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肯定。能作为费县杏坛学校语文学科的代表在此与各位交流,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其实也谈不上经验,因为许多工作大家都在做,甚至做得比我们更好。现在我只是把我们语文组的教学工作作一汇报,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赐教。

古语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语文组秉承杏坛学校团结合作的传统,充分落实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合力,形成了教学互助和教学合力。

一、立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分配复习任务,落实考点

《新课标》是语文教学的方向目标,《考试说明》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们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明确了中考的范围要求,对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反复研讨《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集体备课时,我们语文组老师按考试专题明确分工,接到任务后,老师分头精心准备。然后,集体备课研究讨论,达成共识。最后,个人二次备课进行课堂教学。

(一)加强梳理,夯基础

《考试说明》对积累运用的具体要求: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识记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这样来看,我们平时复习时就可以删除语文课本后面尽管是要求掌握,但不是常用的汉字;为减轻学生识记所有的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负担。我们整理出常用的重要的字词、文学常识即可。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命题人关注多是常用常见的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独具特点的字词,以及多音字、形近字等。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复习时要广撒网抓重点,细致梳理基础知识。

1、学生方面:让学生准备一个基础知识积累本,引导学生在积累本上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特别是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及课下注释,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特别关注四字词语)。对于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学生可采用列图表的办法来梳理解决。这样,经过一轮复习,学生积累本的内容就比较充实了,一般是按册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里面又分了易错字音板块、易错字形板块、易错易混词语意思板块及文学常识板块。平时我们充分利用早读,解决积累本的内容。为此我们定时间、定任务(一般是一个晨读识记一册)、定要求,为了更好的落实晨读复习的实效,我们还随机指派课代表或学习组长根据积累本的内容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大家易错点或出错率较高的内容要进行反复检查。也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检查,语文课代表或教师再进行抽查。

2、教师方面:如果只是单纯的背诵记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不高,复习效果自然不好。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老师们经常在一起研究策略方法:课前3分钟的

识记,学生可口头背诵,亦可上黑板默写。所以,课前学生是紧张的、忙碌的。教育学、心理学中说过“适度的紧张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这样学生的识记效果就会更好。课堂上,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活动,采取对抗赛、擂台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识记基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再根据考点,结合积累本,参考学情,精心编选字词习题,做到每课一练,练习的题型为中考的题型。这样,以练固学,以练促学。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巩固知识,还深化了认识,了解了中考。

(二)辨析病句,明方法

在临沂市的《语文考试说明》中,表达应用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考试说明》中明确了考查病句错误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所以,我们语文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就从这几个病句错误的类型来入手,找寻方法来指导学生。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发现学生对“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这类题出错尤其多,为此我们加强了这类病句练习的指导。

(1)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

例:“通过老师的帮助,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辨析:滥用介词“使”,造成缺主语,应删去“使”或“通过”。

缺少宾语。

例:“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辨析:应在“同桌共读”后面添加相应的宾语“的情景”。

(2)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

例:“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辨析:“基本上”是大多数;而“都”则是一个不漏。二者删去任何一个即可。

否定不当。

例:“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辨析:三重否定成否定了,不合实际。

教师通过以上病句错误类型的分类及方法指导,就有利于学生学习,也便于学生掌握。

(三)复习标点,抓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考试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师生结合教学和学习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标点符号用法的一般规律:

看到“问号”,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看到“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看到“分号”要知道: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看到“冒号”要知晓: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看到“引号”要注意: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四)诗词鉴赏,重方法

古诗词鉴赏是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命题中必考的考查点,我们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发现古代诗歌阅读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评析炼字,赏析名句。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样做诗歌鉴赏阅读题?

1、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内容,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明内容是射猎,描写的是打猎时的壮阔场景。《游山西村》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确定了诗的内容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抓住诗歌的意象。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管感情的物象。作者往往会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物象中,在阅读时,我们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如“月”一般多表达一种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夕阳”一般表现一种愁思,如:王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一般也是能够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有的干脆就是诗眼,我们在读这类诗歌时,一定要特别关注。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面上是写早出晚归,辛苦劳累,其实是“衣沾不足惜,但事愿无违”,这个“愿”字其实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愿”这个关键词就透露出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五)文言文复习,抓课内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的考查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考的有通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