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水平气流:解释风的概念,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梯度力:讲解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和作用摩擦力:介绍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地转偏向力: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二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2.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地形:讲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介绍温度和湿度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大气压力系统:解释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探讨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原因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气象图分析:分析气象图,让学生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小组讨论:讨论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形成和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3.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气候研究: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航空和航海: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和航海领域的作用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航空航海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应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实验结果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前沿知识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小组分享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进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6.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6.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7.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7.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8.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8.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9.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了解数值模拟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型构建:介绍数值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设置模拟结果分析:解释数值模拟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和应用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软件操作演示:进行数值模拟软件的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模拟过程学生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9.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教育与普及10.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必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教育意义: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学资源开发:介绍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普及方法:探讨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讨论如何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活动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进行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设计的演示第十一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11.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因素11.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概述: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天气图分析:介绍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的影响预报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预报中的应用1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小组分享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二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12.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12.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1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三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13.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1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1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四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1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14.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1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1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未来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1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包括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变化原因、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重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难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设计、课件、学情分析【教学环节】【新课引入】大气既然要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肯定会有力的作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促使大气运动的呢?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板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师绘制或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如下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
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
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
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板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那近地面的风又会是怎样的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如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压差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概念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作用使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第二章:风的形成和风向2.1 教学目标:了解风的形成过程和风向的确定方法掌握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2 教学内容:解释风的形成过程,包括气压差和地转偏向力介绍风向的确定方法,如罗盘和风向标的读取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如摩擦力和地形的影响2.3 教学方法:使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操作风向标和罗盘,让学生掌握风向的确定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通过风向标和罗盘的操作,评估学生对风向确定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风速和风向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掌握地形、摩擦力等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和引导作用解释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如地面粗糙度和风速探讨其他因素,如湿度、温度等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3 教学方法:使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其他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了解程度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评估学生对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其他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理解程度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如风向和风力的预测解释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如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的应用,如船舶的导航和风向的利用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的应用4.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应用的理解程度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5.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要点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和规律5.3 教学方法:使用实验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分组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系统6.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介绍大气环流模式,包括哈德利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高压带环流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气旋、季风系统等6.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动画,展示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的运作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6.4 教学评估:通过图表和动画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运作的理解程度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现象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水平运动关系的理解程度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7.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7.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如风向和风力的预测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如风场分析和气象模型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7.3 教学方法:使用气象图表和风场分析,展示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方法7.4 教学评估:通过气象图表和风场分析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准确性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方法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8.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法8.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物传播和气候变化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如空气质量预测和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8.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案例,展示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4 教学评估:通过图表和案例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前沿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9.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研究对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的贡献9.3 教学方法:使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让学生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贡献9.4 教学评估:通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阅读,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最新进展的理解程度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贡献的理解程度10.1 教学目标:展望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气候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2、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科学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四)美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欣赏教材中图片美。
2、关心自然,热爱科学的内在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难点: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三力”和风向。
3、疑点:热力环流,高空和地面空气流动方向相同,这个高空的高度为多少米。
4、解决办法:与生活实际联系,用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运用: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
3、德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然。
②理论联系实际。
(二)整体感知1、立体分析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2、平面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教学过程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它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请依据导学目标自学、合作研讨教材,或观看课件便知。
2、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板书]第三节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师生]共同画“热力环流图”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师问]地面为什么会出现冷热不均?它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造成。
冷的地方,空气下沉,热的地方空气上升。
[师问]这对高空气压状况有何影响?这对空气水平运动有何影响?[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冷的高空形成低气,热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进而高压空气向低压流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3、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学习重点:1.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的关系。
2.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学习难点:1.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的关系。
2.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一个自然现象。
请你思考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
板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既影响,又影响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区流向区的力。
方向:于等压线,由压指向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比;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往往越快。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不改变(1)方向:始终与风向,北半球偏、南半球偏;(2)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3.摩擦力——既影响,又影响(1)方向:与运动方向(2)可以减小请同学们读教材P34图2.7近地面的风,并且在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
即风向与之间成一夹角。
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
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当堂检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情况(北半球)。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教师总结: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如图。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依此原理,可以推导出风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通常称之为风压定律。
教师总结:近地面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结果,方向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风会受到哪些力
的影响。
认真读图,思考近地面风向及其形成原因
逐渐递进,讲解三种力对风向的影响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分类和特点;3.能够描述和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和效应。
教学内容:1.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a.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指空气在地球表面水平方向上的移动;b.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是气压差和地转偏向力;c.大气水平运动可以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风。
2.大气水平运动的分类和特点a.水平风:i.风的定义和表示方法ii. 风的分类:气压风、地转风、地形风、气压梯度风iii. 风的特点:风向、风速、风力等b.垂直流动:i.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ii. 对流、抬升和下沉等现象的影响与效应3.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和效应a.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i.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演变ii. 风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b.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i.风能的利用ii. 气象灾害的产生和预防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通过展示一幅漂亮的云朵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和大气运动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以PPT和多媒体形式,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并解释其原理和影响。
3.实验演示:利用气压计示范气压差产生的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实验;观察示范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解释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原理。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风现象进行研究,如台风、地形风、气压梯度风等,并通过讨论分享归纳出该风的特点、影响和效应。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如热带气旋、地区性风的形成和影响等。
6.总结回顾:在课堂最后,回顾和总结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并点明其对气候、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500字以上的短文,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分类和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教学资源和工具:1.PPT和多媒体设备2.实验器材:气压计、气球等3.案例资料和学生参考书籍4.小组讨论的题目和笔记本教学评价:1.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1.2大气的水平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让他们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地理研究和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案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气象现象,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大气水平运动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2.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水平运动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多媒体展示:播放大气水平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运动的过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运动知识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风向、风速、气旋、反气旋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阅读气象图表、分析实际案例等,巩固所学知识。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说明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定义;(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3)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对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影响;(4)学会利用地图、天气图等工具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观测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生动形象地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2)利用示范性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大气的水平运动过程;(3)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融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的影响。
2.教学难点:(1)把握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和机制;(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开始一段有关气象的记录片,介绍大气的运动过程和它对天气的影响。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
然后,通过示意图和实际天气图,解释冷、暖气团的移动和生成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的影响。
3.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验:通过展示示范性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大气水平运动的过程。
可以准备一个模拟地球、气温计、测风仪等道具,让学生自己操作并观测结果。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果,总结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4.探究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地图和实际天气图。
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和天气图的信息,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情况,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思考,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和解答。
5.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气象仪器和设备,观测本地大气的水平运动情况,并结合地图等工具进行记录和分析。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观测方案,并报告观测结果。
6.总结提高: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并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5: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
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
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很好。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doc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篇一: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与下沉);2、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热力环流模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于风的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摩擦力——即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二)风向:1、理想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面2、高空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平行等压面3、近地面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斜交等压面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2、认识热力环流及其产生的过程;3、掌握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等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2、能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在作用力影响下的风向;(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大气运动现象;2、认识热力环流及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3、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地面的热量来源于什么?学生:太阳辐射;老师:对流层中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学生:地面辐射;承转:对!那么,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所以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在各纬度之间分布不均,因此,导致各纬度之间存在气温差,对不对啊?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与水气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那么,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有两个知识,一是热量环流,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3. 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及其预测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的复杂水平运动过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看到云朵在天空中飘动时,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天气有怎样的影响?二、讲解1. 大气的水平运动概念: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流动,包括风、气旋等现象。
2.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解释大气水平运动是由地球自转、地球的不均匀加热和地球的自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如风向、气压变化等。
4. 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及其预测方法: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并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加深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
四、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来预测天气。
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观察当地天气变化并记录,或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首页)低压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②风向的画法:A、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B、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C、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F梯(虚线)十F偏(实线90°)十风吹来的方向D、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F梯(虚线)十F偏(实线45°)十风吹来的方向③偏*风:从*方向来的风偏了3.风力: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计算:气压差/水平实地距离二、案例探究【例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向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解析】影响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力的大小,因此不会影响风速,摩擦力不仅影响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大小,因此摩擦力既改变风向,也会改变风速。
这样分析的结果,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A【例2】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即可判定()A.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飞机在西风带中 D.风从北侧吹来【解析】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近地面)的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引言: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对于气象学的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结合常见的大气水平运动现象,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一、风的形成与分布1. 气压差引起的风运动在地球表面,由于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和气压梯度。
当空气压力差异较大时,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例如,气候带的形成就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处受到的日辐射不同,引起了气压差异,进而形成了各种气候带的风。
2. 科氏力和地转偏向在地球表面,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水平运动过程中会受到科氏力的影响而产生地转偏向。
科氏力会使得北半球的气流偏向右侧,南半球的气流偏向左侧。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纬度处不同,导致了科氏力的差异。
3. 地形与风的关系地形对风的运动也有重要影响。
当气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流动时,会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形成局地风系统,如谷地风、山谷风等。
二、风的分类和特点1. 根据运动范围分类根据风的运动范围,可以将风分为局地风和大尺度风。
局地风主要受地形和局地气候因素影响,范围较小;大尺度风则是指大范围的风系统,如季风、西风等。
2. 根据季节分类根据风的季节变化,可将风分为季风和非季风风。
季风主要是由于不同季节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导致的风系变化,非季风风则是指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的风系。
三、风力的测量与图示1. 风力的测量风力的测量可以采用风速计,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风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风速大小。
常用的风速计有风车式风速计和动力风速计。
2. 风力的图示为了直观地表示风力的大小和方向,通常使用风力图和风向图进行图示。
风力图用不同的等级或箭头表示风力的大小,风向图用箭头的方向表示风向。
四、风的变化与预测1. 风的变化规律风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压变化、地形、季节等。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2.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引发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水平运动的形式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曾经观察到过天空中的云彩飘动的现象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们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2.理论学习(20分钟)教师:大气中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中水平方向风的运动。
一起来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
1)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大气水平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太阳的辐射能量驱动下的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大气水平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垂直高度风向风速和水平吹拂半径。
2)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会造成由地球不同地区热量分配失衡引起的气压差,进而形成风。
-太阳能的辐射:太阳能的辐射是大气水平运动最主要的驱动力量,通过不同地区的辐射差异,引起了气温差异,进而形成风。
3.实验观察(25分钟)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观察。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3-4名同学,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用一根蜡烛,将其点燃后放在桌子上,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的运动轨迹。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实验步骤:1)将一根蜡烛点燃后放在桌子上。
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入新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什么是热力环流?【讲授新课】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
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热力环流[教师精讲]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投影)活动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
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投影)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篇:大气水平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第四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2.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教学难点: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教学方法:读图画图分析法探究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师: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那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看看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面请同学思考并来回答我几个问题。
(ppt放映)1.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请说出热力环流的实例有哪些?生:A.海拔、大气运动、气温B.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C.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请同学画出图示)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不错。
那么下面我请同学来猜个谜语,(ppt放映)谜面: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
跳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
打一自然现象?那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谜底是什么?生:风师:很好!同学们很聪明哦。
答案就是风。
的确,风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看到水面上的波纹,会想到风;听到树叶的沙沙声,也会想到风。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风的形成过程。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各个作用力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近地面或高空的风向、风力大小等 教学重难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画出风向
3、有风向和偏转关系可判断属于那个半球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请大家预习课本,并想一想风是怎样形成的?
气压梯度:(结合p31) 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结: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
设问思考: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只要存在合外力,物体的速
度就会一直增大,风速会一直增大下去吗?
板图:(风向和地转偏向力的渐变)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提问: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什么关系? 小结: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转承:高空大气只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近地面的大气还会受
1002
1002 1010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气最终是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作用下达到平衡的。
展示三力平衡图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小结:在三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活动:p32(2) 总结:
讲解:由于存在水平气压差,大气就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那么风力有大有小,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