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农业地理知识点总结
![农业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06922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d.png)
农业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地理是研究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农业类型、农业区位等方面。
以下是对农业地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温度温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熟制。
例如,在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甚至多熟;而在寒带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不同农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水稻喜高温,小麦则相对耐寒。
2、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作物的选择。
湿润地区适合发展水田农业,种植水稻等作物;干旱地区则以旱地农业为主,如小麦、玉米等。
降水的季节分配也很重要,如果降水集中在夏季,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而降水稀少的季节,又可能面临干旱威胁,需要灌溉设施来保障农业生产。
3、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新疆地区光照充足,瓜果特别甜。
但过强的光照和高温可能导致农作物水分蒸发过快,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湿措施。
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1、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适合发展种植业,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2、山地山地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但可以发展林业、畜牧业或立体农业。
在山地的不同高度,可以种植不同的作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3、丘陵丘陵地区可以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但梯田的开垦需要注意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
三、土壤对农业的影响1、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例如,黑土肥力高,适合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红壤酸性强,肥力较低,需要改良后才能种植农作物。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能力。
肥沃的土壤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产量;而贫瘠的土壤则需要通过施肥等措施来提高肥力。
3、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包括砂土、壤土和黏土。
知识归纳、整理(农业区位和地域类型)
![知识归纳、整理(农业区位和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6cd0e7931b765ce050814d9.png)
社会经济因素 1、农业科学技术 1)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A 粗放经营 B 农业机械化、水利化水平高 2)减轻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A 温室栽培技术、冷藏技术 B 喷灌、滴灌(干旱地区,节水农业) 3)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生物技术) 2、消费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城郊菜地、果园、水 产、乳畜;美国乳畜带)布局(生产市场适销对路农产品) 3、交通运输——便利(需要保鲜的乳畜业、园艺业);农产 品市场空间扩展 4、劳动力素质和数量(水田农业;现代化农业) 5、国家政策和措施——税收、提高农产品价格
美国农业带的划分 1、依据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 2、棉花带的区位优势 1)地处亚热带,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 2)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3)土壤肥沃深厚 4)水陆交通便利 5)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高 6)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3、乳畜带的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利于牧草生长 (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条件: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城镇密布、需 求量大,市场条件好
特色农业
城郊农业 现代农业 石油农业 生态农业 迁移农业 灌溉农业 立体农业 基塘农业 绿洲农业
城郊农业 1、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以生产鲜活 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型农业 2、特点 1)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2)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农
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第一、二、三产业;种植业、 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食品、生化制药,运输业、超市等),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1、建立条件 1)粮食生产和基地好 2)商品率高(与人口、生产水平有关) 3)增产潜力大 2、主要商品粮基地 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 原、成都平原、江淮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3、有利及不利条件分析 我国的商品棉基地 1、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 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长) 2、有利及不利条件分析 A东部:秋晴、、 春旱 B西部:光照、、水源不足,节水灌溉技术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dc81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0.png)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一、土地利用和农业区位1. 土地利用类型a. 耕地:适合作物种植的土地,包括旱地和水田b. 林地:适合树木和其他植物生长的土地,包括森林和灌木地c. 牧地:适合畜牧业的土地,包括草原和草地d. 水域:可供渔业和水产养殖的水域2. 地形和气候对土地利用的影响a. 山地:不适合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但适合林业和放牧b. 平原: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如水稻、小麦、玉米等c. 河流和湖泊:提供了灌溉和水产养殖的条件d. 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等水田作物种植,寒冷干燥的气候适合小麦等旱地作物种植3. 农业区位因素a. 交通: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和供应b. 市场:临近市场的农业地区有利于销售和物流c. 劳动力:人口密集地区有劳动力供应充足d. 资金:金融机构的支持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农作物种植与管理1. 主要农作物类型a.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b.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蔬菜等c. 特色作物:茶叶、咖啡、葡萄等2. 农作物的生长要素a. 光照:充足的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 温度:不同植物对温度要求不同,但一般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生长c. 湿度:适度的湿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过度的干旱或湿润都会影响生长d. 土壤和肥料:适宜的土壤类型和充足的营养物质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3. 农作物的管理a. 土地准备:翻耕、施肥、灌溉等工作是农作物种植的前期准备b. 农作物种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季节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种植c.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d. 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三、畜牧业和水产养殖1. 畜牧业a. 牲畜:牛、羊、猪等b. 家禽:鸡、鸭、鹅等c. 畜牧业的要素i. 草场和饲料:牲畜需要充足的食物才能健康生长ii. 劳动力:畜牧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进行管理和养护2. 水产养殖a. 淡水养殖:鱼、虾、蟹等b. 海水养殖:海产品、海藻等c. 水产养殖的要素i. 水质和水域: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水域是水产养殖的基础ii. 饲料和管理:合理的饲料和科学的管理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四、农业发展与问题1. 农业科技的发展a. 种子改良和育种技术: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b. 农药和化肥的研发: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质量c. 灌溉和水利设施:解决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2. 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a. 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b. 农业规模化:大型农场、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方式的兴起3. 农业问题a.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湿地减少等问题b.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c. 农业供给和需求不平衡:部分地区农产品供给过剩,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五、世界农业发展和合作1. 主要农业国家和地区a. 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巴西等b. 亚洲地区:中国、印度、日本等c. 欧洲地区:法国、德国、俄罗斯等2. 世界农业合作组织a. 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致力于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b.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旨在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c.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致力于解决全球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3. 农业贸易和市场a. 农产品贸易:世界各国之间大量进行农产品的贸易交流b. 农产品价格波动:全球农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以上是地理农业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88cd7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9.png)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农业的分布格局(一)东部季风区1.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旱作农业区。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同时也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
气候特点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及地下水。
2.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广泛,还盛产油菜、棉花等。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茶树、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降水丰富,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二)西部非季风区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盛产三河马、三河牛等优良畜种。
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绿洲农业,如新疆的绿洲农业,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种植棉花、瓜果等作物。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青藏高寒区主要发展高寒畜牧业,牦牛、藏绵羊等是当地特色畜种。
在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
气候高寒,为高原山地气候。
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一)粮食作物1.水稻喜高温多湿,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
2.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因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越冬,只能春季播种;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
3.玉米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二)经济作物1.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2.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3.花生主产区是山东、河南等地,多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b553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3.png)
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地域类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农业地域类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球农业发展的差异,还能够辅助我们对各地农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高考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点。
1. 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指的是根据农业发展的特点、方式和水平,将世界各地的农业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自然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农场经营区和现代农业区。
2. 自然农业区自然农业区是指农业生产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位于气候条件较差、土壤贫瘠或地形复杂的地区。
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如降水、温度和土壤等。
自然农业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且劳动密集型。
3. 集约农业区集约农业区是指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现代化,农田的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和灌溉条件。
集约农业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和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农田的利用效率较高,农产品产量较大。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4. 农场经营区农场经营区是指以经营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是农场集约化经营的结果,农场规模较大,规模经济得以发挥。
农场经营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经营程度较高。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存在于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5. 现代农业区现代农业区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高度技术化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采用农业科技成果,如基因改良、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等,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现代农业区通常位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荷兰和以色列等。
通过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原因。
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
对于理解和分析全球农业问题,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题目通常会涉及到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de93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1.png)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____的纺织厂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农业地域类型(归纳总结)
![农业地域类型(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83ee1755270722192ef782.png)
④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⑤灵活的安排农事
⑥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①位于雨影区,降水少
②水源不足
①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②——城市化水平高
2交通
3冷藏技术
4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③专业化程度高
劳动力短缺
机械化
混合
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①气候温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灌溉便利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稀少
①小麦、牧羊混合经营
②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适度规模经营
③建设水利工程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②平原辽阔、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①交通便利②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数量多
③科技发达
①种植小麦和玉米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经营
④商品率高
①农业成本较高
②能耗大
降低能耗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①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②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①交通便利②地广人稀
①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
③经济效益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培育良种牛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作物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地区、中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1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少日照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问题
解决措施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29e165561252d380eb6eca.png)
一、分布范围(地区及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二、区位优势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气候—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地形—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市场—稻米为当地的主食,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精耕细作一、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三、生产特点、成因及今后发展措施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单产高商品率低小农经营今后发展措施原因特点人均耕地少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民人口多自给为主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凭传统经验集约经营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大力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加大科技投入•[温馨提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问题及对策•(1)存在的三大问题:①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②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③科技水平低。
•(2)对策:①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②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③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二、商品谷物农业一、分布范围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的发达国家)二、美国发展的区位优势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水源工业——提供现代化工具和生产资料,机械化程度高交通——陆上交通与水运构成交通网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市场广阔、科技发达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可大规模经营商品谷物农业三、生产特点(判断商品谷物农业的依据)主要作物:玉米、小麦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面向市场四、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相似不同地形——三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有水源灌溉工业发达农工商一体化气候——雨热同期科技发达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可大规模经营交通便利美国一般为家庭经营,中国为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四、可借鉴之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模经营,可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三、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一、分布范围(牧牛)(牧羊)二、阿根廷发展的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一年四季都可放牧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距海港近,产品便于运出,促进商品经营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发展措施)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草原广布三、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我国牧区现状及发展现状:靠天养畜超载放牧可借鉴经验: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改善生态改善牧区交通条件完善畜产品的加工体系:公司+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化草场沙化、退化,生态恶化加大科技投入四、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一、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是墨累达令盆地 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科技政策市场交通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因素水源地形自然因素区位优势区位因素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励三、生产特点(优点)•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B. 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③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小麦-牧羊农场土地利用四、问题及对策处于大分水岭西侧,降水量较 少。
高中地理素材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高中地理素材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8d94558e9951e79a892724.png)
农业地域类型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aeca2b7fd5360cba1adb6f.png)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
土壤肥沃、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乳畜业
(大牧场以产肉为主,乳畜产品以奶为主)
北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市场、饲料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西欧乳畜业
①区位优势条件:自然:气候:温凉湿润,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地形:平坦开阔社会经济:人来自稠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发达、科技水平高、
种植精饲料作物
②区位特点:紧邻消费市场,分布于大城市城郊
地中海式农业
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
我国东北、西北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自然:优越
社会经济:交通发达
地广人稀
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的科技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农业一体化
农业成本高、
能耗大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区、玉米带)
①分布:中央大平原北部、中部
②区位优势:
自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地形:平坦广阔
粮食作物:小麦、大麦
地中海式水果:葡萄、柑橘、柠檬、无花果、油橄榄、玫瑰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a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有效地利用时间
c灵活安排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
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hs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hs](https://img.taocdn.com/s3/m/33b5d251b90d6c85ed3ac600.png)
及其他地长而言水分不足,而冬季水分又显得相对过多。
中海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分布a 地中海式农业(沿岸亚热带水果)b 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游牧业*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273a7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e.png)
混合农业有 ⑥ ;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①②③④⑥⑦;
粗放型农业有 ⑤
;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 ②③④⑥⑦ ;
自给型农业有 ①⑤
;
二、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 迁移农业
农业地域 “4W”学习分析方法:
“What”(哪一种):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 “Where”(哪里):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 “Why”(为什么):为什么在这里?
(分析分布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了解其形成条件)
“Work”(工作生产):生产特点是什么?
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我国的典型实例: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基塘生产(新颖的混合农业)分布:我国珠江三角洲
特点: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生态循环的过程:桑、 蚕、鱼三者结合,可 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
【合作探究】1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的有利条件
自然 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地形较平坦;有灌溉水源
有悠久的历史; 政府政策鼓励; 社会 耕作业已经实现商业化(消费市场广阔); 经济 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便利; 机械化水平高
【合作探究】2 利用图1中墨累--达令盆地位置图和下图,思考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问题2:水稻种植业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土壤、灌溉水源 有什么关系?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材料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85511915901020206409c4c.png)
克兰我国东北、西北产率高大牧场放牧美国、阿根温带大陆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商品率咼、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农业地域类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区位因素(优势)生产特点问题或解决措典型地区浪人利蔽人分水岭的[则影效阴及东水P4调混合农业现代混■&天业(澳人利亚)小左一牧半农场的农事安排忙孝闲手 忙季1 1 I3 I < 5fl 1 ■s L Q10 1 u 1 12犁地(tw>捕种(忙诵)生畏孽节 / \M (1CW) ^L轴羊園养n V -在冊Tfc 枚dtiSJ购卒毛c 忙昭)「在收劄后同… 査曰上啟恢 文档闲李忙乎闲李美国农业布局和季风水田农业丿业、觀麦kJ^___7小麦R理〜带牧和谁閃农■麗*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 •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 •南疆(天山以南)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注:世界三大长绒棉产地:中国南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完整版)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389da5ee06eff9aff80794.png)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社会经济:交通发达(水陆)
地广人稀
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
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的科技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优良的天然草场
地广人稀
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
经济效益好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牧牛业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因素(条件、优势)
生产特点
问题或解决措施
典型地区
水稻种植业
(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自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
经济:市场:稻米为主食,市场需求大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一大一小、三低一高)
亚洲水稻种植业不利条件:
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②生产技术落后
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主要种小麦、玉米)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市场: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科技:机械化程度高
政策:政府扶持鼓励
3生产特点(优点):a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d7ac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1.png)
区域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农业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1. 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
2. 根据人文条件划分,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的人文条件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二、我国农业区域划分我国农业区域划分主要分为北方农业区和南方农业区,北方农业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新疆伊犁河谷等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南方农业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西南山地等地,主要种植稻米、茶叶、水果等作物。
三、不同农业区域的特点1. 北方农业区: 冬季冷、夏季热,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
2. 南方农业区: 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水果等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
四、农业生产的系统工程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只有各个环节协调合作,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良好质量。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水利设施建设: 包括水库、灌溉渠道等,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需要。
2. 农田整理: 包括平整土地、排水设施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六、种植养殖生产1. 农作物种植: 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以及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
2. 畜禽养殖: 包括畜牧业和家禽养殖,控制疾病传播、科学饲养管理等。
七、农产品加工与流通1. 农产品加工: 包括农作物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农产品流通: 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合理。
八、集约化种植养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可采取集约化种植养殖方式,包括大田种植、规模养殖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九、农业绿色生产农业绿色生产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包括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等。
十、区域农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农业区域化发展和资源整合利用,可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优势产业培育、装备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措施。
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7db35d783e0912a2162a88.png)
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A 南亚、B 东南亚、C 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商品谷物农业读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2)作物:主要以A 小麦和B 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4)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高。
【易错提醒】(1)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并不都低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东亚的日本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
(2)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不一定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粮基地是以产粮为主,能稳定地提供大量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如我国东北地区;也可能为其他农业地域类型,如我国长江流域的季风水田农业。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中的两个小麦区的种植方式并不相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的为春小麦区,南部的为冬小麦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
【重点突破】1.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2)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商品谷物农业(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2)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①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不同之处:a.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b.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知识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1)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0d80e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2.png)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农业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与发展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农业地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接下来将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温带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热带适宜水稻、榨菜等的生长。
(2)土壤条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如河谷平原的黄土适宜小麦种植。
(3)水资源:农业依赖于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如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人文地理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提高农业产能以满足人口需求。
(2)交通条件: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临近交通干线的地区。
(3)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影响农业区位,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3)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农业补贴、农业税收政策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1.品种集约型农业地域:特点是品种多样,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适宜温带地区的果蔬种植业。
2.规模经营型农业地域:特点是经营规模大,生产集约,市场定位为大规模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种植。
3.林业型农业地域:特点是以林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区,适宜生态保护型农业、木材等的生产与发展。
4.特色农业地域:该地区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1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又称为季风水田农业。
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在河姆渡时期就有水稻种植的记录,可见亚洲重视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
从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丰富的地区,此外,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①气候:主要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区,这些气候都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
而水稻从生长习性来看,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大量水分。
②人口:分布在亚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世界上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布局在这里,可以利用这里的大量劳动力。
且该地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水稻单产量高,正好可以满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
③地形: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在平原区往往在河口三角洲和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水田管理,排灌方便。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为低山丘陵种植水稻要开发梯田。
且该地区土壤肥沃(人们培育出特色的水稻土)适宜种植水稻。
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拓展】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印度可耕地面积超过中国。
出口最多的是泰国。
(2)、特点:①小农经营。
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对于耕作投入的财力物力较少,机械化水平低,属于粗放型农业。
措施:集约化,现在很多农民已经将土地转租出去,且城市化使耕地越来越少,集约化势在必行。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农民精耕细作,使得稻谷的产量比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的总产量不大。
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受推崇,超级稻每公顷一万多千克。
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米到部分作为自用,出售的有限。
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③机械化水平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且水田不适合机械生产。
小农经营地块少,插秧机有所应用,但是主要依靠劳动力。
亚洲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
④水利工程量大。
灌溉是水稻的基础。
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级变化大,旱涝频发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很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⑤科技水平低,主要靠传统经验。
2大牧场放牧业对象:畜牧业用途:商品型(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美、阿、巴——牧牛业;奥、南非、新——牧羊业图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东侧大西洋西侧太平洋,内有拉布拉塔河流经,河口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深色区域是潘帕斯草原。
位于北部亚热带季风与南部温带大陆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年均10-20摄氏度,降水较丰沛适合牧草的生长。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西侧盛行西风,但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成为西风的背风坡,总体属于半干旱区。
对应植被为草地。
(2)区位优势:①自然条件:气候温和,牧场优良。
地形:整个位于拉布拉塔平原(南美第二大平原),潘帕斯是其中一部分,位于山脉东部阿根廷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相当平坦,是牛的天堂。
②交通:距布很近,离海港较近(为什么水稻没有分析交通?因为水稻是自给的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商品农业,商品需要及时送到市场。
阿根廷还修建了一条铁路,贯通安第斯山,连接智利的圣地亚哥,这是南美西海岸的重要海港。
③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土地租金低有利于扩大规模。
总结: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牧场优良;地广人稀,地租低廉,为牧牛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
(3)、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培育良种牛(值得我国学习内蒙古特色品种,三河马三河牛,我国四大牧场:内蒙、新疆、青海、西藏——条件最差,但有牦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为了扩大规模,扩大与市场的联系)、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天然草场不够,因为有季节性,尤其是温带地区。
因而为牲畜过冬准备饲料要准备人工牧场,天然草场也能得到保护)3商品谷物农业。
对象:种植业(小麦玉米)。
用途:商品农业。
投入:集约化(密集农业)(1)分布:美、加、澳、俄、阿、乌——家庭经营出口世界市场,我国主要分布与东北和西北,供应国内——国营。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代表: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世界粮食市场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商是美国。
占一半以上。
美国也是农业大国(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美国东北部为乳畜带,玉米带以南为混合农业,往南是棉花带,种植历史悠久,再往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美国西部是高原和山地,故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南部地中海气候,进行蔬菜花卉等园艺专业化生产。
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湿润②地形:三大纵列带。
西部高原山地,东部是古老而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占比例远超中国,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③土壤肥沃,黑土广布(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美国中部黑土分布)④水源:五大湖、密西西比河⑤交通:密西西比河(世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之一)与五大湖水运条件优越、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可以及时将中部粮食运送到各个港口。
⑥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便于扩大生产规模,是生产成本降低,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
⑦工业: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机械、化肥、农药(答题时写: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⑧科技: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科技指导,美国每个州都设有农业大学,并在每个地区都有科技推广机构。
(2)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械化水平高(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专业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4、乳畜业对象:畜牧业用途:商品农业投入:密集型农业——资金设备密集型(很多地区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肉奶加工厂)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在欧洲和美国五大湖地区,产品主要向本地城市提供乳肉产品。
(1)区位因素:影响其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是市场和饲料①、市场:商品农业需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这个市场与商品谷物农业有所不同,前者市场广阔面向世界市场,后者主要面向本地城市市场,因为其产品以变质,故其往往分布在靠近大城市的周围)在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发达的地区,乳肉产品的市场较大。
如,西欧乳畜业发达,因为该位置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发达,乳肉产品的市场比较大。
美国五大湖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经济最发达,工业化水平高,人口稠密,乳肉产品市场广阔。
②、饲料:和大牧场放牧业不同,放牧也是放牧,而乳畜业则是圈养,主要依靠饲料。
西欧饲料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降水丰富,特别适合多只牧草的生长,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为什么不种粮食?因为气候温凉,热量不足,光照不足,不适合谷物的成熟)欧洲的疯牛病就是因为其饲料出了问题,可见饲料的重要性。
欧洲英国、法国、丹麦的乳畜业都很发达。
③交通:商品农业对交通的要求较高。
美国东北部地区交通很便利。
中国的乳畜业集中在大城市的周围。
总结:欧洲乳畜业发达的原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市场: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食物偏好:奶制品交通:交通发达,运输便利科技: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5、混合农业即将畜牧业和种植业邮寄的结合起来,并且谷物和畜牧产品都是要作为商品手卖到市场上。
(1)特点: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类似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特别是澳大利亚,因为地广人稀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有限,商品率较高,以澳大利亚为例:养羊和小麦有机结合,这个区域称为小麦牧羊带。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其中东南角最为重要,面积大,产量高,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国土的东南部。
这里有一条墨累—达令河,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混合农业区。
澳洲牧羊业的优良品种—美利奴绵羊,羊毛品质很好。
(2)区位优势:①气候: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是一个半环状,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沙漠广布。
而东南部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分布有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为丰富,能够满足小麦、牧羊业的需求。
②:水源:墨累达令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但是由于大分水岭的阻挡,来自东部海洋的湿润气候无法到达,在大分水岭西侧形成雨影效应,故澳大利亚政府建设了东水西调工程。
因而,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③地形:墨累达令盆地地势平坦,盆地内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
商品农业更看重的是社会经济因素④交通:与每个港口间都有便利的交通相连,澳大利亚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堪培拉、墨尔本和悉尼都在东南部,便于供往国际市场。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故要靠近海港。
⑤市场:市场广阔,主要为英国(澳从前的宗主国),现在还包括中国和美国。
⑥政策:从前牧羊者没有土地,国家政策支持其土地。
⑦科技:机械化程度高(3)澳大利亚如何将小麦和牧羊有机结合的?有Array什么优势?①从左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年之中又有忙时也有闲时,小麦种植秋种和夏收是最为忙碌,牧羊忙时和其正好错开。
农民的时间充分利用,每个季节都有收益。
(注意: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和我国季节相反)1、2月犁地,为3、4月秋种做准备,10、11月收获。
而小麦播种忙时牧羊业主要为放牧,比较闲,一个人可以赶一大群羊。
最忙的是冬末春初剪羊毛的时候(春暖花开样也开始脱衣服了。
)这样就把两种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②收割完的麦地,把羊赶去放牧,下一季不种了,休耕一季,种植牧草。
这样有何好处?羊不仅会吃还会拉,土壤的肥力得到了补充,使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良性系统,土壤肥力得到保证。
③农民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总结: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时间安排的优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