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第一幕课件解析
老舍《茶馆 第一幕》简洁课件.ppt
![老舍《茶馆 第一幕》简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3c4e0ba300a6c30c229f6e.png)
严庄坤课件 2016.10.20
老舍( 1899 ~ 1966 )现代作家、 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 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 界声誉。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 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 因被迫害投湖自尽。曾因创作优秀 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 术家”称号。 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 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柳 家大院》、《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 《方珍珠》。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 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 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 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 吧?‛ ——满清覆灭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 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 改回来呢!‛ ——政局动荡 ——通货膨胀 大兵:‚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 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半殖民地时代 ‚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 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 五千现大洋!‛ ——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王利发
圆滑 善于应酬 精明干练 胆小自私
裕泰茶馆的掌柜 1.继承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对李三、康顺子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对难民 对巡警大兵、特务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厌恶、仍笑脸相迎 对刘麻子 3.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 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 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茶馆》第一幕课件PPT
![《茶馆》第一幕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01d6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f.png)
灯光音响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灯光渲染气氛
运用明暗交替、色彩变化的灯光,表现出茶馆内不同场景和时间段的气氛变化。
音响增强效果
通过背景音乐、音效等音响手段,营造出茶馆的喧闹、嘈杂等特定氛围。
演员表演技巧评价
角色塑造生动
演员们通过准确的语音、语调、动作和 表情,成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 。
秦仲义与其他人物关系探讨
01 02
与王利发的关系
秦仲义是王利发的房东,两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租佃关系。秦仲义对于 王利发的经营方式和为人处世有着一定的不满和批评,两人之间也存在 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与常四爷的关系
常四爷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旗人,与秦仲义有着一定的共同语 言和思想共鸣。两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和互助关系。
创作历程
从小熟悉城市贫民生活, 作品多取材于此,关注社 会现实。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等,话剧《茶 馆》《龙须沟》等。
《茶馆》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以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北京为背景 ,通过茶馆这一特殊场所,展现 社会各阶层的命运变迁。
历史意义
揭示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王朝到民 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人民 生活的影响。
通过王利发的言辞,透露出他对 茶馆经营的担忧和对社会动荡的
不安。
常客的言外之意
常客们的吹嘘和炫耀,暗示了他们 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虚荣和堕落。
秦仲义的讽刺
秦仲义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清朝政府 的不满和对社会现状的讽刺。
幽默讽刺手法运用举例
对比讽刺
如庞太监与康顺子的对话,通过 对比讽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
《茶馆》第一幕社会现象分析与批判
![《茶馆》第一幕社会现象分析与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b8dfd3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1.png)
人物塑造: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情节安排:通过紧凑的情节安排,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 语言运用:运用了北京方言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舞台设计:通过简洁的舞台设计和布景,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时代感
文学价值:老舍的创作风格与 文学成就
社会网络:人物所处的社会 背景和人际关系网,如家族、 行业、政治圈子等
人物关系:主要人物之间的 关系,如父子、夫妻、朋友 等
社会阶层:人物所处社会阶 层和地位,如贫富、贵贱、
高低等
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性格 特点、行为举止、外貌特征
等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特点 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 社会现象背后的阶层分化原因 阶层分化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批判社会黑暗 面:揭示社会 不公、道德沦
丧等现象
呼唤正义:强 调正义和公平 的重要性,倡
导社会公正
坚守良知:强 调个人良知和 道德底线,反
对道德沦丧
积极向上:传 递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的人
生态度
语言幽默风趣, 富有生活气息
刻画人物形象生 动,具有鲜明的 个性特征
情节紧凑,故事 性强,引人入胜
反映社会现象深 刻,具有现实意 义
表达了对社会变 革的渴望与追求
揭示人性的弱点: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 造,展现出人性的 自私、贪婪、虚伪 等弱点
批判社会现象:通 过对社会现象的描 写,揭示出社会中 存在的道德沦丧、 人心不古等问题
倡导人性救赎:通 过主人公的成长和 转变,表达出对人 性救赎的渴望和追 求
价值取向: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关爱、 理解和宽容,倡导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权力斗争:王利发与巡警、地痞的斗争,揭示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腐败现象:官员贪污受贿,社会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社会根源:封建专制制度的遗留问题,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批判意义: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引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思考与追求
《茶馆》优秀课件解析 完整版(1)
![《茶馆》优秀课件解析 完整版(1)](https://img.taocdn.com/s3/m/15598d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e.png)
《茶馆》优秀课件解析完整版(1)《茶馆》是中国著名的话剧,被誉为“中国话剧之父”的鲁迅曾在其批评日记中高度评价过《茶馆》。
是一部以民间小调为基础的剧目,情节、人物和对话语言都十分贴近现实生活。
《茶馆》反映了晚清时期百姓生活、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等方方面面,也是一部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经典剧作。
下面,我们来看看针对《茶馆》创作的优秀课件分析:一、介绍《茶馆》的创作背景:通过介绍鲁迅创作《茶馆》的背景、演职人员与受众群体等,从多个角度全面描述了这部剧作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茶馆》的演出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剧情解读: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茶馆》的故事情节,引导观众深入了解剧中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及人物经历等。
通过解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剧情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价值和时代表达等。
三、角色分析:对剧中的关键角色进行深度分析,阐述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在剧中扮演的角色,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故事的必要条件,同时让学生能够感悟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四、主题思考:从文化、历史、社会和人的精神层面等多个角度来思考《茶馆》所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分析剧中的情节故事和人物形象,导引学生有所领悟。
同时,也促使学生思考人性、历史和传递文化思想等重要问题。
五、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茶馆》与其他经典剧目进行对比,阐释鲁迅在创作《茶馆》时的创新之处,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茶馆》在文学艺术上的意义,加深对其文化价值的认知。
总结:这份课件让我们窥探了《茶馆》这部经典作品的背后,了解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从介绍创作背景和剧情解读到角色分析和主题思考,最后到与其他经典剧目的对比分析,融合了多种分析方法和角度,通过深层次的讲解和比较,提供给观众更加深入的文化认知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对于提升对观众对《茶馆》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具有很大的帮助。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上)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0aba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3.png)
阶层
人物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 乡妇、小妞、康顺子。 秦仲义 松二爷,常四爷,茶客甲乙丙丁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
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社会渣滓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 流氓黄胖子
——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生活剪影
刘麻子拉纤 康六卖女
矛盾冲突 社会渣滓与下层民众 的矛盾
时代特征 农村经济破产,民不聊生
刘麻子卖表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中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犯 常四爷骂洋货 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刘麻麻子子::您您爱二吗位?真就早让班给儿您!!(一掏句出话鼻,烟五壶两,X倒XX烟!)您您玩试够试了这,个不!爱刚再装要来了的,,我还 照地数道退的钱英!国东造西,真又地细道又,纯传!家的玩艺! 常常四四爷爷::我唉这!儿连正鼻咂烟摸也这得个从味外儿洋:来咱!们这一得个往人外身流上多有少多XX少X啊洋!玩艺儿啊!老刘, 就刘看麻你子身:上咱吧们:大洋清鼻国烟有,的洋是表银,山洋,缎永大远衫花,不洋完布!裤您褂坐…着…,我办点小事!(领 刘康麻六子找:了洋个东座西儿可)真是漂亮呢!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个乡下脑壳,谁还理我 呀! 常四爷: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刘麻子:松二爷,留下这个表吧,这年月,带着这么好的洋表,会教人另眼看 待!是不是这么说,您哪?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 上) 老舍
曹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 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王蒙: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 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节选)》ppt课件
![《茶馆(节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d2986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c.png)
地道的“京味”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 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常四爷的“我这儿 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 京风味;
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 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
人物形象
懒散无能
善良却 胆小怯懦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3)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从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 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 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 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5)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人物
行为
唐铁嘴
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刘麻子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宋恩子、吴祥子
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 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人物 王利发 常四爷 松二爷 刘麻子 唐铁嘴 秦仲义 王利发
人物形象
(宋恩子、吴祥子抓常四爷入狱)
冲突本质
爱国者与地痞流氓之间的冲突
权贵与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旧社会人 吃人的黑暗本质
封建小业主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
(守旧派) 人民与社会的矛盾:些事这些人,这些冲突,都有什么意义?
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崛起、洋货倾销中国 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这揭示了腐朽的旧时代 必然被埋葬,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2024版《茶馆》PPT课件
![2024版《茶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b22f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f.png)
通过茶馆这一小舞台,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沧 桑巨变
独特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
采用“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 以茶馆为场景,让各色人物在茶
馆的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悲喜剧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 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 戏剧的冲突和感染力
鲜明地域文化色彩
展现了北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 风土人情
传播策略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要 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如翻译、
改编、推广等。
中国话剧走向世界趋势探讨
国际化趋势
01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话剧也逐渐走向世
界舞台,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发展
02
中国话剧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探索适合
国际市场的演出形式和传播方式。
幽默与讽刺 台词中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元素,既让人捧腹大 笑,又引人深思,展现了老舍先生独特的艺术风 格。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使得台词更加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
05
观众反响与演出情况
观众评价和反馈汇总
观众对《茶馆》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剧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注入了新的 时代元素,使得传统戏剧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化自信
03
中国话剧走向世界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创作动机
老舍通过《茶馆》这部作品,旨在 反映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表达对旧时代的批判和对新时代的 期望。
老舍生平与文学成就
老舍生平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 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茶馆》第一幕课件分析(完整版)
![《茶馆》第一幕课件分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5aeb1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1.png)
对农村生活的悲情揭示:
《茶馆》第一幕写到:尽说媒拉纤为能事的刘麻子在做一桩买卖 ,是在替庞太监说媒,而即将成为其妻子的是年仅十五岁的农村 姑娘康顺子。康顺子的父亲康六本是京郊一老实巴交的农民,奈 何“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一家大小一天还吃不上一顿粥,再 加上东家逼债,在一句“爸不是人,是畜生”的自责中将其卖掉。 康顺子--一个农村姑娘,其身价尽是屈指可数的十两银子。当 康六提出质疑时,刘麻子则说:“找便你们全村儿,找的出十两 银子不出?在乡村五斤白面换个孩子。”康六听后竟默认了,可 见刘麻子所言并不假,由此我们见到农村经济在衰退,农民贫困 以至到了卖子换粮的悲惨境地。可是在当时的农村卖儿卖女的岂 是康六一家,在该幕中一个乡妇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进了茶馆 ,肯求“那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卖自己 的亲生女儿,其间有不舍、有无奈、或许还包孕着更大的恨。回 首该幕中,刘麻子的一块洋表就值五两银子,在那个年代,活生 生的人竟没有一块洋表值钱。康六父女以及乡妇的遭遇反映了农 村的破产,农民生活的贫困,老舍先生也以此完成了对农村生活 的悲情揭示。
《茶馆》借北京城一个名叫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一是康梁维
新变法失败后的清末;二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统治的民国初年; 三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变化,展示了19世纪末到20 世纪中叶近50年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五十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驾驭这种历史概括,作者选择了自身的
生活经历,避开了不熟知的社会问题,他说:“在这些变迁中,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秦仲义一心想走实业救国之路,在他看来办“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就的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朗朗赤子之 心让这位“财大业大心胸大”的民族资本家“把本钱拢在一块开工 厂”了。可树大招风,日本人一入侵,他的工厂便被“合作过去了 ”,“盼星星盼月亮”,等到了进北平的国民党,可是鉴于其于日 本的合作史,沈处长以逆产处理了仓库的货,并拆毁了作为逆产 的明证――工厂。由此彻底毁灭了秦二爷富国裕民的希望,眼见 四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后,他道出“有钱呀,就应当吃喝嫖赌、胡 作非为,可千万别做好事。”的自嘲,意识到全世界也找不到这 样腐败的政府。
《茶馆》第一幕解析PPT幻灯片课件
![《茶馆》第一幕解析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22e858580216fc710afd03.png)
性 )
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是很同情的,
叫李三要两个烂肉中面学语,文在给线她-免们费资吃源。站:
13
有鲜明的正
义感和强烈 常
的爱国意识,
四 爷
富有同情心。
形 象
分
析
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历史 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 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14
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 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 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 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 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 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 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腐朽。
爷 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女儿,忧虑“大清国要 形 完!”
象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
分 一副侠肠。
析
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
( 您去冲锋打仗!”
语 言
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 洋饭的!”
与 个
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 儿,给拉拢这路事!”
17
唐铁嘴 宋恩子
刘麻子 吴祥子
18
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 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 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 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
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 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 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 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 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 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茶馆》讲解ppt课件
![《茶馆》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97626ef7ec4afe04a1df73.png)
常四爷视角(参与者)
一、鸽子之争(王利发、唐铁嘴、松二爷、常四爷、
二德子、马五爷)
三、救民意见(王利发、秦仲义、唐铁嘴、小妞、乡
妇、李三、常四爷)
五、常松被铺(松二爷、常四爷、宋恩子、吴祥子、
黄胖子、众、王利发)
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 表现出怎样的人物性格?
反映社会现状
一、鸽子之争 ——清末豪门骄奢,官欺百姓,流氓狂妄,官怕 洋人 三、救民意见 ——穷人活不下去,经济崩溃,有识之士发现救 国道路 五、常松被铺 ——黑暗世道下特务密布,好人遭殃
关于《茶馆》
阅读舞台说明
时间:1898年初秋的上午 背景:戊戌变法失败 地点:背景,裕泰大茶馆
中 国 1898
“那时候的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的势
力越来越大,弄得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 识分子见此情形,就想变法、改良,劝皇帝维新。 也有的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是,统治阶级中 的顽固派不肯改良,反而把维新派的头脑杀了几 个,把改良的办法一概打倒。戏中的第一幕,正 说的是顽固派得势以后,连太监都想娶老婆,而 乡下人依然卖儿卖女,特务们也更加猖狂,随便 抓人问罪。” ——老舍谈《茶馆》
老舍谈《茶馆》
“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 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
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 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 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没有直接关 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 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 时代的冲突。 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 联系。
《茶馆》全文分析PPT教学课件
![《茶馆》全文分析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c9621c2af90242a895e5fc.png)
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各是什么 样的形象?
要 求: 先找出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台
词,然后概括其性格特点
25
王利发
身份:
茶馆掌柜
个性语言:
多说好话,多请安,讨 人人的喜欢
主要活动: 应酬顾客
26
裕泰茶馆的掌柜
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多说好话,多作揖。
王利发
对李三、康顺子 对难民
15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 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16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 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康六卖女 (农村经济凋敝)
常四爷骂洋货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鸽子之争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常四爷被抓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庞太监买妻 (封建统治的荒淫)
19
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关 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 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 “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 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 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 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 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 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 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 教训,显示了一个 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 概括。
茶馆第一幕课件
![茶馆第一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6b77cc0912a21615792904.png)
《茶馆》第一幕课件
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五、巩固:展示课内练习:判断文中人物矛盾、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社会现实的联系,做连线题。
六、拓展:课外练笔:试以“大茶馆,小社会”为题,写一篇文艺短评。
附:备课小结
没有中心故事,只是像一幅长卷;教学中若将其展开,逐一品评,相信每一幅画面也皆有滋味,但可能会陷入琐屑繁冗的泥淖。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在以“茶馆__社会”为主线,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板书设计:
茶馆
“人民艺术家”老舍
开场:三人对话
巡警摊派勤索(难忆央告)
唐铁嘴租房被拒绝(报童卖报)
常四爷、松二爷祝贺开张
特务敲诈勒索(和常四爷交锋)
(和刘麻子交锋)
康顺子找工作
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
(崔久峰的悲观)。
茶馆节选ppt课件第一幕
![茶馆节选ppt课件第一幕](https://img.taocdn.com/s3/m/76e6fd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8.png)
茶馆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 ,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融 入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
02
茶馆节选内容概述
节选部分的主题和情节
主题
茶馆的兴衰
情节
通过描述茶馆老板王利发的人生经历,展现了茶馆由盛转衰的过程,反映了社 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节选部分的人物和角色
01
02
03
王利发
茶馆老板,精明能干,善 于经营,但最终无法抵挡 历史的洪流。
老陈
茶馆的老顾客,见证了茶 馆的兴衰,对茶馆有着深 厚的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李
王利发的儿子,对茶馆的 经营方式持不同意见,试 图改变茶馆的经营模式。
节选部分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通过对茶馆的描 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
特点
语言朴实自然,情节紧凑,人物 形象鲜明,刻画细腻,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茶馆节选ppt课件 第一幕
目录
• 茶馆简介 • 茶馆节选内容概述 • 节选部分的具体分析 • 节选部分的主题思考
01
茶馆简介
茶馆的历史背景
茶馆起源于唐代,最 初是文人墨客的雅集 之地。
明清时期,茶馆文化 达到鼎盛,成为社交 、商务和信息交流的 重要平台。
宋代茶馆发展壮大,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 重要场所。
情节的高潮与结局
在《茶馆》中,老舍精心设计了情节的高潮和结局,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这些 高潮和结局不仅让读者过瘾,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情节结构的艺术特色
老舍在《茶馆》中运用了独特的情节结构艺术特色,如倒叙、闪回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 引人入胜。这些艺术特色不仅展现了老舍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事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
充满幽默风格的语言
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似可笑,却激起人 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 ,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 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
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 清的事儿!”。既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 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茶 馆
老舍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 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 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 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 害而投湖自尽。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 有:长篇小说《赵子曰》,《二马》、《猫城 记》、《离婚》、《骆驼样子》、《火葬》、 《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 (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 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 藻集》、《火车集》、《贫血集》,
王利发 李三 难民 康顺子 人民苦难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 主义势力 及其奴才 走狗 茶馆 ﹙王利发﹚
庞太监 吴、宋 马五爷 黄胖子 刘麻子 唐铁嘴
遗老哀叹 ﹙松二爷﹚
人民反抗爱国 ﹙常四爷﹚
实业救国 ﹙秦仲义﹚
主要事件: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马五爷施威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康六卖女 (农村经济凋敝) 常四爷骂洋货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鸽子之争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庞太监买妻 (封建统治的荒淫) 常四爷被抓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 您去冲锋打仗!” 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 洋饭的!”
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 儿,给拉拢这路事!”
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是很同情的, 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
有鲜明的正 义感和强烈 常 四 的爱国意识, 爷 富有同情心。 形 象
常 四 爷 形 象 分 析 ( 语 言 与 个 性 )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 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 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 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女儿,忧虑“大清国要 完!”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 一副侠肠。
裕泰茶馆的掌柜
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王利发
对李三、康顺子
对难民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对巡警大兵、特务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对刘麻子 厌恶、仍笑脸相迎
圆滑 善于应酬 精明干练 胆小自私
3.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 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 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 国热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 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 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分 析
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历史 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 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 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 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 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 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 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 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腐朽。
人物形象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的商人。
唐铁嘴:抽大烟,油腔滑调的流氓。 松二爷: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旗人。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旗人。 二德子:打手,凶悍,野蛮。 马王爷:被称职为吃洋饭的洋奴。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六: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女。 黄胖子:出面调停纠纷的黑社会人物。 李三:打工为生,雇农。 秦仲义:裕泰大茶馆的房主。小财主。 庞太监: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 宁恩子,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 治阶级的瓜牙。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 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 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 本人的戏。
特殊的戏剧冲突
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人物之间并没有 正面的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他们与茶馆的 兴衰无直接关系,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着。而正 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 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 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松二爷形象分析
心眼好, 胆小怕事, 懒散无能,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 人的典型,反映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腐 朽。
《茶馆》 人 物 众 生 相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
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 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剧情(背景)介绍
第二幕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洋人操纵 军阀相互开战,因而富了洋人,苦了百 姓…… 第三幕 北京被日军阀霸占了8年,老百 姓好不容易盼来了胜利,又来了国民党, 日子照样不好过,甚至连最善于应付的 茶馆老掌柜也上吊了。什么都完了,只 盼着八路军来解放……
《茶馆》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 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 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 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 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唐铁嘴
刘麻子
宋恩子
吴祥子
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 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 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 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
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 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 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 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 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 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剧本《龙须沟》、 《茶馆》,另有《老 舍剧作全集》,《老 舍散文集》、《老舍 诗选》、《老舍文艺 评论集》和《老舍文 集》等。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 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 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 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 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 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 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 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 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的艺术特点
<一>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满幽默风格的语言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 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 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 ,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 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 步展开。
剧情(背景)介绍
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 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
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 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 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 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 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 顽固派得势后, 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 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