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作为化学类专业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
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应该探索更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提高实验内容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采用一些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实验项目,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和实践环境。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到新材料、新技术、新研究方法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技术和研究思想。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研究课题、实践探究等方式去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需要我们在实验操作中设置一些创新性的环节,例如: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激发其创新思维;设置问题解决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等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使他们不仅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丰富的积累。
三、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实验是需要多人搭档合作完成的,因此,合理地安排实验组合,让学生分工合作和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相互观察、找出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成功率。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功不仅取决 于实验过程 ,与实验前 的准备工作也 密不
可分 , 而更加珍惜 实验教学过程 , 惜 自己的实验 成 从 珍 果 。更重要 的是 , 实验 的准备工作又加深 了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 。
・
—
+h”— 一—卜 ”— 卜 - +-” +
“—卜 “—卜 一—十 - _ r*— 一+ — +-
、
让学 生参与实验前 的准备工作 。珍惜 实验 教
学 , 高学生动手能力 提 实验前期 准备工作是实验顺 利进行 的保证 。尤其 是高分子化学 实验 , 在实验前有大量 实验准备工作 , 包
实验一般都是 一些典 型的验证性实验 ( 甲基丙 烯酸 如 甲酯 的本体 聚合 、 醋酸 乙烯酯 的乳液聚合 等 )学 生往 , 往不用 动脑思 考 ,只要按 照标准步骤动手完成 实验即 可 。基础性 的实验可 以培养 学生基本 的实验技能 和熟 悉实验仪器 的操作 ,但 是 ,往往难 以培养学生分 析问 题、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更不利 于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及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的提 高。等到学生到大 四做毕业 论文 时, 问题也暴露 出来 : 缺乏思 考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实验意识没体现 出来。经初步调研论证 , 结合本校实际 情况 ,我们确定选择 即将 开展高分子化学实验课 程的 高材0 、0 9 l级学生作为这 次实践教学改革 的试点 , 有计 划 、有步骤地进行高分子化 学实验教学模式 的改 革探
工作、 调整实验项 目、 完善 实验考核 制度及建设 实验课程 的网站方 面进行改革与 实践 。通过两个学期的初步 实践
表明, 高分子化 学实验教 学的改革探 索激发 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 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方 面已初见成效。 在提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化学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应用拓展等方面探讨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一、实验设计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在化学实验设计中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是按照固定的步骤和实验流程进行的,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缺乏对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深入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措施:1. 提出新的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例如“如何制备更纯净的某种物质”或“如何提高某种反应的产率”。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改进现有的实验流程。
2. 引入自主设计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不可或缺的。
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1. 提供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如何解决某种物质的保存问题”或“如何提高某种反应的速度”。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应用拓展与创新思维培养化学知识的应用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1. 真实应用场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高分子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
维普资讯
第 1 期
祖立武等 :高 分子化学设计性实查 .
实现乳液聚合方法有一次性投料方法、预乳化滴加聚合 、种子聚合方法 ,还有先聚合一部分再滴加 聚 合4 种方 法.胶粘剂 或乳胶 漆 的配方很 多 , 同 的配方 得 出的产 品性能 不 同.指 导教 师在 接到学 生 的实验 方 不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 7 期
2 0 年 1月 O7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u a f ce c f a h r C l g n iest o r l in eo c es n oS Te ol ea dUnvri e y
V0 . 7 N . 12 o 1
12 配方设计 、方 案的拟 定及 文献 资料 的查 阅 - 学 生在接 到实 验课题 后 , 索 、查 阅文 献资料 与工 具 书 ,在查 阅资料 的基 础上 ,掌握 实验方 法及 原理 , 检 拟定 书面实 验方案 及具体 操作 步骤 的初 稿 ,即实验方 案设计 书 .根 据初 稿列 出实 验所需 药 品 、试 剂 的用量
践性 、 综合性 、设计性与创新性 ,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 的、不可替代 的 作用 .高校 实验教学 的主要 目标 是培养 学 生 的应 用能 力和创 新能 力 ,高分 子化学 实验 是高分 子材料 与 工程 专业 理论教学 课程 的重要 部分 ,通过本 课程 的学 习使学 生学 习和掌握 高分 子化学 的理论 知识 和高 分子 化学
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 词 :设 计性 实验 ;高分子 化 学 实验教 学 ;实验教 学改革 中图分类 号 :0 — 6 3:G6 2 4. 4 文献标 识码 :A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及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欲望;创新意识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变教学的方法,更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新课标强调:我们不但要在知识技能领域,而且要在发展领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良好个性方面的发展;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教育的使命感。
在“两弹一星”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中,有11位来自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的门下。
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
学生的自我学习也是必要的。
但教师只要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以自身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去痴心追求科学真理的品质,必能有造就热爱科学的人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精神,教学中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从而影响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创新欲望教学中可利用化学发展史,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
如“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是酸碱指示剂,像其他科学上的许多发现一样,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也是化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结果。
那是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他在做实验时,当盐酸溅到他带进实验室的紫罗兰上时,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把紫罗兰花瓣分别放入不同的稀酸中,结果紫罗兰都变为红色。
由此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
偶然的发现,激发了他的探知欲望,他又弄来其他花瓣做试验,并制成花瓣的水或酒精的浸液,用它来检验是不是酸,同时用它来检验一些碱溶液,也产生了一些变色现象。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面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面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作者:金政,赵东宇,孙立国,姜宪凯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8期摘要:实验既是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途径。
本文结合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试验及学生自我选课和自我评价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37-02自从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创新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
尤其是进入科技信息时代以来,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随着人们对创新的发展和认识,今天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一、创新人才的特征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创新型人才,是指在系统地继承前人理论的前提下能够分析解决问题,并超越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首创能力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渊博的知识底蕴和优秀的人文精神;(2)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毅力;(3)具有强烈的富于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或者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4)具有清晰和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强的判断力;(5)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6)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创新,不仅仅是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而且还要基于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具有实践的创造性[2]。
因此创新型人才既要基础知识扎实,头脑冷静,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判断情况,在多种情况中选择较优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又要求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勇于竞争,具有为实现创新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推动,更需要相应的创新型人才来支撑。
要造就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和企业家,更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解酚醛树脂是什么东西。为此 , 我们把这个实验换成 “ 聚乙醇缩 甲醛 的制备” 这个 实验 , 同学们 的积极性 提高了很 多。因为他们 了解到这就是我们平时用到 的胶水 , 积极 性立 马 提 高 了许 多 , 实验 过 程 中积极 在
认 真 。很多 同学 还带 着空 瓶子 , 做完 实验 以后 把 自己
操 作 , 练使 用简 单 的 实验 仪 器 , 熟 掌握 化 学 实 验 的分
析方法 , 为后 继实 验奠 定基 础 作 技 能 , 出若 干个学 生 未 提 做过 的小 型试 验 , 考查 学生 对 已学 知识 和能力 的运 来 用 情况 , 师根 据学 生 的表 现 给 予 评 分 ; 老 三是 老 师 可 根 据 当前 的科研 热 点 自拟 实验 的题 目, 学生课 后 自 让
才培养 的要求 , 须 对 其 进 行 改 革 。结 合 具 体 情 况 , 必
认 为可 以从 以下几 个 方 面进行 改革 。
收 稿 日期 :0 1 2—1 2 1 —0 1
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及专业 , 也加深了他们对该专业
的热爱 和 喜好 。
目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制得 的样 品带 回去 。这 虽 然 仅 仅 是 一 个小 实 验 的调
整, 但是通过这些 , 一方 面可 以提高学生做实验 的积
极 性 和主 动性 ; 另外 一方 面也 使学 生深 深认识 到高 分 子化学 及 高分子 材 料专 业 是 一 个 和 人们 的 日常 生 产
骤就可以完成实验 ; 这种实验方式 , 不利 于启发学生 的思 维 和创新 意识 的 培养 , 至可 能使 部 分学 生 产生 甚 惰性 。另外 , 很多验证性的实验步骤较单一 , 能充 不 分培 养学 生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力 J 因 。 而,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 0 9年 9月
南京工 程学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社
J u n l f nig I si t f c n lg ( o iI c n eEdt n o r a o j n t u eo h 00 y S c i c io ) Na n t Te aSe i
V o1 .9, .3 No Se p. , 0 2 09
文 章 编 号 :6 1 7 3 2 0 )3 0 2 3 17 —3 5 (0 9 O —0 6 一o
高 分 子 化 学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陈 正年 , 祖 圣 , 声春 杭 张
( 京 工 程 学 院 材 料 工 程 学 院 , 苏 南 京 ,1 1 7 南 江 2 16 )
化 粘接机 理 、 内外墙 装 饰用 乳 胶 漆 聚丙 烯 酸乳 液 的 合 成方法 以及 产 品 防老 化 措 施 等 。在 高 分 子化 学 课 程讲述 中 , 当介绍 高 分子 领 域 前沿 科 学技 术 和 适 研 究 方 法 , 超 支 化 高分 子 、 米材 料 、 物材 料 、 如 纳 生
2 .介 绍 日常 生活 中高分 子 材料 种 类及 合 成 方
法 , 发 学 生 对 高 分 子 化 学 的 兴 趣 激
、
教 学 内 容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高分 子化 学是 高分 子 材 料专 业 的基 础 课 , 学 对
在讲 授连 锁 聚合 反 应 和逐 步 聚合 反 应 的相 关
及 改善 性 能 的措 施 、 料 瓶 的 聚 酯 原 材 料 合 成 方 饮
习积极 性 , 者在 教学 内容 、 作 教学 手 段 和方法 、 实践 环 节等 方面进 行 了尝试 , 具体 内容 为 以下几点 。
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Sp 2 0 e .0 9 V 1 6N . o. o 3 2
第2 6卷 第 3期
文章编号 :0 2 7 3 2 0 )3~0 2 —0 1 0 —8 4 (0 9 0 13 3
高 分 子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于 淑 娟
( 西师 范 学院 化 学 系, 西 南宁 5 0 0 ) 广 广 3 0 1
20 0 9年 9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un x T ahr E u ai nvri ( aua Si c dt n or a o a gi eces d ct nU i st N trl ce eE io ) G o e y n i
高 分子材 料 已与有 上千 年历 史 的金 属材料 并驾 齐驱 , 并在年 产量 的体 积上超 过 了钢 材 , 成为 国 民经
济、 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 .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离不开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等
相关基 础知识 . 高分 子化 学 主要论 述 聚合反 应机 理 、 力学 和热 力学 、 子量 及 其分 布 以及 聚合 物 的结 动 分
的了解 , 从而激 发 了他们 的学 习积极性 、 主动性 和科研热情 .
2 2 多媒 体 和板 书相 结 合 的授 课 方法 .
多媒体教学当前基本 已经普及 , 它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动态与三维效果 , 并且容量大 , 内 容丰富. 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容易地将 图像 、 声音、 动画以及视频等信息揉和在一起 , 可以将高分子化学中 微观反应 历程形象逼 真地显示 在屏 幕上 , 而多方位 刺激学生 的感官 , 从 以达到 “ 激 一反应 一强化 ” 刺 的现 代教学方式 , 这种方式 更有利 于知识 的理解 和接受 … . 但单 纯 的采 用 多媒 体 教学 还存 在 一些不 足 J如 , 教学信息量大 , 讲课节奏加快[ , 3 学生来不及记笔记, J 影响课后的复习等不足.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进行 授课可 以弥补仅用多媒 体授课 中存在 的不足 . 结合 高分子 化学课 程 的特 点 , 课 中发 现 , 讲 多媒 体 与板 书
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75 —
蜀圈
2 0 o2, . 0 . 14 o 1 V. N 4
边论 缘坛
聚合 工艺 的特 点 ; 物 分 离 ; 物 形 态 观 测 ;根 据 测 产 产
成 实验 和 高分 子性 能测 试 实 验 。这 种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的优 点是 目的明确 , 过完 成不 同实 验使 学生 获得 高 通 分 子化 学 和高 分 子 物理 的实 验 技 能 。聚 合 物 成 型加 工 实 验是 高分 子材 料 的加 工过程 的实验 , 主要 开设 发 泡 、 炼、 混 硫化 、 出 、 射 、 挤 注 吹塑 等 内容 。在这 原有 的 专 业 实验 基础 上 , 据新 设 的 聚合 物 合 成 专 业 方 向 , 根 开 设 聚 苯 乙烯 合 成 工 艺 实验 、 聚酯 合 成 实 验 、 酚 A 双
高 7 专 业 实 验 教 学体 系 的 改 革 与 实践 同△ 子 口 J
汪建 新 王 雅 珍 祖 立 武 张 晓舟 娄 春 华
( 齐齐 哈 尔大 学材 料学 院 , 黑龙 江 齐 齐 哈尔 市 1 1 0 ) 6 06
摘 要 高分子专业实验课是 培养高分子专业 人才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出通 过加强 高分子 化学 、 提 高分 子物理 等专业
基础课 程与聚合物加工 、 聚合物合成等专业 工程实验课程 的紧密结合 , 并通 过设计性 、 合性实验对 学生 的实验综合 综 能力进行 提高的高分子专业 实验课 程的设想和实践方 案。
关键词 高分子专业实验 综合性实验 设 计 性 实验 改 革
高分 子材 料是世 界 发展 最迅 速 的产 业 , 世界 各 国 都非 常重视 高 分子新 材 料 的研 发工 作 , 国 已经 把高 我 分子材 料列 为 2 世 纪 三大 支柱 产业 之一 。高分 子材 1 料 已广 泛应 用 到军 事装 备 、 航天 航 空 、 车 工业 、 汽 电子 信息、 生物 医药 、 筑 、 织 服 装 等 各 个 领 域 , 建 纺 已成 为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化学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它是将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条件等方面提出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是增加实验项目的多样性,提高实验内容的实用性。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项目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方面,部分实验内容过于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如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应用等方面的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高分子化学的应用价值。
可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项目,如纳米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等,让学生接触最新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是加强实验实用操作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多以合成和表征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比较注重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正确性,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如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复合材料的制备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增加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研究性。
高分子化学实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实验项目,如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合成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调控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实验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提高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唐林
【期刊名称】《化纤与纺织技术》
【年(卷),期】2024(53)3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科技快速发展,对工科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不断提出高标准、新要求。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根据新工科理念对高校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文章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索将新工科教育理念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策略,以期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总页数】3页(P249-251)
【作者】唐林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TQ317
【相关文献】
1.基于新工科理念的软件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2.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4.新工科理念下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5.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分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及其性能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高分子化学教育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实践方法、效果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高校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治意识。
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高校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新
( 杭 州师 范大 学 ,浙江 杭州 3 1 0 0 3 6 )
摘 要 :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 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最为工科专业的的重要实践
基础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 ,论述 了现有高分子化学 实验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并尝试从 教学方法革新 、开设研究性实 验 、调整 实验 教学 内容等方面对现有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 系进 行改革和创新。
随着近年来 我 校提 出 “ 建 设 省 内乃 至 国内一 流综 合 性大 学 ” 的奋 斗 目标 ,各 专业 相继 开 展 了促 进 教 学 改 革 ,狠 抓 教 学 质量 的活动 ,这是建设一流大学 的需要 ,更 是学科 、专业 发展 的需要 。高分 子材料 与 工程 专业 是 2 0 0 7年新 成立 的 ,隶 属 于 工科 ,实践性相当强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 式还不 能满 足 日益增 长的学生数量和社会要求 ,需要教学 与实践较大 力度 的改革 与 创新 。其 中 ,高分 子化 学 实验 恰恰 是 锻炼 学 生 实践 能 力 的课 程 ,通 过高分子化学实验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实践 动手 能力和创 新发 展能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优质人才 的根本 。
关键 词 : 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0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3 ) 0 9 — 0 2 4 3 — 0 2
Ex p l o r a t i o n o f Po l y me r Che mi s t r y Ex p e r i me n t Te a c h i ng Re f o r m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对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几点建议,以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高分子化学是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四大化学并列,已成为第五大化学。
能否学好该课程直接关系到高分子物理、材料合成与加工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学好并熟练运用课程的专业思想和思维方法,在学生将来的科研和工作中将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鉴于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如何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有效地将高分子化学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够指导实践应用,就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一、高分子化学教学的主要难点(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较短,许多理论尚不成熟,随着新的聚合方法和新的合成技术不断涌现,对传统的高分子化学概念提出了挑战,并极大地丰富了高分子化学的内容。
由于课时及其他客观原因的限制,教师往往把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乏味厌学的情绪,学生易出现“被动学”、“死记硬背式学”等问题[1]。
(二)高分子化学理论性强,学生理解困难,适时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普遍认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只是展示根据书本内容制作的幻灯片,有些幻灯片重点不突出,且没有深入联系到实际生活和生产的经验,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学习的专业自豪感;又加之教师授课时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不活跃,出现来不及记笔记、不利于学生复习等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一)讲解重点突出,创新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好教材、消化、吸收和融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处理好“干”与“枝”的关系,在课程内容方面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在授课时要避免将教材内容“填鸭式”灌输给学生,应有针对性、侧重点讲解,少讲精讲[2]。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搞好实验评价 机制是实验教学过程 中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 让 学 生 的知 识 和 实 验 技 又 能和 创新 意 识 。 用现 代 教 育技 术 , 传 统 的 重 要 环 节 。 有 激 励 、 策 、 进 学 生 学 能 得 到 真 正 的 提 高 , 养 了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利 将 具 鞭 促 培 教 学 与 现 代 化 教 学 、 媒 体 教 学 与 网 络 教 习 的 多种 功 能 。 传统 的实 验 教 学 中 , 多 在 主要 学 、 论 教学 与 实践 教 学 、 堂教 学 与 课 外 是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实 验 进 行 评 价 , 学 生 对 理 课 而 学 习有 机 地 融合 , 教 育 教 学 的空 间 、 间 实 验 中 评 价 中处 于 被 动 地 位 , 实 验 分 析 使 时 对 得 到 扩 展 , 而 实 现 教 学 活 动 的互 动 及 各 评 价 不 够 重视 , 响 了 实 验 教 学 的 效 果 。 从 影 种 教 学 资 源 的 有 效 利 用 , 到 教 与 学 的 双 达 赢。
被 动 的 学 习 。 生 的 想 象 力和 创 造 力难 以 究 之 关 键 和 社 会 进 步 之 前 提 , 学 已成 为 当 今 得 到发 挥 , 利于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 创新 人 社 会 发 展 和 国 际 竞 争 的 主旋 律 。 重 创 造 不 与 注
2 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 营造探 究性学 实 验 现 象 与 结 果 也 不 尽 相 同 。 们 要 求 每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 我 习 氛 围 个 实 验 小组 在 提 交 实 验 报 告 时 要 对 整 个 过 目前 高 校 的 实 验 都 依 附 于 理 论 课 , 其 程 的 现 象 进 行 描 述 , 要 有 相 应 的 理 论 分 参 考 文献 并
强化化学实验技能培训 培育学生创新之能力
理化 生教 学与 研究
强 化 化 学 实 验 技 能 培 训 培 育 学 生 创 新 之 能 力
张运成 苏 喜 明
( 安阳 职 业技 术 学 院
4 5 5 0 0 0 )
,
摘 要 阐述 了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要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情况, 采用大专业 口径教学 加 强基础 和专 门 化 实验技术训练, 知识面鬼 实验技能全面, 具有技术创新能力, 培养的学生将成为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复合型人材。 关 键词 化 学 实验 技 能 创 新
以常用的无机带 4 备方法来合成一些无机材料, 安排 4个实验, 其 中一个 由学生选用适当的j 亨 法独 自完成。 学时数为总学时的 2 0 % 要 求学生在实验 中掌握一般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
4 、 仪器分析 和产品检 测 以学生在上 述 3部分实验 所 合成 的样 品和产 物 为分析 检测 对 象, 利用本 系仪器和校 分析检 测 中心 的部分 仪器 设备作 为学 生 测试手 段, 其 中安排 了一个 电化 学 分析 实验 内容, 学生 可 以直 接 使用 1 3种 分析检测仪 器 每 个样 品测试 或仪器 的掌握 时间有所 不 同, 学时数 为总学 时的 3 0 %。要求学 生掌握大 部分 仪器 的操作 使 用方法, 对 于少部分较 复杂 的仪器要 求一 般能使 用 二、 实验教学 方式
生通 过前 个实 验基本 掌握 …般有 机合 成 的方法 和红 外光 谱的 使用方 法, 由后 一 一 个实验 学生 了解 并掌握 常用 高分子材 料制备 方 法和检 测手段 。 自选实验 依据 教材提 供 的基本方 法, 学 生 自行设 计路 线合成 一种 产: 物, 多数 同学认 真查 阅资 料, 设计实 验路 线。 运 用 已掌握 的方法进 行实验 , 取得 好的 实验 结果 。 2 、 掌握 难分 离元素 的分离和 复杂成份 分析方 法 化学 分析随着 科学技 术的 发展逐 渐被 仪器分 析所代 替, 但作 为一项实验 技术学 生还是 有必要 去掌 握。 在 这部分 内容 中安排 了 “ 纸 色谱分 离 P A R光度法 测定矿 石 中的钴 ” 、 “ 萃 淋树脂色层 法分 离稀土 ” 和“ 硅酸 盐水 泥主 要成 份分 析 ” 等实验 , 学 生较 好地 掌握 了一 般矿 样 的分解 和制 样方 法 、 纸色 谱 分离法 : 了解稀 土元 素有 关性 质, 掌握稀 土制 备高纯化 技术 . 萃淋 树脂 色层分 离方法, 这对 稀 土资源 大省 江西来 说尤 为重要 , 也 是应 掌握 的一 门实验技 术: 水 泥成份 分析 则煅炼学 生运 用基 本分 析方 法处 理复杂 成份 的能 力 。实验 中容 量法 、 重量法 、 光度法 多次得 到运用 。 3 、 掌握 多种无机 材料合 成和 制备方法 无机材 料 的合 成和 制备 方法 多种 多样 , 我 们选 择“ 均相沉 淀 法合成 荧光粉 ” 、 “ 溶胶 凝胶法 制备稀土 掺杂钛酸钡超徽粉 ’ 珲 口 ‘ ‘ 固 相法合成稀土颜料’ 3个实验 。 另一个实验由学生 自行设计通 过 4 个 实验学生最少熟悉 3 个 以上制备材料 的方法, 也基本了解材料的其 它制符方法 。并能熟练操作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制备 发街。 4 、 熟练使 用实验 室常 用仪器 设备 学生在整 个实验过程中, 掌握 了一般制备实验 设备使用操 作, 熟 悉较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和材料 的物性测试仪器的使用, 每种仪器要 求学生 自己动手做两个 以上 的试样, 其 中最少有一个试样是 自己制 备的。 学生实验结束后对 使用过 的仪器设备都具备 了独立操作的能 力。 从毕业论文和考研 生的复试 隋况来看, 反映较好。 独立操作仪器设 备的能力 比以前有较大 的提高, 综合 能力提高 。 四、 存在 问题及 打算 该 门课 程主要 存在 的 问题 是深 度 够,出于 受课时 的限 制, 每个方 面的实验 个数 不是很 多, 我们 考虑 在学生 的毕 业论文过 程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41卷2024 年 3 月应用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第3期452⁃458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尚成新 郝俊生 王松柏*(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大学), 太原 030006)摘要 随着高等学校面临的教学形势的变化,“课程思政”、“新工科”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被相继提出。
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实验教学的教学体系必将发生转变,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实验内容多样化,探寻实验的兴趣点,注重能力的多层次培养,即“观念-内容-兴趣-能力”模式。
关键词 新工科;实验教学;教学模式;高分子化学中图分类号:O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24)03-0452-07自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以来,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工程人才的培养,完善工科课程的教学模式,推动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培养。
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机理和化学反应,是化工和材料等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工科人才的必修课程。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学习高分子聚合物的各种合成方法,涉及到缩聚和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可或缺。
基于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教学体系更应该与新工科的理念相结合[1-2]。
目前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与化学学科其它分支相比,显得还很薄弱[3]。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单独开设高分子化学实验的高校较少,可能与整个学科发展历史短有关; 第二,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可开设的实验项目数量偏少,一般均少于10个,而其它学科实验项目数量一般为20~30个; 第三,大部分实验项目已应用多年,缺少新颖性[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 r ., 201 3
第2 9卷
第 2期
V0 1 . 2 9 No . 2
高 分 子化 学 实 验 教 学 改 革 实践 与 大学 生
创 新 能 力的培 养
沈 清 明 卢 晓 梅 宇 文 力 辉
( 1南京 邮电大学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 1 0 0 2 3
为促进 高 水 平 创 新 人 才 的培 养 , 学 生 在 完 成 高 分 子化 学实 验 的基 础 课 程 内 容 之后 , 还 可 进 行 探 索 性、 综合 性 更 高 的开 放 性 实 验 内容 . 选择一些实用 、 与 日常生活 相关 的实 验 , 如 以“ 植 物 型 软质 聚 氨 酯泡
实验项 目, 使 得 学 生 能 够 系 统 地 了解 不 同实 验 方 法 的制备 过 程 , 掌 握多 种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聚合 的方 法 , 并 观察 不 同实 验 方 法 的实 验 现 象 , 从 而 加 深 对 知 识 的直观 感知 , 结 合 实验 现象 加 深 对 实 验 原 理 和 方 法
生创新 能力 培养 .
通 过增加 实 用性 实 验 , 让 学 生 按 照一 定 命 题 , 如
“ 制 备 软质/ 硬质 聚氨酯 泡 沫塑料 ” , 设计 合 成不 同密 度 的软 质和 硬 质 聚 氨 酯 泡 沫 塑 料 , 了解 聚 氨 酯 泡 沫 塑料 发 泡 的原 理 . 对 比软 硬 泡 沫使 用 原 料 的不 同 , 合
综合 技 能 . 开 放性 实验 不 仅 在实 验 内容 上 开放 , 而 且 在 时间上 开放 , 让 学 生 在 实 验 设 计 和准 备 中拥 有更
高分 子材 料 的合 成 、 性能与表征方法. 当然 , 要 保 证
综 合 性实 验顺 利完 成 , 学 生必 须 查 阅相 关 书籍 , 详 细 地 了解 材料 制 备 与 表征 方 法 , 这 就 对 学 生 文 献 检 索 能力 提 出要 求 , 让 学 生 自己体 会 知识 的获 得过 程 . 在 丰富 实验教 学 内涵 , 提高 实 验 教学 层 次 的同 时 , 使 学 生 的综 合素 质进 一步 提 高 . 通 过 实验 , 学 生 不 仅要 了
2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先进 材 料研 究院 ,江 苏 南 京 2 1 1 8 0 0 )
[ 摘
探讨.
要] 高分子化 学实验是 高分子化 学课程教 学的重要环节和 实践教 学形式. 本文分 男 1 I 在 高分子化 学 实验教
学方法 、 教 学内容 、 成绩考核 方法三个方面对如何深化高分子化学 实验教学改革与促进大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 了 【 关键词 ] 高分子化学 ; 实验教 学; 教学改革 ; 实践 ; 创 新能力
实验 , 譬 如安 排 “ 正丁基 锂 引发 的 阴离 子 聚合 ” 和“ 原 子 转移 自由基 聚 合 ” 实验 内容 . 实 验结 束 后 , 要 求 学 生 以论 文形 式 完 成 实 验 报 告 , 并 认 真 分 析 讨 论 实 验 结果 , 分 析 实 验成 败 的关 键 . 通过 实 验 内容 和科 研 紧
来. 因此 , 如 何 更 好 地 提 高 实 验 过 程 中学 生 的 主 动 性、 探 索性 和创 造 性 ,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和 综合 素 质, 是 目前 亟 待解 决 的 问题 . 本 文重 点 讨论 了本科 高
分 子化 学实 验教 学 中 的实践 教 学 改 革 与大 学 生 科研
[ 作者简 介]沈清明( 1 9 8 0一) , 男, 江苏省建湖人 , 南京 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副教授 , 博士, 研究方 向 : 纳 米材料及
其光电应用.
~
2 8 —
容 设计 , 避 免重复性 实验 , 并 尽 可 能 减 少 验 证 性 实 验, 提高 设计 性 、 综合性实验学时 ,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和能力 . 在设 计 验证 性 实 验 教学 内容 时 , 重点 让 学
理设 计 配方 , 制备 高密 度 泡 沫 、 中密度 泡 沫 和低 密度 泡沫 塑料 , 并 分析 影 响泡 沫 材料 性 能 的工艺 因素 . 由
外, 在 高分 子 化 学 实 验设 置 中 , 现代 实 验 少 , 不 能 反
二、 改革 实 验 内容 , 改进 教 学方 法
1 . 教 学观 念 上 。 从 注 重 实 验 技 能 的培 养 转 向 注
重 实践 能力 和创 新能 力的培 养
针 对 目前高 分子 化学 实 验 所 存在 的验 证性 实 验 过多 , 设计性 、 综合性实验较少 的问题 , 优 化 课 程 内
一
出实验 方 案 , 进行讲 述 , 并 与 老 师 探 讨 细 化 实 验 方
案, 老 师确 认 实验 的可行 性 后 , 学生 方 可进 人 实验 室
聚合 或悬 浮 聚 合 、 P MMA 的 红 外 测 试 、 粘 度 法 测 定 P MMA分 子质 量 、 P MMA热 重一 差热 曲线 的测 定 . 通 过综 合实 验 , 可 以帮 助 学 生 系统 地 掌握 原 料 的准 备 、
的 必要 性
高分 子化 学 实 验 课 程 作 为材 料 化 学 、 高 分 子 材 料与 工程 专业 及相 关领 域 的 高年 级 本科 生 的专业 基 础课 , 是 一 门实践性 很 强 的 自然 科 学 , 与 之相 配 套 的 高分 子化 学 实 验 是 这 门 学 科 的实 践 基 础 . 高分 子 化 学 实验 教学 的改革 对 系统 地 掌 握 实验 技 能 和研 究 方 法 以及 培养 具有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力 的新 世纪 化 工 人才将 起 到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然而 , 从 总 体 上讲 , 由
的理解 .
密结 合 , 让学 生 尽早 了解 学科 发展 前 沿 , 培养 学 生科 研 的兴趣 、 科学 素养 和初 步科 研能 力.
4 . 在创 新 能力培 养上 , 开 设 开放 性 实 验 , 增 加 科 研 性 项 目实验
2 . 教学 方 法 上 , 从 验 证 性 实验 转 化 为 综 合 设 计 型 实验 , 扩大 学 生的 知识 面 。 培 养 学 生 的探 索 能力 和 综 合分 析能 力
生通 过不 同的 实 验 , 加 强 对 课 堂 教 学 中的 一 些 基 础 及重 点 内容 的理解 . 对 部 分 基础 实 验项 目进 行 革新 , 如 甲基丙 烯 酸 甲酯 的 制 备 实 验 , 通 过 一 系 列 甲基 丙 烯酸 甲酯 的 “ 本 体 聚合 ” 、 “ 悬浮聚合” 或“ 分 散 聚合 ”
激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 使 学 生会 动脑 筋 、 勤 于 思
解 聚合 物 的合 成 条 件 , 而且 要 掌 握 合 成 的聚 合 物 其
性 能 如何 , 合 成 条件 的变化 对其 性 能的影 响等 . 3 . 教 学 内容 上 , 开 发 一 些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的 应 用
进行 实 验 . 为 了激 励学 生 主 动学 习 , 还 可让 学 生担 当 实验 中部分 内容 的试 讲 工作 . 在 实 验操 作 中 , 采取 学 生 自己讲解 、 演示 实验 中部 分 主要 内容 , 其 它 同学 评 判、 讨论 , 老 师 最 后 总 结 的方 法 , 锻炼 和 提 高 学 生 的
[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1 6 9 6 ( 2 0 1 3 ) 0 2— 0 0 2 8— 0 3
一
、
深 化 高 分 子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改 革
实 验项 目的 内 容 是 固 定 的 , 学 生 实 验 时 只需 按 实 验 教材“ 照方抓 药 ” , 难 以激 发 学 生 对 实 验 的浓 厚 兴 趣 和探索 精神 , 更 难 以 培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和 解 决 问题
增 设 一 些前 沿 性 实验 , 根 据 目前 高分 子 化学 的发展 , 结 合 目前科 研 领 域 中一 些 经 典 、 实 用 的高 分 子 化 学 研 究方 法 , 利 用 学校 的科 研 优 势 , 以科 学研 究 渗 透和 促 进 实验 教学 , 拓展 实验 教 学 的深 度 和广 度. 努力 筛 选 科研 内容 , 安排 目前 科 研 领 域 相 关 的 一 些 设 计 性
于长期 以来 的学 科设 置 状 况 以及 现 实教 学 情 况下 的
的能 力. 尽 管 学 生 的基础 技 能 与基 础 知识 扎 实 , 操作
规范 , 但 是 自主 学 习意识 不 强 , 缺 乏将 知 识技 能 转 化
为科 研创新 的 能力 和实 践 应 用 的 能 力 , 学 生 难 以把 高分 子 化 学 的基 本 理 论 与 实 际 应 用 有 机 地 联 系 起
映 当代高 分子 化学学 科 的发展 ; 教学 方 式封 闭 , 每个
[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 高 校 自然 科 学 基 金项 目 ( 项 目编 号 : 1 1 K J B 1 5 0 0 1 1 ) 、 南 京邮 电大学引进人 才启动 基金项 目( 项 目编号 : N Y 2 1 1 0 2 4 ) 、 南 京 邮 电 大学 教改 项 目( 项 目编 号 : J G 0 3 0 1 2 J X 1 7 ) . [ 收 稿 日期 ]2 0 1 2—1 2— 2 0
2 0 1 3年 4月
江苏 教育 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