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

合集下载

在新课标背景下谈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在新课标背景下谈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在新课标背景下谈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发布时间:2021-12-28T06:26:38.3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1期作者:邱平元[导读] 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的角度才能真正把课备好。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510385备课是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的课堂预设,其结果是要面向课堂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预案,故高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有效的备课并设计高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有效备课需坚持的几个原则1.坚持“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原则。

如此才能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模式转向“学什么”“怎么学”的导学方案。

应该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助学。

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这堂课是否真正有所得,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的角度才能真正把课备好。

2.坚持“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的原则。

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基于此导向,在备课的时候才会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才能关注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学习习惯及学法的培养。

3.坚持“逆向操作”思路的原则。

逆向操作步骤为:首先确立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确定的预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手段与措施(评价方案);三是把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终点)作为起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所谓逆向,就是备课时“评价设计”先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二、有效备课的几个关键点的备法1.备“学情”。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预设一定是基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其中备学情分析是备好一节课的逻辑起点。

(1)备学生。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特别是对学生的基础一定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质量,因为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孩子日益增长的智力水平。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日益增长的智力水平和丰富的知识来源,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满堂灌的老师上演一台戏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孩子们对于满堂灌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既要求教师语言幽默课堂知识体系完善的同时还要拥有更多的相关性知识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因为学生接触的知识是碎片化的,获取时政等热点信息的来源更广泛化,拥有更多的自主意识,是拥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发展性的个体。

单一化的满堂灌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求老师除了有相关课程专业知识,更要不停的更新相关学科例如心理学等知识,更要紧跟时事政治,了解社会整体思想动向,既为人师又与学生做朋友。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方式发生变化。

课堂中的一些知识过于陈旧,例如百分数的认识和统计图的选择中已经是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数据统计,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升,孩子们在智力和身体素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数据的滞后会让孩子对于数据产生发生质疑,认为学习不能为生活所用,过去教师对于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武断性甚至终结性的评价已经落伍了,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除了孩子自身对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评价之外,还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要有老师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所做所为,三级评价体系代替过去结果性评价。

仅以孩子成绩好坏去结果性评价的方式已经落伍甚至是比较片面化的,在关注学生学习好坏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对于学生评价要客观,既要关注结果性评价,更要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三、创造问题式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以下几种教育观念:1. 学生为本。

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终身教育的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阶段,而是贯穿终身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共同成长。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4.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学校要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从以下着手:1. 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与需求,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比如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分组讨论文本主题,自主总结观点。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拟历史场景学历史、构建生活情境学数学应用题;运用项目式学习,像科学课布置“设计环保智能家居”项目,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

3. 优化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融合教学,音乐与语文结合赏析诗词配乐;结合生活与社会热点更新、补充内容,时事进政治课,新技术入信息技术课。

4. 变革评价体系:不只看考试成绩,纳入课堂表现、小组协作、实践成果等,构建多元评价,定期反馈,助学生清晰认知、持续进步。

5. 善用信息技术:借在线教学平台拓展学习时空,用多媒体资源让抽象知识可视化,生物课展示细胞微观结构动画,增强理解与互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理念更新-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

例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点,然后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环节。

-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维度。

在教学中注重这些素养的渗透,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传授。

教学内容整合- 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让知识“活”起来。

比如,在教授物理知识时,引入新能源汽车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

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可以整合生物、地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环境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历史课上,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文物等方式,探究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本人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

其次,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最后,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差异看作是一种“财富”来珍惜并加以开发,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信心,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的,都有培养前途,都可以获得成功。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培养,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乐学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
长的思考
1. 持续学习: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还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促进专业成长。

3. 关注学生: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针对性。

5. 教育研究: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教育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6. 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7. 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应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可以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逐步实现专业成长。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义务教学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提出几个措施。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把数学知识学习当作任务,没有从内心深处喜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压力。

对此,我觉得应创设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学内容,选用一些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可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数学认知,获取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为了强化小学生对人民币的正确认知,快速记忆人民币的面值。

教师可提前让孩子从家中拿一些小面值的硬币和纸币,等到课堂中使用。

教师可课堂上开展“欢乐购物街”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主要角色有顾客和收银员,由学生们独立完成购物和结账。

此种教学方式,能强化学生对元、角、分的认知,并让学生感知基础的购物能力。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全新的教育要求,而创设情境也是当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意识。

情境创设的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但不管哪种情境模式,都会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时,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采用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教学,具体的问题如下:“同学们生活中大家都遇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请问你们知道物体是什么形状吗?”问题提出过后,学生们会回忆生活中的那些物体,并运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此种教学方式,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主动把数学知识联系于生活。

对此,教师要把握住这一教育契机,在情境中引入教材内容,开启本节课知识的讲解。

三、利用游戏教学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把游戏教学法运用其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数学游戏。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教学创新和改革,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强调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多元化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

4、强调互动交流。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采用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结合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视听感受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5、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的意义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具有以下意义: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讨论式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案例教学:教师要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境教学: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1.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1. 专业知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2)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2)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21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摆在我们的面前。

下面浅谈我在如何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转变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新课程下,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因此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来主动学习;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他们的“闪光”之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敬之情,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因为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一些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有两盏被一辆停在门口的汽车遮住了。

我提问:“谁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一个同学说:“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另一位同学说:“可以问站在汽车后面的人”;我并没有阻止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从中引导:“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很奇特,如果能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就更好了。

认真观察灯笼的摆放,谁能发现出什么规律?”同学们立刻认真思考并按规律说出了答案。

三、重视预习和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与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价”,如何如何做到五个“一致性”?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价”,如何如何做到五个“一致性”?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价”,如何如何做到五个“一致性”?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深化阶段。

具体而言,新版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四大突破: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内容标准、活动标准和质量标准的三位一体;增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强化学科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评价要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用一致性思维审视教学评价理念与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评价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教学评价方法与核心素养表现、教学评价工具与素养形成机制、教学评价结果与素养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评价理念与核心素养导向之间的一致性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评价理念即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理念,其影响着评价标准的确立、评价方法的制定、评价工具的选择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起着引导与保障作用。

以往的教学评价侧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这一理念下的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对可测的知识的反馈与分数的提高,而非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应有的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既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着力点,也应成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即保持教学评价理念与核心素养导向之间的一致性。

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评价”与“为核心素养的评价”的统一,如语文学科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学评价应“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同时,教学评价的过程亦应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即“为了核心素养的评价”。

教学评价理念与核心素养导向之间保持一致性,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育主体转变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实现新课标所蕴含的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要义与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如何实施_0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如何实施_0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如何实施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实施是课程由静态方案变为现实的,动态的教学行为的重要过程,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每日教学生活。

以理性的、从容的心态来看待新课程、理解新课程、预见新课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是进行有效实施的前提. 一、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新课程?面对新课程,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典型心态. 第一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过去的教学方式以及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不是都用不上了?心里没底,感觉到不安,亟待有人来告诉自己新课程的课应该怎么上;第二种:课程改革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影响较大,教学没什么变化,过去怎么上课现在还怎么上课就可以了;第三种:新课程一定会带来教学上的某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一定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可能是原有的教学实践就有的(只不过不太自觉或没有成为主流) . 我们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过去教学中好的方面总结出来并使它发扬光大。

很明显,在这三种不同的心态中,第三种是最理性也是最沉着而从容的。

第一种心态看起来是积极的,却盲目、不自信,对新课程怀有一种神秘感。

1 / 12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课程发展的规律,将新旧课程看作是没有历史联系的截然对立的两种课程。

既看不到原有课程与新课程的联系,也想不到从原有的经验中去发展新经验。

第二种看似从容的心态,却是由于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不正确理解而产生的。

有这种心态的教师把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分开来对待,认为课程改革只是课程设置及课 2程结构的变化,与教学实施无关,从而用一种惰性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实施来应对新的课程方案。

如果再想得深入一点,也许就不会这么看了。

试想,如果课程方案没有教学改革的支持,那么课程设计思想及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呢?为什么说第三种心态是理性的呢?因为它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课程发展观,对课程方案与教学实施的内在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充满自信,对教学实践能够进行积极的、独立的判断。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施10%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施10%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施10%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一个新举措,各学科类课程必须拿出10%的课时来完成它。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立,是在分科课程背景下实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举措。

它既能积极地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又能明智地承认分科课程的合理性,用稳妥的方式促进学科综合育人、整体育人任务的完成。

从各学科新课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位及表述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类型。

那么,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哪些基本类型,教学实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类型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分类。

一是根据知识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地位来划分,二是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主导学科的多寡来划分。

第一种维度的分类,是根据各学科新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对知识的定位来划分的,大致可分为“运用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与“利用跨学科主题来学习知识”两种类型。

第二种维度的分类,是根据实践操作的主导学科来划分的,大致可分为“单学科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多学科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两种类型。

随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广泛实施,一定会在教育实践中生发出更多的观察跨学科主题学习分类的维度,形成更多类型。

1. 依据知识的功能定位分类“运用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与“利用跨学科主题来学习知识”的区别,突出表现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涉及的知识是“学过的”还是“没学过的”。

其一,“运用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即通过一个真实复杂的情境,将知识作为工具,实现知识的深化、扩展、迁移与整合,并从学科逻辑走向社会生活逻辑,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格与价值观。

这种类型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在关联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以学科知识为锚点的多学科知识网络结构,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多学科知识来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

例如:化学新课标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要体现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及必做实验,使不同主题的知识得以整合,使经过分别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整合为一个有本质关联的整体。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5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5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5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但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考题。

一、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

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

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

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奴隶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特点及风格,教育教学工作能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

这就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

这将是我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教师除具备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合乎时代节拍的素质:1、端正的工作态度。

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②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第三要树立正确学生观。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

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需从多方面进行教学变革。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变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度目标的融合,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字词语法,还要通过文学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方法上,摒弃满堂灌的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活动。

如在科学课程中,让学生分组探究物理实验,自主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其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呈现给学生,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视野。

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模拟操作,增强学习体验与安全性。

评价体系也需创新,不再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合作贡献以及学
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无论课改到如何,以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问题,那就是:怎样在课堂上做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热点。

究其根源,有我们教育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原因,也有能够解决的教师的自身原因。

究竟应如何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以我个人之见,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一、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

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2.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二、用教材教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认真钻研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和前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三、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创新一、前言2023年,全国中小学新课程大纲正式实施,新的课程教材已然推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创新已然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对于新教材的变化,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地落实,以最好地发挥新教材的效能,是教育界需要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会从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进行详细探究。

二、新课程教材的变革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变化是无可避免的。

新课程的背景,要求课程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教育性。

新的课程教材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更加注重各类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考虑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以语文教学为例,新课程教材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生活为主题新课程提倡以生活为主题,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在新教材中,文本会饱含生活情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生活现实,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中,新的教材以孔子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道路,助力学生更好地将人生哲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多元文化交流新的教材也更加注重国际化元素的交流,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完整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例如,将中美文化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全球化视角的探究,助力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并且拓宽自己的思路。

3.增添新兴内容新课程教材增添了一些新兴内容,如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新兴内容的增添,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技术的发展,助力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语文课堂上,将新兴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认知。

三、新课程教材的创新在新课程教材的变革基础上,教材创新已经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

课程教材创新需要教师们通盘考虑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注重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需求,让教材更加符合教学现代化、知识化、实践化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听课评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听课评课
记什么?怎样记?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主要思考是:(1)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2)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3)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4)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5)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6)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
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执行得如何?教育教学管理是否到位?课程标准、课时计划执行得如何?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等是否贯彻落实?通过听课,有关部门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了解,从而把握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2.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最基本的体现形式。反映教学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方式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基础和前提,重视课堂教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如何?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学中有什么经验和不足?通过听课可以得到基本的评价。
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一部分教师优秀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经过思考分析及论证总结,就可以组织观摩课等听课学习活动,推广其方法和经验等;其他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活动学习到那些优秀和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如: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到省.市去听的观摩课就是这一目的,还有的学校为了教师间均衡发展也做过示范课,引路课,导航课等,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 学设计
贵阳三十九中 吴桂萍
从<灰姑娘>阅读课引发的思考
• 启发式提问 • 预设与生成 • 对话与体验
一堂好课: 激发内心的需要
提升生命的质量
教育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发展
围绕目标展开的实施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称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 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分 析与设计,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2)过程与方法:
• A .学生能通过收集……的相关资料,编 讲…..短剧,再现…情景,产生对….的认同 感。
•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 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 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 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 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 第三个方面是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回答的是 “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的问题,即教学 的评价,解决的是教学效果问题。
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设 计一般模式探讨
• (一)、课前系统部分 • 1、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 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 三个作用。 • (三)师生互动部分 •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 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 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 (四)课堂总结部分
• (五)课后作业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 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 巩固方案。
•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 施策略。
•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叙述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般在写教学目 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 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 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 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 (三)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年 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 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2、学生分析
•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 作要求:
•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 能力状况
•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 行为。
3、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 (五)教学理念
• (六)教法与学法
• (七)教学用具
•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 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 (一)课前探究部分 •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
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 (二)导入新课部分 •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 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 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 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 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 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实质
• 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 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 的精心安排。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
• 第一个方面是教什么和学什么,回答的是“我去 哪里”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叫目标设 计),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 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教和如何学,回答的是“我如 何去那里”的问题,解决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包 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 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它们都属于达成 目标的各个要素);
基本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 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 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 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 有
• 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 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 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 础上有所发展。
• (1)知识与能力: •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学生能了解…..; •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形成……能力;学生能
运用…..观点解释......现象,并将…联系起来进行 分析,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 ③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 ④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
症结在哪里? • ⑤ 针对存在的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改进的策略。
五、教学设计的意义
• (一)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过程,提高教 学质量
•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 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 过本课学习”
•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 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 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 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