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1bf98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5.png)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临床检验项目是指用于评估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一系列实验室检验指标。
临床意义与解释是对这些检验项目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与解释。
1.血常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项目是评估机体血液系统功能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用来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
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帮助诊断贫血、感染性疾病等。
2.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和损伤程度。
例如,ALT和AST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引起。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等引起。
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以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可能是由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原因。
3.血脂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水平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可以评估心脑血管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4.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3)、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甲状腺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的正常与否。
例如,T3、FT3和FT4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是由于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引起。
TSH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等引起。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解读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cb36c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5.png)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解读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的准确解读是确保医疗决策正确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分析结果的解读进行详细探讨,从常见的血液、尿液和组织标本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血液标本分析结果解读血液样本是最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标本,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1. 血象分析血象是指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的结果解读。
其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则评估了患者的贫血状况。
2. 凝血功能分析凝血功能分析主要通过评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3. 电解质分析电解质分析是用来检测血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方法,包括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等。
正常的电解质水平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其异常变化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或肾功能异常等问题。
二、尿液标本分析结果解读尿液分析是评估患者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1. 尿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和比重等参数来评估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
同时,尿液中的酮体、葡萄糖和白细胞等指标也能反映出患者的代谢状况和是否存在感染。
2. 尿沉渣涂片检查尿沉渣涂片检查通过观察尿液镜检结果,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细菌等异常情况。
这些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或其他尿路疾病。
三、组织标本分析结果解读组织标本分析是通过对组织样本的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染色,来评估细胞形态、组织病理学和肿瘤等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两个方面。
1.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切片、石蜡包埋和染色等步骤,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细胞学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19a9e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4.png)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1.血常规检验:一般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计数可判断身体的免疫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贫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则与凝血功能有关。
2.血生化检验: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血糖值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血脂指标则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肝功能主要通过血清酶学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而肾功能则主要通过血肌酐、尿酸等指标来评估。
3.免疫学检验: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抗体、抗原等免疫指标的检测。
这些标志物的异常值可能与恶性肿瘤相关。
4.电解质检验:主要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测定。
这些指标与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神经和肌肉功能等密切相关,异常值可能反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生化免疫测定:包括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
甲状腺功能主要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来判断;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与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相关。
除了以上常见的检验项目,报告单还会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其他特殊项目的检测,如血气分析、肝炎病毒标志物、骨密度测定等。
每个指标的结果都会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并注明正常参考范围,以便医生进行判断。
此外,医学检验报告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同实验室的参考值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范围;其次,有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会随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最后,报告单上只有结果数据,但往往需要综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来做出最佳的诊断。
总之,医学检验报告单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解读,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然而,报告单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专业解读,才能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5f70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8.png)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与报告实验室检测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存在与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然而,仅仅获得检测结果是不够的,正确解读和准确报告结果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撰写准确的报告。
一、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首先需要考虑参考范围。
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参考范围,通常以正常人群中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基准。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参考范围可以是数字范围、阳性/阴性判定或者结果的分类。
通过将检测结果与相应的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可以判断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需要考虑结果的变异性。
许多因素,如生物学变异性、方法学变异性和个体差异等,都可以导致结果的变异。
因此,在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时,需要注意考虑这些变异性,特别是与参考范围的重叠部分。
如果结果处于参考范围的边缘或超出范围,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还需要考虑结果的临床意义。
即使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相反,即使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也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疾病。
因此,解读结果时必须与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二、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向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和可理解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以下是撰写准确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的几个重要步骤:1. 标题:报告应该以简明扼要的标题开始,概括检测结果的主要内容。
例如,“血脂检测报告”或“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2. 引言:在报告的开头,简要地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和临床病史等。
可以提供一句话概括患者就诊目的或症状。
3. 检测项目和结果:逐项列出所有进行的检测项目,并在旁边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和使用的软件,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编号来呈现结果。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并注明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或超出范围。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6d196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7.png)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可以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血液循环状况以及一些疾病的存在与否。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来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葡萄糖等物质,通过检测这些物质的浓度可以判断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此外,尿液检查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红细胞、白细胞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三、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来了解人体的器官功能。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脂、肝功能异常等疾病。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指标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学检查包括检测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指标。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感染等疾病。
五、病原体检查病原体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样本中的病原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病菌或病毒。
病原体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通过病原体检查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六、遗传学检查遗传学检查是通过分析人体的遗传物质来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学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基因突变分析等。
通过遗传学检查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遗传病变异,以及预测个体的遗传疾病风险。
七、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八、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超声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人体的器官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临床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与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d87e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3.png)
临床诊断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与临床应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的检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为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其可以提供关于血细胞数量与形态的信息,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
在临床应用中,血常规检查可用于筛查和监测各类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增高提示感染、白细胞减低可能是骨髓抑制等。
二、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能够提供有关机体内各类物质代谢的信息,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这些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血糖为例,血糖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及其控制程度的评估,对于确保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至关重要。
三、免疫学指标检查免疫学指标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反应产物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如白细胞亚群的检测可用于评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平衡情况。
四、微生物学指标检查微生物学指标检查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可以确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总结: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各类生物样本的检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用于评估机体的功能状态和诊断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准确地解读这些实验室检查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9417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0.png)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体液样本或组织标本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检查中包括的一些常见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检测感染、炎症和免疫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类型。
2. 尿液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 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检测轻微蛋白尿和肾损伤。
-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
- 尿肌酐测定: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3. 生化指标检查:- 血糖测定: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状态。
-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功能。
-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 脂质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
- 电解质检测:如钠、钾、氯等,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
4. 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状态及严重程度。
- 白细胞介素-6测定:反映炎症反应的活性。
- 血沉测定:评估炎症、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等情况。
5. 传染病检测:- HIV抗体测定:检测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乙肝病毒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情况。
- 肺结核抗体测定:帮助诊断肺结核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生化指标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2d28e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5.png)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
![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b050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6.png)
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在现代医学中,临床疾病的确诊常常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对其中的生化指标、细胞学、免疫学等进行分析,以获取客观的、可靠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就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进行介绍,并对一些结果进行分析。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
它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检测其中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感染或炎症等疾病的存在,而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暗示贫血。
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分析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生化检查是另一类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它通过测量患者体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来评估患者的机体代谢状态和器官功能。
其中,血糖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血脂是评估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之一。
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解毒能力,而肾功能检查能够判断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结果可以提醒医生关注患者的疾病风险,指导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除了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外,免疫学检查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
免疫学检查主要通过检测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免疫指标,如抗体、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等,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诊断艾滋病感染;流感病毒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诊断流感等疾病。
免疫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感染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的选择。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并不仅仅限于单一指标的异常,更需要将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纳入考虑。
例如,在肾功能检查中,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是常见的指标。
BUN和Cr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受损,但两者上升的比例也能提供更多信息。
如果BUN和Cr的上升比例大致相等,说明可能是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的,而如果BUN升高相对较多,Cr升高较少,可能是由于肾脏血液循环减少引起的。
神经内科实验室检查与结果解读
![神经内科实验室检查与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6b176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d.png)
神经内科实验室检查与结果解读在神经内科,实验室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结果解读。
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重要信息。
1. 血常规血常规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
其中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能够反映贫血、感染和出血等情况。
例如,贫血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
2. C-反应蛋白(CRP)CRP的升高常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在神经系统感染、炎症性疾病等情况下,CRP的水平往往会升高。
因此,通过监测CRP的水平,医生能够了解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3. 血糖血糖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血糖可能意味着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4. 电解质电解质的平衡对于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例如,低钠血症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反应和脑水肿。
因此,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医生可以对神经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
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脑脊液是由脑脊液系统产生的,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1. 压力脑脊液的静压是诊断颅脑疾病的重要指标。
增高的脑脊液压力可能提示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积水或颅内肿瘤。
2. 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细胞数目很少。
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可能与感染、肿瘤或出血等疾病有关。
具体细胞类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医生确定病因。
3. 蛋白质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水平可以反映炎症和破坏神经系统的疾病。
比如,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通常升高。
4. 糖和乳酸脑脊液中的糖和乳酸水平可以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
例如,脑脊液中乳酸浓度升高可能是缺氧性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通过记录和分析神经组织产生的电活动,可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1. 脑电图(EEG)脑电图记录脑细胞的电活动。
临床常用化验单解读
![临床常用化验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ab716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1.png)
免疫学检测
利用免疫学技术检测寄生虫特异性抗 体或抗原,提高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准 确性。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污染和感染 源。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疗器械、用品、环境等进行严格消毒和 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 生意识和技能。
药敏试验方法
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自动化药敏试验系统等,根据实验室条件 和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药敏试验方法。
真菌感染相关指标判断
真菌培养
观察真菌在体外培养条 件下的生长情况,判断
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真菌镜检
通过显微镜观察临床标本 中的真菌形态和结构,辅
助诊断真菌感染。
血清学检测
检测血清中真菌特异性 抗体或抗原,辅助诊断
血脂(Lipids):包括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C),反映脂代谢 状况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肾功能指标(Renal Function Tests):如尿素氮(BUN)、肌酐 (Cr)、尿酸(UA)等,反映肾脏 排泄及调节功能。
化验结果
显示每个化验项目的具体数值 或定性结果。
异常提示
对超出正常范围的化验结果进 行标注和提示,以便医生和患 者重点关注。
02 血液学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评估贫血、失血、造血功能等。
白细胞计数(WBC)
判断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血红蛋白浓度(Hb)
反映贫血程度及类型。
真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aded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3.png)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临床常用检验的结果判读临床常用检验是医生评估疾病状态和制定治疗计划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然而,正确解读检验结果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结果。
1. 血液检验血液检验是评估人体器官功能、健康状况和炎症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血液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1.1 血红蛋白 (Hb):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30-170 g/L范围内,正常成年女性的应在120-150 g/L范围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1.2 白细胞计数 (WBC):白细胞计数衡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应在4-11 × 10^9/L范围内。
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
1.3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凝血功能的状态。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10^9/L。
较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易出血,而较高的计数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2. 尿液检验尿液检验通常用于评估肾功能、排泄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尿液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2.1 尿比重: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浓稠程度和肾脏浓缩功能。
正常尿比重应在1.010-1.025范围内,较高的尿比重可能表示脱水。
2.2 尿蛋白:尿蛋白测定是评估肾脏功能和尿路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尿中蛋白的浓度应该很低或者不可检测。
如果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可能暗示肾脏损伤或其他疾病。
2.3 尿培养:尿培养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尿培养结果显示细菌种类和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尿路感染的指标。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器官结构、大小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影像学检查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3.1 X射线:X射线照片提供了关于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结构的信息。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27d2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5.png)
THANKS
感谢观看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汇报人: 202X-01-03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凝血功能检查 • 其他常用检查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升高: 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组织损伤或坏死:如烧伤、心肌梗死等。
白细胞计数
急性中毒
如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
凝血酶原时间(PT)
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凝血因子 缺乏、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以及存在抗凝物质的情况。
正常值范围
一般为11-15秒。
临床意义
PT延长可能表示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或 抗凝物质;PT缩短则可能表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 风险增加。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Fbg)
电解质检查
总结词
电解质检查是监测体内水和电解质平 衡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磷等 离子的浓度,电解质检查能够反映机 体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对于诊 断和治疗水、电解质失衡等重症患者 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谱检查
总结词
心肌酶谱检查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心肌酶谱检查包括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指标的检测,能够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对于诊断和治 疗心肌梗死、心肌炎等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参与血凝块的生成和稳定性。
正常值范围
一般为2-4克/升。
临床意义
Fbg降低可能表示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Fbg升高则可能表示 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D-二聚体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课幻灯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课幻灯](https://img.taocdn.com/s3/m/1eae62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c.png)
过度解读实验室检查 结果
与忽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相 反,有些医生可能过度解读检查结果 ,将一些边缘值或稍微异常的数值作 为诊断依据,导致过度诊断和治疗。 例如,轻度贫血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如营养不良、失血等,不能简单 地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
缺乏对实验室检查结 果的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 重要依据之一,但并非唯一依据。医 生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 和病理学等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以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发热患者,单纯血常规 检查无法确定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 查结果如血培养、痰培养等,以确定 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 临床意义讲课幻灯
2023-11-12
目录
•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 •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 ICU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与病情监
测
目录
•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实验室检 查结果的关系
•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的误区与正 确认识
01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总结词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反映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状态,如钾、钠、钙、 pH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01
02
03
04
05
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 能;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反映内源性凝 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FG):共 同凝血途径的重要成分 ;
D-二聚体(D-Dimer) :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纤 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 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 白降解产物,包括D-二 聚体、FDP,故D-二聚 体测定、血浆FDP可反 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 ;
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反映机体携氧能力。
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
![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736654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d.png)
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实验室检查在医学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查患者的生理指标、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现在,我将为您介绍一下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的内容。
一、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生物分子、代谢产物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营养状况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等。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肝炎、尿毒症等疾病,并且可以对疾病的治疗和后续管理提供指导。
二、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主要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病理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血液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接受化疗等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通常是针对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微生物学检查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反应,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等。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检测、抗体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者的基因、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的遗传性疾病、突变情况等。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查项目包括基因检测、多态性位点分析、突变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遗传风险进行评估,并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生化检查、血液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内容。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指导。
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
![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ec608024284ac850ac024229.png)
6. 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 层,尿道炎时大量出现;
移行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膀胱炎 时成片脱落;
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时多见,成堆出 现时提示肾小管坏死。
7. 镜检管型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 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 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 液排出,称为管型。
尿常规及参考值
1. 尿色
2. 尿比重
增高:见于血容量不足(如脱水、高热、休 克、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 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间质疾病。
3. 尿蛋白
【参考值】 定性试验 阴性 定量试验 <150mg/d 大量蛋白尿 >50mg/kg.d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
药物过敏、荨麻疹;寄生虫病;血液 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增多: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慢 性心肺疾患(肺心病、先天性心脏 病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的肿瘤(如肾癌等);相对增多见 于严重呕吐、腹泻等。
Hb (g/L)
RBC (1012/L)
新生儿 小儿/成人
小儿
120 ~145 90 ~
3~ 4
90~120 60~90
2~3
60~90
30~60
1~2
<60
<30
<1
贫血形态分类
MCV(fl) MCHC(%) 常见病
正常值
80~100 32~38
大细胞性 正细胞性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70dc1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4.png)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至关重要,它提供了大量的生物学指标和数据,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几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感染程度和贫血程度等。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炎症或骨髓异常等情况;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提示病毒感染、骨髓抑制或系统性疾病等。
此外,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与贫血相关,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二、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涵盖了血清中各种生化物质的测定,常见的有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新陈代谢状况、器官功能等。
例如,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等;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可能与肝脏损伤及疾病有关;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等。
三、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相关疾病。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指标有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自身抗体等。
例如,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测定可帮助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如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艾滋病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四、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可辅助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细菌培养和荚膜毛细管凝集试验可以帮助诊断细菌感染;病毒核酸检测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真菌培养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a30c2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png)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及其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酶谱检测简介心肌酶谱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细胞损伤释放的特异性酶类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
二、各指标的意义及解读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心肌、肌肉和脑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受损释放时,CK水平会升高。
通常,在心肌损伤后4-6小时开始升高,峰值出现在24-36小时,并在2-3天内恢复正常。
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CK峰值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梗死的严重程度。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CK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损伤时,CK-MB释放增加。
通常,CK-MB水平开始上升的时间与CK类似,但峰值一般出现在12-24小时,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正常。
CK-MB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3. 谷草转氨酶(AST):AST是一种存在于心肌、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受到损伤时,AST的水平会增加。
AST峰值出现的时间与CK类似,但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较长,需约5-7天。
AST水平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心肌损伤,还可以提示其他疾病,如肝脏疾病、胰腺炎等。
4. 乳酸脱氢酶(LDH):LDH存在于心肌、肝脏、肺、肾脏等组织中。
LDH的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心肌损伤。
不同的LDH同工酶的比例变化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损伤类型和定位的信息。
心肌损伤时,LDH水平会在心肌酶谱升高后较迟出现,并维持一段时间。
三、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观察CK-MB和其他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并帮助鉴别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分子物质
血
红细胞
细 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有机物
营养物质 激素 代谢产物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的检查(抗凝) 血清:临床化学和免疫学检查(不抗凝)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检查(抗凝)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采血的部位: (1)静脉采血(普通检查) (2)毛细血管采血 (3)动脉采血(血气分析)
实验诊断概念—— 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 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实验诊断目的—— 检验结果应用于临床
实验诊断内容—— 血液学检验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生化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病原学检验
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护士去采集 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客观资料的重
掌握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原则,掌握输血指征 和血制品的使用。
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学习目标
• 一、熟悉各项检验的适应证 • 二、说出标本留取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 三、阐述检验结果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人体血液的组成
血 液
水:90~92%
血
浆 溶质:
8~10%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无机盐(电解质)
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
1. 病人的个体差异:包括人种、民族、性别、年龄、 月经周期和妊娠、精神状态、采血时间等生理因 素;以及运动、休位、进食或禁食、吸烟、饮酒 和咖啡等生活因素的影响;还可受到居住条件、 居住地区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影响
2.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什么
血常规是医院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 板计数。但在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 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 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 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22项参数的血常规化 验结果。
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可协助和指导护士观察、 判断病情,作出护理诊断 护士必须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标本采 集要求、方法以及结果的临床意义。
学习内容
掌握血、尿、粪常规及体液常规快速检验的正 常值和异常值判定。
掌握葡萄糖及其代谢的检验、血脂检验、肾功 能检验、肝功能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 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检验中各项指标的参考值、 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评价。
1. 输液时采血 2. 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3min),象TB、AST、
ALP等结果可以升高5%以上 3. 反复让患者握拳,运动上臂,拍打采血部
位,可能引起溶血,钾会升高0.8mmol/L 4. 抗凝管未及时混匀,引起凝固 5. 采血管搞错。
引起溶血的原因
1. 采血用的注射器或试剂潮湿 2. 静脉穿刺血流不顺利 3. 用酒精消毒未干时即采血 4. 把血从注射器推出时用力过大、过快 5. 用力摇荡试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成人 成人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百分数
(4~10)×109/L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② 减少:见于感染(尤其是伤寒、副伤寒或某些病毒如 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血 液系统疾病(如再障、严重贫血、白血病等)等。
5、中性粒细胞(N)
③ 核象变化: 核左移:见于急性感染、中毒、溶血、失血、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采血时间: (1)空腹采血:是指在禁食8-12小时
内,空腹采取的标本 (2)特定时间采血,如糖耐量试验 (3)急诊采血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标本采血后处理: (1)采血后要及时充分混匀,动作要求轻柔,
防止溶血 (2)及时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用专用培养瓶采集
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严 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慢阻肺、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肿瘤(如肾癌、肝细 胞癌、卵巢癌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见于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贫血、各种原 因引起的失血、白血病等。
3、红细胞形态改变
采血的注意事项
1. 根据条形码选择合适真空采血管 2. 尽量不要从正在输液的手臂采血,应从对
侧采血,不能从对侧采血时,要从输液穿 刺部位的远端采血,防止血液被稀释以及 输注成分对标本检测的干扰 3. 禁止在输液部位的近心端采血 4. 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时应防止空气进入, 阻止气体交换
血液标本采集容易出现的问题
0~5
分叶核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淋巴细胞(L)
20~40
单核细胞(M)
3~8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
减少: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接触射线或 化学药物、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中性粒细胞(N)
① 增多:生理性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 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可有一过性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化脓性 球菌)、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失血或溶血、 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中心淡染区 约占1/3
① 大小异常:小细胞低色素
巨幼细胞
② 形态异常:球形细胞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
椭圆形细胞 镰状红细胞
③ 染色异常: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④ 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
4、白细胞
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分娩、经期、剧烈 运动、体力劳动、饭后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 急性感染和炎症、类白血病反应、酸中毒、严 重烧伤、手术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