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综合法与分析法习题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以练习题的形式,从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练习题,以便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1. 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条件,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推理,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个使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例子:题目:在一组数中,所有的数都是偶数,除了一个数是奇数。

请问如何快速找到这个唯一的奇数?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的偶数加1。

偶数加1的和肯定是奇数。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出偶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就能得到唯一的奇数。

练习题1:在一组数中,有6个数是偶数,除了两个数是奇数。

请问两个奇数的和是多少?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偶数的数量加2。

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偶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再除以2,就能得到两个奇数的和。

练习题2:在一组数中,有8个数是奇数,除了两个数是偶数。

请问两个偶数的和是多少?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奇数的数量加2。

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奇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再除以2,就能得到两个偶数的和。

2. 综合法综合法是一种将不同的解题方法综合运用的策略。

它要求学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组合,并灵活运用,以解决更加复杂和综合性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使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例子:题目:一本书原价100元,现打75折出售后,再打9折出售。

请问最终出售的价格是多少?综合解法:首先,75折表示原价的75%,即100元 * 75% = 75元。

然后,再打9折表示现价的90%,即75元 * 90% = 67.5元。

所以最终出售的价格是67.5元。

练习题3:一件商品原价300元,现打85折出售后,再打8折出售。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1
1.综合法:(顺推证法)(由因导果法)
例:已知a, b 0, 求证:a(b2 c 2 ) b(c 2 a 2 ) 4abc
知识点提示: 基本不等式:a b 2 ab (a 0, b 0) a 2 b 2 2ab
1.综合法:(顺推证法)(由因导果法)
因为log19360<log19361=2, 所以
1 2 3 2 log 5 19 log 3 19 log 2 19
思考题:
已知a, b是正数, 且a b 1, 1 1 求证: 4. a b
当堂训练: 课本P42,练习T1.
课后作业: 课本P44,A组,T1。
例:已知a, b 0, 求证:a(b2 c 2 ) b(c 2 a 2 ) 4abc
2 证明 : : bb 2 c 222bcaa 0 c2 bc, , 0 证明 2 2 证明 : b c 2bc, a 0 aabb 2 c ) ) 22abc. ( ( 2 c 2 2 abc. 2 a (b 2 c 2 ) 2abc. 同理, bbcc 2 a ) ) 22abc. ( ( 2 a 2 2 abc. 同理, 同理, b(c a 2 ) 2abc. aabb 2 c ) ) bcc 2 a ) ) 44abc. ( ( 2 c 2 2 b( ( 2 a 2 2 abc. 2 a (b c 2 ) b(c 2 a 2 ) 4abc.
P Q1
Q1 Q2
Q 2 Q3
Qn Q
综合法是由一个个推理组成的
例1:如图,△ABC在平面α外, AB P, BC Q, AC R. 求证:P,Q,R三点共线.

综合法、分析法和分析综合法

综合法、分析法和分析综合法

综合法、分析法和分析综合法证明一个数学命题,重要的是寻找“条件”(已知)与“结论”(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的方法通常分成正面思考和反面思考两大类.正面思考的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和分析综合法等,反面思考的方法有反证法和同一法等.(一)综合法所谓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定义、公理、定理等),一步步地进行推理,直至导出“结论”为止.综合法以“结论”为目标,由“已知”推出“可知”,逐步靠拢目标.因例1 如图1-1.已知:α⊥β,b⊥β且bα.求证:b∥α.【分析】由α⊥β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在α内,作垂直于α与β交线的直线c必垂直于β.从而由b⊥β、c⊥β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与c重合或平行.若b与c重合,则bα,与已知条件bα不合;若 b∥c,则 b∥α.【证明】设α∩β=m,在α内作直线c⊥m.【解说】用综合法证明立体几何题,从“已知”过渡到“可知”时,必须注意挖掘几何图形的性质,充分运用性质定理去推证,这是综合法证题的一个规律.例2 如图1-2.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AB⊥DC,AC⊥BD.求证:AD⊥BC.【分析】由AB⊥DC和AC⊥BD可得出什么?注意到CD、BD都在平面BCD内,AB、AC都是这个平面的斜线,这样,已知条件就是平面BCD的两条斜线与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垂直.因此,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得,两条斜线的射影也分别垂直于这两条直线.于是,作AH垂直于平面BCD,垂足为H,连结BH、CH、DH,则BH⊥CD,CH⊥BD.从而H是△BDC的垂心,可知DH⊥BC.由DH是AD 在平面BDC内的射影和三垂线定理,可得AD⊥BC.【证明】如图1-2.过A作AH垂直于平面BCD,垂足为H,连结BH、CH、DH.(二)分析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结论”入手,去追溯“结论”成立的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结论”成立),再把所得的条件作为结论,去寻找这个新结论成立的条件.像这样,追根求源,一直追溯到“已知”为止.例3如图1-3.已知A1B1C1—ABC是正三棱柱,D是AC的中点.求证:AB1∥平面DBC1.(1994年全国高考文科、理科试题)【分析】欲证AB1∥平面DBC1,即证AB1平行于平面DBC1内的一条直线.由于D是AC的中点,联想△CAB1的中位线的性质,只需找到B1C的中点E.而由已知易得B1BCC1是矩形,B1C与BC1的交点就是E.【证明】连结B1C、BC1,设B1C∩BC1=E,再连结DE.【解说】在本例的分析中,用分析法作了一番探索后,发现了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思维过程,为综合法证明铺平了道路.例4 如图1-4.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AC=BC,AD=BD.求证:AB⊥DC.【分析1】欲证 AB⊥DC,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知,需证AB垂直于过DC 的某个平面.因此,需找两条相交直线,它们都垂直于AB,且与DC共面.因AB 是△CAB和△DAB的公共边,问题转化为在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B⊥MC,且AB⊥MD,但这由已知条件CA=CB和DA=DB可知.【证法1】设M是AB的中点,连结MC和MD.【分析2】如图1-5.AB在平面ABD内,CD与这个平面相交.要证AB⊥CD,若CD是平面ABD的斜线,则问题转化为证CD在平面ABD内的射影 DH(CH⊥平面ABD)垂直于AB.因DA=DB,只需证∠ADH=∠BDH.由DA=DB知,只需证AH=BH,这可由CA=CB得出.若CD⊥平面ABD,则易得CD⊥AB.【证法2】(1)当CD不垂直于平面DAB时(如图1-5),过C作CH⊥平面DAB,垂足为H,连结AH、BH、DH.于是,由(1)、(2)可知,CD⊥AB.【解说】这两种证法都需要添置适当的辅助线,而这些辅助线都是在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中发现的.因此,分析法是立体几何中添置辅助线的一种重要方法.(三)分析综合法综合法由“条件”靠拢“结论”是正向思维,分析法由“结论”追溯“条件”是逆向思维.因此,在思维方法上,这两种方法构成一对矛盾.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证明数学命题的两种有效方法,在立体几何中都大有用武之地,但是,使用这两种方法要灵活机动,因题制宜,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方法.有的题目,单用一种方法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一旦改换另一种方法,思维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因此,一旦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互相穿插使用,便能加快解题速度.这样,分析法和综合法互相配合就产生了分析综合法.这种方法从一个命题的两头(“条件”和“结论”)向中间靠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思维集中,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发现解题途径.例5 如图1-6,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求证:BE=EB1.(199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题改编)在平面A1CE内可作EG⊥A1C于G,设AC的中点为F,连BF、FG,【证明】如图1-6.在截面A1EC内,过E作EG⊥A1C于G,则由截面EA1C⊥侧面A1C,得EG⊥侧面A1C.■设F是AC的中点,连结BF、FG,则由BA=BC,得BF⊥AC.∵平面ABC⊥侧面AC1,∴BF⊥侧面AC1.∴BF∥EG.从而BF、EG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侧面A1C的交线为FG.又 BE∥侧面A1C,∴BE∥FG.于是 BE=FG.在△CAA1中,∵FG∥BE,BE∥AA1,∴FG∥AA1.又 F是AC的中点,。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复习:
推理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三段论 (一般到特殊)
(特殊到一般)
归纳
类比 (特殊到特殊)
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重 要思维过程. 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
2.2直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直接证明(问题情境)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CD,BC=DA
P P1 P1 P2 …
Pn-1 Pn Qm
… Q Q1
2
Q1
Q
练一练:
1 tan a 已知 1, 求证:3sin 2a 4cos 2a 2 tan a
说明: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者分析法进行证明, 但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进行证明的思路更清晰.
小结: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 法。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 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 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综合法则是从数学 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 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对于解答证明来 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 因导果,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 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A B . 2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 证过程中,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 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为止,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特点: 执果索因 用框图表示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Q P1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由于上式与③相同,于是问题得证.
点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把综合法和分析
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 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 到中间结论P,若P可以推出Q,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 用P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用Q表 示要证的结论,则上述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

综合法和分析法习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习题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顺推证法 B.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C.综合法与分析法都是直接证法D.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同一题的证明中不可能同时采用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结论与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B.肯定条件,否定结论,推出矛盾C.将被否定的结论当条件,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只与原题条件矛盾,才是反证法的正确运用D.将被否定的结论当条件,原题的条件不能当条件3.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实数,求证:222a b c ab bc ca ++>++. 证明过程如下:a b c ∈R,,∵,222a b ab +∴≥,222b c bc +≥,222c a ac +≥,又a b c ,,∵不全相等,∴以上三式至少有一个“=”不成立,∴将以上三式相加得2222()2()a b c ab b c ac ++>+++,222a b c ab bc ca ++>++∴.此证法是( )A.分析法 B.综合法 C.分析法与综合法并用 D.反证法4.求证:71115->-.证明:要证71115->-,只需证75111+>+,即证72755112111+⨯+>++3511>,3511>∵,∴原不等式成立.以上证明应用了( ) A.分析法 B.综合法 C.分析法与综合法配合使用 D.间接证法5.以下数列不是等差数列的是( ) A.53555,,B.π2π5π8+++,,C.2713,, D.204060,,6.使不等式116a <成立的条件是( ) A.ab >B.a b <C.a b >,且0ab < D.a b >,且0ab >二、填空题7.求证: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用反证法证明时的假设为“三角形的 ”.8.已知00lg lg22a ba b a b m n ++>>==,,,,则m 与n n 的关系为 .9.当00a b >>,时,①11()4a b ab ⎛⎫++ ⎪⎝⎭≥;②22222a b a b +++≥;③a b a b--≥;④2ab aba b+≥.以上4个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填序号)10.函数()sin 2sin [02π]f x x x x =+∈,,的图象与直线y k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11.设函数()lg f x x =,若0,a b <,且()()f a f b >,则ab ∈ .12.已知平面αβγ,,满足l αγβγαβ⊥⊥= ,,,则l 与γ的位置关系为 .三、解答题13.已知(01)a b c ∈,,,.求证:(1)(1)(1)a b b c c a ---,,不能同时大于14.14.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1d =,数列{}n c 满足221()n n n c a a n *+=-∈N .判断数列{}n c 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15.若下列方程:24430x ax a =-+=,22(1)0x a x a +-+=,2220x ax a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 a 的取值范围.答案1.答案:D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D7.答案:三个内角都小于60°8.答案: m n ≤9.答案:①②③10.答案:13k << 11.答案:(01), 12.答案:l γ⊥13.证明: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即1(1)4a b ->,1(1)4b c ->,1(1)4c a ->,三式同向相乘,得1(1)(1)(1)64a ab bc c --->. ①又211(1)24a a a a -+⎛⎫-=⎪⎝⎭≤,同理1(1)4b b -≤,1(1)4c c -≤. 所以1(1)(1)(1)64a ab bc c ---≤,与①式矛盾,即假设不成立,故结论正确.14.答案:是.证明:由条件1(1)n a a n =+-, 则2211221n n n c a a n a +=-=--+. 所以12n n c c +-=-, 所以数列{}n c 为等差数列.15.解: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2122223164(43)0(1)4044(2)0a a a a a a ⎧∆=--+<⎪∆=--<⎨⎪∆=--<⎩,,,。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1.综合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 分析法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例1:设a ,b ,c 为正实数,求证:32111333≥+++abc cb a .例2:已知{}n a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11=a ,且点(1,n n a a +)(*N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n b 满足11=b ,n an n b b 21+=+,求证:212++<⋅n n n b b b .例3:已知函数)(x f 在)1,1(-上有定义,1)21(-=f 且满足)1,1(,-∈y x ,有)1()()(xy yx f y f x f ++=+.(1)证明:)(x f 在)1,1(-上为奇函数;(2)对数列211=x ,2112nn n x x x +=+,求)(n x f ; (3)求证252)(1)(1)(121++->+++n n x f x f x f n .1、,,0,,a b c >已知且不全相等222222()()()6a b c b c a c a b abc +++++>求证:234 证明:.)())((22222bd ac d c b a +≥++5、已知,,0,0y x y x ≠>>求证.411y x y x+>+6、已知,0>>b a 求证.b a b a ->-12n 12n 12,,,R ,1,(1)(1)(1)2n n a a a a a a a a a +∈=+++≥ 已知且求证:222222,,0,a b b c c a a b c abca b c ++>≥++已知求证:7、已知.0,0>>b a 求证:(1).4))((11≥++--b a b a(2).8))()((333322b a b a b a b a ≥+++9、已知c b a ,,都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9))((abc ca bc ab c b a >++++10 c b a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1=abc . 求证:27)1)(1)(1(>++++++a c c b b a .11(1)已知,a b 是正常数,a b ≠,,(0,)x y ∈+∞,求证:222()ab a b x y x y++≥+,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2)利用(1)的结论求函数29()12f x x x=+-(1(0,)2x ∈)的最小值,指出取最小值时x 的值.反证法练习1. 证明:2,3,1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高中数学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

高中数学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

2。

2.2 分析法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利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例1】 (1)设a>b 〉0,求证:333b a b a ->-。

(2)已知0〈α〈π,证明2sin2α≤cot 2α,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证明:(1)要证333b a b a ->-,∵a>b〉0,有3b a ->0, ∴需证(3b a -)3>(33b a -)3,展开得a —b 〉a —323b a +b ab -323, 即证明)(3333b a ab -〉0, 也就是证33b a ->0,在题设条件下这一不等式显然成立,∴原不等式成立.(2)要证2sin2α≤cot 2α,由0<α<π知sinα〉0,只需证2sinα·sin2α≤1+cosα,即证明4sin 2αcosα-(1+cosα)≤0,也就是证(1+cosα)[4(1—cosα)cosα-1]≤0,而1+cosα>0,于是只要证-4cos 2α+4cosα—1≤0,即—(2cosα—1)2≤0,就是(2cosα-1)2≥0,这是显然的。

∴2sin2α≤cot 2α,等号在2cosα=1,α=3π时取得。

各个击破类题演练1若a ,b,c 三数均大于1,且ab=10,求证:log a c+log b c≥4lgc.证明:由于a>1,b 〉1,要证log a c+log b c≥4lgc,需证b ca clg lg lg lg +≥4lgc,而lgc>0, 因此只要证b a lg 1lg 1+≥4,即证b a b a lg lg lg lg +≥4。

∵ab=10,有lga+lgb=1,于是只需证lga·lgb≤41, 而lga·lgb≤(2lg lg b a +)2=41。

∴不等式log a c+log b c≥4lgc 成立.变式提升1已知a>0,b 1—a 1>1,求证:ba ->+111。

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

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

基础巩固强化一、选择题1.关于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B .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C .综合法和分析法都是因果分别互推的“两头凑”法D .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答案] C[解析] 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故选项C 错误. 2.“对任意角θ,都有cos 4θ-sin 4θ=cos2θ”的证明过程:“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2θ”应用了( )A .分析法B .综合法C .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使用D .间接证法 [答案] B[解析] 证明过程是利用已有的公式顺推得到要证明的等式,因此是综合法.3.设a 、b ∈R ,且a ≠b ,a +b =2,则必有( ) A .1≤ab ≤a 2+b 22 B .ab <1<a 2+b 22 C .ab <a 2+b 22<1D.a 2+b 22<1<ab[答案] B[解析] ab <⎝⎛⎭⎪⎫a +b 22<a 2+b 22(a ≠b ). 4.设0<x <1,则a =2x ,b =1+x ,c =11-x 中最大的一个是( )A .aB .bC .cD .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 因为b -c =(1+x )-11-x =1-x 2-11-x =-x 21-x <0,所以b <c .又因为(1+x )2>2x >0,所以b =1+x >2x =a ,所以a <b <c .5.p =ab +cd ,q =ma +nc ·b m +dn (m 、n 、a 、b 、c 、d 均为正数),则p 、q 的大小为( )A .p ≥qB .p ≤qC .p >qD .不确定[答案] B [解析] q =ab +mad n +nbcm +cd ≥ab +2abcd +cd =ab +cd =p .6.已知函数f (x )=⎝ ⎛⎭⎪⎫12x ,a 、b ∈R +,A =f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B .A ≤C ≤B C .B ≤C ≤A D .C ≤B ≤A[答案] A[解析] a +b 2≥ab ≥2ab a +b ,又函数f (x )=(12)x在(-∞,+∞)上是单调减函数,∴f (a +b 2)≤f (ab )≤f (2aba +b).二、填空题7.已知a >0,b >0,m =lg a +b 2,n =lg a +b2,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答案] m >n[解析] 因为(a +b )2=a +b +2ab >a +b >0,所以a +b 2>a +b2,所以m >n .8.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实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答案] a ≠b 且a ≥0,b ≥0[解析] a a +b b >a b +b a ⇔a a +b b -a b -b a >0⇔a (a -b )+b (b -a )>0⇔(a -b )(a -b )>0⇔(a +b )(a -b )2>0只需a ≠b 且a 、b 都不小于零即可. 三、解答题9.设a ≥b >0,求证:3a 3+2b 3≥3a 2b +2ab 2.[解析] 3a 3+2b 3-(3a 2b +2ab 2)=3a 2(a -b )+2b 2(b -a )=(3a 2-2b 2)(a -b ).因为a ≥b >0,所以a -b ≥0,3a 2-2b 2>0, 从而(3a 2-2b 2)(a -b )≥0, 即3a 3+2b 3≥3a 2b +2ab 2.。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试题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试题

即2sin(α+β)cosα=4cos(α+β)sinα, 所以tan(α+β)=2tanα
练习1: 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DE∥CA,且交 AB于E(如图).求证:DE=AE
分析: 已知 AD平分∠BAC 已知1
∠1=∠2 ∠1=∠3 DE=AE DE∥CA ∠2=∠3 A B F
E
3 1 2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例1: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4abc
证明:因为b2+c2
≥2bc,a>0
所以a(b2+c2)≥2abc. 又因为c2+b2
≥2bc,b>0
所以b(c2+a2)≥ 2abc.
因此a(b2+c2)+b(c2+a2)≥4abc. 练习: 例:.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4 两边同乘以正数 2 L
1
这就证明了如果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 周长相等,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比这个正方 形的面积大。
练习A 1.已知n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
logn (n 1) logn1(n 2)
证明:因为 log n (n 1)
1
log( n1) n
0
所以要证原式成立,只需证明
P A D B
C
而PD是△PDA、△PBD、△PCD的公共边, 所以△PDA≌△PBD≌△PCD,
于是∠PDA=∠PDB=∠PDC, 而∠PDA=∠PDC=90°, 可见PD⊥AC,PD⊥BD, 由此可知,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
A D B

例说综合法与分析法

例说综合法与分析法

例说综合法与分析法所谓综合法,是指“由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地展开思考,去探索结论的方法。

综合法的思维过程的全貌可概括为下面形式:“已知→可知1→可知2→…结论”。

所谓分析法,是指“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即从结论出发,不断地去寻找需知,直至达到已知事实为止的方法。

分析法的思维过程的全貌可概括为下面形式:“结论→需知1→需知2→…已知”。

例1.设a 、b 是两个正实数,且a ≠b ,求证:3a +3b >22ab b a +证明一:(分析法)要证3a +3b >22ab b a +成立,只需证(a+b)( 2a -ab+2b )>ab(a+b)成立,即需证2a -ab+2b >ab 成立。

(∵a+b >0)只需证2a -2ab+2b >0成立,即需证()2b a ->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 ≠b ,有a-b ≠0,所以()2b a ->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证明二:(综合法)∵a ≠b ,∴a-b ≠0,∴()2b a ->0,即2a -2ab+2b >0 亦即2a -ab+2b >ab由题设条件知,a+b >0,∴(a+b)( 2a -ab+2b )>(a+b)ab 即3a +3b >22ab b a +,由此命题得证。

在实际证题过程中,分析法与综合法是统一运用的,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孤立起来运用是脱离实际的。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没有综合也没有分析。

问题仅在于,在构建命题的证明路径时,有时分析法居主导地位,综合法伴随着它;有时却刚刚相反,是综合法导主导地位,而分析法伴随着它。

特别是,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命题,不论是从“已知”推向“未知”,或者是由“未知”靠拢“已知”都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单靠分析法或综合法显得较为困难。

为保证探索方向准确及过程快捷,人们又常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两者并列起来使用,即常采用同时从已知和结论出发,寻找问题的一个中间目标。

从已知到中间目标运用综合法思索,而由结论到中间目标运用分析法思索,以中间目标为桥梁沟通已知与结论,构建出证明的有效路径。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

定义: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
一步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 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逆推证法)。特点:执果索因
分析法的框图表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2.函数 f(x)=xlo|xg|a|x|(0<a<1)的图象大致是
中物理
解析 取 a=12,当 x=2 时,f(2)=-1<0,排除 A,B; 当x=-2时,f(-2)=1>0,排除D,故选C.
3.设a,b∈(0,+∞),且a≠b,a+b=2,则必有
a2+b2 A.1≤ab≤ 2
√ a2+b2
P⇒Q1 ―→ Q1⇒Q2 ―→ Q2⇒Q3 ―→…―→ Qn⇒Q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 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1.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其 逐步推理实质上是寻找它的 必要条件 . 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其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条理清晰、 形式简洁.
综合法 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 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不等式:a
+ 2
b
ab (a>0,b>0)的证明.
运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大家自己证明试试看!
证明:
∵ ( a b)2 0
∴ a + b 2 ab 0
∴ a + b 2 ab

a+b 2
ab
又∵ c2+b2 ≥ 2bc,b>0 ∴ b(c2+a2) ≥ 2abc.

分析法综合法练习含答案

分析法综合法练习含答案

分析法综合法练习含答案分析法练习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A.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答案 A2.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间接证明法;⑤分析法是逆推法.其中正确的语句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 C解析①②③⑤正确.3.要证:a2+b2-1-a2b2≤0,只要证明( )44a+bA.2ab-1-a2b2≤0 B.a2+b2-1-0 2B.必要条件 D.等价条件a+b21-a2b2≤0 D.(a2-1)(b2-1)≥0 2答案 D4.欲证2-6-7成立,只需证( )A.(3)2<(7)2B.(2-6)2<(3-7)2C.(2+7)2<(3+6)2D.(3-6)2<(7)2答案 C1-a2+4a-25.已知p=a+(a>2),q=2(a>2),则( ) a-2A.p>q B.p<qC.p≥q D.p≤q答案 A解析 p=a-2a-21(a-2)2+2-+2≥2+2=4,q=2,∵a>2,∴-(a-2)2+2<2,∴q<22=4,∴p>q.16.设0<x<1,则a=x,b=1+x,c=中最大的一个1-x是( )A.a B.b C.c D.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易得1+x>2x>2x.∵(1+x)(1-x)=1-x2<1,又0<x<1,即1-x>0,∴1+x<1-x1综合法练习1.已知a,b,c∈R,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b,则ac2>bc2abB.若>a>b cc11C.若a>b且ab<0,则> ab3311D.若a>b且ab>0,则<ab22答案 C解析对于A:若c=0,则A不成立,故A错;对于B:若c<0,则B不成立,B错;对于C:若a3>b3且ab<0,a>0则b<0 a<011,所以>C对;对于D:若,则D不成ab b<0立.1232.求证:log519log319log2191证明因为logab,所以左边 logba=log195+2log193+3log192=log195+log1932+log1923=log19(5×32×23)=log19360. 因为log19360<log19361=2,123所以<2. log519log319log2193.设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a2=-6,a8=6,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 )A.S4<S5 B.S4=S5 C.S6<S5 D.S6=S5答案 B解析由a2+a8=0⇒a5=0,则S4=S5,故选B.→+OC→=OB→+OD→,4.平面内有四边形ABCD和点O, OA则四边形ABCD为( )A.菱形C.矩形答案 D B.梯形 D.平行四边形→+OC→=OB→+OD→,∴OA→-OB→=OD→-OC→,解析∵OA→=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A5.函数f(x)=|log3x|在区间[a,b]上的值域为[0,1],则b-a的最小值为( )12A.2 B.1 C. D.33答案 D解析由函数f(x)=|log3x|在区间[a,b]上的值域为[0,1],则a112=,1≤b≤3;或<a≤1,b =3,故b-a的最小值为333选D.ππ6.已知f(x)=sin x+1)3cos (x+1),则f(1)+f(2)+ (33)+f(2 015)=________.答案 0π解析∵f(x)=2sin x,∴f(x)的周期T=6, 3∴原式=336×(f(1)+f(2)+…+f(6))-f(2 016) =0-2sin 0=0.。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PQ1 Q1Q2 Q2Q3 QnQ
例1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4abc. 证明:∵b2+c2≥2bc,a>0 ∴a(b2+c2)≥2abc
同理,
∵c2+a2≥2ac,b>0
∴b(a2+c2)≥2abc ∴ a(b2+c2)+b(c2+a2)≥4abc
练习1: 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DE∥CA,且交 AB于E(如图).求证:DE=AE
证明数学命题时,还经常从要证的 结论Q出发,反推回去,寻求保证Q成 立的条件,即使Q成立的充分条件P1, 为了证明P1成立,再去寻求P1成立的 充分条件P2;为了证明P2成立,再去寻
求P2成立的充分条件P3…….直至找到
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
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 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 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2(cos2α-sin2α)=cos2β-sin2β
即: 2(cos2α-sin2α) cos2α+sin2α
2

2
cos2β-sin2β
cos2β+sin2β
1 tan 1 tan = 2 2 1 tan 2(1 tan )
2.分析法:
1 tan2 1 tan2 = 要证: 2 1 tan 2(1 tan2 )
分析: 已知 AD平分∠BAC 已知1
∠1=∠2 ∠1=∠3 DE=AE DE∥CA ∠2=∠3 A B F
E
3 1 2

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

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

∵∴即a2>(aab->-1bcb),(+b-bc-1)c(c+-ca)-1<a0, 0 成立.
5. 已知 m, nR+,
求证
m
+ 2
n
m+n
mnnm
.
证明: ∵ m, nR+,
要证
m+ 2
n
m+n
mnnm
,
只需证
(
m+ 2
n
)m+n
mnnm
,
(
m+ 2
n
)m+n
(
mn )m+n ,
∴只需证 ( mn)m+n mnnm,
b3+c3=(b+c)(b2-bc+c2) ≥(b+c)bc, c3+a3=(c+a)(c2-ca+a2) ≥(c+a)ca, ∴2(a3+b3+c3)≥(a+b)ab+(b+c)bc+(c+a)ca
=a2b+ab2+b2c+bc2+c2a+ca2 =a2(b+c)+b2(a+c)+c2(a+b).
配方计算得 (a-b)2+(b-c)2+(c-a)2>0,
∵a, b, c互不相等, ∴(a-b)2+(b-c)2+(c-a)2>0 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4. 已知 a>b>c,
求证
1 a-b
+
1 b-c
+
1 c-a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法二:要证: a(b2 c2 ) b(c2 a2 )≥ 4abc 只要证: a(b2 c2 )≥ 2abc , b(c2 a2 )≥ 2abc ∵ a 0,b 0 ∴只要证: b2 c2 ≥ 2bc , c2 a2 ≥ 2ac 又∵ a 0,b 0,c 0 ,∴ b2 c2 ≥ 2bc , c2 a2 ≥ 2ac ∴得证.
一、复习:
推理
合情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必然性推理)
归纳
类比
三段论
(特殊到一般) (特殊到特殊)(一般到特殊)
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 重要思维过程.
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
问题 1:已知 a, b 0 ,求证:a(b2 c2 ) b(c2 a2 )≥ 4abc
2
只要证 0 ≤ ( a b )2
因为最后一个不等式成 立,故结论成立。
综合法
分析法
表达简洁!
目的性强,易于探索!
练一练:
1、求证: 6 7 2 2 5
2、求证: a a 1 a 2 a 3(a 3)
3、已知1 tan a 1,求证:3sin 2a 4cos2a 2 tan a
综合法的特点:由因导果
分析法的特点:执果索因.
上联:由因导果,顺藤摸瓜 下联:执果索因,逆推破案 横批:得心应手
ab ≤ a b (a 0,b 0)? 指出其中的证明方法的特点. 2
证法1:对于正数a,b, 有
( a b)2 ≥ 0
证法2:要证 ab ≤ a b 2
只要证 2 ab ≤ a b
a b 2 ab ≥ 0 只要证 0 ≤ a 2 ab b
a b ≥ 2 ab a b ≥ ab
象这种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 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 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 合法.(又称顺推证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1)

综合法和分析法(1)
综合法和分析法(1)
【学习目标】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重点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知识链接】(预习教材P36~P41,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和.
复习2:直接证明的两中方法:和.
【学习过程】
探究任务一:综合法的应用
问题:已知 ,求证: .
新知:
1.综合法定义:一般地,利用,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
2.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导果.3.典型例题例1已知 , ,求证:
小结: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应用重要不等式和不等式性质,要注意公式应用的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
师生补记
当堂检测(1)
练1.求证:对于任意角θ,
练2. 为锐角,且 ,求证: .(提示:算 )
练3设在四面体 中, D是AC的中点.求证:PD垂直于 所在的平面.
练4.已知 , ,求证:
课后作业
1.已知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如果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 ,则()
A. B.
C. D.
3.设 ,则()
A. B.
C. D.
4.若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 ,则 的范围是____.
5.已知 是不相等的正数, ,则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6.已知a,b,c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
7.在△ABC中,证明:
.
师生补记
例2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为△ABC等边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训练]
1.分析法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结论成立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等价条件
解析:选A.由分析法的要求知,应逐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实数,求证:a 2+b 2+c 2>ab +bc +ca .证明过程如下: ∵a ,b ,c ∈R ,
∴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
又a ,b ,c 不全相等,
∴以上三式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将以上三式相加,得2(a 2+b 2+c 2)>2(ab +bc +ac ).
∴a 2+b 2+c 2>ab +bc +aC .此证法是( )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分析法与综合法并用
D .反证法
答案:B
3.对于不重合的直线m ,l 和平面α,β,要证明α⊥β,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A .m ⊥l ,m ∥α,l ∥β
B .m ⊥l ,α∩β=m ,l ⊂α
C .m ∥l ,m ⊥α,l ⊥β
D .m ∥l ,l ⊥β,m ⊂α 解析:选D .A :与两相互垂直的直线平行的平面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B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交线垂直,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C :这两个平面有可能平行或重合;D :是成立的,故选D .
4.使a 2+b 2-a 2b 2-1≤0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 .|a |≥1且|b |≥1
B .|a |≥1且|b |≤1
C .(|a |-1)(|b |-1)≥0
D .(|a |-1)(|b |-1)≤0
解析:选C .a 2+b 2-a 2b 2-1≤0⇔a 2(1-b 2)+(b 2-1)≤0⇔(b 2-1)(1-a 2)≤0⇔(a 2-1)(b 2-1)≥0⇔(|a |-1)·(|b |-1)≥0.
5.不相等的三个正数a ,b ,c 成等差数列,并且x 是a ,b 的等比中项,y 是b ,c 的等比中项,则x 2,b 2,y 2三数( )
A .成等比数列而非等差数列
B .成等差数列而非等比数列
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 .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解析:选B.由已知条件,
可得⎩⎪⎨⎪⎧ a +c =2b , ①x 2=ab , ②
y 2=bc . ③
由②③得⎩⎨⎧ a =x 2b
,c =y 2b .
代入①,得x 2b +y 2b =2b ,
即x 2+y 2=2b 2.
故x 2,b 2,y 2成等差数列.
6.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 2+b 22≥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a 2+b 22
≥ab ,只需证a 2+b 2≥2ab ,也就是证________,即证________,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解析:用分析法证明a 2+b 2
2
≥ab 的步骤为: 要证a 2+b 2
2
≥ab 成立, 只需证a 2+b 2≥2ab ,也就是证a 2+b 2-2ab ≥0,即证(a -b )2≥0.
由于(a -b )2≥0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案:a 2+b 2-2ab ≥0 (a -b )2≥0 (a -b )2≥0
7.已知sin θ+cos θ=15且π2≤θ≤3π4
,则cos 2θ=________. 解析:因为sin θ+cos θ=15
, 所以1+sin 2θ=125
, 所以sin 2θ=-2425
. 因为π2≤θ≤3π4
, 所以π≤2θ≤3π2
. 所以cos 2θ=-1-sin 22θ=-725
. 答案:-725
8. 如图所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满足________时,BD ⊥A 1C (写上一个条件即可).
解析:要证BD ⊥A 1C ,只需证BD ⊥平面AA 1C .
因为AA 1⊥BD ,只要再添加条件AC ⊥BD ,
即可证明BD ⊥平面AA 1C ,从而有BD ⊥A 1C .
答案:AC ⊥BD (答案不唯一)
9.已知非零向量a ⊥b ,求证:|a|+|b||a -b|
≤ 2. 证明:∵a ⊥b ,∴a·b =0.
要证|a|+|b||a -b|
≤2, 只需证|a|+|b|≤2|a -b|,
平方得|a|2+|b|2+2|a||b|≤2(|a|2+|b|2-2a·b ),
只需证|a|2+|b|2-2|a||b|≥0成立,
即(|a|-|b|)2≥0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得证.
10.已知1a ,1b ,1c 成等差数列,求证b +c a ,a +c b ,a +b c
也成等差数列. 证明:因为1a ,1b ,1c
成等差数列, 所以1a +1c =2b
. 即a +c ac =2b
, 所以b (a +c )=2ac ,
所以b +c a +a +b c =(b +c )c +a (a +b )ac
=bc +c 2+a 2+ab ac
=b (a +c )+a 2+c 2ac
=2ac +a 2+c 2ac
=(a +c )2ac
=2(a +c )2
b (a +
c )
=2(a +c )b
, 所以b +c a ,a +c b ,a +b c
也成等差数列. [高考水平训练]
1.下列函数f (x )中,满足“对任意x 1,x 2∈(0,+∞),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成立”的是( )
A .f (x )=1x
B .f (x )=(x -1)2
C .f (x )=e x
D .f (x )=ln(x +1)
解析:选A.本题就是找哪一个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A 项中,f ′(x )=(1x
)′=-1x 2
<0, ∴f (x )=1x
在(0,+∞)上为减函数. 2.设a >0,b >0,则下面两式的大小关系为lg(1+ab )________12
[lg(1+a )+lg(1+b )]. 解析:因为(1+ab )2-(1+a )(1+b )
=1+2ab +ab -1-a -b -ab
=2ab -(a +b )=-(a -b )2≤0,
所以(1+ab )2≤(1+a )(1+b ),
所以lg(1+ab )≤12
[lg(1+a )+lg(1+b )]. 答案:≤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点D 在B 1C 1上,A 1D ⊥B 1C 1.
求证:(1)EF ∥平面ABC ;
(2)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
[证明](1)因为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
所以EF ∥BC ,EF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
(2)因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
所以BB 1⊥平面A 1B 1C 1,BB 1⊥A 1D ,
又A 1D ⊥B 1C 1,BB 1∩B 1C 1=B 1,
所以A 1D ⊥平面BB 1C 1C ,
又A 1D ⊂平面A 1FD ,
所以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 4.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
)为偶函数.
证明:法一:要证f (x +12
)为偶函数, 只需证明其对称轴为x =0,
即证-b 2a -12
=0,只需证a =-b . ∵函数f (x +1)的对称轴x =-b 2a -1与函数f (x )的对称轴x =-b 2a
关于y 轴对称, ∴-b 2a -1=--b 2a
, ∴a =-b .
∴f (x +12
)为偶函数. 法二:记F (x )=f (x +12
), 欲证F (x )为偶函数,
只需证F (-x )=F (x ),
即证f (-x +12)=f (x +12
). ∵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而函数f (x )与f (-x )的图象也是关于y 轴对称
的,
∴f (-x )=f (x +1),
∴f (-x +12)=f [-(x -12)] =f [(x -12)+1]=f (x +12), ∴f (x +12
)为偶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