条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工艺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开展改进措施。
第七章工艺规范的宣传和培训第十七条定期开展工艺规范的宣传活动,提高生产人员的工艺意识。
第十八条对新员工进行工艺规范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能够执行规范要求。
第八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工艺规范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订,经技术部门审核后生效。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理,严肃处理。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企业技术部门负责解释。
以上工艺规范管理制度共计606字。
工艺管理导则

——GB/T 24737
2014 年10月26
目录
一、总则 二、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三、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四、工艺方案设计 五、工艺规程设计 六、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 七、工艺定额编制 八、工艺验证 九、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一、总则
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 论和信息化技术,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规 划、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之按一定的原 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以保证 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 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 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 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 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微 信和回收。
三、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1、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2、产品产量或生产类型; 3、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4、现有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 评价形式: 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与 评价 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九、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目标: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 实现安全生产。 生产现场工艺管理主要内容及要求: 1. 人员要求、 2. 工艺设备、工艺装备管理 3. 物料管理 4. 工艺文件管理 5. 工序质量控制 6. 工艺定额控制 7. 现场环境管理 8. 现场改进 9. 现场监测
一、总则
工艺管理的主要内容: 1、综合性工艺管理 2、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管理 3、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
工艺管理制度全文

工艺管理制度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理,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内容。
第三条经过培训并取得证书的工艺管理人员方可从事工艺管理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艺管理体系,确保工艺管理的顺畅进行。
第五条本制度由企业领导层牵头制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第二章工艺管理的组织结构第六条企业应当设立工艺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理工作。
第七条工艺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工艺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工艺流程、指导和培训生产人员等。
第八条工艺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属于专业部门,其负责人由企业领导任命。
第九条工艺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设立工艺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工艺管理工作。
第十条工艺管理部门与生产、质检、研发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
第三章工艺管理的流程第十一条工艺管理的流程包括:工艺设计、工艺试验、工艺确认、工艺监控和工艺改进等环节。
第十二条工艺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设备的特性,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第十三条工艺试验是指将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和参数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调试和验证。
第十四条工艺确认是指经过试验验证后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参数。
第十五条工艺监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监视和记录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六条工艺改进是指根据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不断对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四章工艺管理的具体要求第十七条工艺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熟悉产品特性、熟悉生产设备、具备工艺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第十八条工艺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第十九条工艺管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变化,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条工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记录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工艺技术管理规定

工艺技术管理规定工艺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理顺工艺技术管理关系,严格操作,严肃工艺纪律,并逐步实现优化操作和科学管理,保证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行业制定的有关技术管理的政策、法令、标准及规定。
建立健全公司生产装置工艺技术管理制度和工艺基础资料,做好工艺技术档案管理。
(二)加强日常的工艺技术管理,组织编写、审核、修订生产装置和车间的工艺技术规程、工艺卡片、开停工技术方案等工艺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三)严肃工艺纪律,加强工艺纪律执行的考核,重视生产岗位第一性资料的管理,严格岗位操作记录和交接班日记的管理,确保第一性资料齐全、准确,并建立技术档案。
(四)搞好工艺技术分析,按时编制技术月报、季报和年报,有目的地组织技术测定和工艺标定。
(五)组织技术分析和技术攻关,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问题。
对内控工艺指标实施监控,根据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工艺指标更改。
(六)按月完成生产技术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存档和上报工作。
(七)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三剂”(催化剂、添加剂、助剂等)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生产装置化工“三剂”消耗定额,审查化工“三剂”年度和月度消耗计划,组织新型“三剂”应用技术方案审查、实施和效果验收工作。
(八)参加技措项目的方案讨论,参加设计审查,组织并参加技术考核和标定总结。
(九)收集和对比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情报资料,开展公司内外的技术交流工作,结合公司实际,推广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型“三剂”。
(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经验,逐步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第三条工艺技术管理体制(一)工艺技术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即公司、车间二级管理。
工艺工作管理制度

工艺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工艺工作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工艺工作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工艺工作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和工艺流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改进的活动。
第四条工艺工作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第二章工艺设计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工艺设计体系,包括工艺设计流程、标准和规范等。
第六条公司应当制定并实施工艺设计管理规定,明确工艺设计的程序、责任和权限。
第七条进行工艺设计时,应当充分调研了解产品特性,结合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八条公司应当加强工艺设计的审核和验收工作,确保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对于重要产品或关键工艺的设计,应当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评审,保证工艺设计符合质量要求。
第三章工艺生产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工艺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十一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标准应当得到明确,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有效监控和记录。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质量检验和控制,对于不合格品应当采取及时的整改和处理措施。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工艺流程正常。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工艺改进制度,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四章信息管理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工艺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工艺数据、工艺文件、工艺流程等。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规范工艺信息管理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工艺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工艺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或被不当使用。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工艺信息的归档和备份机制,确保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安全性。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九条公司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工作安全。
第二十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工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
标准工艺管理制度

标准工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涉及工艺管理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遵守是所有员工的责任,企业将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工艺管理意识,提高员工的工艺技能,不断改进工艺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产品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第六条企业应当推行全员质量管理,严格按照产品质量管理手册中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严禁任何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处理产品质量问题,追溯责任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九条企业应当加强对质量管理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生产检测和生产记录等相关流程,确保产品生产按标准进行。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障产品生产。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物料和辅料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防止次品和不合格品进入生产环节。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交付及时性。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无安全隐患,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和场所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工艺规章制度范本

工艺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的工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
第三条公司工艺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先进、可行的原则,结合公司产品特点和生产需求,持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工艺管理体系,明确工艺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工艺安全、质量、效率和成本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工艺设计管理第五条工艺设计应依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设备条件、原材料特性等因素,编制合理的工艺方案。
第六条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安全生产等因素,确保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第七条工艺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艺设计水平。
第八条工艺设计文件应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并进行有效编号和归档管理。
第三章工艺过程管理第九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确保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第十条生产过程中发现工艺问题,应及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十一条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满足工艺要求。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
第四章工艺变更管理第十三条工艺变更应由相关负责人提出,经过技术评审和安全生产评估后,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工艺变更实施前,应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十五条工艺变更实施后,应跟踪观察和评估变更效果,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和恢复。
第五章工艺设备和工具管理第十六条工艺设备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选型、采购和安装,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第十七条工艺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设备精度和准确度。
第十八条工艺工具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选型、采购和维护,确保工具的适用性和耐用性。
第十九条工艺工具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更换,确保工具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GB/T 24737.1-20)
1范围
GB/T 24737的本部分规定了企业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
工艺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工艺管理组织机构和工
艺人员配备。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件。
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63-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T 24736-2009 (所有部分) 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4863-200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
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5 工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GB/T 24737.2-2012 工艺管理导则 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
GB/T 24737.4-2012
GB/T 24737.5-2009
GB/T 24737.6-2012
GB/T 24737.7-2009
GB/T 24737.8-2009
工艺管理导则 工艺管理导则 工艺管理导则 工艺管理导则 工艺管理导则 GB/T 24737.9-2012 工艺管理导则
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 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 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 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 第8部分:工艺验证 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
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规划、计划、组织和控制,
使之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
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精品文档
6.1为了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
6.2企业应本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类型,
建立健全有效的工艺管理机构。
6.3企业应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和工作任务大小配备相应素质和数量的工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