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_电仪篇
施工工艺手册(电仪篇-2014)
![施工工艺手册(电仪篇-2014)](https://img.taocdn.com/s3/m/c18c55c231126edb6e1a1071.png)
1.1.14膨胀式信号温度计的细金属软管不得压扁和急剧扭曲,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mm。
1.1.15冷却系统控制箱应有两路交流电源,自动互投传动应正确、可靠.
1.1.16绝缘油必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中。
1.2.3充干燥气体运输的变压器油箱内气体压力应保持在0.01MPa—0.03MPa,现场保管应每天记录压力值.
1.2.4器身在大气中暴露时间的控制。器身在大气中暴露时间的计算规定:由变压器开始破干燥空气时算起,到变压器开始抽真空为止。变压器内部检查应在周围空气温度不低于0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器身暴露在大气中的工作时间规定:①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65%,为不超过16小时;②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而不超过75%,为不超过12小时;③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不得开始工作或应立即停止工作。
工艺图片示例图111变压器基础验收2200114图112变压器就位中心线的控制图113变压器附件安装前升高座ct套管试验图114变压器套管安装图115变压器接地2200114图116变压器安装整体效果图发电机离相封闭母线安装21施工工艺质量要求211离相母线支吊架的标高误差水平误差沿走向垂直误差支架对角线误差均应小于5mm且支吊架固定牢固可靠
3.2.8法兰对接前应先对法兰表面、密封槽及密封圈进行检查,法兰面及密封槽应光洁,无损伤,对轻微伤痕可用砂纸、油石打磨平整。密封面、密封圈用无纤维裸露白布或者不起毛的擦拭纸沾无水酒精擦拭干净,将密封圈放入密封槽内,确认规格正确,然后在空气一侧均匀地涂密封剂,并薄薄的均匀涂到气室外侧法兰上.涂完密封剂应立即接口或盖封板,并注意不得使流入密封圈内侧.
电厂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_第1卷_通用篇A
![电厂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_第1卷_通用篇A](https://img.taocdn.com/s3/m/f177ccfa6c175f0e7dd137e0.png)
仅供内部使用第1卷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通用篇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前言总公司于2004年11月份公布了八大专业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即QB/GPEC10104001?施工工艺控制标准(通用篇)?、QB/GPEC10104002?施工工艺控制标准〔电仪篇〕?、QB/GPEC101003?施工工艺控制标准〔机械篇〕?、QB/GPEC10104004?施工工艺控制标准〔锅炉篇〕?、QB/GPEC10104005?施工工艺控制标准〔油漆保温篇〕?、QB/GPEC10104006?施工工艺控制标准〔焊接、金检篇〕?、QB/GPEC10104007?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加工制作篇〕?、QB/GPEC10104008?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土建篇〕?。
通过一年的运作,对指导工程的施工和工艺水平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配合标准贯彻实施,总公司从考虑学习标准实施,执行标准的理解性、操作性出发,决定编辑具有可视化、图文并茂的?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使施工人员对施工工艺有感观的理解,更好地执行总公司标准。
为此,公司结合标准的需要收集了近年来各工程的施工工艺的图片,尤其是台山工程中在达标创优中具有公司先进水平标准性施工工艺,同时珠海、汕头、汕尾等工程以及送变电工程公司也提供了需要的图片。
通过大量的图片面性、影象来反映施工工艺内部标准,形成了?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
在编辑本手册期间,尤其是对台山分公司、汕尾分公司对?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编制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本?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共分?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通用篇、?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电仪篇、?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机械篇、?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锅炉篇、?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油漆保温篇、?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焊接金检篇、?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加工制作篇和?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土建篇等八篇、根本上涵盖了火电施工以及相关的专业,由于编制的时间和水平有限,可能会有不少的错误和缺乏之处,希望大家在实践工作中能对本手册的内容不断加以补充,以便使之趋于更完善和更有实用性。
00 电仪专业施工工艺流程图
![00 电仪专业施工工艺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02bbcc056294dd88d1d26b53.png)
电伴热供电 电缆敷设
仪表 电缆敷设
仪表管安装
电缆敷设过程保护
电缆 终端 接线
阶段
照明系统电 缆终端接线
通讯系统电 缆终端接线
火气系统电 缆终端接线接线
接地 电缆压接
电伴热 电缆终端接线
仪表电缆终 端接线
电伴热 敷设安装
压力 试验 阶段
清洁 阶段
送电 检测 调试 阶段
下料 阶段
型材
板材
预制 阶段
电缆桥架 支撑预制
电缆槽盒 支撑预制
照明设备 支撑预制
通讯设备 支撑预制
火气设备 支撑预制
控制箱/接线箱设备 支撑预制
电伴热设备 支撑预制
接地点 支撑预制
仪表设备 支撑预制
仪表管 支撑预制
支撑 安装 阶段
各系统支撑安装
仪表管支撑安装
电缆 桥架 槽盒 安装
阶段
电缆桥架安装
电缆桥架安装 过程保护
GENERAL
PS-EI-00
电仪专业施工工艺流程图
SHEET
1/1
REV.
00
照明回路通 电检测
送电调试
送电调试
送电调试
送电调试
水压试验 气压试验
液压油压 试验
吹扫清洁
热油冲洗
送电调试
送电调试
完
工
阶
段
完工保护
REV.
DATE
PROJECT
IFC DESCRIPTION
DESIGNED
CHECKED
SHOP DRAWING TITLE: APPROVED
SHOP DRAWING NO.
电缆槽盒安装
电缆槽盒安装 过程保护
工艺标准化图册(土建、电仪、机务)
![工艺标准化图册(土建、电仪、机务)](https://img.taocdn.com/s3/m/d62de6c65ef7ba0d4a733be2.png)
第一章土建1、地面1.1水泥混凝土地面1.1.1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水泥面层坚固密实、平整洁净、色泽均匀,表面无损伤、脱皮、裂缝、麻面、起砂现象。
✓面层坡度符合要求,无积水、倒泛水现象。
✓变形缝设置合理、美观。
1.1.2工艺展示图片面层平整洁净、色泽均匀面层切缝规范1.2橡胶地面1.2.1工艺质量控制要点✓面层表面平整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严密,顺直美观,无胶痕,无损伤。
✓接缝平齐,接缝线横平竖直、无缝隙、无焦化变色、斑点。
✓无翻边、无翘角、无气泡、沿墙边缘吻合。
✓与踢脚线接缝高度一致平齐、牢固。
✓粘贴牢固,无漏胶、脱胶现象。
1.2.2工艺展示图片面层平整洁净,色泽一致不同材质交接处处理规范橡胶地板与汽机罩壳的缝隙处理 走道橡胶地面效果1.3块材地面1.3.1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块材铺贴前排版设计。
✓块材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图案清晰,无裂痕和缺损。
✓粘贴牢固、无空鼓、接缝平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
✓地面砖与墙、立柱等接缝处均匀,整齐。
✓踢脚线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踢脚线缝与地面砖缝对齐。
1.3.2工艺展示图片面层感观良好,对称布置地面与墙面接缝对齐与钢格删交接处做法1.4自流平地面1.4.1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自流平地面平整光洁、色彩一致、无明显色差,无气泡、杂物、凸起、针孔、裂缝、剥落等缺陷1.4.2工艺展示图片自流平地面整体效果美观自流平地面整体效果美观1.5防静电地板1.5.1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面层排列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
✓ 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切割边处理光滑,不得有局部膨胀变形。
✓ 支撑架螺栓紧固,缓冲垫放置平稳整齐,所有的支座柱和横梁构成框架一体,并与基层连接牢固,行走无响声、无晃动。
1.5.2工艺展示图片盘柜基础施工前根据地板规格微调,使得盘柜间距离满足地板模数面层排列整齐、接缝均匀、周边顺直。
2墙面2.1乳胶漆墙面2.2.1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涂料涂饰均匀、色泽一致、粘结牢固,无漏涂、透底、起皮、流坠、裂缝、掉粉和反锈。
电仪工程细部工艺安装标准图集
![电仪工程细部工艺安装标准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963c8e207375a417866f8f12.png)
2065-01 电气接地工艺样板图接地位置及标高统一接地走线平直控制要点:1. 接地体规格、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规定,接地标高统一,2. 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应便于解开测量接地电阻。
2075-02 电气接地工艺样板图围栏接地消防管路接地控制要点:1.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金属门及管道均应可靠接地。
2085-03 电气接地工艺样板图保护管之间的连接有连接导线确保接地可靠桥架之间有专用的连接导线控制要点:1. 桥架之间、电缆管之间、电缆管接头间等必须要求有可靠的接地点,2. 电缆桥架每隔30米用黄绿接地线连接后再与主接地线连接,保证电气性能。
2095-04 电气接地工艺样板图盘柜接地及标识电动门接地控制要点:1. 380V 低压系统接地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380V 动力中心PC 柜的零线与地线在干式变中性点处接地,380V 厂用车间盘柜或控制中心MCC 与中央式动力PC 柜不在同一建筑内时,要进行重复接地,但两者相距小于50米的除外。
控制要点:1. 电动门外壳必须要有明显的接地点。
2. 电缆管螺接处用多股接地铜线连接牢固,保证了接地可靠性。
2105-05 电气接地工艺样板图明敷接地线接地线及标识控制要点:1.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要求为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要求为10mm。
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控制要点:1. 采用在墙面底部固定绝缘子然后接地扁钢再与绝缘子螺接的方法固定,安全可靠。
2. 分支接地与主接地线连接处固定一铁牌,标明“接地端”字样。
2115-06 电气盘柜安装工艺样板图盘柜安装盘柜防水保护棚控制要点:1. 盘柜安装横平竖直,水平偏差与垂直偏差在规范允许值内。
同列盘柜颜色一致,不同厂家生产的盘柜高度一致。
盘柜按要求接地良好,电气绝缘良好。
2. 布置在锅炉房和汽机房内盘柜也必须加防水保护棚。
施工工艺标准图籍(电仪)
![施工工艺标准图籍(电仪)](https://img.taocdn.com/s3/m/c8335305c281e53a5802ff7e.png)
3
电源施工工艺示范及缺陷图集
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 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鲁能实情的原则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坚持前期、基建、生产全过程对标管理的原则 坚持两长(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长期的经济效益) 三零(零违章、零缺陷、 零基建痕迹)的原则
4
电源施工工艺示范及缺陷图集
电仪专业
C-24 盘柜施工接线 工艺示范四
(二次线接线工艺)
31
电源施工工艺示范及缺陷图集
电仪专业
C-25 仪表管施工工艺 示范一
质量标准: 仪表管布臵合理,成排管 子排列整齐美观,间距一 致,固定牢固,弯曲半径 ≥3D,两管中心距2D,坡 度:压力管路≥ 1%,差 压管路>1/12。 引用标准: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 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 臵篇》1998年版
9
电源施工工艺示范及缺陷图集
电仪专业
C-3 盘柜安装示范
(6kV开关柜安装) 质量标准: 盘柜排放整齐,无错位、无污染、无变形。 垂直度<1.5mm/m,水平误差:相邻两柜顶部 <1.5mm,成列柜顶部<5mm;盘面误差:相 邻两柜边<1mm,成列柜面<5mm;柜间接缝 <2mm。 (400V车间盘安装) 引用标准: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161.1~5161.17-2002
质量标准: 整齐美观,桥架对接无错 边,水平倾斜偏差每米< 2mm,总长<10mm ,垂直 偏差每米<2mm,总长< 2mm ,层间中心距≥200mm。 引用标准: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 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 臵篇》1998年版
17
电源施工工艺示范及缺陷图集
电仪专业
C-11 电缆桥架施工 示范二
火力发电工程细部工艺样板图集(电仪篇)
![火力发电工程细部工艺样板图集(电仪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e1cff3856a561252d36fe5.png)
接地位置及标高统一
接地走线平直
控制要点:
1.接地体规格、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规定,接地标高统一。
2.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应便于解开测量接地电阻。
5-02电气接地工艺样板图
围栏接地
消防管路接地
控制要点:
1.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金属门及管道均应可靠接地。
3.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5-14电气接线工艺样板图
电缆接线(一)
电缆接线(二)
控制要点:
1.电缆标识牌的制作及挂设:标牌要求统一使用白色的PVC电缆标识牌,规格为70×25mm,并用专用打印机进行打印,要求字迹清晰、不易脱落,字体统一为黑色。每根电缆一个标牌,使用尼龙扎带固定,同一排高度要求一致,一般固定高度为缆头剥切位置向下10mm。
2.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严格分层,不能放在同一桥架或槽盒内。
3.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应不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敷设后应进行整理和固定,使其整齐美观、牢靠。
5-12电缆敷设工艺样板图
电缆敷设路径合理
电缆敷设换层顺畅、绑扎规范
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
1.采用在墙面底部固定绝缘子然后接地扁钢再与绝缘子螺接的方法固定,安全可靠。
2.分支接地与主接地线连接处固定一铁牌,标明“接地端”字样。
5-06电气盘柜安装工艺样板图
盘柜安装
盘柜防水保护棚
控制要点:
1.盘柜安装横平竖直,水平偏差与垂直偏差在规范允许值内。同列盘柜颜色一致,不同厂家生产的盘柜高度一致。盘柜按要求接地良好,电气绝缘良好。
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_电仪篇
![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_电仪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ad869e83d049649b6658d2.png)
电仪篇第2卷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电仪篇目录1范围 (2)2盘.台.开关柜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2)3热控仪表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6)4仪表管路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9)5流量.控制仪表及附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19)6电缆桥架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23)7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27)8架空线及设备跳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46)9电力变压器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48)10电气母线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51)11防火封堵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54)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内部各分子公司和项目工程点.2 盘.台.开关柜安装工艺控制标准2.1 按设计图纸并根据厂家资料.尺寸误差要求制作盘底座.2.2 立盘地工艺标准应符合设备厂家要求.盘柜位置偏差校正盘柜基础与地面标高差一致2.2.1 盘.台底座连接接地地网.盘.台接地采用接地箱单点接地.盘柜接地盘柜接地2.2.2 盘.台立好盘后,必须包好防止盘内进灰尘,运行中烧坏卡件.主控电子柜电子设备配电柜6KV手车式开关柜汽水分析站人工取样盘3 热控仪表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3.1 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采用机械方法(磁力钻.电钻),钻孔后里面地铁屑用磁铁或黄油棉布清理干净.3.2 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地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得小于200 mm,当压力取源部件和温度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压力在前,温度在后.压力取源部件在温度元件前(按介质流动方向)温度压力测点开在温度测孔地前面(按介质流动方向)3.3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与检修地地方.3.4 测温元件应装在测量值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地地方,不得装在管道和设备地死角处.3.5 煤粉管道上安装地测温元件,应装有可拆卸地保护罩,以防元件磨损.3.6 测量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地热电偶,其测量端装在离顶棚管上面100 mm内地垂直管段上或符合厂家要求.3.7 测量金属温度地热电偶,其测量端应紧贴被测表面且接触良好.锅炉壁温温度测点锅炉壁稳温度热电偶3.8 安装在高温高压汽水管道上地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取样位置地选择在管道地直线段上3.9 汽轮机内缸地测温元件安装牢固,紧固件锁住,引出处不得渗漏.4 仪表管路施工工艺控制标准4.1 管路安装前地检查及清理工艺控制标准4.1.1 仪表管.管件地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合金钢应做光谱分析并做记录及标识.4.1.2 合金材质地一次门(包括二次门)都要做光谱分析并合格.每个阀门必须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额定压力地1.25倍保压5min无渗漏现象.4.1.3 仪表管在安装前应检查,应无裂纹.伤痕.重皮.内部清洁畅通.4.2 管路敷设路线选择及敷设工艺控制标准4.2.1 按照设计地位置敷设,或者按现场具体情况合理敷设,避开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和有较大震动处.仪表管路敷设工艺仪表管路敷设工艺4.2.2 距热表面保温层地距离不小于150mm,严禁平行布置在热表面地上部.4.2.3 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管(罩).管路敷设在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套管(罩)4.2.4 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地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以保证管路不受损伤.敷设管路时,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地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敷设管路时,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地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4.2.5 管路敷设整齐.美观.少交叉和拐弯.管路敷设要做到整齐.美观.少交叉和少拐弯管路敷设要做到整齐.美观.少交叉和少拐弯4.2.6 管路敷设时,套接管件要留有膨胀余量,两头必须有1~2 mm间隙,避免运行受热膨胀爆裂.4.2.7 仪表管一次阀门必须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地位置.热工一次阀门安装热工一次阀门安装4.2.8 管路敷设完毕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等现象.4.2.9 管路接至仪表时,接头必须对准.垂直,不准承受机械应力.4.2.10 差压测量管路地排污阀门必须安装在差压计附近,便于操作和检修地地方,其排污情况能监视,排污门下应安装排水槽和排水管并引至地沟.排污管布置4.2.11 排污漏斗,采用水煤气管对正排污管钻孔(大于管径1mm),便于观察以防烫伤.4.2.12 隔离容器应垂直安装,对隔离容器内地自由液面必须处在同一水平面上.4.3 管路弯制和连接工艺控制标准4.3.1 仪表管采用冷弯方法弯制.4.3.2 仪表管地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外径地3倍,仪表管弯曲后,无裂缝,凹坑,弯曲断面地椭圆度不大于10%.仪表管弯制工艺4.3.3 不同直径仪表管对口焊接,采用变径接头,相同直径仪表管地对口采用插入式直接接头焊接,接头排列整齐.美观(如一字型排列,斜型排列或V字型排列).“一”字型排列套管焊接接头“V”字型排列套管焊接接头4.3.4 紫铜管地连接,采用锥体接合式连接法接头.紫铜管地连接4.4 管路固定工艺控制标准4.4.1 仪表管采用可折卸地卡子固定在支架上,固定螺丝必须加装弹簧垫,以免长期运行振动后松动,磨损管材.仪表管单孔双管卡固定4.4.2 支架制作采用切割机或锯弓切割,切割完成后必须倒角,必须使用电钻钻孔,不得用火焊开孔,安装间距均匀.4.4.3 管路支架地间距均匀,各种仪表管采用支架距离为:1) 无缝钢管,水平敷设1~1.5m,垂直敷设1.5~2 m.2) 铜管水平敷设时0.5~0.7 m,垂直敷设0.7~1 m.管路支架布置5 流量.控制仪表及附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5.1 测量蒸汽或液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设置在低于取源件地地方,测量气体压力或流量时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地地方,否则应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气体压力测量流量取样流量测点化学系统压力表安装水汽检测仪5.2 测量真空地指示仪表或变送器应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地地方.5.3 测量压力时,应在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5.4 差压计正.负压室与导压管地连接必须正确.蒸汽及水地差压测量管路,应装设排污阀和三通阀(或由平衡阀和正.负压阀门组成地三阀组),凝汽器水位测量装置最好采用全焊接,尽量少用阀门或不用阀门.5.5 执行机构安装前检查机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安装地点.5.6 执行机构安装牢固,操作灵活.平稳,无松动及卡涩现象.5.7 调节机构从全关到全开,与执行机构地全行程相应.5.8 连接执行机构与调机构地边杆长度应可调,不宜大于5m和有弯,其丝扣连接处应有压紧螺母.5.9 气动执行机构气缸地连接管路要不足够地伸缩余地,且不妨碍执行机构动作.执行机构安装执行机构安装气动执行机构连接管路6 电缆桥架施工工艺控制标准6.1 根据设计院图纸.电缆敷设清册及现场情况确定电缆桥架地路径.位置.层数.规格.电缆桥架安装工艺电缆桥架安装工艺6.2 支吊架一般直接焊在预埋件上,无预埋铁可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钢结构上可直接焊接固定,安装好后应对焊接部位补刷油漆.电缆支架应有明显接地且接地良好.支吊架焊在预埋件支吊架用膨胀螺栓固定支吊架在钢结构直接焊接固定6.3 电缆支托架固定螺栓穿向应统一.横平竖直,同一层地托臂在同一水平面,其高低差不超过±5 mm.电缆支架各层之间地距离7 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7.1 电缆预埋管埋设7.1.1 采购国标镀锌钢管,压制弯头时采用专用液压弯管机,保证电缆预埋管弯管质量.7.1.2 在电缆沟道模板安装前完成电缆预埋管埋设施工,避免因电缆沟道凿孔埋管影响土建施工质量.电缆预埋管埋设施工7.1.3 电缆预埋管埋设除了按图施工,还应考虑设备接线地实际位置,使电缆预埋管埋设一次到位,避免因埋管位置偏差影响电缆引上线地美观.整齐美观地电缆预埋管整齐美观地电缆预埋管7.1.4 电缆预埋管埋设高度应基本一致,垂直度偏差≤2mm;除了同一位置电缆预埋管要求成排布置外,同一行和列地电缆预埋管埋设也要求成排布置,整齐规范.可以通过连通管或水平尺保证管口高度一致,采用拉线方法保证电缆预埋管行和列成排埋设.整齐美观地电缆管7.2 电缆敷设7.2.1 电缆敷设前进行电缆走向地总体策划,电缆敷设应按设计路线,同一路径地电缆统一敷设,最好能绘出走向断面图,即通过某一点有多少电缆通过.同一通道内地电缆应避免交叉.电缆敷设工艺电缆敷设工艺7.2.2 根据规程规范高低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按由上而下配置.7.2.3 电缆敷设区域地温度不应高于电缆地允许长期工作温度.电缆与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大于500 mm,交叉时应大于200 mm,无法达到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7.2.4 电缆从电缆架引出采用开孔器开孔,安装电缆管烧焊固定,用阻燃软管接头连接.不用软管接头,保护管端用热塑管热塑.电缆从电缆架引出7.2.5 电缆敷设施工过程中先临时绑扎,等同一路径地电缆敷设完毕后再作统一整理固定使其整齐美观,电缆牌不应夹在电缆中,应扎牢并排列在电缆外侧.电缆敷设整齐挂牌美观7.2.6 电缆绑扎固定采用绑扎带编织和夹件压接(即加工专用地电缆成排热镀锌固定夹和定购钩型螺丝,用以固定电缆)相结合地方法,使电缆成排分层布置,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电缆绑扎固定采用绑扎带编织电缆绑扎固定采用夹件压接7.2.7 对于控制电缆间地电缆,按上述要求外,在电缆引上线至控制盘底应整理成圆束,弯曲圆滑,弯曲半径一致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柜盘下引上线较多地,可在电缆夹层间,增加垂直电缆桥架,使电缆引上线排列更整齐美观.控制电缆敷设工艺7.2.8 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电缆盘应按电缆盘上箭头所指示方向滚动.7.2.9 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7.2.9.1 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地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每隔2m处.垂直敷设地电缆固定直敷设地电缆固定7.2.9.2 水平敷设地电缆,在电缆首末端.转弯及电缆接头地两端处.水平敷设电缆固定7.2.10 机械敷设电缆地速度≤15m/min,牵引强度不大于7kg/mm2,严防电缆受机械损伤.7.3 电缆接线7.3.1 电缆敷设后两端制作电缆头,用塑料带缠紧,然后使用热缩管热缩,铠装电缆,其钢带要用包箍扎紧.电缆头制作工艺电缆头制作工艺电缆头制作工艺7.3.2 屏蔽电缆.导线.补偿导线地屏蔽层均应按设计或厂家要求接地.屏蔽接地工艺7.3.3 引入盘.柜地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并固定牢固.电缆固定采用分层方式电缆固定.电缆头制作及电缆牌挂设盘柜内绑扎横档,两层电缆头之间均匀.整齐.美观电缆标识牌地制作及挂设7.3.4 控制电缆头制作长短一致,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钢带接地.电缆钢带接地7.3.5 控制电缆做头后,电缆芯线拉直,排列整齐,绑扎距均匀,间距为100~120 mm,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二次接线线芯弯曲弧度一致,接线胶头长短一致.多股线芯压线鼻子,线头露出鼻子0.6~1 mm.电缆芯线拉直,排列整齐7.3.6 挑选接线工艺好地接线工负责工程地接线施工,施工前对接线工进行区域分工和技术交底,使接线施工在工艺风格上一致.特别注意控制楼盘柜内地电缆接线工艺,安排技术一流地接线工负责该部分接线工作.7.3.7 电缆线芯连接牢固,并预留有足够备用长度,线芯弯曲弧度整齐一直,电缆备用芯统一预留至端子最高处.电缆芯引上部分成排布置,绑扎带整齐均匀.线芯弯曲弧度整齐一直7.3.8 电缆线芯胶套头编号用电缆胶头专用打印机打制,长度和套入方向一致.电缆胶头专用打印机电缆胶头安装工艺7.3.9 电缆牌打印要用专用打印机.电缆牌专用打印机7.3.10 电缆接地线统一引接,编织成辫子状,压接接线鼻子连接在接地铜条上.电缆接地工艺盘柜内同一走向电缆线芯应绑扎成一圆把,经绑扎后地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观热缩套管颜色应统一多根电缆线芯绑扎工艺DCS接线工艺8 架空线及设备跳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8.1 架空线及设备跳线架设施工中首先要做好放样测量工作,同一档或同一列地架空线或设备跳线同时统一放样,设备跳线放样采用“本线模拟法”.由同一有经验地架线工采用驰度板观测法测弧垂是否统一并在设计范围内,同时要考虑季节和温度因素.三相钢芯线拉好后统一观测.三相母线地驰度整齐划一规范美观三相母线地驰度整齐划一规范美观8.2 同一档或同一列地架空线及设备跳线所用地导线应尽量同时统一下料或在同一环境温度下下料,下料时还应考虑到金具地尺寸及金具压接后尺寸地变化.8.3 导线压接由同一组有压接经验并持证地压接工施压,在正式压接前按规程做好压接试件,在试件通过拉力试验合格后才可以实施正式压接施工.在压接试件过程中还要记录好导线压接后金具和导线尺寸地微小变化情况,并在下料时考虑这些尺寸变化.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同一压接机具和保持同一种压接方法.金具与导线连接8.4 设备跳线要避免生硬弯曲,弯曲部位要滑顺,跳接导线特别是T接导线没有明显受力过大现象,呈悬链状,自然顺畅.跳接导线特呈悬链状,弯曲部位滑顺自然顺畅8.5 架空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及其它明显地损伤或严重腐蚀等现象,金具表面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滑扣等缺陷,镀锌层完好无脱落,同一档母线驰度及引下线垂直度一致.8.6 在施工场地上铺上一层彩条布以保护导线不受损伤及保持导线地洁净.架空线安装工艺架空线安装工艺9 电力变压器安装工艺控制标准9.1 基础轨道水平误差<3mm,中心偏差<5mm,每点垫铁≤3块,焊接牢固,轨道两点接地.9.2 变压器本体横向中心偏差≤20 mm,滚轮转动灵活,滚轮制动器装配牢固.基础轨道水平误差滚轮转动灵活,滚轮制动器装配牢固钟罩外壳与油箱下部接地9.3 变压器钟罩外壳与油箱下部接地不少于2点.9.4 变压器本体接地取主地网不同地点进行两点接地.9.5 铁芯.线圈完好,绝缘垫块密实无松动,油路无阻塞,绝缘层包缠均匀紧固,压钉紧固。
建筑工程机电施工工艺标准及施工要点图文解析(145页附图较多)
![建筑工程机电施工工艺标准及施工要点图文解析(145页附图较多)](https://img.taocdn.com/s3/m/f03d39830b4c2e3f572763d2.png)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6、成品保护
为防止施工半成品或成品被破坏,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保护
线管保护
线盒保护
四、电气工程施工工艺
四、电气工程施工工艺
1、电气工程施工流程
电气配管 电气配管 一般照明及疏散安装 照明系统测试 照明系统试亮 面板安装
施工准备 一次结构预留预埋
(总包负责) 二次结构预留预埋 桥架支、吊、托架安装
套管安装位置
套管安装样图
柔性防水套管(B 型):
65 4
3
2
穿地下室建筑 外墙
7 10
11
符号说明
1-钢管
2-法兰套管
3-密封圈
4-法兰压盖
1
5-螺柱
6-螺母
7-法兰
8-密封膏嵌缝
8 9-建筑外墙
9
10-内侧
11-柔性填缝材料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2.2套管选型
套管安装位置
套管安装样图
柔性防水套管(A 型):
线管线盒敷设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5.3线管二次预埋实物
线管线盒敷设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5.3线管二次预埋实物
线管线盒敷设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5.3线管二次预埋实物
线管线盒敷设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5.3线管二次预埋实物
线管线盒敷设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5.3线管二次预埋实物
线管敷设
定位准确,剔槽规范,填缝平整
将刚性防水套管置于钢筋中进行加固。 套管安装
楼板套管
二次结构墙体套管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2.3套管安装
使用结构钢筋或附加钢筋采取“#”型对套管进行加固,“#”型钢筋的 交叉点、套管与钢筋交叉点进行焊接,使套管牢固的固定在钢筋网中。柔性 防水套管对法兰的螺栓孔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混凝土将螺栓孔堵塞,不利于 后期柔性防水套管的法兰压盖的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
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图示
电仪篇
目录
1范围 (2)
2盘、台、开关柜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2)
3热控仪表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6)
4仪表管路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9)
5流量、控制仪表及附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19)
6电缆桥架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23)
7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27)
8架空线及设备跳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46)
9电力变压器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48)
10电气母线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51)
11防火封堵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54)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内部各分子公司和项目工程点。
2 盘、台、开关柜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2.1 按设计图纸并根据厂家资料、尺寸误差要求制作盘底座。
2.2 立盘的工艺标准应符合设备厂家要求。
盘柜位置偏差校正
盘柜基础与地面标高差一致
2.2.1 盘、台底座连接接地地网、盘、台接地采用接地箱单点接地。
盘柜接地
盘柜接地
2.2.2 盘、台立好盘后,必须包好防止盘内进灰尘,运行中烧坏卡件。
主控电子柜
电子设备配电柜
6KV手车式开关柜
汽水分析站人工取样盘
3 热控仪表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3.1 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采用机械方法(磁力钻、电钻),钻孔后里面的铁屑用
磁铁或黄油棉布清理干净。
3.2 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得小于200 mm,当压力取源
部件和温度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压力在前,温度在后。
压力取源部件在温度元件前(按介质流动方向)
温度压力测点开在温度测孔的前面(按介质流动方向)
3.3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与检修的地方。
3.4 测温元件应装在测量值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的地方,不得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
处。
3.5 煤粉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装有可拆卸的保护罩,以防元件磨损。
3.6 测量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热电偶,其测量端装在离顶棚管上面100 mm
内的垂直管段上或符合厂家要求。
3.7 测量金属温度的热电偶,其测量端应紧贴被测表面且接触良好。
锅炉壁温温度测点
锅炉壁稳温度热电偶
3.8 安装在高温高压汽水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
取样位置的选择在管道的直线段上
3.9 汽轮机内缸的测温元件安装牢固,紧固件锁住,引出处不得渗漏。
4 仪表管路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4.1 管路安装前的检查及清理工艺控制标准
4.1.1 仪表管、管件的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合金钢应做光谱分析并做记录及标
识。
4.1.2 合金材质的一次门(包括二次门)都要做光谱分析并合格。
每个阀门必须进行严
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额定压力的1.25倍保压5min无渗漏现象。
4.1.3 仪表管在安装前应检查,应无裂纹、伤痕、重皮、内部清洁畅通。
4.2 管路敷设路线选择及敷设工艺控制标准
4.2.1 按照设计的位置敷设,或者按现场具体情况合理敷设,避开有碍检修、易受机械
损伤、腐蚀和有较大震动处。
仪表管路敷设工艺
仪表管路敷设工艺
4.2.2 距热表面保温层的距离不小于150mm,严禁平行布置在热表面的上部。
4.2.3 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管(罩)。
管路敷设在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套管(罩)
4.2.4 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的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以保证管路不受损伤。
敷设管路时,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的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
敷设管路时,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的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4.2.5 管路敷设整齐、美观、少交叉和拐弯。
管路敷设要做到整齐、美观、少交叉和少拐弯
管路敷设要做到整齐、美观、少交叉和少拐弯
4.2.6 管路敷设时,套接管件要留有膨胀余量,两头必须有1~2 mm间隙,避免运行
受热膨胀爆裂。
4.2.7 仪表管一次阀门必须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位置。
热工一次阀门安装
热工一次阀门安装
4.2.8 管路敷设完毕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等现象。
4.2.9 管路接至仪表时,接头必须对准、垂直,不准承受机械应力。
4.2.10 差压测量管路的排污阀门必须安装在差压计附近,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其排
污情况能监视,排污门下应安装排水槽和排水管并引至地沟。
排污管布置
4.2.11 排污漏斗,采用水煤气管对正排污管钻孔(大于管径1mm),便于观察以防烫伤。
4.2.12 隔离容器应垂直安装,对隔离容器内的自由液面必须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4.3 管路弯制和连接工艺控制标准
4.3.1 仪表管采用冷弯方法弯制。
4.3.2 仪表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外径的3倍,仪表管弯曲后,无裂缝,凹坑,弯曲断
面的椭圆度不大于10%。
仪表管弯制工艺
4.3.3 不同直径仪表管对口焊接,采用变径接头,相同直径仪表管的对口采用插入式直
接接头焊接,接头排列整齐、美观(如一字型排列,斜型排列或V字型排列)。
“一”字型排列套管焊接接头
“V”字型排列套管焊接接头
4.3.4 紫铜管的连接,采用锥体接合式连接法接头。
紫铜管的连接
4.4 管路固定工艺控制标准
4.4.1 仪表管采用可折卸的卡子固定在支架上,固定螺丝必须加装弹簧垫,以免长期运
行振动后松动,磨损管材。
仪表管单孔双管卡固定
4.4.2 支架制作采用切割机或锯弓切割,切割完成后必须倒角,必须使用电钻钻孔,不
得用火焊开孔,安装间距均匀。
4.4.3 管路支架的间距均匀,各种仪表管采用支架距离为:
1) 无缝钢管,水平敷设1~1.5m,垂直敷设1.5~2 m。
2) 铜管水平敷设时0.5~0.7 m,垂直敷设0.7~1 m。
管路支架布置
5 流量、控制仪表及附件安装工艺控制标准
5.1 测量蒸汽或液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设置在低于取源件的地方,测量气体
压力或流量时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否则应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
气体压力测量
流量取样
流量测点
化学系统压力表安装
水汽检测仪
5.2 测量真空的指示仪表或变送器应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
5.3 测量压力时,应在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
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
5.4 差压计正、负压室与导压管的连接必须正确。
蒸汽及水的差压测量管路,应装设
排污阀和三通阀(或由平衡阀和正、负压阀门组成的三阀组),凝汽器水位测量装置最好采用全焊接,尽量少用阀门或不用阀门。
5.5 执行机构安装前检查机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安装地点。
5.6 执行机构安装牢固,操作灵活、平稳,无松动及卡涩现象。
5.7 调节机构从全关到全开,与执行机构的全行程相应。
5.8 连接执行机构与调机构的边杆长度应可调,不宜大于5m和有弯,其丝扣连接处
应有压紧螺母。
5.9 气动执行机构气缸的连接管路要不足够的伸缩余地,且不妨碍执行机构动作。
执行机构安装
执行机构安装
气动执行机构连接管路
6 电缆桥架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6.1 根据设计院图纸、电缆敷设清册及现场情况确定电缆桥架的路径、位置、层数、
规格。
电缆桥架安装工艺
电缆桥架安装工艺
6.2 支吊架一般直接焊在预埋件上,无预埋铁可用膨胀螺栓固定。
在钢结构上可直接
焊接固定,安装好后应对焊接部位补刷油漆。
电缆支架应有明显接地且接地良好。
支吊架焊在预埋件
支吊架用膨胀螺栓固定
支吊架在钢结构直接焊接固定
6.3 电缆支托架固定螺栓穿向应统一、横平竖直,同一层的托臂在同一水平面,其高
低差不超过±5 mm。
电缆支架各层之间的距离
7 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7.1 电缆预埋管埋设
7.1.1 采购国标镀锌钢管,压制弯头时采用专用液压弯管机,保证电缆预埋管弯管质量。
7.1.2 在电缆沟道模板安装前完成电缆预埋管埋设施工,避免因电缆沟道凿孔埋管影响
土建施工质量。
电缆预埋管埋设施工
7.1.3 电缆预埋管埋设除了按图施工,还应考虑设备接线的实际位置,使电缆预埋管埋
设一次到位,避免因埋管位置偏差影响电缆引上线的美观。
整齐美观的电缆预埋管
整齐美观的电缆预埋管
7.1.4 电缆预埋管埋设高度应基本一致,垂直度偏差≤2mm;除了同一位置电缆预埋管
要求成排布置外,同一行和列的电缆预埋管埋设也要求成排布置,整齐规范。
可以通过连通管或水平尺保证管口高度一致,采用拉线方法保证电缆预埋管行和列成排埋设。
整齐美观的电缆管
7.2 电缆敷设
7.2.1 电缆敷设前进行电缆走向的总体策划,电缆敷设应按设计路线,同一路径的电缆
统一敷设,最好能绘出走向断面图,即通过某一点有多少电缆通过。
同一通道内的电缆应避免交叉。
电缆敷设工艺
电缆敷设工艺
7.2.2 根据规程规范高低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按由上而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