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XX学科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首先需要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工作。
师生需求方面,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往往存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需要能够获得符合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课程设置,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育理念,结合师生需求进行精心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确保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
2. 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设计课程评价:设计合适的课程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课程时,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建议:1.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实施科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培训和专业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3.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浅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优秀8篇
浅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优秀 8 篇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浅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优秀 8 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更应有自己的校本课程。
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教学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对严重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与健康正常开展的不良影响的弥补。
校本教研,因其地域性、本土性、实用性、校本化等特点,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产生很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
体育健康课校本教材,因为场地器材的因地制宜,身体活动的可操作性,体育文化的本土性、趣味性,将使因经济落后而无法从场地器材及教材资源、人力资源上合理、科学、有序地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校本教研体育健康课( 一)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历程,跟大多数学校一样,实际上是“副科” ,领导不重视,教师随便上,学生无所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更应有自己的校本课程。
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教学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对严重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与健康正常开展的不良影响的弥补。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拥有一套完善的本课程开发制度,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制度,学校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这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课程开发制度还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另外,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课程设计得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动力。
通过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制度,学校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本课程开发制度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浅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
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自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以来,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我好喜欢这个老师!”。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学生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厌师、厌学的情绪已经悄然消失在欢乐的笑声中。
校本课开设不久,那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达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境界。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
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
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校本课程论文.完整版
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东昌府区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内容提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
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的生活的环境、爱大自然,从而影响带动他人,使学生成为有公众意识、社会责任感强的环保小卫士。
主题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一、研究目的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
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爱学校、爱老师、爱集体、爱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增光的责任感。
在校本课程环境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学会欣赏和爱护环境、古迹及动植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北京、了解江北水城的热情,关注周边环境。
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对自我和学习自信的态度,发展个性,陶冶性情。
我校的六项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校史教育篇:记载了中心小学的十几年校史,有市区知名的老教师,也有身在海外,仍然关注学校发展的老教师和老毕业生。
历任领导一贯重视双基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文明的校园,优化教学环境,突出学校绿色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道德教育篇:我校周围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范筑先故居、孔繁森纪念馆、敬老院居委会等教育基地是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篇一:中学语文之校本课程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反思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千人一面”的局限,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课程,各地各学校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突出自身的特色。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开发校本课程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同时,还能激活和丰富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
它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前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不少学校对于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领导干脆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制订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建立在对本校学生个性需求与本地资源特色的评估上,而是远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没有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导致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方面,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语文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顾及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术性太强。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供不应求,而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科目却无人问津。
开发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门面,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在他们看来,和开发校本课程比起来,高考和竞赛要重要得多。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课程意识薄弱,知识技能准备不足。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广大语文教师,但是多数语文教师更适应以前的角色,即被动地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甘愿当一个“教书匠”。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的举措,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崭新阵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尝试。
那么如何在新的教改形式下实施小学数学数学校本课程呢?经过近三年的大胆探索,我对开发校本课程思路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校园、班级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首先注意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营造生机盎然的课程生态环境。
因为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的。
因此,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以丰富多彩的育人形式,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净化,及时引导他们解惑、明理、进取,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科研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数学课就是开展活动“走进我们的校园”,我带领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启发学生发现校园的一些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分类、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数学知识,同时还对他们进行热爱红旗、热爱校园、爱护花草树木等思想品质的教育。
其次我还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利用学习园地展示趣味数学、数字谜语、数学家的故事,利用读书角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利用我校编写的数学童话故事《布布岛奇遇记》,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将学生的数学题目内容融合进去,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阅读的渴望,还顺利地完成了四年级的发展题教学。
二、充分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同时注意体现学校为本的基本思想,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也要酌情增加实践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
对小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一点论文
对小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一、课程开展的背景和目的1. 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材中小足球内容是球类教学项目中一个重要内容。
2.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已有所侧重,特别是对球类项目由于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游戏性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
3. 在教材中小足球内容却不过是简单的两课时,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4. 我校是省级模范学校、常州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近年来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均获得较高的荣誉,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每年学校举行的体育节更是同学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尽情展示的舞台,2004年至2011年我校男子足球队共荣获了溧阳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冠军四次、亚军二次、季军一次。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各类的体育运动中,足球项目更由于其本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广大学生。
5. 在喜爱足球运动的同时,由于平常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接触此项运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足球的基本技术、战术、规则等等知之甚少,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综合上述因素,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中设想进行小足球在中高年级段的教学与训练的专题研究更觉必要。
如何个性化的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再科学合理化整合的思考,从而为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服务,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爱的运动中去,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开展的现状1. 在中高年级共25个教学班的大约550名男生中,平时课余时间经常参加足球活动的大约有150名左右,几乎占30%左右;女生经常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大约占女生总数的5%~8%左右。
2. 在男生喜爱足球的同时带动了很多女生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在体育课的分组活动中,所任教的几个高年级班级的女生也常常会参加足球兴趣小组。
在课外活动时间自觉参与足球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3. 中、高年级学生对足球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少,对足球规则、足球技、战术的了解更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操场随球奔跑,不懂正确的踢球方法,正确的足球规则。
小学校本课程论文:《指尖上的传承——基于《一剪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指尖上的传承——基于《一剪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摘要: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指尖艺术。
我校致力于《一剪美》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着力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的呈现、评价机制这五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学习剪纸技艺,养成良好的剪纸习惯。
此次研究,为剪纸校本课程常态化开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剪纸水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课程文化,彰显了学校特色的内涵,推进了学校特色建设稳步发展。
关键词:一剪美校本课程剪纸级制1 引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我校结合办学传统,依托农村资源优势,把剪纸作为学校特色加以发展。
我校剪纸校本课程开设已久。
有研究,才会有成长。
《一剪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探索,把我校剪纸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剪纸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我校从“了解剪纸的文化寓意”、“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促进剪纸习惯的养成”、“参与剪纸活动的程度”四个角度出发,确定了剪纸校本课程的目标。
3 剪纸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研究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课改精神,在市剪纸协会的鼎力支持下,在广泛吸取了其他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针对学校文化特色深入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讨,之后,组织老师编写了剪纸艺术校本教材——《一剪美》。
教材的编写有四大特点:一、板块呈现。
二、知识链接。
三、点面结合。
四、立足乡土。
在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从以下三方面入手:3.1 了解剪纸的文化寓意中国民间剪纸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吉祥观念、民间习俗和戏曲故事三个方面。
吉祥图案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窗花。
中国人有过年贴窗花的习俗,所贴的窗花纹样都蕴含着丰富的吉祥文化寓意,以鱼、莲花纹样窗花为例。
在汉语中,“鱼”和“余”谐音,因此在中国文化中,鱼就成为了富贵有余的象征。
民俗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日常起居、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劳动娱乐和民间信仰。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讨前言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生物学内容的丰富和当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现代生物学的繁荣。
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育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关注生物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教育更加符合当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正确的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课程目标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健康意识等方面打好基础。
具体来讲,应该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巧。
强调应用导向,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2.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教育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应通过生物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思想和意识,能够行动起来,更好地参与环保活动;3.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实验技能、信息技术、思维方法等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物学的应用与价值;4.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和新进展,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热情。
课程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理工交叉性学科,课程内容应包含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生命科学前沿等方面。
初中生物课程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内容:1. 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命体的结构、生物分类、生物增殖、营养、代谢、遗传、进化等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
2. 生物评价和保护包括人口与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绿色生态建设等。
3. 生物科技与现代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命科学前沿等。
4. 生物实践和科研包括动植物的观察及鉴定、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实验,科学考察及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撰写及图表绘制,调查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等。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
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
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
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
例如我们课程小组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
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
”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新课程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论文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 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可以超越狭隘的课程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化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2. 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客体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探究和意义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可以开阔化学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改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
教师首先通过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应用价值结合起来。
通过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使学生转变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以致可以使学生自己激发学习动力。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发展个人的主动性、独创性和责任感,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通过对上述教育思想的分析,校本课程能为学生提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充分发展。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体现了:(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3)教育公平的理念。
(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三、新课程下的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1. 强调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化学校本课程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所编著教材真正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
它强调校本课程的实施,应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
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杨庄子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论文
关于开展校本课程(武术)具体谋划策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为此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小学生体育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体育、增强小学生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打算于9月份开学后开发校本课程:武术课程。
具体谋划策略如下:一.研究论证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首先进行了半年的课外活动学生武术队培训,通过半年左右的课外活动学生武术队培训的经验和论证,我校打算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武术校本课程。
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努力促进学生向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二.校本课程纲要1、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让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高涨。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
2、总体目标①培养学生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培养他们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感及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1、门类:综合。
2、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青少年健康素质,我们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课程,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
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
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
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整合学校及社区的教育教学资,立足学生全面安康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利用我县特殊的人文历史资、山川自然资、社会风情资和学校的课程资,选择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爱我家乡》,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为家乡开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为弥补学生因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造成的民族文化缺失的实际,我们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经典诵读》课程等。
生物论文“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探索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张命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正式迈入课程研究领域。
狭义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良好实施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特点自主开发、编制、实施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课程。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改变了原本在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只注重成绩、忽略学生能力、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等,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文素养。
同时,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特色、使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均得到良好发展。
“关爱生命”是本研究提出来的全新高中生物课程概念,生物是当今社会的重大科学课题,许多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依然了解甚少。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大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疏导,比如,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能力供应、光合作用原理、遗传表达等,这些“硬”科学知识让学生知识结构得到良好地完善。
然而,笔者所认为的生物课,不仅是已知的基本科学知识灌输,更应该教育学生认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更重要的是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科学思辨能力和实践论证能力。
本研究以“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为例,对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和效果评估进行探讨。
一、“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实践探索本研究开发探索了“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三大模块:关爱生命,指导健康生活;拓展视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1.关爱生命,指导健康生活。
(1)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课程。
生物学首先是关于生命的学科,现代社会中人对于生命最切实的体验就是健康的生活。
“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从学生最关心、最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展开了中学的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课程。
本研究选取了以下内容作为课程重点:人类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急救措施,突发情况下自我保护措施,安全避险及紧急救助应急处理方法。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文件要求:学校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
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乌鲁术齐市第十三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新课程实验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从所处的当地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区的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地理,用地理”思想,我们确定了《走走看看认识家乡》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特点。
新疆各民族之间饮食的交融和对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
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
改革开放后,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们同步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任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汉族也开始接受少数民族“食肉饮酪”的饮食习惯。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伴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各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完善各自的校本课程,其中不乏开拓者、创新者,而大多则为模仿者。
要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一场教育改造运动,而不是新课改“新”的点缀,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本文就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谈几点认识。
问题一:观念认识上的欠缺校本课程能否顺利推进,在学校层面上关键取决于领导和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目前的问题是学校领导与教师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认识上的欠缺。
一是对校本课程定位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课程观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教科书及高考考试范围的确定化,因而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抵触心理,只能将其视为课程改革的附属物,随便开设几节课以应付上级检查,根本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发出具体的课程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渐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得以满足,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趋鲜明,办学品位得到提升。
二是对课程中心论的认识。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必要的补充,在帮助学生发展潜力,实现自我等方面更具有可行性。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既不能开发出象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的教材、课型,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特长开发出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其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认识。
大多数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无非是在国家统编教材之外开设几门兴趣课,组织一些活动而已。
这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校本课程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达不到其应用的目的。
问题二:知识功底与开发能力的欠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长期以来在统编教材的束缚下习惯了“照本宣科”,在高考压力下,只能机械地训练学生,整日埋头于教科书和批不完的试卷,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他们缺乏对课程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必备条件,面对新一轮课改,教师们只有束手无策,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仓促上阵,疲于应付,不可能开发出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论文
刍议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摘要】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本文从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开发的意义和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误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纵深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单一的国家课程不能有效解决所有学校遇到的所有问题,学校和+急需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边区教师长期因教而教,教学研究能力相对低下,缺乏必要的经验与题材,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边区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应该将校本课程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研究的对象及范围校本课程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地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侧重于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文化类。
挖掘的材料相当广泛,概而论之,本地的建制沿革、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教育文化、乡土特色等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所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侧重于学校内部因素即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的研究,而忽略外部客观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更忽视了外部因素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摒弃本地历史与现状,脱离实际只是为教而教,极大地影响甚至制约着本地的教育发展。
从这一个层面上说,我们的教育教学对校本研究还缺乏科学的理性认识和判断。
二、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意义(一)有助于挖掘与传承本地资源任何单一地域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乡土文化,这是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立足点。
本地的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等基本情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全国性的历史事件既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受当时传播手段与媒介方面的影响,这些宝贵资源都已处于即将消失的危险边缘,所以整理与开发的校本课程,既是对本地宝贵资源的总结与挖掘,又是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需要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事实上,课程的开发是对文化的重组和创新,是一种文化的开发过程,之前我们论述了,校本课程实际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与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是否强大密切相关。
校本课程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等,处于学校文化的建构核心的位置。
校本课程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促使学校发展的特色化。
[1]然而校本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校本课程自身的一种文化特性,没有对校本课程的文化意蕴有深刻的认识。
目前,在校本课程的认识发展中,人们愈发意识到校本课程自身的文化意蕴,不再把校本课程当做一种学校发展的工具来看待,也愈发意识到了校本课程的实质是一种文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一、校本课程的文化转向之意义
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发展中,人们愈发认识到,只是简单的把校本课程看做一种工具加以利用是不行的,因为会导致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重设计轻实施、重结果轻过程、缺乏长远目标、功利性等局限,[2]而且对于校本课程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违背了校本课程发展的实质。
所谓文化转向,实际上是将简单的工具性看法向文化方向转移,从文化的角度深入认识校本课程,以校为本、由学校自主进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换句话说,就是始终在强调
一种学校自身的文化,以这种特定的文化导向去引导校本课程的发展,从而形成每个学校自身的校本课程体系。
[3]究其意义,我认为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更好的利用课程资源,体现校本课程的多元价值。
对校本课程文化深入研究,可以让校本课程更多的涉及到我们周围丰富的资源,诸如语言、历史、艺术这样的方面,[4]正是这些课程资源的利用,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不仅仅是走个形式。
同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够真正能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一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不同个性,使学生更具有主体性,因而可以使校本课程的多重价值得以展现。
其次,有利于校本课程的长期有效。
一方面,我们在探讨校本课程的文化意蕴的时候,实际上是将其看成了一种文化的创新和再生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探究活动,或者短期的计划,[5]而是真正融入了学校建设之中,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以工具的形式游离于学校发展之外。
另一方面,真正成为了学校文化一部分的校本课程,不仅保证了校本课程在学校中的合理又重要的地位,而且让师生对于校本课程的延续发展有一种自觉、主动的特性。
再次,有利于明确校本课程自身的发展道路。
对校本课程文化意蕴的思考,是思考不同对象的价值观、意愿,不过分注重结果而强调过程的思考,强调群体对象与学校的融合,沟通,互动,从而形成一种校本课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推动了学校文化的开发创造,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这样就为校本课程未来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可能与
支持,所以我们说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发展道路。
二、校本课程的文化理解之困惑
在校本课程的发展中,我们有一些开发上的误区,诸如,认为校本课程一定需要使用教材、对校本课程开发习惯单打独斗、一味增加校本课程的种类、轻视校本课程的安排等,而在这些背后是对校本课程文化意蕴理解的困惑。
第一,对校本课程文化意蕴理解狭隘。
很多学校的教育工作人员并不十分理解校本课程的深意,或者说理解的过于狭隘和保守了。
有很多学校领导对“课程”这个概念本身都不是很理解,整体缺乏一种课程意识,功利性倾向也十分严重,因而对于校本课程只是单纯的当做教材编写或者课程内容的增减,意识不到校本课程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广大教师也没有意识到校本课程的生成性或者一种个性的发展,思考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导致校本课程没有融入学校中,完全孤立的状态,教学方式也比较呆板,同时因为校本课程与考试升学并不挂钩,使得很多教师对待校本课程过于随意,抱着“混过去拉到”的态度,意识不到校本课程实质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这也使得校本课程实际进程中并不如人意了。
第二,缺少文化性的精神和意识。
精神意识的缺失,导致人们对事物理解不深入,产生迷茫困惑甚至出现偏差。
所以,我们对校本课程文化意蕴的理解之所以产生了困惑,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于我们一些必要的精神意识的缺乏。
一方面,人文精神的缺乏。
拥有人文精神,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局限于思考的问题能
带来什么好处,即避免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学校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导致了校本课程实施依然有功利化的倾向,我们不能深入思考校本课程的文化意蕴,也就导致忽视了师生的需求,最终校本课程的开发变成了教材的编写。
另一方面,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缺失。
没有自主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校本课程的涉及面就愈发狭窄,更多的是一种照本宣科,让课程没有一种生成性;没有民主意识,师生之间便很难有平等融洽的关系,真正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不会出现的,那最终就违背了校本课程的初衷。
第三,对校本课程真正本土化缺乏深入研究。
虽然我们始终在强调本土化,但是实际实施中校本课程还是有照搬欧美的趋势,导致难以真正理解理论本身,应用上也就难尽人意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显然,校本课程的文化意蕴在于,各国各校要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校本课程真正融入学校文化之中与学校成为一体,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一味的照搬照抄只会让我们在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中产生困惑而止步不前。
三、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之要素
那么,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要素是什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可以看做一种文化的开发。
这种文化开发必须依托与学校,没有学校,校本自然无从谈起,一个学校只有通过师生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自身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好的开发独属于自己特有的校本课程,才
能融入进学校文化之中,从而一个促进校本课程自身和学校文化的发展,并且提供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反观之,没有稳定的校园文化,一个机械、保守的学校,其校本课程也是形式的、空泛的罢了。
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要素在于,要构建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需要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事实上,课程的开发是对文化的重组和创新,是一种文化的开发过程,之前我们论述了,校本课程实际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与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是否强大密切相关。
校本课程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等,处于学校文化的建构核心的位置。
[3]彭文波.对教师学习策略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
[4]胡捷力,杨扬.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综述.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学报,1982(3)
[6]王爱芬.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
[7]潘菽《教育心理学》1980
[8]韩之进《教育心理学纲要》1990
[9]张兴春《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1998
[10]张大均《教育心理学》2005
[11]张大均,胥兴春.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心理科学,200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