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作家资料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南北宋之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

李清照

二、作家资料

(一)靖康之变前后的李清照

南北宋之交的大词家,自然当推李清照。

李清照(1084—?),历来列为李煜、秦观之后的词家正宗。王士祯《倚声前集序》认为词中婉约一派“(李)景、煜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他于《花草蒙拾》还主张“婉约以易安为宗”,是两宋婉约派最完美的代表作家。清人还以李白、李煜、李清照为“词家三李”。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沈去矜(谦)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李色。前比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光绪年间,杨希闵还合编《三李词》刊本。李白词真伪未定。李煜、李清照这词家二李则后先辉映,同是不可多得的纯粹的抒情词人。

1126年靖康之变,划分了南北宋两个时代。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末年与动荡的南宋初年。与她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向子諲、张元斡、朱敦儒等词人。向子諲《酒边词》一百七十六首,就分为“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两个部分。时代的剧变使当时词人的分野迅速发生变化。张元斡为向子諲之甥,他作于北宋末的词,肩随秦观、周邦彦,词风清丽婉转;南渡后则一变而为慷慨悲凉,抑塞不平。《芦川词》二卷以《贺新廊》“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为日后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朱敦儒向以才豪著称,与李清照似有交往,有《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李词今佚)。《贵耳集》卷上说他的“月词有‘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之句,自是豪放。”他在南渡后的词也偶有故国之思,总的倾向却不免消极颓唐。晚年依附秦桧,为人所轻。词集取名《太平樵唱》,实在掩盖了时代的苦难。李清照与上述张元幹、朱敦儒所代表的两种倾向不同。国破家亡的惨痛使她忧愤深广。但她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不随众流,戛戛独造,在两宋词派中独树一帜。《白雪斋词话》卷六:

两宋词家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

李清照是个女词人。《碧鸡漫志》卷二:“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朱彧《萍洲可谈》卷中:“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李清照的词固然未能尽摆脱闺阁气,但绝不能视同一般“闺秀词”。沈曾植《菌阁琐谈》说:“易安倜偿,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又云:“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这个评论很有见地,指出了蕴藏在李清照闺阁风姿中的特殊气质。

李清照有胆有识,论词论政都很有锋芒。她的《词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区分诗与词之大别,是第一篇系统论述词体特点的重要文章。《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词论》历评北宋词人,有“未公”的,也有公允的。论苏轼及晏、欧词,固不免失之偏颇,但主张词“别是一家”,并非不合理。她对当代的这些名公钜卿,敢想敢说,辞锋锐利,议论不少借,略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是很不容易的。《碧鸡漫志》卷二

尝诋之曰:“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实这该是李清照不受礼教束缚,冲破世俗偏见的可贵之处,不但不应该责备,还需要加以爱护。南渡后,她不满南宋苟安的政局,爱国之心勃发。建炎初于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又《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辞气之雄,足以立懦起顽。其忧国之念,恢复之志,比之陆游《书愤》诸篇,毫不逊色,显示了李清照性格刚烈的一面。陈人杰《沁园春》(记上层楼)词序,记其友人句云:“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在南宋当时“雌了男儿”的萎靡风气之下,李清照这种豪气壮概,可以说是压倒须眉了。

由于宋本李清照词集无传,今存李清照词并不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李易安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当为李清照的诗文集,今俱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漱玉集》一卷,”“别本分五卷”。《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漱玉集》三卷。”《宋史·艺文志》:“《易安词》六卷”则为李清照的词集,今亦俱佚。明毛晋《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所收李清照词仅十七首。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漱玉词》,增补为五十八首。但疏于考订,真膺杂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本《漱玉词》,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又广事搜揖,详加斠正。《李清照集校注》录定其词四十三首,又十四首存疑为附录,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李清照词最完备与最可信的本子了。

以靖康之变为界,李清照的词也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十八岁出嫁赵明诚,婚后生活非常美满。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搜罗和研究金石书画成了他们夫妇共同的志趣。他们经历了“宣、政风流”的岁月,优游于浓郁的学术与艺术的氛围中。当然,“薄雾轻阴”也有时袭来。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列名于元祐籍,她的公公赵挺之却是新党权要,位至宰执。崇宁初激烈的新旧党争,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政治上的不快。另外,伤春伤别的情绪,也有时困扰着她,使她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令人惊异地很早表现出来。《如梦令》一词因有“绿肥红瘦”之句,《藏一话腴甲集》卷一说当时“天下称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但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知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与“风骤”,“浓睡”与“残酒”,“绿肥”与“红瘦”,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齐已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与“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练字亦甚精,在修辞上盖为新创。唐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堂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用问答对语出之,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更胜韩作。周邦彦《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亦用韩诗,就显得平庸多了。又秦观有《海棠春》一首(一作无名氏词):“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沈烟袅。宿醒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宴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下片写宿醒未解及与宫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