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分析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作者:王海鹰,王霞,王晓红,赵丽华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方法:将1746例EH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各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在夜间收缩压(n SBP)、日间收缩压(d 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脉压(24 h PP)、血压变异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以SBP、PP升高、IS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为主。
关键词:高血压;中老年;动态血压高血压病(EH)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是医生办公室测量血压或患者自测血压,但两者不能代表患者一天24 h的血压,更不能反映血压的波动及变异以及夜间睡眠血压和血压昼夜变化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种长时间内(通常24 h)无创的血压监测,可以全面、动态、详尽地反映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变化情况,克服上述缺点,弥补前者的不足,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就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进行探讨,了解不同年龄组间血压的变化。
1 临床资料对1996~2004年3月临床诊断为EH患者176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者。
其中12例因记录时间不足22 h、4例无效记录大于总血压记录的20 %而被排除,共有1746例病人进入本研究。
根据年龄将入选病人分为两组:>60岁者进入老年组,<60岁者进入中青年组。
两组一般情况对照见表1肥胖入选标准:男性身体质量指数(BMI)> 26 kg/m2、女性 >25 kg/m2;吸烟入选标准:每日吸烟10支以上,连续5年以上;高脂血症:指血清胆固醇>5.72 mmol /L、甘油三酯 >1.70 mmol /L、高密度脂蛋白< 0.91 mmol /L。
如何解读动态血压检测报告——24小时血压变化的规律
24小时血管压力变化的规律白昼血压水平较高,夜晚睡眠时血压水平较低,在清晨4:00-5:00 点开始上升,6:00-8:00 点(也有报道为8:00-9:00 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6:00-18:00 点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0:00-2:00 点(也有报道2:00-3:00 点)达低谷并维持到4:00-5:00 点,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
血压的这种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部分学者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PER)即白昼均值与夜间均值之差除以白昼均值作为判断ABPM 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一般以≥10%表示正常昼夜节律,<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根据24 小时动态血压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一天分为24 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的平均收缩压或平均舒张压的曲线图,分析呈“杓型”改变,即夜间血压下降。
反之为“非杓型”改变。
最近有学者报道了第三种类型(即深杓型),指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 %。
高血压患者据其血压昼夜波动规律分为4 种类型:①正常昼夜节律型;②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型;③夜间血压升高型;④嗜铬细胞瘤型:常表现为发作性血压明显升高和直立性低血压[1]。
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及产生的可能机理。
血压节律受脑力、体力活动的控制,受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及人体内体液激素泌节律的调节。
白天血压主要受力、脑力活动的变化控制。
正常人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晚以副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全身肌肉松弛,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夜间血压下降。
这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具有重要意义。
夜间睡眠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及多种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
这时的血压最能反映病人最基础状态及高血压相关的病变程度。
Abate的研究显示非勺状现象与副交感神经冲动减弱和交感神经冲动增强相关。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说明
1、若患者的SBP与DBP分属不同的级别时, 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
为3级; 3、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 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 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 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发病机制特点
2、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主动脉弹性减 退及血管收缩所致。当主动脉弹性减退 时,小动脉收缩以帮助在收缩期阻抗血 流,并因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退,血 流量小,这种阻抗可以增加主动脉壁张 力,提高收缩压。
ISH 的发病机理
主动脉弹性减退 + 潜在的血管收缩
僵硬的血管的压力 曲线比弹性血管陡
160
血压 (mm Hg)
SBP
140 120 100 80 60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99
收缩压的升高呈 线性 舒张压较平缓地 升高,经过平台 期,在70岁左右 缓慢下降
DBP
年龄组 (岁)
Adapted from Galarza CR et al. Hypertension. 1997;30:809-816.
诊 断
一、血压测量 某些与年轻者血压特征的差异: 1、波动性 对情绪、体力活动改变、进食 或晨间清醒时的血压生理反应表现较大 波动性。血压愈高,波动愈大。故应至 少测非同日血压三次才能确诊(在血压 很高、靶器官损伤很重时,需紧急治疗 时例外)。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bt c】 b cv T vsg e iai l d r srpol ad ti uni c rie ey yee- A s at O j t e onei t ccd n o e u r e n sn ec g a o dr pr n r ei i ta r a b o p s e f i f i l n f tsn l lh t
L, H NGL. eat etfGr tcC rioya dDp r n o Cii l d i , eC i s G nrl o il P A, iZ A iDp r n ear ad l n ea m t f l c in t hn e e a s t L m o i i og t e n a Mec e h e e H pa o f
压 节律者 占2 .7 (5 / 3 ) 异常血压节律者 占7 . 3 ( 8/ 3 ) 其 中非杓 型 占4 . 3 , 3 5 % 1 16 8 , 64% 4768 ; 84 % 反杓 型 占2. 9 , 64 %
超杓 型 占 14 % 。非条件 L g t .1 oi i sc回归结果提 示 , 年龄 t8 > 0岁是异常血压节律的危险 因素 , 而服 用利尿 剂则降低 血
l scrges naa s a sdt eaut tecr l i e enc cda l dpesr rfeadi unig o t erso nl i w sue v a or a o bt e i a i bo rs epol n s n ecn i g i i ys o l eh e tn w r n o u i ti l f f tr. R sl I ltec e,1 12 . 7 )hw dnr a crai l dpesr r l,ad4 7 7 .3 ) ao c s eut na a s 5 ( 35 % so e ol i da bo rsuepo e n 8 ( 64 % s l h s n l c n i 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脉压指数、踝臂指数的关系
12 1 动 态血 压 监 测 ..
自动血 压监 测仪 进行 2 态血 压 监测 , 带 缚 于 4h动 袖 患者左 上臂 , H间 (60 2 :0) 夜 间 ( 20 0 :0~ 20 及 2 :0~
次 日 0 :0 分 别 间 隔 1 、 0 m n 自动 测 量 血 压 1 60 ) 5 3 i
杓型组 反杓 型组 超杓型组
, P
6 10 1 8 4 . 0±1 . 1 7 . 5± 7 1 1 4 3 2 5 5 1 . 5 4 . 6±1 . 0 7 3 I . 6 1 3 5 2 4 7 . 6- -7 3 2 . 2±1 . 1 6 4 2 8 6 . 2± 7 1 1 . 9± . 4 1 0 .7 4 3 3 0 . 5±0 2 0 3 0 叭 .0 . 9± . 4. 9± . 5 O 9 3 2 5 . 0±8 1 0. 7±0 0 .3 4 .3
临床研 究表 明 ,H 和 A 1 别 为反 映大 动 脉 P B分 弹性 功能及 结构 改 变 的重 要 指标 , 可及 早 预 测 高血 压患者 心脑 血管 并 发症 的危 险¨ 。P I 2 J P 是 4h平
均脉压 的比 , 值 在评价血管硬化的危 险程度和严重
程度方 面更 为客 观 。0<P I , 接近 1 血 管顺 P <1越 其 应性越 小 , 化程 度 越 严 重 。A I 准 确 反 映下 肢 硬 B可
均 舒 张压 ( 4h D P 、 2 B ) 日间 平 均 收缩 压 ( S P 、 dB ) 日
较采 用 L Dt 验 ; 数 资料 用 比值 比表示 , S —检 计 结果 比 较采 用 检验 。P≤0 0 .5为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老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差异的研究
老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差异的研
究
摘要:目的观察老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治疗。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内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病人,按年龄分为老老年组(61例)与中青年组(42例),两组均作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和昼夜节律。
结果中青年组诊室舒张压明显高于老老年组[(98.7±11.0)mmHg比(78.1±11.9)mmHg,P<0.01],老老年组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80.3%比11.9%,P<0.01]。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中青年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老老年组(P<0.05或P<0.01),而24 h、白昼、夜间平均脉压低于老老年组(P<0.01),老老年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 <0.01),非杓型血压形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85.2%比
40.5%,P<0.01)。
结论老老年组高血压病病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舒张压低于中青年组,脉压高于中青年组,非杓型血压形态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
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应选择长效药物,平稳降压,并根据动态血压形态调整服药时间。
关键词:老老年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动态血压;降压治疗。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
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24h动态监测血压,观察影响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因素。
结果: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吸烟概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低于非杓型血压组,24h-SBP BPV与24h-DBP BPV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0.05。
杓型血压组患者的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及糖尿病发病率低于非杓型血压组,ACEI与ARB类药物服用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0.05。
影响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糖尿病,同时也是非杓型血压的主要表现,ARB类药物实保持杓型血压的主要因素。
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激素分泌及调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血压昼夜节律;影响因素;分析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fter treatmentLiu Yue and Li Xue(Heilongjiang Changjiang nephropathy hospital, Harbin 150090,Heilongjiang)[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fter treatment.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March 2021 were observed. 24 hour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and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moking probability of dipper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dipper group, and the nighttime mea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dex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 dipper group. The 24-hour SBP BPV and 24-hour DBP BPV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 dipper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and diabetes in dipper type blood pressu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 dipper type blood pressure group. The rate of taking ACEI and ARB drug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 dipper type blood pressure group, P<0.05.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include smoking, diabetes,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non dipper blood pressure. ARB drug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maintain dipper blood pressure.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mone secretion and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Key words] hypertension; treatment;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机体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1]。
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观察
拇 指损 伤 是一 种很 常 见 的 刨 伤 类 型 , 指皮 肤 缺 损 约 占 9 % , 拇 拇 o 而 指 占 手 5 % 的功 能 , 出现 指 端 缺 损 或 伤后 出 现疤 痕 可 导 致 其 功 能 丧 0 若 失 , 以其 伤 后 的 皮 肤 覆 盖 情 况 和 术 后 感 觉 以 及 功 能 恢 复 极 为 重 要 。 所
尺 侧指 背 动脉 蒂皮 瓣适 应 于拇 指桡 、 尺侧 侧 方 及 指 端 、 指腹 、 背 皮肤 软 指 组 织缺 损 , 瓣切 取来 自同一伤 指 , 度 、 泽 、 皮 厚 色 质地 近 似 , 皮瓣 蒂 长 , 管 血 恒 定 , 取面 积较 大 , 切 同时皮 瓣携 带 桡神 经 浅 支 或 掌 背神 经 , 受 区神 经 与 吻 合后 皮瓣 感觉 恢 复快 , 操作 方便 , 活 率 高 ; 区取 自侧 方对 拇 指 屈 伸 成 供 功 能及 外观 无 明显 影响 , 患者 易接受 , 是修 复拇 指远 端 软组 织缺 损 较佳 手 术 方式 。手 术注 意 事项 : 术前 对创 伤评 估要 充分 : ① 充分 掌 握拇 指 皮肤 软 组 织缺 损情 况 、 瓣 选 择 和术 者 手 术 熟 练程 度 是取 得 手术 成 功 的关 键 。 皮 ② 了解 血管 走形 : 应用 超声 探测 充分 了解 血管 走形 , 注意 指 固有 动 脉有 无 损 伤 , 术者 提供 参 考 。③ 皮 瓣 面 积设 计 : 瓣 面 积 要 比缺 损 面 积 大 约 为 皮 2%, 0 过小 影 响手 指屈伸 及 皮瓣 血 运 。④ 术 中分 离 血 管 和 神经 束 必 须 精
3 讨 论
杂志 ,0 22 ( )16—17 20 ,5 2 :0 0. [ ] 庞水发 , 国 中, 均樨 , 皮瓣 移植 修 复组 织 损伤 临床分 析 [ ] 3 于 刘 等. J.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临床意义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77)、老年2组(70~79岁,n=109)和老年3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
结果 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5)。
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8.00%、89.78%和92.04%。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老年3组显著高于老年1组(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DBP呈现降低趋势。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并且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动态血压监测目前已认识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损害。
我们对346例住院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入选对象为我院老年病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中进行24 h ABPM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
入选标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心力衰竭、严重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度贫血等疾病。
按不同年龄段分为三组:老年1组77例,年龄60~69岁,男34例,女43例;老年2组109例,年龄70~79岁,男32例,女77例;老年3组160例,年龄80~99岁,男54例,女106例。
1.2 方法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间断自动充气并以振荡法进行24hABPM,日间(6: 00~22: 00)和夜间(22: 00 ~次日6: 00)每30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分析
4 2 . 4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m i d d l e — a g e d( 4 0~ 6 4 y e a r s o l d ) , o l d( 6 5~ 7 9 y e a r s o l d )a n d a g e d( 8 0~ 9 1 y e a r s )t h r e e Mi d d l e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D e c ; 1 7 ( 1 2 )
・ 2 0 8 9.
中老年高为 6 5 . 1 %、 7 5 . 0 %和9 3 . 5 %, 随着年龄组增高非杓 型高血压检 出率 呈增高趋势 ( 趋势 x = 7 . 7 5 9 , P< 0 . 0 1 ) 。结论 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异常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 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昼夜节律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关键词 : 原 发性 高血压 ; 动态血 压 ; 昼夜节律
d i f f e r e n c e, t h e s y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g r o u p s h a v e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 Mi d d l e a g e d g r o u p,o l d ro g u p a n d e l d e r g r o u p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e l e v a t e d s y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 ge a g r o u p, d i a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s h o w e d a d o w n wa r d t r e n d .Mi d d l e a g e d g r o u p,o l d a g e d g r o u p a n d e l d e r g r o u p o f n o n d i p p e r t y p e h y p e te r n s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s we r e 6 5 . 1 % ,7 5 % a n d 9 3 . 5 % ,W i t h t h e i n —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血分数 以及服用 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 窄组脑卒 中发 生率更 高( P= 0 . 0 4 6 ) 。动 态血压监 测结果
显 示两组 患者平均收缩压 、 舒 张压 无显著差异 , 但 颈动脉狭 窄组的夜 间收缩压 下降率 、 夜 间舒 张压下 降率明显 降低 ( P < 0 . 0 5 ) 。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 生率无显著差异, 颈动脉狭窄组反 杓型节律 更多(P = 0 . 0 3 2 ) 。结论 高, 即反杓 型血压节律 与老年 高血压 患者颈动脉狭 窄高度相 关。 夜 间收缩压升
W A NG C u i — y i n g ,S U N] r i n g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e i r a t i r c s , B e i j i n g F r i e n d s h i p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5 0, C h i n a .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o ro g u p s .Ni g h t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d e s c e n d a n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p a t t e r n w e r e a l s o o b s e r v e d .Re s u l t s T h e r e we r e n o s i g -
【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血压节律异常 颈动脉狭窄
As s o c i a t i o n o f a bn o r ma l c i r c ad i a n b l o o d p r e s s ur e r h yt hm a n d c a r o i t d s t e n o s i s i n he t o l d p a ie t n t s wi t h h y pe r t e n s i o n. XI NG Y u n—l i .
血压昼夜节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1 本院心电图室 第一作者: 徐军霞( 1970-) ,女,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高血压
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
力的测量是根据问卷 C 部分( 能力测试) 除去 C2-2 以外的所有 24 个小问题计算得到。问卷 C( 能力测试) 部分包括 C1 部分 ( 定向能力) 、C2 部分( 即时记忆力) 、C3 部分( 注意力及计算能 力) 、C4 部分( 回忆能力) 和 C5 部分( 语言、理解与自我协调能 力) 。这 24 小题中,问题 C1 ~ C6“一分钟说出的食物数”作为 7 分( 即每说出一个食物计 1 分,说出 7 个及 7 个以上为 7 分) , 其他 23 小题各为 1 分,共计 30 分。调查由主管高年资主治医 师负责。 1. 4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无锡中健科仪有限公司的无创 动态血压监测仪( 型号 CB-2300) 。将检查目的、注意事项向患 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取得其知情同意。白昼( 08: 00 ~ 20: 00) 每 15 min 测量一次,夜间( 20: 00 ~ 08: 00) 每 30 min 测量一次,测 量有效次数 > 80% 为有效测量。佩带监测仪注意事项: ①测量 两臂血压,袖带佩 带 于 血 压 高 些 的 手 臂,多 为 右 臂。 ② 嘱 咐 受 检者在监测过程中不得随意移动袖带,以免袖带松动或脱落。 ③嘱咐受检者在每次记录器自动测量过程中,上肢应保持静止 和放松状态。④睡眠时上臂位置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 压读数的正确性。⑤测量之间的时间从事日常活动。测量记 录的舍弃标准: 收缩压 > 260 mmHg 或 < 70 mmHg,舒张压 > 150 mmHg 或 < 40 mmHg,脉压 > 150 mmHg 或 < 20 mmHg。 1. 5 观察指标 ①24 小时平均收缩压( 24 h SBP) 、24 小时平 均舒张压( 24 h DBP) 、24 小时平均脉压( 24 h PP) 和 24 小时 平均压( 24 h MBP) 。②白昼平均收缩压( DSBP) 、白昼平均舒 张压( DDBP) 、白昼平均脉压 ( DPP) 和白昼平均压 ( DMBP) 。 ③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 、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 、夜间平 均脉压( NPP) 和 夜 间 平 均 压 ( NMBP) 。④ 夜 间 血 压 下 降 率 ( ΔMBP) : ΔMBP = ( DMBP - NMBP) ÷ DMBP × 100% 。ΔMBP 数值 < 10% 者 为 非 杓 型 血 压,10% ~ 20% 者 为 杓 型 血 压,> 20% 者为超 杓 型 血 压,夜 间 血 压 不 降 反 升 的 为 反 杓 型 血 压 ( ΔMBP < 0% ) 。
晨峰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晨峰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杨瑜莹;汤洪;周岩;拓步雄;谢柏梅;傅卫红【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18【摘要】目的:分析具有晨峰现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特点。
方法对90例血压正常对照者及1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晨峰数值≥35 mmHg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特点分为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率≥10%,但<20%)与非杓型,非杓型进一步划分为浅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超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率≥20%)、反杓型(夜间不下降,即<0%)。
结果①高血压组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者比例(62.8%)较对照组(23.3%)明显升高( P<0.05)。
②晨峰高血压组内具有浅杓型(30.3%)、超杓型(25%)、反杓型(14.5%)特征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10.0%、8.9%、4.4%)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
③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者比例在晨峰高血压组内(69.7%)与非晨峰高血压组(48.6%)之间相比升高(P<0.05)。
④晨峰高血压组内具有浅杓型特征的患者比例(30.3%)与非晨峰组(10.8%)相比明显升高(P<0.05)。
晨峰高血压组内具有超杓型(25%)、反杓型(14.5%)特征的患者比例较非晨峰组(24.3%、13.5%)高,但两者无差异( P>0.05)。
结论晨峰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主要表现为浅杓型的特点。
【总页数】2页(P4461-4462)【作者】杨瑜莹;汤洪;周岩;拓步雄;谢柏梅;傅卫红【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1医院干部病房,陕西西安 710054;解放军第451医院干部病房,陕西西安 710054;解放军第451医院干部病房,陕西西安 710054;解放军第451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54;解放军第451医院干部病房,陕西西安 710054;解放军第451医院干部病房,陕西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加味温胆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张滨;钟梅(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变化 [J], 刘晓洁;孟巍;齐连芬;李川洁;方业明3.氯沙坦联合尼群地平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影响[J], 李静;查道刚;刘学员4.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 [J], 白延涛;石全宝;王金星5.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晨峰的影响 [J], 贾敏;罗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27
·综述·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俞衍宏
(广西岑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岑溪)
摘要: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快,高血压发生率也逐渐提高。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 准确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实际血压水平及变化特性,可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进行更好的预测,为高血压临床提供合 理指导依据;目前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患者高血压变化,发现部分高血压人群血压昼夜节律多伴有明显的异常特征,且随着患者年龄增 长,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老年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研究,提高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老年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0.014 本文引用格式 :俞衍宏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压为老年人常见疾病,现阶段在高血压临床中并无 有 效 的 根 治 方 式,多 需 通 过 降 压 药 物 长 期 干 预,以 控 制 患 者 血压水平 [1]。据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高血压病程增 长,血压水平不断提升,将对其靶器官造成一定损害,极易诱 发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脑梗死、周围血管 疾病等高危病症,为老年人群主要致死、致残因素之一 [2],严 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如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 行准确、有效干预,为老年高血压临床重要研究课题 [3]。随着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进 行 24h 持续监测,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认识, 对提高患者临床诊治水平、安全降压、改善预后、优化个体干 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分析李菡【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 mmHg 的发生率.结果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脉压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09)006【总页数】2页(P752-753)【关键词】老年病;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作者】李菡【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037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255.3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迄今高血压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而在老年人中高血压更是常见病及多发病。
以往临床上主要依靠偶测血压(CBP)来监测血压,但CBP常受到心理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以敏感、客观地反映真实血压水平,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它在高血压的诊断、预测靶器官的损害以及评价降压治疗的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院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2例,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老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老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廖俊龙;郭林翠;周红坚;袁云波;马竹仙;洪涤因【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05(26)5【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人分为①大量蛋白尿组40例;微量蛋白尿组38例,设高血压无糖尿病肾病组50例作对照,全部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3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量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DBP,dSBP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早期即有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总页数】2页(P409-410)【作者】廖俊龙;郭林翠;周红坚;袁云波;马竹仙;洪涤因【作者单位】玉溪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分析 [J], 高学东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微量蛋白尿关系探讨 [J], 洪淇3.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48例分析 [J], 林宇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J], 周建华;胡玲;王斌;曹武;程昌霞;施艳红;汪小雁5.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分析 [J], 王金环;李东升;刘伟;苏丽娜;宋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高血压9大特点
家庭医药 2016.0826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及糖尿病栏目特约协办:三正医疗·塔能——脑健康专家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血压波动范围较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而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血压波动范围较大,特别是收缩压波动幅度较大。
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波动,则明显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天内血压波动范围可在40/20mmHg 以上。
老年人血压波动幅度大,进一步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因此需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3.清晨高血压增多老年人清晨高血压,指老年患者清晨醒后1小时内的家庭自测血压或起床后2小时的动态血压记录≥135/85mmHg,或早晨6:00~10:00的诊室血压≥140/90mmHg。
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在年龄40~79岁者为19.4%,80岁及以上者为21.8%。
大家知道,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间,而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从发生机制上来讲,清晨时交感活性增加,儿茶酚胺类收缩血管物质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且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清晨高血压的风险。
4.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增多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力下降大于20mmHg或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在年龄65岁及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可达20%~50%,而老年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的比例更高。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老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若只是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平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和异常组41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资料,进而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及昼夜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程度。
结果异常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舒张压、夜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脑梗塞发病率、心肌缺血发病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左室重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患者出现蛋白尿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标签:高血压;节律;靶器官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需长期服药等特点,同时,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时间高于正常值将对身体多器官造成负担,易导致脑出血,脑血栓,心脏病,肾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近些年来,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患者机体各习惯病变存在一定关系,对患者进行全天动态血压监测可充分反映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对患者机体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其预测效果远高于对患者进行偶测血压。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与患者体内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对我院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并分析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70.2±6.6)岁。
根据患者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患者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68.9±7.1)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为勺型,即患者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勺状;异常组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70.8±6.8)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不呈长勺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稿号:200905016 刊用形式:经验交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
王海连(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49)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日益增多。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易造成血压波动,是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监测我科2008年1-12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以指导临床个体化降压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诊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3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60岁为老年组,患者77例,男27例,女50例,平均(71.05 ± 5.27)岁,其中合并冠心病34例,糖尿病23例,出现尿蛋白18例,心室肥厚22例;< 60岁者为中年组,患者56例,男27例,女29例,平均(49.00 ± 7.49)岁,其中合并冠心病11例,糖尿病16例,出现尿蛋白8例,心室肥厚6例。
所有患者均于测试前停服降压药物3 d以上。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联盟参考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日间以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夜间以SBP>125 mmHg或DBP>80 mmHg为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例。
1.2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德国IEM公司MOBIL-O-GRAPH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
白昼(8:00-23:00)每隔30 min、夜间(23:00-8:00)每隔60 min 自动充气1次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监测时间:上午10:00~11:00至次日上午10:00~11:00,记录下列参数指标:①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②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
③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④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百分率。
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均值-夜间均值)/白昼均值]×100%。
夜间血压下降率≥ 10%为血压正常节律(杓型)(dipper);< 10%为节律异常(非杓型)(non-dipper);< 0%为反杓型(anti-dipper)。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老年组24 h平均、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老年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明显,杓型发生率明显降低,非杓型、反杓型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
老年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66例,其中非杓型32例,反杓型34例。
中年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6例,其中非杓型20例,反杓型6例。
表1 老年组与中年组24 h血压特征(mmHg,x±s)
组别例数d-SBP d-DBP n-SBP n-DBP 24-SBP 24-DBP 老年组77 144.49±13.37 a80.22±9.73 141.96±18.16a78.00±10.72142.97±14.31a79.31±9.18 中年组56 139.00±15.78 85.25±11.53 124.41±15.59 82.36±9.09 133.59±14.56 84.73±9.21
a: P < 0.05,与中年组比较
3 讨论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血压改变在1 d内表现为1个“双峰一谷”曲线,即夜间血压水平较低,清晨觉醒前后血压迅速增高,于10:00-12:00达到峰值;此后血压逐渐降低,但日间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夜间进一步下降,于凌晨3:00-5:00
作者简介:王海连,女,北京市人,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方面的研究。
电话:(010)88257755-6141收稿日期:2009-05-05;修回日期:2009-06-08
达到谷值。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与正常人相似,仍有这种节律性变化,但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发生变化或消失。
本研究通过对133例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发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增高不明显,从而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与以往报道一致〔2〕。
老年组中符合正常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患者11例(14.28%),其余66
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其中非杓型32例(41.56%),反杓型34例(44.16%),而中年组中符合正常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患者占30例(53.57%),其余26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其中非杓型20例(35.71%),反杓型6例(10.72%)。
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大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血压正常昼夜节律消失明显增高,尤其夜间血压升高者明显。
本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的规律,为针对不同血压波动类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提示针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选择以降低收缩压为主的降压药,针对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患者可以改变服药时间,更好的降低夜间血压,从而使24 h血压曲线平稳下降,减少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诊疗水平[3.4]。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J]. 高血压杂志, 2000,8(1):94 – 102.
[2]张宇清,刘国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J]. 中
华内科杂志,2000,39(2):140 – 144.
[3]林昕,宋涛.184例中老年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7,30(1):78 – 79.
[4]王宇.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
内科学杂志,2008,5(6):520 – 521.
(编辑吴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