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投资现状分析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中国投资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摘要:本文谨以我国近几年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来分析当下中国投资状态,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建议性思考。

关键词:投资经济政策 GDP 投资结构
一、引言
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主要指标有以下三个:首先是经济增长率,即通常所说的GDP 的增长,也就是时下人们最关注的指标。

其次是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主要就看物价指数。

另外还有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第三是失业率。

除此之外,国际收支也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水平的重要方面。

通常,经济学家把经济增长比喻成一辆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匹马。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等,所以对于一国的投资分析我们主要是分析其固定资产投资。

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利率、预期收益、投资风险等等。

1/10
二、我国宏观经济状况
先来看看近年来GDP增长与“三驾马车”的概况。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一直在8%以上,尤其是2003年至2007年间,GDP增长率都在10%
以上。

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GDP有所回落,随后又稳步上升,至今稳定在9%上下,处于世界前列。

但是对GDP总量的理性认识已经使我们逐渐超越对其表面高增长率的渴望,人均GDP、绿色GDP、GDP内部结构等等正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高投入和出口推动的,国内需求的增长相对迟缓。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对外贸易失衡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2007 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为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并通过对我国海外资产安全和出口的影响严重冲击着我国经济,并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

由于内外多种因素,中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2/10
2007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继续下降。

随着外需的萎缩,我国外贸出口连续负增长,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动力趋缓。

特别是2008年11月份,我国三大外贸指标(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全部变成了负值,整个工业增长速度从2008年一季度的16.4%跌到了2008年11月份的5.4%。

为刺激经济,政府启动实施总额达4 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直接投资1.18 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重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增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2009年以来,我国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2010年,我国经济巩固了上升向好的良好势头,GDP增速达到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较好。

2011年,消费仍旧保持平稳,如果没有超常规的举措,投资已难有更高的增长,依靠外部需求拉动也不现实。

2011年经济增长很可能低于2010年。

3/10
再来看看投资持续力方面。

新开工项目将会引发后续的投资跟进。

新开工项
目计划投资做为一个先行指标,预示着未来投资持续发展的潜力。

由上图可看出,2010年新开工项目出现“暴涨”,是在为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做准备吗?这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最后,从政策视角看我国投资。

2011年的两会与十二五规划引发了经济界解读政府经济政策的热潮。

十二五规划将增加社会支出及产业升级作为两个重点发展领域,有助于中国经济由出口主导转为消费主导模式,而消费、房地产及基础建设产业将受益。

我们总结出的十二五期间的投资主题主要有:出口增长与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与布局改善;社会保障与医疗改革;节能减排与环保;产业链优化,新能源、新材料及新科技的应用;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等等。

规划中关于投资的决定有下面几项值得注意:
转型性投资
“调整经济结构”,其一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其二是发展新兴产业。

国务院已经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4/10
●区域性发展投资
西部发展被放在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政府投资将向新疆、西藏等区域倾斜,其铁路、公路建设力度将加大。

巩固中部地区在全国交通运输通道中所处于枢纽地位。

以武汉和重庆为中心的高铁网路将在十二五期间竣工完成。

●投资内部结构有所调整,房地产投资回落
正如前文关于“投资持续性”中论述的那样,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打击下,房地产投资市场情绪将继续回落。

商品房销售低位运行继续维持,房地产开发商开工各积极性将降低,从而影响2011年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投资回落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由保障性住房投资给予弥补。

三、我国投资增长的特点
1.投资增速处于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2003—2010年这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上都在25%以上,而这一期间的04-07年的投资增速在当时都是属于过快增长的。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30.1%,达到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而从2010年1-9月份
5/10
的最新数据来看,尽管增速稍有回落,只有24.5%,但这一增速仍处于2003-2010年这段时期的高位水平。

2.各类投资齐头并进。

无论从产业还是从城乡投资发展来看都有同比例的增加。

民间投资更是快速增进领先于国有投资,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

关于宏观经济的“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金融危机中,政府为了维持GDP的高增长,通过财政或信贷等方式投资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GDP如预期增长了,但是在增长过程中,财政支出和信贷支出通过隐性的利率增长“挤出”了相当多的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3.房地产投资比重较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升温,各地加快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

09年,全年城镇同定资产投资总额194139亿元,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就达到43065亿元,占比22.2%。

而2010年1-9月份,房地产投资达到3.35万亿,呈继续加快增长的态势,增速高达33.8%,远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的增长水平。

当前,尽管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然而,从各地统计情况来看,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房地产投资仍然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多的行业。

四、当前投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过度投资是当前投资活动中的首要问题。

2009年投资名义增长率虽只有30.1%,但由于物价水平较低,09年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因此,2009年投资实际增长率为32.5%,另外,从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项目来看,过度投资问题就更为明显。

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各地仍
6/10
热衷于铺新摊子、上大项目,这一点与过去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

当前,不仅以钢铁、多晶硅、氧化铝等为代表的中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以部分机械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中、下游制造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更值得关注的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行业也开始出现了类似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此外,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问题也不容乐观。

因而,国务院最近不得不以最坚定的决心“铁腕”淘汰落后产能。

2.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是当前投资活动中的根本问题。

首先,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危机后的一段时期,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的投资占城镇同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42.5%,这一比重高于过去几年同期数据。

当前尽管民间投资有所回暖,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格局仍没有改变,“国进民退”现象仍然严重。

由于国企在4万亿政府投资、银行信贷和产业振兴规划中的机会优势,加上地方政府对央企、国企的青睐,以及各种政府融资平台对民营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当前,在诸如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央企淘汰国企、国企淘汰民企、大企业淘汰小企业”的“国进民退”现象。

其次,投资分布结构不合理,资金更多地投向泡沫化严重的房地产领域。

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高至36232亿元(还不包括违规、变相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2%,远高于第一产业的投资额,几乎接近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投资比重。

最后,投资效益低下。

尽管投资规模很大、投资增速很快,但是投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与生产能力。

3.当前投资还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当前大多数地方的融资规模已经完全脱离了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随时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而一旦地方政府的财力或还款意愿不足,贷款资金往往不能按期归还,甚至久拖不还,造成银行机构的巨大风险。

4.扩张的投资可能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7/10
尽管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倾向于紧缩方向,但货币流动性、货币政策的时滞因素及其他不确定的随机状况的存在,随着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张,带动各相关价格指数上涨,通胀压力加大。

五、对我国宏观调控投资政策的评价与建议
为保持和促进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各项措施既要坚持连续性,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的进一步升温而导致过热,切实把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

1.必须继续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正处于由重化工业向高附加值加工业转化的阶段,也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技术领先的生产设施,以尽快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

并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均衡,我国一些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也需要加大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

另外,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需要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

要稳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伞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是不行的。

但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出口复苏将面临波折,而消费需求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因而,现阶段继续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是十分必要的。

2.投资政策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

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得到巩固,总量问题和短期困难基本解决,投资政策应从总量调控逐步向结构调整转变,要更加侧重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活力的激发等,充分释放中长期我国投资的巨人潜力,逐步解决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

3.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微调。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广受争议的一个现象,就是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不断畸形高攀,现已遥居世
8/10
界首位。

中国M2/GDP水平过高一方面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另一方面也同政策制定者给予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不同的生存环境有关。

针对中国M2/GDP 水平较高的现状,政策制定者不应一味地紧缩货币供给和抑制储蓄,而是应该把调节的重点放在减缓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给予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等方面,从而引导中国M2/GDP恢复到较为合理的水平。

金融危机以后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在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政策基础上形成的,尤其与两年内巨额的新增贷款有直接关系。

针对当前投资形势,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上加以限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前文所述的投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造成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

同样,如果像一些学者所提倡的,对新增投资项目采取“一刀切”,则可能出现大量的“半拉子”工程,造成投资增长速度的迅速下降,导致经济萧条,使经济回升向好的局面付诸东流。

因此,要注重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既保持投资的适度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过热。

当前,货币政策已经恢复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货币政策要逐步过渡到中性偏紧的政策,控制好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和速度,严格限制对过剩行业的投资贷款,以防止通货膨胀继续日益高涨。

特别是对当前泡沫化比较严重的房地产市场,要切实加强调控,防止社会资金过多涌入形成更大泡沫。

4.加强投资资金的监管,防止投资风险。

当前投资的主要风险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内许多学者都指出,当前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普遍很高,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当前融资平台的大量贷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规范,金融监管部门应把包括资本金充足率、抵押担保是否规范、资金流向和使用效率、还款来源、财政风险程度等在内的政府融资平台信息纳入监管范围[-1。

同时,对投资资金的使用也要加强监督,防止项目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造成更大的投资风险。

9/10
5.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投资与消费同属内需,两者对经济增长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内需结构一直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为主、消费不足”。

这是一种不正常和不可持续的现象。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我国在扩大消费和扩大投资方面都采取了措施。

但从实施情况看,投资大幅增加,消费提高有限,进一步加剧了内需结构的失衡。

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在后危机时代,必须统筹消费和投资,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变“投资为主”为“立足消费,调整投资结构”。

六、结语
本文以时下我国投资形势的突出特点和问题为中心,结合近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指引,综合社会上和经济界受到广泛赞同的观点,提出了我们的看法与建议。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没就时下利率上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宏观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的分析。

七、参考文献:
【1】肖海晶,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 学术交流总第199期第10期.
【2】彭梦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政策分析.
【3】彭新、屈国柱,“三驾马车”带动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建议.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