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猪博弈案例整理
2 智猪博弈

重复剔除劣战略均衡对参与人理性的 要求
要使(按,等待)能够成为智猪博弈 的结果,则不仅要求大、小猪为理性参 与人,而且要求大猪知道小猪是理性的, 且小猪也知道大猪知道小猪是理性的, 大猪知道小猪知道大猪知道小猪是理性 的……。 总而言之,理性是博弈的结局是:小猪只是坐享 其成的等待,每次都是大猪去按按钮, 小猪先吃,大猪再赶来吃,大、小猪吃 得一样多的猪食。 从中得到:小猪不劳不少得,大猪 多劳不多得,小猪搭了大猪的“便车”。 启示:弱者的最佳策略就是等待, 而强者与其期待弱者做出行动,还不如 自己先行。
在股份公司中,大股东是大猪,他
们要收集信息监督经理,因而拥有决定 经理任免的投票权,而小股东是小猪, 不会直接花精力去监督经理,因而没有 投票权。
例子9 为什么中小企业不会花钱去开发 新产品? 在技术创新市场上,大企业是大猪, 它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开发 新产品,而中小企业是小猪,不会进行 大规模技术创新,而是等待大企业的新 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后生产 模仿大企业的新产品的产 品去销售。
例子10 为什么只有大企业才会花巨额金
钱打广告?
大企业是大猪,中小企 业是小猪。大企业投入大量 资金为产品打广告,中小企
业等大企业的广告为产品打开销路形成市场后
才生产类似产品进行销售。
重复剔除劣战略均衡、反复消去法
小猪的战略“等待”占优于战略“按”, 而给定小猪剔除了劣战略“按”后,大猪的战 略“按”又占优于战略“等待”。 ( 按 , 等待)称为“重复剔除劣战略的占优 战略均衡”。 有些博弈不存在占优战略却存在某些严格 下策,因此可以用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找出均 衡。 如果一个博弈使用该方法后,所有的策略 组合中只有一个幸存下来,才这个策略组合就 是该博弈的结果。
系统思考:智猪博弈(指定战略)

系统思考:智猪博弈(指定战略)主题:智猪博弈应用场景:以“智猪博弈”体现结构影响行为,体现结构设计的优势,从结构层面介入是比行为层面的干预更有效,更少成本。
这个概念属于“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以一个博弈论故事,引入结构的体验,举例以培训行业为主,尚未扩写。
最后引发企业主思考,自己企业或业务的结构设计是否达成了自己所期望的。
案例引言:一个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一个坏的制度呢可以使好人变坏。
隐喻故事:智猪博弈就可以说明这一句话的道理。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制衡条件: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利益得失(结构):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取舍选择(行为):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1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也得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
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剧本换一换(举例):第一种场景,行业同领域中,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
智猪博弈——博弈案例讲解

智猪博弈——博弈案例讲解博弈理论(game 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
举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博弈,这就是著名的“智猪博弈“。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
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这个博弈结果被经济学家们用来解释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现象,其中也包括本人在北航澡堂里所遇到的那次经历。
上个星期天我在澡堂里当了一次大猪。
那时我们第一批冲进了澡堂,结果发现水管里的水还没有放尽。
谁先踩踏板,谁就会溅一身的凉水;如果大家都不先踩踏板,显然就都洗不成澡。
但如果一部分人先踩踏板,另一部分人就可以……于是满浴室的人们就象“智猪“那样博弈了起来。
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去踩那踏板,而是看着一个“大猪“--笔者本人,在那里傻乎乎地淋着冷水。
一个淋浴器的放水速度实在太慢了,冰凉的水流没完没了地溅在身上,冻得龇牙咧嘴的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惊异地发现,大家都瑟瑟的站在那里,不时地抬头看着我头顶那喷涌的淋浴。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在等我一个人把冷水排净~这下我真的僵硬了,随后的冰冷感觉可以用“悲壮“来形容。
我要感谢后来走进浴室的另一位“大猪“帮我放水,缓解并缩短了我的苦难,也使这些“小猪“们欢快的洗上了热水澡。
聪明的“小猪“们依靠沉着和智慧在这场“智猪博弈“中轻松地击败了“大猪“。
败下阵来以后,我对这次经历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首先,如果我和另外一只“大猪“不首先踩踏板,“小猪“中会不会有人首先去踩踏板,我认为一定会有的。
智猪博弈综合版

国产手机占有率
山寨机的发展
• 第一阶段 做工粗糙 简单模仿
• 第二阶段 贴身肉搏 真假难分 • 第三阶段 主动出击 创新不断 • 第四阶段 远销海外 创国际品牌。
天语E71 -诺基亚E71-中兴N72
真假iphone
山寨魅族M9
创意VS雷人
智猪博弈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股票市场参与人特征、博弈类型和一般假设
智猪博弈
1、智猪博弈分析 2、博弈解决方案 3、博弈现实应用
1、智猪博弈分析
博弈背景:
猪圈中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设有一个按钮,每 按一下,猪圈另一端的食槽中就会有10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每按一 下按钮会耗去相当于2单位猪食的成本。
支付矩阵:
大猪 小猪 (按,按)=(7,3) (按,等)=(6,4) 减去成本 (等,按)=(9,1) (等,等)=(0,0)
• 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例子,其纳什均衡是大猪按, 小猪等待
• 庄家要获利,只有自己收集信息,利用大资金的优势拉 升个股,获取差价。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 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
实际情况分析
• 由于有大量的在等待的中小投资者的存在,机构投资 者和大户完全可以通过另外的办法来达到自己取得 收益的目的 • 机构投资者和大户真正的“按按钮策略”:“新智猪 博弈”
• 小猪:国产品牌,如多普达、联想、金立、天语 • 众多山寨机
故事发展进程表
• • • • • • • 1999前 1999年 2004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至今 洋派独尊。 国产品牌面市,经历辉煌 国产品牌败北败北 山寨机发展,“农村包围城市” 手机牌照制度取消,竞争白日化 3G牌照发放,机危并存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五篇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五篇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篇一囚徒困境学习管理学或经济学的人一定都了解一些博弈论方面的知识。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回味。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
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
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
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1. 在职场中,老员工就像是大猪,啥活都抢着干,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新员工可能就像小猪,偶尔偷偷懒,享受着大猪的成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智猪博弈吗?比如有个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张忙前忙后,新人小李就在旁边打打下手,最后成果出来了,两人都有份。
2. 在家庭里也有智猪博弈呀!父母就好比大猪,总是操心家里的各种事情,而孩子有时候就像小猪,坐享其成。
就说吃饭的时候吧,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做饭菜,爸爸在摆碗筷,孩子却在那等着吃现成的,这不是妥妥的智猪博弈嘛!3. 想想看学校里,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霸是不是像大猪呀,努力表现自己,而有些不太爱表现的同学就像小猪,跟着享受良好的学习氛围。
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学霸立马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就静静听着,这多像智猪博弈呀!4. 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也有哇!你看那些会砍价的人就像大猪,努力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而旁边不太会砍价的人不就像小猪嘛,等着别人砍下来的实惠。
比如在小店里,一个厉害的顾客把价格砍下来了,旁边其他顾客也同样享受了这个低价,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5. 在社交场合中也能看到智猪博弈呢!有些人特别会活跃气氛,像大猪一样带动全场,而有些人就只是跟随享受欢乐的氛围,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例如聚会上,有的人一直在讲笑话、组织游戏,其他人就开心地参与,多形象呀!6. 投资理财中不也有吗?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使劲研究市场,像大猪一样努力找机会,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就跟着喝点汤。
就像是在股市里,厉害的投资者选对了股票大涨,其他跟风的小投资者也能有点收益,这不是明显的智猪博弈吗?7. 甚至在健身的时候也存在智猪博弈哟!那个总是带着大家一起锻炼,督促大家的人就像大猪,其他人就像小猪等着被带动。
比如健身房里有个健身达人,总是热情地教大家动作,其他人跟着学,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让自己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呀!。
办公室里的“智猪博弈”_成长故事

办公室里的“智猪博弈”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智猪博弈”案例: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边缘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远离踏板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
如果是小猪踩踏板,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食物;若是大猪踩踏板,则大猪还有机会吃到一点残羹冷炙,因为小猪食量小。
那么,两头猪会采取什么策略呢?答案是:小猪将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办公室里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做“小猪”,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偷懒;有人做“大猪”,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
不管怎样,“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
你在办公室里扮演的角色,是“大猪”还是“小猪”?做“大猪”,好辛苦阿伟所在的发展部是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每天大小事不断。
公司规模小,部门只配备了3个人:部门经理、经理助理、普通干事。
阿伟是经理助理,正好中间。
由于事事都是他出面,其他部门的同事渐认准了:只要找发展部办事,就找阿伟!甚至老总都不再向经理派任务,往往直接把文件仍到阿伟的桌子上。
于是形成这样的局面:阿伟一上班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经理则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打电话,美其名曰“联系客户”;而阿冰呢,打纸牌游戏,上网跟老婆谈情说爱……年终,部门业绩出色,上级奖励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阿伟和阿冰各得1万元。
想想自己辛劳整年,却和不劳而获的人所得一样,阿伟禁不住满心不平,但又能如何呢?如果他也不做事,不仅连这1万元也得不到,说不定还要下岗,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当“大猪”吧!当“小猪”,投机取巧阿风工作3年了,从小职员当上经理,一直轻轻松松。
当问到他的处事哲学时,阿风一脸神秘地说:“这就是秘诀了!第一,平时要善于感情投资,跟同事搞好关系,让他们觉得跟你是哥们儿,关键时刻出于义气帮助你;第二,立场要坚定,坚决不做事,什么事都让别人做。
有些人就是爱表现,那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反正出了事,先死的是他们。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一)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

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第一篇:博弈论经典案例《智猪博弈》智猪博弈在经济学中,“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Boxed Pig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智猪博弈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智猪博弈案例整理

智猪博弈案例整理(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案例一、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说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
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按实到犯人人数支付给商船。
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
案例二、公司并购中的搭便车:面对收购者,如果存在大股持有人和小股持有人,小股持有人宁愿当搭便车者,因为收购之后的股价会超出收购价格 - 收购溢价,由于小股持有人无论出售股权还是保留股权都不能成为承购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存在不卖的优势策略。
而大股持有人只有出售才能促成收购的成功,不出卖就得不到收购价格,逼迫他出卖股权,而小股东也会得利。
为了打击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往往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会通过法律来届定权利,比如规定收购者一旦接管公司有权利稀释那些没有转让的股权。
案例三、员工和企业也是一个“智猪博弈”过程,员工就是大猪,员工有两种选择,努力工作或者消磨时间。
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和员工都受益,如果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那么最终会被企业辞退。
员工只有行动才会受益,不行动则不受益或者受损。
而企业可以选择物资奖励,也可以选择说教等待,物资奖励企业必先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品,显然收益为负,而等待则不受损,即使辞退员工也可以有人填补空缺,让员工有危机感反而会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聪明的员工会选择努力工作引起领导注意而得到加薪。
案例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小猪”或是“大猪”,进行着一场场“智猪博弈”,只是我们并没发现而已。
下面将具体从“学生社团”的案例来具体说明“智猪博弈”在生活学习中的存在性以及其作用。
智猪博弈案例整理

智猪博弈案例整理智猪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种博弈形式,特点是双方参与者在决策时具有局部信息,需要根据对手的动作做出自己的决策。
以下是几个经典智猪博弈案例的整理:1.博弈人数为2的智猪博弈假设有两个智猪A和B参与博弈,每个智猪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对方。
如果两个智猪都合作,每个人得到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两个智猪都背叛,每个人得到1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个智猪背叛而另一个合作,则合作的智猪得到0个单位的收益,背叛的智猪得到5个单位的收益。
在这个案例中,智猪A和B的收益是相互影响的,每个智猪的最佳策略是根据对方的动作来决定自己的决策。
如果一个智猪认为另一个智猪会合作,那么最佳策略就是背叛对方,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但是,如果两个智猪都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双方都会得到最小的收益。
2.博弈人数为多的智猪博弈假设有三个智猪A、B和C参与博弈,每个智猪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其他两个智猪。
如果三个智猪都合作,每个人得到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三个智猪都背叛,每个人得到1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个智猪背叛而其他两个合作,则合作的两个智猪得到0个单位的收益,背叛的智猪得到5个单位的收益。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智猪的收益同样是相互影响的,而且与决策涉及的智猪数量有关。
每个智猪的最佳策略是根据其他智猪的动作来决定自己的决策。
如果一个智猪认为其他两个智猪都会合作,那么最佳策略就是背叛其他两个智猪,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但是,如果三个智猪都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双方都会得到最小的收益。
3.环形智猪博弈假设有n个智猪A1,A2,...,An参与环形博弈,每个智猪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相邻的智猪。
每个智猪的收益取决于与其合作或背叛的智猪的决策。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智猪面临的决策是基于它相邻的两个智猪的动作。
每个智猪的最佳策略是根据相邻智猪的动作来决定自己的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这种智猪博弈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多人博弈中的合作与背叛的变化。
总结起来,智猪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其特点是参与者在决策时具有局部信息,需要根据对手的动作做出自己的决策。
智猪博弈经典案例

智猪博弈经典案例在一个大大的农场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它们每天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去按那个控制食物投放的按钮。
大猪身强力壮,它要是去按按钮,那可得消耗不少体力。
可小猪呢,它还小,去按按钮对它来说也挺费劲的。
要是小猪去按按钮,等它跑回来,大猪早就把大部分食物吃光了,小猪只能吃到一点点残羹剩饭。
哎呀,这小猪多可怜呀!可要是大猪去按按钮呢,小猪就可以趁着大猪还没回来,先吃个饱,大猪回来也只能吃到剩下的了。
这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呀?有时候我们就像这小猪,实力比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有时候又有像大猪一样的强者存在。
那小猪就只能一直等着大猪去行动吗?当然不是啦!小猪也可以想办法呀。
比如说小猪可以和大猪商量合作,一起去按按钮,然后一起分享食物。
或者小猪可以找其他的食物来源,不一定非要和大猪抢这一份呀。
难道不是吗?再想想,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小公司不就像是小猪,而那些大公司就像大猪。
小公司可能没有那么多资源和实力去开拓市场,但它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呀。
就像小猪可以利用自己灵活的特点,去寻找其他的机会。
而大猪呢,也不能一味地只想着自己吃独食呀,要是把小猪逼急了,小猪说不定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呢!这不就像现实中,大公司要是一直挤压小公司的生存空间,小公司可能也会奋起反抗,甚至可能会联合起来对抗大公司。
在这个智猪博弈的经典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现象和道理。
其实不管是大猪还是小猪,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选择。
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某种模式去行动。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总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对吧?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总之,智猪博弈告诉我们,在竞争中要善于思考,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关注对手的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任劳任怨:工作中的智猪博弈

在经济学上,“智猪博弈”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在一个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在猪圈里,有一个踏板,每当踩一下踏板,就会落下少量食物。
由于踏板远离进食口,当小猪踩踏板后,大猪就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食物;但是,如果大猪踩踏板,小猪一直守在进食口,他就有机会吃到一点残羹剩饭。
那么,这两头猪会采取什么策略呢?小猪心里想:如果我去踏的话,大猪就会把食物吃完,我干吗要吃力不讨好呢?如果我不去踏,大猪肯定会去踏,它总不能饿死自己吧!我就守在食槽边等着大猪去踏,这样我还能吃到些。
本来大猪心里想:如果小猪踏的话,自己就可以吃完所有的食物了,但是,小猪却等着大猪去踏。
因此,就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大猪忙于两头之间,而小猪却躺着不动。
“智猪博弈”这一经典案例早已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商业竞争中,特别是在现今的职场中,经常会有类似情况存在。
在人际冲突中,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而有另一些人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大猪”。
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做“小猪”,舒舒服服地躲起来偷懒;有人做“大猪”,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
但不管怎么样,“小猪”坚信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
刘畅可以说是所谓智猪博弈中的“大猪”。
每当刘畅下班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他每次打电话都是向周围的好朋友大吐苦水,“我要疯掉了!把所有的工作让我一个人来做,难道把我当成机器人了?”刘畅在一家公司的核心部门发展部工作,每天都是这项工作还没做完,就有另外几项工作等着做了,一整天里没有一个喘气的机会。
虽然公司规模很小,但是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却只有三个人。
而且这三个人还分了三个等级:部门经理、经理助理、普通干事。
很不幸,而刘畅正好是那个经理助理,处于中间的一个级别。
刘畅总是抱怨说:“经理的任务就是发号施令,他是‘管理层’嘛!上面交给他的工作,他一句话就打发掉了:‘刘畅,把这件事办一办!’可是我接到活之后,却不能对下属李丽也潇洒地来一句:‘你去办一办!’一来,李丽比我年长,又是经理的‘老兵’;二来,他学历低,能力有限,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刘畅只能无奈地叹息,然后把自己当三个人用,加班加点完成上级的任务。
“智猪博弈”的励志故事

“智猪博弈”的励志故事在一个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竞争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博弈论里面有个十分卡通化的博弈模型,叫做“智猪博弈”(Pigs’payoffs)。
整个故事是这样的: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大,一小。
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如果定量地来看,踩一下踏板,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流进食槽,但是踩完踏板之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再一起跑到食槽吃,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减去劳动耗费各自2个单位,大猪净得益5个单位,小猪净得益1个单位。
如果大猪踩踏板,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去掉劳动耗费2个单位净得4个单位,小猪也吃到4个单位。
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劳动耗费,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
如果大家都等待,结果是谁都吃不到。
可以得出结论,唯一解是大猪踩踏板,小猪等待。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智猪博弈”的结论似乎是,在一个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竞争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博弈论案例分析

博弈论案例分析博弈论分析一、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智猪博弈博弈理论(game theory)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
举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著名的"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案例如下: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
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智猪博弈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智猪博弈智猪博弈的案例在日常工作、生活也可以叫做“搭便车”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尤其在市场竞争中被广泛采用。
智猪博弈2004年5月18日,TCL集团召开了TCL的开启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新时代"新闻发布会"。
在TCL吹响进军的号角时,国内不少小品牌开始认为时机已到,纷纷加大力度投入,利用各种营销手段炒热市场。
智猪博弈这个阶段,看似市场很热,但量并未完全打开。
而全球平板市场正处于价格波动期,前期投入过多的小品牌光是样机就损失高达上亿。
智猪博弈而TCL在摁响门铃后,并没有真正投入市场"抢食",而是在生产制造、研发、产能扩张等基础领域进行准备。
智猪博弈在2005年5月,液晶开始放量、上游供应价格稳定的时候,TCL开始大举推出新品,以银狐、薄典两大系列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这是TCL在产业转型中采取的一个重要战略,使TCL避免了几亿的代价。
智猪博弈TCL的这场智猪博弈,轻松安稳地当了智慧的“小猪”,而让众多小品牌作为这场市场战的“先烈”率先扣响并炒热了市场,成功地规避了新产品上市的前期代价。
智猪博弈当然,在市场竞争下,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作为智慧的“小猪”,来搭乘大型企业的“便车”。
404博弈论趣事:小猪如何巧妙占大猪便宜?

博弈论趣事:小猪如何巧妙占大猪便宜?在数学的奇幻王国中,博弈论始终占据着一块神秘而有趣的领地。
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和策略,更是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智力较量。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博弈论中一个颇具趣味性的例子——“小猪占大猪的便宜”。
一、故事背景:猪圈里的智慧较量在一个遥远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猪。
其中,有两只特别引人注目——一只体型硕大、力大无穷的大猪,和一只聪明伶俐、体型娇小的小猪。
这两只猪不仅是农场里的明星,还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
每天,农场主都会按时给这些小猪们送来美味的食物。
然而,由于食物有限,小猪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抢夺。
在这个过程中,大猪凭借其强大的体力和速度优势,总是能够抢到更多的食物。
这让小猪十分苦恼,它决心要想个办法改变这种局面。
二、博弈论登场:小猪的巧妙策略正当小猪苦思冥想之际,数学中的博弈论突然灵光一闪,进入了它的脑海。
小猪意识到,它可以通过运用博弈论中的策略来智胜大猪。
小猪开始观察大猪的行为模式,并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
它发现,虽然大猪在力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智力和灵活性方面却不如自己。
于是,小猪决定利用这一点来制定一个巧妙的策略。
它开始故意放慢自己的动作,让大猪先抢到食物。
然后,在小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中,却隐藏着深刻的计算和谋划。
每当大猪快要将食物全部占为己有时,小猪总是能够突然发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大猪嘴边夺走一部分食物。
这让大猪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小猪的动作总是那么迅速而精准,让大猪无法捉摸。
就这样,在博弈论的指导下,小猪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灵活性占到了大猪的便宜。
三、深入分析:小猪策略的背后逻辑那么,小猪的策略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呢?其实,这就是博弈论中著名的“智猪博弈”模型的一个生动演绎。
在这个模型中,小猪通过观察和分析大猪的行为模式,找到了一个能够最大化自己利益的策略。
它利用大猪的力量和速度优势来制造机会,然后凭借自己的智力和灵活性来抓住这些机会。
WTO案例

第一讲1、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另一端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会有机会抢先吃到落下来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在这个例子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去踩踏板总比踩踏板好。
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但是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2、补充知识点:有限产权之争大产权指通过正式渠道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明,并依法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里面的每套住宅都能够依法获得完整的产权证明,这样的叫做大产权。
小产权是指利用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建成后分配给集体内部人员的住宅,这种住宅获得的产权是只有房屋所有权而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仍然归集体所有,这样的产权叫做小产权,这里所说的集体通常表现是村集体。
现在小产权房的买卖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已经有明文规定,城镇户口的人不能买小产权房,村民将自己的小产权房出售后,不得再获批宅基地。
所以买小产权房的风险很大。
经济适用房被称作有限产权,独立于大产权与小产权之外。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经济适用住房为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意见》第十一条规定,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
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
“智猪博弈”

三 — — 减 量 加 移 位 的 办 法 , 奖 励 并 非 人 对 于 游 戏 规 则 的 设 计 者 来 说 , 这 个 人 有份 ,而 是直接 针对个 人 ( 如业 务按
疲倦地奔忙于踏 板和食槽之 间。
对 原 因 何 在 ? 因 为 , 小 猪 踩 踏 规 则 的成本相 当高 ( 次提供 双份 的食 比 例 提 成 ) , 既 节 约 了 成 本 ( 公 司 而 每 搭 板将 一无 所获 ,不踩 踏板 反而 能吃 物 );而且 因为竞 争不 强烈 ,想让 猪们 言 ) , 又 消 除 了 “ 便 车 ”现 象 , 能 实
编辑
社 _峰
, ,
对于制 订各种经济管理游戏规则的人 ,必须深谙该理论指标改变 的个中道理 。
: } f :文 若冰
在 so Pp a iy gf f '
是 一个 著 名 博 弈 论 例 子 。
物数量和踏 板与投食 口之 间的距离 。
争 中的弱者 ( 小猪 ) 以等待 为最佳 策 略
去踩 动踏板 的 , 自己亲 自去踩踏 板 踏板 附近 。结 果呢 ,小猪 和大猪 都在 拼 股市 上等 待庄 家抬轿 的散 户 ;等 待产业 总 比不踩 强吧 ,所 以只好 亲力亲 为 命抢 着踩踏 板 。等待 者不 得食 ,而 多劳 市场 中 出现具 有赢利 能力 新产 品、继 而
了。
如果 改变 一下 核心 指标 ,猪 圈里还 的启 发 。但 是对 于社 会而 言, 因为小猪 源 配置 的并 不是最 佳状 态 。为使 资源最
会 出现 同样 的 “ 小猪躺 着 大猪跑 ”的景 未 能 参 与 竞 争 , 小 猪 搭 便 车 时 的 社 会 资 象 吗?试试看 。 改变 方 案 一 : 减 量 方 案 。投 食 仅 有 效 配 置 , 规 则 的 设 计 者 是 不 愿 看 见 有 去 踩踏 板 了。小猪 去踩 ,大 猪将会 把食 是如此 。而 能否完 全杜 绝 “ 搭便车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说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
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按实到犯人人数支付给商船。
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
案例二、
公司并购中的搭便车:
面对收购者,如果存在大股持有人和小股持有人,小股持有人宁愿当搭便车者,因为收购之后的股价会超出收购价格- 收购溢价,由于小股持有人无论出售股权还是保留股权都不能成为承购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存在不卖的优势策略。
而大股持有人只有出售才能促成收购的成功,不出卖就得不到收购价格,逼迫他出卖股权,而小股东也会得利。
为了打击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往往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会通过法律来届定权利,比如规定收购者一旦接管公司有权利稀释那些没有转让的股权。
案例三、
员工和企业也是一个“智猪博弈”过程,员工就是大猪,员工有两种选择,努力工作或者消磨时间。
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和员工都受益,如果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那么最终会被企业辞退。
员工只有行动才会受益,不行动则不受益或者受损。
而企业可以选择物资奖励,也可以选择说教等待,物资奖励企业必先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品,显然收益为负,而等待则不受损,即使辞退员工也可以有人填补空缺,让员工有危机感反而会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聪明的员工会选择努力工作引起领导注意而得到加薪。
案例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小猪”或是“大猪”,进行着一场场“智猪博弈”,只是我们并没发现而已。
下面将具体从“学生社团”的案例来具体说明“智猪博弈”在生活学习中的存在性以及其作用。
在学校,参加社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社团里的那些事情,其实也是一场场生动的博弈论案例。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大二时我当上了某个校社团的会长,社团里还有多个部长,相当于我的“下属”。
在这个生活案例里,会长就相当于“大猪”,而部长就是“小猪”,工作就相当于“踩踏板”。
假设完成所有工作所要付出的代价是3(该代价由消耗精力、时间决定),如果会长部长都工作,则每方付出代价仅为1(合作的效率较高),最终评上优秀社团后会长可得益5、部长得2(该得益与、加分、荣誉有关),如果没评上则社团未通过检查,会长、部长将什么都得不到,假设只要会长或部长有一方完成所有工作,就可以评上优秀社团,则有以下4种情况:
1) 会长与部长都工作,社团最终被评为优秀社团,会长得5,得益为4,部长
得2,得益为1;
2) 会长完成所有工作,会长得5,得益为2,部长得2,得益为2;
3) 部长完成所有工作,会长得5,得益为5,部长得2,得益为-1;
4) 双方都不踩踏板,所得都是0。
部长很明白不论会长做不做工作,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工作,而会长知道部长是理性人,所以最终只能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就好像“小猪”笃定自己可以坐享其成,而“大猪”为了吃食却只能去踩踏板,让“小猪”“搭便车”一样。
那么在这样的“智猪博弈”案例中,怎样才能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呢?这需要我们更改“智猪博弈”的游戏规则,让“小猪”必须也要付出努力才能够吃到食物。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团体的人力资源和管理应该科学合理地设定,以防止出现“搭便车”现象。
例如在学生社团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部长的付出代价或是增加监督机制来解决问题;而在企业创新问题中,我们可以让政府给中小企业一些补助帮助其创新、开发新产品,或者增加一些机制来维护创新技术的“产权”,这样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问题。
所以,怎样定制我们生活中的“游戏规则”,是博弈是否可以达到双赢共赢的核心问题。
案例五、
举一个例子来说,立邦公司能跻身全球涂料业前十强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市场的开拓的成功。
从最初中国的消费者不知道“立邦”为何物,到“立邦”成为水性建筑材料的代名词,某种意义上来说,立邦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立邦在中国遭遇了“山寨”的伤,市场上“日本立邦”、“香港立邦”等傍名牌产品层出不穷并分享立邦花巨资建立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种情况,立邦公司痛定思痛,开始调整在中国的推广战略,大力推广木器漆等系列产品。
这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给立邦又赢回了市场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赚得了中国人的钱。
由这个案例得到的启示是小猪与其消耗体力,培育起市场后给大猪抢吃,不如就选择等待,一边等待一边做好准备工作,适时进行产品研发,扩大市场;而大猪就是要勇敢地创新,让自己总是处于行业的领跑者地位,从而获得行业的额外收益。
智猪博弈改进方案、
方案一:
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方案二:
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方案三:
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
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
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规则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