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作家资料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南北宋之交的...
《醉花阴》
凄凉寂寥的意境 ︱ 思念丈夫的情感 ︱ 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 重阳思亲 (写愁) 下片 饮酒赏菊 (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 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 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总 结
词中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 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上 描写闺中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 阕 的环境,点出了 “愁思”的心境 。 下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 阕 愁无计,直接抒发离别的极度悲苦。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 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 是原因,瘦是结果。 •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 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的情境。
3)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前后呼应 情感递增
小结
• 自是花中第一流, • 怎奈愁情恨悠悠。 • 漱玉飘香天地间, • 独领风骚万古流。
关于练习 一 背诵这两首词,研讨下列各题。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 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参考答案: 1.《醉花阴》写于重阳节的时候。词中 作者写初秋的时候白天还很长,气候 已经开始变凉,尤其是夜里会更觉得 凉意袭人。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窗 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作者是 紧紧抓住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 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 的节令特点的。
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 号易安居士,山东 济南人,宋代婉约 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 词》。
李清照前后两期词赏析
李清照前后两期词赏析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
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一、前期作品《醉花阴》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词牌名。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它写了女词人自己在重阳节的感触。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与丈夫各处一地,重阳节到,更加深了内心的寂寞,引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着重写在室内的感受。
首句写天气不好,天空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只好待在屋里独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真是百无聊赖!“佳节”句点明时令是重阳。
古人对重阳节(九月九日)是十分重视的,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在此点出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的“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接着写时令转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
“半夜凉初透”,看来不只是写时令,更是写孤独愁闷的心情。
下阕着重写室外独自把酒赏菊的愁情。
“东篱”句是回过头来写这天“黄昏后”,强打起精神来“东篱把酒”。
古时,把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李清照当时虽无这个兴致,但也总要应个景吧,再说白天已经在屋里闷坐了一天,傍晚也该出来散散心了。
重阳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袖花香。
然而,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那日夜思念的远人啊。
“有暗香盈袖”是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莫道”句是写自己心中愁情万斛,只得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
醉花阴李清照文本资料(一)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李清照的
醉花阴李清照文本资料(一)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嫏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我们要分析这最后三句,先得看看它的全首: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比瘦。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濛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春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
“瘦”字并且是词眼。
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以后,夫妻感情甚笃。
他们一起研究文艺学、金石学,生活美满。
婚后不久,明诚离家远游,清照不忍相别。
这首词没有明写相思,而以深婉含蓄笔墨出之。
词一开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愁”字,就已点出离愁。
由于爱人不在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个,更添惆怅,更觉魂销。
醉花阴
小结: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 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 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 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人比黄花瘦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 明的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 情意。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 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 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 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词人巧妙地将自己与菊花相比, 展现出两个叠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 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 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 无比凄美的境界。
• 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 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 落。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更增添了 词人内心的愁苦。 •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 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 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 抽象的“愁 ” 具体地表达出来了。
• 李清照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 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 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 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 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 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 空房的日子。
《醉花阴》李清照ppt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薄雾浓云愁永昼——写 少妇的愁思。 • 瑞脑销金兽——写 景物的感受。
外景,客观环境引起
内景,少妇在愁思中对客观
•
“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阴沉忧郁的氛
围,为了衬托少妇之愁。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 和愁苦的神情。 •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 是结果。 •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 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时 令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 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时 借“永昼”“半夜”“黄 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 间 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 休止 景 “薄雾”“浓云”“香 炉”“玉枕”“纱 物 厨”“东篱”“酒”“西 风”“黄花”来烘托寂寞 孤独难耐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
东篱 ——藏头(“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 字) 把(菊花)酒——古人九月九日有把酒赏菊习俗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暗香——菊花香气 黄花——菊花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 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总结: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
“瘦”。 “愁”是“瘦”的原
2、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 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
已非一回。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以佳 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凉”“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 灵所感之凄凉(双关)。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李清照《醉花阴》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醉花阴》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
“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醉花阴李清照作家资料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南北宋之交的
醉花阴李清照(一)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自然当推李清照。
历来列为李煜、秦观之后的词家正宗。
王士祯《倚声前集序》认 为词中婉约一派“(李)景、煜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
”他于《花草蒙拾》还主张“婉 约以易安为宗”,是两宋婉约派最完美的代表作家。
清人还以李白、李煜、李清照为“词家 三李”。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沈去矜(谦)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李色。
前比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光绪年间,杨希闵还合编《三李词》刊本。
李白词真伪未定。
李煜、李清照这词家二李则后先辉映,同是不可多得的纯粹的抒情词人。
1126年靖康之变,划分了南北宋两个时代。
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末年 与动荡的南宋初年。
与她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向子^、张元斡、朱敦儒等词人。
向子^《酒 边词》一百七十六首,就分为“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两个部分。
时代的剧变使当时词 人的分野迅速发生变化。
张元斡为向子^之甥,他作于北宋末的词,肩随秦观、周邦彦,词 风清丽婉转;南渡后则一变而为慷慨悲凉,抑塞不平。
《芦川词》二卷以《贺新廊》“送胡邦 衡待制赴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为日后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
朱敦儒向以 才豪著称,与李清照似有交往,有《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李词今佚)。
《贵耳集》 卷上说他的“月词有'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之句,自是豪放。
”他在南渡后 的词也偶有故国之思,总的倾向却不免消极颓唐。
晚年依附秦桧,为人所轻。
词集取名《太 平樵唱》,实在掩盖了时代的苦难。
李清照与上述张元韩、朱敦儒所代表的两种倾向不同。
国破家亡的惨痛使她忧愤深广。
但她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 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不随众流,戛戛独造,在两 宋词派中独树一帜。
《白雪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家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 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
醉花阴李清照
醉花阴李清照编制:吴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走进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醉花阴》
时 令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倍觉神伤的孤独
间
景 物 行 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 令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 借“永昼”“半夜”“黄 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 间 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
• 作者不是要把“人”(词人自指)和“黄花”对立起来,而是将 “黄花”拟人化,二者是合二而一的。对于“黄花”和“人”, 作者并非要作“程度”上的对比。因为新婚不久,年方二十一二 岁的词人,犹如“重九”之日的应时“黄花”,此时它刚刚开放, 不但尚未消瘦,而且还“有暗香盈袖”。此处的言外之意,似乎 是在说:如果党争的“西风”不止,它卷帘而入,使自己继续受 株连,不能回京与丈夫团聚,那么自己的命运,也会像自然界 “西风”中的“黄花”一样,不堪设想! • 所以“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二句,似可释为:自己被迫离京 而产生的离愁别恨对于“人”的折磨,犹如风霜对“黄花”的侵 袭,党争的忧患给主人公所带来的体损神伤,就像“黄花”将在 秋风中枯萎一样。
以靖康之乱为界
前期的词作主要 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
表现一个少女、少 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 妇悠闲风雅的生活 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 情趣,内容多写自 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 然美景与闺阁生活, 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 也抒写了夫妇之间 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 的离别相思。 国之恨。词调沉郁凄怆、 悲凉哀惋。
时 令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倍觉神伤的孤独
间
景 物 行 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相关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醉花阴
丧夫之痛,交织着孤身流落他乡、屡 经战乱的悲苦。
百科搜索
写
作
背
景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老家度过 了十三年静谧的家庭生活,赵明诚被 重新启用,调至莱州任职。在李清照 和赵明诚两地分居的岁月里,又遇重 阳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李清照 思念远方的丈夫,故作此词。在写好 之后,李清照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丈 夫。
相思 愁绝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为衣 伊带 消渐 得宽 人终 憔不 悴悔 。,
柳 永
百科搜索
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东西,词人却巧妙地 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 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 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 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 情景交融,用黄花这种真实可 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 得令人心疼。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百科搜索
醉 花 阴
百科搜索
走 近 作 者 百科搜索
李清照,字漱玉, 号易安居士,南宋婉 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 词》。
百科搜索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骑侵入京都汴京, 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 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 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 渡到建康(今南京市)。丈夫赵明诚家在 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此时 李清照四十六岁。
百科搜索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 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百科搜索
以靖康之乱为界,她的创 作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 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 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 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 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
醉花阴
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 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 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离情别 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 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 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 宛转,凄苦深沉,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 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 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语言清新朴素, 雅俗共赏。有《漱玉词》。
意境、表达方式、炼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独自呆坐,看袅袅烟雾从金兽中升起,打发 漫长难熬的时光---孤独寂寞与百无聊赖。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佳节独守空房,孤独、哀伤,还有一丝 埋怨。 “又”表明不是第一次独自过节,“凉” 的不仅是身体,还有被相思之愁占满的心。
烘云托月法
下片不见一个“菊’ 字。但菊的色、香、形、 态却俱现纸上借把酒赏 菊的情景,烘托一种凄 凉寂寥的氛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重阳佳节,有庆贺的佳酿,有芬芳高品的菊,芬
芬芳高品的人,唯独少了一人共赏此菊,共品此味。 酒入愁肠愁更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看到西风中摇曳的黄花,想到自己因为相思寂 寞而衣带渐宽的瘦弱的身影,更加重了愁苦。 人比花瘦—比拟,以花喻人 ----衬托,以花瘦衬人瘦 -----花瘦触及人瘦,物我交融
醉 花 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 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 与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 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一方面又从 事学术研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 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曾合著《金 石录》。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 妇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南下, 辗转江南。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 孤苦零丁,在杭州、金华一带飘泊, 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鞠,本用菊。
04
CATALOGUE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背景介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 照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创作的一篇词。当时她十八岁,刚 刚嫁给太学生赵明诚。由于丈夫离家 远行,深闺寂寞,她深感思念,写这 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自己的离别之苦 和相思之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汇报人:***
2023-11-10
CATALOGUE
目 录
• 词作背景 • 词牌释义 • 译文及注释 • 创作背景 • 艺术特点 • 评价与鉴赏 • 作者简介
01
CATALOGUE
词作背景
词作背景
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 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 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 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 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 ,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 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 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 赵明诚。
创作动机
据史书记载,李清照在丈夫远行后, 常常深感寂寞,思念丈夫。重阳节是 中国的传统节日,赏菊饮酒是当时的 风俗。在这个时候,李清照借着酒意 ,用词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社会背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 照前期词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的社会 文化背景与现在有所不同,女性地位 相对较低,文化教育也受到一定限制 。然而,李清照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情 感表达,成为当时文坛的一股清流, 也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
比喻巧妙贴切:李清照在词中运用了 精妙的比喻,如“人比黄花瘦”,将 人比作黄花,暗示着离别的相思之情 使人消瘦憔悴。这个比喻不仅贴切, 而且十分传神,将离别的相思之情表 达得淋漓尽致。再如“暗香盈袖”, 将菊花的幽香比作思念之情,暗示着 相思之情难以割舍。这个比喻也十分 巧妙,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 形象。
【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醉花阴》艺术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醉花阴》艺术赏析【--重阳节祝福语】引导语:《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篇经典之作,欢迎大家阅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元人伊世珍《琅嬛记》卷中云:"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政(正)是易安作也。
这个故事未必可靠,但说明《醉花阴》颇具艺术特色,特别是"莫道三句绝佳。
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先从天气写起,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外面天气不好,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销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愁闷不已,究竟有什么心事呢?词人没有明白说出,读者能猜得几分,古人对重阳节(九月九日)是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
当此佳节良辰,丈夫却不在身边,"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增添了很浓的感情色彩,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怀。
紧接着两句"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橱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看来不只是时令转凉,更是别有一番凄凉在心头。
《醉花阴》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 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 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 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 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 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自读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 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在金兽炉中早 已烧完了。又到了美好的节日重阳, 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 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 的清香充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珠帘卷起是由于那西风,闺中人比黄 花更加消瘦。
“莫道不销魂”,反问,“销魂” 愁的表现,抑制不住的情潮涌出, 直言伤别。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情景 交融的意境。西风卷帘,帘外黄菊 瑟瑟,瘦削;帘内词人愁思绵绵, 清瘦。 比喻,对比。以菊花喻人,人比花 瘦, 物我交融,一方面显示词人的 芳华和清品,一方面含蓄深至地表 达词人离愁之重。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 一“菊”字。说说词中什么地方写到菊
朗诵体会,词中哪 个字最能概括本词 的情感?
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1、“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 头。 2、 “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 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 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3、 “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 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4、“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 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 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 。
醉花阴 李清照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答案:①常插梅花醉 ” 醉——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 悠闲与快乐 ② “赢得满衣清泪 ” “泪”——词人中年在赏梅时 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 婉幽怨 ③ “故应难看 梅花”, “难看”——写了词人晚年没 有心思赏梅。晚年因生活的沦 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 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 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 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 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 愁别绪。“东篱”,是菊 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暗香”,菊花的 幽香。“盈袖”,因饮酒 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 充盈衣袖。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 精彩,“莫道不消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 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 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 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 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 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 花之意,于是,末句“人 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 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 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 人的境界。
——延续时间长
从意象分析
屋外 薄雾 浓云 香炉 屋内 玉枕 纱厨 天气阴沉 ——看烟出神 ——心境凄凉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 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 洁白的瓷枕,轻薄的床纱中,半夜的凉气 刚刚浸透。(上片)
乱世美神
提出“词别是一家”
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
尽”,将婉约词发展到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李清照二、作家资料(一)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南北宋之交的大词家,自然当推李清照。
李清照(1084—?),历来列为李煜、秦观之后的词家正宗。
王士祯《倚声前集序》认为词中婉约一派“(李)景、煜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
”他于《花草蒙拾》还主张“婉约以易安为宗”,是两宋婉约派最完美的代表作家。
清人还以李白、李煜、李清照为“词家三李”。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沈去矜(谦)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李色。
前比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光绪年间,杨希闵还合编《三李词》刊本。
李白词真伪未定。
李煜、李清照这词家二李则后先辉映,同是不可多得的纯粹的抒情词人。
1126年靖康之变,划分了南北宋两个时代。
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末年与动荡的南宋初年。
与她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向子諲、张元斡、朱敦儒等词人。
向子諲《酒边词》一百七十六首,就分为“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两个部分。
时代的剧变使当时词人的分野迅速发生变化。
张元斡为向子諲之甥,他作于北宋末的词,肩随秦观、周邦彦,词风清丽婉转;南渡后则一变而为慷慨悲凉,抑塞不平。
《芦川词》二卷以《贺新廊》“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为日后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
朱敦儒向以才豪著称,与李清照似有交往,有《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李词今佚)。
《贵耳集》卷上说他的“月词有‘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之句,自是豪放。
”他在南渡后的词也偶有故国之思,总的倾向却不免消极颓唐。
晚年依附秦桧,为人所轻。
词集取名《太平樵唱》,实在掩盖了时代的苦难。
李清照与上述张元幹、朱敦儒所代表的两种倾向不同。
国破家亡的惨痛使她忧愤深广。
但她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不随众流,戛戛独造,在两宋词派中独树一帜。
《白雪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家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
李清照是个女词人。
《碧鸡漫志》卷二:“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朱彧《萍洲可谈》卷中:“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李清照的词固然未能尽摆脱闺阁气,但绝不能视同一般“闺秀词”。
沈曾植《菌阁琐谈》说:“易安倜偿,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
”又云:“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
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
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
”这个评论很有见地,指出了蕴藏在李清照闺阁风姿中的特殊气质。
李清照有胆有识,论词论政都很有锋芒。
她的《词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区分诗与词之大别,是第一篇系统论述词体特点的重要文章。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
此论未公,吾不凭也。
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
”《词论》历评北宋词人,有“未公”的,也有公允的。
论苏轼及晏、欧词,固不免失之偏颇,但主张词“别是一家”,并非不合理。
她对当代的这些名公钜卿,敢想敢说,辞锋锐利,议论不少借,略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是很不容易的。
《碧鸡漫志》卷二尝诋之曰:“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其实这该是李清照不受礼教束缚,冲破世俗偏见的可贵之处,不但不应该责备,还需要加以爱护。
南渡后,她不满南宋苟安的政局,爱国之心勃发。
建炎初于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又《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辞气之雄,足以立懦起顽。
其忧国之念,恢复之志,比之陆游《书愤》诸篇,毫不逊色,显示了李清照性格刚烈的一面。
陈人杰《沁园春》(记上层楼)词序,记其友人句云:“东南妩媚,雌了男儿。
”在南宋当时“雌了男儿”的萎靡风气之下,李清照这种豪气壮概,可以说是压倒须眉了。
由于宋本李清照词集无传,今存李清照词并不多。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李易安集》十二卷。
”《宋史·艺文志》:“《易安居士文集》七卷。
”当为李清照的诗文集,今俱佚。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漱玉集》一卷,”“别本分五卷”。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漱玉集》三卷。
”《宋史·艺文志》:“《易安词》六卷”则为李清照的词集,今亦俱佚。
明毛晋《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所收李清照词仅十七首。
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漱玉词》,增补为五十八首。
但疏于考订,真膺杂出。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本《漱玉词》,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又广事搜揖,详加斠正。
《李清照集校注》录定其词四十三首,又十四首存疑为附录,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李清照词最完备与最可信的本子了。
以靖康之变为界,李清照的词也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十八岁出嫁赵明诚,婚后生活非常美满。
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搜罗和研究金石书画成了他们夫妇共同的志趣。
他们经历了“宣、政风流”的岁月,优游于浓郁的学术与艺术的氛围中。
当然,“薄雾轻阴”也有时袭来。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列名于元祐籍,她的公公赵挺之却是新党权要,位至宰执。
崇宁初激烈的新旧党争,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政治上的不快。
另外,伤春伤别的情绪,也有时困扰着她,使她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令人惊异地很早表现出来。
《如梦令》一词因有“绿肥红瘦”之句,《藏一话腴甲集》卷一说当时“天下称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
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
但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知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
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
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
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
词中造语工巧,“雨疏”与“风骤”,“浓睡”与“残酒”,“绿肥”与“红瘦”,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齐已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与“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练字亦甚精,在修辞上盖为新创。
唐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堂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用问答对语出之,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更胜韩作。
周邦彦《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衣薄耐朝寒。
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亦用韩诗,就显得平庸多了。
又秦观有《海棠春》一首(一作无名氏词):“流莺窗外啼声巧。
睡未足,把人惊觉。
翠被晓寒轻,宝篆沈烟袅。
宿醒未解宫娥报。
道别院,笙歌宴早。
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下片写宿醒未解及与宫娥的问答,与李清照《如梦令》亦有可比勘之处。
李清照二十一岁后,赵明诚出仕,因而时有伤别之作。
与柳永“词语尘下”的赋别之作不同,这些词写得超尘拔俗,具有高雅的林下风范。
她的《醉花阴》重九怀人词: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三句,是深闺怀人的境界,在寂寞无言中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它与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含义相近,但屏绝“浮花浪蕊”,选择了不求秾丽、自甘素淡的菊花为比,既是重阳的当令风光,又象征着一种高雅的情操。
司空图《诗品》,即以“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作为“典雅”的风格象征,“人比黄花瘦”就衬托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程垓《摊破江城子》:“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朱敦儒《桃源忆敌人》:“今夜月明如昼,人共梅花瘦。
”以“梅花”喻瘦,却不如李清照此词意境俱胜。
但前期的李清照并不完全沉浸在惜春惜花与如怨如慕的闺情中,《渔家傲》一词就展示了她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另一面。
天接云涛连海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篷舟吹取三山去。
《艺蘅馆词选》乙卷引梁启超评曰:“此绝似苏、辛派。
”词人置身于广漠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墓”,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之行,反映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的生活圈子的愿望。
她希望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一番新的开拓和追求,不能作为一般的游仙之作看待。
李清照四十三岁时,金人铁骑南下,平静的书斋生活结束了。
从此“飘流遂与流人伍”,开始了她艰难的后半生。
著名的《声声慢》就是晚年作的“秋词”(《贵耳集》卷上。
)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以为是李清照结缡未久之早年作品,殊无根据。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赋秋就是赋愁,这首词写的愁就不是《如梦令》、《醉花阴》那种轻倩幽淡的春愁离悉可比了。
靖康之变把李清照个人生活同民族灾难联结在一起。
故乡沦陷,青州的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第二年丈夫赵明诚犯暑病亡;接着金兵南下,浙中大乱,她又孤嫠一身流离道路,奔走逃难。
在这场浩劫般的大难中,一切珍贵心爱的东西,统统失去了。
她痛定思痛,怎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的这种心理过程。
所谓“寻寻觅觅”,这时已罄其所有的李清照,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
像她写《金石录后序》那样,惟一占据她身心的,就是对往昔的回忆,而往事如丝如烟,又如消逝了的残森,只能在记忆的角落里苦心地寻觅。
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
于是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了愁境,但全词除了结句一语道破心中的“愁”字外,都没有直说愁,而是从刻划冷清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
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催愁、添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生活给予她精神上的压力这么深重,难怪她说不是一个“愁字”所能包容得了的。
《贵耳集》卷上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永遇乐》元宵词亦作于晚年: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年,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写节序根本不是为了应景,而是难以抑制家国变故的深切悲痛。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说得既苦涩,又辛酸,要是真的听人笑语,恐怕听者于月光之下不禁泪痕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