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系统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第二节 浇注系统设计.

第二节 浇注系统设计.

2)应用
特别适合薄壁的中小件。
楔形式
搭边式
压边式
2.底注式浇注系统 1)特点 以浇注位置为基准,内浇道设在铸件的 底部。 金属液从下部开始充填,充型平稳,可 避免金属液发生喷溅、氧化及由此而形成 的铸件缺陷,利于气体排出和横浇道阻渣。 金属的温度分布不利于顺序凝固和冒口 补缩,充型过程中温度损失大,难以保证 高大薄壁铸件充满,易形成浇不到、冷隔 等缺陷,金属消耗较大。
3)设计要点
①流量分布均匀:缩小远离直浇道的内浇道 的截面积,或使横浇道截面积依比值逐步缩 小。 ②金属充填型腔时平稳、无喷射和飞溅现象。
4)内浇道与铸件型腔连接位置的选择原则
①浇道中的金属液能畅通无阻地进人型腔, 不正面冲击铸型壁、砂芯或型腔中薄弱的突 出部分。 ②内浇道不应妨碍铸件 收缩。 ③内浇道尽量不开设在 铸件的重要部位。
v2 H0 (1 浇) 2g
v 2 gH 0 / (1 浇 )
充填下半型的金属液重量为:
m1 S阻 1 2 gH 0 / 1 浇 1 1 令: ,称为流量系数 1 浇
m1 1S阻1 2 gH0 S阻 m1 /( 11 2 gH0 )
1.顶注式浇注系统 1)特点 以浇注位置为基准,内浇道 设在铸件的顶部。
金属液自型腔顶部注入,铸 件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的 温度,有利于实现自下而 上的顺序凝固和冒口补缩, 冒口尺寸较小,节约金属。
金属液自由下落,冲击力大,充型不平 稳,易发生飞溅、氧化和卷入空气等现象, 铸件中容易出现砂眼、气孔 和夹渣等缺陷。
④内浇道开在易清理和打磨的地方。 ⑤当合金收缩较大,且壁 厚有一定差别时,宜将内 浇道从铸件厚壁处引入; 而对壁薄而轮廓尺寸又较 大的铸件,宜从铸件薄壁 处引入。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铸件结构尺寸(高度、壁厚); 浇注系统结构复杂程度。 (影响造型和清理)
3.3 计算阻流断面积的水力学公式
3.3.1 奥赞公式
设:
Ho——浇注系统压头高度 P ——上型腔高度 C ——型腔高度
模 型
3.3 计算阻流断面积的水力学公式
3.3.1 奥赞公式
成立条件: a. 浇注系统为充满流动
布置紧凑,易清理;
充型速度大,易产生喷溅和冲砂,金属易氧化。 适用: 中小型铸铁件
易氧化金属不能使用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② 开放式浇注系统(非充满式) F阻 = F直
即浇注系统的阻流段为直浇道。这时,在正常浇注条件下,
金属液不能充满所有组元。
形式:
F杯孔 ≤ F直 < F横 < F内 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浇注时金属液一般是非充满状态。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③ 半封闭式浇注系统 特点:
具有一定阻渣效果;
充型比较平稳。 适用: 各类灰口和球墨铸铁件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④ 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F阻 = F横
浇注系统的阻流段为横浇道或横浇道上设置的阻流装置。
形式: F杯孔 ≥ F直 > F横 < F内 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浇注时金属液是先封闭后开放。
适用:
不易氧化合金
高度较小的铸件
3.2.2 按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分类
② 底注式浇注系统
内浇道位于铸件底部。
特点:
充型平稳,排气效果好; 挡渣效果好;
不利于顶冒口补缩; 液面易结膜,降温快。 适用: 易氧化合金
高度较大的铸件
3.2.2 按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分类

第八章 浇注系统设计

第八章   浇注系统设计

Fmin
G 0.0443 H P
用上式计算浇注系统最小截面积时需仔细确定式中各因素的数值。
在计算的铸件确定以后,即已确定。铸件图上一般已标出了铸 件的重量(未标时根据铸件图可估算出铸件重量),再加上浇注系 统和冒口的重量即为G值。
影响µ值的因素很多,难于用数学计算方法确定,一般都按生产 经验和参考实验结果选定。对于航空铝、镁合金铸件所用的扩张式浇 注系统,其µ值可在0.3~0.7之间选取。实际铸造时可根据铸件合金种 类、浇注温度和铸件结构选择。
(1) 应在一定的浇注时间内,保证充满铸型 (2) 应能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型腔的速度和方向 (3) 应能把混入金属液中的熔渣和气体挡在浇注系统里 (4) 应能控制铸件凝固时的温度分布
(5) 浇注系统结构应力求简单,简化造型,减少清理工作量和 液体金属的消耗。
(1)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
H
p
P2 H 2C
用上式计算平均静压头有下列三种情况 (1) 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时,因为P=C(图中(a)),所以有: HP=H-C/2 (2) 采用顶注式浇注系统时(图中(b)),因为P=0,所以有: HP=H (3) 采用中注式浇注系统时(图中(c)),HP可用上面的HM的计 算公式来计算。 HP=H-C/8
内浇道流量不均匀现象对铸件质量有显著影响: ① 对大型复杂铸件和薄壁铸件易出现浇不足和冷隔缺陷
② 在流量大的内浇道附近会引起局部过热、破坏原来所 预计的铸件凝固次序,使铸件产生氧化、缩松、缩孔
和裂纹等缺陷。பைடு நூலகம்
为了克服内浇道流量不均匀带来的弊病,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尽可能将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对称位置; (2)将横浇道断面设计成顺着液流方向逐渐缩小形式; (3)采用不同断面内浇道,缩小远离直浇道的内浇道断两积; (4)设置浇口窝等。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浇注系统设计1 浇注系统的设计要求浇注系统是指在模具中,从注射机喷嘴进人模具处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熔体流动通道,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有序地填充到型腔中,并在塑料填充和凝固的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清晰的塑件。

普通浇注系统(下称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井4 部分组成。

单型腔模具有时可省去分流道和冷料井,只有圆锥形的主流道通过浇口和塑件相连。

浇注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合理与否对塑件的内在性能质量、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以及模具结构、成型效率、塑料利用率等都有较大影响。

浇注系统进行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l )适应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

了解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如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温度、剪切速度对猫度的影响,型腔内的压力周期等,使浇注系统适应于所用塑料的成型特性要求,以保证塑件质量。

( 2 )结合型腔布局考虑。

尽可能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塑料熔体充满各型腔,为此,尽最采用平衡式布局.以便设置平衡式分流道;型腔布t 和浇口开设部位力求沿模具轴线对称,避免在模具的单面开设浇口,以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使型腔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投影的中心与注射机锁模机构的锁模力作用中心相重合.以使锁模可靠、锁模机构受力均匀;型腔排列尽可能紧凑,以减小模具外形尺寸。

( 3 )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小。

应该尽量缩短浇注系统的流程,特别是对于较大的模具型腔,增加断面尺寸,尽量减少弯折,控制表面粗糙度。

( 4 )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出。

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塑料熔体充满型腔的各个角落,使型腔及浇注系统中的气体有序排出,保证在充填过程中不产生紊流,避免因气体积存而引起凹陷、气泡、烧焦等塑件成型缺陷。

( 5 )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

注射模具设计_浇注系统设计说明

注射模具设计_浇注系统设计说明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钩形(Z形)拉料杆
图 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球头拉料杆
图 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球头拉料杆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球头拉料杆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球头拉料杆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菌头拉料杆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圆锥形拉料杆
圆锥 头形
复式圆 锥头形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圆锥形拉料杆分析
平头锥形 拉料杆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 起拉料作用的冷料井 (1)带推杆推出的冷料穴
倒扣深度 (D-d)/2
环槽深度 (D-d)/2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带推杆推出的冷料穴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不带推杆推出的拉料穴
小盲孔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普通浇注凝料的去除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三、主流道设计
指喷嘴口起到分流道入口处止的一段,与喷嘴在 一轴线上,料流方向不改变。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主流道设计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主流道尺寸设计 SR1=SR+1~2
总是浇口套大!
d1=d+0.5~1 r=1~3
D1比D小 10~20%
6
(6.5 )
7
8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 分流道横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1)部分塑料常用分流道横截面尺寸推荐范围
塑料名称
ABS、AS 聚乙烯 尼龙类 聚甲醛
丙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塑料 抗冲击丙烯酸塑料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选择合适的浇口杯和直浇道
根据铸件的大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 浇口杯和直浇道,以确保金属液的流 动平稳和充型能力。
设计横浇道和内浇道
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设计合 理的横浇道和内浇道,以控制金属液 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优化浇注系统的结构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铸件质量要求, 对浇注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 生产效率和铸件质量。
计。
03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实例一:单点浇注系统设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简单、易操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单点浇注系统设计通常适用于小型模具,其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基本的浇注需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适用范围较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由于单点浇注系统的设计较为简单,其适用范 围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满足大型模具或复杂产品的高精度 浇注要求。
金属液氧化
总结词
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成分和性能发生变化。
详细描述
金属液氧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浇注速度过快、浇口设计不合理等引起的。为了减少金属液氧化的风险 ,需要优化浇注系统的设计,如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和减少金属液暴露时间等措施。同时,控制浇注 温度和速度,以降低金属液与空气的反应程度。
《浇注系统设计》ppt课件
目录
• 浇注系统概述 •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 浇注系统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未来浇注系统的发展趋势
01
浇注系统概述
浇注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01
浇注系统定义
02
浇注系统作用
浇注系统是铸造生产中用以控制金属液浇入铸型腔时流量、流速和方 向的各种金属流通道的总称。

铸造浇注系统设计-课件(1)

铸造浇注系统设计-课件(1)
11
池盆形浇口杯
特点:挡渣作用明显,但是制作程序复杂,消耗 的金属较多 应用:主要用于中大型铸铁件。 结构:浇口盆 的深度应该大 于直浇道上端 直径的5倍。
12
浇口杯中应避免出现水平涡流
液态金属在平底的浇口杯中 流动 时易出现水平涡流。 流量分布不均匀造成流速方 向偏 斜。水平分速度对直浇 道中心线 偏斜,形成水平涡 流运动。在涡 流中心区形成 一个漏斗形充满空 气的等压 自由液面的空穴。容易 将空 气和渣子带入直浇道。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本章主要讲授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浇注最小截 面尺寸的计算,其它铸造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要 求掌握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
重点为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和确定浇注位置,难 点为浇注系统选择原则的灵活应用。
1
概述
浇注系统: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组成: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内浇道
2)采用纵向逆浇,设置底坎、挡板和闸门等; 3)采用特殊结构的浇口杯:拔塞式、浮塞式、铁隔 片式、闸门式等; 4)浇口杯与直浇道相连的边缘做成凸起状。
22
三、直浇道中的流动
直浇道的功用: 引导金属液进入横浇道、内绕道或直接导入型腔; 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克服各种流动阻力,
在规定时间内充满型腔。
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性,给合金液的 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在充型过程中,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的热作用、机 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合金液冲刷型壁,粘度增大,体积收 缩,吸收气体、使金属氧化等;
浇注过程是不稳定流动过程 ✓ 在型内合金液淹没了内浇道之后,随着合金液面上升,
充型的有效压力头渐渐变小 ✓ 型腔内气体的压力并非恒定 ✓ 浇注操作不可能保持浇口杯内液面的绝对稳定

第五讲 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五讲 浇注系统的设计

分流 道冷 料井
小水口 冷料井
大水口 冷料井
6 主流道
• 主流道是指连接注塑机喷嘴与分流道的通
道。
1.垂直式主流道的设计。 d: 主流道小端的直径。 d=注塑机喷嘴 孔+(0.5~1MM) L: 主流道的长度。 a:主流道的锥度。 L根据模具的 体结构来定。 a=一般在2~4度 范围内选取, 对粘度大的塑胶, 可以取到3~6度。 但由于受锥度铰刀的 限制,应尽 量选用标 准锥度值,或选用标 准唧嘴。
5 分流道
• 对分流道的要求
1.塑胶流经分流道时的压力损失及温度损失要小。 2.分流道的固化时间应稍后于制品的固化时间, 以利于压 力的传递及保压。 3.保证塑胶迅速而均匀的进入各个型腔。 4.分流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的短,其容积要小。 5.要便于加工及刀具选择。
• 分流道的截面分析
1.圆形截面分流道如图。圆形截面分流道的优点是表面积与体 积之比值为最小,在容积相同的分流道中,圆形截面积分流 道中的塑胶与模具的接触面积为最小,因此其压力损失及温 度损失小,有利于塑胶的流动及压力传递。其缺点是圆形截 面分流道必须在动模及定模上分别加工两个半圆,因此加工 量大。 2.U形截面分流道如图。其截面接近圆形截面,同时这种截面 的分流道只在模具的一面加工,因此是一种常用的形式。其 缺点是与圆形流道相比,热损失大,流道废料较多。 3.梯形流截面积分流道如图。此种截面是U形流道的变形,与 以上两种截面相比,热损失较大,但便于分流道的加工及刀 具的选择,因此也是常用的一种流道。 4.半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的分流道较以上三种次之,在能够选 择以上三种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选取这两种。
第五讲
浇注系统 的设计
一.浇注系统的 组成及功能
•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 分流道 浇口及冷料穴组成。 • 浇注系统的功能,就是将熔融的塑料,经过注塑机喷嘴,在高 •

铸造工艺学浇注系统设计

铸造工艺学浇注系统设计

铸造工艺学浇注系统设计一、引言铸造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艺。

在铸造的过程中,浇注系统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浇注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成本。

因此,本文将探讨铸造工艺学浇注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浇注系统的基本组成浇注系统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铸型中的设备。

一个完整的浇注系统通常由浇口、流道、浇道和进气系统组成。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介绍。

1. 浇口浇口是铸件与浇杆相连的部分。

浇口的设计要考虑到金属的流动性和气体的排出。

一般来说,浇口的形状应当为圆形或方形,尽量避免使用锥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浇口。

2. 流道流道是将熔化金属从浇口引导到铸型中的管道。

流道的设计要保证金属可以顺利地流动,不产生气体团聚和金属氧化。

流道的截面积要逐渐增大,以确保金属流动的顺畅。

3. 浇道浇道是将熔化金属从炉中引导到浇口的管道。

浇道的设计要考虑金属流速和温度的均匀性。

一般来说,浇道的截面积要比流道大,以减少金属的回流和氧化。

4. 进气系统进气系统是将熔化金属中的气体排出的装置。

进气系统的设计要考虑金属的温度和粘度,保证气体可以顺利地排出,避免气泡和气孔的产生。

三、浇注系统设计要点1. 浇口位置浇口的位置要尽量选在铸件最厚部位的上方,保证金属可以顺利地充填整个铸型,并避免气体团聚。

此外,浇口的位置也要尽量避免对铸件表面造成损伤。

2. 流道和浇道设计流道和浇道的设计要满足金属流动的需要,保证金属可以顺利地流动并充填整个铸型。

流道和浇道的截面积要合理选择,使金属流速均匀,避免金属氧化和渣夹杂。

3. 进气系统设计进气系统的设计要保证气体可以顺利地排出,避免气泡和气孔的产生。

进气系统的位置要选择在最容易产生气孔的位置,如铸件表面和浇注系统连接处。

四、浇注系统设计实例分析以某种铸造工艺为例,介绍浇注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浇口、流道、浇道和进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点。

五、结论本文从浇注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要点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探讨了铸造工艺学浇注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4浇注系统设计

第三章4浇注系统设计

[键入文字]3.4 浇注系统的设计(1)设计浇注系统时应考虑下列有关因素:1)塑料成型特性2)模具成型塑件的型腔数3)塑件大小及形状4)塑件外观5)注射机安装模板的大小6)成型效率7)冷料(2)浇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2)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顺利充型、补料、压力传递、排气、不产生喷射);3)尽量减小及缩短浇注系统的断面及长度;4)尽可能做到同步填充5)合理的冲模流程(流动距离比的校核,尽量采用较短的流程充满型腔);3.4.1 主流道截面设计主流道固化时间要求:考虑到在注射过程中,为了能充分保压及补缩,主流道部分的塑料应最后固化。

⑴卧式或立式注射机主流道结构设计要点(本次设计的注塑机选择的型号为XS-ZY-125)主流道与喷嘴机构:半球形凹坑接触,凹球SR>球头SR1约1~2mm,如图4-3所示图4-3 主流道形状及其与注塑机喷嘴的关系主流道小端直径:d=注射机喷嘴直径+0.5~1常取∅4~8mm所以d=4+0.5~1 取d =5mm这样便于喷嘴和主流道能同轴对准,也能使的主流道凝料能顺利脱出⑵主流道球面半径主流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R,应该大于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的1~2mm.反之,两者不能很好的贴合,会让塑件熔体反喷,出现溢边致使脱模困难.SR=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取SR=12+1=13mm⑶主流道长度L一般按模板厚度确定,取L=80mm⑷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tg(α/2)(锥角α为2°~6°,取α=2°)(2-1) ≈10mm取D=10m所以浇注系统的基本尺寸为:d=5mm, D=10mm, L=80mm, H=3mm, а=2°, SR=13mm(5)充型时间由注塑机的工艺参数以及塑件的体积、质量得到的充型时间t=50 s(质量=41.374克,体积=41374立方毫米【由Solid works计算获得】)。

浇注系统设计范文

浇注系统设计范文

浇注系统设计范文概述:浇注系统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用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具和设备的总称,使浇筑工作更加高效、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个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实施步骤等。

一、组成部分:1.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用来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混合成混凝土,一般由搅拌车和搅拌站组成。

2.输送设备:输送设备用来将混凝土从搅拌设备输送到施工现场,一般有泵车、输送带和螺旋输送机等。

3.浇筑设备:浇筑设备用来将混凝土均匀、快速地浇注到指定位置,一般有自卸车、泵车和喷浆机等。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整个浇注系统的运行,包括搅拌设备、输送设备和浇筑设备的启停和调节等。

二、工作原理:1.搅拌设备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输送设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输送到施工现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

3.浇筑设备将混凝土均匀、快速地浇注到指定位置,保证施工的效率。

4.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浇注系统的自动控制,提高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性。

三、实施步骤:1.准备材料:准备好水泥、砂子和骨料等混凝土原材料。

2.搅拌混凝土: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投入搅拌设备中,启动设备进行搅拌,直到混凝土搅拌均匀。

3.输送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输送设备输送到施工现场,确保混凝土的充足供应。

4.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通过浇筑设备均匀、快速地浇注到指定位置,同时保持施工质量。

5.控制系统运行:启动控制系统,控制搅拌设备、输送设备和浇筑设备的启停和调节,保证浇注系统的正常运行。

1.提高施工效率:浇注系统能够快速、均匀地将混凝土浇注到指定位置,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2.保证施工质量:搅拌设备能够将混凝土混合得更加均匀,而浇筑设备能够将混凝土均匀浇注,保证施工质量。

3.节约人力:浇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可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节约人力成本。

4.提升安全性:浇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够提升施工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发生。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需要使用浇注系统来制造产品。

浇注系统是将液体材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在模具中凝固成形的一种生产工艺。

浇注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浇注系统的组成浇注系统由喷枪、管道、泵、控制器、储液罐等组成。

其中,喷枪是将液体材料喷入模具中的关键部件,而泵和控制器则是控制喷枪运作的核心部件。

浇注系统的设计要点1. 选择合适的材料在进行浇注系统设计之前,需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浇注材料。

不同的浇注材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和凝固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2. 设计合适的喷嘴喷嘴是浇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合适的喷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耐磨性强,能够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和摩擦。

2)喷嘴的通径应该与浇注材料的流动性相适应,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3)喷嘴的位置应设计在模具的合适位置,能够充分覆盖到整个模具。

3. 优化管道设计在进行浇注系统设计时,合理的管道布局能够有效地减小材料的阻力和浪费,提高浇注系统的效率。

合适的管道布局还可以减少对材料的污染和损坏,延长浇注系统的使用寿命。

4.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浇注系统控制器是控制浇注系统的核心部件。

合适的控制器能够确保浇注系统的正常运作,避免材料浪费和设备故障。

在进行控制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控制器的输出功率适应所需的浇注速度和压力。

2)控制器的控制方式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3)控制器的调整范围适应材料的不同流动性和凝固性。

5. 设计适当的储液罐储液罐是存储浇注材料的容器。

合适的储液罐设计能够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在进行储液罐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储液罐的大小应根据生产需求确定。

2)储液罐的材质应能够耐受浇注材料的腐蚀和压力。

3)储液罐的密封性应优良,能够避免材料泄漏和污染。

浇注系统的优点浇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生产效率高浇注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连续、高速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铸造中浇注系统设计说明

铸造中浇注系统设计说明

在正常浇注条件下,金属液不能充满所有组元的浇注系统,又 称为非充满式浇注系统。
主要优点 进入型腔时金属液流
速度小,充型平稳,冲 刷力小,金属氧化轻。 主要缺点
阻渣效果稍差,内浇 道较大,金属消耗略多
适用于易氧化的有色金属铸 件(如轻合金铸件)、球铁件 等、漏包浇注的铸钢件也宜 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但直 浇道不能成充满态,以防钢 水外溢,造成事故。
2、直浇道的功用:
①从浇口杯引导金属向下,进入横浇道、 内浇道或直接导入型腔。
②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在重力作 用下能克服各种流动阻力,在规定时间内充 满型腔。
直浇道窝
作用: 1、缓冲作用 2、缩短直- 横拐弯处的高度紊乱区 3、改善内浇道的流量分布 4、减小直- 横拐弯处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水头损失 5、浮出金属液中的气泡
容易充满,可减少薄壁 件浇不到、冷隔方面的 缺陷
充型后上部温度高于底 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 上 的顺序凝固和冒口的 补缩
冒口尺寸小,节约金属
内浇道附近受热较轻
结构简单,易于清除
缺点:
易造成冲砂缺陷金属, 液下落过程中接触空气, 出现飞溅、氧化、 卷入 空气等现象,使充型不 平稳
4、阶梯式浇注系统
阶梯式浇注系统适用于高度大 的中、大型铸件。具有垂直分 型面的中大件可优先采用
二、按浇铸系统各基本组元截面积比例分类
1、封闭式浇注系统:
阻流-在一个浇注系统中截面积最小的浇道 ∑S内≤∑ S横≤ S直,例如1直≤ S横
封闭式浇注系统可理解为正常浇注条件下, 所有组元能被金属液充满的浇注系统,也 称为充满式浇注系统。
过度氧化。 5.具有良好的阻渣能力。 6.金属液进人型腔时线速度不可过高,避免飞溅、冲刷型壁或砂芯。 7.保证型内金属液面有足够的上升速度,以免形成夹砂结疤、皱皮、

第三章 浇注系统设计

第三章   浇注系统设计

m Nnq
m —— 浇注金属质量(kg);N —— 同时浇注的浇包数; n —— 单个浇包的包孔数。
四、铸造非铁合金的浇注系统
特点:密度小、熔点低、热容量小而热导率大,且极 易氧化和液态吸气性强。 常见铸造缺陷:非金属夹杂、浇不到、冷隔、气孔、 缩孔、缩松及裂纹、变形等。
设计非铁合金浇注系统应注意: 非铁合金降温快,应快浇。 1)浇注温度不高,对 型砂的热作用较轻。
二、计算举例(浇注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 图3-19为灰铸铁件的垂直分型浇注系统的结构形 式,即模板布置简图。
1.绘制模板布置简图 模板布置来自于工艺设计方案和参照造型机标准模 板尺寸及合理吃砂量(图中A、B、C三个尺寸)等。据此 确定出各层铸件内浇道的金属压力头为: h1 =100mm; h2 =250mm; h3 =350mm。 2.计算型内金属质量m 每个铸件质量 2kg,共布置12件。铸件工艺出品率 (灰铁件)按70%估计,则型内金属质量(即铁液质量 数)为2×12 kg / 0.7 = 34.3 kg。
3.确定浇注时间和浇注速度q 造型机产率为300箱/h,节拍12s/型。据表3-8查出 浇注时间为8s。约用2s充满浇注系统,则充填单个型腔的 净浇注时间为6s。每个型腔的浇注速度应为2kg/6s≈0.33 kg/s。
4.选用浇口杯 根据铸型的浇注速度,参照表3-7,可查出浇口杯 尺寸。 如用手工浇注,使用4号浇口杯,铁液积存5.5kg; 如用自动浇注,使用2号浇口杯,铁液积存4kg。
A直: A横: A内=1:2:4
第二节
浇注系统组元中金属液的流动特性及组元设计
一、浇口杯(盆)
1.漏斗形浇口杯
特点:漏斗形浇口杯结构简 单,制作方便,其本身消耗 金属液少。 适用:小型铸件,在机器造 型中广泛使用。 杯底安放滤孔芯,可挡 渣并对金属液起缓冲作用。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实现浇注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和精确控制。
与增材制造技术结合
优化浇注系统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与物联网技术结合
实现浇注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浇注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和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充型。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浇注系统的材料消耗和 加工成本。
可靠性原则
浇注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能够承受金属液的冲刷 和压力。
易维护性原则
浇注系统应便于安装、调试和 维修,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成本。
设计流程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浇注系统 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参数。
加工制造
开放式浇注系统
开放式浇注系统是指塑料或金属从进 料口直接流入模具型腔,没有溢流槽 的浇注系统。
封闭式浇注系统
封闭式浇注系统是指塑料或金属从进 料口流入模具型腔后,通过溢流槽将 多余的塑料或金属收集起来,并从溢 流槽中排出。
02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与 流程
设计原则
高效性原则
浇注系统应高效地完成浇注任 务,确保金属液快速、均匀地
溢流槽的设计
溢流槽位置
合理设置溢流槽的位置,以引导金属 液流向正确的方向,避免金属液溢出 模具。
溢流槽尺寸
根据金属液的流量和流动特性,设计 合适的溢流槽尺寸,以确保金属液能 够顺畅地流入溢流槽并排出模具。
排气槽的设计
排气槽位置
在模具的关键部位设置排气槽,以排除 气体,避免形成气孔和疏松等缺陷。
VS
01
新材料应用
探索和应用新型材料,提高浇注系 统的耐磨、耐高温等性能。
仿真பைடு நூலகம்拟技术

第4章浇注系统设计

第4章浇注系统设计

7
(4)连续流动定律

单位时间内流经任一给定断面的系统时,流体的体积是 常量。因此流速随着横截面积减少而增大。
A1v1 A2v2
(5)雷诺(Reynold)数
Re

vD

Re>2320为紊流。
8

实际流动特点: (1) 流动通道多孔、透气、与金属液不润湿。充满与否取决于 内外压力差,如图。
41

2.2 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图3-4-4)
(1)封闭式浇注系统(choked running system,pressurized system) 概念:在正常浇注条件下,所有组元都能为金属液充满的浇注 系统。 类型:内浇道阻流、部分扩张(S内/S阻≤1.5-2.5)。 优点:阻渣效果好、防止卷气、消耗金属少、清理方便。 缺点:喷溅、冲砂、金属氧化、流动不平稳。 应用:不易氧化的各类铸铁件。不宜用于易氧化的轻合金、漏 包浇注铸钢件和高大的铸铁件(充型压力很大)。



第4章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 组成:浇口杯(又称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等,如图。
1

基本要求:
(1)内浇道设臵符合铸件凝固原则和补缩方法。 (2)在规定的浇注时间内充满型腔。 (3)提供必要的充型压头,保证铸件轮廓、棱角清晰。 (4)使金属液流动平稳,防止紊流、卷气、金属氧化。 (5)具有良好的阻渣能力。 (6)金属液进入时速度不可过高,避免飞溅、冲刷。 (7)保证金属液面有足够的上升速度,避免夹砂结疤、浇 不足。 (8)不破坏冷铁、芯撑的作用。 (9)金属消耗量小,并容易清理。 (10)减少砂型体积,造型、制模简单。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直浇道面积比例适当,几秒钟后浇注系 统即被充满,在第三秒时(A)
两个型腔几乎同时开始充满。
五秒钟后砂型似乎充满;铁水溢出砂型顶部。 操作者停止浇注,认为可以浇注下一砂型了。 (B)砂型向前移动一个砂型距离后,浇口杯中 的液面却下降了。原因:内浇口的金属液流速 太慢,换句话说,内浇口相对于直浇道面积和 型腔容积阻流过大,这会导致:
22:10
29
凝固模数
1.凝固模数M选择公式直接输入:
M=冒口系数 (凝固模数)
V=体积
A=表面积
M=V/A(cm)
凝固模数的计算公式
附图
22:10
30
凝固模数
2.冒口的模数(MR)取决于被补缩铸件的模数(MC) 与冒口(K) 的乘积:
MR≥ K*Mc
MR=冒口模数
Mc =铸件模数
K的取值:灰铁(0.6~1.0),球铁(0.8~1.1)
22:10
14
22:10
F4
H3
A
1
F1
2
F2
B
3
F3 C
F5 H1 H2
15
A=70mm,B=60mm,C=50mm
33
1.5 F1 =50
10 20 F4 =300
27
1.5
F2 =40
20 11
22
1.5
F3 =33
22 F4 =363
内浇口一般高度为1.5-3mm,
内浇口摩擦力大流量小。
47
3.型砂质量
a)成分不对引起的缺陷。 b)处理不当引起的缺陷。
22:10
48
4.铁水质量
a)因配料引起的缺陷。 b)因不正确的熔解引起的缺陷。 c)因浇注方法因起的缺陷。
22:10
49
5.开箱前或开箱后因铸件处理不当引起的缺陷
确定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后必须采 用一定的措施改进,然后再计划新 的浇注测试。
22:10
27
冒口径分为两种
1.标准冒口 2.压边冒口 合理布置冒口有许多的优点:
a.更好的铸件质量。 b. 砂型的高出品率。 c.减少熔化成本。 d.更好的模板利用率。 e.使铸件切削量最小。 这是因为合理的浇冒口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冒口的
尺寸和数量。
22:10
28
压边冒口
压边冒口是避免铸件的收缩,防止不完 整铸件的极好方法,当由于模板空间限 制或铸件清理需要而不能使用传统冒口 时,就要使用传统冒口。
22:10
36
冒口计算范例
冒口和冒口径的计算如下: a )铸件的模数(Mc)以支柱作为铸件补 缩的部分,因此模数为: Mc=D * H /2(D+2H)=3.5*8/2(3.5+2*8)=0.72cm
22:10
37
冒口计算范例
b)铸件用球铁浇注,因此冒口系数K= 0.8-1.1,取K=1.1,则冒口模数为: MR≥K*Mc MR≥1.1*0.72cm MR≥0.79cm
AN= πD²/4=177mm²
f)选择方形冒口径,则“a”值可轻易求得: A²=177mm² A=13.3mm
22:10
40
g)与冒口相连的冒口径必须设计合理,使冲型 时金属液自然流入型腔,在最后的阶段补缩时 仍有足够金属液注入。
冒口与铸件间的距离应尽量小,尽量使冒口径 受热不凝固。铸件上的冒口径为凹槽形这是为 了:1.形成热节,保持金属液流畅通。
冒口计算范例
为更好的说明冒口计算,此处以球铁的 万向节冒口设计为例。很显然圆柱支柱 是铸件最紧实部分,这部分冷却最慢, 凝固最晚,因此在金属收缩时需要金属 补缩。模板的布置图如下:冒口放置在
圆柱的顶部,以便(1)获得顺序凝固 (2)补缩时借助重力
22:10
35
如图:
冒口计算范例
35mm
80mm
33
冒口径
决定冒口径是冒口技术的最关键部分。 与铸件连接的通道封闭后,冒口就没有 用了,当冒口径的直径至少为冒口横截 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冒口的凝固模数可 以保证在液态收缩结缩前,冒口内的金 属始终具有流动性。
DN>1/3DR (DN为冒口径横截面积直径, DR为冒口横截面直径)。
22:10
34
22:10
19
浇注系统与浇口杯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浇口杯应具备以下几点:
1.把金属液导入浇注系统,尽快建立静压力。 2.其设计形状和尺寸与浇注系统其它处的流量相对
应。
3.阻止金属液飞溅。 4.确保最初的渣液分离,使渣和其它杂质浮到金属
液表面。
5.防止铁水满溢,使铁水不流到砂型的顶部。 6.高效率、浇口杯所提供的流量与浇口杯重量之比
45
铸造常见的几种缺陷
1.冷隔 2.砂渣眼 3.掉砂 4.粘板 5.押入
6.错模 7.粘砂 8.气孔 9.缩孔 10.打联
22:10
46
分析对铸件缺陷产生原因
1.浇注系统
a)因浇道位置引起的铸件缺陷。 b)因浇道形状引起的铸件缺陷。 c)因浇道面积引起的铸件缺陷。
2.因机器参数设置引起的缺陷
22:10
越高越好。
22:10
20
浇注系统与浇口杯之间的关系
模板上浇口杯的位置:
B
B
DISA型号 2013
230B
B min(mm) 50 75
22:10
21
正确的顺序为:
H1
H3 H2
1
II
III
2SEC.
22:10
1
1
II
II
III
III
22
标注冒口
标准冒口的任务之一是将热节从铸件关 键部位移开。因此,冒口保持热量的时 间尽量长,使其有足够的金属液补缩铸 件,这就是冒口必须有最大体积和最小 热扩散面积的原因。
2.铸件清理时容易去处冒口。
22:10
41
开放式浇注系统
Hm a
c
F3
F2
22:10
Hm=a-c/2 F1=1036*G+G1/T*M* Hm F2=2F1 H F3=2F1 a=内浇口的静压高度 c=铸件的高度 G=铸件的重量 F1 G1=浇道的重量
42
对比封闭式和开放式浇注系统的优缺点
22:10
43
综合式浇注系统
F5=A F4=(0.7-0.5)A
F3=A
流量示意图:
F7=1.5A
F6=1.5A
F1=1036*G/T*M* Hm = A
F2=(1.5-2)A
系数取决于铁 水干净程度 a.干净取1.5倍 b.不干净取2倍
(0.7-0.5)A
(1.5-2)A
A
22:10
44
浇注系统
22:10
浇注系统设计
22:10
1
2.DISA垂直分型浇注系统的设计
共有三种
1》封闭式浇注系统(增压式);
2》开放式浇注系统(减压式);
3》混和式浇注系统 (综合式).
22:10
2
浇注系统类型
浇口杯
y1
y2 y3>y2>y1
y3
内浇口 减压式
浇口杯
p2
p3
P3>P2>P1
p1
内内浇浇口 口 综合式
注:在许多的情况下,使用综合式的浇注系统获得优质的铸件。
4. 冒口与铸件如何连接(冒口径) 冒口径的形状设计必须能保证冒口与铸 件间通道始终畅通,金属液以最佳的方 式对铸件进行补缩。
22:10
26
冒口有两种类型的收缩
1.表面缩孔。 2.内部缩松。 改善内部的缩松对策:
a.提高CE值 b.增加砂型强度 c.使用冷铁 d.顺序凝固 e.减少孕育用量 f.铁液净化 g.镁残留量趋进0.035
22:10
12
1.浇不足
2.铸件冷隔
3.铸件加渣(炉渣或型砂等杂物在上浮时被
突然下沉的金属液冲入型腔)。
22:10
13
5.冲型顺序
不正确的冲型顺序是产生铸件缺陷的主 要原因。不正确的浇道尺寸会引起型腔 的不同冲型,延长了浇注时间,降低了 生产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废品率。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仅内浇口面积对 系统正确冲型是重要的,而且内浇口的 面积与直浇道面积间的比例也是极为重 要的。例如:
同而使摩擦损耗各不相同,这主要反应在浇注 系统的冲型顺序和浇注时间的不同。内浇口几 何形状对损耗系数的影响,同样的浇口面积因 浇口的厚度不同,而使流量损耗不同:浇口越 厚,损耗系数越低。
22:10
7
3.铸件内影响流量损失的因素
22:10
8
如果金属液是理想流,那不摩擦和粘度的变化 而产生能量损耗,为考虑浇注系统中的能量损 耗,可采用损耗系数。此系数(m)说明在浇 注系统中的铁水流速下降总量。在一般的情况 下,有两个因素的影响损耗系数,其一,由于 气体的反压力或不正确的铁水导入型腔的方式 引起的浇注系统和铸件的能量损耗。其二,依 赖于金属成分、浇注温度和金属类型的铁水粘 度。损耗系数是一个典型的经验数据,它可作 为浇注系统初步设计的估计值,以后在试用浇 注系统时,在对其进行修正。
浇口杯 a3
a2
a1
a3>a2>a1
内内浇浇口口 加压式
22:10
3
1》封闭式浇注系统的计算公式
F=1036G/Tm H
1036是常数,包含了铁水的密度; F是内浇口的面积(m㎡ ); G是铸件单重(冒口)Kg; T是浇注时间(S) 秒; H是静压高度( mm)从浇口杯到内浇口之间的距离; M是摩擦系数(损耗系数)(0.2-0.6)
22:10
38
C)根据标准冒口形状,从圆柱形冒口中 选择与计算值最接近且大于计算值的冒 口。MR=0.84(6#)符合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