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的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第三世界兴起的影响 • (1)第三世界的兴起冲破了旧的殖民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冷战初期美苏两国构 建的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向多极格局转化。 • 6.第三世界面临的主要任务 • 非殖民化之后,如何找到一条更快发展国 民经济的现代化道路,是第三世界国家面 临的重大使命。
二 不结盟运动
• (一)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 复习有关国际会议:维也纳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 黑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 (1)背景:战后亚非国家民族独立浪潮高涨,到20世纪50年代中 期亚非获得独立的国家已达30多个,使亚非联合反帝、反殖的新 局面逐渐形成。 • (2)目的:巩固和推进民族独立运动 • (3)举行:1955年于印尼万隆,召开,29个亚非国家出席。 (第一次无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 (4)意义:1)会议提出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用和平 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 • 2)产生了万隆精神,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 亚非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 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推动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团结
• (2)殖民地方面:亚非拉国家人民在二战中进一 步增强了民族意识,形成了展开民族解放斗争的 政治力量(政党)。 • 二战期间,非洲成立了139个政党,提出了自 治乃至独立的要求。这些政党的活动为战后非洲 的民族独立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 (3)国际环境方面: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 世界格局有利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 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 和大力援助。
• 4.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及民族独立后 面临的问题 • 1)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能够不受他国的 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 交事务; •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变了世 界政治面貌,标志着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 民体系的瓦解 • 3)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创造条件,推动国际 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 4)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面临着维护民族 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发展 的艰巨任务。(南南问题)
复习:民族独立运动
• 1.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 2. 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五四运动,英 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英帝国改为英联邦 • 3.二战期间的民族解放运动:抗日战争 • 4.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 运动
复习二:20世纪的世界:
• 1.前40年的主题:战争、危机与革命 (两次大战、 十月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危机等) • 2.40年代中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3.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 (1)美苏冷战、争霸引起的国际政治危机和局部 战争: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2)民族解放运动(3)地区冲突 • 4.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局势稳定,东西缓和 • 5.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 结束引发民族冲突、地区冲突
• 3.宗旨、目标: • 1)以不与大国结盟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 的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 • 2)要求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大力提倡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政治、经济) •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有:其队伍和影响扩大十分迅 速;斗争矛头由初期指向新老殖民主义转向集中 反对霸权主义;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到经济 领域。 • 4意义:1)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冷战格 局的主动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兴民族独 立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 • 2)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 舞台上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力量。
• 读图学史第40页 • 非洲各国国境线特征:几何图形,许多非 依自然地势走向,而系人为分割而成。 • 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 • 历史上,非洲大多数地区被欧美列强作为 殖民地瓜分,形成人为划分的殖民地界线; • 从民族独立运动上看,二战后非洲各国的 独立进程受到宗主国的阻挠与影响,加之 非洲内部复杂的矛盾,使得国境线的划分 人为分割痕迹重。
• (二)不结盟运动 • 1.背景:1)50年代末60年代初,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中大量亚非拉国家诞生,他们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 中保持和平中立,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 • 2)团结起来,反殖、反霸的共同要求与斗争为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 • 3)殖民主义国家衰弱,以及美苏的相互对立则 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 (2)目的:为贯彻万隆会议精神,摆脱美苏两大集团 的控制。贫穷落后状态 • 2.发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发起不结盟运 动 • 时间、地点:1961年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25 个发展中国家
• 对比地图描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大致情况: • 1、从地图上标注的独立时间来看,大多数非洲国 家是二战后独立的; • 2、从地图上不同颜色的标注看,二战后非洲各国 的独立分为三个阶段; • 3、从地图上60、70年代独立国家颜色所占比例 看,60—70年代是非洲各国独立的最高峰, 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 ; • 4、从两张地图的疆界划分来看,大致独立的国家 是以殖民地疆界为国界的,西非的情况更为复杂 些,从法属西非洲中独立出许多国家。
• 6.战后民族独立浪潮高涨的原因(了解) • (1)宗主国方面: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及其在 世界体系中地位下降。 • 二战中英法等国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经济 实力看小字),无力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不 得不对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做出让步。 • “日不落帝国”衰落: • 战后承认亚洲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 里兰卡、约旦; • 欧洲——爱尔兰的独立;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 统治。 • (联系战后中东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 1.时间:二战后的30年,1945——1975 • 2.结果:近百个新兴国家独立,摆脱了殖 民统治 • 到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97 个是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 3.影响:推动殖民体系解体和第三世界的 形成,改变世界政治版图,促进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 4过程:形成两个高峰 • 第一个:1945——50年代末,中心区域在 亚洲,并延伸到北非 • 第二个:1960——70年代中期,中心区域 在非洲,扩及拉美的加勒比海地区和亚洲 太平洋地区。 • 5.非洲年:1960年,因独立的非洲国家众 多而被称为非洲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