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中国文学史专题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12分(每道4分)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2、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在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及创作方法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3、宋元话本
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但诸宫调﹑影戏﹑傀儡戏的脚本也可以称作话本﹐还有人把明清人摹拟小说话本而写的短篇白话小说统称为话本。
三、简答题。24分(每道8分)
1、赏析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有感于诗句的动乱、人民的灾难,流下了眼泪;鸟也为了人们的生离死别之悲,而心弦震颤。以无情之花鸟的感时念乱,突出人在战乱中的深切痛苦。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2、简要谈谈《西厢记》的文学成就。
(1)、《西厢记》在结构上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戏剧冲突。前一条线是主线,后一条是副线。两条线交叉进行,推动剧情的发展,层层揭示莺莺、张生的相爱和封建家族利益的冲突,以及不同人物性格的矛盾,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西厢记》的语言,人称“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徐复祚《曲论》),《西厢记》的语言,具个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3)、体制上的改革。元杂剧的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王实甫《
西厢记》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扩大了全剧的规模。在主唱角色的分配上也打破了由一人主唱的惯例,第一本由张生主唱,第二本其中三折由莺莺主唱,第二折由红娘主唱,第三本由红娘主唱,第四本分别由张生、红娘、莺莺以及崔、张同唱。第五本亦分别由崔、张、红娘主唱或同唱。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使戏剧形式更加完善,戏剧冲突更加波浪迭起,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
3、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抒发因为赵明诚短期的游学、出仕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展现她的个性风采,虽有一些感伤,但温婉、清丽、俊朗。李清照后期的词,因为心境的变化,词的内容和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上,多是抒发国破家亡的凄苦之情,有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寂情怀的描写,风格上具有悲怆凄婉的特色。
三、论述题。34分。(每道17分)
1、李白、杜甫的诗各有怎样的艺术特征?举例具体说明。
(一)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①、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②、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③、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④、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二)杜甫诗歌的艺术特征
①、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②、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③、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④、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
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2、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
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的手法移到词中。他还大量引用经、史、子、诗、赋入词,因此他的词词汇丰富,而且生动、形象、幽默,雅俗共赏。《菩萨蛮·商心亭为叶丞相赋》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里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新明快,活泼生动。著名的《贺新郎》中:“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首句即从《论语·述而》中化出。他用散文的句法,同时也遵从词的格律,使词在协律可歌的情况下,气势更为流注奔放,感情更加显得起伏跌宕。在这一方面,他比苏轼取得更大的成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到辛弃疾的语言时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庾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乱云急雨,倒立江湖”,“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中,他塑造了孙权的英雄形象: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登楼远望,只见长江滚滚东逝,而系念中的中原故地却渺远难见,于是一种抚今追昔之情油然而涌上心头。想当年,孙权于汉末群雄纷争之际,“年少万兜鍪”,称霸江东,北拒强曹,成就三国鼎立大业,不失为一代青年英主,致使曹操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如今,国难当头,北伐大业难以实现,孙仲谋这样的英雄又在哪里?在对古人的缅怀中,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慨和浓郁的怀古伤今之感。
其三,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在肯定辛弃疾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豪放杰出之后,也承认“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指晏几道,“秦郎”,指秦观,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上举《摸鱼儿》词表面上就相当地婉约缠绵。所以,夏承焘评此词道:“刚肠似火,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暮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