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典型网络通信系统解析
弱电智能化工程常用的四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组网方案解析
弱电智能化工程常用的四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组网方案解析弱电智能化工程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大数据量传输:弱电智能化工程中大量使用高清网络监控摄像机,同时人脸识别在门禁控制系统中应用普及,视频数据传输数据量大,占用带宽较高,且在复杂场景中的数据流量会突增。
1、摄像机--视频数据流。
2、人脸门禁(网关)--人脸数据。
以200万像素摄机为例带宽点用预算:单路码流:4Mbps;双路码流并预留派出所查看所需码流:12Mbps。
人脸门禁设备建议预留带宽: 2Mbps。
200万像素图片以JPG中等压缩约300KByte, 300Kbyte数据在2Mbps带宽下传输需要1.5~2秒。
网络传输可使用带宽保守标准为80%,即:100Mbps网络建议带宽预算不超过80Mbps (以太网交换机实测可使用94.5Mbps)。
1000Mbps网络建议到款预算不超过800Mbps (以太网交换机实测可使用942Mbps)。
窄带数据采集:各种传感器、楼控、能耗监测、电力监控、电梯、垃圾桶、井盖、地磁、消防栓、路灯等,占用流量低,但出于对数据采集的需求,要求可靠性高,要求数据采集成功率达99%以上。
弱电智能化工程常用组网方式一、光纤以太网以太网:网络连接的基础结构,小到家庭网络,大到 Internet 都是基于以太网架构。
光纤以太网组网特点:高效传输:设备发出的数据包,只作地址判断即刻发送,转发延迟小于1ns;以太网交换机作数据转发,没有带宽损耗。
成熟稳定:经多年发展,各种应用场景的都有相应设备。
设备可靠:针对楼宇安防专门开发的设备,多重保护、多重冗余设计,经多次改良达到高可靠性、组网灵活。
网格架构、线路、设备、安装等都极其灵活。
三层网络结构:三层网络结构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经典的网络模型,由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及相应的综合布线设备组成。
1、核心交换机:网络系统核心设备,为所有设备提供大数据量交换。
核心层由于是整个网络的核心,从设备上来讲,需要在考虑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同时,充分考虑设备引擎、业务线卡、电源、风扇等的冗余,同时需要具备的一定的抗攻击能力,如中央处理器保护能力,基础网络保护能力。
计算机四级网络技术选择题题库及解析(6)
计算机四级网络技术选择题题库及解析(6)1.网卡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D )。
A.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上 B.进行电信号匹配C.实现数据传输D.网络互连2.计算机网络基本要素之一是( B )。
A.数据传输B.共享 C.文件传输 D.控制3.下列选项中,( B )是将单个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A.显示卡B.网卡 C.路由器 D.网关4.下列属于按网络信道带宽把网络分类的是( D )。
A.星型网和环型网 B.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C.有线网和无线网D.宽带网和窄带网5.把网络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属于按( D )进行分类.A.连接距离 B.服务对象 C.拓扑结构D.数据交换方式6.下列属于最基本的服务器的是( A )。
A.文件服务器 B.异步通信服务器C.打印服务器 D.数据库服务器7.城域网英文缩写是( D )。
A.LAN 局域网 B.WAN 广域网 C.MEN D.MAN8.数据只能沿一个固定方向传输的的通信方式是( A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混合9.下列选项中,( B )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A.分组交换B.报文交换 C.电路交换 D.信元交换10.同步传输中数据传送单位是( A )。
A.比特 B.报文或分组 C.字符 D.帧11.网络传输中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编码在OSI体系中由( D )实现.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D.表示层12.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 )。
A.协议 B.介质 C.服务 D.网络操作系统13.在OSI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 A )。
A.N层为N+1层提供服务 B.N+1层将从N层接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C.N层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 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14.OSI模型中从高到低排列的第五层是( C )。
A.会话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OSI模型15.对于一个主机域名来说,主机名是( A )。
PLMN网络体系结构
顺应网络IP化的趋势,IMS系统采用SIP协议进行端到端的呼叫控制。但
IMS 远不止是一个SIP协议,它是一个融合了数据、语音、图像、消息、基于 Web的技术和移动网络的体系。同时,IMS还允许运营商提供统一的开放接口, 允许第三方供应商使用这些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使整个电信网成为一 个更加开放的系统,而且更加适用于与Internet应用的兼容性。因此,IMS能 把Internet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得不论是移动网还是固定网均 在向基于IP的网络演进。
CS域(CS Domain)
但在3GPP R4以后,MSC实体被拆分为MSC Server和MGW两个新的功
能实体。 MSC Server的主要职责是链接管理。它负责所有的呼叫控制信令,例如 呼叫建立、呼叫转移、位置更新、路由、切换、计费、话务统计等。同时负 责“指 挥”MGW。MSC-Server负责CS域中主叫和被叫的呼叫,响应网络用 户层信令(3GPP TS 24.008),通过Nc接口传输呼叫控制信令,通过Mc接 口控制MGW。 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同时负责来自电路交换网络的TDM 承载和来自多媒体流网络的IP或ATM承载,例如话务交换、回音控制、铃音 的广播等。它通过Mc接口接受来自MSC-Server的控制信令,通过Iu和Nb接 口传输控制承载。 自此实现了呼叫控制和业务承载的分离。R4网络采用这种呼叫控制和承 载控制相分离的方式向全IP的核心网结构迈出了重要一步。
1. 通过Gi接口与外部IP分组网络连接。 2. GPRS会话管理,建立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3. 通过Gn接口与SGSN连接。 4. 输出与外部数据网络使用相关的计费信息。
IMS概述
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即IP多媒体子系统,本质上说是一种 网络结构。该项技术植根于移动领域,最初在3GPP R5为移动网络定义的, 而在NGN的框架下,IMS应同时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涵盖IMS增强特性 的3GPP R6已经基本冻结,这标志着IMS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原理解析
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原理解析1. 前言网络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快捷,但是我们常常只关注其表面现象,而对其背后的原理了解甚少。
本文将从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机制和网络结构等方面解析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原理,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网络通信的运作。
2.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定义了参与通信的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规则和格式。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其中,TCP/IP是网络通信协议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通过分层的方式将复杂的网络通信分解成若干个可管理的模块。
TCP负责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信息的顺序和完整性;而IP则负责将数据分成数据包,并通过各个网络节点将其传递到目标设备。
3. 数据传输机制在网络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机制主要包括数据的分包与合包、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的差错校验等。
首先,数据会被分成较小的包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会被按照顺序合并成完整的数据。
其次,数据的编码与解码是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发送端将数据进行编码,接收端则根据编码规则将其解码还原。
最后,数据的差错校验是为了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受到了损坏或丢失。
常见的差错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4.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组织形式。
常见的网络结构包括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等。
其中,星型网络是最常见的网络结构之一,它的特点是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中央节点上,中央节点负责转发和管理数据的传输。
而总线型网络则是所有设备都连接在同一条总线上,任何一个设备发送的数据都会被其他设备接收到。
环形网络则是将设备连接成一个环形,数据通过环路传输。
5. 网络通信的性能优化为了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化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带宽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
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增加带宽可以增加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FTP,SMTP,HTTP表示层………………。
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
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
网络通信安全系统的分析
网络通信安全系统的分析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了现实,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其融为一体,网上购物,网上充值等等很多业务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网络以其高效、便捷的优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网络还是一个尚待完善的虚拟系统,一些网络通信的安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其安全性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网络通信安全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通信安全系统性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与实践成果,网络对于现在的人来讲,已经不再感到陌生。
人们出门旅行、办事都离不开网络系统,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安全技术尽管发展的很快,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给人们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使得人们对网络业务产生质疑。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 分布式网络通信安全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密钥管理在安全组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其协商的方式以及密钥分发的获取方式可以分为三类:(1)集中式密钥管理;(2)分散式密钥管理;(3)分布式密钥管理。
1.1 集中式组通信密钥管理在这一管理方式中,有一个负责提供信息服务并管理的中央控制节点,其就相当于该系统中的管理员,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整个系统的通信密码建立、分发以及当该组成员发生变化时做好及时的密钥变更,以便适应新的环境。
这种管理方案可以是平面的管理方式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树形管理方式。
层次数管理模式的结构类似于树形结构,依次往下进行管理,这种结构的可扩展性很好,并且效率也很高。
1.2 分散式组通信密钥管理在该通信密钥管理模式中,是将整个通信组分成了一个个子组,并且,在每一个分出来的组中会有一个节点作为该组的组控制器,负责对整个子组内部的所有节点进行管理,主要的管理内容就是密钥的生成以及向各个组员进行分发。
整个组的各个子组之间构成了分布式的结构关系,但是,也可以是集中式的管理模式。
通信系统介绍及网络通信协议分析
通信系统介绍及网络通信协议分析作者:顾芳硕来源:《硅谷》2015年第01期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线及无线远程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溶合与渗透,数据通信技术得以兴起,这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使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数据传递成为可能。
关键词数据通信;协议;原理;传输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5)01-0176-01数据通信要实现两地之间信息的传输,就必须设置传输信道,同时由于传输媒介之间存在差异,数据通信可以分为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
但这两种方式均是凭借传输信道把计算机终端与数据终端连接,从而实现软、硬件和各种信息资源共享。
1 通信系统的五种传输方式1)电缆通信方式:主要的通信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一般用于有信电话通信,采用SSB/FDM调制方式及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
同轴电缆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光纤所取代。
2)光纤通信方式:光纤通信传输介质是光纤,载体是光波,其主要特点是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能好、适应性强、施工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
目前用于市政电话中继线、全球通信网、高品质电视信号传输、各行业监视和控制系统等。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设备有光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传输线路、光电转换设备、光中继设备等。
3)微波中继通信方式:通信载体为微波,亦称微波接力通信,是采用中继(接力)方式在地球表面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
具有传输频带宽容量大、跨越空间能力强、传输信号稳定质量高等特点。
模拟微波通信采用的调制技术一般为SSB/FM/FDM,数字微波通信采用的调制技术有,BPSK、QPSK及QAM。
4)移动通信:主要分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和码分多址传输技术(CDMA)。
数字移动通信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技术和数字话音编码技术。
5)卫星通信方式:其实质也是一种微波通信,该系统的中继站是卫星,由其发射微波信号,并在各地面基站之间传输。
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
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原理和技术,并介绍相关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网络通信的原理网络通信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传递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在操作系统中,网络通信的实现需要通过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操作系统中需要实现这些协议,以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和可靠性。
2.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数据封装是指将要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组装成数据包,以便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而解封装则是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解析并还原成原始数据。
操作系统需要实现这两个过程,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3. 路由选择:在网络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中间节点进行传输。
路由选择的功能是根据不同的网络拓扑和路由算法,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操作系统需要实现合适的路由选择算法,并通过路由表来存储和管理路由信息。
二、网络通信的技术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技术:1. 套接字:套接字是操作系统中实现网络通信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一种抽象的网络通信接口,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
通过套接字,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使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2. 网络编程:网络编程是指利用编程语言和相关的网络库,对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通信进行开发和应用。
常见的网络编程技术有使用C语言的Socket编程、使用Java语言的Socket和RMI等。
3. 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是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到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并行计算的技术。
在操作系统中,网络通信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各个计算节点能够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计算效率。
4.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指将物理资源抽象为虚拟资源,使得多个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同一物理资源的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课件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 展,网络通信技术经历了从局域网到 广域网、从有线到无线、从窄带到宽 带等发展阶段。
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互联网
网络通信技术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撑, 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
智能交通
网络通信技术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技术 支持,如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 等。
集线器的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一般可以通过Web浏览 器或命令行接口进行操作。
PART 04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
总结词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有限区域内实现网络接入的技术,具有高速数据传输和移动性强的特点。
详细描述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输数据,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它通常由无线网卡、 接入点和路由器等设备组成,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公里之间。无线局域网具有传输速度快、移动性强、灵 活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
02 01
05
物联网
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网络通信技 术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 制。
03
云计算
云计算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计算资源 和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实现了 资源的共享和灵活配置。
04
工业自动化
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 制。
PART 02
网络通信协议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网络通信技术》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网络通信技术概述 • 网络通信协议 • 网络通信硬件设备 • 无线通信技术 • 网络安全与防护 • 网络通信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
网络通信技术包括各种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协议,它们构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本文将探讨网络通信技术的概述、发展历程、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一、概述网络通信技术是指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从广义上讲,它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还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各种通信网络。
但是,本文将主要关注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互联而成的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设备通过通信链路相互连接,并遵循协议完成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很多,常见的有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国防部成立了ARPA(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开始研发一种分布式计算系统。
1969年,ARPA成功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它将四台计算机互联起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
进入70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向商业应用领域拓展。
1971年,美国第一个公共计算机网络Tymnet上线。
随后,各种新的局域网、广域网和主机互联技术相继出现。
其中,以以太网为代表的局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成为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90年代以后,随着万维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主导地位的网络。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21世纪,随着物联网、5G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三、应用前景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它不仅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互联网应用: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在线商店等。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
2. 移动通信应用:如手机通话、短信、移动支付、移动游戏等。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
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GPS检测、挖掘机器人设计等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分析无线网络随着局域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无线网络不需要进行布线,就可以实现信息传输,为人们的通信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无线网络不仅具有质量高的优点,同时还可以降低通信成本,所以在许多的领域中,都可以应用无线网络通信,以此提高各领域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无限网络的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有很多种,与人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所以应常用网线网络技术的深入的分析,以此不断提高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水平。
1 无线广域网无线广域网不仅可以实现与私人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同时还可以与遥远的观众进行无限连接。
在无限广域网中,常使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GPS、GSM、以及3G,下面就针对这三种技术进行探讨。
1.1 GPSGPS是一项重要的定位技术,其主要基础为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在海陆空进行三维导航,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定位能力,美国在1994年全面建成。
GPS系统主要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以及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GPS系统的卫星共有24颗,它们在轨道平面上均匀分布,其主要负责两方面工作,其一是对卫星进行监控,其二计算卫星星历;对于GPS用户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GPS信号接收机硬件,另一部分为GPS信号接收机处理软件。
GPS在工作过程中,通常利用GPS信号接收机,对GPS卫星信号进行接收,并对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行确定相关的信息,包括用户位置以及速度等等,以此实现GPS定位以及导航的目的。
GPS系统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操作简便、高效率以及多功能等,最初,在军事领域中应用GPS,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发展,GPS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民用领域中应用力度逐渐加大,特别是在工程测量中,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准确监测,大大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促进工程测量的行业的不断发展。
信息系统的网络通信
信息系统的网络通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系统的网络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通信是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快捷、高效。
本文将从网络通信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网络通信的定义网络通信,简单来说,是指通过网络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它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互通的桥梁。
网络通信不仅仅包括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还包括手机、传感器等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
二、网络通信的作用网络通信对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网络通信能够提供实时的数据传输,使得信息的处理更加迅速高效。
其次,网络通信能够实现异地办公和远程协作,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另外,网络通信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三、网络通信的技术网络通信的技术众多,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1.以太网:以太网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通信技术,通过以太网协议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设备。
以太网通常使用乙太网线来传输数据。
2.无线局域网(Wi-Fi):Wi-Fi技术使得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无需使用有线连接。
Wi-Fi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公司、公共场所等各种场景。
3.蓝牙:蓝牙技术旨在实现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例如连接手机和耳机、键盘等外设。
蓝牙技术在个人设备之间的通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4.互联网协议(IP):互联网协议是在互联网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础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并通过路由器将其传输到目标设备。
5.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建立在IP之上的协议,它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能够完整地到达目标设备。
6.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加密等能够保护网络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入侵。
四、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也在不断改进和演进。
未来,网络通信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5G和6G技术的普及:5G和6G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的速度和带宽,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
4GLTE无线数据通讯专网系统介绍
第四部分
TITLE
LTE集群优势
LTE集群优势
MME/SAE Gateway
MME/SAE Gateway
X2
eNB eNB
E-UTRAN
便携式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基于TD-LTE技术, 提供语音集群,宽带数据传输、高清视频监控及视频 调度等丰富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同时在网络的安全性、 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可快 速应用于救援现场,重大事件保障,抢先救灾,战术 指挥等应急通信场景。
带宽
延时 移动性 远端控制 传输距离 抗干扰能力 技术架构严 谨性 安全性 传输方式 频谱利用率 业务支持
20ms 100KM/h 不支持 1-5KM 差 差 差 点对多点 低 语音
36Kbps
200ms 100KM/h 不支持 5-10KM 差 差 差 点对多点 低 语音
228Kbps
500ms 100KM/h 不支持 5-10KM 中 差 差 点对多点 低 语音
基站及天线安置
成功案例
县城城区覆盖效果
经过实地测试,测得如上图的城区 网络覆盖强度图,可以看到,城区 基本可以实现场强-110dbm以上的
覆盖,完全满足公安无线视频回传
的需求。
1.4GHz LTE基站采用IP69防护等级,可置于 户外,防水防尘防潮,使用2根9dbi增益的全 向单极化天线,布置于楼顶。经过调整天线角
第六部分
TITLE
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
传统基站体积大、重量重、功 耗和噪音大、配套要求高 站址获取困难,安装困难,机房、 空调、土建等配套要求高,导致建 网周期长,投资成本大。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架构实现的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和任务。
与传统操作系统相比,网络操作系统不仅要提供通常的操作系统功能,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还需要支持网络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等特性。
本文将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附带相应的答案和解析。
一、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操作系统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等网络进行分布式计算和资源共享的操作系统。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网络架构:网络操作系统以网络为基础,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
2. 分布式计算: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计算节点进行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
3. 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共享各种资源,如文件、打印机、数据库等,使得多台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和利用这些资源。
4. 远程访问:网络操作系统支持用户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到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管理,无需身处计算机所在地。
二、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网络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1. 云计算:网络操作系统为云计算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支持,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汇聚在一起,提供高效、可靠的云服务。
2. 分布式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的存储和计算分散到多台计算机上,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大数据处理: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集的分布式处理和分析,通过多台计算机并行计算,加速数据处理的速度。
4. 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监控和管理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防御。
三、网络操作系统的优缺点网络操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计算效率和经济效益。
2. 灵活性: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计算和远程访问,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和管理。
5G网络介绍ppt课件
2
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
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 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 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 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 频带
新型网络架构
•未来5G可能采用CRAN接入网架构。CRAN的基本思想是通过 充分利用低成本高速光 传输网络,直接在远端 天线和集中化的中心节 点间传送无线信号,以 构建覆盖上百个基站服 务区域,甚至上百平方 公里的无线接入系统
体验提升
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 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 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 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 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信道传输;2.抗干扰性强的高速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 传输技术;3.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 天线;4.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和光接口;5.系统管 理资源;6.软件无线电、网络结构协议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G主要解决语音通信的问题 2G可支持窄带的分组数据通信,最高理论速率为236kbps 3G在2G的基础上,发展了诸如图像、音乐、视频流的高带宽多媒体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 统(4G)
4G包括TD-LTE和 FDD-LTE两种制式, 是集3G与WLAN于一 体,并能够快速传输 数据、高质量、音频、 视频和图像.4G能够 以100Mbps以上的 速度下载,并能够满 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
无线服务的要求。
4G解析
1
4G定义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课件:数据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
5. 数据电路(Data Circuit) 数据电路连接两个数据终端设备,负责将数据信号从— 个数据终端设备传输到另一个数据终端设备。 6. 数据链路(Data Link) 数据电路加上数据传输控制功能后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7. 通信控制器 通信控制器是指那些把计算机/终端信息处理系统与数 据传输系统连接起来,并实现通信功能的设备。通信控制器 的功能包括:
数据通信网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对报文交换的改进,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交换 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两者的优点, 使其性能达到最优。分组交换也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它是将数据分割成分组后,以分组为单位将信息从源端发往 目的地。分组交换是将长报文分成若干个固定长度的小分组 进行传输。不同站点的数据分组可以交织在同一线路上传输, 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由于分组长度的固定,系统可以采用 高速缓存技术来暂存分组,提高了转发的速度。
数据通信网
其缺点有: (1) 电路接续时间较长,短报文通信效率低。 (2)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占用,电路利用率低。 (3) 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 通信规程等方面应完全兼容,这就限制了各种不同速率、不 同代码格式、不同通信规程的用户终端之间互通。 (4)有呼损。 (5) 传输质量较多地依赖于线路的性能,因而差错率 较高。 所以电路交换非常适合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 语音通信。
数据通信网
其缺点有: (1) 报文通过交换机的时延大,且时延抖动也大,不 利于实时通信。 (2) 交换机要有能力存储转发用户发送的报文,其中 有的报文可能很长,这就要求交换机要有高速处理能力和大 的存储空间。因此,报文交换机的设备比较庞大,费用高。 (3) 报文交换不适于实时交换数据的场合。 报文交换的上述优缺点使其主要适用于公众电报和电子 信箱业务。
PLMN网络体系结构
PLMN的发展
第一代 模拟蜂窝
第一代(1G)
第一代(1G)移动通信 系统20世纪70年代诞生 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 统,1G系统采用模拟信 号传输方式实现语音业 务,使用频分多址 FDMA接入技术划分信 道。第一代移动通信标 准包括AMPS、NMT450/900、TA什么是PLMN
PLMN全称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由政 府或它所批准的经营者,为公众提供陆地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 网络。该网络必须与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互连,形成整个地区或国家规 模的通信网。PLMN = MCC + MNC,例如中国移动的PLMN为46000、46002 ,中国联通的PLMN为46001,中国电信的PLMN为46003。PLMN是一个无线 通讯系统,趋向于面向陆地上的乘坐交通工具移动或步行移动的用户。由于 移动和便携的因特网用户也越来越普及。一个理想的PLMN系统提供给移动和 便携用户和固定网络相当的服务,这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是一个特殊的挑 战,因为基站会难以被找到和维持。在都市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障碍,像是建 筑物,和各种射频都能引起杂音和干扰的辐射。大多数的PLMN系统今天使用 数字技术而不是过去的模拟技术。这一个过渡已经改善了通信质量和可靠度 ,但是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
MSC从系统内的三个数据库,即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者位置 寄存器(VLR)和鉴权中心(AUC)中获取用户位置登记和呼叫请求所需的 全部数据。另外,MSC也根据最新获取的信息请求更新数据库的部分数据。 作为GSM网络的核心,MSC还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自动漫游等具有移 动特征的功能及其它网络功能。
第二代(2G)
第二代(2G)移动通信 系统始于20世纪 9 0年代 ,是由数字无线电技术 组成的数字蜂窝移动通 信系统,提供更高的网 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 量和保密性,并为用户 提供无缝的国际漫游。 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 括GSM、D-AMPS。PDC (日本数字蜂窝系统) 和IS-95CDMA等,均仍 然是窄带系统。
典型通信系统的构成、特征、范围及应用
通信系统是由发送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构成的,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由数码处理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设备组成。
传输介质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可以是有线传输媒介,也可以是无线传输媢。
二、典型通信系统的特征1. 可靠性高:通信系统应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行,确保信息的可靠传输。
2. 带宽:通信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带宽来传输信息,不至于造成信息的丢失和延迟。
3. 抗干扰性:通信系统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抵抗外部噪声和干扰,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
4. 实时性:通信系统在传输信息时应能够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尽可能的降低传输延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输。
5. 灵活性:通信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通信环境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典型通信系统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电信通信系统:包括固定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系统等,主要用于语音通信、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等。
2.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蜂窝网络、WLAN、蓝牙、ZigBee等,主要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传感器网络等。
3. 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主要用于数据传输、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等。
4. 军事通信系统:包括军事通讯设备、加密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主要用于军队指挥、作战指挥、情报传输等。
5. 其他通信系统:包括航空通信、航海通信、广播电视传输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四、典型通信系统的应用1. 电信通信系统的应用:包括通联方式通讯、移动通讯、互联网接入、宽带接入等,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服务。
2. 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包括手机通讯、无线局域网、蓝牙耳机、智能家居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通信方式。
3. 网络通信系统的应用:包括互联网应用、上线视瓶、网络游戏、语音视瓶通讯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4. 军事通信系统的应用:包括军事通讯设备、卫星通信系统、战场指挥系统等,为军队提供了信息化作战的支持。
OSIRM体系结构
OSIRM体系结构OSI/RM体系结构是第⼀个标准化的计算机⺴络体系结构。
它是针对⼴域⽹通信(也就是不同⽹络之间的通信)进⾏设计的,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esion Layer)、表⽰层(Presentation Layer)、应⽤层(Application Layer)。
但任何⼴域⽹其实都是由多个远程局域⽹连接⽽成的,所以在OSI/RM中不仅包括了⼴域⽹中不同局域⽹间通信的功能层次(上⾯五层),也给出了局域⽹内部通信所必需的两个层次(最下⾯两层)。
OSI/RM低四层(从物理层到传输层)定义了如何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也就是定义了如何通过⽹卡、物理电缆、交换机和路由器进⾏数据传输;⽽⾼三层(从会话层到应⽤层)定义了终端系统的应⽤程序和⽤户如何彼此通信也即定义了如何重建从发送⽅到⽬的⽅的应⽤程序数据流。
更多的是把OSI/RM的七层结构分成低三层和⾼四层,低三层负责创建⽹络通信所需要的⽹络连接(⾯向⽹络),属于“通信⼦⽹”部分,⾼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户数据通信(⾯向⽤户),属于“资源⼦⽹”部分。
第⼀层是物理层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以建⽴、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信号线进⾏bit流传输的⼀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层,数据的单位称为⽐特(bi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018年10月
f1
f2 f3
fk2 fk1 fk3
(b)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13
移动通信网络(续)
网络通信原理
(四)
2013级 研究生课程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1
4.典型网络通信系统1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2
4.1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3
公用交换电话网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特指传统的有线公用交换电话网。 PSTN的典型结构 我国定义了五个等级的PSTN网络结构: 第一、二、三和四级均为长途交换中心;
第五级为由端局组成的本地交换中心;
电话机就是网络的终端设备,端局为网络的接入节点; 第一级交换中心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构成了网络的骨 干部分; 第二、三和四级的中继(交换节点)和端局节点间则以 树形的结构逐级汇聚接入到主干网上。
省际平面 DC1 DC1 DC1 DC1 DC1 DC1 DC1
省内平面 DC2 DC2
DC2
DC2
DC2 DC2 DC2
DC2 直达路径
DC2 B省长途网
DC2
A省长途网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
PSTN话音与信令的路由选择策略 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首先选择可直达的路由; 当直达路由不可用时,选择优先级别最高的第一迂回路
1帧/32时隙/256bit(125us) 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帧同步时隙 偶数帧 第0时隙
X 0 0 1 1 0 1 1
第16时隙
0 0 0 0 1 A2 1 1
PSTN典型的呼叫过程
(主叫) 摘机 拨号音 拨号信号 占用 被叫号码 占用 应答 通话 挂机 通话终结 拆线 证实 (用户线信令)
2018年10月
交换机
交换机
(被叫)
振铃 答机 挂机
(局间信令)
(用户线信令)
10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4.2 移动通信网络
2018年10月
C2
B1
五级交换中心 C5 接入网
B2
A1
A2
端局 接入网
端局
用户电话机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5
公用交换电话网(续)
简化的PSTN的二级结构
在省内和省际的两级网络平面上分别构成网状的结构,可使 得长途话务的转接次数大大减少; 在两省和省内网络平面的节点间,可以设置直达路由,以进 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第2话路 第17话路 信号码 信号码
a b c d a b c d
A1和A2分别为帧和复帧 失步时的对局告警码 正常时为:0 告警时为:1 X位置保留给国际使用 暂定为:1
第15话路 第30话路 信号码 信号码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9
公用交换电话网(续)
接入网 基站
交换机/路由器
家庭基站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12
移动通信网络(续)
移动通信网络的蜂窝结构
蜂窝结构源于在平面划分的小区形状一般抽象为六角形,多 个六角形在组合则构成蜂窝的形态。 六角形是可实现无缝拼接的多边形中,用圆形区分时,不同 区域交叠面积最小一种多边形。 在一个小区内,还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扇区,每个扇区使用不 同的频率以提高小区的用户容量。
通过Modem,利用多进制的载波调制方式来传输数据,接入 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几十Kbps。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8
公用交换电话网(续)
PSTN的信号方式与帧结构
16帧(2ms) 复帧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F11 F12 F13 F14 F15
7
公用交换电话网(续)
PSTN的接入网 PSTN的接入网通常是指用户电话机到端局的网络部分; PSTN的接入网基本上是由双绞线铜缆组成的;
在300到3400Hz频谱段,信号的衰减最小,非常适合信号能 量主要集中在这一频段的语言信号; 普通电话机信号通过双绞线到达端局的传输距离可达3到5公 里;
当利用PSTN网络传输数据,在接入网传输阶段,应加入调制 解调器(Modem), 使载波信号工作在300到3400Hz频谱;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11
移动通信网络
本课程中的移动通信网络均是指商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 接入网:基站/移动终端 核心网:网络交换设备、控制管理设备
控制/管理/信息服务-服务器系统 有线连接 基站 基站 核心网 无线连接 基站 有线连接
房屋
接入网
第30话路时隙
帧同步标记 奇数帧 第0时隙 X 1 A1 1 1 1 1 1 保留给国内使用 暂定为:1 第1--15话路时隙
1 2 14 15
复帧同步标记 复帧失步标告 警与备用位
a b c d a b c d
第16--29话路时隙
17 18 28 29
第1话路 第16话路 信号码 信号码
a b c d a b c d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
4
公用交换电话网(续) 五级PSTN的典型结构
一级交换中心 C1 主干网络 PSTN 二级交换中心 C2
节点间也根据区域 之间的业务量大小, 建立同层之间的直 通链路或者不同层 之间的非对称链路。
三级交换中心 C3
C1
四级交换中心 C4
由;
当第一迂回路由也不可用时,再选择优先级 别次高的 第二迂回路由;
以此类推,直到确定合适的路由为止。
示例:端局A1与A2之间直达路由为A1—A2;第一迂回路由为 A1—B2—A2;第二迂回路由为A1—B1—B2—A2;第三迂回路由则为 A1—B1—C1—B2—A2。
2018年10月
SCUT DT&P Labs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