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的振动驰豫而到达三重态的最低能层上,此时可能由 两种途径返回基态: ①体系间窜跃 ②在10-4~10s左右时间内辐射跃迁回基态而发生磷光.这种 跃迁所发射的光,在光照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三重—单重,停10-4-10s,液氮冷冻试样,才可见磷光) 荧光和磷光的根本区别:
荧光是由单重-单重跃迁引起的, 磷光则由三重-单重跃迁产生的。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VR 2
S2 1
V=0
ic
2
S1 1
V=0
isc
2 1
T1
V=0
F
VR
P
ic
S0
3 2
isc
1
V=0
F
λ1 λ2 λ3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P
(二)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激发光谱: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因此必须选择 合适的激发光波长,这可从他们的激发光谱曲线来确定
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t
荧光Fluorescence 磷光Phosphorescence
热致发光
场致发光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5-1 荧光分析法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 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
含有重原子(碘、溴等)的分子中,体系间跨越 跃迁最为常见。
在溶液中存在如氧分子等顺磁性物质也能增加体 系间跨越的发生,因而使荧光减弱。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4)、荧光发射(Fluorescence) 当分子处于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去活
化过程的一种形式是以10-9~10-6s左右的短时间发射一 个光子返回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荧光发射。 (单重— 单重,停10-9——10-6s )
E磷 E荧 E激
磷 荧 激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2、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特点: (1)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荧光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激 发光可被激发到不同能态,通过 振动驰豫和内部转换最终都将达 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 级,然后再发射荧光。故蒽的激 发光谱虽在250nm和350nm有两 个峰,不论用哪一个峰的波长作 激发光源,所得荧光光谱的形状 和峰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去活化过程
发射光子
非辐射跃迁
化学反应
荧光 磷光
振动驰豫 内转换 外转换 体系间窜跃
VR
ic
wenku.baidu.com
isc
P——磷光(三重—单重,停10-4-10s) F——荧光(单重—单重,停10-9- 10-6s )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去活化过程: ⑴、振动驰豫(VR) 在同一能级中,分子由较高振动能级向该电子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的非辐射跃迁。其速率极大,10-14~10-12s 内即可完成。 ⑵、内转换(ic) 指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S2 S1,S1 S0) 的非辐射跃迁。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 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 移至低能级。如图中S2的较低振动层与S1的较高振动层 相重叠,分子无论在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都能通过振动 驰豫和内转化跃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2) 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成镜像关系 从图可看出激发光谱同荧光光
谱大致成镜像对称 a. 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形状
与基态S0振动能级的分布情况 (即能量间隔情况)有关
以荧光(磷光)的最大发射波长为测量波长,改变 激发光的波长,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光波长为 横座标,荧光强度为纵座标作图,即可得到激发光谱。







萘的激发光谱Ⅰ 荧光光谱Ⅱ 磷光光谱Ⅲ
200 300
400
500
λ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荧光或磷光光谱曲线: 固定激发光波长为其最 大激发波长,然后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的荧光或 磷光强度,将荧光的光波长为横座标,荧光强度为纵 座标作图便可得到荧光光谱(发射光谱)。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5-1 概述 §5-2 荧光分析法 §5-3 磷光分析法 §5-4 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发态。当 激发态分子以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 便产生分子发光。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所吸收的能量要小,即荧光 的特征波长比它所吸收的特征波长要长。
注意:基态中也有振动驰豫跃迁。λ3>λ1或λ2 ,不 论电子开始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最终将只发射出波 长为λ3的荧光。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5)、磷光发射(Phosphorescence) 从单重态到三重态的分子体系间窜跃发生后,接着发生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在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 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电能、热能、化学能或光 能)后被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 到基态。若返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 象称为“发光”。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单重态,激发单重态,三重态: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去活化过程: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可 能通过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等去活化过程返回基态。 由较高能态到较低能态的过程( E* E0 ) 其中,以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VR 2
S2 1
V=0
ic
2
S1 1
V=0
isc
2 1
T1
V=0
F
VR
P
ic
S0
3 2
isc
1
V=0
F
λ1 λ2 λ3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P
(3)、体系间窜跃(isc) 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之间的非辐射跃迁。
它涉及受激发电子自旋状态的改变,如S1 T1,使原 来两个自旋配对的电子不再配对,这种跃迁是禁阻跃 迁。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讲义
观察磷光现象时,试样要用液氮冷冻 a.三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量差要比最低激发态和 基态之间的能量差小,这使三重态与基态之间的振动 偶合增强,因而增强了内部转换; b.激发三重态的寿命比激发单重态的寿命长,因 而同溶剂分子碰撞而失去激发能的可能性增大,以致 在室温条件下不能观察到溶液的磷光。 因此,观察磷光现象时,试样要用液氮冷冻以使 碰撞去活化和振动偶合去活化降至最低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