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
打字:余世友、杨伟平、黄金重、史玲玲、韦钧苑、朱凤龙、刘广华、刘广华、魏忠仁
整理:龙辉校对:张庆君
解析人:云南昆明李怀平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此题只要读懂材料即可做对。

从“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并把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此题关键要注意“宋代”这一历史时期。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风俗画等出现和增多。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明显与封建传统道德相违背,但其故事确在宋代杭州流传,反应的只能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D。

【答案】:D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再结合材料反应的信息: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可得知答案为B。

【答案】:B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此题一要注意是南宋理学家王阳明说的话,二要认真细读材料,联系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可得出答案为D。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答案】:D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
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解析】:从“依样画葫芦”,再结合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弊端逐渐暴露的史实,可判定答案为B。

此题D项的干扰性较大。

【答案】:B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此题从材料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再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趋势,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张謇是晚清状元、立宪派领袖,其投资实业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体现,结合时间“1895年”(19世纪末),只有A答案符合题意。

【答案】:A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192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只出现了党的一些早期组织,毛泽东乃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之一。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暴力夺取政权”的道路。

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此题联系教材内容和题干的表述,可首先排除A、B两项。

剩下的C、D两项很难取舍。

C项,1958年时,中苏关系尚未恶化,两国关系恶化是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即1959——1961年。

D项,1957年,中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起得了巨大成就,农业也按计划完成,但增长有限,似乎与题干表述的意思是相符的。

参考答案为D。

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目只能孤注一掷了,为节省时间,应当机立断,在剩下的两个答案中任选一个。

【答案】:D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2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

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1992年下海经商的人增多,可判定答案为A。

【答案】:A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罗马法”属新教材内容,是新增的考点。

本题只要细读材料,再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判定答案为B。

本题D项具有干扰性。

【答案】:B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此题为图表型材料选择题,做此类题一要注意看时间,二要注意看数字或百分比的变化。

当然也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

从图片上看时间分别为“1965年”和“1995年”。

从所占比重看,1965年时,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相对较少,而到1995年时,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所占份额相对增多,其他工业国、拉美和非洲有所减少,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无多大变化。

再结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20世纪50、6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危机和“滞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

综合判断,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新材料、新情景、新思路”的材料型解析题(或材料型问答题),材料相对于课本是全新的,而答案通过材料和教材又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另外,本题以“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考查的实际上是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考生初一看,可能觉得材料有些生疏,感觉考得有的偏,但通过细读材料和问题,再联系教材一想,找准是考查第二、三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就觉得难度不怎么大了,心中也就踏实了。

题中的三个问结合材料和教材都可以归纳出答案,难度适中。

【答案】:
(1)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规定;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材料型问答题,考生不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答题时,只要选取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即可。

【答案】:略。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5分)新课标第一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0分)
【解析】:此题考查王莽改革的目的和失败的原因,材料属白话文,难度不大,只要认真读懂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王莽改革作为一次失败的改革,在中外改革史上并不
占有重要地位,历来考试并未作为重点,联系当今社会现实,以这样的方式考查,意味深长。

【答案】: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

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9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比、分析材料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关键在第一问,对考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回答此问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两个时间,一个是“1936年”,另一个是“1946年”,然后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比分析作答。

第二问联系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情况来归纳作答。

实际上是涉及到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国共两党参会的目的和斗争的焦点。

【答案】:
(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国际因素的制约。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
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9分)
【解析】:此题第一问,关键在读懂材料中凯恩斯的主张,这对考生有一定的难度,而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要求考生是比较熟悉的。

凯恩斯关于赔款问题的主张可在材料中逐一归纳,再结合教材中英、法等国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要求对比分析回答。

第二问要注意回答要全面,避免遗漏。

【答案】:新课标第一网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的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过分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合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

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

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

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

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江河所终极。

死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6分)
【解析】:道光皇帝是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皇帝,通常认为他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罪魁祸首。

关于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其禁烟政策的评价,对考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

考生比较熟悉的是林则徐的禁烟政策和措施。

第一问关键在读懂材料,关于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可比照鸦片输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危害来回答,至于措施,要通过材料归纳回答。

第二问可比照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来评价,因为林则徐是道光帝委派的主持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他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道光帝的意图。

同时还要注意战争期间和战争前后道光帝对英态度的变化。

【答案】:
(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机财政。

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

(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B D B C A C D A B C
40.(25分)
(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41.(12分)略。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会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名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

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罚办吸食者。

(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