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贫困的变化情况-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2020焦点简报

2007年10月

世界贫困的变化情况

陈少华Martin Ravallion

要了解世界的减贫成就就需要利用入户调查和价格数据经常进行认真的评估。幸运的是,衡量贫困的任务越来越容易,而且结果也可能越来越准确。可用于评估减贫成就的最好的数据来自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农户关于生活标准的调查。过去的二十五年里,由于世界各国国家统计机构的努力,援助机构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设计、实施和处理这些调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调查数据为评估全球和地区扶贫成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关于农村和城市贫困对比的新数据提供了实证来证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城市化是多么迅速(见专栏1)。

全球减贫成就的一些标志

从绝对数量说,发展中国家每天生活费不到一美元的人口从1981年的不足15亿下降到2004年的9.7亿,这是有史以来全球贫困人口第一次降到10亿以下(图1a)。但是对贫困线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事实上,每天生活费不到两美元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却上升了一亿,2004年达到25亿。

从比例上来说,根据一天一美元的标准,全球贫困率从1981年的40%下降到2004年的18%,根据一天两美元的标准,那么贫困率从1981年的67% 下降到2004年的48%(图1b)。无论是对于哪条贫困线来说,在1981年到2004年这一时期贫困的趋势每年平均下降了0.8个百分点。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个目标要求,要在2015年之前把全球在1990年的一天一美元的贫困率降低一半,那么每年的贫困率下降程度都不应低于0.6个百分点。目前的下降趋势是每年0.8个百分点,高于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世界正朝着实现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迈进。

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以上这些数据其实透露了三个重要的信息。第一,即使实现了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世界上仍然会存在很多仍非常贫困的人口。从1981年到2004年,生活费一天一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以每年大约1700万的速度减少。以这样的速度到了2015年,即使1990年的贫困率将会下降一半,世界上还剩下八亿多人口每天依靠不足一美元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就算把那些发展得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成就考虑在内,2015年生活费一天一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也有七亿多。

图1—1981–2004 期间的贫困衡量a. 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b. 贫困率

来源:陈少华和Martin Ravallion,《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衡量》,政策研究工作报告4211(华盛顿:世界银行,2007)

备注:标注有“u+r”的曲线包含了城市-农村贫困线的差异

第二,在减少一天两美元的贫困方面全球进展缓慢。从1981年到2004年这期间大部分时间,生活费在一天两美元以下的人口是增加的,只在九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末开始有短暂的减少。据此向前推算,到2015年将有280万人口生活费每天在两美元以下(有20亿人生活费在一天一美元和两美元之间)。根据这个标准,到2015年的贫困率将在40%,大大高于要把1990年贫困率减半所需要的30%。这样的推断是值得让人警醒的。有迹象表明生活费一天两美元以下的人口数量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减少,但是现在确定这种趋势究竟能维持多久还为时太早。

但是很显然,将来是否能够实现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线是怎么制定的。生活费低于一天两美元的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得相对缓慢,这自然说明生活在一天两美元和一天一美元的生活费之间的人口增加了。这也毫不奇怪——那些刚脱离贫困的人们不可能那么迅速就加入世界的中产阶级。不过生活费高于一天两美元的人口增加得更快。这三类人群——一天一美元以下、一天一美元和一天两美元之间、一天两美元以上——的年增长率分别是-1.4%、1.9%以及3.5%.

第三,毫无疑问中国的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很大比例。如果只看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那么贫困率下降的趋势大概放缓了一倍。除开中国不算,如果1981年到2004年根据一天一美元标准计算的贫困率照这个速度下降,那么到2015年贫困率指数会降到16%——比1990年贫困率的一半要高。同样,如果不把中国计算在内,生活费在一天一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的数量将基本保持不变。而且在1981年到2004年期间,在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生活费在一天两美元以下的人口有增长的趋势,虽然他们的数量从1999年开始就比较稳定。除了中国,三类人群——一天一美元以下、一天一美元和一天两美元之间、一天两美元以上——的总的人口增长率模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具体的说,这三类人的年均人口增长率分别是0.1%、2.4%和2.5%。

减贫的地区综合成果

由于各个地区的贫困测量标准都在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所以各地区的贫困情况也在变化(图2)。东亚的贫困人口数量锐减(根据以上提到的两条贫困线)。东欧和中亚一直到2000年其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2000年以后有明显的减少。拉丁美洲贫困人口数量除了2000年以后有一些减少以外总的来说是增加了,但是贫困比例是降低了。如果以一天一美元的贫困线来计算,中东和北非的贫困人口数量呈减少的趋势。南亚的贫困人口比例降低了,但是生活费在一天一美元以下的人口数量基本不变,而在一天两美元以下的人口增加了。

无论是用哪一条贫困线计算,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贫困人口都增加了,不过还算振奋人心的是2000年以后两条贫困线下的贫困人口比例都减少了,所以跟其他地区的差距还不是太大。从1999年到2004年,这个地区一天一美元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下降速度是大约每年一个百分点。如果照一天两美元的标准来看,本地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还是有进步的,虽然它的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还是落后于整个发展中世界。

所以地区贫困构成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1981年到1984年,减贫的成效主要应归功于中国,所以本文将主要讨论1984年到2004年这个时间段。在

1984年,全球一天一美元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东亚,大概占全球贫困人口总量的44%。

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分布在中国。到2004年东亚占全球的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17%(中国下降到13%)。这种比例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南亚地区占全球的贫困人口比例上升了(从1984年的35%升至2004年的46%),更重要的是,按照一天一美元的标准计算,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球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84年的16%上升到了二十年后的31%。如果根据这些数字来推算2015年的情况,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一天一美元标准以下的穷人数量将占全球贫困人口总量的45%,比其他任何地区都高。

图2—按地区划分的贫困衡量1981–2004

a. 一天一美元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数量

b. 人口比例

来源:同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