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剖析】
【考点1】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缓慢发展(根源);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考点2】“异端”思想家李贽
1、主张(思考:李贽是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其“离经叛道”的表现有哪些?)
(1)鞭挞理学,否定和“四书五经”的权威。
(2)批判封建礼教,抨击道学伪善,追求享受,强调发展,主张平等。
(3)提出世界源于“”的观念,根本上否认“”的存在。
2、影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迂腐的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考点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主要思想:(结合教材详细记忆)
(1)核心——倡导经世致用
①学术: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关心,致力于。
②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主张,提倡“经世致用,
③政治:批判制度,提出种种的理论和设想。
提倡“人民为主”。
④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影响(评价):
(1)进步性:
三大思想家的思想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性。
①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②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③对儒学的继承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性:
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理解与运用】
【考点4】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1.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2.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3.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1)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
(3)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
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点击高考】
1.(2011·天津)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2011·全国)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3.(2011·北京)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4.(2011·海南)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5.(2010·海南)“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6.(2008·宁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7.(2008·广东)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8.(2007·北京)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巩固练习】
1.“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①男女平等②唯物主义③工商皆本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7.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义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8.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2011·江苏)(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
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
每日便段议
政。
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
其执事皆用士人。
凡章奏进呈。
六科给事中主之,
给事中以白宰相。
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
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