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stra 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算法 最短路径数目
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数目
Dijkstra 算法是一种用于找到图中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贪心算法。
它可以用于计算单个源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而不是计算最短路径的数目。
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以源节点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每次找到离源节点最近的未访问节点,并更新其到源节点的最短距离和前继节点。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可以得到源节点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要计算最短路径的数目,你可以使用其他算法或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DFS)或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来遍历图,记录每个节点访问的顺序和路径。
通过分析这些路径,你可以计算出不同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数目。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能因问题的具体要求和图的结构而有所不同。
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算法或结合多种算法来解决计算最短路径数目的问题。
如果你有具体的图和需求,我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请提供更多细节,以便我能够更好地回答你的问题。
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在交通网络中,常常会提出许多这样的问题:两地之间是否有路相通?在有多条通路的情况下,哪一条最近?哪一条花费最少等。
交通网络可以用带权图表示,图中顶点表示域镇,边表示两城之间的道路,边上权值可表示两城镇间的距离,交通费用或途中所需的时间等。
以上提出的问题就是带权图中求最短路径的问题,即求两个顶点间长度最短的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的提法很多。
在这里仅讨论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有向图(带权),我们希望找出从某个源点S∈V到G中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例如:下图(有向图G14),假定以v1为源点,则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如下表所示:图G14从有向图可看出,顶点v1到v4的路径有3条:(v1,v2,v4),(v1,v4),(v1,v3,v2,v4),其路径长度分别为:15,20和10。
因此v1到v4的最短路径为(v1,v3,v2,v4 )。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路径上的开始点称为源点,路径的最后一个顶点为终点。
那么,如何求得给定有向图的单源最短路径呢?迪杰斯特拉(Dijkstra)提出按路径长度递增产生诸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称之为迪杰斯特拉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求最短路径的实现思想是:设有向图G=(V,E),其中,V={0,2,…,n-1},cost是表示G的邻接矩阵,G.arcs [i][j] .adj 表示有向边<i,j>的权。
若不存在有向边<i,j>,则G.arcs [i][j] .adj 的权为无穷大(这里取值为32767)。
设S是一个集合,其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顶点,从源点到这些顶点的最短距离已经求出。
设顶点v0为源点,集合S的初态只包含顶点v0。
数组D记录从源点到其他各顶点当前的最短距离,其初值为D[i]= G.arcs[v0][i].adj ,i=1,…,n-1。
从S之外的顶点集合V-S 中选出一个顶点w,使D[w]的值最小。
于是从源点到达w只通过S 中的顶点,把w加入集合S中调整D中记录的从源点到V-S中每个顶点v的距离:从原来的D[v] 和D[w]+ G.arcs [w][v] .adj中选择较小的值作为新的D[v]。
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python
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python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图中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
该算法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于1956年提出,至今仍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路由算法、网络优化、地图导航等。
本文将以Python 语言为基础,详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一、Dijkstra算法的原理Dijkstr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贪心策略逐步构建最短路径树。
该算法首先将起始节点的距离设置为0,将其他节点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然后在每一轮选择距离起始节点最近的节点,并更新其周围节点的距离。
通过不断选择距离最近的节点,并更新距离,直到找到终点节点或所有节点都被访问完毕,即可得到起始节点到终点节点的最短路径。
二、算法的实现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实现步骤。
1. 创建一个空的顶点集合visited和距离集合distance,并初始化起始节点的距离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2. 选择起始节点,并将其加入visited集合。
3. 遍历起始节点的邻居节点,计算起始节点到每个邻居节点的距离,并更新distance集合。
4. 在distance集合中选择距离起始节点最短的节点,将其加入visited 集合。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终点节点被加入visited集合或所有节点都被访问完毕。
6. 根据visited集合和distance集合,可以得到起始节点到终点节点的最短路径。
三、Dijkstra算法的Python实现下面将使用Python语言实现Dijkstra算法,并解决一个具体的例子。
首先,创建一个图的类,包含节点和边的信息,并定义一些基本的方法。
其中,节点信息包括标识符、邻居节点和距离,边的信息包括起始节点、终点节点和权重。
pythonclass Graph:def __init__(self):self.nodes = []self.edges = []def add_node(self, node):self.nodes.append(node)def add_edge(self, start, end, weight):edge = (start, end, weight)self.edges.append(edge)接下来,实现Dijkstra算法的主要函数,用于求解最短路径。
Dijstra算法
最短路径之Dijkstra算法标签:dijkstra数据结构图2014-06-09 16:37 7464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分类:数据结构(24)目录(?)[+]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BFS、prime算法都有类似思想)。
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径的最优解,但由于它遍历计算的节点很多,所以效率低。
1、算法思想令G = (V,E)为一个带权有向网,把图中的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S(初始时S中只有源节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就将它对应的顶点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V-S。
在加入过程中,总保持从源节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节点v到V-S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2、算法描述(1)S为已经找到的从v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集合,它的初始状态为空集,那么从v出发到图中其余各顶点(终点)vi(vi∈V-S)可能达到的最短路径长度的初值为:d[i] = arcs[LocateVex(G, v)][i],vi∈V(2)选择vj,使得d[j] = Min{d[i]|vi属于V-S},vj就是当前求得的一条从v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
令S=S∪{j};(3)修改从v出发到集合V-S上任一顶点vk可达的最短路径长度。
如果d[j] + arcs[j][k] < d[k],则修改d[k]为:d[k] = d[j] + arcs[j][k];(4)重复(2),知道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此时得到v到图上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是依路径长度递增的序列。
具体图例与算法执行步骤:(从A开始,到各节点的最短路径)具体执行步骤如下图所示:PS:图片右下角是原作者的博客地址。
3、算法具体实现[cpp]view plain copy[cpp]view plain copy下面是根据路径数组PathMatrix得到具体的路径序列:[cpp]view plain copy以上面的无向网为例,运行结果截图:dijkstra算法两个应用题:HDOJ 1874 畅通工程续,现有解法:/?p=1894HDOJ 2544 最短路,现有解法:/?p=1892参考:/zealot886/item/c8a499ee5795bcddeb34c950数据结构(C语言版)/biyeymyhjob/archive/2012/07/31/2615833.html 推荐几篇搜索算法相关的非常好的博文:一、A*搜索算法一(续)、A*,Dijkstra,BFS算法性能比较及A*算法的应用二、Dijkstra 算法初探(Dijkstra算法系列4篇文章)二(续)、彻底理解Dijkstra算法二(再续)、Dijkstra 算法+fibonacci堆的逐步c实现二(三续)、Dijkstra 算法+Heap堆的完整c实现源码。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当⽤图结构来表⽰通信、交通等⽹络,权重代表距离或者成本,寻找最短路径就成为了⼀个重要的任务。
给定带权⽹络G=(V;E),源点s,对于其他所有顶点v,寻找s到v的最短路径,连接成⼀颗最短路径树。
可以证明,最短路径的任⼀前缀也是最短路径。
这⼀性质,可以理解为,对于⼀颗最短路径树,按到起点的距离排序,删除后⾯k个顶点以及关联边后,残存的⼦树T‘依然是最短路径树。
因此,只需要找到⼀个新的距离源点s最近的顶点,即可扩充⼦树,最终成为全图的最短路径树。
考虑优先级搜索的框架,当前顶点尚未发现的邻接顶点,其优先级可以定义为其⽗亲的优先级加上联边的权重,即priority(u)=priority(parent(u))+weight(v,u)。
与Prim算法类似,每次只需要将优先级最⾼的顶点以及联边加⼊⼦树,最终即可得到最短路径树。
1 template<typename Tv, typename Te> struct Dijkstra2 {3virtual void operator()(Graph<Tv, Te>* g, int uk, int v)4 {5if (g->status(v) == UNDISCOVERED)//对于uk每个尚未被发现的邻接顶点v6if (g->priority(v) > g->priority(uk) + g->weight(uk, v))//u到Vk的距离看做u的优先级7 {8 g->priority(v) = g->priority(uk) + g->weight(uk, v);//更新优先级数9 g->parent(v) = uk;//更新⽗节点10 }11 }//每次都是寻找离开始节点s最近的节点,仅当新节点才更新,每个已发现节点的priority都是到s的最短距离12 };与Prim算法不同之处在于,Prim算法仅考虑⼦树到邻接顶点的联边权重;Dijkstra算法需要考虑的是到源点s的最短路径,基于前缀仍然是最短路径这⼀前提,只需要简化为,distance(s,u)=distance(s,v)+distance(v,u)。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步骤离散数学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步骤离散数学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图论算法,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它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尔·迪科斯彻在1956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路由算法等领域。
Dijkstr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来找到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离散数学中,Dijkstra算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Dijkstra算法的步骤相对简单,但是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逻辑。
首先,需要定义一个起始节点,将其到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然后将其加入到一个集合中。
接着,选择集合中距离起始节点最近的节点作为当前节点,更新当前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如果通过当前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比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更短,则更新最短距离。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节点都被遍历过一次,最终得到从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离散数学中,Dijkstra算法常常被用来解决网络连接、通信传输等问题。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地址,保证通信的快速和稳定。
又如在电力系统中,Dijkstra算法可以用来优化电网的输电路径,减少能量损耗,提高供电质量。
因此,学习和掌握Dijkstra算法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Dijkstra算法,离散数学还包括许多其他重要的内容,如图论、集合论、逻辑推理等。
图论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图的性质和图之间的关系。
集合论是研究集合及其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的数学分支,是数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逻辑推理是研究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数学分支,是数学和哲学的交叉领域。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离散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该算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离散数学知识。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图解迪杰斯特拉(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目录前言一、最短路径的概念及应用二、Dijkstra迪杰斯特拉1.什么是Dijkstra2.逻辑实现总结前言无论是什么程序都要和数据打交道,一个好的程序员会选择更优的数据结构来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数据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结构的学习本质上是让我们能见到很多前辈在解决一些要求时间和空间的难点问题上设计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在今后借鉴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这些方法在遇到具体的新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所以各种定义等字眼就不用过度深究啦,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在此以下的所有代码都是仅供参考,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只要逻辑上能行的通,写出来的代码能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且在复杂度上差不多,就行了。
一、最短路径的概念及应用在介绍最短路径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源点,什么是终点?在一条路径中,起始的第一个节点叫做源点;终点:在一条路径中,最后一个的节点叫做终点;注意!源点和终点都只是相对于一条路径而言,每一条路径都会有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源点和终点。
而最短路径这个词不用过多解释,就是其字面意思:在图中,对于非带权无向图而言,从源点到终点边最少的路径(也就是BFS广度优先的方法);而对于带权图而言,从源点到终点权值之和最少的路径叫最短路径;最短路径应用:道路规划;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用代码去实现寻找最短路径,通过实现最短路径有两种算法: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和Floyd弗洛伊德算法,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二、Dijkstra迪杰斯特拉1.什么是DijkstraDijkstra迪杰斯特拉是一种处理单源点的最短路径算法,就是说求从某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就是Dijkstra;2.逻辑实现在Dijkstra中,我们需要引入一个辅助变量D(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加变量[_doge]),这个D我们把它设置为数组,数组里每一个数据表示当前所找到的从源点V开始到每一个节点Vi的最短路径长度,如果V到Vi有弧,那么就是每一个数据存储的就是弧的权值之和,否则就是无穷大;我们还需要两个数组P和Final,它们分别表示:源点到Vi的走过的路径向量,和当前已经求得的从源点到Vi的最短路径(也就是作为一个标记表示该节点已经加入到最短路径中了);那么对于如下这个带权无向图而言,我们应该如何去找到从V0到V8的最短路径呢;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描述过了,在从V0到V8的这一条最短路径中,V0自然是源点,而V8自然是终点;于是我根据上文的描述具现化出如下的表格;在辅助向量D中,与源点V0有边的就填入边的权值,没边就是无穷大;构建了D、P和Final,那么我们要开始遍历V0,找V0的所有边中权值最短的的边,把它在D、P、Final中更新;具体是什么意识呢?在上述带权无向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与源点有关的边有(V0,V1)和(V0,V2),它们的权值分别是1和5,那么我们要找到的权值最短的的边,就是权值为1 的(V0,V1),所以把Final[1]置1,表示这个边已经加入到最短路径之中了;而原本从V0到V2的距离是5,现在找到了一条更短的从V0 -> V1 -> V2距离为4,所以D[2]更新为4,P[2]更新为1,表示源点到V2经过了V1的中转;继续遍历,找到从V0出发,路径最短并且final的值为0的节点。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python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python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图论算法,常常被用于计算从一个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通过Python代码的实现,来详细阐述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计算过程。
一、概述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又称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是一个在图中寻找最短路径的算法。
该算法从一个源节点开始,逐步计算出源节点到图中其他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算法运行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图的节点数。
二、算法步骤1. 初始化初始化一个距离数组,用于记录源节点到各个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一个visited数组,用于记录各个节点的访问情况。
2. 计算源节点到各个节点的距离从源节点开始,对于每一个节点,计算出它到源节点的距离。
同时,记录当前可达的最短距离节点。
3. 访问当前可达的最短距离节点从未访问的节点中,找到到源节点距离最短的节点,加入visited数组,并更新其邻居节点的距离。
4. 重复步骤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5. 输出结果输出源节点到各个节点的距离。
三、Python代码实现以下是使用Python语言实现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代码示例:```import sysclass Dijkstra:def __init__(self, graph):self.graph = graphself.nodes = len(graph)self.distances = [sys.maxsize] * self.nodesself.visited = [False] * self.nodesself.distances[0] = 0def find_shortest_path(self):for _ in range(self.nodes):current_node = self.find_min_node()self.visited[current_node] = Truefor neighbor_node, distance inenumerate(self.graph[current_node]):if distance and notself.visited[neighbor_node]:new_distance =self.distances[current_node] + distanceif new_distance <self.distances[neighbor_node]:self.distances[neighbor_node] = new_distancedef find_min_node(self):min_distance = sys.maxsizemin_node = Nonefor node, distance in enumerate(self.distances): if distance < min_distance and notself.visited[node]:min_distance = distancemin_node = nodereturn min_nodegraph = [[0, 3, 1, 4],[3, 0, 5, 6],[1, 5, 0, 2],[4, 6, 2, 0]]dij = Dijkstra(graph)dij.find_shortest_path()print(dij.distances) # [0, 3, 1, 3]```以上代码使用了Python中的sys模块,用于生成一个极大值,用于初始化距离数组中的值。
dijekstra算法最短路径条数
dijekstra算法最短路径条数摘要:1.Dijkstra 算法简介2.最短路径条数的概念3.Dijkstra 算法与最短路径条数4.Dijkstra 算法在计算最短路径条数时的应用实例5.总结正文:【1.Dijkstra 算法简介】Dijkstra 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 于1956 年提出。
该算法主要应用于计算有权图中,从源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每次从当前未被访问过的节点中,选择距离源节点最近的节点进行扩展,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为止。
【2.最短路径条数的概念】最短路径条数是指在一个有权图中,从源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数量。
在一个无向图中,源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条数可能是1 条,也可能是多条;在有向图中,源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条数最多为1 条。
【3.Dijkstra 算法与最短路径条数】Dijkstra 算法在计算最短路径时,实际上也在计算最短路径条数。
它在扩展过程中,会记录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从而在计算出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的同时,也能知道这条路径是最短的。
【4.Dijkstra 算法在计算最短路径条数时的应用实例】假设有一个有向图,其中包含4 个节点A、B、C 和D,边的权值分别为:A->B=3,A->C=1,B->C=2,C->D=4,D->A=2。
现在需要计算从节点A 到节点D 的最短路径条数。
通过Dijkstra 算法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源节点A 到目标节点D 的最短路径为A->C->D,这条路径的权值为1+2+4=7。
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条路径是最短的,因为没有其他路径的权值比它更小。
【5.总结】Dijkstra 算法在计算最短路径的同时,也能得到最短路径条数。
dijkstra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带有非负权重的有向图中找到从一个源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以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的名字命名。
算法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包含所有节点的集合,并将源节点的距离设置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2. 选择距离最小的节点作为当前节点,标记该节点为已访问。
3. 对当前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进行松弛操作,即更新从源节点到邻居节点的距离。
如果通过当前节点到达邻居节点的路径比已有的最短路径更短,则更新最短路径和距离值。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标记为已访问或者没有可达的节点。
5. 最终得到源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和距离。
Dijkstr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选择当前距离最小的节点来逐步确定最短路径。
它保证了每次选取的节点都是当前距离最短的节点,因此可以得到正确的最短路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Dijkstra算法只适用于有向图且权重非负的情况。
当图中存在负权边时,需要使用其他算法,如Bellman-Ford算法或者SPFA算法。
单元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
单元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它能够找到从单个起始点到所有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1. 创建两个集合:一个是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一个是还未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
2. 初始化起始点的最短路径为0,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为无穷大。
3. 将起始点加入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集合中,将其他顶点加入还未找到最短路径的集合中。
4. 遍历起始点的所有邻居顶点,更新它们的最短路径,即将起始点加上到邻居顶点的边的权值,与邻居顶点当前的最短路径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当前最短路径,则更新最短路径。
5. 从还未找到最短路径的集合中选择一个最短路径最小的顶点,将其加入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集合中,重复步骤4。
6. 重复步骤5,直到所有顶点都被加入到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集合中。
以下是一个使用Dijkstra算法求解单元最短路径的伪代码:```function Dijkstra(graph, start) {let dist = []; // 存储最短路径let visited = new Set(); // 存储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let unvisited = new Set(graph.keys()); // 存储还未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 初始化起始点的最短路径为0,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为无穷大for (let vertex of unvisited) {dist[vertex] = Infinity;}dist[start] = 0;while (unvisited.size > 0) {let minDist = Infinity;let minVertex;// 选择一个最短路径最小的顶点for (let vertex of unvisited) {if (dist[vertex] < minDist) {minDist = dist[vertex];minVertex = vertex;}}visited.add(minVertex);unvisited.delete(minVertex);// 更新邻居顶点的最短路径for (let neighbor of graph.get(minVertex)) {let distance = dist[minVertex] + neighbor.weight;if (distance < dist[neighbor.vertex]) {dist[neighbor.vertex] = distance;}}}return dist;}```以上伪代码中的 `graph` 是一个邻接表,用于表示图的连接关系和边的权值。
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带权图中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该算法基于贪心策略,在每一步选择当前距离源点最近的节点,并更新其他节点的距离值。
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两个集合:一个是已确定最短路径的节点集合S,一个是未确定最短路径的节点集合V-S。
开始时,S只包含源点,V-S包含其他所有节点。
2. 初始化源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源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3. 在V-S中选择距离源点最近的节点u,并将其加入到集合S中。
4. 对于u的每个邻接节点v,更新距离值。
如果通过u到达v的距离比当前记录的距离小,则更新距离值。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集合V-S为空。
最后得到的最短路径就是从源点到其他每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是节点的数量。
当图较大时,可以使用优先队列来优化算法,使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V+E)logV),其中E是边的数量。
dijkstra算法平均最短路径公式
Dijkstra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是一种用来确定图中起点到其他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尔·迪克斯特拉(Edsger W. Dijkstra)在1956年提出的,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算法之一。
1. 问题描述在一个带权重的有向图中,每一条边都有一个权重值,表示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或代价。
给定一个起点,我们希望找到从起点到其他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2. Dijkstra算法原理Dijkstra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每次选择具有最小路径长度的顶点来逐步确定最短路径。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将起点到其他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初始化为无穷大,起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初始化为0。
2)选择起点:选择起点作为当前顶点。
3)更新路径长度:对于当前顶点的每一个邻接顶点,如果通过当前顶点到达邻接顶点的路径长度小于目前已知的最短路径长度,则更新最短路径长度。
4)选择下一个顶点:从尚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中,选择具有最小路径长度的顶点作为当前顶点。
如果所有的顶点都已经确定了最短路径,算法结束;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所有的顶点都确定了最短路径。
3. 算法的实现Dijkstra算法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包括数组、优先队列(如最小堆)等。
这里以使用数组和最小堆为例介绍算法的实现。
3.1 使用数组实现使用一个数组dist[]来存储当前起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初试化为无穷大。
使用一个数组visited[]来标记每个顶点是否已经确定了最短路径。
使用一个数组parent[]来记录每个顶点的前驱顶点。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初始化dist[]为无穷大,起点的dist值为0。
2)重复以下步骤n次,其中n为顶点数:a)选择dist[]中值最小且对应的顶点未被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u。
b)标记顶点u为已确定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的改进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的改进最短路径问题是在图中寻找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的问题。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解决方案,但它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Dijkstra算法的改进方法,以及这些改进如何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Dijkstra算法的基本原理Dijkstra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于1956年提出的。
它是一种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解决带权重的有向图中,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Dijkstra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 创建一个包含所有节点的集合,并初始化起点的距离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2. 选取起点,计算起点到所有邻接节点的距离,并更新这些节点的距离值。
3. 从未访问的节点集合中选择距离最小的节点,并标记为已访问。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或者不存在可更新的节点。
5. 得到起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尽管Dijkstra算法能够有效地找到最短路径,但是它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二、Dijkstra算法的问题1. 时间复杂度较高:在使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径时,需要遍历所有节点,并将它们逐一标记为已访问。
当图的规模较大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会变得很高。
2. 不适用于带有负权边的图:Dijkstra算法是基于贪心策略的,即每次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
然而,当存在负权边时,这种贪心策略就不再适用。
负权边可能导致算法陷入无限循环或计算出错误的最短路径。
三、Dijkstra算法的改进为了克服Dijkstra算法的局限性,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改进方法包括:1. 堆优化:通过使用二叉堆或斐波那契堆等数据结构来存储节点和距离的信息,可以大幅度降低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堆优化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节点访问次数,从而提高算法的执行速度。
2. A*算法:A*算法是一种综合了Dijkstra算法和启发式搜索的改进算法。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步骤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步骤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加权图中查找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于1956年提出的。
该算法通过维护一个距离数组,记录每个节点到源节点的距离,并不断更新距离数组来寻找最短路径。
一、基本概念在介绍Dijkstra算法的具体步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加权图:加权图是指每条边都有一个权值的图。
2.距离数组:距离数组是指记录每个节点到源节点的当前最短距离的数组。
3.已访问集合:已访问集合是指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节点集合。
二、算法步骤1.初始化首先,我们需要将所有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表示当前还没有找到任何一条路径。
同时,将源节点的距离设为0,表示从源节点到自己的距离为0。
2.选择最小值接下来,在未访问集合中选择一个当前距离最小的点,加入已访问集合中。
这个点就是当前最优解所在位置。
3.更新邻居节点然后,我们需要更新所有与该节点相邻的节点的距离。
具体来说,对于每个相邻节点,我们需要计算从源节点到该节点的距离是否比当前距离更短。
如果更短,则更新距离数组中该节点的值。
4.重复步骤2和3重复执行步骤2和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加入已访问集合中。
此时,距离数组中存储的就是源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三、示例假设我们有以下加权图:![image.png](attachment:image.png)现在我们要从A点出发,找到到达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
1.初始化首先,我们将所有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除了A点为0。
![image-2.png](attachment:image-2.png)2.选择最小值我们从未访问集合{B,C,D,E}中选择当前距离最小的B点,并将其加入已访问集合中。
![image-3.png](attachment:image-3.png)3.更新邻居节点接下来,我们需要更新与B相邻的所有点(C和D)的距离。
Dijkstra算法-寻找有向图中最短路径
Dijkst ra算法-寻找有向图中最短路径Dijkst ra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发现的。
算法解决的是有向图中最短路径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图中的顶点表示城市,而边上的权重表示著城市间开车行经的距离。
Dijkst ra算法可以用来找到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Dijkst ra算法的输入包含了一个有权重的有向图G,以及G中的一个来源顶点S。
我们以V表示G中所有顶点的集合。
图中的每一个边,都是两个顶点所形成的有序元素对。
(u,v)表示从顶点u到v有路径相连。
假设E为所有边的集合,而边的权重则由权重函数w: E→ [0, ∞]定义。
因此,w(u,v)就是从顶点u到顶点v的非负花费值(cost)。
边的花费可以想像成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
任两点间路径的花费值,就是该路径上所有边的花费值总和。
已知有V中有顶点s及t,Dijkst ra算法可以找到s到t的最低花费路径(i.e. 最短路径)。
这个算法也可以在一个图中,找到从一个顶点s到任何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描述这个算法是通过为每个顶点v保留目前为止所找到的从s到v的最短路径来工作的。
初始时,源点s的路径长度值被赋为0(d[s]=0),同时把所有其他顶点的路径长度设为无穷大,即表示我们不知道任何通向这些顶点的路径(对于V 中所有顶点v除s外d[v]= ∞)。
当算法结束时,d[v]中储存的便是从s到v的最短路径,或者是无穷大(如果路径不存在的话)。
Dijstr a算法的基础操作是边的拓展:如果存在一条从u到v的边,那么从s 到v的最短路径可以通过将边(u,v)添加到s到u的尾部来拓展。
这条路径的长度是d[u]+w(u,v)。
如果这个值比目前已知的d[v]的值要小,我们可以用新值来替代当前d[v]中的值。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步骤离散数学
一、概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图论算法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算法之一。
而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Dijkstra算法的步骤,以及其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
二、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概念1.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迪克斯特拉于1956年提出的,用于求解一个图中从起始顶点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2. Dijkstra算法采用贪婪的策略,每次找到当前到起点距离最短的顶点,并将其纳入最短路径中。
3. 在Dijkstra算法中,需要维护一个到起点的距离数组dist[]和一个标记数组visited[],分别用于记录当前已知最短路径的距离和是否已访问过该顶点。
三、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步骤1. 初始化a. 将起点到各顶点的距离数组dist[]初始化为无穷大,将标记数组visited[]初始化为false。
b. 将起点到自身的距离初始化为0。
2. 更新距离a. 从待访问的顶点中选择dist[]最小的顶点v,将该顶点标记为已访问。
b. 遍历v的所有相邻顶点,更新其距离:如果通过顶点v到达该相邻顶点的距离比当前已知距离小,则更新dist[]数组。
3. 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顶点都被标记为已访问。
四、Dijkstra算法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1. 在网络路由中,Dijkstra算法被用于寻找网络中最短路径,以确保数据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输到目的地。
2. 在地图导航系统中,Dijkstra算法被用于寻找最短驾驶路径,以节省行驶的时间和成本。
3. 在通信网络中,Dijkstra算法被用于寻找最短路径,以确保通信的高效和稳定。
五、总结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图论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Dijkstra算法的步骤和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可以为学习和研究算法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代码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代码简介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图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
该算法以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的名字命名,是非常高效的算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算法原理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起始点到其他各顶点的距离,逐步扩展路径长度最短的顶点。
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集合S,用于保存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
初始化时,将起始顶点加入S,并将起始顶点到自身的距离设为0,其他顶点的距离设为正无穷大。
2. 从集合S中选取一个顶点v,计算起始顶点到v相邻顶点u的距离。
如果这个距离小于目前已知的起始顶点到u的距离,则更新起始顶点到u的距离为这个距离。
3. 重复步骤2,直到集合S包含了所有顶点,或者找到了起始顶点到目标顶点的最短路径。
4. 返回最短路径结果。
算法实现使用Python语言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def dijkstra(graph, start):# 初始化起始点到各顶点的距离distance = {vertex: float('inf') for vertex in graph}distance[start] = 0# 循环遍历所有顶点while graph:# 找出距离最小的顶点min_vertex = Nonefor vertex in graph:if min_vertex is None or distance[vertex] < distance[min_vertex]:min_vertex = vertex# 更新最小顶点周围的距离for neighbor, weight in graph[min_vertex].items():new_distance = distance[min_vertex] + weightif distance[neighbor] > new_distance:distance[neighbor] = new_distance# 将处理过的顶点移出图del graph[min_vertex]return distance示例和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我们将通过一个图例来演示算法的运行过程。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能求一个顶点到另一顶点最短路径。 它是由Dijkstra于1959年提出的。实际它能出始点到 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一种标号法:给赋权图的每一个顶 点记一个数,称为顶点的标号(临时标号,称T标号, 或者固定标号,称为P标号)。T标号表示从始顶点 到该标点的最短路长的上界;P标号则是从始顶点到 该顶点的最短路长。
Dijkstra算法步骤如下:
1/38
Dijkstra算法
(1)给顶点v1标P标号d(v1) 0,给顶点v j ( j 2,3, , n) 标T标号d (v j ) l1 j;
( 2)在所有T 标号中取最小值,譬如,d
(v
j0
)
l1
,则把
j0
v j0的T标号改为P标号,并重新计算具有T标号的其它
0 v1
2 v2
2 6
88 v3
1
7
1 v4
1 3 v5
5
3 16
v6
2
4
9 10 v7
2 5 v8
9
71 9
22
6
v9
3
14
1 ∞ v1
0
v11 14
8/38
0 v1
2 v2
2 6
87 v3
1
7
1 v4
1 3 v5
5
3
16
v6
2
4
9 10 v7
2 5 v8
9
71 9
22
6
v9
3
14
1 ∞ v1
各顶点的T标号:选顶点v j的T标号d (v j )与d (v j0 ) l j0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jstra 最短路径算法1课程设计目的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数据通信与通信网技术》课程。
加强对Dij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认识,所以需要通过实践巩固基础知识,为使我们取得最现代化的设计技能和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训练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Dij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设计和实现,达到进一步完善对通信网基础及应用课程学习的效果。
增加对仿真软件的认识,学会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加深理解路径算法的概念;初步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设计方案论证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
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需要常常往返A地区和B地区之间,我们最希望知道的可能是从A地区到B地区间的众多路径中,那一条路径的路途最短。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算法具体的形式包括:(1)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
(2)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
在无向图中该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完全等同,在有向图中该问题等同于把所有路径方向反转的确定起点的问题。
(3)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4)全局最短路径问题: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
2.1 设计内容沈阳大学用Dijkstra算法找出以A为起点的单源最短路径步骤如图1。
图1:步骤图2.2 设计思路(1)算法思想: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沈阳大学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
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2)算法步骤:a.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v的距离为0。
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即:U={其余顶点},若v与U中顶点u有边,则<u,v>正常有权值,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则<u,v>权值为∞。
b.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c.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3)执行动画过程如图2所示沈阳大学图2:过程图2.3 详细设计步骤1初始化Vtemp为起点CVtemp用于记录上一通过方向限制的节点,计算初始限制方向搜索区域的边界直线。
步骤2选择Vj,使得dist[j]为所有S[j]为"FALSE"节点中dist 数组的最小值,Vj 就是沈阳大学当前求得的一条从V 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
步骤3根据Vtemp生成动态的方向限制搜索范围并判断Vj 是否通过该方向限制搜索。
如果通过,则将S[j]置为TRUE,Vtemp 置为Vj ;进入步骤4否则将S[jJ 置为MAYBE , V temp 不变,进入步骤5。
步骤4修改从V,出发到所有S[ 盯为FALSE 并且与Vj 相邻节点民的dist 数组Cdisk[kJ)。
如果dist[jJ+cost[j , kJ<dist[ 是J ,修改dist[均为dist[kJ = dist[j J 十cost[j ,是]。
步骤5重复步骤2 至步骤4 共n-1 次。
在n 一1 次循环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即退出。
若发现已经没有节点的S[j]值为FALSE而又没有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则将所有为MAYBE 的S[jJ 置为FALSE ,继续循环步骤2 至步骤4。
后在这种动态限索中可以看出平移量Py 的选择非常重要。
若Py 的值较小,就可能因为网络权值的畸形分问题(尤其在稀疏网络中)找不到两点间的最短路径;若Py 的值较大,则由于淘汰的节点不多,对于算法效率提高不大。
另外, Py 的选择还必须根据网络的不同进行变化。
考虑在网络中的极端情况时,与起点相连的只有网络中最长和次长的两个弧段,而且两个弧段的方向正好和起点与终点的连线方向相同,此时Py 可设为最长弧段和次长弧段两者之和,这样可以防止与起点相连的弧段被较早地淘汰,但这样取值会造成方向限制范围变得很大。
欧氏距离是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它必然小于或等于弧段实际长度,以它来限制方向既可以保证网络中的极端情况下不会过早地淘汰节点,又可以不扩大方向限制范围。
故考虑Py 中所有节点之间欧氏距离最大值与次大值两者之和。
3 设计过程与分析沈阳大学图3:调试图沈阳大学图4:结果图沈阳大学图5:结果图4 程序源代码沈阳大学const int MAXINT = 32767;public class Graph{public List<Node> m_nodeList = null;public Graph(){m_nodeList = new List<Node>();}/// <summary>/// 获取图的节点集合/// </summary>public List<Node> NodeList{get { return this.m_nodeList; }}/// <summary>/// 初始化拓扑图/// </summary>public void Init(){//***************** B Node *******************Node aNode = new Node("A");m_nodeList.Add(aNode);//A -> BEdge aEdge1 = new Edge();aEdge1.StartNodeID = aNode.ID;aEdge1.EndNodeID = "B";aEdge1.Weight = 10;aNode.EdgeList.Add(aEdge1);//A -> CEdge aEdge2 = new Edge();aEdge2.StartNodeID = aNode.ID;aEdge2.EndNodeID = "C";aEdge2.Weight = 20;aNode.EdgeList.Add(aEdge2);//A -> EEdge aEdge3 = new Edge();aEdge3.StartNodeID = aNode.ID;沈阳大学aEdge3.EndNodeID = "E";aEdge3.Weight = 30;aNode.EdgeList.Add(aEdge3);//***************** B Node ******************* Node bNode = new Node("B");m_nodeList.Add(bNode);//B -> CEdge bEdge1 = new Edge();bEdge1.StartNodeID = bNode.ID;bEdge1.EndNodeID = "C";bEdge1.Weight = 5;bNode.EdgeList.Add(bEdge1);//B -> EEdge bEdge2 = new Edge();bEdge2.StartNodeID = bNode.ID;bEdge2.EndNodeID = "E";bEdge2.Weight = 10;bNode.EdgeList.Add(bEdge2);//***************** C Node ******************* Node cNode = new Node("C");m_nodeList.Add(cNode);//C -> DEdge cEdge1 = new Edge();cEdge1.StartNodeID = cNode.ID;cEdge1.EndNodeID = "D";cEdge1.Weight = 30;cNode.EdgeList.Add(cEdge1);//***************** D Node ******************* Node dNode = new Node("D");m_nodeList.Add(dNode);//***************** E Node ******************* Node eNode = new Node("E");m_nodeList.Add(eNode);//E -> DEdge eEdge1 = new Edge();eEdge1.StartNodeID = eNode.ID;沈阳大学eEdge1.EndNodeID = "D";eEdge1.Weight = 20;eNode.EdgeList.Add(eEdge1);}public class PlanCourse{private Hashtable htPassedPath;#region ctorpublic PlanCourse(List<Node> nodeList, string originID){this.htPassedPath = new Hashtable();Node originNode = null;foreach (Node node in nodeList){if (node.ID == originID){originNode = node;}else{PassedPath pPath = new PassedPath(nod e.ID);this.htPassedPath.Add(node.ID, pPath);}}if (originNode == null){throw new Exception("The origin node is not exist !");}this.InitializeWeight(originNode);}/// <summary>/// 通过指定节点的边的权值初始化路径表沈阳大学/// </summary>/// <param name="originNode"></param>private void InitializeWeight(Node originNode){if ((originNode.EdgeList == null) || (originNode.Edg eList.Count == 0)){return;}foreach (Edge edge in originNode.EdgeList){PassedPath pPath = this[edge.EndNodeID];if (pPath == null){continue;}pPath.PassedIDList.Add(originNode.ID);pPath.Weight = edge.Weight;}}#endregion/// <summary>/// 获取指定点的路径表/// </summary>/// <param name="nodeID"></param>/// <returns></returns>public PassedPath this[string nodeID]{get{return (PassedPath)this.htPassedPath[nodeID];}}}沈阳大学Ø从A中最短路径集合中找到一个最短的路径点Vi开始分析/// <summary>/// 从PlanCourse取出一个当前累积权值最小,并且没有被处理过的节点/// </summary>/// <returns></returns>private Node GetMinWeightRudeNode(PlanCourse planCourse, List <Node> nodeList, string originID){double weight = double.MaxValue;Node destNode = null;foreach (Node node in nodeList){if (node.ID == originID){continue;}PassedPath pPath = planCourse[node.ID];if (pPath.BeProcessed){continue;}if (pPath.Weight < weight){weight = pPath.Weight;destNode = node;}}return destNode;}沈阳大学Ø修正从A出发至Vi最短路径,并重新选择另一个最短路径点Vj点开始分析,重新执行上述步骤的路径分析while (curNode != null){PassedPath curPath = planCourse[curNode.ID];foreach (Edge edge in curNode.EdgeList){PassedPath targetPath = planCourse[edg e.EndNodeID];double tempWeight = curPath.Weight + edge.Weight;if (tempWeight < targetPath.Weight){targetPath.Weight = tempWeight;targetPath.PassedIDList.Clear();for (int i = 0; i < curPat h.PassedIDList.Count; i++){targetPath.PassedIDList.A dd(curPath.PassedIDList[i].ToString());}targetPath.PassedIDList.Add(curNo de.ID);}}//标志为已处理planCourse[curNode.ID].BeProcessed = true;//获取下一个未处理节点curNode = this.GetMinWeightRudeNode(planCours e, nodeList, originID);}沈阳大学5 设计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要掌握Dijkstra算法思想、掌握Floyd算法思想、掌握Dijkstra、Floyd程序技巧、了解Prim Kruskal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