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用托尔斯泰生平创作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622c41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3.png)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是什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作家,也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是什么的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生平简介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创作特点作品主题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教学方案】列夫·托尔斯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列夫·托尔斯泰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d34b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教学方案】列夫·托尔斯泰示范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和深远影响。
(2)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2. 课程内容:(1)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4)托尔斯泰作品对人生的启示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阐述其文学成就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艺术特色和现实主义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做好读书笔记,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教材、参考书。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托尔斯泰的照片、作品封面、生平事迹等。
3. 视频资料:准备与托尔斯泰作品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读书笔记: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第二课时: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第三课时: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4. 第四课时:讲解托尔斯泰作品对人生的启示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活动:(1)第一课时:引入新课,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简介,让学生对托尔斯泰有初步的了解。
(2)第二课时: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感受天才作家的人类情怀与社会责任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感受天才作家的人类情怀与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11806c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4.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感受天才作家的人类情怀与社会责任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感受天才作家的人类情怀与社会责任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影响深远,不仅对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学和思想史。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人类深层次的情感和内心冲突,而且通过对人类生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表现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感受他的人类情怀与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被誉为“俄国宣言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托尔斯泰虽然出身皇家家族,但他的父母都早逝,童年在外祖父的庄园度过,这种生活经历影响了他对贫困、不公正和人道主义的重视。
他早年曾经参军,后来退役成为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剧本、评论等等,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仅在思想和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平,而且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和历史状况,表现出深刻的人类情怀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二、托尔斯泰的人类情怀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和事件虽然发生在俄罗斯,但他的关注点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道德和精神问题。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困惑、迷茫和挣扎,展现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心灵世界。
例如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通过对安娜和列夫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理解和追求。
在《战争与和平》中,他通过对战争和和平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追求以及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2f71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2.png)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作品主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作品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 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难点1. 作品复杂情节的梳理。
2. 作品深刻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性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作品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3. 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评价其主要特点和作用。
4.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性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40627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3.png)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巨匠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托尔斯泰的作品,感悟其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托尔斯泰的作品和生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文学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同伴评价,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托尔斯泰的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3篇)
![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2cca9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f.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让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历程等。
2.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反思、《安娜·卡列尼娜》对婚姻、道德的探讨等。
3.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心理描写、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面,探讨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关系,探讨婚姻、道德等话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作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形象,探讨她的命运及对婚姻、道德的反思。
2. 分析《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形象,探讨他的救赎之路及对社会的批判。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特点及他的救赎之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命运及她对婚姻、道德的反思。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作品的读后感。
托尔斯泰及其创作
![托尔斯泰及其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eff5f3f5727a5e9856a61b6.png)
托尔斯泰及其创作
• • • • • •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创作 三大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3
• 列文:一个带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的形象 • 以批判的眼光评价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原则,探究 道德问题; • 不愿按照周围人叫他的方式生活;不怕背离人们 普遍认可的时髦的东西;不怕违背上流社会认为 高雅的道德准则;走自己的路,追求合乎自己理 想的生活—与安那有精神内质上的一致性,最终 领悟生活的意义 • 体现“托尔斯泰主义”思想: “为上帝、为灵 魂而活”不断进行道德自我完善、爱人如己、感 到上帝在我心中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4
• • • • • 艺术特色: 心理描写—心灵的辩证法 人物的心理活动运动、变化过程: 通过人物外部特征揭示其心理世界 人物瞬间心理的描写:列文向吉提求婚时吉提的 心理 • 通过内心话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复活》(1889—1899)
• • • •
晚年思想和艺术的结晶 社会的根本转变在于人精神的复活 主要人物: 聂赫留朵夫:思想和性格发展三阶段:纯洁善良、 追求理想的阶段;放纵情欲走向堕落;从忏悔走 向复活 • 玛丝洛娃:纯洁少女;被欺骗、逼迫堕落;被唤 醒复活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 俄罗斯文学:沉郁—受难和爱 • 封建的、军事的、农奴制;东正教* • 俄罗斯文学:觉醒于18世纪初;振兴于19 世纪 • 19世纪俄国文化的两大源泉:东正教文化 和欧洲启蒙主义 •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群星灿烂;两大主 题:谁之罪和怎么办;强烈的自我反省和 忏悔意识(社会批判现实主义兼心灵现实 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714a3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9.png)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列夫托尔斯泰简介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生在图拉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
1845年入喀山大学东语系学习,后来转到法律系。
1847年辍学,回到自己的庄园雅斯纳亚波良那,一面自修,一面兴办农民子弟学校。
1851年春随哥哥尼古拉赴高加索,参加沙皇政府镇压山民的战争。
1854年奉调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在高加索,托尔斯泰开始文学创作。
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署名Л.H.(托尔斯泰的名字和父名的字头)。
1852~1856年间,他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和《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伐木》、《袭击》以及《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1854年12月的塞瓦斯托波尔》、《1855年5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和《1855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等)。
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托尔斯泰早期创作时,认为他的现实主义的特点是“心灵的辩证法”和“直接的纯洁的道德感情”。
1855年末,托尔斯泰从克里木战争中归来。
这时,废除农奴制的问题异常尖锐地提到俄国政治日程上来。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庄园拟定了解放农奴的方案,但遭到农民拒绝。
1856年着手写作早在1852年就已构思的长篇小说《一个俄国地主的故事》,企图探讨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的问题。
但小说没有完成,其中的片断以《一个地主的早晨》为题发表。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旅行,考察西欧的社会生活,写了短篇小说《琉森》。
旅行归来后,他一度迷恋“纯艺术”,写了中篇小说《阿尔贝特》(1857~1858)和《家庭的幸福》(1859)。
但他很快从这种倾向中解脱出来,从1859年起又开始从事农民子弟教育活动,企图从根本上改革俄国的教育制度,并且创办了专门的教育杂志《雅斯纳亚波良那》(1862~1863)。
1863年完成了10年前动手写作的中篇小说《哥萨克》。
1863~1869年间,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595c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2.png)
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的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4.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髭发禁锢颔首低眉锋亮广袤无垠⑵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3c8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6.png)
寓言手法的运用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寓 言元素,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 写,寄托着作者对社会、道德、
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和批判。
丰富的象征意象
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 的事物或场景来象征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这些象征意象不仅丰富 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加深了
作品的思想内涵。
隐喻手法的运用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隐 喻,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等 的隐喻描写,表达作者对人生、
现实主义与心理描写的运用
深刻的社会洞察
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和社会的矛盾。他善于捕捉人物的微妙情感,展现其内心的挣扎和变化。
个体心理的真实写照
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对社会层面的描写,他更着重于对个体心理 的深入剖析。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他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 物的喜怒哀乐。
历史背景
托尔斯泰的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 和解读,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对爱与救赎的倡导与思考
爱的力量
托尔斯泰认为爱是拯救 人类灵魂的唯一力量, 作品中经常展现爱的力 量对人物命运的改变和 拯救。
自我救赎
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自我 反省、忏悔和努力,实 现自我救赎和精神解脱 ,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救 赎的思考和启示。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与家庭观念
爱情与激情
01
阐述安娜与沃伦斯基之间爱情的起伏波折,展现激情与理智的
冲突。
家庭责任与社会束缚
02
分析作品中家庭观念、社会道德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反思传统
家庭观念的局限性。
女性地位与自我追求
03
通过安娜的形象,探讨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及自我追求的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简介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280ad1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0b.png)
一、后世影响·名人评说
他是俄国伟大的心魂,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是许多人爱戴 的真诚朋友。
透过这部作品(《复活》),能够见到托尔斯泰闪耀的眼睛,他那双 灰色而锐利的眼睛,能够立刻看穿人心,并且能找到人性的精神所在。
在效果的力量上,在热情的集中上,在视觉的鲜明与狂野上,在形式 的丰满与成熟上,没有一部托尔斯泰的作品可和《克莱采奏鸣曲》相比。
13、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 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 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14、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 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 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910年11月7日 途中患肺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三、作品简介
三、作品简介——01.《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创作于1863—1869年的长篇小说。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 大历史事件。小说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 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串联起众多的事件和人 物,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意大利 / 伊塔洛·卡尔维诺
托尔斯泰代表的不是他自己,他代表的是所有俄国人民,因为他与整 个俄国同呼吸,共命运。
他没有自己的容颜,只有一张俄罗斯的脸。 ——奥地利 / 斯蒂芬·茨威格
一、后世影响·名人评说
托尔斯泰的小说从不沉闷,从不笨拙,从不令人疲惫,从不过于学究, 从不过于戏剧化!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090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5.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教案第一章: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文学成就理解托尔斯泰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概述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影响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背景和作品学生讨论:分享对托尔斯泰作品的了解和感受小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文学成就第二章:托尔斯泰的作品风格和主题2.1 教学目标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风格和特点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和思想理解托尔斯泰作品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2.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的作品风格特点托尔斯泰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和思想托尔斯泰作品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风格和主题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作品风格和主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作品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三章:托尔斯泰的名著解读3.1 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托尔斯泰的一部代表作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3.2 教学内容选择一部托尔斯泰的代表作进行解读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所选托尔斯泰代表作的背景和情节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所选代表作,分析人物和情节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第四章:托尔斯泰对现代文学的影响4.1 教学目标探讨托尔斯泰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受托尔斯泰影响的痕迹理解托尔斯泰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4.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作品中受托尔斯泰影响的痕迹托尔斯泰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地位学生研究:学生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受托尔斯泰影响的痕迹小组分享:学生分组分享研究结果和对托尔斯泰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的理解第五章: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5.1 教学目标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作品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托尔斯泰作品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价值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特色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作品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第六章:托尔斯泰的道德哲学与宗教信仰6.1 教学目标探讨托尔斯泰的道德哲学及其对作品的影响分析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如何塑造其文学观点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道德与宗教主题的交织6.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的道德哲学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托尔斯泰作品中道德与宗教主题的分析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的道德哲学和宗教信仰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作品中道德与宗教主题的体现小组研究:学生研究托尔斯泰的道德哲学和宗教信仰如何影响其文学观点第七章:托尔斯泰的女性形象描写7.1 教学目标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特点和地位探讨托尔斯泰如何描绘女性形象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理解托尔斯泰对女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7.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特点和地位托尔斯泰如何描绘女性形象及其对当代的意义托尔斯泰对女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描绘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女性角色的特点和地位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对女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第八章:托尔斯泰的社会批判与现实主义8.1 教学目标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揭露探讨托尔斯泰如何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理解托尔斯泰对社会批判的目的和意义8.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作品中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揭露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托尔斯泰对社会批判的目的和意义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作品中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现实主义手法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分析社会批判的体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对社会批判的目的和意义第九章:托尔斯泰作品的影视改编9.1 教学目标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为何成为影视改编的热门素材探讨不同影视改编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呈现和诠释理解影视改编对托尔斯泰作品传播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作品在影视改编中的热门程度及其原因不同影视改编案例分析及其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诠释影视改编对托尔斯泰作品传播的影响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作品在影视改编中的热门程度和原因学生观看:学生观看不同影视改编的片段,分析其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呈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影视改编对托尔斯泰作品传播的影响第十章:综合讨论与批判性思维训练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写作技巧10.2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写作技巧10.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进行综合讨论和批判性思考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和批判性写作小组反馈:学生互相反馈并对讨论和写作进行改进第十一章:托尔斯泰的国际影响与合作研究11.1 教学目标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在国际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和接受情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合作研究意识11.2 教学内容托尔斯泰作品在国际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和接受情况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合作研究意识的培养1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作品在国际文学界的影响学生研究: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小组合作: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研究,分享研究成果第十二章:托尔斯泰与现代作家的对话12.1 教学目标分析现代作家如何受到托尔斯泰的影响并在作品中进行对话探讨现代作家如何借鉴和重塑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和主题理解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12.2 教学内容现代作家受到托尔斯泰影响的具体案例分析现代作家如何借鉴和重塑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和主题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1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现代作家受到托尔斯泰影响的案例学生研究:学生研究现代作家如何借鉴和重塑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第十三章:托尔斯泰作品的文学批评与评价13.1 教学目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文学批评和评价探讨文学批评如何影响托尔斯泰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意识和评价能力13.2 教学内容不同历史时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文学批评和评价文学批评对托尔斯泰作品传播和接受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意识和评价能力1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文学批评和评价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文学批评文章,分析其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学批评对托尔斯泰作品传播和接受的影响第十四章:托尔斯泰作品的创意写作实践1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创意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模仿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进行短篇故事或散文写作提升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14.2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创意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模仿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进行短篇故事或散文写作提升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1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介绍托尔斯泰作品的创意写作元素和创作手法学生创作:学生模仿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实践小组分享: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十五章: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托尔斯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个人在课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持续探究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5.2 教学内容总结学习托尔斯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估个人在课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持续探究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托尔斯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个人在课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如何持续探究文学作品和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学生需要掌握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风格、主题思想、道德哲学、宗教信仰、女性形象描写、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影视改编、综合讨论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
![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1722f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5.png)
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人性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他的主要创作。
一、早年生活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在家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受到了浓厚的宗教影响。
他对基督教的信仰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求学经历托尔斯泰在18岁时进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
在校期间,他广泛涉猎了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受到了卢梭、斯宾诺莎和雨果等思想家的影响。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之后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三、农民改革托尔斯泰毕业后,回到他的家族财产,并与农民们生活在一起。
这段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开始反思农奴制度的不公与苦难。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农民教育计划和改革措施。
四、战争经历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托尔斯泰亲自参加了军队,在战争中担任了重要的指挥职务。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思考了战争的本质和人性的脆弱性,激发了他写作上的灵感。
五、主要创作托尔斯泰的创作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戏剧等多个领域。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
这些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展现了农民和贵族阶层的生活,并探讨了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重要主题。
六、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使其作品具有普遍的价值。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断影响着世界的文学领域。
七、晚年生活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创作和社会成就,托尔斯泰在晚年却经历了许多内心挣扎和精神困扰。
他对财富的厌恶和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使他与家庭和社会疏离。
最终,他选择离开了家庭,并在追求精神自由的旅途中去世。
总结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与创作充满了戏剧性和启示性。
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向世人展示了文学的力量和智慧。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d7b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5.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第一章: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理解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托尔斯泰的生平图片和作品分组讨论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题2.1 教学目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对社会、人性、宗教等方面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对社会、人性、宗教等方面的表现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人性、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内涵第三章: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3.1 教学目标掌握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特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叙述技巧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风格特点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叙述技巧和语言特色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运用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风格特点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的叙述技巧和语言特色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第四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理解托尔斯泰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阅读与鉴赏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和细节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能力5.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和细节描写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特色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和细节描写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特色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和审美价值第六章: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批判6.1 教学目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主题探讨托尔斯泰如何通过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性思维6.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主题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描写和批判手法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揭示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主题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描写和批判手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了解托尔斯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第七章: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7.1 教学目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探讨托尔斯泰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文学心理描写的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手法和表现形式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手法和表现形式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了解托尔斯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第八章: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8.1 教学目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探讨托尔斯泰如何通过作品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道德观念的关注和思考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探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冲突和抉择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启示和教诲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学生口头报告关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冲突和抉择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了解托尔斯泰对道德观念的传达和思考第九章: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影视改编9.1 教学目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在影视领域的改编情况探讨影视改编对原著作品的表现和改动培养学生对影视改编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在影视领域的改编案例探讨影视改编对原著作品的选择和调整分析影视改编对原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表达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在影视领域的改编情况学生口头报告关于影视改编对原著作品的表现和改动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了解影视改编对原著作品的影响和意义第十章: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与评论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性思维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方法和评论视角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和评论能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方法和评论视角探讨不同学者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和评价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趋势和评论发展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方法和评论视角学生口头报告关于不同学者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和评价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深入了解托尔斯泰作品的研究现状和评论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难点解析:理解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八年级语文: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历程(教案二)
![八年级语文: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历程(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15853a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d.png)
八年级语文: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历程(教案二)】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巨人”,他的作品影响了整个俄国文化圈,对世界文学史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都被誉为世界经典名著。
本文从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历程入手,探究其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2.了解《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背景和主题。
3.探究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教学重点】1.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历程。
2.《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背景和主题。
3.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教学难点】1.掌握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思想内涵。
2.梳理《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情节和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述法2.归纳法3.演示法4.比较法5.讨论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认识程度。
2.介绍本次授课的主题和目标。
二、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历程1.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概述。
2.探究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中的成长历程。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背景和主题1.了解《安娜·卡列尼娜》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探究《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和内涵。
3.比较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四、《战争与和平》的背景和主题1.了解《战争与和平》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探究《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和内涵。
3.演示小说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1.探究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7a52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7.png)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3.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 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选集;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和作品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2. 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正文:1.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重点突出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他所关注的人道主义、社会公正等主题;3.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阅读选段和文字分析,了解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安排;4. 鼓励学生进行作品的评析,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观点和感受;5. 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其他俄罗斯文学作家和作品,加深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
总结:1. 回顾文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提问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和感受;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4. 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教学延伸:1. 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撰写;2. 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研究和文学活动;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bc63d84afe04a1b171de20.png)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
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
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
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
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
其作品多达45卷。
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一、生平经历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
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
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
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二、作品简介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克莱采奏鸣曲》、《高加索的囚徒》等。
散文:《什么是艺术?》、《天国在你们心中》、《到底怎么办》、《当代的奴隶制度》、《回忆录》(未完成)、《给自由主义者的信》 (英语,1898年)。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724de36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3.png)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一、生平与创作托尔斯泰出身于图拉省雅斯纳雅·波良纳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
一岁半时,他母亲去世。
37年全家迁居莫斯科,这年他父亲又不幸去世,四个儿子的教养全部落在他姑妈身上。
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次年他又转入法律系。
这时,他一度迷恋舞会,过起糜烂和放荡的生活,但不久就自拔了。
47年,他弃学回乡,和三个哥哥分家,他得到了雅斯纳雅·波良纳这个庄园。
1. 辍学改革参军在家乡列夫曾一心进行改革,但遭到失败。
他又重新开始刻苦自修,先后对法律、历史、农业、外语等产生极大兴趣。
19岁那一年,他就开始写日记,直到死前很少间断。
51年他去高加索参军,他作战十分勇敢,屡建战功。
2. 初出茅庐在部队,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并写下了《童年》(52)、《袭击》和《伐木》等作品。
54年他被提升为军官,被派到塞瓦斯托波尔作战,再次表现出惊人的勇敢。
战争的经历使他写出他的成名作《1854年12月的塞瓦斯托波尔》、《1855年5月的塞瓦斯托波尔》和《1855年8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三个短篇。
由于小说突出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突出的心理描写,小说深受屠格涅夫的好评和推荐。
56年他以中尉的官衔退役,并很快写完《童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青年》(第二部《少年》于54年完成)。
3. 改革无果成家立业57年他初次出访西欧,但西欧的文化使他产生极其厌恶的情绪。
不久他又回到家乡,再次厉行改革,改劳役制为租税制,让农民用赎买方式来获得部分土地。
但这仅仅是剥削方式的改变,因而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改革再次陷入失败。
同时,在家乡他还兴办教育,并创办了《雅斯纳雅·波良纳》杂志。
此外,他还担任广泛的社会工作,被选为贵族调停人。
62年他与莫斯科一位名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婚后一度沉湎于家务。
4. 自修与创作63—69年他致力于创作《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为学生提供一扇窥探俄罗斯文学瑰宝的机会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为学生提供一扇窥探俄罗斯文学瑰宝的机会](https://img.taocdn.com/s3/m/78427a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为学生提供一扇窥探俄罗斯文学瑰宝的机会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份教案,其主题是“列夫·托尔斯泰”。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将会有一扇窥探俄罗斯文学瑰宝的机会。
因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一位重要代表,在俄罗斯文学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以及其思想的介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以下为详细内容: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私人家庭教育,后来进入喀山大学学习。
毕业后,他开始了他漫长而坎坷的文学生涯。
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以及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代作家,并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到了社会现实、人类命运、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1.《战争与和平》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之一。
这部小说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为背景,通过讲述人物的命运以及描绘战争时期的事实,来探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社会真正的本质。
2.《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关于爱情故事的小说。
故事的主线是描述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和基伦斯基两人的感情问题。
这部小说以描写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为基础,来探讨人类情感的纠葛以及人类内心的真正想法。
三、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列夫·托尔斯泰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基督教、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要包括信仰、道德以及社会改革等多个方面。
他强调信仰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同时他提倡无私,鄙视贪婪以及物质追求,他认为人应该以精神生活为重。
综上,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以及思想的介绍,学生们将会对俄罗斯文学的瑰宝有更深入、更广泛的认识。
公选课用托尔斯泰生平创作
![公选课用托尔斯泰生平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a151ff8e33687e21af45a9e2.png)
托尔斯泰 之墓
二、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
艺术的本质是人的交际手段。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与 “善”。 艺术的使命是把真理从理性转 为感性。 褒扬民间艺术自然清新明朗。
《战争与和平》 1、内容:俄罗斯四大贵族在战
争与和平年代的生活变迁。
2、两个基本主题与思想矛盾:
平民主题:战争胜负取决于 “民气”,肯定民众在战争中 的 力量。
描写下层军官、士兵和普通民 众的同仇敌忾。
电影中同仇敌忾 的俄罗斯士兵
电影中同仇敌忾 的俄罗斯士兵
莫斯科大撤退中的民众
贵族主题:贵族原则不动摇, 肯定贵族在战争中历史作用。
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贵族思想 思想 宗法制农 主导 过渡 民代言人
早期(1852—1863) 贵族农奴主,进行农事改革 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关注贵族出路和农民生活 从军高加索 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 ——关注贵族精神出路
进入彼得堡进步文学界
再次农事改革:以赎金方式 部分解放农奴
2、彻底否定批判贵族土地所有制
农妇怀中瘦骨如柴的小孩:俄 国农民的象征性形象。
农民赤贫的原因:赖以生存的 土地被夺去。
宗法制农民代言人说:我们需 要土地!
3、宣扬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说教
聂赫留朵夫感悟《福音书》: 要永远饶恕一切人,因为每一 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 人人相爱,暴力必除。
否定暴力革命者,赞扬非暴力 主义者。
玛丝洛娃 在流放地
聂赫留朵夫向 玛丝洛娃悔罪
聂赫留朵夫 为玛丝洛娃 奔走上诉
聂赫留朵夫 为玛丝洛娃 奔走上诉
《复活》的思想意义: 体现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 对俄国社会的批判精神 托尔斯泰主义的道德说教 两种思想似乎是互不相容地出 现在小说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斯科大撤退中的民众
贵族主题:贵族原则不动摇, 肯定贵族在战争中历史作用。
描写优秀贵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安德烈:完美型探索贵族;
彼埃尔:复杂型探索贵族;
娜达莎:贤妻良母型贵妇;
库图佐夫:平民精神和贵族智 慧的化身。
彼得堡贵族的社交生活
沙皇女官安娜的沙龙
安德烈·包 尔康斯基
安德烈·包 尔康斯基
战 争 中 的 安 德 烈
彼埃尔·别素索夫
彼埃尔·别素索夫
酗酒作乐的彼埃尔
战争中的彼埃尔
战争中的彼埃尔
娜 塔 莎 · 罗 斯 托 娃
娜塔莎与爱仑在剧院包厢中
娜塔莎与安德烈
俄军统帅库图佐夫
3、艺术:叙事文学的顶峰之作
史诗性:史诗式结构与史诗 式场景; 思辩性:探索型人物形象的 塑造; 交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 1、内容:俄罗斯四大贵族在战
争与和平年代的生活变迁。
2、两个基本主题与思想矛盾:
平民主题:战争胜负取决于 “民气”,肯定民众在战争中 的 力量。
描写下层军官、士兵和普通民 众的同仇敌忾。
电影中同仇敌忾 的俄罗斯士兵
电影中同仇敌忾 的俄罗斯士兵
——以贵族思想为主导探 索农民问题
第一次出国到西欧旅行
短篇小说《琉森》
——憎恶资本主义文明
远离民主派醉心办教育
——享有贵族特权必须回 报人民。 早期思想和创作的艺术总结
中篇小说《哥萨克》
——关注贵族出路,提出 贵族平民化的主张。
过渡期(1863—1880)
思想:矛盾加深处在激变前夕 文学:小说艺术走向完全成熟 此期重要作品:
托尔斯泰 之墓
二、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
艺术的本质是人的交际手段。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与 “善”。 艺术的使命是把真理从理性转 为感性。 褒扬民间艺术自然清新明朗。
另方面:宣扬“勿以暴力抗 恶”的救世新术
长篇小说 《复活》
——贵族 聂赫留朵夫 和风尘女子 玛丝洛娃的
精神复活的故事
汝龙 译
人民文学 出版社
出版
安东南风
翻译
上海译文 出版社
出版
少女 卡秋莎
少 女 卡 秋 莎
玛丝洛娃上法庭
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
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
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
2、彻底否定批判贵族土地所有制
农妇怀中瘦骨如柴的小孩:俄 国农民的象征性形象。
农民赤贫的原因:赖以生存的 土地被夺去。
宗法制农民代言人说:我们需 要土地!
3、宣扬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说教
聂赫留朵夫感悟《福音书》: 要永远饶恕一切人,因为每一 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 人人相爱,暴力必除。
否定暴力革命者,赞扬非暴力 主义者。
玛 丝 洛 娃 在 监 狱
玛丝洛娃 在流放地
聂赫留朵夫向 玛丝洛娃悔罪
聂赫留朵夫 为玛丝洛娃 奔走上诉
聂赫留朵夫 为玛丝洛娃 奔走上诉
《复活》的思想意义: 体现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 对俄国社会的批判精神 托尔斯泰主义的道德说教 两种思想似乎是互不相容地出 现在小说里。
1、彻底批判否定专制制度 法庭——是非颠倒,制造冤案; 监狱——草菅人命,冤狱遍地; 官僚——道德低下,昏庸无能; 法律——横蛮虚伪,罪恶之源; 教会——不仁不义,伪善欺骗。
晚年的平民化终极实践
要放弃土地财产所有权和著 作权,与夫人和家庭产生矛 盾冲突。 以八十高龄离家出走,要自 食其力,中途不幸病逝。 真诚的探索者与忏悔者。
平民化的 晚年
托尔斯泰
平民化的 晚年
托尔斯泰
平民化的 晚年
托尔斯泰
托 尔 斯 泰 与 夫 人
晚年 托尔斯泰
与夫人
晚年 托尔斯泰
与夫人
第三节 托尔斯泰
Толстой
托尔斯泰
Толстой
(1828—1910)
老年 托尔斯泰
中年 泰 在 写 作
一、生平创作
一生都在两种思想的光芒指引 下进行思想探索和文学创作:
现实主义思想光芒 基督教(东正教)思想光芒 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为复杂的文 学现象之一。
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贵族思想 思想 宗法制农 主导 过渡 民代言人
早期(1852—1863) 贵族农奴主,进行农事改革 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关注贵族出路和农民生活 从军高加索 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 ——关注贵族精神出路
进入彼得堡进步文学界
再次农事改革:以赎金方式部 分解放农奴
宏大的战争场面
宏大的战争场面
宏大的战争场面
宏大的战争场面
《安娜·卡列尼娜》
体现托尔斯泰思想激变前夕 的精神状态: 一方面:表现出对贵族社会的 强烈憎恶; 另方面:透露出一种惊恐不安 的情绪。
晚期(1880—1910)
与贵族思想决裂,成为宗法制 农民代言人 思想矛盾的表现:
一方面:批判专制制度,否 定贵族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