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优化方案—崩漏【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1、血瘀型: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湿热蕴结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型:经行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至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细弱。
西医诊断:功血的诊断需排除异常出血的器质性原因,如妊娠相关的出血,生殖器官肿瘤、内科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重要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等。
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发病时间、病程经过、目前出血情况、发病前有无停经史、以往治疗经过。
应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或垂体疾病等。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以排除全身性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主要了解卵巢是否有排卵功能和黄体是否健全。
(1)、诊断学刮宫:目的包括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确定排卵和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后6小时内刮宫。
(2)、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3)、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下选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目取内膜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排除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崩漏—血热妄行【献方人】宕昌县人民医院王金俊【药物组成】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3g、阿胶(烊化)10g、艾叶炭10g、黄苓10g、炒荆芥穗10g、焦杜仲15g、山药15g、炮姜6g、草6g。
(待续)天下中医【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崩漏—阴虚血热【献方人】宕昌县人民医院张和平【药物组成】生地15g、地骨皮15g、丹皮10g、15g、地榆15g、麦冬15g、赤芍12g、茜草20g、阿胶15g (溶服)、枸杞15g、甘草6g、知母15g、黄柏10g、元参15g。
(待续)【加减】1、偏寒加桂枝;2、偏湿加苍术;3、偏热加知母、丹皮;4、肝肾不足加熟地、枸杞、补骨脂、桑寄生。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出自宕昌县羌藏中医验方集,温馨提示:验方应用遵循医嘱对症施治合理调剂【宫颈炎】中医:带下病—脾虚型【献方人】官亭镇个体诊所沈学春【药物组成】土炒白术30g、苍术15g、炒山药30g、党参10 g、炒白芍15 g、陈皮10 g、柴胡10 g、炒车前子10 g(包煎)、甘草6 g、小茴香10 g、芡实10 g、香附10 g、乌贼骨10 g、艾叶10 g。
(待续)刘东汉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多见于儿童互相传播,但传其成人者少见。
患儿其母付某某,女,30岁。
口腔出溃疡,手足心皮肤作痒,有红疹,舌质正常,脉浮数。
处方:焦黄连6g,黄芩10g,荆芥10g,金银花30g,连翘30g,桔梗10g,生地20g,元参20g,丹皮10g,制半夏10g,升麻10g,炙甘草30g 三付水煎服盆腔炎中医:带下病——脾虚湿盛【献方人】八里乡山庄村卫生室袁克俊【药物组成】柴胡10g、白芍10g、茯苓10g、白术24g、山药24g、苍术20g、陈皮10g、荆芥10g、芡实24g、川断24g、龙骨25g、牡蛎25g、车前子10g、甘草5g。
(待续)2012年2月28日18:28全部转播和评论(14)天下中医附件炎中医:带下病——脾虚湿盛【献方人】南阳镇杨集村卫生室刘治国【药物组成】陈皮10g、半夏3g、苍术10g、人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灸甘草10g、升麻6g、柴胡10g、山药20g、龙骨20g、白芷10g、干姜5g、牡蛎20g。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1)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清热止血汤【来源】王云铭,《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生地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法】①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
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各1次。
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
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祛瘀止崩汤【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亏损,冲任失调等。
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中医医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丸治疗崩漏病案:张某,女,16岁,2009年7月8日。
主诉:月经初潮三年,阴道不规则流血三个月,增多十余天,近一年崩闭交错。
多方治疗未效。
病史:月经初潮三年,周期不规律,多方治疗未效,此次停经三个月来潮,量少,淋漓两个月未停,近日增多如注,当地医院B超:子宫内膜厚16mm,血常规:血红蛋白7.5g/L。
初诊:月经量多如注,夹血块,腹痛,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头晕恶心,倦怠乏力,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辨证审机:脾肾两虚夹瘀治法:益气健脾,祛瘀止血。
方药:五灵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蒲黄20克(包煎)党参15克积壳12克马齿苋20克三七10克(包冲)地榆炭20克川断20克海螵蛸20克益母草15克茜草炭20克酸枣仁30克。
七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后经量增多排出大量血块,今日经量减少,面色好转,纳食增加,但仍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
此乃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故。
标症得减,本虚表现。
健脾益肾,养血止血。
黄芪2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三七10克(包冲)积壳12克马齿苋20克酸枣仁30克阿胶15克(烊化)川断20克海螵蛸20克地榆炭20克茜草炭20克益母草20克。
七剂水煎服三诊:服上方三剂,月经停止,续服四剂,今日复诊。
面色转润,头晕好转,纳食增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此乃气血渐复之象。
益肾健脾,补气养血。
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芍20克枳壳12克酸枣仁30克川断20克菟丝子20克车前子12克杜仲15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服。
按语患者16岁,月经初潮一直不规律,乃肾气未充之象。
肾虚冲任不固且后天脾气不足,不能补其先天,致反复崩闭交替。
久之气血不足,固摄失职,致量多如注。
久虚夹瘀则腹痛有血块。
崩漏的诊疗方案
崩漏的诊疗方案崩漏的诊疗方案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是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失调。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院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深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注意患者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常发生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排卵性功血常生于生殖期妇女。
既往月经可有改变,以往有崩漏病史,或口服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史。
(2)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
已有停经数月后有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不孕、白带增多。
(3妇科检查: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4)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提示有贫血,可行B超检查,或行诊剖术以止血,送病检了解内膜情况。
性激素检查可有改变或无改变。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红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2、脾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饭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3、血热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崩漏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2018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一、疾病名称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辑《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1)经色紫暗有块,行经涩带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不力,(2)、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小便干,大便黄。
(3)、或经色深红,混杂粘液,阴中灼热,或伴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4)或经色淡红,质清希,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舌薄白或黄或少或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双相性,但下降缓慢。
(二)、症候诊断1)血瘀证:经期时间延长,经涩紫黯有块,行经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淤斑,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脉细数。
(3)湿热郁结症: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粘液,阴重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酸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证:行经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质细稀薄。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3)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归经汤【来源】刘炳凡,《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每日1剂,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
故本方用四君(参、苓、术、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
刘氏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亦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
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为“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
”此乃刘氏之经验结晶。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流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白芍各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中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不在月经行经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又称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由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各种原因导致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而发生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或者青春期黄体不健或萎缩不全,导致有排卵型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阴道突然暴崩出血,来势急,血量多,或者阴道淋漓下血不止,其势缓,血量少。
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交替出现,且因果相关,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成为妇科难治之症。
临床上月经经期延长两周以上,也属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
大下不止谓之“崩”,点滴而出谓之“漏”。
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以肾虚失藏为主,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冲任失固失其制约。
或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妄动而出血。
其次是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精血失其制约。
再次是血热内炽,扰动血海,迫血妄行,冲任失约。
此外,瘀血阻于冲任,亦使血不归经而致崩漏。
总之,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本在肾,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血非时而下,故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中夹实,热多寒少,因果相干,其势反复,日久均可转化为气血亏虚,或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
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了崩漏症状,不要怀侥幸心理,要抓紧时间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才能缩短疗程,不至于累及它脏而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对于崩漏的治疗,要灵活的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方法,或塞流与澄源同用,或澄源与复旧并举。
不宜拘泥于古人初、中、末步骤的划分。
塞流,既止血,虽然是“急则治其标”,但它是治疗崩漏的第一关。
叶天士有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少一分上升之火。
”但止血并非一味固涩,需根据症情的寒热虚实,或温或清,或补或涩,并宜注意虚实之兼夹,寒热之错杂,而权衡治法方药。
(1)清而止之,用于崩漏的热证。
症见出血量多,血色鲜红。
崩漏的热症常与肝肾阴虚,相火偏亢,扰动血海有关。
治宜用清滋之品,如牡丹皮、生地、白薇、地榆、之类。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辩证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辩证疗法(中医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
崩与漏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
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
西医所称的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简称功血,可分无排卵与有排卵两型。
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其临床表现与崩漏相同者,归本病论治。
(一)诊断要点1.崩漏的临床主证是阴道出血,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以此为诊断依据。
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势急症重如山之崩,或淋漓累月如屋之漏:或崩中漏下交替,也可崩闭交替,伴见经色、经质的异常。
2.妇科检查,排除因子宫肌瘤,妊娠期出血、产褥期出血以及炎症所引起的如崩似漏的妇科病证。
必要时借助B超或尿妊娠试验,以明确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分析,以了解贫血程度和排除可能存在的血液病。
必要时,还可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4.可借助功血的诊断方法。
如子宫内膜活体检查多数为增生过长,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内分泌测定为无排卵改多等,可以更明确诊断为崩漏。
(二)辨证分析崩漏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虚(肾虚、脾虚)热、瘀邪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血非时妄行。
由于崩漏失血耗气,病程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俱虚。
又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血。
故本病的发生常互为因果,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实错杂。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
崩漏虚证,虚中挟实证、热证多,实证和寒证较少。
然而,即使是热,亦是虚热,非实热可比。
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
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
①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②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
③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崩漏的治疗,须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撑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星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一般多采用补气摄血或同阳救逆逆。
中医医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崩漏病案:林某,女,17岁,1989年5月4日。
主诉:经水淋漓不尽40余日。
病史:患者13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周期规律,量、色正常。
近半年,经期延长至半月余,始服止血药可获效,后效果不佳。
初诊:现经水淋漓不尽40余日,量少,色黯,伴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唇色淡,五心烦热,活动后感心慌气短,夜寐欠安,舌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辨证审机:肝肾阴虚,热伏冲任,虚火内炽,迫血妄行。
治法:滋补肾阴,益气固冲。
方药:育阴止崩汤加减生地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续断20克桑寄生20克白芍20克炒杜仲20克海螵蛸20克煅牡蛎25克炒地榆50克棕榈炭20克酸枣仁2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阿胶10克(烊化)二诊:1989年5月14日。
服药一周后血止,夜寐安,仍感倦怠乏力,气力不接,舌红少苔脉细数。
守上法,去掉塞流之品,加健脾养血之药以固本复旧。
方药:生地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续断20克桑寄生20克白芍20克生杜仲20克海螵蛸20克煅牡蛎25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当归20克炙甘草10克阿胶10克(烊化)三诊:1989年5月23日。
症情日趋改善,面色、唇色渐转红润,舌脉如前,仍守上法,令其连续服药月余后,将此药配成丸剂久服。
随访得知患者服药1年余,月经复常。
按语青春期女子患崩漏者,大多以肾虚为主,正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说“阴虚阳搏谓之崩”,所含之意,即是指阴精不足,虚火内生,热扰血海,经血沸溢,血失固摄,离经而下。
该患先天发育不足,故久漏不止,导致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水淋漓不断。
在治疗上韩百灵教授遵循张寿颐之说:“不知血之妄行,多是龙雷相火,疏泄无度,惟介类有情,能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安其窿宅,正本清源,不治血而血自止”的原则,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了“育阴止崩汤”以滋补肾阴、固冲止血,全方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所固在肾,所摄在血,有固本塞流之妙用,待血止之后,当去塞流之品,治以补肾健脾澄源复旧,急固塞流,缓图澄源二法兼施,终获全效。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2)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育阴止崩汤【来源】韩百灵,《百灵妇科》【组成】熟地、山萸肉、杜仲各20克,海螵蛸、白芍、牡蛎各25克,川断、桑寄生各20克,阿胶15克,蒲黄炭20克,炒地榆50克,生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育阴潜阳、固冲止血。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桑寄生、杜仲、川断滋补肝肾;白芍敛阴和营;山药健脾补肾;阿胶养阴止血;海螵蛸、牡蛎固涩止崩;蒲黄炭、炒地榆祛瘀止血。
诸药配伍为用,标本兼顾,共奏育阴潜阳、固冲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青春期功血)、证属肝肾阴虚者。
【加减】流血过多者,加棕炭、侧柏叶各20克;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克,黄芪25克;烦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各15克;烦热较甚者,加盐黄柏、知母各15克;不出血时,减原方中蒲黄炭、炒地榆,加何首乌20克,龟板25克,久服为宜。
【疗效】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冯忠医师验证治疗100例,用本方随证加减(如血热加丹皮、地骨皮、知母;气滞加栀子、香附、枳壳;血瘀加桃仁、红花、赤芍,去白芍、地榆炭;血量过多,加茅根等),结果痊愈8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附记】笔者临床观察:本方不仅用治青春期功血(肝肾阴虚)疗效好,而且对肾阴虚之更年期功血,效果亦佳。
崩漏停【来源】高玉明,《新中医》(5)1990年【组成】柴胡6克,煅龙骨、煅牡蛎、生地炭各30克,女贞子、焦白术、木贼草、墨旱莲各10克,乌贼骨、熟大黄炭各9克,贯众炭、仙鹤草各15克,田三七粉5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理肝脾、益肾固冲。
【方解】本方是从吾师韩鸣谦老中医的“崩漏黑散”化裁而来。
功血一证,大抵青春期多由肾气未充、肾精未实、封藏失固所致;生育期多由肝脾失调,房室孕育又直接与肾有关。
故在调理肝脾之中、兼以治肾;更年期多由肾气衰退、精血日亏,故治则本乎“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故方中用柴胡疏肝调气,配煅龙骨、牡蛎安神宁志、又能敛血;熟大黄炭一味而兼止血、消瘀、凝血三功、与生地炭一处,又取其质凉血宁血之效,使血静而不妄;女贞子、墨旱莲滋肝肾之阴;焦白术、乌贼骨统摄而补脾。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
崩漏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但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多是血热、气虚、脾虚、气郁、血瘀、肾虚等。
临床以血热、气虚、脾虚为最常见。
病机有素体阳盛,血热动血,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血失所藏;气虚下陷,统摄无权,损伤冲任,血海不固;思虑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肝郁气滞,损伤肝气,肝不藏血;或肝郁化火,肝经火炽,血失所藏;血瘀停滞,阻滞经脉,血不归经;肾精不足,冲任失调,不能固摄。
其均可形成血崩漏下。
一、辨治要点柴浩然十分推崇明代方约之先生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的“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的三大治则,以此作为治疗崩漏的思路和原则。
因崩漏的病因多端,尚需仔细的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如崩漏时间之久暂、血量之多少、血色之鲜暗、血质之浓淡、血状之凝散,参合临床症状,对指导临床辨治非常关键。
再如大凡青少年多火炽血热,每以凉血止血获效;中年以后及老年人气血俱虚,肝肾不足,血虚、气虚、脾虚、肾虚更为多见,临床每需扶正补虚为主收功。
柴浩然经常强调在施治用药中,必须把握好凉血勿使凝滞,塞流勿使致瘀,祛瘀中病即止;补虚需辨脏腑、阴阳、寒热,掌握好清与补的主次、通与涩的分寸、寒与热的程度等等,力求使辨证仔细入微,用药丝丝入扣。
二、病案举例病案一功能性子宫出血孙某,女,30岁,1966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素体较差,但月经基本正常,按期而至。
本年2月因行绝育结扎术,阴道有少量出血。
两天后,血量增多,经某医院妇科、内科用仙鹤草素、维生素K等止血针,及服中药数剂,未获效果。
迄今已40余天,出血仍时多时少,淋沥不断,血色鲜红,偶有少量血块。
因流血日久,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身疲无力,动则出虚汗,气短纳差,舌质嫩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崩漏。
此属崩漏日久,气血两虚,冲任不固。
治宜益气养血,调固冲任,佐以化瘀。
崩漏妇科优化诊疗方案样本
崩漏妇科优化诊疗方案样本一、中医疾病名称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止者,称为“崩漏”二、西医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三、诊断依据1 、症状: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有时持续数日、数十日不等,血量时多时少,出血常发生在短期停经之后,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癥瘕等证候。
2、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顺序检查重点检查面色淡黄、苍白、面赤、晦黯;舌质红、淡黯、淡胖、紫黯;苔少、薄白、黄;脉细数、沉弱、缓弱、涩。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功血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增大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甲胎蛋白测定、碱性磷酸酶测定,CA125、CA199|、病理检查等。
(3)其他检查血常规,B超,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胸部X线平片。
(4)中医证候分析肾虚型(阴虚、阳虚)、脾虚型、血热型、血瘀型四、治疗措施(一)基础治疗措施1、崩漏护理常规2、分级护理3、饮食禁忌(禁辛辣,油腻之品)4、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分析,肿瘤标志物、CT,核磁。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配合外治法及针刺疗法。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阴虚型症状 :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10g 山药15g 枸杞子10g 山茱萸10g菟丝子10g 鹿角胶15g 龟板胶10g2、肾阳虚型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
酌加补骨脂10g 鹿角胶10g 艾叶炭10g熟地10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10g 当归20g山茱萸6g 枸杞10g 炙甘草6g3、脾虚型症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2010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概述: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3)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4)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1.肾虚型: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仙鹤草、艾叶炭。
党参15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当归10g 枸杞9g 炙甘草5g 杜仲15g补骨脂8g 仙鹤草10g 艾叶炭15g2.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二)辨证使用中成药:1.肾虚证:选用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被称之为功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出现失调而导致的子宫出现异常出血。
按照卵巢是否排卵可以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子宫出现不规则出血等,处于青春期、育龄期和绝经期的女性容易患有该疾病。
平时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服用紧急避孕药类的激素药物,这些潜在的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异常,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对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出的症状有月经周期不规律、持续时间长、周期性出血。
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频发或者经期长达10天以上,出血量多。
因此,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并做尿检、超声检查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可以治疗痊愈的,治疗侧重点要按照患者的年龄段来决定。
青春期的少女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为目的;生育期的妇女主要以止血、促排卵为目的;而绝经期妇女主要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出现癌变为主。
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极少数药物治疗无效果的、患者自身不愿意使用药物治疗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等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有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包括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等。
中医治疗往往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对症治疗。
通常情况下,临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即采用西医药物进行快速止血,再用中医疗法慢慢调理,不仅能体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帮助患者从根本上减少病痛。
在中医治疗里,功血属于“崩漏”范畴,是由于冲任损伤导致的。
可以选用:太子参、熟地、艾叶、当归、茜草、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益母草一方,用水煎服,根据患者的状态增减药量。
此外配合西药治疗,使用复方乙酸孕酮2毫升、苯甲酸雌二醇2毫升对未婚患者进行肌肉注射,6小时后可发挥止血效果。
第四讲: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通用止血方
第四讲: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通用止血方崩漏通用止血方【药物组成】升麻、荆芥穗、炙甘草各6g,党参、黄芪、益母草炭、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炒白术12g,马齿苋、生地黄炭各20g,生蒲黄、小蓟各9g,旱莲草18g。
【适用病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2周以上,量多。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临床疗效】此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5例,治愈(阴道流血停止,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3个月以上)25例,显效(阴道流血停止,但月经周期恢复不足3个月)8例,无效(治疗1周无变化)2例。
总有效率94.3%。
【验方来源】梁翠华.崩漏通用止血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7):430.按: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学崩漏范畴。
其病因病机不外乎血热、血瘀、气虚、血虚等导致冲任损伤,经血不固。
崩漏通用止血方中的黄芪、党参益气摄血;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生血;生地黄、旱莲草滋肾凉血止血;小蓟凉血止血;荆芥穗入血分散瘀止血;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固涩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
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摄血、活血凉血止血的作用,达祛邪、安内、固本之目的。
复方乌贼骨茜草汤【药物组成】煅乌贼骨(海螵蛸)、茜草炭、地榆炭、阿胶(烊化)各20g,槐花炭、荠菜、益母草、马齿苋各30g,蒲黄炭(包煎)15g,甘草6g。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50g;血热者,加生地黄炭30g;血瘀者,加花蕊石 30g。
【适用病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若出血量多时,可每天2剂。
血止后服归脾丸,每次1丸,每天2次,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再服复方乌贼骨茜草汤3~5剂,如此连续治疗3~6个月。
【临床疗效】此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绝经)38例,好转(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10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例。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一、【中医诊断】1、病名崩漏中医释义:崩漏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
2、中医诊断标准(优化)①经血无周期可循;②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
③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及癥瘕、外伤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3.中医症候分类(优化)(1)血热内扰: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
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2)气不摄血: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
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
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薄润,脉芤或细无力。
(3)肾阳亏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
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4)肾阴亏虚: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
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
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5)瘀滞胞宫: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
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三、治疗方法:【中医辩证治疗】(优化)1.“急则治标,塞流止血”中药止血疗法:1.“急则治标,塞流止血”,中药止血疗法:(1)益气固冲止血法:独参汤,据体质可选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太子参等分次煎水频服。
若阴道出血量多如崩,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冷汗淋漓。
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者,应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生脉汤浓煎频服。
(2)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法: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色鲜红,淋漓不尽,神疲体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气短懒言,手足心汗出,不思饮食,舌红少津,脉细弱或细数。
证型:气阴两虚血热证方药:生脉二至丸加味。
(3)益气摄血、化瘀止血法: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或夹血块,小腹坠痛,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面色淡黄,舌质淡胖,或紫暗边有瘀点,脉细涩。
小青龙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医案许...
小青龙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医案许...
小青龙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医案
许某,女,43岁,主诉:月经淋漓不尽十七天。
患者于半月前来月经,至今已十七天仍淋漓不尽,期间在他医处予桃仁红花之类汤药不效,经人介绍而至我处求诊,刻见经色暗黑,多血块,小腹隐痛,肩背及腰部强困不适,下肢亦觉困重无力,自觉面部郁涨,遇风加重,有失眠病史三年余,现仍觉眠差多梦,平素咽痒痰多,纳食可,二便调。
舌质淡红稍暗,舌体胖大多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而弦滑。
予小青龙汤:
生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生半夏、生白芍、炙甘草,三副,水煎服,每日一副;
二诊病人诉:上方服一副月经淋漓即止!且睡眠较前亦见好转!患者称赞所服之方真乃治疗月经过多之神方!嘱余一定将其方妥善保存!余高兴之余告诉病人:其所服之方并非治疗月经之方,实乃中医传统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痰多之方也!病人听闻大为不解,余为之做粗浅之解:此病虽于感冒咳嗽不同,然其病机却同,此中医异病同治之法也!
本案病人月经经色暗黑,多血块,且舌质偏暗,传统辩证当为淤血阻络,然病人言在他医处所服汤药中有桃仁红花等药,揣测当为血府逐瘀之类,其所以不效,盖因其未查病人实有太阳病未解之故!病人肩背及腰部强困不适,太阳病开篇提纲即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肩背强困,实乃寒客太阳之象,且面部郁涨,遇风加重,更为此提供有力佐证,平素咽痒痰多,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象弦滑,乃痰湿内盛之像,故病人经血暗黑多血块,舌质稍暗,实乃太阳寒气不解所致,而并非淤血也;外受风寒闭阻,内有痰湿阻络,故经血不循常道而淋漓不尽,因立外散风寒内化痰湿之法,处《伤寒论》小青龙汤,本方虽无一味止血之药,用之却效如浮鼓,不治其漏而经血自止,足见仲圣之法蕴大智慧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优化方案
—崩漏
【中医病名】崩漏
【西医病名】功能性子宫出血
【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1、血瘀型: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湿热蕴结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型:经行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至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细弱。
西医诊断:
功血的诊断需排除异常出血的器质性原因,如妊娠相关的出血,生殖器官肿瘤、内科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重要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等。
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病史
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发病时间、病程经过、目前出血情况、发病前有无停经史、以往治疗经过。
应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
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或垂体疾病等。
2、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以排除全身性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主要了解卵巢是否有排卵功能和黄体是否健全。
(1)、诊断学刮宫:目的包括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确定排卵和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后6小时内刮宫。
(2)、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3)、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下选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目取内膜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排除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
(4)、卵巢功能测定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治疗】
1、一般治疗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严重贫血需输血。
流血时间长者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2、止血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首选性激素:对于绝经过渡期及病程长的育龄期妇女应首先考虑使用刮宫术。
(1)、刮宫术:刮宫可急速止血,并具有诊断价值,可了解子宫内膜病理变化,除外恶性病变。
对于绝经过渡期妇女应首先考虑刮宫术。
对未婚、无性生活史的青少年,除非要除外内模病变,不轻易选择刮宫术,仅适于大量出现且药物治疗无效需立即止血,或需要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异常者可在宫腔镜下刮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性激素: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可首选应用性激素。
1)孕激素:孕激素治疗也称“子宫内膜脱落法”或“药物刮宫”,停药后短期内即有撤退性出血,适用于血红蛋白>80g/L、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
具体用法如下:1.黄体酮:20-40m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共3-5d。
2.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6-10mg,口服,每日一次,共10d。
2)雌激素:雌激素治疗也称“子宫内膜修复法”,适用于出血时间长、量多致血红蛋白<80g/L的青春期患者。
戊酸雌二醇(补佳乐)4-6mg/q8h,一般1-3天止血,止血后2-3天开始逐步减量,每次约见前次剂量的三分之一,每次减量维持2-3天,治疗过程中,当血红蛋白增加至90g/L以上后,均必须加用孕激素治疗,以达到撤退性出血的目的。
3)高效合成孕激素:高效合成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萎缩,从而达到内膜萎缩和止血目的,此法不适合于青春期患者。
炔诺酮(妇康片)治疗出血量较多的功血时,首剂量为5mg,每8小时1次,血止2-3d后,每3天递减量,直至维持量为每天2.5-5.0mg;持续用至止血后21d停药,停药后3-7d撤退性出血,可用于育龄妇女。
4)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目前使用的是第3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妈富隆)用法为每次1-2片,每8-12小时,血止3d后逐渐减量每天1片,维持至第21天本周期结束。
5)丙酸睾酮:具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可减少盆腔充血和增加子宫张力,减少子宫出血,并有协助止血作用。
(3)、辅助治疗:一般止血药酚磺乙胺(其他名称:止血敏)、维生素K 等。
3、调节月经周期
采用上述方法达到止血目的后,因病因并未去除,停药后多数患者可复发,需采取措施控制周期,防止功血再次发生。
(1)、孕激素:可于撤退性出血第15天起,使用安宫黄体酮4-12mg/d,分2-3次口服,共10-14d酌情应用3-6个周期。
(2)、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很好地控制周期,尤其适用于有避孕要求的患者。
一般在止血用药撤退性出血后,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病情反复着可酌情延长至6个周期。
应用口服避孕药的潜在风险应予注意,有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40岁以上吸烟的女性患者不宜应用。
4、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宜用药的患者,尤其是不易随访的年龄较大者及内膜病理为癌前病变或癌变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1)、子宫内膜去除术:使用与激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尤其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有排卵型月经过多患者,并可同时剔除粘膜下子宫肌瘤。
(2)、子宫全切除术
5、中医辩证治疗
(1)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益母草颗粒。
(2)阴虚血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推荐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丸(《医方集解》)加减。
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烊化)、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裸花紫珠片。
(3)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推荐方药:固经丸(《医学入门》)加减。
龟甲、白芍、黄柏、香附等。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等。
(4)气虚证
治法:补气健脾,固冲调经。
推荐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黄芩、炙甘草、升麻、白术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疾病疗效评定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治疗后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治疗后经期恢复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经期恢复较治疗前改善,其他症状亦较前减轻。
积分减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