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知识点-全面总结
平行线知识点-巧记分享本章总结本章主要讲述的知识点有相交线与平行线。
其中相交线当中,两线相交,共产生两对对顶角,还引入了邻补角的概念。
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两条直线交角成90 。
经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两条直线的另外一种关系是平行,平行就是指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当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相交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一个交点;一种是有两个交点,即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还有一种是三个交点,即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两个交点,形成了八个角(不可分的):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评定结果: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有如上所说的性质;那么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否能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呢?答案是可以的。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评定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评定结果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下图所示,只要满足∠1=∠2(或者∠3=∠4;∠5=∠7;∠6=∠8),就可以说AB//CD平行线评定结果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下图所示,只要满足∠6=∠2(或者∠5=∠4),就可以说AB//CD平行线评定结果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下图所示,只要满足∠5+∠2=180︒(或者∠6+∠4=180︒),就可以说AB//CD平行线评定结果4: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这是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上图中∠1=∠2=90︒就可以得到。
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会学到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那么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呢。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d=|C1-C2|/√(A2+B2)。
两平行线方程分别是:Ax+By+C1=0和Ax+By+C2=0。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直线方程为Ax+By+C1=0Ax+By+C2=0则其距离公式为|C1-C2|/√(A2+B2)推导: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从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设点P(a,b)在直线Ax+By+C1=0上,则满足Aa+Bb+C1=0,即Aa+Bb=-C1,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P到直线Ax+By+C2=0距离为d=|Aa+Bb+C2|/√(A2+B2)=|-C1+C2|/√(A2+B2)=|C1-C2|/√(A2+B2)学习数学的方法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中考数学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之平行线》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之平行线》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 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平行线定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线。
3. 平行线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④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即c b b a ∥,∥,则c a ∥。
4. 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即若c a b a ⊥⊥,,则c a ∥。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即若c b b a ∥,∥,则c a ∥。
5. 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练习题9.(2022•青海)数学课上老师用双手形象的表示了“三线八角”图形,如图所示(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从左至右依次表示()A.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B.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C.对顶角、同位角、同旁内角D.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析】两条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异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内错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据此作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可知第一个图是同位角,第二个图是内错角,第三个图是同旁内角.故选:D.10.(2022•贺州)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各组角是同位角的是()A.∠1与∠2 B.∠1与∠3 C.∠2与∠3 D.∠3与∠4【分析】同位角就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的位置的角.【解答】解:根据同位角、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A、∠1和∠2是对顶角,故A错误;B、∠1和∠3是同位角,故B正确;C、∠2和∠3是内错角,故C错误;D、∠3和∠4是邻补角,故D错误.故选:B.11.(2022•东营)如图,直线a∥b,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a上,两直角边均与直线b相交,∠1=40°,则∠2=()A.40°B.50°C.60°D.65°【分析】先由已知直角三角板得∠4=90°,然后由∠1+∠3+∠4=180°,求出∠3的度数,再由直线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3=50°.【解答】解:如图:∵∠4=90°,∠1=40°,∠1+∠3+∠4=180°,∴∠3=180°﹣90°﹣40°=50°,∵直线a∥b,∴∠2=∠3=50°.故选:B.12.(2022•资阳)将直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若∠1=40°,则∠2度数是()A.60°B.50°C.40°D.30°【分析】如图,易知三角板的∠A为直角,直尺的两条边平行,则可得∠1的对顶角和∠2的同位角互为余角,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为直角,直尺的两条边平行,∴∠2=∠ACB,∵∠ACB+∠ABC=90°,∠ABC=∠1,∴∠2=90°﹣∠1=90°﹣40°=50°,故选:B.13.(2022•襄阳)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BC=30°,∠BAC=60°)按如图方式放置,点A,B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70°.则∠2的度数为()A.30°B.40°C.60°D.7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ABD,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得结果.【解答】解:∵m∥n,∠1=70°,∴∠1=∠ABD=70°,∵∠ABC=30°,∴∠2=∠ABD﹣∠ABC=40°,故选:B.14.(2022•锦州)如图,直线a∥b,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BC=30°)按图中位置摆放,若∠1=110°,则∠2的度数为()A.30°B.36°C.40°D.5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1=110°,则有∠4=70°,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解:如图,∵a∥b,∠1=110°,∴∠3=∠1=110°,∴∠4=180°﹣∠3=70°,∵∠B=30°∴∠2=∠4﹣∠B=40°;故选:C.15.(2022•六盘水)如图,a∥b,∠1=43°,则∠2的度数是()A.137°B.53°C.47°D.43°【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2=∠1=43°.【解答】解:∵a∥b,∠1=43°,∴∠2=∠1=43°.故选:D.16.(2022•济南)如图,AB∥CD,点E在AB上,EC平分∠AED,若∠1=65°,则∠2的度数为()A.45°B.50°C.57.5°D.6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AEC=∠1=65°.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C平分∠AED,那么∠AED=2∠AEC=130°,进而求得∠2=180°﹣∠AED=50°.【解答】解:∵AB∥CD,∴∠AEC=∠1=65°.∵EC平分∠AED,∴∠AED=2∠AEC=130°.∴∠2=180°﹣∠AED=50°.故选:B.17.(2022•丹东)如图,直线l1∥l2,直线l3与l1,l2分别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 ⊥l2,垂足为C,若∠1=52°,则∠2的度数是()A.32°B.38°C.48°D.5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直线l1∥l2,∠1=52°,∴∠ABC=∠1=52°,∵AC⊥l2,∴∠ACB=90°,∴∠2=180°﹣∠ABC﹣∠ACB=180°﹣52°﹣90°=38°,故选:B.18.(2022•南通)如图,a∥b,∠3=80°,∠1﹣∠2=20°,则∠1的度数是()A.30°B.40°C.50°D.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4,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可得∠3=∠4+∠2,从而可得∠1+∠2=80°,最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a∥b,∴∠1=∠4,∵∠3是△ABC的一个外角,∴∠3=∠4+∠2,∵∠3=80°,∴∠1+∠2=80°,∵∠1﹣∠2=20°,∴2∠1+∠2﹣∠2=100°,∴∠1=50°,故选:C.19.(2022•西藏)如图,l1∥l2,∠1=38°,∠2=46°,则∠3的度数为()A.46°B.90°C.96°D.134°【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l1∥l2,∴∠1+∠3+∠2=180°,∵∠1=38°,∠2=46°,∴∠3=96°,故选:C.20.(2022•兰州)如图,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相交于点A,B,AC⊥b,垂足为C.若∠1=52°,则∠2=()A.52°B.45°C.38°D.26°【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C=52°,根据垂直定义可得∠ACB=90°,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a∥b,∴∠1=∠ABC=52°,∵AC⊥b,∴∠ACB=90°,∴∠2=90°﹣∠ABC=38°,故选:C.21.(2022•通辽)如图,一束光线AB先后经平面镜OM,ON反射后,反射光线CD与AB平行,当∠ABM=35°时,∠DCN的度数为()A.55°B.70°C.60°D.35°【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答即可.【解答】解:∵∠ABM=35°,∠ABM=∠OBC,∴∠OBC=35°,∴∠ABC=180°﹣∠ABM﹣∠OBC=180°﹣35°﹣35°=110°,∵CD∥AB,∴∠ABC+∠BCD=180°,∴∠BCD=180°﹣∠ABC=70°,∵∠BCO=∠DCN,∠BCO+∠BCD+∠DCN=180°,∴∠DCN=(180°﹣∠BCD)=55°,故选:A.22.(2022•潍坊)如图是小亮绘制的潜望镜原理示意图,两个平面镜的镜面AB与CD平行,入射光线l与出射光线m平行.若入射光线l与镜面AB的夹角∠1=40°10',则∠6的度数为()A.100°40' B.99°80' C.99°40' D.99°20'【分析】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求出∠2的度数,再求出∠5的度数,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解:∵入射角等于反射角,∠1=40°10',∴∠2=∠1=40°10',∵∠1+∠2+∠5=180°,∴∠5=180°﹣40°10'﹣40°10'=99°40',∵入射光线l与出射光线m平行,∴∠6=∠5=99°40'.故选:C.23.(2022•新疆)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若∠A=∠B=30°,∠C=50°,则∠D=()A.20°B.30°C.40°D.50°【分析】根据∠A=∠B=30°,得出AC∥DB,即可得出∠D=∠C=50°.【解答】解:∵∠A=∠B=30°,∴AC∥DB,又∵∠C=50°,∴∠D=∠C=50°,故选:D.24.(2022•柳州)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70°,则∠2的度数是()A.50°B.60°C.70°D.110°【分析】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2=∠1.【解答】解:∵a∥b,∴∠2=∠1=70°.故选:C.25.(2022•雅安)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A,B,若∠1=120°,则∠2=()A.60°B.120°C.30°D.15°【分析】本题要注意到∠1的对顶角与∠2同旁内角,并且两边互相平行,可以考虑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解答】解:∵∠1=120°,∴它的对顶角是120°,∵a∥b,∴∠2=60°.故选:A.26.(2022•宿迁)如图,AB∥ED,若∠1=70°,则∠2的度数是()A.70°B.80°C.100°D.11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对顶角相等解答.【解答】解:∵∠1=70°,∴∠3=70°,∵AB∥ED,∴∠2=180°﹣∠3=180°﹣70°=110°,故选:D.27.(2022•陕西)如图,AB∥CD,BC∥EF.若∠1=58°,则∠2的大小为()A.120°B.122°C.132°D.148°【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别求出∠C、∠CGF,再根据平角的概念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1=58°,∴∠C=∠1=58°,∵BC∥EF,∴∠CGF=∠C=58°,∴∠2=180°﹣∠CGF=180°﹣58°=122°,故选:B.28.(2022•吉林)如图,如果∠1=∠2,那么AB∥CD,其依据可以简单说成()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由平行的判定求解.【解答】解:∵∠1=∠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D.29.(2022•台州)如图,已知∠1=90°,为保证两条铁轨平行,添加的下列条件中,正确的是()A.∠2=90°B.∠3=90°C.∠4=90°D.∠5=9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项分析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由∠2=90°不能判定两条铁轨平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3=90°=∠1,可判定两枕木平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1=90°,∠4=90°,∴∠1=∠4,∴两条铁轨平行,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由∠5=90°不能判定两条铁轨平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0.(2022•郴州)如图,直线a∥b,且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则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c∥d的是()A.∠3=∠4 B.∠1+∠5=180°C.∠1=∠2 D.∠1=∠4【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一一分析.【解答】解:A、若∠3=∠4时,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c∥d,不符合题意;B、若∠1+∠5=180°时,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c∥d,不符合题意;C、若∠1=∠2时,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a∥b,不能判定c∥d,符合题意;D、由a∥b推知∠4+∠5=180°.若∠1=∠4时,则∠1+∠5=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c∥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数学初中平行线与角知识点整理
数学初中平行线与角知识点整理平行线与角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概念,它们在解题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平行线与角的知识点,对于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平行线与角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相关题型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1. 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用符号"||"表示。
2. 性质:(1) 平行线的特征之一是它们具有相同的斜率。
这意味着它们的斜率互为相等或相反数。
(2)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
对于两条平行线,可以通过垂直距离公式(如线段AB的长度)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d = (|b - aX + bY - c|) / √(a^2 + b^2)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切割或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取的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 内错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取,且互为内错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 外错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取,且互为外错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三、平行线与角的性质和定理1. 同位角性质:同位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一组平行线所切割时,分别在两条平行线的同一条边的对应位置上所形成的一组对应角。
同位角具有以下性质:(1) 同位角相等;(2) 对应角相等。
2. 内错角和外错角性质:内错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取时,位于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一组对应角;外错角是位于两条平行线之外的一组对应角。
内错角和外错角具有以下性质:(1) 内错角互补;(2) 外错角互补;(3) 内错角与外错角共线。
3. 平行线间角关系定理:(1) 同位角、内错角、外错角的对应角相等;(2) 备注角相等。
四、常见题型举例1. 判断题型:(1) 判断下列各组角是否为同位角:∠1 = 70°, ∠2 = 110°, ∠3 = 70°, ∠4 = 110°(2) 判断下列各组角是否互为内错角或外错角:∠1 = 70°, ∠2 = 110°, ∠3 = 70°, ∠4 = 110°2. 计算题型:(1) 已知平行线AB和CD之间的距离为6 cm,若两条平行线的斜率分别为1和-1/3,求平行线CD上一点E到直线AB 的距离。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一:相交线对顶角与邻补角二:垂线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第二节平行线及其判定一:平行线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二: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性质定理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3)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4)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5)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6)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第四节平移生活中的平移现象1、平移的概念2、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3、2、平移是指图形的平行移动;平移时图形中所有点移动的方向一致;并且移动的距离相等.4、3、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只需确定其中一个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的性质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作图----平移变换。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平行线与垂直线是初中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在几何图形的研究和问题解决中,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经常被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推理方法与例题。
一、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其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平行线的定义:给定平面上的两条直线AB和CD,如果AB // CD,表示AB与CD是平行线。
2. 平行线与平行线:如果AB // CD,且CD // EF,则可以推断出AB // EF。
即,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
例如,如果AB // CD,那么点A到直线CD的距离等于点B到直线CD的距离。
4. 平行线上的角:平行线所形成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角是指位置相对应的两个角,一个在内部,一个在外部。
对应角的特性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很多角度方面的推理。
5. 平行线的证明方法:常用的证明方法有反证法、等价角、转换角和同旁内角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证明方法,能够有效地证明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学习,我们可以应用到许多问题中,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推导、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等。
二、垂直线的性质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它们的夹角为90度。
垂直线的性质如下:1. 垂直线的定义:给定平面上的两条直线AB和CD,如果∠ABC=90°,表示AB与CD是垂直线。
2. 垂直线的性质:垂直线之间是相互垂直的,如果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则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度。
3. 垂直线与平行线:如果AB ⊥ CD,且CD // EF,则可以推断出AB ⊥ EF。
即,如果一条线与平行于另一条线的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4. 垂直线的推理方法:常用的推理方法有同位角、转换角和同旁内角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者解决一些垂直线的性质问题。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及等面积问题
n m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线间的距离及等面积问题设计人: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 龙文艳一、教材分析: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个推论,在等面积问题以及一些相似问题的运用中,这个知识点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将一些不便于求解面积的图形问题转化为便于求解的图形问题时,常常会用到这一知识点。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教材整合,我将平行线间涉及三角形面积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在这一堂课中展示,这样,便于解题方法的总结。
本节课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而推导得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然后将涉及这一知识点的相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加以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对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的培养作为重点.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归纳中,理解并掌握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2、通过实例,教会学生运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来解决一般三角形的面积问题;3、在图形的变换中,体会数学中的转换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将一些不便于求解面积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便于求解的三角形问题的方法; 难点:在图形的转化过程中,体会并运用数学几何图形的转化思想.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如图,山坡上有两棵树,它们在直线AB 上,你能测量出两棵树距离有多远吗?(二)出示学习目标4、理解并掌握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5、会运用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解决一般三角形的面积问题;6、在图形的变换中体会数学中的转换思想. (三)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过这个点所作直线的垂线段的 。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 ,如图,m ∥n ,则直线m 与直线n 之间的距离是 。
(4)平行四边形中,对边 .同时,每一组对边都是另一组对边之间的平行线段,因此上述结论可以这样说: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2、解决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 如何证明两个平行线的垂直距离
初中数学如何证明两个平行线的垂直距离证明两个平行线的垂直距离可以通过使用平行线的定义和相关的几何定理来完成。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证明方法,其中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定理。
证明:设有两条平行线l1和l2,我们的目标是证明它们的垂直距离相等。
步骤1:选择两个平行线上的点我们在平行线l1和l2上选择两个不同的点A和B。
步骤2:构造垂直于平行线的直线我们构造一条与平行线l1和l2垂直的直线,记为线段CD。
我们可以通过在平行线上分别选取两个点,然后连接这两个点,得到一条线段CD。
步骤3:构造垂直线段在线段CD上选取一个点E,并且根据垂直线的定义,在l1和l2上分别作出与线段CD垂直的线段EF和GH。
这样,我们得到了两个垂直线段EF和GH。
步骤4:证明垂直线段的相等我们观察三角形CED和FEH。
根据步骤3的构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事实:- ∠CED = ∠FEH,这是因为它们是直角;- ∠CDE = ∠FHE,这是因为它们是对应角。
根据三角形的全等条件(ASA准则),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CED和FEH是全等的。
步骤5:证明垂直线段延长线的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线段CE = line段FE,这是因为它们是全等三角形CED 和FEH的对应边。
步骤6:证明垂直线段延长线的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CEH = ∠GEC,这是因为它们是平行线l1和l2上的同位角。
根据三角形的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线段GE = line段HE。
由于线段CE = line段FE(根据步骤5),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线段GE = line段HE。
步骤7:证明两个平行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我们可以将线段GE看作是两条平行线l1和l2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步骤6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出线段GE = line段HE,即线段GE的长度等于我们要证明的垂直距离。
因此,我们证明了两个平行线l1和l2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这是一种可能的证明方法,通过使用几何概念和定理来证明两个平行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归纳摘抄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归纳摘抄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归纳摘抄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虽然平行线在平面内定义,但也适用于立体几何。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额外补充的是,在高等数学中的平行线的定义是相交于无限远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因为理论上是没有绝对的平行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关系
点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关系一、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的一个点向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四、点到平行线的距离:从直线外的一个点向这两条平行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平行线的距离。
五、点与平行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点到平行线的距离相等:当一个点位于两条平行线之间时,这点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2.点到平行线的距离不等:当一个点不位于两条平行线之间时,这点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不等。
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变化规律: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随着线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随着线段长度的减少而减少。
七、点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计算:1.已知点到一条平行线的距离,求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已知点到一条平行线的距离和这条平行线与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求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已知点到这条平行线的距离加上这条平行线与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
八、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应用:1.在日常生活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应用广泛,如道路、铁路、楼房等建筑物的设计。
2.在数学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如求解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等。
九、注意事项: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概念及其应用。
2.注意点与平行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判断点到平行线的距离。
3.在实际应用中,注意考虑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变化规律,合理计算。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点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关系,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已知点A(2,3)到直线x=4的距离是多少?答案:点A(2,3)到直线x=4的距离是2,因为点A的横坐标是2,而直线x=4与y轴平行,所以点A到直线x=4的距离就是点A的横坐标与直线x=4的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即|2-4|=2。
两平行线距离公式 初中
两平行线距离公式初中
两平行线的距离公式如下:
设直线L1上有一点A,直线L2上有一点B,L1和L2平行。
连接点A和点B,并垂直于L1和L2的直线交于点C。
则线段AC的长度即为L1和L2的距离,记作d。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AC² = AB² + BC²
又因为AB是L1和L2之间的距离,BC是垂足C到L2的距离。
根据图形特点我们可以推断,BC和AB平行。
因此,若已知AB和BC的长度,则可以通过以上关系式求得两平行线的距离d。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平行线重合时,它们的距离为0;当两平行线相交时,它们的距离为0。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距离公式求得两平行线的距离。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距离公式的几何意义
点到直线的距离
01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任意一点到其中一条直线的垂直
距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02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这个高也是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一半。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03
在三角形中,中位线与相对边平行且等于相对边的一半,而中
位线的长度就是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 截,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 截,内错角相等。
性质3
性质4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 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条平行线被 一条横截线所截,那么这两条横截线到各 自直线的距离是相等的。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机械零件设计
建筑设计
在机械设计中,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常用于确定零件的尺寸和位置,以确 保机械运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用于确定墙体的位置、窗户的高度等, 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电路板布线
在电子工程中,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是电路板布线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 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02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距离公式的推导
平行线性质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与它们的方 向向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垂
直距离成反比。
距离公式推导
基于平行线性质,通过向量运算和 几何变换,推导出两平行线之间的 距离公式。
公式形式
$d = frac{|c_2 - c_1|}{sqrt{a^2 + b^2}}$,其中$a, b$是直线方向向 量的分量,$c_1, c_2$是直线方程 $ax + by + c = 0$中的常数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1、邻补角与对顶角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1与∠2 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 即∠1=∠2邻补角∠3与∠4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4=180°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1 2 4 3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使生了解在平面不重合的直相交平行的位置系,究了直相交的形成的角的学内两条线与两种关研两条线时特征,直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直平行的期共存件和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形平移的两条线两条线长条它关图变换性,利用平移一些美的案质设计优图.。
重点:垂和的性线它质,平行的判定方法和的性,平移和的性,线它质它质以及些的用这组织运.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直相交所成的四角中存在几不同系的角,的念及性如下表:两线个种关它们概质形图点顶的系边关大小系关角对顶∠1∠与2有公共点顶∠1的两边与∠2的互两边为反向延长线角相等对顶即∠1=∠2角邻补 ∠3∠与4有公共点顶∠3∠与4有一公共,另一条边互反向延边为长。
线∠3+∠4=180°注意点:⑴角是成出的,角是具有特殊位置系的角;对顶对现对顶关两个⑵如果∠α∠与β是角,那一定有∠对顶么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角对顶⑶如果∠α∠与β互角,一定有∠为邻补则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角邻补。
⑶直相交形成的四角中,每一角的角有,而角只有一。
两线个个邻补两个对顶个2、垂线⑴定,直相交所成的四角中,有一角是直角,就直互相垂直,其中的一直叫做义当两条线个个时说这两条线条线另一直的垂,的交点叫做垂足。
条线线它们符言作:号语记 第1页共7页1243A BCDO如所示:图AB⊥CD ,垂足为O⑵垂性线质1:一点有且只有一直已知直垂直 过条线与线(平行公理相比与较记)⑶垂性线质2:接直外一点直上各点的所有段中,垂段最短。
:垂段最短。
连线与线线线简称线3、垂线的画法:⑴直上一点已知直的垂;⑵直外一点已知直的垂。
过线画线线过线画线线注意:①一段或射的垂,就是所在直的垂;②一点作段的垂,垂足可在段上,也画条线线线画它们线线过线线线可以在段的延上。
线长线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直角靠在已知直上,⑵二移:移三角尺使一点落在的另一直角上,⑶画条边线动它边边三:沿着直角,不要成人的印象是段的。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两篇)2024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引言: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它们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平行线的理解及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初中数学中关于平行线的知识点,并从几何性质、证明方法、运算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另一条直线交点处的对应角相等等。
通过学习平行线的知识,学生可以解决课本中的平行线定理题目,提高几何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水平。
正文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1.1 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直线与直线判定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线。
(2)线段与直线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上两点连线的线段都平行,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角与直线判定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两组相互对应的内角或外角,如果这些对应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3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另一条直线交点处的对应角相等。
(2)平行线上的任意两条线段的比例相等。
(3)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
2. 平行线的证明方法2.1 数学归纳法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一些平行线的性质。
首先证明性质对于一个特殊情况成立,然后假设性质对于前n个情况成立,再证明对于第n+1个情况也成立。
2.2 等腰三角形法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性,可以辅助进行平行线的证明。
当两个角相等时,可以通过证明边对应相等来推导出线段平行。
2.3 反证法利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先假设平行线上的一些性质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从而得出结论。
2.4 使用辅助线通过添加一些辅助线,可以改变原有构图,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通过巧妙选择辅助线,可以推导出平行线的性质。
2.5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已知一些条件,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导。
七年级平行线与平移知识点
七年级平行线与平移知识点平移和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
初中数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平行线与平移定理,这个定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年级平行线与平移的重要知识点吧。
一、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在欧氏几何中,平行线指的是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可以用符号“||”表示,相交的直线叫做交线。
平行线和交线的关系可以用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等多种关系来表达。
初中数学学习中主要是关注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
二、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平移是指在平面上将图形整体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换。
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平移变换可以用一个向量或坐标表示。
平移的性质有:1. 保形性: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2. 保大小性: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相同。
3. 保角度性:平移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角度是相等的。
三、平移的平行关系平移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
若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另一个图形,则称这两个图形平移关系。
平移关系中,相同的图形从一个平面移动到另一个平面,所移动的距离是相等的,方向也相同。
如果两个图形的关系是平移关系,那么这两个图形之间一定是平行的。
平行关系和平移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四、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包括1. 平行线的夹角等于对角线所夹的锐角或钝角。
2. 平行线交相等的交角。
3. 平行线所包含的角等于对应的内角。
5. 线段所在的平行线,线段长度是一样的。
5. 两条直线如果分别和一条过这两条直线上的点的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六、点、线段和直线的平移关系在平移变换中,点与点之间保持距离不变,线段和线段之间也保持距离不变,直线与直线之间还是平行的。
在平移变换中,图形的所有点、线段和直线都同时平移了一段距离。
七、训练技巧七年级平行线和平移知识点的训练技巧包括:1.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进行练习,理解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点详解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中,我们会涉及到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同位角平行线判定:如果两条直线与一条横截线相交,且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横截线所形成的内外两对相似角。
2.顶角平行线判定: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所截断,使得内侧的两个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顶角是指两条直线被截断所形成的内外两个相交角。
3.对顶角平行线判定: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所截断,使得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对顶角是指两条直线被截断所形成的相对两侧的相交角。
平行线的性质如下:1.同位角性质:同位角是两条平行线被横截线所形成的内外两对相似角。
性质有: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的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的内外两个对顶角互补。
2.内错角性质:内部错位的两个角,分别在两对同位角之间,互为补角。
3.外错角性质:外部错位的两个角,分别在两对同位角之间,互为补角。
4.顶角性质:顶角是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断线所形成的内外两个相交角。
性质有:顶角相等;顶角的对应角相等;顶角的内外两个对位角互为补角。
5.对顶角性质:对顶角是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断线所形成的相对两侧的相交角。
性质有:对顶角互为补角。
6.互补角性质:互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和为90度。
在平行线中,同位角和对位角都是互补角。
7.直角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条平行线,则它与这条平行线的对位角都是直角。
8.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任意两点之间是相等的。
总结起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平行线判定、顶角平行线判定和对顶角平行线判定。
而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性质、内错角性质、外错角性质、顶角性质、对顶角性质、互补角性质、直角性质以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性质等。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平行线相关问题时更加便捷地推导和证明结论。
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点总结平行线,是解析几何中比较基础的一个概念。
几何上,两个直线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则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具有很多性质和特点,也有很多的判定方法。
在数学考试中,平行线常常与其他几何概念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几何性质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总结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点。
一、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这个定义是解析几何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也是其他关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
二、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2. 两条平行线的任意一组对应角都相等。
3. 平行线与另一条直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4. 平行线所夹区域的内部角和是180度。
5. 如果两条直线与同一直线相交,使得相邻角的和等于18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以上这些性质都是与平行线紧密相关的。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这些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推导出其他几何关系。
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相关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与同一直线相交,使得相邻角的和等于18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此时,相邻角被称为“内错角”。
如图,直线L1和L2相交于直线a,相邻角∠1和∠2相加为180度,因此L1 || L2。
2. 平行线夹角判定法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角线是相互平分的。
如果一条线段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且这两个角相等,则这条线段与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边平行。
如图,设∠DAB = ∠DCB,则AB || CD。
3. 垂线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任意一条直线上有一点垂直于另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如图,直线a上的点C垂直于直线b,因此a || b。
4. 距离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它们上面的任何一条平行线距离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如图,AB = CD,因此直线AB || 直线CD。
5. 三角形内部角和判定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角的对边边平行,当且仅当这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平行时,则应用性质定理。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AB平行于CD,写作AB∥CD
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c∥b
∴a∥b.
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