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热器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基于窄点温差的CO2回热式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窄点温差的CO2回热式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窄点温差的CO2回热式热泵系统性能分析王辉;王国辉【摘要】以油田低温余热利用为背景,分析了基本式和回热式两种CO2热泵系统输出参数,详细讨论了系统窄点位置和数量随冷凝压力的移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热泵系统均存在最优冷凝压力,回热器的加入有利于降低系统运行压力,提高系统性能系数(COP),在给定的条件下运行压力降低了4.2%,COP提高了1.7%.同时采用回热器是有条件的,在给定的外部工况条件下系统存在一个临界冷凝压力(9.33 MPa),当冷凝压力大于临界值时,回热器的加入不利于提高系统COP.当冷凝压力低于系统最优冷凝压力时,冷凝器的窄点只有1个,位于冷凝器入口;在系统处于最优冷凝压力时,冷凝器中出现2个窄点,分别在冷凝器内部和工质出口处;当冷凝压力高于系统最优冷凝压力时,冷凝器窄点又变为1个,固定在冷凝器工质侧出口处不变.回热器的窄点位于回热器低温侧出口,蒸发器的窄点位于蒸发器工质侧入口.【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8(037)010【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热泵;回热器;窄点温差;最优冷凝压力;性能系数【作者】王辉;王国辉【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CFC类制冷剂因臭氧层的破坏已被禁止使用,HFC类制冷剂也将因较高的GWP被逐渐淘汰,自然工质CO2、NH3、HCs因其良好的环保性而备受关注。

其中CO2因其环保、无毒、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被视为最有应用潜力的制冷剂。

关于CO2热泵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在油田余热回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CO2热泵能够获得常规工质不能达到的热水温度。

苗承武等[1]认为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大量含油污水的热源没有得到利用,造成能源浪费。

罗小明等[2]也指出油田开采过程中大部分低焓余热水多数未能充分利用就排到环境中。

SARKAR[3]对喷射式CO2热泵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喷射器开度控制喷射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同时增大工作流体的压力和引射流体的压力可以提高喷射器的效率,从而提高喷射热泵系统性能。

A-07010-CO2循环系统中回热器作用分析

A-07010-CO2循环系统中回热器作用分析

式中,pop代表最优高压侧压力,单位bar;TGC代表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单位℃。
Δε / ε / %
10
9
制冷
8
制热
7
T0=-5℃
T =-10℃ 0
T =-15℃ 0
6
5
4
T =-5℃
0
3
T0=-10℃
2
T0=-15℃
1
0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t/℃
图 5 过热 5℃时不同蒸发温度下系统性能随冷凝温度的变化 图 5 和图 6 分别列出了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5℃和 10℃情况下,不同蒸发温度时系统 性能改变随冷凝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制冷性能的改善随着蒸发温度和 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制热性能的改善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随着冷凝温 度的升高基本保持不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 5℃时,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 善小于 10%;制热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3%。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 10℃时, 制热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的改善小于 6%;当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小于 40℃时,制冷 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善小于 10%;当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介于 40℃和 70℃之间 时,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的改善介于 10%和 20%之间。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 制冷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制热性能的改善。
当CO2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时,气体冷却器内的CO2不再处于两相状 态,而是处于超临界状态,此时CO2的温度和压力可以独立变化,并且不同的气体冷却 器出口温度对应一个最优的高压侧压力。本文采用文献[11]确定的最优高压侧压力作为 计算冷凝压力:
pop = 2.56TGC − 4.2

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两个循环COP随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变化,见图 7.在排气温度变化范围内,相同对比条件下,带回热 器C02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cOP要高于不带回热器 循环,且带回热器单级循环排气温度要稍高些.无论 带回热器还是不带回热器循环,随着压缩机效率提 高,系统COP均变大,目.压缩机排气温度均有所降 低,不带回热器循环降低幅度较大.由图7还可以看 出,两个单级循环都存在一个最优排气温度,使得在 此温度下系统COP最大,带回热器循环对应最优排 气温度要高于不带回热器循环最优排气温度.
output and refrigerating output raise 3.33%and 5.35%.coefficients of heating and refrigerating performance increase 1 1.36%and 1 4.29%,respectively. Keywords:internal heat exchanger;C02 transcritical cycle;refrigerating output;heating output;coefficient of per- formance
stage cycle
1.2带回热器的C02跨临界单级循环 制冷循环【{I增设回热器,可以减小节流损失、增
大制冷量,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图3和图4分别给出
fuI热器
气体冷却器
节 流

Fig.3
蒸发器
图3带回热器的CO:跨临界单级循环原理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nscritical C02 single stage cycle with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图8 CO:单级循环系统采集界面和实验台外形

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摘要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问题,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出氟利昂的替代制冷剂。

CO2是一种天然工质,它优于其它常用制冷剂的性能表现正好符合现在的环境要求,是热泵热水器系统最具潜力的替代工质之一。

分析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热水供应设备,将CO2和其他制冷剂做性能比较,给出了CO2跨临界循环的典型流程和特点;对CO2跨临界特性、设备的开发以及循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

说明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热水器中应用的优越性,以及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inHeat Pump Water Heater(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Industry)Abstract We are facing serious whole world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ozone layer destroyed in recent years, every country is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a replaced refrigerant of the HFC.CO2is a natural substance, it has a more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an the other refrigerants, which is competent for the enviromental request nowadays. So it can be the most potential refrigerant in heat pump water heater to replace the HFC. By analysing a series of devices, providing hot water, saled in the markets, and comparing CO2 with the the other refrigerants, this article tells the typical diagram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2transcritical cycle and anlyses the properties of CO2refrigeration transcritical cycle, the equipment exploitation and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2transcritical system.The aim is to introduc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in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nd tell us the potential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technology in China. Keywords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heat pump water heater0前言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已经超过100年。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原理及新技术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原理及新技术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CO 2作为制冷剂的应用历史•CO 2作为最早的制冷剂之一,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到1930年,80%的船舶采用CO 2制冷。

•但由于当时采用的CO 2亚临界循环制冷效率低,特别是当环境温度稍高时,CO 2的制冷能力急剧下降,且功耗增大。

•同时,以R12为代表的CFC 或氟氯烃制冷剂的出现,以其无毒、不可燃、不爆炸、无刺激性、适中的压力和较高的制冷效率等特点,很快取代了CO 2在安全制冷剂方面的位置。

•近年来,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突出,而CO 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提出,CO 2作为制冷剂开始重新得到重视•该循环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工质的吸、放热过程分别在亚临界区和超临界区进行。

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蒸发温度也低于临界温度,循环的吸热过程仍在亚临界条件下进行,换热过程主要是依靠潜热来完成。

但是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临界压力,工质的冷凝过程与在亚临界状态下完全不同,换热过程依靠显热来完成。

CO作为制冷工质的优缺点2优点•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具有与制冷循环和设备相适应的热物理性质•CO2优良的流动和传热特性•CO2制冷循环的压缩比较常规工质制冷循环低缺点•运行压力高•循环效率低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的CO 2跨临界单级循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性能测试2•典型的CO 2跨临界单级循环主要由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CO 2跨临界单级循环原理图和细图.图l 中:低压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气态制冷剂(过程l 一2),经气体冷却器进行定压放热(过程2—3),然后经节流阀进行节流降压(过程3—4),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进行定压吸热(过程4一1),最后回到压缩机,从而完成一个循环.2•制冷循环增设回热器,可以减小节流损失、增大制冷量,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带回热器的CO 2跨临界单级循环原理图和细图.两个循环性能对比分析•图5给出了两个循环COP随蒸发温度的变化.随着蒸发温度的增加,两个循环COP均呈增加趋势,蒸发温度越高,系统性能越优;•在整个蒸发温度变化范围内,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要比不带回热器循环提高4.55%左右;•对于理想压缩机循环,系统性能要比实际循环性能高33.3%以上,但这种理想循环是不存在的.•图6给出了两个循环COP 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变化.•随着气体冷却器出门温度的增加,两个循环COP均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系统性能越差;•在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变化范围内,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要比不带回热器循环提高5.23%左右.•两个循环COP 随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变化,见图7.•在排气温度变化范围内,相同对比条件下,带回热器CO 2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COP 要高于不带回热器循环,且带回热器单级循环排气温度要稍高些.•无论带回热器还是不带回热器循环,随着压缩机效率提高,系统COP 均变大,压缩机排气温度均有所降低,不带回热器循环降低幅度较大.•由图7还可以看出,两个单级循环都存在一个最优排气温度,使得在此温度下系统COP 最大,带回热器循环对应最优排气温度要高于不带回热器循环最优排气温度.结论•(1)在蒸发温度变化范围内,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要比不带回热器循环提高约4.55%;在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变化范围内,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要比不带回热器循环提高约5.23%;相同对比条件下,带回热器CO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COP高于不2带回热器循环的,且带回热器单级循环最优排气温度稍高些.•(2)两种单级循环的制热量、制冷量、制热COP和制冷COP,均随压缩机排气压力增加存在极值;随冷却水流量、冷冻水流量以及冷冻水进口温度增加而增加,随冷却水进口温度增加而下降.•(3)相同测试工况下,带回热器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其中,制热量和制冷量分别比不带回热器的单级循环平均高约3.33%和5.35%,制热COP和制冷COP分别提高约11.36%和14.29%.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前景与研究进展•1、汽车空调•2、热泵•3、食品冷藏•4、循环系统关键设备的研究进展•1、汽车空调•过去汽车空调中一般使用CFC12作为制冷工质,这使得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排放量在所有氟利昂的排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p a c i t y nd a C O P o f t h e s y s t e m i n c r e a s e b y 0 . 8 5 % 一 8 . 6 % a nd 0 . 8 8 % 一1 1 . 7 % r e s p e c t i v 由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c o o 期
制冷技 术
Re f r i g e r a t i o n
Cr y o .& S up e r c o n d V0 1 . 41 No . 7
带 回热 器 的 跨 临 界 C O 2两 相 流 引 射 制 冷 系 统 性 能
实 验 研 究
孔海利 ,郭宪 民,李 添龙 ,李倩 ,王冬丽
( 天津 商业 大学 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 实验 室 , 天津 3 0 0 1 3 4 ) 摘要: 对带 和不带 回热器( I H X) 的跨临界二氧化碳两 相引射制冷系统 进行 了实 验研究 , 主要分 析了 回热器 、 实 验工况 、 引射器 尺寸参 数对系统性能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对于 固定 的气 冷器 出 口温 度 、 不 同 的气 冷器压 力工况 , 回
( T i a n j i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o m me r c e , T i a n j i n 3 0 0 1 3 4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s e i r e s o f e x p e i r m e n t a l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t r a n s e r i t i e l a C O 2 t w o—p h a s e e j e c t o r r e f i r g e r a t i o n c y c l e w i t h a n d w i t h o u t i n — t e r n l a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I HX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 T h e e f e c t o f I HX , e x p e r i m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g e o m e t i r c p a r a m e t e s r o f t h e e —

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试验研究

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试验研究
规律 , 也须 要 进 一 步 深 入 的研 究 。笔者 针 对 跨 临 界 C 热 泵 热水 系 统各 项参 数 随 气冷 器 出水 量 、 蒸发 器水 流量 等 参 数 的 变化 规 律 , 制 出跨 临界 研 C ) 热泵热水 系统试 验 台, 进行各项试 验研究 。 (2 并
是《 京都议定 书 》 限制这 类 物质 的原 因 。C 一 O 是
立公 司 已经 将 在 环 境 温度 分 别 为 一2 5℃ 和 一3 0 ℃下能 制取 8 0℃和 7 0℃热水 的机 型推 向了市 场 , 根据性 能 、 贮水 量的 不 同 , 格在 6 ~ 10万 日元 价 5 0 之间E 。在我 国, 对跨 临界 C 泵 的研 究 , 海 O 热 上 交通 大学 、 天津大 学 、 西安 交 通大 学 、 清华 大 学 、 上 海 理工大 学 都 作 了 理论 与 试 验 方 面 的研 究 , 很 但 多关 键部件 , 比如 气体 冷 却器 、 发 器 、 流 阀 等 , 蒸 节 在 国内制 做 出来 后 , 性 能 与 国外 的仍 有 很 大差 其 距, 同时对 影 响 系 统性 能 系数 的各 种 因 素 及 变化
c n to h n n t r fo ofg s c olr o dii nsby c a gi g wa e lw a o e .The e e i n a e u t h w h t t e xp rme t l r s ls s o t a h
ta s rt a (2 y l s d a tg o s v r t o e c n e t n Ir fi ea t y l , n r n c i e lC ) i c ce i a v n a e u o e h s o v n i a erg r n s c ce a d o

CO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CO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CO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时第19卷第6期工程热物理1998年11月JOURNALOFENGINEERINGTHERMOPHYSICS,r0l19.NO6NOV..1998CO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6I\马一太√吕灿仁(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天津300072)关键词co(R744),跨临界循环,热泵,回热器,膨胀机冉1)f乏未●.'...'.....…_..'一-1前言世界各国开展了寻求CFC和HCFC替代物的广泛研究.到目前这项研究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提出了包括R134a在内的若干HFC及其混合物来替代R12,1%502和R22等,并且已开始商业化生产.但人们已发现这些新工质并没有达到"长期"替代物的要求,大部分HFC都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和某些缺陷.随着世界范围制冷空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各种制冷工质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每年达到数十万吨的消耗量,其中绝大部分将扩散到大气中去.这些物质的寿命或长或短,都会增加温室效应,或分解产生其它的副作用.人类大规模生产地球上本来不存在的气态物质,最终要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作为制冷剂,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前CO2(R744),氨(R717),SO2(R764),氯甲烷(R40)等曾被广泛应用.由于上述除CO2之外的工质都有毒性或可燃性,无毒不燃的CO.在民用制冷和船用制冷等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据文献记载,英国的HiglandChief商船在1890年安装了第一台CO2制冷机,从此CO2制冷机开始在海运轮船上普及.到1930年,80%船舶采用CO2制冷机,其余的20%则用氨制冷机,最后一艘配有CO2制冷机的轮船是在1950年退役的.CO2用于空调机较晚.它在1919年出现在剧院和商业空调,1927年用于办公楼, 1930年用于民用空调.当臭氧层破坏基本有了解决途径之后,温室效应引起人们较大的关注.CO是温室气体,但从分子角度看,各种HFC的温室效应是CO2的1000---2000倍,大量生产和应用HFC必将加速全球变暖的趋势.已故的前国际制冷学会主席G.Lorentzen曾发表多篇论文,大力提倡使用自然制冷工质,包括氨,碳氢化合物和CO2.他认为CO2是"无可取代的制冷剂",可望在制冷和热泵中发挥作用.挪威SINTEF研究所率先进行汽车空调用CO2作为制冷剂的实验研究,样机实验已得出较好的结果,德国也开展CO2工质汽车空调和热泵应用的研究.2C02热力学性质及优势采用CO2为逆循环工质是基于几方面的考虑.首先CO2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它的臭氧层破坏势ODP值为零,其温室效应势GWP值也很低.实际上,CO2可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车文曾于1997年u月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工程熟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上宣读修改稿于1998年1月13日收到.工程熟物理l9卷工业废气,对它加以利用并不增加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另外,作为自然工质的CO2安全的物质,无毒不燃,容易获得,价格便宜,并与目前常用的材料相容,其热物性数据比较成熟.CO2有较低的临界温度和较高的工作压力,用于逆循环的放热过程可处于超临界区,具有较大的温度滑移,该放热过程可以和变温热源相匹配,因此是一种特殊的劳伦兹循环,亦可称三角循环.该循环更适合于以水为热源的热泵系统,以实现提供较高温度的热量输出并有较高的用能效率.这些独特的优势使CO2可作为CFCsHCFCs和HFCs的长期替代物,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3CO2跨临界循环(TranscriticalCycle)及其最大COP图1给出CO2逆循环系统原理图,它与普通制冷循环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在临界压力之上,工质在超临界区经定压放热,如图2的1-2-3—4—1.此类循环有时也称为超临界循环(SupercrltlcalCycle).这是当前C02制冷循环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循环方式.在跨临界循环或超临界循环时,高压端换热器不叫冷凝器,而称气体冷却器(GasCoder).蒸发器图1简单CO2循环系统4,(a)T一5-图(b)P—h图图2不同压缩比下的CO2循环与外界冷却流体的温度有关.CO2在高压下冷却到终温,可有不同的压缩比,其COP值随压缩比P2/只有较大变化.图2为不同压比下的循环热力图,在一定的压缩比下其COP达最大值,见图3.在典型的空调工况下,=7.2.C,=32.C403o耋252.01510517l92I232527压缩比图3CO2跨临界循环的大G0P504540353o253035404550/℃图4最大G0P和的关系T3=40.c,并用理想压缩机,最大COP:3.61.计算表明,COP随的增加迅速下降,并随的增加而增加,见图4. 在本文中所有CO2的COP都是在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值.4C02的回热循环对CO2来说,减少节流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回热循环.计算表明,当回热器中蒸气过热温度为25.C时,COP可提高6%,但压缩机的吸气量因过热度的提高而下降.见图5的相对值月与月d.6期马一太菩:c0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6675C02双级压缩循环示于图6的双级压缩系统可有效地降低排气温度与单级压缩相似,在一定的压缩比尸4/下可达COP最大值.计算时中间压力=,/马××∈式中∈=1.0一l_2,根据不同工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图7给出的结果指出,在相同的工况下,双级压缩比单级压缩的COP提高12~l4%.111OtJ.9《t1.807图5回热循环相对00P和吸气量与回热度DT1的关系图6双级压缩系统热力图6用膨胀机回收膨胀功图7单级和双级压缩系统的G0P理论上讲,在制冷循环中可以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以回收工质从高压到低压过程的膨胀功,原理图见图8.但这在传统的亚临界逆循环中几乎没有采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膨胀机工作在两相流条件下,膨胀功相对数量较小,工质的容积膨胀比很大(一般20—40),这样的膨胀机实现起来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CO2跨临界循环的膨胀机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但比常规工质更具有可行性.如cO2的容积膨胀比是常规工质的十分之一,仅为2—4;其膨胀功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回收起来更有效益.如果设膨胀机的效率为0.65,压缩机的绝热效率为0.8,电机效率为0.9,采用四种循环模型:(1)简单循环,(2)单级压缩回热循环,嘭(3)双级压缩回热循环,(4)用膨胀气体冷却器机的单级压缩循环.在相同的条蔫发器件下,其循环实际cDP依次提高,图8有膨胀机的单级如图9所示-其中第(4)种模型是压缩系统一个很有研究和应用前景的方向图9四种模型的G0P值随的变化关系7热回收一C02循环的优势几乎所有空调系统都把冷凝熟释放到环境中,这是极大的浪费.但在传统空调系统的冷凝温度太低不便于回收.如果适当提高冷凝温度,空调系统可同时用于空气调节和热回收,COP会随之下降考虑一热泵系统,其热回收温度为一较高水平,如65.c.对霉工程热物理l9卷于R22循环,设=70.C,和与上述相同,计算得COPfL22=3.226.对于CO2循环COPco=3.725,其比值为1.12.可见在此系统中CO2可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人们在研究热泵循环时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工质,希望在蒸发过程中有较小的相变温差,以和自然界的低温热源相匹配;在冷凝过程中有较大的相变温差,以适应热泵采暖,热泵干燥等梯级放热的要求.CO2的跨临界循环正好能达到这一要求.8结论本文从热力学循环分析角度揭示了CO2跨(超)临界循环的特性,分析可得出:(1)COz具有优良的热力特性和环境特性,其跨临界循环有独特的热力学特性.(2)采用双级压缩回热循环,CO2循环的COP值可以和R22,R134a等常规循环相接近.(3)因Co2在跨临界循环中有很小的容积膨胀比和较大的膨胀功,其单级压缩亦可得到较高的COP,研究实现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分析表明CO2跨临界循环可在热泵余热回收系统中发挥大的作用,达到冷热联供.致谢作者感谢美国伊利诺大学空调制冷研究中心主任ClarkW.Bullard对论文研究工作提供的方便和建议.参考文献1w_lJi&nHMotz.PrinciplesofRefrigeration,Nickerson&CollinsCo.Chicago. 1932GuatavLocentzcn,JosteinPettersen.ANewEl丑cientandEnvironmentallyBenignSystemforCarAi卜ConditioningInt.JRefrig.16r1:2l4【司Jc~teinPettersenAnEfficientNewAutomobileAi卜ConditioningSystemDasedonCO2VaporCompressionASHARE.Tra珊.1994.057MSonnekalb.JKohle~.AI卜ConditioningUnitUsingCOaa日RefrigerantInstalledinaBus.Intern~tionaIConferen∞oROzoneProtectionTechnologies.0ct21-23.1996Washington[5]JWertenbacb,JMaue.COaRefrigerationSysteminAutomobileAi卜Conditi.ning.InternationaI ConfexenceonOzoneProtectionTechnologies.Oct2I_231996Wemhington THERMoDYNAMICANALYSIS0FC0,TRANSCRITICALCYCLEMAYitaiYANGZhaoL寸Canreu(Therma/EnergyResearv~ht如TianfinUniverslT/ard~300072)AbstractCo2isasafenatrualrefHgerantwhichhadbeenandwillbewidelyusedinaircondi—tioningandheatpumpsystemsThethernodynamicanalysisoftheC02transcritiealcycle ispresentedinthispaper.TheresultshowsthattheC02cyclesoffersheatrecoverybenefit asahepumpsystem.ItispossiblethattheCOPvalueofC02cycleCancompetewith thoseofR22orR134a-ftwostagecompressionsystemoranexpandersystemareused. KeywordsCO2(R744),transcrlticulcycle,heatpump1expander。

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

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

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传统车⽤空调使⽤的制冷剂是R134a,尽管能满⾜车辆制冷需求,但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时,系统性能较差,且R134a的温室效应指数⽐较⾼,⾯临替代问题。

CO2作为⾃然制冷剂,环保⽆污染,适合替代汽车空调CFCs类制冷剂,虽然CO2的临界温度低,临界压⼒⾼,⼀般需要跨临界运⾏,但跨临界CO2系统制热性能优越,也可以满⾜车辆制冷需求,因此,兼顾制冷制热性能的跨临界CO2热泵型空调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的重要发展⽅向。

1、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1.1 系统流程和理论分析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体冷却器、蒸发器、回热器、膨胀阀和储液器,实验原理如图1所⽰,压缩机出⼝的制冷剂在⽓体冷却器中放热后,进⼊回热器与低温制冷剂换热,在膨胀阀中节流后进⼊蒸发器吸收车内热量,储液器出⼝的制冷剂进⼊回热器与前述⾼温制冷剂换热后回到压缩机吸⽓。

为了表⽰回热器回热量的多少,定义回热度式中:t是使⽤回热器后系统的膨胀阀前温度;twithout是相同⼯况下不使⽤回热器时膨胀阀前温度。

35 ℃环境温度下不同回热量和排⽓压⼒的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压焓图,如图2所⽰,在35 ℃的环境下,不使⽤回热器时,调节电⼦膨胀阀使排⽓压⼒为10 MPa左右,随后不改变压缩机转速和电⼦膨胀阀开度,调节流量调节阀,使回热度从0 ℃增加到5.4 ℃。

不使⽤回热器时制冷能效⽐式中:q为单位制冷量;w为单位功耗。

使⽤回热器后,由于阀前温度的降低,跨临界CO2系统的单位制冷量增加了Δq,单位压缩功从w变为w′,其制冷能效⽐进⼀步调节电⼦膨胀阀,使排⽓压⼒升⾼⾄10 MPa左右,即使在回热度更低的情况,系统的单位制冷量还是有所提⾼。

可见,由于单位制冷量的增加,⼀⽅⾯,使⽤合适⼤⼩的回热器可以有效增加系统制冷能效⽐;另⼀⽅⾯,在不改变电⼦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转速时,使⽤回热器后,压缩机的排⽓压⼒明显降低,吸⽓压⼒略微上升,同时,吸⽓温度和排⽓温度均明显升⾼。

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素 ,无法实现对任何一种外部工况条件的改变都进行 大 量 的 实 验 ,因此需要从理论分析 和 数 学 建 模 的 角 度 出 发 ,分 析 系 统 性 能 随 工 况 的 变 化 规 律 ,并 对 比 分 析
c o 实验数据,得 出 通 用 结 论 。 国 内 外 研 究 跨 临 界 2
热泵的相关文献中大多都涉及理论分析及数学建模,
学 模 型 ,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气体冷却器、蒸发器和中间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耦合为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
验证了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机组输人功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小于4. 4 % ;制 热 量 的 平 均 偏 差 为 5. 7 6 % ;最优
排气压力的偏差小于〇. 1 MPa。综 上所述,在确定的运行工况下,通过数学模拟计算某确定配置系统的性能参数是可行的。
Abstract B a s e d o n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a n air-source transcritical C 0 2 heat p u m p system, a mathematical m o d e l for the compressor
w a s eveloped using a n efficiency analysis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a mathematical m o d e l for the expansion valve w a s built using a struc­
w a s verified b y a n experimental test, w h i c h s h o w e d that the deviation in the u n i t ^ input p o w e r b e t w e e n the calculated value a n d m e a s u r e d

回热器对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回热器对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回热器对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业凤;朱磊磊;陆晨阳;张华
【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年(卷),期】2024(62)5
【摘要】为了提升驻车空调的制热性能,搭建了一套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在焓差室中实验研究了有无回热器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与排气压力对系统的性能影响。

结果表明:在排气压力分别为8.5、9.0、9.5 MPa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从20℃升高至35℃时,制热COP_(h)降低幅度分别为29.7%、19.9%、16.4%;系统使用回热器后最优排气压力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4%、6.1%,对应的最大COP_(h)增加幅度分别为3.2%、3.7%。

通过曲面拟合得到了系统使用回热器时提升制热性能的排气压力与气冷器出口温度关联式,该式对回热器在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的实际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刘业凤;朱磊磊;陆晨阳;张华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851;U467.3
【相关文献】
1.气候环境对驻车空调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
2.驻车空调器应用不同类型制冷剂的性能实验研究
3.车用热泵空调系统制热工况车内冷凝器温度控制策略研究
4.带回
热器的CO_(2)列车热泵系统低温工况制热性能实验研究5.风量对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热对跨临界CO_(2)喷射制冷系统的影响

回热对跨临界CO_(2)喷射制冷系统的影响

回热对跨临界CO_(2)喷射制冷系统的影响
吴董炯;胡江;李杨
【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
【年(卷),期】2024(40)1
【摘要】目的:研究回热对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软件建模,分析在不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25~45℃)、高压侧排气压力(7.4~9.5 MPa)、蒸发温度(-40~-15℃)和中间压力(3~5 MPa)的情况下,回热对低压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比功率增量以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

结果:在特定的回热度下,随着中间压力的增加,低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升高;但随着蒸发温度升高,低压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逐渐降低。

在标准工况下,回热系统的性能系数低于不带回热系统的,同时随着回热度的增加,回热系统的能效降低。

结论:随着回热度的增加,低压压缩机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和比功率增量显著升高。

但回热改善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效果不佳。

【总页数】8页(P82-89)
【作者】吴董炯;胡江;李杨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工业技术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上海电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6
【相关文献】
1.回热器对电动汽车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2.送风温度对车用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
3.超市跨临界CO_(2)喷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热力学仿真
4.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热回收换热器性能仿真分析
5.带膨胀机和回热器的两级压缩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性能的试验性研究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性能的试验性研究
p e s r 。 ; n he COP fs se r e t v p r t n tmpe au e g i rsueP 。 a d t c o y t m s swih e a o ai e i o r tr ongup; fe e l cn het bewih s r li nn rtbe atrr p a ig t u t pia n i e u
统的 C P存在一个最大值 , O 即存 在一个最优高压侧压力 P 蒸 发温度 越高 , 。 系统 的 C P越 高 ; O 同轴套 管式换 热器 的内
管用 螺旋 管代替圆管后 , 系统运行更加 稳定 , O C P也有提高 。 关键 词 : C 热泵 系统 ; O; 试验 ; 效率
中 图 分 类 号 : T 6 B9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i1 .99 ji n 10 0 2 .0 10 . 1 o:03 6 /.s .0 5— 39 2 1 .90 5 s
Ex r me a s a c o a s c ii a pe i nt lRe e r h fTr n - rtc lCO2He t Pump S s e Pe f m a e a y t m ror n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ONG , I Yi L ANG il Zh —i
( hnzo n esyo Lg tn ut ,h nzo 5 0 2 C i ) Z e ghuU i ri f i d s yZ egh u40 0 ,hn v t hI r a
Ab t a t I r e o p o t h f ce c fta s ci c lC e tp mp w trh ae , y b i i g a t n — r ia O2h a sr c : n o d r t rmo e t e ef in y o n —rt a O2h a u ae e t r b u l n a sc t lC e t i r i d r i c p mp s se e p r na n t , t d t p ro ma c n n t p r t g rg lr p t r . h e u t s o h t wh n t e u y tm x e me tlu i t su y i e r n e a d f d i o e ai e u a at n T e r s l h w t a : e h i s o s f i s n e s tr i ai n t mp r t r f tri c n tn , e h a fc oi g w tr a s r s f m h a o lri c e s sf s n h n rd c e n t e e a u e o e s o s t t e t o l a e b o b r m o wa a h o n o t e g s c oe n r a e r t d t e e u e i a a h i h p e s r n a v p rt n tmp r t r ;h P fs se e sssa ma i m au ,h t s,h r sa p i lh g — st e h g — r su e i n e a o ai e ea u e t e CO o y t m x it xmu v l e t a t e e i n o t o i ma ih

跨临界CO2热泵中间换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跨临界CO2热泵中间换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跨临界CO2热泵中间换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李东哲;殷翔;宋昱龙;曹锋【期刊名称】《压缩机技术》【年(卷),期】2016(000)004【摘要】为了研究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间换热器对系统的影响,采用基于Modelica语言的仿真平台Dymola,建立了跨临界CO2热泵的系统模型。

从系统COP、制热量、蒸发压力和温度、气体冷却器CO2出口温度以及过热度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间换热器的有/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有中间换热器的系统运行性能更好,运行也更加稳定。

在规定工况下,有中间换热器比无中间换热器的系统最优COP要高1.6%,且最优排气压力降低5%;中间换热器有效地降低了蒸发压力,由于系统质量流量较小,系统换热更加充分,从而减小了气体冷却器出口CO2与水的换热温差;同时,有中间换热器的系统,存在过热度,过热度对热泵性能有直接影响,可以使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出口焓值增大,制热量增大。

对中间换热器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CO2热泵运行节点参数,为系统以及各元件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6-11)【作者】李东哲;殷翔;宋昱龙;曹锋【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1;TH45【相关文献】1.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J], 赵宗彬;宋昱龙;包继虎;陆磊;李宏哲;郭扬;朱丰雷2.机械过冷跨临界CO2热泵供暖系统性能分析 [J], 代宝民;剧成成;粱梦桃;刘圣春;孙志利;齐海峰;马一太3.气冷器出口状态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J], 杨凌晓; 魏新利; 张东伟; 秦翔; 赵玲华; 李慧4.带引射器的跨临界CO2机械过冷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J], 董丽玮;李敏霞;姚良;马一太;詹浩淼5.冷水源侧进水温度对CO2跨临界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J], 刘泽勤;甄惠然;韩凯悦;张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跨临界CO2系统性能的分析与评价

影响跨临界CO2系统性能的分析与评价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ranscritical CO2 System Wang Zhe,Gong Yi,Wu Xuehong,Lv Yanl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 Center,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Henan Zhengzhou 450003, China)
COP 0 Pcond
(3)式对高压侧压力进行偏微分求导,整理可得:
(5)
C O P w0 qc w0 0 Pc o n d w0 Pc o n d
带入压缩机等熵系数整理可得:
(6)
(h h ) qc COP 2 s 1 is Pcond Pcond
(7)
3 关联式分析
W T T
热水
T
7
T
气液分离器 CO2 流量计
M
5
P
6
ΔP
恒温槽
P
1
3
气体冷却器
T
排水
T
T
中间换热器
T
2
P
T
软化水 恒温槽 排污
蒸发器
T
ΔP
T P
4
中间储液器
T T
涡轮流量计
M
低压节流阀 压缩机
P
P
P
高压节流阀 安全阀
ΔP
截止阀
手动节流阀
T
控制阀 温度变送仪
水泵 压差感应仪
W
真空泵
压力变送器
CO2 钢瓶 功率变送器

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调节变频压缩机频率与 电子膨胀阀 脉冲, 在维持一定的制热量与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
热度的条件下 , 实验研究 了带 有 回热器 的跨 临界 C O 热泵热水系统的性能, 分析了回热器传热面积 与蒸发器热源水人 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热器 的 外 管 为 光 管 , 径 为 l. l, 径 为 外 2 7 mn 内 1. m. 1 1m 回热 器 内管 的外 表 面为 光 滑 面 , 内表 面 为微 肋 面 , 外径 为 7 0m 平 均 内径为 5 8m 来 . m, . m.
损失来提高跨 临界 C : O 系统的性能系数. 文献[ ] 7
c mp e s r f q e c d t eo e i go e t n c e p so av .E p r n a e u t s o a , t o r s o e u n y a p n n f l cr i x a in v l e x e me t l s l h w t t a r n h e o n i r s h
数 ( 定义 为制 热量与 变频器 输入 电功 率的 比 C) 值. 在本研究 中, c 的测量误差小于 3 1 .%. 实验在不 同的制冷剂充注量条件下进行. 制冷 剂的充注量从 14k 开始 , 10g . g 以 0 的幅度逐渐增
出, 采用回热器可降低系统对蒸发器出 口制冷剂干 度的敏感性. 文献[5 中实验研究 了压缩机频率、 1] 膨胀阀开启度及回热器长度对跨临界 C : O 制冷系
循环 J双级压 缩循 环 】利 用 膨胀 机 代 替节 流机 、 、 构 等 方法. 关 于亚 临界 系 统 中 回热 器对 系 统性 能 的影 响
已有深入研究 . 】 回热器对性 能系数的具体影 响 最终取决于制冷剂 的种类 和系统 的运行条件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636
西南 交通大学学报
第47卷
由图2(b)可以看到,随着回热器传热面积的 增加,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下降,吸气温度与排气温 度上升,蒸发压力则基本保持不变.采用回热器后, 系统的内容积将增加,回热器传热面积越大,内容 积的增加也越大.因此会有,回热器传热面积的增 加起到相对减少制冷剂充注量的效果.由图2(a) 可以看到,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减少,压缩机的排 气压力下降,吸气温度上升,蒸发压力则基本不变. 因此,当制冷剂充注量一定时,随着回热器传热面 积的增加,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下降,吸气温度上升,
循环啦]、双级压缩循环∞J、利用膨胀机代替节流机 构‘41等方法.
关于亚临界系统中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已有深入研究¨】。回热器对性能系数的具体影响 最终取决于制冷剂的种类和系统的运行条件[6]. 过冷度的增加引起制冷(制热)量的增加及吸气温 度的上升引起压缩功的增加,可以引起压缩功的增
收稿日期:2010—11-30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教外司窿/[2008]890号) 作者简介:金东旭(1968一),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先进制冷及热泵技术,E-mail:dxjin@dlut.edu.cn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2为CO:循环的压一焓图.由图2(a)可以看 到,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压缩机排气压力上 升,蒸发压力基本不变,而气体冷却器出1:3温度则 逐渐下降.在蒸发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冷 却器出口温度下降使得回热器中高压侧制冷剂与 低压侧制冷剂间的传热温差减小,导致制冷剂流经 回热器时的比焓变化量随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而 减少.回热器进出口制冷剂比焓差的减少又导致了 在回热循环中压缩机吸气温度随制冷剂充注量的 增加而下降.另外,与膨胀阀入口制冷剂温度不低 于冷却水人口温度的无回热循环不同,在回热循环 中,由于回热器进一步冷却,膨胀阀入口制冷剂温 度可以低于冷却水的入口温度。
图3制冷剂充注量对C。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refrigerant charge on Ch

2 200ຫໍສະໝຸດ 300900500
600
焓/(kJ·kg-b
2 200
300
400
500
600
焓/(kJ·kg’11
(a)制冷剂充注量的影响
(b)回热器传热面积的影响
图2 CO:循环的变化
Fig.2 Variation of C02 cycle
图3给出了制冷剂充注量对制热系数c。的影 响。由图3(a)可以看出,当热源水入口温度为10 和15℃时,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C。先逐渐 上升,在某一充注量下达到最大值,然后转为下降. 当热源水温度为20℃时,由于压缩机最高允许排 气温度的限制,没有进行制冷剂充注量为1.9 kg
图1 CO:热泵热水系统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02 heat pump water heater
系统由压缩机、油分离器、气体冷却器、回热 器、储液器、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及2个恒温机组
成.除回热器外,系统的其他部件与文献[16]的系 统完全相同.回热器为铜制套管式逆流换热器.回 热器的外管为光管,外径为12.7 mm,内径为 11.1 mm.回热器内管的外表面为光滑面,内表面 为微肋面,外径为7.0 mm,平均内径为5.8 mm.来 自蒸发器的低压CO:在内管内流动,而来自气体 冷却器的高压CO:则在环状空间内流动.回热器 长度分为0.5 m和1.0 m,其无量纲传热面积,即 回热器低压侧传热面积与蒸发器制冷剂侧传热面 积之比,分别为0.1和0.2.
Effects of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on Performance of Transcritical C02 Heat Pump System
JIN Dongxul,WANG Pi增1,KOYAMA Shigeru2,TAKATA Nobu02
(1.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2.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iences,Kyushu University,Kasuga 816-8580,Japan)
回热器对跨临界C0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金东旭1, 王 平1, 小山繁2, 高田信夫2
(1。大连理3-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2.九州大学综合理工学研究院,福冈春日816-8580)
摘要:为了研究跨临界CO:热泵热水系统中,回热器传热面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制冷剂充注量条 件下实验研究了CO:热泵系统的性能.实验中,通过调节变频压缩机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启度,保持了一定的 制热量与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冷剂充注量条件下,随着回热器传热面积的增加,压缩机 的压缩比下降,排气温度与吸气温度上升.采用回热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最大制热系数,当回热器的无量纲传热面 积为0.2时,可使最大制热系数提高约3.2%一5.1%. 关键词:C02;热泵;回热器;性能 中图分类号:TB611 文献标志码:A
transfer area of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IHX)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heating capacity and evaporator outlet superheat by adjusting the compressor frequency and the opening of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optimum refrigerant charge,the compression ratio decreases while the discharge and suction temperatures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IHX heat transfer area.Adopting an IHX can increase
采用水作为气体冷却器的冷却流体与蒸发器 的热源流体,温度、压力、流量及电功率的测量与数 据采集方法与文献[16]相同.系统的制热系 数(c。)定义为制热量与变频器输入电功率的比 值.在本研究中,G的测量误差小于3.1%.
实验在不同的制冷剂充注量条件下进行.制冷 剂的充注量从1.4 kg开始,以100 g的幅度逐渐增 加,直至C。出现下降趋势或者因压缩机的排气温 度超过最高允许温度而不能继续进行实验为止.在 所有实验中,均设定制热量为3 kW,蒸发器出口制 冷剂过热度为5℃,进人气体冷却器的冷却水入口 温度为20℃,冷却水入口体积流量为60 L/h,进人 蒸发器的热源水人口体积流量为280 L/h.热源水 的人13温度分别取10、15及20℃.实验中冷却水 与热源水的人13温度分别由2个恒温机控制.实验 中测得的冷却水出口温度约为63℃.在实验过程 中,通过调节压缩机变频器频率与电子膨胀阀脉 冲,保持一定的制热量与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过 热度.
第47卷第4期 2012年8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l7rY
文章编号:0258-2724(2012)04-0634-05 DOI:10.3969/j.issn.0258-2724.2012.04.016
V01.47 No.4 Aug.2012
本文通过调节变频压缩机频率与电子膨胀阀 脉冲,在维持一定的制热量与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 热度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带有回热器的跨临界 CO:热泵热水系统的性能,分析了回热器传热面积 与蒸发器热源水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实验装置及测量
带回热器的CO:热泵热水系统如图1所示.
①gears⑦压力计⑩流量计①视液镜
Key words:C02;heat pump;internal heat exchanger;performance
自从氯氟烃(CFCs)与含氢氯氟烃(HCFCs)因 破坏臭氧层以及加剧温室效应而被认为不适合做 制冷剂后,CO:制冷与热泵技术重新受到了关注. 当用于制取热水时,跨临界CO:系统较传统的热 泵系统具有同等或更高的性能系数;当用于舒适性 空调时,其性能系数则低于传统的空调器¨J.为了 提高跨临界CO:系统的性能系数,可以采用回热
的实验.由分析可知,系统应该存在一个使c。最大 的最佳制冷剂充注量,这个最佳充注量的大小要受 回热器传热面积与热源水人口温度的影响.从 图3(b)可以看到,加装回热器提高了系统的最大 制热系数,且最大制热系数随回热器传热面积的增
加而增加.
充注量/I嘻
充注量/kg
(a)无量纲回热器传热面积:0.1
(b)热源水入El温度:15℃
万方数据
第4期
金东旭等:回热器对跨临界CO: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635
加,共同形成导人回热器的净效果. 文献[2]中指出,可利用回热器通过降低节流
损失来提高跨临界CO:系统的性能系数.文献[7] 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回热可略微提高跨临界CO: 循环的性能系数.文献[8]的研究结果显示,回热 器对系统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献[9]的实验 结果表明,加装回热器可使家用空调器的性能系数 提高约10%.文献[10]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 气体冷却器冷却水进出13温度条件下,采用回热器 可使系统的制热系数提高4%一8%.文献[11]在 保持气体冷却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通 过改变过热度的方法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 影响.文献[12]指出,当回热器的长度大于某一特 定值时,可能会导致性能系数的下降.文献[13]指 出,对应于最大性能系数的最佳排气压力随回热器 长度的增加而下降,并且当排气压力低于某一特定 压力时,回热器才能提高性能系数.文献[14]指 出,采用回热器可降低系统对蒸发器出口制冷剂干 度的敏感性.文献[15]中实验研究了压缩机频率、 膨胀阀开启度及回热器长度对跨临界CO:制冷系 统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