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探究【精编版】

合集下载

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共3篇

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共3篇

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共3篇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1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多民族社区不可避免地被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我国,民族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在城市社区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处和合作是城市多民族社区共同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合法、公正、公平的治理体系来维持城市多民族社区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的研究。

一、城市多民族社区的概念城市多民族社区是指在城市中聚居的多个民族,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的丰富性。

它涉及到人口、文化、社区等多个方面,其中社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社区是指在城市中的一个较小的区域,由居民自愿组成,通过共同努力维护社区内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城市多民族社区中,社区是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二、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意义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意义在于建立一个合法、公正、公平的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的多民族和谐。

首先,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

通过建立多民族社区治理机制,建立社区与市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维护社区内部的秩序与安全;其次,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

通过建立多文化交流、共生机制,各民族之间更好的交流与交流思想,促进民族进步、和谐、互相尊重和共存;最后,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提高社区的治理水平,提高社区内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增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等的投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社区环境。

三、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的体系构建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的体系构建要素是:自治、治理、民主、法治。

自治是指社区居民自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是其他要素的基础。

自治是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其目的是使居民能够自主参与社区生活与管理工作,发挥居民的主人翁作用。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参与机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参与机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参与机制在当今社会,城市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发展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多元参与机制逐渐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它鼓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协同治理的格局,以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多元参与机制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管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同时,政府部门还负责协调各方利益,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组织也是多元参与机制中的重要力量。

各类社会组织,如志愿者协会、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灵活性,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它们可以针对社区中的特定问题,如养老服务、青少年教育、环境保护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和项目,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企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式,支持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社区营商环境。

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其参与是多元参与机制的核心。

居民通过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能够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反映自身的需求和利益。

例如,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或者自发组织邻里互助活动等方式,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然而,在实际的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参与机制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划分不够清晰。

在多元参与的过程中,由于各主体的性质和职能不同,容易出现权力交叉和责任推诿的情况,导致治理效率低下。

例如,政府部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过度干预社区事务,而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和居民在参与过程中可能缺乏明确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治理中,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实现社区的全面协调发展。

它是一种基于多元主体、多角色、多层级的治理模式,旨在促进社区自治和共享治理的实现。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核心理念是均衡发展、多元共享。

这种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多元化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汇集信息、整合资源,构建社区治理的参与和决策机制。

在治理过程中,各方能够平等参与,共同研究解决社区问题,形成多元共治和共享发展的局面。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符合社区特点和需求的治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架构,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责任。

社区应该设立社区委员会或社区议会,由社区居民、政府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等多方成员组成,实现全民参与社区治理。

要加强社区内外的合作与协作,鼓励居民、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可以借鉴社区发展合作伙伴制度,建立多个领域的社区合作伙伴,推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提升居民的自治能力。

通过培养社区居民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社区决策和问题解决。

要加强社会化服务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这包括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还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通过多方参与和协作,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增强社区的团结性和凝聚力。

社区的多元协同治理也能够动员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促进社区的创新与发展。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形成合力,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治理中,多种主体以协同方式参与决策和实施,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它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本文将从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特点、重要性以及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

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传统的社区治理主要依赖政府行政管理,而多元协同治理则突出了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提倡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

不同主体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多元协同治理强调各种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多元协同治理的特点在于多元性和协同性。

多元性是指社区治理中存在着多种主体,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但也相互联系。

多元性不仅体现在主体的种类上,也体现在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

协同性则强调各主体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彼此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责任划分,实现社区治理的整体性和效益最大化。

多元协同治理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多元协同治理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和效果。

多元协同治理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各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分享信息、经验和知识,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多元协同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协调问题。

不同主体有各自的利益和诉求,如何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各方利益,是实施多元协同治理的难点。

其次是制度建设和配套机制的不完善。

多元协同治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我国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再次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问题。

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是多元协同治理能否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还不够强。

社区多元共治实践之强政府优社区模式探索

社区多元共治实践之强政府优社区模式探索

社区多元共治实践之强政府优社区模式探索目前党在基层治理方面正向多元共治方向发展,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社区多元共治的改革探索,改革具体模式和手段各有不同。

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进行的“强政府优社区”型的社区治理改革可以为一些发展基础相似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提供可行性较强的路径选择。

标签:善治;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多元共治一、构建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模式的两种基本路径伴随着党在社会管理上执政理念的转变历程,以北京和部分东部城市为代表和先锋的地区政府积极推进着构建社区多元共治的改革探索。

各地改革虽各有差异,但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使居委会回归自治角色并有效发挥功能。

有学者把各地围绕这一核心的改革实践分为两种类型,即“强政府型”和“强社区型”。

〔3〕这两种类型的界定作为当前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模式的两种路径选择。

据相关调查,两种类型中“强社区型”的改革实践相对较多。

“强社区型”,是指政府向社区还权、让权、授权,使居委会作为全体居民代表和居民自治的领导核心推进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北京、青岛、南京的一些社区改革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这种模式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了公民自治和社会主体参与治理的力度。

但实行这种模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发展基础。

例如社区居民已具备相对较强的自治意识,居委会在实践中已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等。

“强政府型”,则是指基层政府强化职能向社区的下沉,提高政府在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效能,同时让居委会彻底脱掉行政化色彩,回归自治功能,以居民利益代表的角色对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评议监督,通过整合社区组织以平等的地位与政府进行合作共治。

在这一模式上,深圳市是先行者,内蒙古包头市则是这一模式成功和深化创新的典型代表。

二、“强政府优社区”改革实践--包头市为例2012年以来,包头市结合地区实际,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街道强社区”〔2〕为改革思路,大力推进“扁平化体制、下沉式职能、网格状管理、全方位服务、下评上机制”的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工程。

社区治理模式的多元发展创新探索

社区治理模式的多元发展创新探索

o u m l a 太 o f 原 T 城 a y 市 u a 职 玎 业 U r 技 6 | n 术 V 学 o 院 c a t i 学 o n 报 a l
墨 A 笙 p r ! 2 ! 0 ! 1 塑 7 硼 { ! I 1
社区治理模式的多元发展创新探索
辛 惠婷
调动 了社会各群体 的 自主性和创新性 ,增强 了社 区军民的社 区认 同感 。在遵循 市场原则的前提
下, 为维护居 民共 同利益 , 不断探 索 出多种社 区治理模式—— 党委 联建 、 政社 合作 、 居 民 自治 , 高 效运 用社 区公共物品 , 不 断满足社 区各 方面需求, 优化社 区秩序 。 [ 关键词】 社 区治理 ; 多元共治 ; 居 民 自治
随着改 革开放的不 断推进 , 我 国社会也随着时代 浪 潮发 生着前所未有 的深刻 变化 , 人们不再 作为单独个 体 生活在社会 之 中 , 而是 转变 为相互 联系 的社会 人 , 社 会 管理 的主要 组织形式也转 变为城市社 区。近几年 , 随着 我 国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 的快速推进 , 城 市的社会结 构 变化 巨大 ,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从 以往 的单 位制逐步转 变 为社 区制 , 不断增大 了城市 社区管理 的难 度 、 广度 、 复杂 度 。现如今社 区作为城市管理 的最基本单位 , 为顺应社区 发展 目标的不断调整改进 , 社区治理模式随之深刻变化。 社 区治理的发展 条件 改革开放 进程 随着 时代发 展不 断深入 ,我 国的经 济、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生态等方面也 随之 发展 , 全 面推行 体制 转轨与社会转 型 , 工业 化 、 信息化 、 城 镇化进程 快速 发展 。目前 , 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 , 处于战略机遇与社会 矛盾并存 的时期 , 社 区治理发展 有着深 刻的社 会背景。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多元共治模式研究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多元共治模式研究

于单一这一问题,一方面我国城市的环保部门不断扩大自身的治理范围,对于违背了环保法的个人以及单位进行严格处理。

另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执法部门的权利赋予程度不足,在现有的环境治理模式中也没有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导致了环境治理工作的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3 环境治理力量过于薄弱环境治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环保执法效果的客观性跟合理性,就客观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目前的政府考核机制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很多城市还都是将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政绩考核目标。

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力度不足,也就导致了城市政府部门没有加强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力量投入力度,在具体治理过程中也就存在有力量过于薄弱的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城市环境治理效果[2]。

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不足。

我国城市政府单位目前对于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目前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过于落后以及装备陈旧等诸多问题,使得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证据收集过于困难,对于城市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一些违法现象也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3 多元共治模式概述在以往的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中,主要是政府部门发挥主导地位,结合市场自决型与社区自治型的治理方案,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并且容易出现集体失灵等问题发生。

通过多元共治方式的应用,能够在保障环境治理效果基础上,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多元共治模式起源于西方的中心治理理论,在该治理模式中需要通过分层次、分级别以及分阶段的多样化制度体系,来强化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力量的协调共治,促进城市环境治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该治理理论中主要通过社群组织自发形成的多中心治理结构,并且具备权利分散以及交叠管辖的特征。

在多元共治模式中对于治理主体的特性要进行明确,保障治理方案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及综合性,有效避免各种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发生。

因此,多元共治模式本质是进行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协调,发挥各自力量的治理优势,来共同参与到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中,来获得良好的城市治理效果。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不仅仅依靠政府或单一组织的力量,而是
通过多元参与、协商合作、共同决策的方式,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

这种治理模式主张广
泛参与社区居民,倡导从底层自发组织到高层机构合作的多层次合作模式,以及居民自治、社区自治和政府自治的有机结合。

多元协同治理的核心是多元参与。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居民的参
与程度少,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

而多元协同治理则倡导广泛参与,尊重居民的
意见和需求,使社区治理成为社区居民的共同事务。

多元协同治理的实践途径有多种,如社区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等自组织形式
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居民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共同协商,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和
政策;政府与社区居民合作,通过合作协议或公共服务合同的方式,实现共同治理。

多元协同治理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使社区治理更加
民主、透明、公正。

多元参与能够融合各方资源和智慧,形成共识,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
和质量。

多元协商合作可以减少冲突和纠纷,增加社区居民对共识的认同和支持。

多元协
同治理也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
识。

多元协同治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多元参与需要各方的共识和合作,如果没有充分的沟
通和协商,很容易导致决策的难以达成。

多元协同治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提高效率和协调能力。

多元协同治理需要各方具备一定的治理能力和意识,才能保证治理
的质量和效果。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发展中,通过各种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实现社区事务的合理分工和共同治理,提高社区的自治和服务水平。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重点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保障社区发展的公平公正。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要重视居民的参与。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贡献是社区发展的关键。

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

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居民的需求和问题,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增加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要注重各方主体的合作。

社区治理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需要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各方主体的合作共同承担。

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促进各方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重点项目、解决矛盾纠纷等方式,实现各方主体的共赢和共同发展。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要推动权力下放和分工协作。

传统的社区治理往往由政府主体单独负责,权力高度集中。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要推动权力下放,让各方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要根据各方主体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确保社区事务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社区治理的公平公正。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要倡导法治和诚信建设。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社区治理的保障。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要推动法治建设,宣传法律法规,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要倡导诚信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和谐的社区氛围。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治理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提出和实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特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各种治理主体通过协作和协调,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协同化。

它强调的是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落实。

1. 多元参与。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将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多元参与的过程,各种治理主体都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到决策、管理和服务中来。

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治理参与格局。

2. 协商决策。

在社区多元协同治理中,决策过程更加偏向于协商和民主决策。

各方参与者通过充分沟通和协商,共同商定社区事务的决策方案,达成共识。

这种决策方式更能体现社区居民的意愿和诉求,更有利于推动社区治理事务。

3. 责权统一。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强调各种治理主体间的协作和合作,要求在协同打造的共同治理机制下,各方治理主体要共同承担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管理权限。

这种责权统一的机制能够更好地协调社区治理工作,保障社区治理效果。

4. 稳定运行。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通过统一的管理机制,保障社区治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各方治理主体可以在共同协作下,形成长期稳定的治理机制,确保社区事务的正常开展。

1. 完善社区治理体制。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实践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体制,明确各种治理主体的参与方式和权利义务,建立分工合作的协同机制,确保各方参与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2.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社会组织是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培育,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区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多元协同治理则成为了社区治理的新方向。

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利用各种不同主体、各种资源和各种手段,通过协商、协调、合作,促进社区事务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决策与执行。

多元协同治理的出现,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对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进行浅析,探讨其意义、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社区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多元协同治理的意义1.1 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区治理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

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多元协同治理的出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多元协同治理能够吸收不同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事务的决策与执行,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1.2 提升治理效能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往往效率较低,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而多元协同治理通过吸纳各种资源和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人力,提升了治理效能。

在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下,各种主体能够共同参与决策和执行,加强社区事务管理和公共事务治理效果。

1.3 增强社区凝聚力多元协同治理的出现,使社区治理不再是权力的单向输送,而是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种基于合作共赢的治理模式,能够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2.1 参与主体多元化多元协同治理要求各种社会主体参与进来,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等。

各种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事务的决策与执行。

2.2 各方利益协调多元协同治理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协调和平衡。

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种主体的利益常常是不同的,因此在协同治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协商和谈判,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等保障和合理分配。

2.3 决策和执行相结合多元协同治理注重决策和执行的相结合。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社区居民通过协商、参与和合作,共同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和居民的参与意识。

多元协同治理的核心理念是以居民为中心,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协同合作,在政府、居民、社区组织等各方面形成协调一致的治理机制。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强调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和合作。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导,居民参与较少。

而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中,政府在决策和政策制定中更注重居民的参与,鼓励居民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具体的社区治理工作。

政府与居民之间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建立信任和共识,充分调动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政府与居民间的互利共赢。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强调社区组织的作用和参与。

社区组织是连接政府和居民的重要桥梁,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居民需求和意见,同时也能够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事务。

社区组织可以发挥监督和服务的作用,通过组织活动、提供服务、传递信息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政府应该积极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建立与社区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强调居民主体的参与和自治。

居民是社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居民充分参与社区治理,才能够真正实现社区的共建共享。

社区治理需要从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居民参与的模式,将权力下放给居民,让居民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引导和培养居民的自治能力,鼓励居民通过居民理事会、社区议事会等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形成居民自治的良好环境。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的管理和治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多元协同治理成为了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多元协同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本文将就社区多元协同治理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优势和具体实施方式。

一、多元协同治理的特点多元协同治理的特点主要包括多元性、协同性、灵活性和参与性。

多元协同治理具有多元性。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多为政府单一主导,而多元协同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形成治理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化。

这种多元性的特点使得社区治理更具包容性和民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多元协同治理强调协同性。

这种治理模式要求各方共同合作,形成协同合力,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之间需要相互协商沟通,形成共识,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通过这种协同性,社区治理可以实现有机整合,实现各方面资源的统筹利用。

多元协同治理具有灵活性。

在多元治理模式下,各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治理措施和方式。

不同社区、不同时期的治理方式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对,更好地适应社区治理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多元协同治理相比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具有许多优势。

多元协同治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往往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忽视了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

而多元协同治理充分调动各方的参与,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更有效地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多元协同治理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治理,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多元协同治理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意识的提高。

在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下,社区居民不再是治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多元化道路探索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多元化道路探索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多元化道路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城市社区承担的社会功能也逐步增多,同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

因此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同时成为同百姓的民生靠的最近的基层社会组织,如何完善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也就成为保障社会民生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多元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主体意识的觉醒、利益的差异与冲突、公共事务的复杂化与多样化,政治分层的标准被逐渐淡化,经济分层的地位上升,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社会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李强.社会分层十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8.②《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

提出了关于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目标: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用20年时间解决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30年达到65%。

③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决不能掉以轻心④孙立平.贫富如何和谐共处.南方周末[N],2007-10-8.]。

经济体制的转型,改变了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开始直接从市场上获得社会资源。

对单位和政府的依赖性减弱,对市场和社会的依赖性增强。

社会及公民个人的关系发生变化。

可以说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原因。

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治理中国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的时期,中国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现在的城市化率46%,每年1.1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②,这意味着每年将近有1500万人从农民转变成市民,这就带来一个变化,历史上千百年以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共同体是在乡村,但是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到城市,我们新的生活的共同体是社区。

因此社区如何建设、如何治理将关系到中国这个社会转型能否顺利地完成,关系到转型后社会的管理能否有效。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内部,通过多方协作、多元参与、全面管理等方式,共同建设、治理社区,达到社区和谐、安全、繁荣的目标。

这种形式的治理是一种常见的社区治理方式,旨在通过各方合作,使社区的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现状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多元协同治理成为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指社区治理参与者的多样性。

包括社区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政府职能部门等等。

在社区治理中,要将这些多个部分融合在一起,共同制定治理方案,达到更有效的治理效果。

二、社区资源多元化社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金融资源等等。

社区治理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满足居民各方面的需求。

多元协同治理还可以让社区内的资源互优,使各种资源更加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社区的整体效益。

社区治理需要针对社区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法和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将问题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处理。

多元协同治理可以将社区内的资源和能力充分汇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全员参与社区治理是所有社区居民的事情。

因此,保证全员参与是多元协同治理的重要性。

社区居民要切实发挥自己的职能,在社区治理中展现其能力。

同时,更要认识到所有居民都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

总之,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一种创新的社区治理方式,倡导更多方面的参与,人人都能有发言权利。

它可以将资源和能力融汇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果和社区发展效率。

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推广和实施,为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探究摘要中国城市社区不断涌现多元的新兴治理主体。

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给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带来了活力,也引起学界的研究兴趣。

为厘清社区多元主体在城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及具体效用,探究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模式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分析社区治理模式所遇困境;并利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聚焦中山市A小区社区治理制度改革的个案进行调研,剖析该小区在试图破解社区治理模式困境的过程中,发挥基层政府、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主体各自的独特优势,构建出的以居民治理为中心的社区多元共治模式。

关键词:社区治理;基层政府;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多元共治1、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与困境社区制的建立促使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都纷纷加入社区建设过程,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形式各异但各具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以不同的地域为例,学术界分别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混合型、自治型和“政社分离”型四种主要的社区治理模式。

其代表分别是上海模式、江汉模式、沈阳模式以及深圳盐田模式。

这四大模式作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式,它们在实行以及推广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共同困境。

第一,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基层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街居一体化的机构模式导致了城市行政组织和城市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管理边界不清晰,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缺乏能与政府相匹的权威和资源,因而也无法做到和城市基层政府部门一样,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时基层政府对于社区的过度管理即等于重新将社区归入国家区域的管理系统内,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社区居民参与度低下,社区自治组织意识不强。

制约着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的除了政府行政权力的越位之外,居民参与的“缺位”也尤为明显。

社区自治目的本身便在于希望社区居民能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为社区的妥善建设及健全发展而努力。

无论何时,社区居民的参与都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社区居民参与的程度、规模以及规范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整体的管理水平及其发展进程。

第三,治理资源不足,治理需求难以满足。

如在沈阳模式中,为了解决社区经费问题,虽实行了“有偿服务,费随事转”的制度,但却仍存在着服务需求与服务资金短缺的矛盾。

一方面,政府投入社区,用于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管理的资金不能满足社区的要求,导致了许多社区治理活动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社会捐助形式以及社区服务自身产出资金较少,社区资金供给也难以满足现行社区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处理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社区治理机制如何有序、高效地在社区中运作,是关系到社区建设是否能继续推进,社区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中山市社区治理标杆的A小区,也在业主委员会换届及小区后续管理中遇到了同样的发展困境,但他们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其设法去探索出了一条整合多元主体优势,合作共治的崭新治理路径,以解决以上提出的困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中山市A小区治理模式的社区多元主体角色定位中山市A小区治理模式探索的3年来,A小区从一个“负面新闻不断”的小区成为了全市学习和效仿其管理模式的“明星小区”。

可见其创新性的治理模式及融合多元主体的社区合作共治机制在城市社区治理领域凸显了其参考价值。

A小区的多元共治模式弥补了社区治理中缺失的居民治理机制,能有效地联合城市基层治理,共同加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其他同类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模式。

从参与A小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出发,通过单个案深入分析各个主体在小区治理过程中的效用,并梳理多元主体间的关系,提出A小区多元主体的共治新机制的组织架构。

如图1所示。

▍“裁判员”--提供平台的基层政府政府在对于社区治理一直都遵循着国家“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的方针,采取“小政府,大社区”的工作方式力求打造能强化市场监督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在社区治理中保持政府自身权威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合法合规地拥有自由的发挥空间。

这一工作成果在A小区更是十分突出。

由于A小区负面事件频发,部分小区业主也曾主动寻求基层政府的介入调查和帮助。

中山市住建局在A小区业委会换届、新旧物业公司更替的等一系列事件过程中,一直都处于“裁判员”的角色。

基层政府与业委会的成员一同组成了筹备委员会,政府在内充当“智库”的作用,为业委会提供法律或者制度咨询,并对物业公司是否违反行业标准进行判定。

于此同时,基层政府始终依法依规站在中立的立场,因此在实施工作中,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所有请求帮助的申请者都同样给予帮助。

▍“主办方”--居民集体参与的新业主委员会A小区的新业主委员会在吸取旧业委会的教训后,逐步依法明确了自身定位,并且为了体现居民集体参与的原则,建立一系列制度来规范业委会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业主和小区的利益都能得以最大化实现。

一是认清业主委员会角色,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选出的,代替全体业主发表意愿的自治组织,因此有权对小区公共管理事务进行决策,并有义务监督物业公司的小区服务工作是否到位。

二是设立物业例会制度,每一个月会定期与物业公司召开例会,每一个季度会对物管进行考核。

会议由业主委员会委员、物业公司代表、业主代表一同参加,会议议题涉及小区日常公共管理事项,会议讨论内容与结果将在小区和公众号内公示。

三是设立公开监督机制,通过社区app 和小区公众号来与业主共同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和效率,业主委员会的任何决策均需报备小区微信群及小区公告栏,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

四是定期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按照A小区内部的规章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业主大会,向业主大会报告业委会工作,讨论从全体业主中收集回来的新的问题,从而拟定对策。

五是设立委员轮换制度,为避免业委会“独断专行”的现象发生,业主大会制定了委员轮换制度,委员不许连任,保证了业委会内部民主机制的有效执行。

在这种内部机制下,不仅能把业委会的职能在制度上体现出来,高效地规范了业委会的行为,有利于得到小区内业主的信任和认可,同时也提升了业委会这一社区自治组织在进行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十分重视业主对于业委会的监督以及对小区内公共事务的参与,极大提高了业主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真正让其体验到“居民治理”的义务和权力。

同时,业委会的这一参与制度为A小区多元的居民治理机制奠定了制度基础。

▍“运动员”--市场机制下的物业公司旧物业公司作为与开发商签订前期合同的企业,垄断了社区治理服务,仅看重于公司自身利益,对小区内部公共事务管理漠不关心。

因此在新业委会成立后,首要任务便是更换了这个引起矛盾的物业公司,并且如何才能让社区服务水平能长效、高质量地保持下去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A小区业委会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谁开发,谁管理”的垄断局面,新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公开选聘物业公司,并制定一系列KPI 绩效考核制度来保证物业公司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于2017年4月16日,在负责律师、新业委会成员、30多名业主代表、新旧物业公司代表以及市住建部门相关代表的一同见证下,A小区两家物业公司展开了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较量。

最终,这次选拔通过全程高清摄像头直播投票的创新监督方式下进行,J物业公司以93%的业主支持率压倒性胜出。

新业委会也为此准备了相应的新制度来为小区的治理机制来一场“改革”。

该新制度围绕着小区内部公共收益来展开的。

小区内部的公共收益主要由小区电梯等公共部位广告收益、快递箱等自动机器、电信运营商进场费、其他场地占用费(如摆摊、租用销售中心场地等),以及公共车位停车费等几个部分组成,最后一项也是大部分小区的收益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以往,在旧物业公司的管理下,小区内公共收益不仅没有公开相关的账目明细,也无法说清小区内公共收益的去处。

在缺乏制度与组织的监督情况下,X物业公司并没有把公共收益用于小区的公共维护管理,而是把该公共收益用于填补X物业公司所谓的管理“赤字”当中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新业委会在聘请新物业公司之时仅与其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并且对物业公司的绩效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考察,实行制度化管理。

不仅如此,A小区业主委员还通过业主大会表决制定了财务公示制度:小到路灯灯具,大到小区消防管网的维修费用,都一一在账目上有所体现。

这些费用和支出每月公示一次,公示的表格除了贴在各小区公示栏上,还会公布在A小区的官方公众号上,供业主随时查阅。

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业主对小区的公共收支做到心中有数。

A小区通过这种在“阳光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在让业主了解小区管理的运转流程和经费使用的同时,也能让物业公司了解业委会的需求,并受来自广大业主的监督,使物业公司更好地为小区和业主服务。

该机制有效缓解了业主和物业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矛盾和分歧。

同时公共收益的有效运用也能促进小区的基础设施维护,是社区多元共治模式中有效的资金来源。

物业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社区治理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它更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营型服务性的管理,遵循市场的规律。

因此,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在维护业主自身权益需要的同时,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社区多元共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社区治理的必然趋向。

A小区的业委会正是通过这种市场委托代理的模式,找到了缓解多方关系之间的矛盾分歧的平衡点。

3、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的系统机制A小区在此的三级架构模式下,完成了从表达、行动、服务到监督的制度与系统设计,极大提高了社区成员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

社区自治组织的有效运转,充分调动了社区活力,使社区形成了一致发展的动力;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基层政府为社区治理机制长久运作与良性维持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平台。

该机制具体通过这3个主体的自身优势来解决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中的困境与矛盾。

多元共治模式作为一种需要社区多方主体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其根基在于社区多方主体间能否跨越沟通障碍与博弈局限来整合资源。

因而,多元共治模式需发挥每一个多元主体的作用进行互补,整合资源,并确定好每一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系统定位。

▍社区多元共治的保险系统--提供公正平台在A小区的多元共治模式改革过程中,基层政府并没有选择运用公权力对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发出强制性的指令和行动,而是担任“裁判员”的保险系统,为社区自治组织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并逐一帮忙解决自治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政策等专业领域的问题。

在社区治理中,这种政府“保险”系统的优点有以下两点:第一,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提高。

中山市住建局在处理事件的方法与我国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