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九章_情绪与情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情绪的激活学说: 情绪的激活学说:
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 .B.Lindsley) 。 年 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D. . 林斯莱 该理论以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 该理论以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 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
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 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也包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 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散地投射至大脑, 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散地投射至大脑, 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 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生理 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情绪过程的基本特征。 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情绪过程的基本特征。
名称 1 詹姆士 兰格 詹姆士—兰格 情绪理论
作者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W.James)、 、 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C.Lange)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W.B.Cannon)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 夫 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 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 (D.B.Lindsley) 帕帕兹(J.W.Papez)、 、 帕帕兹 麦克林(Maclean) 麦克林 塞里(H.Selye) 塞里
能通路经过的部位。 能通路经过的部位。
情绪、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一、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 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 二、情绪情感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 情绪情感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
情绪的经典实验
第一节
关于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一、经典理论研究 二、经典实验研究
一、经典理论
名称 作者 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詹姆士—兰格情绪 詹姆士 兰格情绪 1 (W.James) 1884年 年 理论 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Lange) 兰格 2 3 4 5 6 丘脑学说 动力定型学说 激活学说 边缘系统学说 应激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W.B.Cannon)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 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 (D.B.Lindsley) 帕帕兹(J.W.Papez) 帕帕兹 麦克林(Maclean) 麦克林 塞里(H.Selye) 塞里 1927年 年 同上 1951年 年 同上 1946年 年
进步: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 进步: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生理学的
实验依据。 实验依据。
6、情绪的应激学说: 情绪的应激学说:
1946年,塞里(H.Selye) 年 塞里 .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为情绪过程的生理心理学理 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为情绪过程的生理心理学理 论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事实和新的理论。 论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事实和新的理论。
在紧张性情绪形成中,大脑皮层、下丘脑、 在紧张性情绪形成中 , 大脑皮层 、 下丘脑 、 脑下垂体和 肾上腺等发挥着神经体液的综合适应性调节作用。 肾上腺等发挥着神经体液的综合适应性调节作用。
结论: 结论:
情绪的生理机制学说的众多,说明情绪的生理基础是 情绪的生理机制学说的众多, 复杂的。 复杂的。
3
自我刺激实验
1954年 美国的渥尔兹、 1954年,美国的渥尔兹、米尔纳 奖励中枢” 埋藏电极在脑内部位不同, “奖励中枢”:埋藏电极在脑内部位不同,出现两种不同行为效
果:边缘系统某些脑结构的刺激可引出阳性自我刺激行为,这种脑结 边缘系统某些脑结构的刺激可引出阳性自我刺激行为, 构称为“奖励中枢”。 构称为“奖励中枢”
2、情绪的丘脑学说: 情绪的丘脑学说:
1927年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W. 1927年,美国心理学家卡侬(W.B.Cannon) 。 (W 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当抑制解除时, 丘脑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大脑皮层对 丘脑 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 当抑制解除时 , 丘 脑的功能就会亢进。 脑的功能就会亢进 。 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 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 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
二、经典实验研究
1
假怒实验 怒叫反应 自我刺激实验
2
3
1
假怒实验
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 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 , 对不愉快的刺激表现出极度夸大 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弓腰、竖毛、咆哮、 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 弓腰 、 竖毛 、 咆哮 、 嘶叫和张牙舞爪 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 等 。 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 , 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 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 ,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 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 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 下丘脑的神经联系 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 、 大脑皮层与 下丘脑 的神经联系 , 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 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 , 下丘脑 机能亢进就会出 假怒” 现“假怒”。 用埋藏电极刺激下丘脑 前区或内侧区 也可引出“假怒” 用埋藏电极刺激 下丘脑前区或内侧区 , 也可引出 “ 假怒 ” 下丘脑 前区或内侧区, 反应。 反应。
1
情绪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 情绪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 大脑皮层 协同活动的结果
皮层下结构的神经过程的作用处于显著地位, 皮层下结构的神经过程的作用处于显著地位,大脑皮层起着重 要的调节作用。 要的调节作用。
2
在情绪产生和变化过程中, 在情绪产生和变化过程中,整个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的 活动,神经过程和生化过程等共同参与其中 等共同参与其中, 活动,神经过程和生化过程等共同参与其中,实现着神经 系统各个水平上的整合。 系统各个水平上的整合。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2009.12.25 ☺
Contents:
第一节 关于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情绪的经典理论 情绪的经典实验
重点提示: 情绪的经典理论
•詹姆士 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士 •丘脑学说 丘脑学说 •动力定型学说 动力定型学说 •激活学说 激活学说 •边缘系统学说 边缘系统学说 •应激学说 应激学说 • 假怒实验 • 怒叫反应 • 自我刺激实验
证明了下丘脑在情绪的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证明了下丘脑在情绪的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丘脑
2
怒叫反应
1937年 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 朱鹤年,发现电刺激猫脑中枢, 卢于道和 1937 年 , 我国生理学家 卢于道 和 朱鹤年 , 发现电刺激猫脑中枢 , 能发出呻吟的声音。 能发出呻吟的声音。 1952年 猫的怒叫中枢 位于中脑被盖外侧核后部,前后长约2 怒叫中枢, 中脑被盖外侧核后部 1952年,猫的怒叫中枢,位于中脑被盖外侧核后部,前后长约2毫 背腹深2毫米,内外1 米,背腹深2毫米,内外1.5—2毫米。刺激该中枢引起怒叫、交感 2毫米。刺激该中枢引起怒叫、 和肌体反应, 包括血压升高、 呼吸加快、瞳孔散大、毛发竖立、 和肌体反应 , 包括血压升高 、 呼吸加快 、 瞳孔散大 、 毛发竖立 、 尾巴上翘和前肢伸直等。 尾巴上翘和前肢伸直等。 切断中脑与间脑的神经联系, 再刺激该中枢, 切断中脑与间脑的神经联系 , 再刺激该中枢 , 出现同样的怒叫反 说明此处是发音、躯体交感反应的重要传出中枢。 应,说明此处是发音、躯体交感反应的重要传出中枢。 进一步研究表明, 进一步研究表明 , 刺激脑高级部位对该中枢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 在正常动物中, 怒叫中枢接受来自大脑皮层、 。 在正常动物中 , 怒叫中枢接受来自大脑皮层 、 下丘脑前区与后 区的传出纤维,受高位脑结构对情绪表现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区的传出纤维,受高位脑结构对情绪表现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假怒中枢和怒叫中枢的实验标本说明, 假怒中枢和怒叫中枢的实验标本说明,情绪表现的中枢机制比较复杂 不同层次的中枢相互作用,使情绪表现更为精细。 ,不同层次的中枢相互作用,使情绪表现更为精细。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血管扩张, 活动的增强 扩张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 血管收缩 活动的减弱, 收缩,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感
评价: 评价:
说明他们认识到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之间的联系, 说明他们认识到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之间的联系,但受当 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夸大了外周神经系统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夸大了外周神经系统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而忽略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 而忽略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
惩罚中枢” 另外一些脑结构偶然受到电刺激后, “惩罚中枢”:另外一些脑结构偶然受到电刺激后,动物就逃离
杠杆,避免再次受到刺激,这种脑结构称为“惩罚中枢” 杠杆,避免再次受到刺激,这种脑结构称为“惩罚中枢”。
能引起反应率最高的脑内自我刺激区主要是大脑皮层的: 能引起反应率最高的脑内自我刺激区主要是大脑皮层的: 额叶、内嗅区、隔区、纹状体、下丘脑、中脑、黑质、 额叶、内嗅区、隔区、纹状体、下丘脑、中脑、黑质、 桥脑等 桥脑等。 内侧前脑束通过的部位以及 以及多巴胺能通路和去甲肾上腺素 也就是内侧前脑束通过的部位以及多巴胺能通路和去甲肾上腺素
丘脑的情绪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 丘脑的情绪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沿 传出神经达外周血管、脏器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传出神经达外周血管、脏器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进步:从脑内寻求生理机制, 进步:从脑内寻求生理机制,并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统一
于丘脑的功能。 于丘脑的功能。
局限: 局限:丘脑损伤并不一定引起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一致性
变化,大脑皮层损伤或皮层抑制功能解除的人, 变化 , 大脑皮层损伤或皮层抑制功能解除的人 , 并不持久地 处于情绪反应增强的状态。 处于情绪反应增强的状态。
3、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苏联,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情绪过程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 情绪过程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是条件反射 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 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 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 动力定型的形成、 动力定型的形成、稳定过程就会产生阳性情绪体 的形成 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性情绪体验。 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性情绪体验。
5、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帕帕兹(J.w.Papez),麦克林(Maclean) 。 帕帕兹 . . ,麦克林 大脑边缘皮层、 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 大脑 边缘皮层、海马 、 丘脑和下丘脑 等结构在情绪体验 边缘皮层 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边缘系统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 边缘系统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 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 帕帕兹环路), ,再回到海马的环路 帕帕兹环路 ,对情绪产生有重要作 用。
帕帕兹强调边缘系统中下丘脑和扣带回的作用, 帕帕兹强调边缘系统中下丘脑和扣带回的作用 , 他认为下丘 脑在情绪表达中起重要作用,扣带回在情绪的体验中起重要作用。 脑在情绪表达中起重要作用,扣带回在情绪的体验中起重要作用。 麦克林则认为海马和颞叶在情绪体验中更为重要。 麦克林则认为海马和颞叶在情绪体验中更为重要。
时间 1884年 年
着眼点 植物性神经系统
2
丘脑学说
1927年 年 同上 1951年 年
Leabharlann Baidu
丘脑 大脑皮层 脑干网状结构
3 动力定型学说 4 激活学说
5 边缘系统学说 6 应激学说
同上 1946年 年
边缘系统 神经体液调节
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士 兰格情绪理论: 兰格情绪理论
1884年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 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 (W 1885年 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 1885年,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Lange) (C 情绪是外部刺激引起了内脏反应, 情绪是外部刺激引起了内脏反应,内脏反应的信号传递 到大脑皮层就产生了各种情绪体验。 到大脑皮层就产生了各种情绪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