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笔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23850340740be1e650e9a6a.png)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学者和不同思想学派。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他们围绕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2.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罗人才;3)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思维拓展1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 . 主要流派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道家: 老子庄子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墨家: 墨子4、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一)、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生平(前551——前478):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孔子的思想主张①“仁”的学说 (核心)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人性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政治思想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进步)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489c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f.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的历史是有一个主心轴的,通过总结课本内容,找出主线,有利于我们复习和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
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056e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9.png)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关于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同学们!高中历史需要背的内容有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知识点梳理好,理解着记忆。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e066ca9e314332396893cb.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1b194506c85ec3a87c2c5d8.png)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21d11351e79b89680226e4.png)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一、春秋(一)孔子(儒)--创立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二)老子(道)《道德经》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②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墨)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四)道家1、庄子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韩非子》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孙子兵法》(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18be1ab90d6c85ec3ac630.png)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76db9284868762caaed52f.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概念2、▲原因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②经济: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人讲学)出现3、代表人/性质影响最大儒、道、墨、法→儒、墨、法,重政治道德→道家重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归宿)→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子:春秋(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有优秀学生七十二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①思想观: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爱人、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克己复礼”②政治观:以德治民→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中国文化重人性③教育观:a.首创私人讲学b.主张“有教无类”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性相近(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e.整理《诗、书、礼、易、春秋》言行载于《论语》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前372-前289)亚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①提倡“仁政”学说②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性本善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前313-前238)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①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②“仁政”“王道”(秩序化、有序化),礼法并重✔董仲舒继承和发展荀子思想③“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④人之性恶(人性本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1、道家(老庄之学)★老子:春秋哲学观:①世界万物本源是“道”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有无、难易、贵贱、祸福相互依存、不断转化)政治主张:①“无为而治”②“小国寡民”社会★庄子:战国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f66b0d02020740be1e9be5.png)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政治上: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分裂割据。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积极基础:士的崛起。
历史意义:①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2、简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①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为政以德”包括民本思想。
③“有教无类”。
孟子:①“仁政”“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民贵君轻”③“性本善”荀子:①“仁义”“王道”和“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③“性恶论”,礼法并施。
道家:老子: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②朴素辩证法。
法家:韩非子: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迎合建立大一统专治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4、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儒家学派的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的):①儒家学派成为官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县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影响: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6、陈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万物本原: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把儒家的理论道德神圣话。
7、简述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李势:“离经叛道”;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列举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教育可以使人回归善。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2207ffde009581b6bd9eb7b.png)
2016(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
2、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具体原因: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⑵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⑶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⑷思文: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涌现和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
4.历史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二、孔子(“至圣”)和早期儒学1.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晚期,被尊为“至圣”)核心是“仁”和“礼”。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⑴政治主张:核心:仁,其主要内容: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②“礼”:即周礼,“克己复礼”。
③提倡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⑵教育思想:伟大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⑶文化典籍: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09e6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b.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我们将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封建王朝对地方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
在封建制度下,天子为封建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将各级官员巧妙地分层管理,实行世袭制,保持了统治者的尊贵地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在科举制度中,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凭借功绩和才能,而不是凭借社会地位和背景进行选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人才选拔的传统。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主要包括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
农民通过耕种土地来获得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
农耕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经济形态。
在手工业经济中,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手工劳动生产各种生活用品和商品,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d0c61e172ded630a1cb608.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1dd81c19e8b8f67d1cb996.png)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课1“百家争鸣”出现历史背景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②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2.“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中国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孔子的主要思想核心思想:“仁”和“礼”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对鬼神持怀疑态度、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坚持不懈、学思结合、当仁不让4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5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渊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6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⑴、主要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a、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b、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施行仁政的途径③、伦理观:性善论。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④、人的修养:倡导“养浩然之气"。
义利观:提倡:“重义轻利"。
7如何看待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8荀子-丰富完善孔子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礼法并施。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 “性恶论”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9荀子的思想: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部分)10孟子和荀子的贡献:儒家体系的形成,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1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12老子的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治大国如烹小鱼;无为无不为、小国寡民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辩证法思想 13老子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33b7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1.png)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近代史》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末期,中国国力渐衰,然而,随着大英帝国、法兰西和俄罗斯不断扩张,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失败的鸦片战争(1839-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之一。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此外,中国的“百日维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重要标志。
光绪皇帝垂帘听政,洪七公担纲负责执行政改大计,官办新学、自强、新币、驻洋员、置商部、置农工部,大力主张学习洋务之道,同时推动变法,短短的三个月时间维新派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使得维新运动成为了中国近代民主改革的先河。
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次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了封建王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
2、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四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所领导的,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宣布废止对日本的一切协约,对各国的无赔偿资派华运动,被国际间称为中国青年爱国精神的首次表现,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活动之一。
五四运动不仅激发了中国青少年群体的爱国激情,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步探索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各项探索和重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中度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为了摆脱外国压迫和建设一个独立的、积极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完整版)(3)_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完整版)(3)_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3e9c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8.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完整版)(3)_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在秦朝建立之前,中国是由各个诸侯国组成的分裂状态。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县制度等。
秦始皇还下令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的匈奴人。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关于这一时期,我们不仅要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还要关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广典章制度、兴修水利、加强手工业的管理等,这些改革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汉朝的兴起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长的朝代,我们在历史必修三中可以了解到汉朝的兴起与衰落。
汉朝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刘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改革土地制度、设立官职等,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是文景之治,刘启(汉武帝)及刘彻(汉昭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对外交往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汉朝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官僚作风、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等,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汉朝的衰落。
汉朝还面临了外部压力,包括匈奴的不断侵扰等。
三、中国古代科技与贸易在中国古代,科技与贸易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历史必修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农业、制造业、文化、医学等方面。
在农业方面,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非常发达,包括灌溉、耕作、农具的制造等。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包括铁器的制造、纺织品的生产等。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也非常发达,包括造纸术、印刷术、地动仪、浑天仪等。
在医学方面,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也非常发达,包括药物的制造、医术的传授等。
中国古代的贸易也非常发达,古代中国与西域、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这些贸易活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七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