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的家校联合育人模式
新高考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高考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调和开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协作伙伴联络,家校活跃沟通、统一思想、亲近协作、步调一致,一起促进学生开展。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协作伙伴,它强调了咱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协助家长进步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协作咱们的教育与办理,在家校互动中,咱们亲近了与家长的联络,赢得了家长的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加知道、角色知道、教育观念、教育战略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真实完成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进步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用性,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开展,这也将成为咱们进步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家校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复杂,亲人和教师对学生都是相同看待。
那么,常见的家校共育办法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操作性怎么、孰优孰劣,咱们作了系列的调查研究:一、办法多样的活动,校园与家庭双赢。
活动的内容有联欢会、运动会、班级活动等。
平等的活动,不光亲近了亲子联络,并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开展。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高兴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供给了相互学习、沟通、教育的时机,促使家长进步教养素质和才能,也为孩子和家长供给一起游戏、一起成长的环境和气氛,增进他们间的爱情。
一直以来,咱们用兴趣运动会、家校同乐游艺会、小小手艺展等一系列五光十色的活动来活跃咱们的家校课堂。
在五光十色的“家校同行”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响应生态环保,探索天然,陶冶情操,让学生调查时节改变的特征,也为了让学生体会集体出游高兴,各种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一起沟通的时机,五光十色的活动也使家校共育更添颜色。
“以情感为枢纽”“以教育为宗旨”的联谊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机,学生高兴,家长高兴,一起也为学生、教师和家长供给了互动的空间,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二、家长委员会与家长校园,让校园办理更加民主化。
家校合作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
家校合作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一、提高学生的效果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惯,从而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
家校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力。
当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共同制定计划、参与学生的活动等方式,共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合作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了解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和发展机会。
家校合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学生的社交活动,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
这种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家校合作可以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度。
通过与学校的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
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各种教育资源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和发展机会。
家校合作还有助于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四、改善学校教育质量家校合作可以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家校合作还有助于建立家校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和学校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共建共享共育的家校 模式
共建共享共育的家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共建: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共同参与孩子的
成长过程。
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和老师一起
制定课程计划,以及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同时,学校也会向
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2.共享:家庭和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例如,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义工团队中来,为学校提供支持
和帮助,同时也可以借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设施等资源来丰
富家庭生活。
3.共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包括学习能力、
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一起关注孩子的
成长,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帮助
孩子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共育的家校模式能够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方法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方法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确保信息畅通,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分享教育经验。
2. 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制定教育目标,明确培养方向,使孩子的成长有明确的导向。
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确保孩子全面发展。
3. 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家长也要与学校保持一致,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4.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课程、设施等,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
例如,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等。
5. 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家长和学校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6.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家长和学校之间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调整教育方案。
可以通过定期的反馈会议、即时通讯等方式,及时沟通孩子的问题和进步。
7.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家校共育的基础,家长和老师要相互尊重、理解、信任。
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支持老师的工作。
总之,家校共育协同育人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
家校协同育人案例
家校协同育人案例家校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
下面是十个家校协同育人案例:1. 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
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讨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计划,然后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
2. 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课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家庭中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学校定期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
学校通过家长会、学生成绩单等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
5.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长在家庭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共同关心和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
6. 学校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校提供各种俱乐部和社团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辅导学生的学习,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8. 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校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和健康检查,家长在家庭中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9. 学校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 家长和学校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家长可以和学校一起协商解决,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顺利成长。
家校协同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高校家校育人体系
高校家校育人体系
标题:构建高校家校育人体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注重与家庭的合作。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构建高校家校育人体系,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家校育人体系的内涵
高校家校育人体系是指以高校为主导,家长积极参与,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的教育模式。
这个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高校家校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高校可以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材料,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 开展家长参与的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如开放日、家长志愿者等,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4. 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资源、生活经验等,丰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四、结论
构建高校家校育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3篇)
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3篇)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精选3篇)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篇1指导精神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学校重新审视在家校协作、协同育人中的责任和功能,厘清边界,主动作为,真正打造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育人共同体”,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校共育相关工作制度出台《英才学校家委会章程》、《英才学校家长学校章程》、《英才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实施标准》、《英才学校家庭教育教师评价考核办法》、《英才学校优秀家长、优秀家庭评选表彰制度》。
家委会1234工作法一个方向要把握,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两个误区要避免,一是和学校对立,二是成为学校的工具。
三个关系要和谐,与家长的关系,坚持自愿参与原则;与学校的关系,坚持协作共商原则;与学生的关系,坚持全面发展原则。
四项工作要落实,监督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解决学校难题,发挥家长特长。
根据不同家长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力所能及地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特色服务。
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一支以班主任、家庭教育骨干指导教师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为主体,有关专家和优秀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长学校教师工作队伍,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和家庭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
家庭教育专项培训经费使用每年不少于8万元,主要用于东安英才学校本土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以及家庭教育相关校本课程和材料,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与保障。
培训原则和核心本着“先专业培训,后考核上岗”的原则,形成科学完整的师资培训体系。
核心在于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篇2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家10部门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省11部门关于加强贵州省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20__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通知》《省卫健委关于印发〈贵州省20__-20__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贵州省20__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实施方案》《遵义市20__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印发的通知》(桐府办函〔20__〕92号)要求,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促进健康公平,营造健康文化,对于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家校联动育人机制方案
家校联动育人机制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家校联动育人机制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家校联动育人机制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式,以期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意义家校联动育人机制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校联动育人机制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家庭则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与家庭的关爱和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家校联动育人机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技能的培养,而家庭则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通过家校的合作,可以实现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
家校联动育人机制可以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家校的互动,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目标家校联动育人机制的目标是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辅导措施,而家庭则可以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持,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而家庭则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习惯,而家庭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精选5篇)
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精选5篇)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精选5篇)工作方案是对项目进行周密的思考、预想。
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通常我们需要先写多份工作方案以便领导参考决策,工作方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长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1、使家长按计划学完相关家教课程2、使家长家教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三、组织机构:1、校长:2、领导成员:3、教员:①、各班班主任。
②、学校优秀教师。
③、教子有方的有经验的家长。
四、具体要求与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四个落实。
1、组织落实: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委员会组长,校外辅导员担任家长学校领导。
2、时间落实:“家长学校”上课学习时间,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全年完成4次课的学习,每次上课2个课时,一般每学期安排1-2次,分次不少于2小时。
低、中、高年级开班,每次授课可集中进行,也可分班进行,每次课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交换意见,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
3、教员落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员,聘请家长教育方面的有关专家,作家长学校顾问,并作理论报告。
4、教学内容落实:根据《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内容按低、中、高不同时期的每个阶段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使教学内容序列化,系统化。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义务。
2、建立制度,实现制度管理。
建立意见反馈制度:学校制定征求家长意见表,定期发给家长,然后回收反馈,并建立家访制度。
3、建立评选表彰制度、制定《优秀家长评选条件》每学期评选次优秀家长,比率约为10%,由学校张榜表彰。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1. 引言1.1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重要性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合作与协同,共同育人,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支持和保障。
这种模式将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三者紧密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支持。
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家校社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还可以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更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家校社合作共育的理念将会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特点:平台应当具有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的功能。
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该能够在平台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状况和问题反馈,以便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
平台应当具有资源整合和服务支持的功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借助各方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平台可以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活动等服务。
平台应当具有监督评估和反馈改进的功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监督评估各方的工作成效,及时反馈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实现育人目标。
平台应当具有系统化和持续化的管理机制。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需要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和规范,以确保各方的合作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实现育人目标的长期效果。
新时代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方案
新时代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方案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对家校协同育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本方案旨在探讨新时代下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质量:家校协同可以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3. 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家校协同育人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目标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4.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家校合作有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教育环境。
二、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挑战1. 沟通不畅: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及时。
2. 教育观念分歧: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3. 资源分配不均: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家校协同的效果。
4. 家长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影响整体效果。
三、家校协同育人方案3.1 建立健全沟通机制1. 定期举行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2. 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等工具建立家校沟通群,实现实时沟通。
3. 家访制度: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观念。
3.2 育观念1.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制定家校合作协议:明确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和任务,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
3. 宣传优秀案例:宣传家校协同育人的优秀案例,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参与度。
3.3 整合教育资源1. 共享教育资源:学校和家长互相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 家长志愿者制度: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如家长会、校园活动等。
3. 家校合作项目: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项目,如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家校联合育人模式探析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家校联合育人模式探析摘要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人生的重要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帮助他们迈开人生的重要一步。
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把教育办好。
高校育人事业任重道远,高校育人事业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落实、全面育人。
提高全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全员教育模式,以家庭、学生、学校、校友为目标,通过独立的目标分析,构建关系路径,构建协同教育模式,深入探讨人的作用,如何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家校联合育人模式的建立,对于提高全师教育实效、助力实施“三全育人”、实现德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家校联合;育人模式引言大学生是青年团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实现国家复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任务。
教育是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功利当前、利未来的道德政治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增强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把教育办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第一所学校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有责任教会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帮助他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一、“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家校联合育人模式的价值(1)有助于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高校和家庭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达到真正合作办学的效果,必须真正做到相互配合,在人才培养上达成一定的共识。
学校和家庭作为育人的核心主体,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进行价值观引导,统筹兼顾,进一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
也就是说,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更加科学、完整的教育方案。
学校拥有在家教育中所没有的先进、愉悦的教育环境。
然而,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成长和对学生生活方式、个性、心理素质的深刻理解具有强大的无形力量。
与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更能充分、真实地揭示教育的问题。
基于家庭资本的教育超出了大学的范围。
依托家校合作办学开展的教育活动,高校和家庭可以优势互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办学的最佳效果。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双方的合作和互动,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
开展家校合作。
其次,家校合作需要加强家长参与学校生活。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
学校的教育活动、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学校的
生活,感受学习氛围,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满意度。
家长也可以积极
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通过家委会等途径,表达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参与
学校的规划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最后,建立家校共同育人的理念。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将学生的教
育责任交给家长,而是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要主动与
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个别化的培
养方案。
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
发展,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品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要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形
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学校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和意见,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
和建议,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满意度。
家庭要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与学校密切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总之,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长参与学校生活,以
及形成共同育人的理念,学校和家庭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学校家庭协作育人的实践案例
学校家庭协作育人的实践案例介绍在现代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学校家庭协作育人的实践案例,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有着独特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案例1:家长教育工作坊在某高级中学,学校积极组织家长教育工作坊,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以及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授课。
工作坊的主题包括孩子的心理发展,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等。
这种方式让家长有机会研究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也让学校和家长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案例2:家校联络日在另一所小学,学校每月设定一个家校联络日。
在这一天,家长可以来学校参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研究和生活情况,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
同时,学校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等,让家长更直接地参与到孩子的研究和活动中。
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加强了家庭教育的实施效果。
案例3:家校共建活动在一些学校,家长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学校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例如,学校会邀请家长共同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等,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和爱好,共同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研究和生活环境。
这种方式让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形成了真正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以上案例显示,学校家庭协作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它需要学校的积极策划和组织,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双方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共育,让孩子在最好的环境中成长。
三方协同教育机制
三方协同教育机制三方协同教育机制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通过合作,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一机制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事务。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方协同教育机制的要素和实施方式。
首先,学校在三方协同教育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校需要提供丰富的课程和资源,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发扬民主管理、关爱学生的精神,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家庭也是三方协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落脚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再次,社会是三方协同教育中的重要参与方。
社会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可以向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社会还可以组织各种教育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启发思考的机会。
综上所述,三方协同教育机制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合作,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三方协同教育机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沟通渠道,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学校、家庭和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三方协同教育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保障。
家校协同育人方案
家校协同育人方案家校协同育人方案是一项旨在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合作与互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计划。
通过家校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个家校协同育人方案的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实施方式。
1.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学校教育只是学生综合发展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了家校协同育人方案。
2.方案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运动和生活习惯。
-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
3.方案内容a)家庭角色:-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
-家长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b)学校角色:-学校要制定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计划,并向家长进行宣传和培训。
-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学校要提供家长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发展。
c)学生角色:-学生要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家校合作。
-学生要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范和法律。
-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4.方案实施a)家校共建:-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明确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目标。
-学校提供家长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学校与家长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家校社协同育人举措
家校社协同育人举措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在教育上的合作与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举措:
1.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3. 利用社区资源: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4. 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5. 建立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促进三方共同成长和提高。
6. 加强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家长、学校和社区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7.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 建立志愿者队伍:鼓励家长、教师和社区居民共同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9. 开展校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拓展活动,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10.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家校育人体系
高校家校育人体系
高校家校育人体系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学生家庭共同参与,通过构建合作机制和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该体系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旨在弥补单一教育主体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双方的有效沟通、协调一致的目标设定以及资源互补共享,共同承担起对大学生品德修养、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养责任。
具体实践中,家校育人体系可能会包括以下方面:
1. 定期的家庭与学校沟通机制:如家长会、线上家长群、家校联络制度等,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业进展,同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共同策划和实施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指导等活动,或邀请家长分享社会经验和行业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家庭教育资源的引入:鼓励家长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育,比如提供实习岗位、开展专题讲座或协助搭建实践基地等。
4. 家校联动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或心理上遇到的问题,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例如,大连海事大学获批的“四级联动共助成长—新时代高校家校合作协同育人体系探索与构建”项目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动机制,强化了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效推动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高校家校共育实施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期望能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
因此,高校家校共育的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了现代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义高校家校共育是指高校、家长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家校互动活动、家访、家庭作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有意义的支持和帮助。
实施步骤第一步:制定共育计划制定共育计划是高校家校共育实施的基础。
个高校应将共育计划纳入到学校的总体教育计划中,并设立相关责任部门,积极组织实施方案。
第二步:落实家校互动活动落实家校互动活动是高校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
学校应根据学期安排和课程计划,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学生的课堂观摩、亲子共读活动、学生家访、家庭作业和讲座等。
第三步:提高教师家庭教育素养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素养也十分重要。
学校应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更好的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是实现高校家校共育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的沟通,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
意义实施高校家校共育有以下几点意义:增强学生的教育质量家校共育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未来竞争力和创造力。
强化家庭教育高校家校共育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和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和互动高校家校共育有助于建立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信和合作关系,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密切结合。
总结高校家校共育实施方案,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和互动。
学校应高度重视家校共育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制定共育计划,落实家校互动活动,提高教师家庭教育素养,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从而推动高校家校共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中的家校联合育人模式
摘要:家校联合育人整合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集合了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力量,关注了学生的校内、校外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是学校育人模式的有益尝试。
由于受到大学生来自各地,家庭跨地域的特点制约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家校联动上仍有不足。
学校和家长的联动没有形成机制。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构建家校联合育人的新模式成为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家校联合育人;家委会;网络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教育合力的结果。
家校联合育人模式整合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集合了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力量,关注了学生的校内、校外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将成为学校育人模式的有益尝试。
一、家校联合育人的必要性
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属性。
离开了社会,人的社会属性不再完整存在。
一个同学,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孩子,在社会是公民。
他有自然属性,但更重要的他是一个社会人,他存在于社会,就会不停的接受来自社会丰富多彩的信息。
1、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晋代哲学家谢玄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抉择的能力以及自制的能力都没有成年人强,所以,家庭及周边环境对他的影响就非常显著,跟他的父母、老师也就有着直接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了心理学中著名的家庭治疗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家庭被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动的系统,任何一个人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改变家庭可能是改变个人最有效的途径[2]。
2、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对家庭的忽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原2020)》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纲要》第13章内容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在该章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专门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3]。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保障下,从幼儿园到高中,纷纷建立起了家委会。
家委会一方面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为家长提供了参与权和监督权。
但是,目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家校联动上仍有不足。
思想教育模式上还是学生在校归学校管,走出校门归家长管,除了四年一次的家长会,只要学生不出事,学校和家长的联动没有形成机制。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全面影响,也使面向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
在当前情况下,紧紧抓住家长这条线,让家庭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掘家庭的潜力,利用家庭的力量,将会使家长不仅看到学校所做的工作,还会自觉参与进来,成为学校工作有力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高校目前在家委会制度上报道可见的只有福州大学在2012年11月成立了家委会。
他们对家委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家委会可以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也可以对学校工作及教职员工进行监督和评议,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而学校,也必须在商定期限内反馈,不过,除了有权利外,家委会也得服务家长们和校方。
比如,帮助学校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接受家长的咨询和求助,做好家长和学校的中间人。
学生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学生的监护人,自然成为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他们希望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热心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但以往由于缺乏顺畅的渠道,家长的诉求一度得不到反映。
在家委会的努力下,家长的要求能够及时传递,学校的教
育方针能够及时传达,家长的诉求能够有效解决。
但目前,高校在这块工作上的缺失,不仅会使已习惯于这种模式的新生家长产生不适应感,也会使家长在参与学校工作中无从下手。
二、基于网络的家校联动将是思想教育的新阵地
1、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动的新形式
高校的家校互动的平台目前尚在探索中。
高校的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学生所在的院系)和全体学生家长组成的基于网络的育人载体。
其主要职责是通过互动网站、微博、sns社区等网络平台,实现家校互动,共同育人的职责。
目前,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长的跨地域性和信息交流的及时和广泛性,使得高校的家校互动平台其组成、职责和机制与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有所不同。
2、高校家长委员会的发展方向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索恩伯格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所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支持者和学习者、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5]。
在我们现行的高校体制中,支持者和学习者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简单模式,鼓励家长以咨询、电话联系、简单咨询的形式轻松的参与到单个孩子的管理中。
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可以作为一种中间模式,家长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积极
参与的热情,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暑期调查等项目中给予一定数量的孩子简单的指导和支持。
而教育决策参与者将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最高级形式,参与的家长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的管理概念,他们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家委会常务委员会或出任校董会成员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整个管理流程。
3、网络平台是高校家长委员会的载体。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际交往的又一种方式方法,甚至越来越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
因此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方式方法也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基于网络的高校家校互动平台,是目前学校网络思想组织教育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由学校面向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发展为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面向学生
的网络思想教育新形态。
网络不仅创设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
网络信息的传播不仅具有跨越空间限制的特性,而且具有超越时间局限的优势,网络信息的全天候传播以及及时性、快捷性的特点,能够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网络环境还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在网络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网络信息的可选择性、平等性、无权威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人情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2]百度百科,萨提亚词条
[3]百度百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原2020)
[4]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
教基2012.2号
[5]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