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人与生物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生物圈
考试要求
1.生物圈的概念。能说明生物圈的组成。
3.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阐明生物圈稳态得以自我维持的原因。
4.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描述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阐明引起酸雨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目的
1. 生物圈的概念(C :理解)。
2. 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C :理解)。
3.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C :理解)。
4. 生物圈的保护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C :理解)。
重点和难点疑点
1. 教学重点
(1) 生物圈的概念。
(2)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
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
3.疑点 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
教学方法 先考后教,针对复习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的稳态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圈的保护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注解】
环境污染
环境危机 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生物圈: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
二、稳态
(一)概念: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连续的状态
(二)稳态的维持
1. 能量基础: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太阳能−−
−→−光合作用
化学能) 2. 物质基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物质
3. 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稳态的破坏:人类在许多方面对生物圈的影响超过其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
三、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农业方面:森林变成农田,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
(一)影响 工业方面:大量开采能源,得不到相应补充和恢复
人类生活:生活废弃物污染环境
(二)实例:酸雨
1.SO2的来源和去路:
(1)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去路:以SO2形式被植物吸收;形成酸雨降至土壤和水体,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2.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1)成因:大气中的SO2过多(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净化能力)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NO2等)
(2)危害:使水体酸化,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
四、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改变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维持生物圈的稳态
1.节约能源
2.开发新能源
3.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无废料生产(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4.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训练】
A:基础训练
1.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能说明其功能的是()
A.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自然环境和生物相互作用 D.能维持自身的稳态
2.有关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
B.只能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界
C.只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
D.都能被微生物利用
3.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须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小幅度上升有利于光合作用,不会影响稳态)4.在物质循环中,氮元素与硫元素参与循环的方式不同之处是()
A.能以矿质离子的形式被植物所吸收 B.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能被分解者利用和释放 D.能通过微生物从大气进入植物体
5.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6.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建立无废料的生产体系,也就是把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变为()
A.原料→产品→废料 B.原料→废料→产品
C.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D.原料→产品→废料→产品
7.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②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B:提高训练
1.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3.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
4.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
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5.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