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上课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内容提要: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和分离焦虑以及幼儿心理能力有限所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幼儿社会角色的转变造成的。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家长首先要带幼儿熟悉幼儿的环境,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入园指导;教师要为幼儿营造温暖、快乐的幼儿生活,运用教育技巧,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适应依恋焦虑恐惧
正文:
由于幼儿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不适应,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孩子适应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诸多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指导性策略,与家长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学分析
1.安全需要的缺失与恐惧心理
安全需要的缺失以及伴随而来的恐惧心理,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因。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对幼儿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自信的;而当幼儿离开亲人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幼儿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由于安全需要的缺乏,伴之而来的是幼儿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产生了幼儿对上幼儿园的抗拒。
2.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
亲子依恋是指幼儿对父母或其他扶养人表现出十分依恋、难以离舍的情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幼儿心情愉快,有安全感,能和别人正常交往。父母一旦离开了,幼儿立刻表现出悲伤情绪,有安全缺失感、受挫感和焦虑感,人际交往异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后产生的忧伤、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绪体验。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幼儿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因为幼儿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的影响,他们初次离开亲人时很容易形成分离焦虑。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幼儿面对亲人离去而陷入分离焦虑之中,导致了幼儿入园适应困难。
3.心理能力限制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刚刚入园,就要面对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结交新朋友、培养新常规、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再加上家长的过渡保护,造成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适应能力较差。这也加剧了幼儿不爱入园的心理障碍。
(二)社会学分析
1. 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
入园前,幼儿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独生子女更是如此,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集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不喜欢上幼儿园的重要因素。
2.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庭中,幼儿所面对的是与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他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养育关系是不可取代的。而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
3、社会角色的改变
幼儿在家中往往是所有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在心理上有满足感和自豪感。而入园后,教师对所有的小朋友一视同仁,幼儿失去了那种“集宠爱于一身”、和“备受瞩目”的感觉,一下从“小皇帝”的位置上掉下来,心理落差大,因此,入园后有很大的不适应。
二、幼儿入园适应的指导策略
(一)做好入园的准备
1.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家长可在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感受幼儿园各种玩具的趣味性;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休息室、厕所、大型玩具等设施,使幼儿对幼儿园有初步的印象,消除陌生和恐惧;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早操、游戏、活动情况,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兴趣,从心理上做好入园准备;另外,还可以让幼儿认识班里的老师,结识幼儿园的新朋友,使幼儿入园后不感到孤独和无助。
2.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减少幼儿对父母的完全依恋。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关。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时就更易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如,带幼儿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参加社区活动、经常到集体场所玩耍、多与陌生的同龄儿童交往等,使幼儿初步
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3.培养幼儿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分离焦虑的产生与幼儿的生活能力差、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适应幼儿园的要求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指导幼儿会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另外,注意创设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洗漱、按时睡觉等。
(二)运用教育技巧,逐步完善幼儿入园行为。
首先,入园初期,教师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规范要求。入园时,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幼儿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如果刚入园就要求孩子听讲时要坐好、喝水要排队、吃饭不挑食、见到老师要问好等,就会让孩子马上感到不自由,从而产生不喜欢上幼儿园的情绪。这时,教师应竭尽全力关爱每一位幼儿,尽量满足幼儿的要求,使幼儿切身感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慢慢消除幼儿的担心和恐惧,使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
其次,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挑食、霸道、自私、睡觉时喜欢抱着毛绒玩具等等,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暂且让幼儿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绝不能呵斥、鄙视,而要精心地照顾他们,等幼儿慢慢适应后,再帮助他们渐渐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第三,适当缩短在园时间。改变以往新生入园后,就开始进行全天生活的做法,在入园的前两周,对哭闹厉害的幼儿,可以尝试让孩子回家午睡,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度期,淡化分离痛苦,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四,组织活泼有趣的游戏,减少分离痛苦。
刚入园时,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各种有趣的游戏,如:戴头饰做模仿动作;玩开火车、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拍皮球、手偶游戏等。总之,教师要不断变化游戏的花样,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忘记回家。有的教师感觉刚入园的孩子难以组织,任由幼儿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