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大事记整理版2013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一、探月计划阶段-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实现中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

-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实现着陆月球并返回地球的双向探测任务。

二、载人航天计划阶段-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

- 1999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使用“神舟一号”飞船,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的国家。

-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首次载人太空行走。

-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双人飞行。

-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首次舱外活动任务。

-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实现首次自主交会对接任务,并且用于女性宇航员首次飞行任务。

-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实现太空教室任务并成功回收宇航员,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空间教育活动的国家。

三、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实现中国首次空间实验室任务。

- 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并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成功对接,实现首个短期和长期载人飞行任务。

四、火箭技术和卫星工程发展阶段-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期:针对国内空间通讯、广播、气象等领域需求,中国开始开展卫星工程任务。

- 199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并使用液态火箭发射技术,成功发射轨道卫星。

- 200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并使用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实现多种类型卫星发射任务。

- 2015年:中国成功搭载空间站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并实现首个货物供给任务。

五、未来计划以及前景展望- 2020年代起:中国将会开展空间站建设任务,进行空间科学,物理和技术实验,为未来深度空间探索和太空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 长期目标:中国计划在2045年前将载人登陆火星,并进一步深入开发空间资源和探索深度宇宙。

世界航天大事记

世界航天大事记

世界航天大事记【1608年】1608年到1610年间,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借助望远镜,发现月球表面的地形坑坑洼洼、苍古斑斓,阴影部分是广泛分布的月海,而反射阳光较强的部分则是月面的高地,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1610年,伽利略将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景象绘制成了第一张月球正面图。

【1957年】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

【1959年】1959年1月,苏联成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掠过月球并发回数据。

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并于两天后击中月球,撞击月球表面“静海”的东面,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人造物体在月球硬着陆,标志着人类对月球近距离直接科学探测的开始。

“月球2号”探测器还首次为人类送回了月球表面的珍贵照片,证实了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

1959年10月,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绕过月球背面,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1961年】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驾驶“东方1号”飞船完成有史以来的首次太空飞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太空观察地球,第一次在外太空看到了月球的模样。

加加林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是苏联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尽管他没有进行过绕月飞行,更没有实现在月球登陆,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还是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加加林山”。

【1966年】1966年2月3日,苏联发射的“月球9号”探测器在人类探月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从月球发回一批月球全景照片。

1966年3月31日,苏联发射“月球10号”探测器,该探测器第一次实现了环绕月球飞行,拍摄了大量月球照片。

【1968年】1968年10月11日,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7号”宇宙飞船,该飞船进行了首次载人绕月飞行试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第一次实现载人绕月飞行。

【1969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第一次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任务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新网9月29日电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今日将发射升空。

据了解,“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

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〇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这里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1967年1月22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首批中心科技工作者入驻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5年11月,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7日,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大事记归纳

中国航天大事记归纳

《嘿,聊聊中国航天大事记》
嘿,朋友!咱今天来唠唠中国航天那些超厉害的事儿。

你知道不?中国航天那可是一路开挂呀!从啥都没有,到现在牛得不行。

咱先说说东方红一号。

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兴奋得不行。

就像家里突然有了个宝贝一样。

这颗卫星上天,标志着咱中国也能在太空有一席之地了。

那家伙,全国人民都觉得特别自豪。

后来呢,神舟飞船系列那更是不得了。

杨利伟坐着神舟五号上天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盯着电视看。

那心情,紧张又激动。

就像自己也跟着上了天一样。

从那以后,神舟飞船一次次地飞上天,把咱们的宇航员送到太空。

他们在太空里做实验、看风景,可威风了。

还有嫦娥工程。

嫦娥奔月的故事咱都听过,现在真的把探测器送到了月球。

那画面,美极了。

就像在看一场科幻大片。

探测器在月球上拍照、探测,给咱带来了好多关于月球的秘密。

再说说天宫空间站。

这就像咱在太空里的一个大房子。

宇航员们可以在里面生活、工作。

那里面可先进了,有各种设备。

他们在里面做实验、搞研究,为咱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的大事记可太多了。

每一件都让人兴奋不已。

咱国家的航天人那可真是太厉害了。

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就像一群超级英雄,为了实现咱们的航天梦,拼命努力。

咱作为中国人,也得为中国航天骄傲呀!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更厉害的事儿呢。

咱就等着瞧吧!。

2013年-2014年大事记

2013年-2014年大事记

【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好学才能上进。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二手房交易中个税按转让所得的20%征收1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

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糯康等湄公河案四名罪犯被依法执行死刑1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四名湄公河案罪犯执行了死刑。

2011年导致13名中国船员被害的湄公河“10·5”案件尘埃落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宣布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和国务院机构设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进行了部署,新一届政府开始全面履职。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这次访问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

习近平主席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了会谈和会见,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主张,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1.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颗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2.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3. 1992年11月3日,我国第一颗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卫星通讯的突破。

4.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5. 2011年9月29日,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成功发射,提高了我国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6. 2013年12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7. 2016年4月24日,“鹊桥”中继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首次量子通信卫星试验。

8. 2020年7月23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升空,这是我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9. 2021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以上这些事件都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

- 1 -。

航空航天大事年表

航空航天大事年表
1923年
·西班牙J.切尔瓦发明的旋翼机1月9日在马德里试飞成功
·广州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由黄光锐驾驶、宋庆龄乘坐试飞成功
·H.奥伯特论述火箭飞行原理的经典著作《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出版
1924年
·美国两架飞机首次分段环球飞行成功,全程42389公里,历时176天,飞行363小时7分
·齐奥尔科夫斯基论述多级火箭设想的专著出版
·日本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10月25日首次击沉美国航空母舰“圣·劳”号
·世界第一种飞航式导弹(德国的V-1)以及德国的V-2弹道导弹被用于空袭英国
1945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4月16日在哈瓦那成立,中国航空公司为正式会员
·美国B-29轰炸机分别在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世界第一架涡轮螺旋桨试验机9月20日在英国首次试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民用航空局11月2日成立
·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4000名员工11月9日在香港宣布起义
·空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成立
1950年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7月1日成立
·中国国内民航航线8月1日首航:津、汉、穗线及津、汉、渝线开始班机飞行
·世界第一种涡轮螺旋桨客机“子爵”号7月29日投入伦敦—巴黎航线
航空航天大事年表
公元前722~前481年
·中国公输般研制能飞的木鸟,为人类研制航空模型之始
公元前202年
·中国楚汉相争时期使用风筝
公元前140~前122年
·中国《淮南万毕术》一书中阐述热气球升空原理
公元9~23年
·中国王莽时期进行人力飞行尝试
78~139年
·中国张衡造出木鸟并试飞成功
220年前

2013年世界载人航天回顾

2013年世界载人航天回顾

S P EC IA L REP O RT2013年世界载人航天回顾1美国完成多项任务2013年,美国载人航天活动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多次进行“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RRM)试验;二是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天鹅座”投入使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三是航天员多次出舱维修“国际空间站”。

“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2013年,美国多次进行了“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希望通过发展机器人在轨服务能力来维修或为卫星加注燃料,增加卫星寿命。

“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将耗时3年,预算资金2260万美元。

“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是一种洗衣机大小的实验平台,由模拟卫星和4种专用工具组成。

其专用工具包括:剪线钳和垫片操作工具、多功能工具、安全帽拆除工具、喷嘴工具。

每个工具上都安装了2台相机,地面团队可有效观察和控制任务进展情况。

该实验平台在2011年8月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时携带至“国际空间站”,放在空间站右舷桁架的快速后勤搬运器-4上。

它用于试验太空机器人,包括模拟打开卫星上的阀门、切割线路、拆掉模拟燃料螺帽后向模块注入模拟燃料等精确作业,以测试项目可行性。

它表明用于卫星维修、维护的太空机器人及相关先进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其过程是:①通过空间站上的加拿大“灵巧机械臂”把连接管工具插入“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燃料阀;②向“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发送精确命令,使它通过其流体传输系统和附属燃料阀将液态乙醇传输进入连接管工具,随后再传输回到“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实验平台的贮液器中;③当流体传输完成后,连接管工具与试验燃料阀断开,但将其自身的一部分即灵巧“快速断开”装置留下,以便为未来简易的和更高效的燃料加注连接创造条件;④“灵巧机械臂”将连接管工具放回“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中,并安装好稳定装置。

通过进行在轨流体传输,验证了配备有精密工具、采用创新性推进剂传输系统以及精心设计程序的机器人遥控技术,证明了机器人能够在太空执行为“没有专用燃料加注接口”的卫星提供服务的能力。

2003年后航天大事记表格

2003年后航天大事记表格

2003年后航天大事记表格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下午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中国航天大事年表·2004年4月19日“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将“纳星一号”卫星送入太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着陆·2007年4月1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4月25日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发射成功·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升入太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2009年11月27日中国首次成功实现静止气象卫星双星位置交换·2010年8月1日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2010年10月26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虹湾成像轨道·2011年8月18日中国”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卫星未进入轨道·2012年6月29日中国神州九号飞船成功着陆·2013年4月26日中国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4年8月19日中国遥感卫星高分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4年10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2号·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6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16年11月1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着陆·2016年11月22日中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成功发射·2016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可监测二氧化碳浓度·2017年3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天鲲一号”新技术试验卫星·2019年4月20日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0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21年4月29日中国“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1960年:中国研制出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

1970年: 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9年:11月20日,首艘神舟飞船(神舟一号飞船)由一枚长征二号F火箭送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于3月25日发射。

4月1日,在绕地球飞行108圈之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

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被送入轨道,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他在太空度过了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 4圈后返回地面。

2005年: 10月12日上午9:00,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五天后安全返回。

2007年:中国发射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该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为月球表面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内蒙古。

2010年:10月1日,中国发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

2011年:9月29日,中国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这是朝着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大事件资料重点

中国航天大事件资料重点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 第一枚大推力捆绑 式火箭——长征二 号E即“长二捆” 火箭顺利升空。 “长二捆”就是承 担载人飞船发射任 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 箭的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 中国航天史上 一个值得永远 记住的日子— —这一天,中 央正式批复载 人航天工程可 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正式立项, 代号为“921工 程”。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 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 “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 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 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 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 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 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 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 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 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 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 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 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卫星
天宫1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 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 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 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 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 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 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 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世界航天大事记(最终定稿)

世界航天大事记(最终定稿)

世界航天大事记(最终定稿)第一篇:世界航天大事记1957.10.4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

1961.4.12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宇航员加加林在绕地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1961.5.5美国宇航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5.3.18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宇宙飞船,第一次在太空自由行走了10分钟。

1966.3.16载有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美国“双子星座”8号在飞行中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9.7.21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1.4.19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

1973.5.14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空间站工作。

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81.4.12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6.1.28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2名女宇航员。

1986.2.20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服役15年后,于2001年3月23日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

“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也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计划于2007年完成。

2013年国内外航空航天十件大事

2013年国内外航空航天十件大事

2013年国内外航空航天十件大事作者:来源:《航空世界》2014年第02期中航工业掀重组浪潮根据中航工业贯彻“五化”战略中“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的要求,要实现集团公司专业化资本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1月6日,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安阎良正式揭牌,国内首家飞机业务板块重组上市完美收官。

进入12月,中航工业迎来加快资本重组的新一轮“冲击波”,旗下各板块动作频频。

中航工业成立五年来,对所属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整合,组建了19家专业化的子公司。

旗下上市公司从22家增加到27家,资产证券化率从15%上升到近52%。

运20成功首飞1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运20大型运输机在西安阎良成功首飞。

运20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运20大型运输机的首飞成功,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首支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5月1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战力量,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航母战斗力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海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代表和海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在发展航母事业、建设强大海军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部队由舰载机飞行部队、机务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有歼15战斗机和教练机以及多种型号的多用途直升机。

工信部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目标,并对我国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工业布局、航空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和任务做了明确部署。

确立了至2020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三大目标:基本完善现代航空工业体系;掌握当代先进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试验、制造和综合保障技术;民用飞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更新至2013年底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13年12月6日17时47分,在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密控制下,嫦娥三号开始实施近月制动。

17时53分,发动机关机,嫦娥三号顺利进入100公里环月轨道。

2013年12月14日晚21时11分11秒成功落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