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颅几个小病CT及MRI诊断误区认识(1)

合集下载

小头畸形诊断标准

小头畸形诊断标准

小头畸形诊断标准小头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通常指头部大小异常偏小的情况。

小头畸形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母体感染、营养不良等。

在临床上,对小头畸形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头围测量、头颅CT或MRI检查以及相关临床表现的观察等。

首先,头围测量是诊断小头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情况下,头围小于正常范围的患儿可能存在小头畸形的可能性。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头围范围,医生可以通过头围测量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小头畸形。

在进行头围测量时,需要注意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认小头畸形的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儿头颅骨骼和脑部结构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头颅发育异常或其他病变。

这对于明确诊断小头畸形、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医生还需要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小头畸形患儿可能伴随着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智力发育迟缓、运动障碍、视力或听力障碍等。

这些临床表现可以为医生诊断小头畸形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

总的来说,小头畸形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头围测量、头颅CT或MRI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的观察等手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头部大小异常的疾病,如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以避免误诊。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并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头畸形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准确地评估患儿的头部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研究小儿脑性瘫痪(C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主要由脑部损伤或异常引起,导致姿势、肌肉控制和运动能力受损。

在临床上,CT和MR是用于诊断小儿脑性瘫痪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于这两种检查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CT和MR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CT和MR都是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们可以通过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或成像,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各种疾病。

在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中,CT和MR的主要作用是观察和评估患儿的脑部结构和功能情况,以确定脑损伤的位置、程度和范围,帮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来看看CT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

CT是一种X射线影像检查技术,它可以快速获取患者头部的骨骼结构和脑部软组织的影像信息。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脑部发育异常、脑积水、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等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变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精准的诊断。

MR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CT,MR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清晰的脑部结构和功能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观察脑部的白质、灰质、脑脊髓液等组织,帮助医生发现更为微小的异常和病变,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MR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扫描时间较长、对患儿的配合度要求较高等限制因素,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比之下,CT成本较低、扫描速度快、适用性强,更容易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评估。

鉴于CT和MR各自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我们认为,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或许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儿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也需增加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从而实现更为全面和精准的诊断。

CT和MR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但其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医学影像-儿童脑肿瘤

医学影像-儿童脑肿瘤
04
Tuberous sclerosis with giantcell tumor. Large enhancing intraventricular mass at the foramen of Monro, consistent with giant-cell tumor.
Thank you
确诊需要时间。
03
80%性格改变,身体瘦弱。癫痫患儿中90%认知障碍。
02
30%癫痫发作。累及皮层的肿瘤癫痫发生率59%。
04
其他: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步态异常。偏身感觉障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瘫等。
症状及体征:
诊断
CT:显示钙化15-20%,出血,增强.血管源性脑水肿。
01
MRI:T1实质性肿瘤低或等信号。T2等或高信号。非特异性。
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壁和脊髓中央管表面室管膜细胞。常见幕上下,脊髓及圆锥马尾终丝。儿童多见于颅内,成人多发于脊髓。65%于后颅窝。10%种植。
01
室管膜瘤对于药物和放疗存在耐受性。
02
残酷的复发倾向。
03
风险:冒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而尽可能全切肿瘤,还是避免手术并发证而遗留部分肿瘤并等待肿瘤不可避免的复发?
2
3,颜面反射 眉间反射 口唇反射 哺乳反射 吸引反射
3
正常儿;左右对称,上肢半屈曲,下肢髋关节轻度外展位。 病态;蛙姿,
4,体位posture
眼震:正常时存在,头活动后持续存在时-病态。 瞳孔 神经瞬目反射 听觉瞬目反射
5,目:位置,落日征(sun-set phenomenon)
6,上肢反射; 手掌把握反射Palmar grasp
bilateral vestibular schwannomas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颅脑影像病例分析
病例一
中毒
CO中毒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CO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蛋白(HBCO),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 白的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 致机体内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在人体各种组织中,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往往首先受累,尤以基底节最为明显 。急性CO中毒导致脑缺氧后,脑部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 渗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脑 血液循环障碍,可造成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软化或 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8-12岁及40-60岁,无 性别差异。
常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就诊发现,临 床症状依其原发部位、发展方向而定,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及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时引起 视觉障碍,压迫第三脑室、室问孔时造成脑积水,向下压迫垂 体时产生内分泌症状。
部颅骨内板下间隙增宽,脑室系统扩张。
病例四
男,10岁,外伤1天 左侧颞顶枕叶见不规则脑沟回样钙化,局部脑沟增宽加深,
蛛网膜下腔增宽。 Sturge-Weber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
又称颜面部血管瘤--青光眼综合征、皮肤--软脑膜血管瘤病 等,系由于胚胎发育6周时血管系统发育不良,影响到脑、骨 膜、皮肤的血管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就诊于云阳县人民医院就 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包块伴局部骨折缺损,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左侧额顶部颅骨病变”
收入。
病例九
患者女,27岁 主诉:G1P0孕35周先兆早产(双胎),嗜睡、失语3h。 主要表现:剖宫产术后1天血压升高,头痛,测血压

24种颅脑疾病CT诊断经典总结

24种颅脑疾病CT诊断经典总结

24种颅脑疾病CT诊断经典总结正常颅脑正常颅脑CT平扫可以观察如下内容:1.颅骨骨质情况;2.脑沟,脑池情况;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密度变化等情况。

增强影象可以观察脑实质,血管结构及颅内其他结构.正常颅脑CT平扫可以观察脑实质,脑沟,脑池,脑室,颅骨骨质情况,观察中线结构是否移位等情况,增强影象可以观察脑实质增强情况,脑沟,脑池,脑室内有无异常强化。

脑血管病脑梗死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病理上分为缺血性,出血性和腔隙性脑梗死。

病理学分型不同,其CT表现也不同。

病例1:缺血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闭塞血管供应区内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可出现脑回状强化,脑梗死发生的部位,病变的形态及病变内密度的高低是判定其病理学分型的主要依据。

书写时应着重强调病变的形态及大小,病变密度的高低及发射功能的部位,便于判断其病理学类型,同时,应注意邻近结构有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注意观察其强化方式,以便于与脑肿瘤鉴别。

病例2: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是在缺血性脑梗死基础上而同时发生梗死区内的出血,因此,其主要CT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区内出现斑点状或斑片状高密度灶。

观察CT平扫的这种混杂密度改变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梗死,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干等部位斑点状低密度灶,直径一般小于1cm,应强调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密度的高低,以便于正常脑血管腔隙,脑软化等相鉴别,应着重观察脑干及丘脑区有无受累。

脑出血脑出血脑出血此处的脑出血主要是指膏血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等。

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壮年以脑血管畸形多见,中年以上动脉瘤破裂出血多见,而老年人则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

依不同的疾病,出血可发生于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也可同时累及上述部位病例1: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典型易受累的脑小动脉包括外侧豆纹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基底动脉穿支和供应小脑半球,齿状核的动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及囊变期。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头颅MRI超好读片(共110张PPT)精选全文

头颅MRI超好读片(共110张PPT)精选全文

边缘区
细胞内 含铁血黄素 低信号 低信号
接受物体放出能量的装置——表面线圈
4、利用血红蛋白变化的规律,了解并判断出血时相;
A:质子弛豫增强:不成对电子引起局部磁场波动,使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
炎症、脱髓鞘病、变性病等疾病MRI诊断价值优于CT
T2图像—发现病变
脱氧血红蛋白-顺磁性物质
有钙化性病变优先选择CT
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 所表现的ADC值是相对稳定的;
脑梗死发生时,首先是细胞毒性水肿,细胞内 水份增加,水分子的弥散受限制,即ADC值降低,
故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表现为高信号,而ADC图上
表现为低信号。在脑梗死后期,细胞破裂和血管 源性水肿,水分子的弥散又恢复正常,表现为弥
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脑结构异常
脑内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界面破坏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形态改变
脑内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 出现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脑组织界面破坏
脑内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界面破坏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形态改变
脑内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 出现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采用小反转角度,得到T2*WI图像; GRE序列对磁场均匀度的变化敏感; 在GRE序列上,出血、钙化等所引起的
磁场均匀度变化显示灵敏,表现为低信 号。
T2WI与GRE 海绵状血管瘤
结节性硬化
脑栓塞 丘脑急性出血
脂肪抑制
可以分别进行T1、T2脂肪抑制图象; 主要去除脂肪组织的干扰或鉴别病变组
T1WI高信号
脂肪瘤
亚急性期出血
黑色素瘤
T2WI信号异常表现

头颅ct和mri有什么不同

头颅ct和mri有什么不同

经验交流199头颅CT 和MRI 有什么不同蒋剑波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民医院 620460头颅是我们身体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其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危害身体健康,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当头颅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进行检查。

目前,在我国医疗领域,存在多种头颅检查方法,CT 与MRI 是其中最为常见,也会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对两种检查方法具有准确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头颅进行检查。

1 什么是头颅CT头颅CT 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指的是利用CT 设备对头颅进行检查,以扫描出头颅中的病灶,对头颅上的疾病进行诊断提供帮助。

总体上讲,CT 对人体硬组织的显像要比软组织的更好。

头颅CT 检查对于颅内、颅骨、头皮的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外伤、肿瘤、炎症、血管病变、中毒、变性和代谢性疾病等)。

颅脑CT 检查正常值:颅内无发生病变者,各项颅内检查数据正常。

颅脑CT 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在头部外伤时CT 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新鲜出血敏感性高,并能显示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等重要病变;颅脑CT 也适宜诊断头颅骨折的检查,尤其是凹陷骨折和颅底骨折。

2.可明确显示颅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轮廓密度、瘤内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程度,定性诊断的可能性高达70%~80%的。

3.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4.对颅脑损伤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数目及其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

诊断准确率可达98%以上,可作颅脑损伤的常规检查。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不能拍摄CT,同时在检查前4小时,不能饮水与进食。

若检查过程中,发生头晕、冒汗等症状,是由于血糖低造成的,适当饮用一些糖水即可。

通常来说,下述几种人群适用于CT 检查:(1)颅内肿瘤;(2)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烟雾病等;(3)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颅缝分离等;(4)颅内炎性病变,如脑肿瘤、肉芽肿、脑炎、脑膜炎等;(5)脑寄生虫病;(6)脑退行性病变:(7)先天性畸形;(8)手术与放射治疗后检查等。

头颅CT和MRI有什么不同

头颅CT和MRI有什么不同

头颅CT和MRI有什么不同发表时间:2020-06-09T08:50:01.001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3期作者:赵德诚[导读] 头颅CT就是利用CT检查头部病变,包括外伤、炎症、肿瘤、血管病变、中毒、变性、代谢性疾病等(崇州二医院四川崇州611230)小区里王大妈前几天突发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紧急入院后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是脑梗塞,医生建议再进行MRI检查。

王大妈家人产生疑问:头颅CT和MRI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检查方法更好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头颅CT?头颅CT就是利用CT检查头部病变,包括外伤、炎症、肿瘤、血管病变、中毒、变性、代谢性疾病等。

头颅CT检查时,患者通常选择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最后行横断位扫描。

扫描时以听眦线或听眉线为基准,两侧对称,从基线向上扫描至颅顶。

一般情况采用层厚10mm连续扫描,特殊疾病采用5mm薄层扫描。

此外,冠状位扫描也比较常用,是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体位,层厚一般为2-3mm。

鞍区、颞叶、小脑幕交界处,以及大脑半球凸面病变,均要冠状位扫描,更好地显示出病灶特点。

总结起来,头颅CT可以诊断的疾病有:颅内低压综合征、脑梗死、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多房棘球蚴病、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小儿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等。

2.什么是颅脑MRI?颅脑MRI就是对脑部进行MRI检查,观察脑部有无病变,明确疾病是否是脑结构改变引起的。

正常脑组织MRI成像可见灰质、白质的界限清楚,T1WI上白质信号高、灰质信号低;T2WI上灰质信号高、白质信号低;脑叶、脑沟、脑裂、脑池、脑室的形态自然,没有变形、增大、缩小等情况,中线结构居中。

颅脑MRI检查时,是利用外磁场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成像,高能磁场对人体是无害的。

总结起来,颅脑MRI可以诊断的疾病有:痴呆、分水岭区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多系统萎缩、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Machado-Joseph病、肺炎球菌脑膜炎、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头颅CT常见疾病ppt课件

头颅CT常见疾病ppt课件

脑组织造成缺血、坏死和水肿有关;脑水肿一般在出血后3~7日达高
峰。
4.有占位效应,其程度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在出血后3~7日
最明显,16日左右占位效应开始减轻,大的血肿占位效应可维持4周
左右。一般占位效应达高峰后(3~7日),不再随着病程延长而加剧。
鉴别诊断
脑肿瘤并发出血:高密度影旁常有软组织肿块,占位效应明显
42
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外伤引起,创伤致软脑膜血管破裂,出血与脑脊
液混合,积聚于蛛网膜下腔;常合并脑挫裂伤。 CT表现:近外伤处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点在外伤 处,出血量有外伤情况决定,一般单侧出血,少数可双 侧。
出血范围不大, 多数单侧出现, 一般出现在外伤 处。
完整版课件
34脑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外伤混合性出血外伤出血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血管畸形脑出血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特殊性脑出血非外伤出血35非外伤性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出血概念又称为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病变引起的脑血管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头颅CT常见疾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分院 放射科 罗 希
CT对于有部分血栓形成的巨大动脉瘤,及动脉瘤壁上有钙化斑块
者显示较容易,可见略高于脑组织的圆形或椭圆形不均匀的结节
影,有或无断续不齐的壳状钙化。其中心部分为低密度,代表该
动脉瘤腔。增强后原有的稍高密度影仍然不变,但中心的低密度
区增强明显,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同心圆样征象,称为“靶标”征。
CT增强扫描对显示同时存在的脑内血肿、脑梗死、脑水肿及脑积
完整版课件
3
头颅CT解剖
颅盖骨分高密度的外板和 内板、较低密度的板障。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

儿科影像诊断学

儿科影像诊断学
挑战三
辐射安全问题。部分影像检查如CT等存在辐射风 险,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辐射 剂量。
提高儿科影像诊断准确率策略
策略一
加强儿科影像医师培训。提高医师对儿 童影像特点的认识和诊断技能,减少误 诊率。
策略二
采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如超声、MRI等 无辐射或低辐射的检查方法,减少对儿 童的辐射伤害。
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影像诊断学经历了从X线平片到CT、MRI等 高端影像技术的发展过程,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儿科影像诊断学重要性
03
提高诊断准确性
减少患儿痛苦
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儿科影像诊断学通过精确的影像技术,能 够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检查通常无创或微创,能够减少患儿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提高 患儿的舒适度。
儿科影像诊断学有助于早期发现儿童疾病 ,避免病情恶化,同时也有助于及时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儿科影像诊断学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积水、脑炎、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
如肾积水、肾结石、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
人工智能在儿科影像诊断中作用
图像识别与处理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 学习等技术对医学影像 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生 进行疾病诊断,为医生 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 信息,减少漏诊和误诊 的风险。
数据分析与挖掘
人工智能可以对大量医 学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分 析和挖掘,发现新的疾 病特征和规律,为医学 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图 像质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综述小儿颅脑CT的鉴别诊断

综述小儿颅脑CT的鉴别诊断

综述小儿颅脑CT的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3-04-08T09:27:06.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韩建书武洪民马新航[导读] 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极少数患者可同时出现以上症状。

韩建书武洪民马新航(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河北馆陶 05775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139-02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为协助儿科医师对小儿颅脑CT的正确诊断,特提供以下几种颅脑CT检查。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CT主要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脑实质以白质变化为主,散在低密度影,以额叶、顶枕叶边缘最明显,颞叶也常累及。

根据低密度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

1.1轻度:脑水肿低密度区分布于1—2个脑叶,CT值白质约在20HU左右,灰质约在25HU左右,少数病例合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数于1—2个月,复查示吸收,无明显后遗症。

1.2中度:低密度阴影超过2个脑叶,脑白质CT值在20HU以下,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变浅,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合并颅内出血,大多数可治愈,少数出现外部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等。

1.3重度:脑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

脑白质CT值15HU以下,灰白质介域消失,基底节、背侧丘脑密度正常而形成“双圈征”,脑室受压变窄,脑沟消失,80%并发颅内出血。

约有35%的病例于一周内死亡,存活者多有后遗症脑萎缩、白质变性、脑软化,脑穿通畸形。

2 新生儿颅内出血2.1硬脑膜下出血(SDH):多见于足月儿,常伴头皮血肿,颅骨骨折,颅缝分离移位。

大脑上静脉破裂所致血肿,一般位于大脑凸面,呈镰刀状,弧形高密度,CT值大于50HU,脑皮质受压向内移位,量多时脑室受压,中线移位。

大脑镰和小脑幕撕裂时,血肿局限于胼胝体上方半球间隙,直窦,外侧室及小脑幕附近,如直窦、横窦破裂,出血量大,可压迫脑干致死。

2.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最常见新生颅内出血类型,有三个特殊征象: 2.2.1矢状窒旁征(△征),出血积累于矢状窒旁呈高密度影,静脉窒内流动的血液呈相对低密度,底边为颅骨形成空心△征象。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作者:朱晓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3期CT检查常常被用于神经系统病变的检测,如脑肿瘤、脑梗死、颅脑外伤、先天畸形、炎症、变性病等。

对于创伤性颅脑急症的诊断来说,CT检查比其他检查方式更加灵敏,是一种首选的检查方式。

它可以清晰反映急性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颅内金属异物、颅面骨骨折等。

同时,CT对于脑血管急症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价值,这些疾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脑静脉或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及脑梗死等,在患者出现急性出血的情况下往往都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由于不少脑部疾病及脑组织损伤,均能利用CT 检查加以确定,加之脑部CT检查安全、便捷、无痛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病人,所以,脑部CT业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手段而普遍运用于临床的诊断检查中。

通常来说,CT检查中的X线具有辐射,相关研究认为,单个部位的CT检查辐射剂量大约为3~5mSv,而单个部位的辐射剂量限值为50mSv,因此,一般状况下,单个部位的CT检查只要控制在每年10次以内,其对人体的不良作用就是可控的。

所以,单部位单次的CT检查,对于成年人来说,其不良影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对于儿童来说,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儿童的情况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身抵抗力差,特别是脑部发育尚不完全,做脑部CT对于儿童还是有些微不良影响的。

CT产生的X射线辐射可能抑制、损坏乃至杀死人体细胞,对于身体各个系统细胞增殖均处在旺盛期的婴幼儿来说,这种辐射会带来病理、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千扰其脑部的正常发育。

年岁越小的儿童,对于X线越加敏感,辐射所带来的伤害越大,所以,婴幼儿和儿童尽可能地不要开展CT检查。

当然,这不是说儿童就不能进行CT检查。

毕竟这种伤害是微小的、可控的,与所患疾病相比,两害相比权其轻。

如果病情需要,儿童也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开展脑部CT检查。

小儿头颅CT图谱课件

小儿头颅CT图谱课件

02
小儿头颅CT的基本知识
CT扫描的原理和过程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 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成像的医学
影像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 织,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
重建出人体组织的二维图像。
CT扫描过程通常包括定位、扫 描和重建三个步骤。
小儿头颅CT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小儿头颅CT图像分辨 率高,能够清晰显示 小儿头部的细微结构。
降低辐射剂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小儿头颅 CT检查将更加注重降低辐射剂量,
减少对患儿的潜在危害。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 超声等)进行融合,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全面性。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学科 研究成果,实现小儿头颅疾病的个 性化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颅内出血
CT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 颅内出血,包括硬膜外出血、 硬膜下出血和脑实质出血等。
脑肿瘤
CT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小 儿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 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脑积水
通过CT检查可以发现脑积水 ,评估脑室扩张程度,指导治
疗方案的选择。
感染性疾病
CT检查有助于诊断小儿颅内 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为
早期治疗提供支持。
小儿头颅CT的局限性
辐射暴露
CT检查存在辐射暴露的风 险,可能对小儿生长发育 产生一定影响。
诊断假阳性
由于小儿头颅结构发育不 完全,可能导致CT图像出 现假阳性结果,需要结合 临床综合判断。
费用较高
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小儿头颅CT费用较高,可 能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小儿头颅CT图谱》课件

《小儿头颅CT图谱》课件

图像鉴别诊断思路
观察图像:观察图像的形态、 大小、位置等特征
比较图像:与正常图像进行比 较,找出异常之处
分析图像:根据异常之处,分 析可能的疾病原因
综合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病 史等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诊 断结论
07
小儿头颅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发现: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积水、脑肿瘤等。 诊断依据:CT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治疗指导: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预后评估: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预后,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脑萎缩
病因:多种原因,如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语言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脑实质萎缩、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 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脑发育异常
脑发育异常:指小儿头颅 CT扫描中出现的异常表 现
脑发育异常类型:包括脑 积水、脑萎缩、脑发育不 良等
脑积水:表现为脑室扩大, 脑实质受压
08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件总结回顾
介绍了《小儿头颅CT图 谱》的主要内容
讲解了CT检查的原理和 操作步骤
分析了CT图像的解读方 法和技巧
探讨了CT检查在儿科疾 病诊断中的应用
展望了CT检查在儿科领 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小儿头颅CT检查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CT 设备的不断更 新和改进,提 高图像质量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小儿头颅CT图谱》PPT
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引言

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常由病毒引起,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MRI影像诊断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特点1. 头颅MRI平扫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头颅MRI平扫表现为受累脑区的弥漫性病变,通常表现为脑实质的水肿和炎症性改变。

典型表现为受累脑区出现灰质和白质的水肿、密度减低,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基底节受累表现。

头颅MRI平扫还可显示脑室扩张等脑积水表现。

2. T1WI和T2WI序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 T1WI和T2WI序列常表现为脑实质病变的信号异常。

T1WI上受累脑区呈现低信号,而T2WI上则表现为高信号,表现出炎症性水肿和炎症灶的增强。

有时在T2WI上还可见到受累脑区出现灶性或弥漫性出血灶的信号改变。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病灶扩散系数(ADC)图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 DWI和ADC图常显示出脑实质病变的弥散限制,表现为DWI上病变区高信号、ADC图上低信号,这是由于脑组织水肿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减低,导致水分子扩散受限所致。

4. 病变灶的增强扫描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增强扫描中,受累脑区常显示病灶的强化表现,提示脑实质的炎症反应。

二、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鉴别诊断1. 病毒性脑炎与细菌性脑膜炎头颅MRI平扫在病毒性脑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病毒性脑炎通常表现为脑实质的弥漫性水肿和炎症灶,而细菌性脑膜炎则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积液和额外的灰白质界限不清,这是两者的鉴别要点之一。

病毒性脑炎在增强扫描中常表现为病灶的强化,而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不强化,这也是两者的鉴别要点之一。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颅脑MRI(3)—正常颅脑MRI表现及常见疾病

新生儿颅脑MRI(3)—正常颅脑MRI表现及常见疾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 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 缺血性脑病 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缺氧是发病的核心
T1WI
T2WI
常见病变MRI信号
出血
梗塞
水肿
囊腔
T1WI




T2WI




T1WI
T2WI
足月儿与早产儿正常脑MRI
早产儿脑特点 28w •皮层薄, 迂曲条带状
•白质含水量较多,T2 •脑室大, 脑外间隙宽
38w
新生儿常见脑损伤
➢ 颅内出血--- SAH/SDH/EDH; GMH/IVH/IPH ➢ 脑白质损伤--- 出血; CPVL/DPVL ➢ 脑 病--- HIE/BE/HE/ME ➢ 脑梗塞--- NCI ➢ 颅内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 ➢ 脑 积 水--- 出血/PM后
细菌性脑膜炎
皮层受累---大肠埃希菌 脑梗死---阴沟肠杆菌 脑脓肿---白色念珠菌感染
脑积水(hydrocephalus)
➢ 分布 --- 多为双側对称 ➢ 原因 --- 多见于化脑及IVH晚期 ➢ 分类 --- 非交通性:阻塞部位---室间孔;导水管;中央孔或侧
孔 MRI改变---脑室明显扩张, 脑外间隙小
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硬膜外出血(EDH)
EDH特点 • 颅骨与硬膜之间 • 梭形

头颅CT及MRI读片知识ppt课件

头颅CT及MRI读片知识ppt课件

骨窗和软组织窗的观察
骨窗
主要用于观察颅骨、颞骨、枕骨等骨 性结构,观察骨折、骨质增生、颅内 钙化等病变。
软组织窗
主要用于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 软组织结构,观察脑水肿、脑出血、 脑梗死等病变。
常见病变的识别
脑出血
脑梗死
颅内肿瘤
颅骨骨折
CT表现为高密度影,周 围脑组织受压,脑室受
累变形。
CT表现为低密度影,病 灶部位脑组织肿胀,脑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医学影像数据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 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头颅CT及MRI读片 知识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头颅CT及MRI基础知识 • 头颅CT读片技巧 • 头颅MRI读片技巧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头颅CT及MRI基础知识
头颅CT简介
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X射线扫描头部, 生成脑组织的二维图像。
灌注加权像(PWI)
用于评估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 。
磁敏感加权像(SWI)
用于显示微出血灶和静脉血管结构,对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有重要价值。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脑出血的诊断
总结词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CT和MRI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CT表现通常为高密度影,而MRI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和位置。在诊 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准 确的诊断。
01
02
03
诊断准确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几个小病CT及MRI诊断 误区(一)
放射科
李晓明
1、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概念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 内耳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LVA) LVA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前庭、耳蜗及半规
管等其它内耳畸形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指单独LVA
临床
先天性耳聋或听力下降(常与外伤有关) 突发性耳聋加重起病,多呈波动性听力改变 出生时听力一般接近正常,多数在3-4岁发病
前庭导水管扩大时,内淋巴液可经扩大的前庭 导水管从内淋巴囊倒流于耳蜗或前庭,损伤感 觉毛细胞出现耳聋或眩晕。前庭导水管正常解剖骨高分辨CT 消失可能与梅尼耳病有
关 扩大:无统一标准(超
过2mm或大于同一层面 水平半规管)
影像表现
扩大的前庭导水管或内淋巴管(内淋巴囊)多为 外口较宽,深部较窄的三角形骨质缺损影或为长 T2异常信号影,因内淋巴管内的内淋巴液为富 含蛋白质的高渗液,故均较脑脊液密度或信号高 ;扩大的VA或内淋巴管(内淋巴囊)也可表现为 外口较宽的不规则形影。
左耳听力下降2年。右耳听力下降1月,重点检查中耳, 内耳发育情况,准备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感谢聆听!
; 感冒和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即使轻微的 外伤也可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电子耳蜗植入指征 凡听力下降患儿均应注意观察前庭导水管
解剖生理
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膜迷路内有内淋 巴液,内淋巴液的正常代谢对维持正常的听力 是至关重要的,前庭导水管将膜迷路与内淋巴 囊相连,而正常大小的前庭导水管是维持内淋 巴液代谢所必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