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南京大学课件chapter09
合集下载
天体物理小知识演示文稿(共91张PPT)
不信你看!
Wow,惊呆了!!
看着只是个小星星,真实体积吓屎你!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双星,另一颗暗白 矮星伴星。
天狼星是一颗比太阳亮23倍的蓝白星
双星系统
双星引力波是很漂亮的漩 涡曲线~~
其实双星也叫做——恒星恋人,就像…
比双星更稀有更耀眼的是神马!! 是四星!!
美国宇航局的“斯皮 策”太空望远镜发现 ,在长蛇星座有一个 相对年幼的星系,拥 有4颗恒星。
六,土卫二
观赏喷泉的行星际公园。
我不骗小朋友的,自己看!!!
木卫二(小球大水滴) VS 地球
再添点数据
木卫二冰层厚度平均100公里,也就是10万米深!!地球的海洋 平均深度才三公里,什么概念啊…
太平洋: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 大西洋: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 印度洋: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北冰洋: 平均深度1300米,
那,谁的密度最大呢???
咳咳,请翻页!(此处是为了让你有时间想一想)
天体密度——白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也是一 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 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但质量却和太阳 差不多,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地球密度为5.5g/cm3), 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 B)的表面重 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
量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 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 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倍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 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高一物理天体运动》课件
天体运动的角动量变化
天体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 扰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角动量可能会发 生变化。例如,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 到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其角动量可能会发
生变化。
PART 05
天体运动的观测与实验验 证
天体观测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天文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空,记录天体的运动和位置。
等信息。
摄影技术
利用照相技术拍摄天体照片, 可以更精确地记录天体的位置
和运动轨迹。
射电望远镜观测
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的射 电辐射,可以揭示天体的射电 性质和宇宙射电背景辐射。
空间探测器
通过发射空间探测器近距离探 测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 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天体数据。
天体运动的实验验证与发现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验证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即物体加速度 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物体加速 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个定律 是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来的。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
总结词
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 的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是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当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它会受到一个指 向圆心的力,这个力称为向心力。向 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和 圆周半径成正比。
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向心力主要来源于万有引力 。
VS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圆周运动,在天体 运动中,天体受到的向心力主要来源于万 有引力。万有引力使得天体能够保持稳定 的轨道运动,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向 心力就来源于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天体物理小知识》课件
天体物理学家参与设计和实施空间探测任务,探索 太阳系和宇宙深空中的天体。
载人航天
天体物理学家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和科学指导,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任务成功 。
宇宙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揭示宇宙中
隐藏的物质和能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02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了解宇宙大爆炸后宇宙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
总结词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包括天体的结构、组成、演化过程、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的 起源和演化等。
详细描述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行星和卫星的物理特 性、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宇宙射线、黑洞和暗物质等。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 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值。
04
天体物理现象
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度密集的天体,其引力强大到连光也无法逃逸 。黑洞的形成通常与恒星死亡有关,当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 耗尽燃料并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其核心可能会坍缩形成黑洞 。
黑洞的内部被称为事件视界,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和光 线都会被无情地吞噬,永远无法返回。尽管我们无法直接看 到黑洞,但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来推断其存 在。
宇宙射线研究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射 线,了解其产生机制、传 播途径和与天体的相互作 用。
星系和恒星演化
通过观测星系和恒星的演 化过程,天体物理学家能 够揭示宇宙的起源、演化 和最终命运。
航天技术
卫星导航
天体物理学家利用卫星轨道和时间测量技术 ,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 间服务。
空间探测
行星探索
人类通过探测器对行星进行探索,已 发现多个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卫星
载人航天
天体物理学家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和科学指导,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任务成功 。
宇宙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揭示宇宙中
隐藏的物质和能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02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了解宇宙大爆炸后宇宙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
总结词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包括天体的结构、组成、演化过程、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的 起源和演化等。
详细描述
天体物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行星和卫星的物理特 性、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宇宙射线、黑洞和暗物质等。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 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值。
04
天体物理现象
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度密集的天体,其引力强大到连光也无法逃逸 。黑洞的形成通常与恒星死亡有关,当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 耗尽燃料并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其核心可能会坍缩形成黑洞 。
黑洞的内部被称为事件视界,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和光 线都会被无情地吞噬,永远无法返回。尽管我们无法直接看 到黑洞,但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来推断其存 在。
宇宙射线研究
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射 线,了解其产生机制、传 播途径和与天体的相互作 用。
星系和恒星演化
通过观测星系和恒星的演 化过程,天体物理学家能 够揭示宇宙的起源、演化 和最终命运。
航天技术
卫星导航
天体物理学家利用卫星轨道和时间测量技术 ,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时 间服务。
空间探测
行星探索
人类通过探测器对行星进行探索,已 发现多个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卫星
天体物理课件
三、大爆炸宇宙学
• 宇宙学原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癿
稳恒态宇宙学
• 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基本保持同一状态 • ----若宇宙有限,其边界在何处?边界外是什么? • ----若宇宙有限,则有中心,其中心在何处?
奥伯斯佯谬----夜空为什么是黑癿
• 一个恒星癿星光按距离平斱反比减弱 • 一个同厚度同心天球壳内癿恒星数按距离平斱 正比扩大 • ----此球壳癿亮度不距离无关,为常数 • ----宇宙无限,无限多个球 • 壳癿总亮度是无限大 • ----天空永进无限亮
星系团
• 几百个星系组成 • 直径达几百万到几千万光年 • 本星系群:银河系,仙女星系,三角星系,大 麦哲伦星云等组成
• 星座:
• 用假想的线条将亮星连接起来,构成各种各样 的图形,或人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这些 图形连同它们所在的天空区域,西方叫做星座。 •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 星座, • 星座大小相差悬殊,所含星数也各不相同, 同一星座的星无任何物理联系。 • --星座不是星系!也不是星团!
一、天文测量 距离
• 单位 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 光年 • 方法 三角规差法 恒星光谱法 造父变星法 最亮恒星法
三角规差法
• 从已知距离癿两点测星体
造父变星法
• 造父变星法 • ----规星等,绝对星等(设移至32.6光年进处所见 星等) • 太阳:规星等 -26.7等; 绝对星等 4.85等 • 织女星:规星等 0.03等; 绝对星等0.6等 • ----二者之差只不距离有关
• 质光定律:恒星光度不其质量癿六次斱成正比 • 原因:质量大—>相互引力大 • —>平衡引力癿内部压力大 • (由热能和辐射能引起) • —>更快燃烧—>更亮 • 推论:越年轻越亮
天体物理学南京大学课件chapter02
§2.3 太阳内部
1. 热平衡
能量传输的三种形式:辐射、传导与对 流。 太阳核心区产生的能量主要通过辐射与 对流向外传递。
辐射 (radiation)
辐射传热:恒星内部的冷物质通过吸收热 区的光子而加热。 辐射平衡:如果恒星内部产生的能量全部 由辐射向外传递,则称恒星处于辐射平衡。 辐射平衡下的温度梯度为:
① 12C + 1H → 13N +γ
② 13N → 13C + e+ +νe ③ 13C + 1H → 14N +γ ④ 14N + 1H → 15O +γ ⑤ 15O → 15N + e+ +νe
⑥ 15N + 1H → 12C + 4He
质子-质子链与碳氮氧循环核反应的比较
恒星内部的流体静力学平衡
23Na
+p
56Ni
→ 56Fe + 2e+ + 2νe
→ 20Ne + 4He → 23Mg + n → 16O + 2 4He
氧燃烧
T>1.5×109 K
12O
+ 12O → 32S +γ → 31P + p → 28Si + 4He → 31S + n
→ 24Mg + 2 4He
当恒星内部形成Fe后,由于Fe的聚变反应 吸热而不是放热,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由此 停止。
Degeneracy
§2.4 标准太阳模型
恒星内部的平衡条件
(1) 质量连续性方程
考虑质量为M、半径为R的气体球,
半径为r、厚度为dr的球壳所包含的质量为:
大学物理第19章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简介.ppt
第19章 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简介
§19.1 广义相对论 §19.2 致密星 §19.3 宇宙学简介
1
天体物理是天文学中最年轻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各类天 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 性质以及它们的演化规律.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形成和演化的科学,它的任 务是研究大尺度时空的整体结构和演化.
d A g0A0 dt A
14
d B g0B0 dt B
B A
d A d B
g0A0 g0B0
15
五、引力辐射
1918年,爱因斯坦就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 波的存在. (1)寻求场方程的弱场辐射解; (2)寻求严格的场方程的特解.
的,而现在却看到,它之所以优越是因为在这种参 考系中消除了引力的作用.
在牛顿体系中,惯性系是决定于绝对空间的,它 不受物质运动的影响. 现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7
实验室才是一个局部惯性系,显然它是决定于物质 的分布及运动的.
总之,引力的作用使大范围的惯性系不再存在, 只能存在局部惯性系,而这些局部惯性系之间的关 系则由引力确定.
5
注意:实际的引力场不可能是均匀的,常常只在局 部范围中才能近似是均匀的.
原则上说,只有在一个点状的自由下落体系中才 能完全消除引力的一切现象.这就是必须强调“局部” 一词的原因.
2.广义相对性原理 爱因斯坦在将狭义相对性原理进一步推广到非
惯性系时,提出了广义相对性原理:
一切参考系都是平权的.或换言之,客观真实的 物理规律应该在任意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广义 协变性. (1)等效原理与广义相对性原理取消了惯性系的优越 地位,使一切参考系都平权; (2)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必须考虑引力场的影响.
§19.1 广义相对论 §19.2 致密星 §19.3 宇宙学简介
1
天体物理是天文学中最年轻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各类天 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 性质以及它们的演化规律.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形成和演化的科学,它的任 务是研究大尺度时空的整体结构和演化.
d A g0A0 dt A
14
d B g0B0 dt B
B A
d A d B
g0A0 g0B0
15
五、引力辐射
1918年,爱因斯坦就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 波的存在. (1)寻求场方程的弱场辐射解; (2)寻求严格的场方程的特解.
的,而现在却看到,它之所以优越是因为在这种参 考系中消除了引力的作用.
在牛顿体系中,惯性系是决定于绝对空间的,它 不受物质运动的影响. 现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7
实验室才是一个局部惯性系,显然它是决定于物质 的分布及运动的.
总之,引力的作用使大范围的惯性系不再存在, 只能存在局部惯性系,而这些局部惯性系之间的关 系则由引力确定.
5
注意:实际的引力场不可能是均匀的,常常只在局 部范围中才能近似是均匀的.
原则上说,只有在一个点状的自由下落体系中才 能完全消除引力的一切现象.这就是必须强调“局部” 一词的原因.
2.广义相对性原理 爱因斯坦在将狭义相对性原理进一步推广到非
惯性系时,提出了广义相对性原理:
一切参考系都是平权的.或换言之,客观真实的 物理规律应该在任意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广义 协变性. (1)等效原理与广义相对性原理取消了惯性系的优越 地位,使一切参考系都平权; (2)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必须考虑引力场的影响.
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讲义.ppt
我国科学家建造世界最大射电望 远镜 可探测宇宙信号
二、匹克林谱系 之谜
1896年,美国天文学家匹克林在哈佛天文观测台的第 12号通报中宣布: “弗莱明夫人发现船尾座ζ 星的光谱非常特殊,和别 的光谱都不一样","这6根线很像氢光谱线那样,形成 有规律的谱线,显然,这是出自其它星体或地球上尚 未发现的某种元素".当时,还在通报上发表了拍得的 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有4根谱线与氢的巴 耳末系Hα ,Hβ ,Hγ ,Hδ ,Hε 互相间隔,极有规律.
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饶志明 2014.11.24
天文学家确认144.6亿岁最长寿恒星
• • 一个天文学家研究团队再次确定宇宙中迄今最古老恒星HD 140283的年龄,或比既定宇 宙的年龄还要大,这意味着宇宙比它看起来还要老。 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929年,美国 天文学家哈勃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 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基于这一推论,宇宙中一切天体的年龄都不应超出这个“宇宙 龄”所界定的上限。恒星的年龄可以从它们的发射功率和拥有的燃料储备来估计。根据 热核反应提供恒星能源的理论,人们得到的天体年龄竟与“宇宙龄”协调一致,这对大 爆炸宇宙模型当然是十分有力的支持。 恒星HD 140283距离地球190光年,位于天秤座星群里的贫金属次巨星,其视星等 7.223,几乎由氢和氦组成,铁含量不到太阳的1%。2013年,天文学家最初确定其年龄 时,不禁感到困惑了。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估计,目前宇宙年龄为138.17亿岁。而它 似乎大约有144.6亿岁,比宇宙本身还大。这种罕见的恒星似乎相当古老,以至于可以 将其称为长寿之星了。此外,其作为一个高速的恒星为人所知有一个世纪左右,但它在 太阳附近存在和其组成却有悖于理论。 当然,最终揭示这颗“老寿星”的年龄估计误差实际上比原来的研究更宽泛,天文 学家给这个边际增加了8亿年。该误差边际可能会使这个在宇宙中已知最早的星体年轻 了许多,但仍在自大爆炸以来的时间界限内。但是,在这个年龄的上限是什么? 目前,土耳其安卡拉大学的比罗尔提出是否有种可能:这颗恒星与最初测量的一样 老,但仍处于“大爆炸的边缘”?他采用宇宙辐射模型(RUM),计算宇宙年龄为 148.85±0.4亿岁,最低限度的比微波背景辐射估计推算宇宙的年龄稍微年长一些,随之 也很容易地调整出HD 140283的原始年龄。 比罗尔的RUM理论给哈勃常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值,表明自从大爆炸后44亿年 宇宙膨胀已经加速,很可能容纳了暗能量。此外,这种加速增长率本身是缓慢的,转而 可能由暗物质占据。暗物质和暗能量已被广泛讨论、争议的物理现象,但有观测证据表 明它们是真实的。此外,RUM暗示描述量子大小的普朗克常数并非是单纯的常数,而 是一个宇宙变量。2014-11-17
专题五天体物理学与宇宙学详解演示文稿
2.巨星:
①主序星以后,恒星进入老年期—红巨星阶段 巨:体积大=10~100太阳,红:表面温度低,发光偏红 虽T低,但体积大:总的光度高 ②红巨星的形成:
主序星:中心核聚变(4H—He),释放E,形成辐射压,
向外的辐射压=向内的引力,体积大致平衡
红巨星:H燃烧形成He,He增加,H减少。 聚变反应减慢,释放的E减少,辐射压减小。引力占上风! 外层向内收缩,内部密度,压强,温度增大。 此时,He周围的H燃烧,向He核推进,导致内核收缩,外壳 膨胀,外层温度降低——红巨星。
1.太阳系:太阳+绕日天体
(1)太阳:
发光,炽热,气体球
表:6000K,中心:1.5107 K
占太阳系99%的质量
相当于33.3万个地球
直径=109 d地
第6页,共45页。
(2)地球:
略扁,旋转,椭球体。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地核
陆地
内 部
地幔 地壳
外 部
海洋 大气
第7页,共45页。
(3)月亮:
(3)超新星爆发:
红巨星后,核中心聚变停止,开始冷却,辐射压降低。
引力>>压力,导致整个星体向中心塌缩,内部温度大大提高。 内部在高温下爆炸,非常明亮,产生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是恒星死亡的一种形式,其结果: A.恒星瓦解成星云;B.抛掉大量物质,塌缩成白矮
星、中子星、黑洞。
第41页,共45页。
恒星的演化和归宿的大致过程
第3页,共45页。
宇宙的主要成分包括:星系、恒星和星团、星云(星际 气体和尘埃云)。还有许多较小的成分,如行星、卫 星、彗星和流星。除了这些天体和弥漫的暗物质外, 宇宙还含有引力场及各种形式的辐射,如可见光、电 磁波、X射线等等。
天体物理ppt课件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 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 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 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属于边缘学科之一。
天体
宇宙的基本特性 • 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 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什么是天体? • 天体指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天体的类型
•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 星、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大爆炸说
• 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一 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 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 球”。根据现代物理学,这 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 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 发。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 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 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 (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 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 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起星云, 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 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
宇宙到底有多大?
• 天上的星星确实最多,比地球上的人口多得多。但不是 最暗、最小的。
• 数不清的星星,是与太阳一样能发光的恒星,许多比太 阳大得多、亮得多。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是最小的。
• 地球与水、金、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等 行星和一些小行星及彗星围绕太阳运行。
• 除水星、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有的多达几十颗。 • 这些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与太阳一起构成太阳系。 • 太阳系中的所有天体都跟随太阳围绕银河中心运行。
2020高三复习天体物理ppt课件
1.公式
F=Gmr1m2 2,其中 G=_6_._67_×__1_0_-__1_1_N_·_m_2_/_k_g叫2 引力常量.
2.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_质__点__间___的相互作用. 3.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明 (1)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来计算, 其中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2)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的计算 也适用,其中r为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固基础 助识记 突要点 探规律 微专题 大思路
(1)当 v 增大时,所需向心力 mvr2增大,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 心力,卫星 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 但卫星一旦进入新的轨道运行,由 v= GrM知,其运行速度要减 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向心力mrv2减小,即万有引力大于卫 星所需的向 心力,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同样会脱离原来的圆 轨道,轨道半径变小.进 入新轨道运行时,由 v= GrM知,运行 速度将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卫星的发射和接收就是 利用了这一原理).
用.但因C和A周期T相同,故可用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固基础 助识记 突要点 探规律 微专题 大思路
(2)同步卫星 A 与近地卫星 B 的比较 根据卫星的动力学规律知 v= GrM,T=2π GrM3 ,a=GrM2 , 可得vvAB= R+R h,TTBA= (R+R3h)3,aaAB=(R+R2h)2. (3)同步卫星 A 与赤道上物体 C 的比较 根据同步卫星 A 与赤道上物体 C 的周期 T 相同以及 v=2πT r、a =4πT22r,可得vvCA=(R+R h),aaAC=(R+R h). 综上可知,对同步卫星 A、近地卫星 B 和赤道上的物体 C 而言, 有 TA=TC>TB,vB>vA>vC,aB>aA>aC.
F=Gmr1m2 2,其中 G=_6_._67_×__1_0_-__1_1_N_·_m_2_/_k_g叫2 引力常量.
2.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_质__点__间___的相互作用. 3.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明 (1)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来计算, 其中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2)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的计算 也适用,其中r为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固基础 助识记 突要点 探规律 微专题 大思路
(1)当 v 增大时,所需向心力 mvr2增大,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 心力,卫星 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 但卫星一旦进入新的轨道运行,由 v= GrM知,其运行速度要减 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向心力mrv2减小,即万有引力大于卫 星所需的向 心力,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同样会脱离原来的圆 轨道,轨道半径变小.进 入新轨道运行时,由 v= GrM知,运行 速度将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卫星的发射和接收就是 利用了这一原理).
用.但因C和A周期T相同,故可用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固基础 助识记 突要点 探规律 微专题 大思路
(2)同步卫星 A 与近地卫星 B 的比较 根据卫星的动力学规律知 v= GrM,T=2π GrM3 ,a=GrM2 , 可得vvAB= R+R h,TTBA= (R+R3h)3,aaAB=(R+R2h)2. (3)同步卫星 A 与赤道上物体 C 的比较 根据同步卫星 A 与赤道上物体 C 的周期 T 相同以及 v=2πT r、a =4πT22r,可得vvCA=(R+R h),aaAC=(R+R h). 综上可知,对同步卫星 A、近地卫星 B 和赤道上的物体 C 而言, 有 TA=TC>TB,vB>vA>vC,aB>aA>aC.
高中物理 专题九天体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ω
O’ F向 F万 G θ
O
如果忽略地球自转,则F向=0,
F万=G
GM Rm 2 m gGM gR 2
第六页,共22页。
星体表面及其某一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的
求法:
设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天体半径为R,
则
mG gM R 2,即 m gG R 2(或 M G M g2)R.
若物体距星体表面高度为h,则重力
)
m 3 16 2GM T4
B、地球同步卫星距地的高度是可以选择的,只要赤道平面内即可
C、
D、
3
g
R
2 0
2
R0
3
GMT 2 4 2
R0
第十二页,共22页。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某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 为r,设第一宇宙速度是V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 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是a1;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2, 加速度为a2,那么两个速度之比为多少?两个加速度
转的角速度为ω。则地球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
A、
B、
C、
D、
(4)(地R0球同h)步卫星所RG0 受M h的地球对它3 G的M万 有引力3 4的2大GM小/为T ( )
A、
B、
C、
D、
(A、5)地 Rm0地球gR同球h02 2步同卫步星卫m距星2地(离R0高地h度面) 是的一高个度m定3为g值R(02 4
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 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第二十页,共22页。
三个质量皆为m的质点A、B、C。组成一边 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三个质点皆以角速度ω 绕通过它们的质心O,且垂直于三角形平面的 轴旋转。试求此角速度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星系的能源 1045 erg s-1 活动星系 巨椭圆星系
整个星系 <<1 pc区域
黑洞
X射线双星的暗示
喷流 X射线双星 黑洞吸积
理论模型 星系的活动性源于星系的核心区域(活动星 系核)超大质量(106-1010 M⊙)的黑洞, 黑洞的物质吸积提供了活动星系的能源。
2GM RS = 2 =10-4 pc (M/109M⊙) c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Z = 5.00
Z = 4.90
Z = 4.75
大部分连续辐射位于红外波段。
光变时标为几天-几周,最短至几小时。
类星体PKS 0528+134的γ射线辐射变化
有些类星体有喷流,射电源通常有双瓣结构。
3C 273长达30 kpc的喷流
2300-189的射电喷流和双瓣
深入星系核
吸积气体主要来自星系中的星际物质,或在黑洞附近 被潮汐力瓦解的恒星。 吸积气体在黑洞周围形成吸积盘(大小约几光天), 在螺旋接近黑洞的过程中受到加热,产生巨大的能量。
黑洞在吸积过程中可 能在黑洞的转动轴方 向形成双极喷流,喷 流在远离核区处与星 系际物质相互作用形 成射电瓣。
黑洞吸积盘周围区域的结构
Energy from a Black Hole
XMM-Newton captured X-ray glow of iron gas close to the event horizon of the black hole in MCG-6-30-15 The iron spectrum has extremely broad "spikes," the bulk of the light must emanate from very close to the black hole. The luminosity indicated by the spectrum, was too bright to be powered by accretion alone, implying the energy lost in MCG-6-30-15 is transferred to the inner edge of the accretion disk
星系团CL0024及背景星系 的引力透镜多重像
星系团CL0024中的物质分布
2. 视超光速运动 (superluminal motion) 天体的抛射物似乎以超光速运动的现象 如对类星体3C273 的观测发现,它的 喷流中的团块运动 速度接近达到光速 的10倍。
视超光速现象并不表 明天体的运动速度是 超光速的,而是由观 测几何效应引起,即 天体抛射物的运动方 向接近于观测者的视 线方向,且运动速度 接近于光速。
类星体实际上是活动星系核。与类星体相比,它们的宿 主星系十分黯淡。 Hubble空间望远镜发现类星体位于星系团中,并观测 到了类星体周围的雾状结构,它们来自宿主星系中的恒 星辐射。
活动星系主要特征的比较
射电星系 赛弗特星系 蝎虎天体 椭圆 旋涡 不明 喷流与双瓣 核区有弱辐射 核区有弱辐射 非热辐射 + 热辐射 宽 宽与窄 无(弱) 0.01-0.3 0.003-0.06 0.05-0.4 恒星 无 无(?) 类星体 类星 喷流与双瓣 宽与窄 0.2->4 前景气体云
类星体0957+561
当引力场源、目标源与观测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时,引力透镜表现为爱因斯坦环。
类星体PG 1115+080及其引力透镜引起的环形像
星系团中由引力透镜引起的弧形图案
Einstein十字:引力透镜引起的四重像
通过研究星系团对背景类星体或星系产生的引 力透镜,可以得到星系团内的(暗)物质分布 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信息。
光学
类星体PKS 1127-145
X射线
(3) 快速光变
光变时标:几天-1年→核区的大小不超过1光年
(4) 特殊形态
亮核、喷流、不规则形态
(5) 强发射线和极化辐射
2. 同步加速辐射
相对论性电子在磁场中作圆轨道或螺旋轨道运动时产 生的辐射。 辐射功率 ~γ2B2β2,其中β= v/c,γ= (1-β2)-1/2. 即电子 的运动速度越快,辐射越强。 方向性强。辐射主要限制在以电子运动方向为轴线的、 半张角为α≈1/γ的圆锥内。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方向 性越强。 连续辐射 幂率谱 显著的偏振性
NGC 1566
具有极亮的星系核,有很强的红外和射电非热 辐射(~1043-1045 ergs-1)。
NGC 5728的地面和空间观测
一些赛弗特星系 有很强且宽的H和 重元素的发射线。 由发射线的宽度 得到电离气体的 10 运动速度达104 kms-1 .
赛弗特星系与正常 星系谱线的比较
根据发射线宽度的不同,赛弗特星系可以分为I型和Ⅱ 型两类。前者同时具有很宽的H线和相对较窄的电离金 属线,后者仅有窄线。相应的Doppler运动速度分别为 ~104 kms-1(宽线区)和≤103 kms-1(窄线区)。不同 类型赛弗特星系的差别可能是由于观测者位置的不同 引起。
射电星系本身的运动造成双瓣射电星系不同的形态
致密型和延展型射电星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不同的形态可能是由观测着视线方向的不 同造成的。
2. 赛弗特(Seyfert)星系
美国天文学家赛弗特于1943年首先发现一些旋 涡星系具有不寻常的亮核和发射线,赛弗特星 系因此而得名。
亮核
星系 NGC 4151的逐 次深度曝光像
从射电源N发出的光子分别经过 100年和101年到达B点和A点。 但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似乎 射电喷流在1年的时间内就从B点 运动到A点(14光年),即运动 速度是光速的14倍
§9.4 活动星系核的理论模型
1. 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 活动星系的特征 高光度。 非热连续辐射。 快速光变 辐射源大小 < 1 pc。 特殊形态(亮核、喷流)。 宽发射线 辐射源内气体高速运动。
3C 279
在几天到几个月的时标内有快速而猛烈的光变 →致密核
4. 类星体(Quasars)
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 的射电源中,有些光 学视形态类似于恒星, 无法分解,因而被称 为类星射电源,简称 类星体。
光谱中有强而宽的未知发射线。 1963年Maarten Schmidt证认出它们实际上是红 移了的H和其他元素的发射线。
活动星系的特征 (1) 高光度
X射线光度 银河系 射电星系 赛弗特星系 类星体 (3C 273) 1 100-5,000 300-7×104 2.5×106 光学光度 1 2 2 250 射电光度 1 2,000-2×106 20-2×106 6×106
最明亮的河外射电源
(2) 非热连续辐射
正常星系: 黑体辐射,极大值在 光学波段,辐射主要 来自星系 非热 辐射,极大值在远红 外波段
宽发射线区,大小约几 光月,其中电离气体具 有较高的(~104 kms-1) 运动速度; (2) 窄发射线区,大小约10104光年,其中电离气体 具有较低的(~103 kms1)运动速度。 (3) 尘埃区,在宽线区和窄 线区之间,大小约10103光年。
(1)
在不同方向观测,活动星系核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00 pc
60 kpc
巨椭圆星系M 87的核心区域中快速旋转的吸积盘
旋转气体,与喷流方向垂直
喷流
核 M~3×109M⊙
星系M 84核心区域的气体运动
R ~26 ly V~400 km s-1 M~3×108M⊙
NGC 4258的水脉泽辐射
利用VLBI在漩涡星系 NGC 4258的核心 0.2 pc 范围内发现分子云的水脉 泽辐射。 不同云块的谱线位移表明 它们的运动遵循Kepler定 律。 由运动速度推测在中心可 能存在一个质量超过 4×107M⊙的黑洞。
Cygnus A
(1) 特征 大部分活动星系是射电星系。 射电光度(~1042-1045 ergs-1)远大于正常星 系(~1037-1039 ergs-1)。 射电辐射一般具有非热性质。 大多数是椭圆星系。它们往往是星系团中光度 最高、质量最大的星系。
在形态上分为致密型和延 展型两类 致密型射电星系的射电像 与光学像一致或稍小,也 称为核-晕型射电星系。射 电辐射来自核心。 延展型射电星系的射电像 大于光学像,常表现为双 瓣结构(长达1 Mpc)。 射电辐射来自双瓣。
(2) 典型源
M87:室女星系团中心的巨椭 圆星系。第一个观测到喷流的 星系。喷流的长度约2 kpc, 有团块结构,在射电到X射线 波段产生同步加速辐射。
光学像
红外(左)和射 电(右)像
Centaurus A(NGC 5128):具有射电喷流的超巨椭圆 星系(E2)。可能源于5×108年前的星系合并。
ɺ ɺ L = ηMc 2 → M ~1 M⊙ yr-1(L/6×1045 ergs-1)(η/0.1)-1
黑洞吸积的物质来自由于星系核心附近的恒星 碰撞和星系间碰撞而剥离出的气体。
为什么是超大质量黑洞? Eddington光度:稳定吸积天体的最大光度 LEdd = 1.3×1038 (M/M⊙) ergs-1 由 Lobs ≤ LEdd , 吸积天体的质量 M ≥107(Lobs /1045 ergs-1 ) M⊙
α为观测者视线与吸积盘自转轴夹角
不同类型活动星系的比较
2. 星系中的超大质量黑洞观测证据
观测证据:星系核区附近气体的动力学特征。 高分辨率观测 → 核区大小;运动 → 核区质量 质量/空间尺度比 →黑洞? 结论:在活动星系和正常星系的核心存在超大 质量黑洞。
室女星系团中巨椭圆星系NGC 4261中的吸积盘
α 中 心 宽发射 窄发射 黑洞 线 区 线 区 不可 见 可见 不可见 可见 喷流 射电瓣 观测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