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基本手法.pdf

合集下载

推拿功法PPT课件

推拿功法PPT课件

❖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 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 拳心相对,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 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 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 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左右两侧交 替锻炼,姿势相同。
(5)马裆势
❖ (1)两手握拳由身后画弧线向裆前,拳背相 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 昂头,目前视。
❖ (2)两拳上提到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 随势直腰;松肩肘屈,肘略地于肩;头端平, 目前视。
❖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个向左右(四指并 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 随势用劲徐徐向左右平推到肘直;松肩,直肘, 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 易筋经的种类很多。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动为 主,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吸,外动以易筋壮 骨。
一、达摩易筋经
❖ 易筋经健身法有12势锻炼方法。 ❖ 易筋经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助呼吸诱导,
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采用静止性用 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 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式,即韦驮献杵(有3 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 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 势、掉尾势等。
❖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 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 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 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 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 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 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 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 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 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 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 足并拢,成直立状。

基本推拿手法 ppt课件

基本推拿手法  ppt课件

五.适用部位
❖ 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胁部;掌 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等面积大且平坦的 部位;掌揉法常用于院腹部;中指揉法,拇 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俞穴,小儿推拿常用; 三指揉法常用于小儿颈部。
❖ 六.临床作用
❖ 主要适用于院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 及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保健。院腹胀痛,可 掌揉或大鱼际揉腹部;胸闷胁痛,可沿任脉或肋间隙用大鱼 际揉法操作;腰痛可掌根揉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头痛, 眩晕可指揉印堂,上星,神庭。太阳等穴;小儿先天性肌性 斜颈,可三指揉颈部。揉法用于腹部或治疗小儿病症时,常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方向。以上各病 症于各部位所施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消肿止痛等作用,临床常与按揉法、摩法。按法。拿法筹手 法配合应用于各病症所施部位。
4、 揉法
❖ 一.定义
❖ 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吸 定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 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
二.分类、操作
❖ 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时,腕关节放松, 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其余四指 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频率 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 由于施术不当,动作粗暴,病人无法忍受而造成晕厥或 局部皮肤破损,大面积皮下出血,甚至骨折脱位等医疗事故, 这些因施术不当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1、晕厥:处理方法:出现后应立即停止手法,患者 取头稍低位,轻者静卧片刻或服温开水或糖水后即 可恢复,重者可配合掐人中、老龙、十宣或送上级 医院就诊。
❖ 2.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
❖ 3.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2024年推拿手法课件

2024年推拿手法课件

推拿手法课件一、引言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运用手法技巧,对人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病痛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推拿作为一种绿色、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课件旨在介绍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推拿。

二、推拿手法概述1.摩擦类手法:通过手掌或手指的摩擦作用,使局部皮肤发热,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如推法、摩法、擦法等。

2.按压类手法:通过手指或手掌的按压作用,对局部肌肉、筋膜、穴位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如按法、压法、点法等。

3.揉捏类手法:通过手指或手掌的揉捏作用,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如揉法、捏法、拿法等。

4.振动类手法:通过手指或手掌的快速振动,产生震动力,传递到深层组织,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的作用。

如振法、颤法等。

5.摇动类手法:通过手臂和肩部的摇动作用,对关节进行活动,促进关节液的分泌,缓解关节僵硬。

如摇法、抖法等。

三、推拿手法操作技巧1.推拿力度:推拿力度是手法操作的基本要素,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部位和耐受程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推拿力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力度适用于小儿、老人、体弱者及初次接受推拿的患者;中力度适用于一般成年人;重力度适用于肌肉发达、体质强壮者。

2.推拿速度:推拿速度是手法操作的关键,应根据手法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来调整。

一般来说,推拿速度可分为慢、中、快三种,慢速度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镇静安神;中速度适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快速度适用于兴奋神经、提高肌肉张力。

3.推拿频率:推拿频率是指手法操作的次数,应根据手法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来掌握。

一般来说,推拿频率可分为低、中、高三种,低频率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镇静安神;中频率适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高频率适用于兴奋神经、提高肌肉张力。

常用按摩基本手法-新版.pdf

常用按摩基本手法-新版.pdf

常用按摩基本手法-新版.pdf按摩基本手法一、抚摩法〖操作手法〗手自然伸开,用手掌或指腹作直线或圆形的抚摩。

〖动作要领〗手不离开皮肤,动作轻柔,力量宜小,只作用于皮肤,快慢适度,使患者有微热舒适感。

〖主要功效〗镇静安神,解痉止痛。

〖临床应用〗全身各部都适用。

是按摩开始和结束的必用手法。

也可用于新鲜损伤。

二、揉法〖操作手法〗以手掌大、小鱼际、掌根和拇指指腹、肘等在身体某部做圆形揉动或与肢体纵轴成横向的揉动。

丰厚的部位用双手重叠揉,力量可达深部肌肉组织。

头面和肢端等面积小、软组织少部位,用拇指指腹揉。

〖动作要领〗操作使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回旋。

动作协调有节律,频率120次~160次/min。

〖主要功效〗舒经活络、促进循环、活血散淤、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

三、捏法〖操作手法〗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持拿肢体,断续用力捏握患部,捏时多需前后移动。

对肌腱和手指(或足趾)等小部位用指端捏,大部位用指腹捏。

〖动作要领〗操作时力量适中,使患者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主要功效〗行气血,消水肿,解痉挛,减轻肌肉的酸胀,防止肌肉萎缩。

〖临床应用〗多用于四肢肌肉、肌腱拉伤,肩周炎、慢性腰腿痛等。

四、揉捏〖操作手法〗是揉和捏的联合运用。

拇指和其余四指拿住肢体,在拇指或掌跟作圆形揉动的同时,其余四指作捏法。

〖动作要领〗边揉边捏向前推进,手抽回时不离开皮肤,动作迅速,反复操作,手法圆滑,力达肌肉。

〖主要功效〗改善深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消肿散淤,松解粘连。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四肢和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常与揉法、擦法等配合使用。

五、搓法〖操作手法〗拇指分开,四指并拢,两手相对贴于患部,对向用力,来回搓动。

〖动作要领〗手法轻快,协调连贯,力达肌肉,搓时可一处也可前后移动。

移动时来回要快,上下移动要慢。

〖主要功效〗能兴奋神经,促进循环,提高局部温度,消除肌肉疲劳,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

〖临床应用〗适用范围广,以上肢、肩和膝关节等处最为常用,肌肉劳损,运动后肌肉疲劳以及肩周炎等。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补肺经/清肺经】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如上图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推拿手法》ppt课件

《推拿手法》ppt课件
• 常用于四肢大关节和肌肉丰厚处,如腕 部、肘部、肩部、腰部、髋部、肌肉。
• 不用猛力,幅度逐渐增大。常与搓法配 合,作为治疗的终了手法。
10. 搓法
• 双手手掌紧贴皮肤做快 速往返搓的动作。
• 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 。搓动要快,挪动要慢 ,用力均匀,协调衔接 。
• 使皮肤、肌肉松弛,血液流畅,促进新 陈代谢,消除肌肉疲劳酸胀,提高皮温 及肌肉任务才干。
• 效果:醒脑开窍,行气止痛
11. 掐法
• 用拇指的指端切压肿胀部分皮肤的方法。 • 力量深透均匀,从远心端缓慢密集地向前推移
。 • 较快消肿止痛,广泛用于软组织损伤所致的肿
胀疼痛〔24-48小时后〕。
12. 拍法
• 用虚掌拍打体表。 • 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
有节拍地拍打患部。 • 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 治疗风湿酸痛、觉得愚钝或肌肉痉挛。
手段 目的
耐久
手法施治时能继续操作一定的时间 滚法:5分钟;点法:1分钟
有力
• 运用手法施治时必需具备适度的力 量,手法过重往往带来不应有的损 伤,过轻那么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 力量的大小应视病情,病程,操作 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有增减
均匀
• 推拿过程中变换动作要自 然,操作要有节拍而延续, 不能时快时慢、时轻时重。
• 适用于四肢、胸部和腰背部,以及肩、 臀、膝等部。普通用于按摩后阶段或终 了前。
11. 掐法
• 用指端普通用拇指的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 肤的方法。
• 〔1〕单指掐;用单指指甲用力向下。〔2〕双 指掐;用双指相对用力进展掐拿穴位。
• 动作要领:手力贯于指端, 用力要轻柔缓慢 ,不可用力过猛。以有酸、胀、痛感为宜。

《推拿常用手法》PPT课件

《推拿常用手法》PPT课件
❖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 作。
❖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 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多 种伤病。
13
三、捏
❖ 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 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 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 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
❖ 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 定在一处操作。
14
四、揉捏
❖ 四指并拢,拇指外展, 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 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 皮肤上,
22
十Hale Waihona Puke 、叩击❖ 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 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 击打身体。根据手形的 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
❖ 空拳盖击 ❖ 空拳竖击 ❖ 指尖叩击 ❖ 掌侧击 ❖ 拍击
23
十三、按压
❖ 用掌根或掌心紧紧贴 在皮肤上,用较大的 力量向下按压,单手 或双手重叠操作。
❖ 躯干稍向前倾,沉肩 伸肘,充分塌腕,手 紧紧按贴在皮肤上。
❖ 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 揉和捏的动作,
❖ 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 四指多作捏的动作。
15
五、搓
❖ 两手自然伸直,五 指并拢,两手夹住 肢体对称部位,相 向用力,方向相反, 来回搓动肌肉或肢 体。
❖ 搓法操作必须双手 进行。
16
六、摩擦
❖ 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 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 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 形的摩擦。也可用拇指 指腹操作。
推拿手法:
❖手、肘、或足刺激人体一定部位 ❖活动肢体 ❖治病保健 ❖规范化动作
2
手法操作要求
❖有力 ❖均匀 ❖柔和
❖持久 ❖渗透
3
有力
❖运用手法施治时必须具备适度的力 量,手法过重往往带来不应有的损 伤,过轻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因 此力量的大小应视病情,病程,操 作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有增 减。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ppt课件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4
▪ 【临床应用】
▪ 揉法是推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适用于全 身各部。大鱼际揉法适用于头面、胸腹部 及四肢急性损伤所致的肿痛处;掌根揉法、 肘揉法、前臂揉法多用于腰背、臀及四肢 肌肉丰厚处;指揉法用于全身各部经穴以 及需要做点状刺激的部位。在治疗操作时, 揉法可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 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安 神镇静等功效。
完整版PPT课件
11
三、揉法
▪ 用肢体某部位着力,揉动所施部位皮下组 织的一种手法,称之为揉法。根据所用部 位不同,可将其分为指揉、掌揉、拳揉、 前臂揉、肘揉、足揉等;指揉又可分为拇 指揉、中指揉、食中指揉和食中环三指揉; 掌揉可分为全掌揉、掌根揉、大鱼际揉、 小鱼际揉;拳揉可分为指间关节揉、掌指 关节揉和拳尺面揉;足揉可分为足趾揉、 足掌揉和足根揉。
完整版PPT课件
15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 我们把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归类为摩擦类 手法,主要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抹法、 搓法等手法。
完整版PPT课件
16
一、摩 法
▪ 用指面或掌面等部位 着力,对所施部位进 行摩动刺激的一种手 法,称之为摩法。可 将其分为指摩法和掌 摩法,掌摩又可分为 全掌摩、掌根摩、大 鱼际摩和小鱼际摩。
完整版PPT课件
3
▪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指峰推法。
▪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偏峰推法。
▪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 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 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 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
完整版PPT课件
4
▪ 【操作及要领】
▪ (1)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 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 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