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井重度污染, 难以饮用
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作业:
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 、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 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 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 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 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 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 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中伤 ( zhòng )
中: 中间 ( zhōng )
星宿( xiù) 宿:
宿舍( sù )
躇( chú )步跐( cǐ )蹈
杞人( qǐ ) 充塞( sè )
舍然( shì) 宿舍 ( shè)
崩坠: 崩塌坠落
寄: 依托 依附
废寝食: 睡不着觉, 因: 于是 吃不下饭
晓: 开导
屈伸: 弯曲伸长
质疑:
•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 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审读课文,根据自已 掌握的自然知识,小组合 作探讨,看看文中“晓之 者”的话哪些是科学的, 哪些是不科学的?
A、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
B、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 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 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C、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D、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 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 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 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
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 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 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 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 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行止:行动 活动 舍然:放心的样子
只使: 即使 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 开导他。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奈地坏何? 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 、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 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 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lào)毐(ǎi)集团叛乱 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 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
“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 要的忧虑。
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 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 失的人。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 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里整天都笼罩在烟雾当中
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 河边的萝卜也枯死了
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
下心来显得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非常高兴。
1、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 如何开导他的?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而废寝忘 食。
晓之者说,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不 会坠毁;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 光耀的气体团,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 砸伤人;地是聚集在一起的土块,四处 都是大地,地不会崩坏。担心是多余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 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 ,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 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 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顺接连词 溉,洗涤。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wk.baidu.com
等到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 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 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 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 不能以讹传讹。
积累词语
(1)古今异义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 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 ,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 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 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 仲父",专断朝政。
古义: 哪里
子将安之?
今义: 平安
(2)词性活用
我将东徙。 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
(3)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 代词 ,这件事
之 子将安之? 动词,到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 。 听到 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以故东迁 。 因为
闻之于宋君 。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 在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 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 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 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 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列子》,相传战国郑 国人列御寇著。《汉 书·艺文志》著录《列 子》八篇。《列子》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 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 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 意义的故事,如《儿童 辩日》、《歧路亡羊》、 《杞人忧天》、《愚公 移山》等,都是很有价 值的文学遗产。
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蚊子和狮 子》,讲了怎样对待骄傲自负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一人》 这篇课文。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
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 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 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 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 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 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 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2、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 不必要的忧虑。
3、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样看 待这些忧虑的?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已身边事做起,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什么地方 可以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担 心他(身体)的人于是前去开导他,说:“天,是聚积 在一起的气体,到处都有气体。就像是四肢弯曲伸展和 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坠 呢?”这个人说:“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那么 日月星辰就不应当坠落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 星辰,也只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之中有光耀的,即使它 坠落了,也不会造成伤害。”这个人说:“地塌了怎么 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 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地方空着,你整天踩踏着它, 整天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塌呢?”这个人放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派遣 这件事 向
回答
这里指
的 劳动力
“节省”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无闻也。 这里指 在
“发现”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 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早知 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向、对
使听见
这件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