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自然概况

磴口县自然概况
磴口县自然概况

磴口县自然概况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06.9’,至107.10’,北纬40.9’至40.57’之间,是河套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的结合部。东北与杭锦后旗接壤,西北同乌拉特后旗相连,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隔黄河同鄂尔多斯市相望。全县土地呈长方形,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4167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总人口12.56 1226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41.7%,城乡人口之比为44:56。有民族16个,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总人口的4.46%。

县人民政府驻巴彦高勒镇,邮编:015200。代码:150822。区号:0478。拼音:Dengkou Xian。

【行政区划】磴口县辖3个镇、1个苏木: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渡口镇、沙金套海苏木。共设45个村(嘎查),250个村民小组(独贵龙),5个办事处,14个居委会。境内有市属国营农场4个,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场二个。乌兰布和农场、巴彦套海农场、哈腾套海农场、纳林套海农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历史沿革】建制与县名磴口县建制始于1926(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国民革命军在五原誓师挺进西北,路经王爷地(当时磴口地区归阿拉善王爷管辖)时,看到沿黄河一带农牧发达、人口稠密,特别是到了当时的水陆码头磴口(今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苏木)后,看到街井有序,商旅云集,盐业税收丰厚,遂决定在磴口设县,

管辖上至乌海西下到四坝沿河一线,并将设县治理意图拟文上报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委任了临时县长,于此磴口县正式建制。国民政府正式行文批复是1929年。

从1926年设县治到1931年,磴口地区虽有县治之名没有县治之实,地方控制权仍在阿拉善王爷手中。磴口县国民党县政府只有几个人,另设一个税局,人员不多,政府通过收一部分商贸税维持几十个人的薪俸。1932年以后,即马鸿逵入主宁夏,为加强其统治,以利搜刮民脂民膏,才正式任命了县长,设置了村乡保甲机构。

1949年10月23日继绥远9.19起义后,宁夏宣布和平解放。国民党磴口县政府一班官吏觉大势已去,纷纷逃亡,有一些试图隐蔽得以东山再起,有的解甲归田,只留下几个人看门护院,结果土匪乘机劫掠,洗劫后放火烧毁县政府,所有财产档案化为灰烬,无一幸免。宁夏宣布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磴口县委在银川组建,经过暂短培训休整后,以县委书记杨力生,县长李尔直为首的县委一班人分批赴磴口接管磴口县工作。先期到达的人把磴口实际情况反映到县委后,经请示宁夏省委,决定将磴口县委设在三盛公(今巴彦高勒旧城区),磴口县于此而沿用下来。

地区历史归属有文字记载的归属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春秋末战国初,赵国“胡服骑射”迅速强大,不断北扩边境,长城修到高阙塞,磴口地区为赵属地。秦灭六国,北击匈奴,夺取了整个河套地区,置九原郡,磴口隶属九原郡。秦末战争直到汉武帝数百年间,磴口复为匈奴牧地。汉武帝时代,西汉国力强盛,兴兵大规模征讨匈奴,到公

元二世纪初基本控制了包括河套在内的大片领土,并在河套沿河设县34个。今境内有古城遗址三处,据历史学家考证为西汉三封县古城(120年置),临戎县(124年置)和窳浑县古城(127年置)。临戎古城曾为朔方郡治所,窳浑曾为西部都治所。汉末到隋先后隶属于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北魏。隋初到唐隶属于九原郡。宋、辽、金、夏时为西夏属地。元灭西夏,磴口地区属宁夏。清初,地属阿拉善额鲁特旗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年)磴口设立县制隶属宁夏省。1954年随蒙古自治州划入甘肃省,1956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巴彦淖尔盟,2003年隶属巴彦淖尔市。

【地形地貌】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地貌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个类型。其中,北及偏北是高耸巍峨的狼山山脉,为土石山区,面积145.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3.2%;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地表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盖,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3%;东部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平原区45.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南面是奔腾咆哮的古老黄河,黄河水域7.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整个地形除山区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逐步向西北倾斜,从东南总干渠引水闸到西北乌兰布和沙区,坡降23米。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气候资源】属于温带大陆型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

光能资源水热同期,降水、积温有效性高,但水热分布不协调,地带性差异十分明显:县气象站各界限温度、年平均出现始终日、持

续天数及积温

全年日照时数3209.5小时,光能资源丰富。其中作物生育期4~9月份日照总时数l758.2小时,六月份最多,达3l9.3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153.69千卡/厘米2,全年有效光合辐射为75.29千卡/厘米2。其中4~9月份有效光辐射达47.71千卡/厘米2。

6~8月,农作物和林草生长正值旺盛期,所需日照、热量、水份相应增加。这个时期,本县日照时数属全年最丰富时期,温度大于15度,积温2200℃以上,降雨也集中。该时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0%,有效性高。

本县水热分布很不协调,地域性差异很明显。据巴彦高勒、包尔套勒盖和敖龙布鲁格(紧靠巴音毛道大队)三站资料分析:全年日照总时数和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递增,降雨量则由东向西递减,这就形成了沙区和套区水热分布很不合理。山区由于地形因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雨量较多。所以本县就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给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热量资源热量充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天数较多,本县日照总时数3209.5小时,年平均气温7.6℃,≥1O℃的积温3222.2℃,无霜期年平均136天.作物生育期4~9月份口较差平均14.5℃,这使本县在发展某些作物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有利于林木生长;可使一些大秋作物长足长好;能扩大套种面积;麦收后可复种菜及饲草;牧草也能推迟枯黄时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的积累,适宜发展果树:

甜菜、华莱士、蜜瓜、向日葵、酒花等。

降水和蒸发历年平均降水143.9毫米,平均蒸发量2327毫米,为降水的16.5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本县年降雨量一般集中在6~8月份,且年际变化大。最多年降雨量261.6毫米(1967年),最少年降雨量59.4毫米(1957年)。丰年是欠年的4.4倍,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春季造林会影响成活率,农业以小麦为主的夏田作物,前期生长如遇黄河水缺乏,得不到适时灌溉,就会影响生长。牧业因降雨量年际变化大,牧草产量也形成年际变化大,导致畜牧业丰年欠年差别大,发展慢而不稳。遇降雨过分集中,如7月下旬和8月上旬,会使小麦发芽霉坏。反之,遇6月底,7月初降雨少,空气干燥,气温过高,就会出现影响小麦成熟的干热风。春季小麦出苗前一般雨雪少,如大于3毫米,盐碱地会因强烈的蒸发,引起返盐,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风能资源本县位于亚州大陆中部。由于距海遥远,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巴彦高勒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42.7毫米,年蒸发量2372.1毫米,是降雨量的16.6倍。年平均湿润系数O.094(小于O.13),套区基本属干旱区,沙区则属于极干旱区。冬春季节受蒙古高压控制,季风影响时间长,势力强。强劲的西南风从贺兰山和阴山之间的缺口而入,磴口县首当其冲。年平均风速为3米/秒,全年扬沙日数79.6天,沙暴日20天。愈往西部愈加尉烈。地质构造下部巨厚的松散物,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古老的黄河冲积平原的粘土表层一旦遭风力剥蚀,就形成沙漠。风沙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

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沈阳市区位于辽宁省辽河平原中部。在东经122度25分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3度2分13秒之间。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辖,西与台安、黑山两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相邻。全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全市海拔最高点447.2m,位于法库县庙台山;海拔最低点 5.3m,位于辽中县于家房镇。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除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等四条大型河流穿过外,还有四条中型河流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18条小型河流流经本地区。 全市区辖新民市,辽中、康平、法库四个县(市),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五个城区及东陵、浑南、于洪、苏家屯、沈北五个郊区个区,总面积为12980km2,其中市区面积为303.6km2;总人口1002.6万,其中市区人口504.9万人. 1.1社会经济概况 沈阳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东北地区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的力度不断加大,使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现已建起了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为沈阳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所辖的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现有耕地面积748.68万亩,又是国家的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5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农民人均收入9129元,人均GDP约9300美元,已接近发达国家人均水平。 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已建成了现代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都可“朝发夕至”。铁路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向全国各地;同时也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沈阳的航空是东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线连接着58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东北地区对外交往的门户。

论准格尔旗生态环境

论准格尔旗生态环境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准格尔旗的自然环境现状,反映了这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土地沙漠化的情况日益加重,并且地提出了一些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办法。 关键词:生态系统;植树种草;土地沙化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此地位于黄河上中游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东隔黄河与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乌兰察布盟的清水河县、山西省的偏关县相邻;西与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接壤;北以黄河为界,与土默特左旗相望;南与山西省河曲县、陕西省府谷县相连。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这里的生态环境大不如前,人们的生活质量遭到了挑战。首先,我介绍一下该地的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准格尔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谷与库布齐沙漠东部边缘地带。北部以风沙地貌为主,风蚀沙化严重;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地貌,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其它平缓地带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及河川地段,占土地总面积的7.5%。概括地说,准格尔旗是黄河流域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气候特征:准格尔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短促。年平均气温为6.2—8.7摄氏度,降水少而集中,年降水量为400mm,年均湿润度0.3—0.34,平均日

照时数为2900—3100h,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0—30d,最大风速为32m/s,多风沙天气。(3)土壤植被:准格尔旗主要有栗钙土、黄绵土、风沙土、盐碱土,其中栗钙土、风沙土所占比例较大,土壤贫瘠,渗透力差。由于受干旱、过牧、垦河为准格尔旗的主要水系,绕经该旗北部、东部、东南边缘,全程197km,境内有虎斯太河、纳林川、清水川等黄河一级支流15条,有十里长川、西孔兑沟等黄河二级支流60余条,全旗地表水年径流量约为43000万立方米,(4)水土流失状况::由于准格尔旗地处东南季风影响的交错地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具有干旱、少雨、多风、多发性暴雨,大风和较大的温差等不良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面积的草场和良田被淹没,形成难以利用的侵蚀沟,宜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及生态建设起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面对上述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为我们家乡的人担忧,是不是在许多年以后,这里将没有绿色,没有生机,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沙尘暴和漫天的黄土,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们要趁着生态被破坏的还不算太厉害的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它回到往日的青春美丽。对此,我有以下两点恢复对策:(1)植树种草林种树种:土地以沙地为主,由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组成的土地,应营造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的防风固沙林。灌木树种可选择沙柳、沙棘、杨柴。草本植物以沙打旺、苜蓿等为宜。这些草本植物均为优良牧草,种植后形成大面积的割草基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条件。南部大多数地区属黄土丘陵和沙砾岩裸地,应尽快营造水土保持林。该地区水土流失,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国控重点流域水质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国控重点流域水质状况 2019年1月 一、国控河流断面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71个“十三五”国控重点流域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涉及黄河、辽河、松花江、海河流域以及西北诸河。2019年1月实际监测50个断面,伊木河断面处于北部原始林管护局和边境部队管理区,不便于采样,已向国家申请断面调整,尚未得到审批;其他20个断面因冰封、断流或第三方采样公司未采集到水样而未监测。 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44个,占监测断面的88.0%;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监测断面的6.0%;劣Ⅴ类水质断面3个,占监测断面的6.0%。污染指标为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2019年1月国控重点流域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二、国控湖库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8个“十三五”国控重点流域湖库水质监测点位,涉及呼伦湖(2个点位)、贝尔湖(1个点位)、察尔森水库(2个点位)和乌梁素海(3个点位)。呼伦湖、贝尔湖和察尔森水库属松花江流域,乌梁素海属黄河流域。 2019年1月,察尔森水库水质为Ⅲ类,乌梁素海水质为Ⅳ类,呼伦湖和贝尔湖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氟化物。 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2011,试行)。评价指标: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21项。水质定性评价:Ⅰ~Ⅱ类水质状况为优(达标);Ⅲ类水质状况为良好(达标);Ⅳ类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Ⅴ类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劣Ⅴ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9年2月22日

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简介

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简介 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以下简称勘测院)成立于2003年9月,前身为阿拉善盟国土测绘院, 2007年12月经报请盟编委会批准,由企业转制为盟国土资源局二级事业单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肩负着全盟基础性、公益性测绘工作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技术服务职能的具有乙级测绘、乙级地勘、乙级土地规划、矿产储量评审、矿山储量核查检测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内设综合办公室、勘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制图中心四个部室,共有相关专业中、高级技术人员37名,先进的外业测量设备及出图设备35台(套)。并于2008年3月通过ISO9001:2008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被盟行署评为“全盟测绘事业先进单位”;2007年-2010年连续四年被盟国土资源局评为“领导班子工作目标实绩考核优秀”荣誉称号;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巴镇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1年3月被阿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阿盟档案史志局授予全盟“十一五”期间“最佳支持档案史志工作班子”荣誉称号;2011年4月获得“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自治区(省、部)级”称号;2011年6月院党支部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勘测院成立以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基础测绘、土地利用调查等专项经费。组织实施了巴彦浩特镇、达来库布镇、额肯呼都格镇、阿拉善经济开发区1:1000航测等多项基础测绘项目和孪井滩示范区塔日阿图嘎查、吉兰泰镇哈图陶勒盖嘎查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测绘保障服务示范项目;开展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等国家重点勘测项目及“数字阿拉善”建设项目前期筹备、旗区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等工作;完成了临策铁路、银巴高速公路、乌巴一级公路、旗通油路及全盟报批建设用地项目等200余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测绘、勘界工作,为提升全盟基础测绘工作水平、丰富基础测绘资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勘测院始终狠抓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建设,在全院明确和贯彻“诚信、优质、高效、创新”的质量方针。在成果实现和服务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求更好的为全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长春自然地理概况

长春市自然地理概况 7.,7王蔚 长春的气候 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侯部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 派“北国风光”!!! 地理 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坦的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 长春各类资源 土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 .79 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森林:长春市林业用地324102公顷,其中林地223999公顷,灌木林地

准格尔旗旗情

旗情概况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全旗总面积7539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全旗总人口291336人。 旗府薛家湾镇北倚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0公里,毗邻钢城包头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30公里.准格尔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 行政区划 辖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乡镇:薛家湾镇、大路镇、柴达木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暖水镇、布尔陶亥苏木。 自然资源 煤炭探明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且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煤层厚、低瓦斯、易开采,发热量均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为优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煤;石灰石总储量50亿吨,品位高,氧化钙含量达%;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矿层稳定,品位呈现铝高硅低的特征;此外,高岭土、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的储量也相当大,特别是煤层气的储量十分可观,属国内罕见的煤化工资源。 水源充沛。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 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现已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水源工程1处。黄河水、水库水、地下水完全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电力资源得天独厚。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坑口火电厂有2座,装机容量86万千瓦;水电站一座,装机108万千瓦;年发电量80亿度;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均已配套,且供电半径小,电价低廉,高载能电价元/度,属国内最低电价。 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境内有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在建的呼准铁路以及拟建的淮河铁路,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109国道横贯东西,在建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全部行程不足3小时。 国土资源面积十分广阔。全旗有宜林宜草面积800万亩,益于牛、羊的养殖;农畜产品属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盛产海红果等多种果品,年产量1000万公斤。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巨石林立、天水一色的黄河峡谷风情;有僧庙相连、堂殿恢弘的鄂尔多斯最大召庙建筑群宝堂寺;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年古松“中国油松王”;有蒙汉民族水乳交融的民间艺术奇葩“漫瀚调”。 经济发展 准格尔旗具有集众多资源于一身的特有优势,且是距环渤海湾距离最近的资源富集区。从“八五”开始,国家先后投入近200亿元巨资,开发建设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年产原煤达到2000万吨;地企合建的典范工程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装机容量108万千瓦;

阿拉善盟地质环境概况地形地貌

阿拉善盟地质环境概况 地形地貌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阿拉善盟地质环境概况-地形地貌 阿拉善高原是一个久经剥蚀夷平的古老的高平原,其上广布有基岩裸露经风化剥蚀形成的戈壁,戈壁面积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沙漠面积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山地与丘陵面积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着名的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和亚玛雷克四大沙漠横贯高平原全境。沙漠内部的沙链间或沙漠边缘,湖盆、丘陵、残山、平地与沙丘交错分布。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自西向东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乌兰布和沙漠为植被覆盖度较大的新月形沙丘,相对高度10~30米,沙漠内部土质较好,地面平坦,流动沙丘占39%,半固定沙丘占31%,固定沙丘占30%;巴丹吉林沙漠固定、半固定沙丘占7%,流动沙丘93%,多为高大复合型沙山,高200~300米。沙丘相对高度300~400米,其腹地最高沙丘为500米以上;腾格里沙漠具有线状延绵的新月形沙丘垄,面积不大,沙丘相对高度100~200米,丘间洼地多为绿色盆地,流动沙丘占71%,湖盆滩地占7%,山地、丘陵及平地占20%;亚玛雷克沙漠位于阿拉善盟高原东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10~30公里,面积5600平方公里,其中流动沙丘约占80%,固定、半固定沙丘占20%。沙丘形态以新月形链状、垄状为主,其次为波状沙地。 戈壁集中分布于马鬃山东北部以及我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线以南地带。其中,西部与北部属于碎屑石质戈壁,地面光秃,岩山裸露,或只覆盖厚度不足1米的岩屑。岩石表面往往盖有油黑发亮的所谓“荒漠岩漆”;南部山前地带以及额济纳河西岸属于砂砾石戈壁,砾石层厚度较大,水源极端贫乏,地面几乎没有植被。 额济纳河下游、巴丹吉林沙漠北部的古日乃湖、拐子湖、吉兰泰盐池等湖盆低地,是由泥沙物质组成的冲积-湖积或湖积平原,其地势低平,地表未被流沙或砾石覆盖,面积较大,盐沼广泛分布。额济纳河下游沿岸有面积较大的绿洲,是农牧林业比较发达的区域。 河流水系 阿盟河流水系主要以内陆河水系为主,东部有黄河过境,西部有黑河流入,洪水冲沟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共27条,四大沙漠由于接受降雨后渗流通畅,形成许多湖泊和时令湖盆。 (1)黄河 黄河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进入阿盟,沿阿盟东南边境在磴口县二十里柳子出境,全程85公里,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 (2)黑河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终止于居延海。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正义峡以下为下游,经甘肃省鼎新镇最后注入阿盟额济纳旗东西居延海,河道长333公里,流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为戈壁荒漠。 (3)山沟泉溪 阿盟的山沟泉溪主要发源于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共70多处,流域面积2676平方公里,由降雨补给而形成。泉溪清水流量287升/秒,年清水总量905万立方米,年平均洪水总量4800万立方米。 (4)湖泊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瑰宝-鄂温克旗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瑰宝 ——鄂温克旗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南部, 地理坐标为N48010′-48057′;E118048′-119045′,总面积3468.48平方公里,是以保护湿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禽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设立了高林温都尔、草甸草原、沙地樟子松疏林等三个核心区,面积684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72%。缓冲区面积827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957.48平方公里。辉河自然保护区处于大兴安岭山地森林向呼伦贝尔草原的过渡带和草甸草原向典型草原的过渡带,具有低山丘陵、高平原、沙地疏林、河谷等多种类型组合的地貌,使保护区呈现为类型多样、独特、结构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呼伦贝尔市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湿地是辉河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是内蒙古草原东部最大的一条带状湿地,是东北亚乃至全球的重要生态屏障,总面积1167平方公里,保护区同时具有河流型、湖泊型、沼泽型三种湿地类型,以大面积组合分布为特点。保护区境内的湿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生息繁衍的理想环境,同时也是众多候鸟迁徙过境的驿站。 保护区内的草原总面积2173.48平方公里,具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种类型,并保持着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相互过渡的特征,总体上人为干扰尚轻,基本保持着天然状态,是国际

上238处生态关键保护地之一的欧亚草原区蒙古达乌尔草原生态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优质的草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而且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对维护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的沙地樟子松林总面积128 平方公里,是欧亚大陆东部草原生态区范围内在我国分布的最珍贵的一块森林资源。保护区内的沙地樟子松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 辉河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保护区境内分布有鸟类38科300余种,其中丹顶鹤、大鸨等国家I 级保护鸟类9种,大天鹅、白琵鹭等国家II级保护鸟类30种。鱼类有8科31种,两栖爬行动物有3科10种,兽类有15科42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哺乳动物4种。保护区内共有植物344种,分属60科199属,其中,国家II级保护植物1种。2004年——2006年连续3年春秋两季的鸟类资源调查中显示,每年有大约200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其中,每年有约300只丹顶鹤在保护区繁殖,这占世界总量的10%左右,还有约60只白枕鹤、200只蓑羽鹤、2000只大天鹅在保护区繁殖,雁鸭类更是数以万计。同时辉河自然保护区还是小天鹅、白头鹤等国际候鸟的重要迁徙驿站。可以说,辉河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少有的鸟类资源宝库,是一个天然的鸟类博物馆。无论是从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群数量,还是所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

最新最全阿拉善盟情

内蒙古阿拉善盟盟情概况 阿拉善盟(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东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相连,南与宁夏毗邻,西与甘肃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05万人,有蒙、汉、回、藏等28个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和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为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新疆天山迁徙到阿拉善草原,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万里东归到额济纳河流域。康熙36年(1697年)设阿拉善和硕特旗,雍正9年(1731年)设定远营(今巴彦浩特),乾隆18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因稳定西部边疆屡建战功,两旗旗王被晋爵亲王,并且清皇室与阿拉善和硕特旗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关系。清朝和民国时期,两旗直属清政府理藩院和民国蒙藏委员会管辖。1949年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和平解放,此后曾五次变更隶属关系,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5月1日成立阿拉善盟。

阿拉善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占全盟总面积的5.3%,找矿潜力巨大。已发现的矿藏有86种,探明一定储量的有45种,其中湖盐、无烟煤、花岗岩、冰洲石储量居全区第一,煤、盐、硝、金、铁等30种矿产得到开发利用并形成一定产业优势,现已建成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金属钠生产基地,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靛蓝生产基地,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氯酸钠厂、最大的盐湖生物养殖基地和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焦炉煤气合成甲醇装置。阿拉善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长达130—165天,年日照时数2600—3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风速4.3米/秒,年均风日70天左右,是全国光热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盟有可利用草场1.5亿亩,宜耕土地300万亩,现已开发种植40万亩。森林资源1653.3万亩,森林覆盖率4.08%。已建成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旗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占全盟总面积13.3%。保护区内有植物669种、动物188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4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7种。阿拉善双峰驼、白绒山羊是地方优势畜种,年产优质驼绒500吨、羊绒260吨。肉苁蓉、锁阳、甘草、苦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重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鄂尔多斯市已探明矿种30多种,尤以优质煤闻名遐迩,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727亿吨,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陶土探明储量4.33亿吨,高岭土65亿吨,石英砂4226万吨,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粘土等建材资源储量惊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能源矿产资源: 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5种。分别是: 煤炭: 鄂尔多斯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米处,总储量约近1万亿吨。在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按地域位置,全市可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煤田。东部即准格尔煤田,西部即桌子山煤田,南部即东胜煤田,北部即乌兰格尔煤田。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大,分布面积广,而且煤质品种齐全,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气煤、肥煤、焦煤。而且大多埋藏浅,垂直厚度深,易开采。目前,四大煤田,除乌兰格尔煤田外,其余均正在开采之中。 石油、天然气: 这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鄂尔多斯中西部。在乌兰---格尔一带即杭锦旗北部,地质勘探部门已经发现20多处油气田,鄂托克旗境内现已探明油气储量 11亿立方米,在乌审旗南部也发现了油气田。这两种资源目前还正在进一步勘探之中。 油页岩: 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中部的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境内。目前的探明储量为3.7亿多吨。其中工业储量66万吨,储藏厚度一般为3米--5米,含油率1.5%--10.4%。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化工资源: 天然碱: 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境内的湖泊中。全市现有天然碱湖19处,储量7000亿吨,伴生天然碱储量1300万吨,这些天然

内蒙古阿拉善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地理试题

内蒙古阿拉善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78分) 1. (4分) (2017高一下·重庆期中)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下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上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下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 . 甲——① B . 乙——② C . 丙——③ D . 丁——④ (2) 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分) (2016高三上·济宁期中) 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从2014年开始消失。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为() A . 劳动力充足 B . 社会负担减轻 C . 经济增速减缓 D . 人口数量减少 3. (4分) (2016高三上·三明期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 66万平方公里。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新疆() A . 2010年人口增长己接近“三低”模式 B . 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 .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 . 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 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 . 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 . 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 . 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O~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 .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离,死亡率大幅下降 4. (2分)目前欧洲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据此完成下题。 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A . 严重的环境污染 B . 严重的经济衰退 C . 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 D .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5. (4分) (2017高二下·静海期末) 读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地形区为() A . 黄土高原 B . 四川盆地

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呼伦贝尔市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基本概况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东部,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水泥灰岩等。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和小天鹅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一)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土壤流失量大于2 500 t/(年?km2))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其中流动沙地2.8万hm2、半固定沙地9.1 万hm2、固定沙地74.9万hm2、露沙地43.7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1999-2004年,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扩展了1 229 hm2,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更重要的是由于沙地内部沙丘活化,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18 196 hm2,这说明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涉及5个旗区,33个乡镇。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 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 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 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沙化土地引起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322万hm2,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8.6%。近30年来,草原植被盖度降低了10%~20%,草层高度下降7~15 cm,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29~48%,牧草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据统计,1999-2004年,每年因沙化造成草地覆沙变劣的草场面积达3 334 hm2。沙化导致湿地萎缩,湖泊减少,如伊敏河、莫尔根河上游由于20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准格尔旗自然概况

准格尔旗自然概况 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之间。北部和东部被黄河所环抱,隔河与包头市的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山西省的偏关县、河曲县相望。南部与陕西省的府谷县接壤。西部从南到北依次与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毗邻,为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旗境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总面积7535平方公里,2005年底总人口271623人,其中男114490人,占全旗总人口53%;女127133人,占全旗总人口47%。城镇人口74320人,农牧业人口197303人,流动人口4837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人。 旗人民政府驻薛家湾镇,邮编:010425。代码:150622。区号:0477。拼音:Zhunge'er Qi。 薛家湾镇,西距鄂尔多斯市所在地东胜区135公里,东北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25公里,南至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48.9公里。 【行政区划】全旗共辖6个镇、2个乡、1个苏木,薛家湾镇、大路镇、纳日松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暖水乡、十二连城乡、布尔陶亥苏木。设185个村民委员会,3个嘎查,1490个村民小组,21个社区居委会。 【历史沿革】“准格尔”一名的含义和来历:“准”系蒙古语口语Juun的转音,意为“左、东”,“格尔”系蒙古语书面语Gar

的谐音,意为“手、手臂”,故“准格尔”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左翼”。据1986年出版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伊克昭盟分册”上说:“准格尔:系蒙古语,多译为东首、东部、左翼前之意。以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取名。又称,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把从新疆带来的部分准格尔部落人安置于此地而得名。”又据2005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说:“‘准格尔’蒙古语,意为左翼。因清置鄂尔多斯左翼前旗而得名。……。《绥远通志稿》:‘蒙语左翼曰郡格尔,今多译为准格尔。’故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俗称准格尔旗。” 明朝天顺年间蒙古族驻牧于此。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俗称准格尔旗,驻扎勒谷,属伊克昭盟。1950年成立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因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俗称准格尔旗,故名,驻沙圪堵,属伊克昭盟。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沙圪堵镇迁薛家湾镇。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有纳林川等十大川,由北、东、南流入黄河。古迹有隋唐胜州(榆林群)古城十二连城遗址,明代的准格尔召等。 2000年,准格尔旗辖7个镇、2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27129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薛家湾镇57251 沙圪堵镇20307 马栅镇21920 东孔兑镇11028 魏家峁镇10991 纳林镇10579 神山镇5383 长滩乡6835 海子塔乡7182 巴润哈岱乡3265 哈岱高勒乡14985 窑沟乡10466 大路乡6936 十二连城乡6242 蓿亥图乡13065 布尔陶亥乡7854 德胜西乡4334 暖水乡5758 四道柳乡2447 准格尔召乡4278

内蒙古阿拉善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

内蒙古阿拉善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40分) 1. (4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中)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 政局动荡 B . 生育观念 C . 产业结构 D . 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 . 北美 B . 西亚 C . 西欧 D . 南美 2. (4分) (2019高一下·柳州期末)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每年在海南省越冬的“候鸟老人”已超百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省吸引“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是() A . 经济因素 B . 养老设施 C . 婚姻家庭 D . 气候条件 (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 . 资源消耗降低 B . 第三产业发展 C . 环境承载力提高 D .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3. (4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期末) 读我国某城市总体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绿化用地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该城市欲建一高级住宅区,宜布局在()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4. (2分) (2014高一下·中江月考) 水稻种植业有单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之分,其原因是() A . 热量条件的差异 B . 降水条件的差异 C . 地形、地势的差异 D . 水源条件的差异

鄂温克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自然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自治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滨洲铁路海拉尔站南侧,东街大兴安岭脊梁为界。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巴尔虎旗。旗域如下垂的枫叶状,北缘自海拉尔市断桥距南端的伊和高古达山178.75公里,东部界山伊和布德尔距西部辉河流向北湾处173.25公里。全旗土地总面积为19111平方公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汉族居多数、多民族杂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2005年共有21个民族,142791人,其中男性74588人,女性68203人,性别比为109.36∶100。在总人口中汉族91019人,占总人口的60.4%;少数民族56562人,占总人口的39.6%;其中鄂温克族10234人,占总人口的7.2%。 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托海镇。邮编:021100 代码:150724 区号:0470 拼音:Ewenkezu Zizhiqi 【行政区划】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其中1个矿区)、5个木、1个民族乡:大雁矿区、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锡尼河巴润木、锡尼河准木、伊敏木、辉木。 【历史沿革】1934年设索伦旗,1956年改为今名。因民族名而得名,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200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7个木、1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46808人,其中各镇木人口(人):大雁矿区镇68349 伊敏河镇28071 巴彦托海镇24458 红花尔基镇4137 巴彦嵯岗木1655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2181 锡尼河巴润木4489 锡尼河准木2056 伊敏木4492 辉木2674 阿尔山诺尔木1762 孟根楚鲁木2484。 【地形地貌】地处大兴安岭山地西北坡,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平原的过渡地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鄂温克族自治旗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由海拔1 400米以上的山地逐渐降到海拔610米的高平原,形成比较明显的三个地形区。东南部山地以大兴安岭中低山组合,山体走向多为东北向西南延伸,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点达1707米。这一地区水系发达,河流密集,土壤以棕色针叶林灰色森林土,黑钙土为主,森林分布较集中。中部低山丘陵呈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势,海拔高度为800~1000米。山势较和缓,山顶和丘岗比较干坦,谷地比较开阔,河流纵横,水潭丰富,土壤以黑钙土、风砂土为主。西北部高平原是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整个地势东南稍高、西北较低,海拔高度为610~800米。最低处在伊敏河谷地,海拔602米。地面开阔平坦,河流少。土壤以黑钙土、风砂土为主,植被以干草原和禾草甸为主,为奶牛和肉羊的主要生产基地。 【气候资源】自治旗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短促,降水较集中。

第一篇 区域地理--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要求】 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特征。 3.我国气候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2.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海峡。 4.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用心看图、用心记图、用心作图、心中有图) 1.在空白图中填注经线与纬线的度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五个自治区的全称及我国濒临的海、洋。

2.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二、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 2.地势特征: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1)a______—阴山、 (2)昆仑山—b______、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1) c—太行山—d—雪峰山 (2)长白山—e (3)f 3.西北—东南走向: g________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三)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特征1.四大高原

原粮、棉基地,“鱼米之乡”。4. 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部,包括丘陵、 丘陵、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江南丘陵位于以南、以北、以西、以东。 三、中国的气候 【知识梳理】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 (一)我国气温分布 1 季节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北,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 边缘,东至 一线。 ① ; ② 夏季全国普遍、 ① ;② 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 ;②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 强。 (二)我国降水分布 1.降水空间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 六月-七月上旬, ;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