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例题画法几何(课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由直线上的点分线段为定比的性质可知,若AK: KB=1:2,则ak:bk 也必等于1:2,由此可求得交点K的水 平投影。又因交点K是两直线AB和CD的公有点,故k’必在c’d’ 上。点C的水平投影和点B的正面投影分别位于dk和a’k’的延长 线上。
10
例2-11: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AB平行于H面,根据图给的 投影,完成该矩形的两面投影。
7
例2-8:根据图2-26(a)所示,在直线AB上找一点K, 使AK:KB=3:2
分析:由上述投影特性可知,AK:KB=3:2,则其投影 ak:kb=a’k’:k’b’=3:2。因此,只要用平面几何作图的 方法,把ab或a’b’为3:2,即可求得点K的投影。
8
例2-9:判定点K是否在侧平线AB上(图2-27a〕。 分析:由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可知,如果点K在直线AB上,
分析:水平线的正面投影平行于OX轴,它到OX轴的距离, 反映水平线到H面的距离,虽然平面内所有的水平线,其正 面投影都平行于OX轴,但距OX轴为15的只有一条,故应先 作其正面投影,再求其水平投影。
17
例2-18:过ΔABC的顶点B,作该平面内的正平线见图2-53 (a)。
分析:由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可知,过顶点 B作直线L, 平行于西ABC的一条直线,则直线L必在该平面内。如果所作 的直线L,平行于ΔABC的一条正平线,则直线L即为该平面内 过顶点B的正平线。因此,欲过顶点B作该平面内的正平线,须 在ΔABC内先任作一条正平线。
分析: 点K在ΔABC内,它必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k 和k’应分别位于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因此,欲求点K的投影, 须先在西ABC内作出过点K的辅助线的投影。
14
例2-15:判定点K是否在两平行直线AB和CD所决定的平面 内(图2-49(a))。
分析:如果点K在给定的平面内,它必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直 线上。因此,只要通过点K的某一投影在(或k‘),在给定的 平面内作一条直线的投影,看点K的另一投影k’(或k)是否在 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即可判定点K是否在所给定的平面内。
15
例2—16: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的水平投影abcd和正面 投影a’b’d’,完成该四边形的正面投影见图2—50(a)。
分析:因为ABCD为一平面四边形,所以点C必在ABD所 决定的平面内,因此点C的正面投影C’可运用在平面内取点 的方法求得。
16
例2—17:在两平行直线AB、CD所决定的平面内,作一 距H 面为15的水平线,如图(2-52(a))
6
例2-7 :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和点A的正面投影a’,并 知AB对H 面倾角为300,求: AB的正面投影a’b’。
分析:由于点A的正面投影a’(即其z坐标)已知,所以 只要求出A、B两点的z坐标差,即可确定点B的正面投影b’。 由上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可知,以ab为一直角边,作一锐 角为300的直角兰角形,则300角所对的直角边,即为A、B 两点的Z坐标差。
分析:因矩形的两边 AB⊥AC,又知 AB∥H面,故ab⊥ac。 又因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所以 ab∥cd,a’b’∥ c’d’;ac∥bd, a’c’∥b’d’。据此即可完成该矩形的投影。
11
例2—12:过点 C作直线CD与正平线AB相交垂直。 分析:已知CD⊥AB,其中AB平行于V面,故其正面投影 c’d’ ⊥a’b’,由此即可确定CD的投影 c’d’和 cd。
例2-1:已知点A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求其侧面投影 a”,如图2-9(a)所示。
分析:由点的投影规律得知,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 连线垂直于OZ轴,故a”必在过a’所作的OZ轴的垂线(OX轴的 平行线)上。又知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水平投影 到OX轴的距离,即a”az=aax。因此,只要在过a’对OZ轴所作 的垂线上截取aza”=aax,即可得a”。
3
例2-4:在图2—13(a)所给出的三投影面体系中,画 出点A(20,12,15)的三面投影及点A的空间位置。
4
例2-5:过点 A向右上方作一正平线 AB,使其实长为 25,与 H面的倾角α=300,如图2-19(a)所示。
分析:由正平线的投影特性可知,正平线的正面投影反 映实长,它与OX轴的夹角反映直线对H面的倾角α,故本 题只有一个解。
ak:kb=a’k’:k’b’,因此,可用这一等比关系来判定K是否 在直线AB上。另外,如果点K在直线AB上,则k”应在a”b”上。 所以,也可作出它们的侧面投影来判定。
9
例2-10: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K,并知AK:KB=1:2, 根据图给的投影,求AB的正面投影a’b’和CD的水平投影cd
5
例2-6:已知直线AB的正面投影 a’b’和点 A的水平投影 a, 并知AB=25,求AB的水平投影ab及AB对V面的倾角β,如图223(a)所示。
分析:由点的投影规律可知,b应在过b’所作的OX轴的垂线 上,因此只要求出AB两点的y坐标差,即可确定b。根据直角三 角形法的原理,以a’源自文库’为一直角边。以25为斜边作一直角三角 形,它的另一直角边即为AB两点的y坐标差,y坐标差所对的角 即为AB对V面的倾角β。本题有两个解。
1
例2-2: 已知点B的正面投影b‘和侧面投影b”,求其水平投 影b,如图2—10(a)所示。
2
例2-3:已知点A的坐标为(20、10 、15),求作点A的三 面投影a、a’和a”。
分析:从点 A的三个坐标值可知,点 A 到 W 面的距离为 20,到 V 面的距离为 10倒 H 面的距离为15。根据点的投影 规律和点的三面投影与其3个坐标的关系,即可求得点A的3 个投影。
12
例2-13:在两相交直线AB和CD所决定的平面内,另外任取 两条直线(图2-47(a))。 分析: 根据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可在AB和CD上分 别取一点M、N,则M、N连线必在该平面内;再过AB或 CD上的任一点作一直线平行于CD或AB,则该直线也必在 该平面内。
13
例2-14 已知ΔABC内点K的水平投影k,求其正面投影k’ (图2-48(a))。
10
例2-11: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AB平行于H面,根据图给的 投影,完成该矩形的两面投影。
7
例2-8:根据图2-26(a)所示,在直线AB上找一点K, 使AK:KB=3:2
分析:由上述投影特性可知,AK:KB=3:2,则其投影 ak:kb=a’k’:k’b’=3:2。因此,只要用平面几何作图的 方法,把ab或a’b’为3:2,即可求得点K的投影。
8
例2-9:判定点K是否在侧平线AB上(图2-27a〕。 分析:由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可知,如果点K在直线AB上,
分析:水平线的正面投影平行于OX轴,它到OX轴的距离, 反映水平线到H面的距离,虽然平面内所有的水平线,其正 面投影都平行于OX轴,但距OX轴为15的只有一条,故应先 作其正面投影,再求其水平投影。
17
例2-18:过ΔABC的顶点B,作该平面内的正平线见图2-53 (a)。
分析:由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可知,过顶点 B作直线L, 平行于西ABC的一条直线,则直线L必在该平面内。如果所作 的直线L,平行于ΔABC的一条正平线,则直线L即为该平面内 过顶点B的正平线。因此,欲过顶点B作该平面内的正平线,须 在ΔABC内先任作一条正平线。
分析: 点K在ΔABC内,它必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k 和k’应分别位于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因此,欲求点K的投影, 须先在西ABC内作出过点K的辅助线的投影。
14
例2-15:判定点K是否在两平行直线AB和CD所决定的平面 内(图2-49(a))。
分析:如果点K在给定的平面内,它必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直 线上。因此,只要通过点K的某一投影在(或k‘),在给定的 平面内作一条直线的投影,看点K的另一投影k’(或k)是否在 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即可判定点K是否在所给定的平面内。
15
例2—16: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的水平投影abcd和正面 投影a’b’d’,完成该四边形的正面投影见图2—50(a)。
分析:因为ABCD为一平面四边形,所以点C必在ABD所 决定的平面内,因此点C的正面投影C’可运用在平面内取点 的方法求得。
16
例2—17:在两平行直线AB、CD所决定的平面内,作一 距H 面为15的水平线,如图(2-52(a))
6
例2-7 :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和点A的正面投影a’,并 知AB对H 面倾角为300,求: AB的正面投影a’b’。
分析:由于点A的正面投影a’(即其z坐标)已知,所以 只要求出A、B两点的z坐标差,即可确定点B的正面投影b’。 由上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可知,以ab为一直角边,作一锐 角为300的直角兰角形,则300角所对的直角边,即为A、B 两点的Z坐标差。
分析:因矩形的两边 AB⊥AC,又知 AB∥H面,故ab⊥ac。 又因矩形的对边互相平行,所以 ab∥cd,a’b’∥ c’d’;ac∥bd, a’c’∥b’d’。据此即可完成该矩形的投影。
11
例2—12:过点 C作直线CD与正平线AB相交垂直。 分析:已知CD⊥AB,其中AB平行于V面,故其正面投影 c’d’ ⊥a’b’,由此即可确定CD的投影 c’d’和 cd。
例2-1:已知点A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求其侧面投影 a”,如图2-9(a)所示。
分析:由点的投影规律得知,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 连线垂直于OZ轴,故a”必在过a’所作的OZ轴的垂线(OX轴的 平行线)上。又知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等于水平投影 到OX轴的距离,即a”az=aax。因此,只要在过a’对OZ轴所作 的垂线上截取aza”=aax,即可得a”。
3
例2-4:在图2—13(a)所给出的三投影面体系中,画 出点A(20,12,15)的三面投影及点A的空间位置。
4
例2-5:过点 A向右上方作一正平线 AB,使其实长为 25,与 H面的倾角α=300,如图2-19(a)所示。
分析:由正平线的投影特性可知,正平线的正面投影反 映实长,它与OX轴的夹角反映直线对H面的倾角α,故本 题只有一个解。
ak:kb=a’k’:k’b’,因此,可用这一等比关系来判定K是否 在直线AB上。另外,如果点K在直线AB上,则k”应在a”b”上。 所以,也可作出它们的侧面投影来判定。
9
例2-10: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K,并知AK:KB=1:2, 根据图给的投影,求AB的正面投影a’b’和CD的水平投影cd
5
例2-6:已知直线AB的正面投影 a’b’和点 A的水平投影 a, 并知AB=25,求AB的水平投影ab及AB对V面的倾角β,如图223(a)所示。
分析:由点的投影规律可知,b应在过b’所作的OX轴的垂线 上,因此只要求出AB两点的y坐标差,即可确定b。根据直角三 角形法的原理,以a’源自文库’为一直角边。以25为斜边作一直角三角 形,它的另一直角边即为AB两点的y坐标差,y坐标差所对的角 即为AB对V面的倾角β。本题有两个解。
1
例2-2: 已知点B的正面投影b‘和侧面投影b”,求其水平投 影b,如图2—10(a)所示。
2
例2-3:已知点A的坐标为(20、10 、15),求作点A的三 面投影a、a’和a”。
分析:从点 A的三个坐标值可知,点 A 到 W 面的距离为 20,到 V 面的距离为 10倒 H 面的距离为15。根据点的投影 规律和点的三面投影与其3个坐标的关系,即可求得点A的3 个投影。
12
例2-13:在两相交直线AB和CD所决定的平面内,另外任取 两条直线(图2-47(a))。 分析: 根据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可在AB和CD上分 别取一点M、N,则M、N连线必在该平面内;再过AB或 CD上的任一点作一直线平行于CD或AB,则该直线也必在 该平面内。
13
例2-14 已知ΔABC内点K的水平投影k,求其正面投影k’ (图2-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