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书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志书的前世今生
这些年很风光的“杂志书”,最近又添了几员生力军,
其中最为惹眼的当属安妮宝贝主持的《大方》时热评如
潮,这让我这个老牌“杂志癖者” 想说说几句我们“杂志书的前世今生。
先说当下,近者如《读库》、《悦读》、《温故》、
闲话》、《老照片》、《历史学家茶座》都要算MOOK 圈里混得不错的,其中《老照片》是老大,已有十五年之悠久历史,且引领了举国“老照片热” 。
但是很少有读者注意到,比《老照片》稍晚的《老漫画》却仅有 6 期之寿命,我们的MOOK 工作者不仅应该研究成功的案例也不要忘了那些悲壮的失败者。
我非常不同意“ MOOK”概念是从日本引进这种说法
我私藏的旧杂志里有许多品种足以推翻这种论调。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九十年前我们的前辈就智慧而熟练地使用了这种奇特的出版方式,甚至使之成为了另类的斗争利器。
常有书友问,那些标有“某某丛刊” 、“某某第一辑(集)”的,算不算期刊?我开始也不懂这些“似书似刊”的出版物到底应该算书还是应该算期刊,后来多有留意,方略有领悟。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阶段来讲,解放前是一回事,解放后是一回事,盖两者的出版发行政策规定大有不同。
这里只谈前者。
丛刊
往往具有期刊的面目,开本、编排、序言、目录、作者、版
权页、封面,都一如期刊,全然不像“书”的样子,可是它
为什么称丛刊,丛刊的第一本为什么不称“创刊号”,而叫第一辑”或“丛刊之一”呢。
我是在无意中读了金性尧的
期刊过眼录》后,才找到了解答。
金性尧写道“尚有介乎书籍与杂志之间的丛刊,如上举之《燕京学报》号外是一种,由一人执笔作固定题目。
亦有文学性的亚东之《我们的六月》、
我们的七月》,商务之《星海》,大江书铺之《文学研究》。
出版的日期没有确定,执笔也非一人,而略有同人性,文字则较结实,现实色彩比较少,实则与杂志也并无怎样大不同。
大家知道在四五年前,凡是新出版的杂志,几乎十之八九采用了丛刊的形式,尤其是比较硬朗泼刺的。
这原因不消说是为政治的压力。
因这时发行杂志必须向工部局登记,丛刊则择每一期中某一篇作品为刊名,旁注某某丛刊之一,便可以书的方式避免这限制了。
不过这样的做法,自然还有问题,例如登记虽然避免,但查禁依然很严。
”金性尧此文写于1944 年,说的丛刊大都是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有些话由于当时金性尧身处沦陷的上海,说得有些云里雾里,但大致丛刊是怎么回事他说明白了。
世纪四十年代,范泉先生创办过几个知名杂志,其中
之一乃《文艺春秋丛刊》。
范泉后来回忆道:“在沦陷了的上海出版期刊,必须向敌伪登记,为了避免登记,决定用期刊
的形式,丛刊的名称,分辑出版,每辑一个书名。
”范泉将
丛刊与图书的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文艺春秋丛刊》共出五辑,分别是《两年》、《春雷》、《星花》、《朝雾》、《黎明》,封面是钱君??设计前三辑,池宁设计后二期。
由于“似书似刊”,以致后来图书馆的分类成了头疼的问题,不知道是应该划为图书还是划为期刊,借阅者也常常犯晕。
上世纪五年代的《图书馆》杂志上有人撰文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
今
天,《老照片》、《读库》它们在书店里就往往不放在期刊架。
这些小问题其实将牵扯出一个大问题:将来是将MOOK
写入现代期刊史还是写入现代图书史?我个人之见,写进现代出版
史吧。
另外说说纯粹个人色彩的MOOK,我也可以举出一个极
端的例子。
我们熟知的“礼拜六派”鼻祖周瘦鹃先生,正是他第一
个发现张爱玲的惊世才华,将张爱玲的处女作《沉香屑》发表在自
己办的《紫罗兰》杂志。
周瘦鹃有一段伤心断魂之情史。
“补白大王”郑逸梅说过为什么周瘦鹃有如此浓得化不开的紫罗兰情结一一“瘦鹃生平,对于紫罗兰花,有
重影事,所以他的?Q名,就叫做紫罗兰?Q。
他个人所办
的小杂志,就叫做《紫兰花片》。
他的案头,常常供着紫兰
花,晨夕灌溉,都是亲自执役,甚至连得他写字的墨水,也
用紫罗兰的颜色,他与紫罗兰的情感,可想而知了。
”魏绍
昌则将此“一重影事” 说得明明白白,原来周瘦鹃少年失恋,
女友周吟萍的西文名叫violet(紫罗兰)。
周瘦鹃自己也说过:那段刻骨伤心的恋史,以后余年间,不知费了多少笔
墨。
”“我的那些如泣如诉的抒情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紫罗兰
这一条线,字里行间,往往隐藏着一个人的影子”我在这
里提供《紫兰花片》书影,这本出了二十期的MOOK,里面
的小说散文和诗全部出自周瘦鹃一人之手。
我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萍荪
可称之为老MOOK 啦。
黄在三十年代他主编的《越风》杂志
写了一篇《雪夜访鲁迅翁记》,他没去过鲁迅家,这是篇向壁虚
构之作,虽然文笔十分精彩,可还是落了个“招摇撞骗”的坏名声。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黄萍荪主编了
子曰丛刊》和《四十年来之北平》(第二辑更名为《四十年来之
北京》),绝对的MOOK。
黄的人脉很广,居然请到了徐悲鸿等大名家
给他题字画封面。
顺便说一句,过去的封面多是邀请画家亲笔画,不
像现在随便用一张照片就算封面设计了。
谢其章
海出生,久居北京。
近年勤于撰述,出版多部藏书藏
刊的专著。
计有《书蠹艳异录》、《蠹鱼篇》(台湾)、《都门读
书记往》(台湾)、《漫话老杂志》、《旧书收藏》、《创刊号剪影》、
《封面秀》、《梦影集——我的电影记忆》、《“终刊号” 丛话》、
搜书记》、《搜书后记》、《漫画漫话1910-1951 社会相》
等。
香港书界誉为“谢氏书影系列” 。
另于报章杂志发表文章千余篇,多涉猎文坛旧闻掌故,对提升古旧期刊的版本地位出力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