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专业无人机数据链

合集下载

哈工大机器人(中山)研究院构建“三发联动”研发模式 打造国际领先“硬科技”

哈工大机器人(中山)研究院构建“三发联动”研发模式 打造国际领先“硬科技”

哈工大机器人(中山)研究院:构建“三发联动”研发模式 打造国际领先“硬科技”成立于2018年7月的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中山双创基地创新平台和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它以承接哈工大科技成果与核心技术在中山乃至华南地区的产业化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为其定位与核心任务。

同时,作为连接政产学研的桥梁,研究院还致力于构建和完善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服务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创新链上游下游之间做好衔接,形成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结合的“三发联动”研发模式,防止研发成果跌入“死亡峡谷”,使更多科研成果能够产业化。

通过承接国家级重大专项的落地产业化,以及联合开展省、市级重大专项等方式,研究院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硬科技”项目,为产业应用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重要平台。

目前,超精密仪器测量、新材料工艺及装备、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是研究院的三大重点战略领域,围绕这些领域,研究院已建成3家研究所和2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承担科研项目9项;在专利方面,申请专利29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50%),获得授权5件;在创新人才方面,聚集了高端人才46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16人、硕士14人。

发展至今,研究院已有两个项目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其中:与中山慧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模切叠片一体机”项目,已结题并完成样机,产生的科技成果将转让至中山基地企业中山慧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应用与销售;另一个项目“CCM镜头装配检测”的成果技术也已成熟,由中山华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申请受让进行后续的产品开发与推广。

上述项目成果的成功转化,充分展示了研究院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并完成从成果到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能力。

在重大项目承接方面,研究院成功获得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大专项立项1项。

该项目由研究院牵头,联合哈工大、哈工大深圳校区、中电五十五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研发及产业化;此外,2019年获广东“众创杯”创新赛团体组铜奖现场7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专栏理事风采72项目还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方向,建成高端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并承担公共研发机构职能,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筑梦移动机器人——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

筑梦移动机器人——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

筑梦移动机器人——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14期还记得今年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亮相的中国机器人吗?当机器人的精彩表现大获成功后,“移动机器人”一词便被反复提及,并以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印象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移动机器人是指什么?”“中国的移动机器人发展如何?”一连串的疑问在人们心中萌出。

移动机器人其实是一种具备运动能力的自动化设备,最大特点是其可在工作环境中自主运行,而不必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上。

虽然从外观上看,和平日能见到的机器人没有多大区别,但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可谓是机器人界的领军水平。

机器人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称,如果把传统的工业机械臂称为机器人的手,那么移动机器人就是机器人的脚。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足以证明移动机器人的重要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正是一位每日与移动机器人“亲密接触”的科研人员,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从事野外移动机器人及地面力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大家讲述着移动机器人背后的故事。

潜心研究移动机器人与地面力学提起丁亮,就不得不提到移动机器人,从本科开始到博士毕业,再到在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做访问学者,直到如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职,丁亮的工作都是围绕机械进行的。

他与机器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带着这份“浓浓深情”,丁亮在机器人地面力学及其应用方法方面取得了多项前沿性学术成果,更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拓展了星球车滑移驱动力学、转向力学以及机器人足地力学等多个新的研究方向。

丁亮所研究的移动机器人,通常由一台或若干台“中央控制器”来负责所有机器人正常运行的调度和协调,中央控制器会通过无线网络与所有机器人相连接,同时会对机器人下达相应的任务作业,而移动机器人自身也搭载着不同类型的环境感知模块,如激光、磁性、惯性、视觉等,此外还会有安全防护模块对其“保驾护航”,以此来实现精确的自主路线控制,并在机器人活动场地确保人员安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其柔性仿生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其柔性仿生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
其柔性仿生机器人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介电弹性体变形大、响应快、质量轻、抗冲击、仿生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等特点,制作出可产生扩张、收缩、弯曲等大变形的折叠形、卷形、半球形、堆栈形、弹簧-卷形弯曲驱动器,并在柔性仿生抓取装置、柔性仿生爬行机器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有望在智能仿生、航空、航天侦察、探测、救援及医疗等领域部分取代传统机械式装置。

介电弹性体驱动器产生弯曲大变形
主要应用
智能仿生、航空航天、军事侦察、科学探测、灾难救援等领域。

主要技术指标
介电弹性体可以产生100%的面积应变;弹簧-卷形弯曲驱动器变形在0°到90°可调;介电弹性体及驱动器响应时间:≤0.5s。

哈工大 人工智能 本科专业

哈工大 人工智能 本科专业

哈工大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是一门前沿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本科专业。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正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我对这门学科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基础,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理论与技术,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学习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一系列核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我们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哈工大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机会。

我们可以参与各种科研项目,与教授和研究团队共同探索前沿科技,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人工智能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经常组织团队项目,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术上取得突破,也有助于我们将来在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和创新的需求。

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广阔的就业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职业,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不仅注重学术研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习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学科,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后,我们可以选择从事人工智能相关行业,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

无论选择何种道路,我们都将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哈工大四项技术护航天宫一号

哈工大四项技术护航天宫一号

哈工大四项技术护航天宫一号
佚名
【期刊名称】《红外》
【年(卷),期】2011(32)11
【摘要】据www.stdaily.com网站报道,一向以航天专业闻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在9月29日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科技日报记者9月30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哈工大有四项技术为天宫一号“护航”。

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是用于训练航天员驾驶飞船的重要地面设备之一,而训练模拟视景显示技术则是飞船训练模拟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哈工大承担的某载人运输飞船训练模拟器视景显示系统的模拟飞行效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显示技术;航天员;飞行训练模拟器;哈尔滨工业大学;.com;地面设备;模拟飞行;显示系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527
【相关文献】
1.为巨龙天宫一号“点睛”——记哈工大图象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李金宗教授[J], 张晴
2.热烈祝贺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热烈庆祝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创建十周年 [J],
3.无线电管理机构为“天宫一号”保驾护航 [J], 胡炜
4.科技创新让“天宫一号”精准对接——访哈工大图象信息技术及工程研究所李金宗教授 [J], 张琼
5.化工材料护航“天宫一号” [J], 胡元珏;姜小毛;曲照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成果

信息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成果

信息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成果,并介绍其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无人机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为无人机提供了精确的控制、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可靠的通信系统。

首先,在军事领域,无人机的应用成果十分显著。

例如,无人侦察机的高清晰度相机和红外传感器可以提供对战场上的敌军位置和活动的实时监测。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指挥官可以根据来自无人机的数据作出更准确的战略决策,并提供战场上必要的支持。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战地侦查和打击,执行各种高风险任务,从而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

在民用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无人机在许多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农民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作物虫害监测和灌溉管理。

通过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农民可以及时发现并对农田中的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测绘和地质勘察。

通过搭载高精度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无人机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获取地理信息,帮助相关部门进行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的预测。

在科研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无人机成为了研究人员的得力助手。

无人机可以进行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

例如,科研人员可以使用无人机对动物迁徙、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变化进行监测和研究。

通过搭载各类传感器和仪器,无人机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记录。

此外,在天文学领域,无人机可以搭载望远镜用于观测太空中的天体。

无人机的灵活性和高机动性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观测并研究远离地球的天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成果是显著而丰富的。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的高清相机和红外传感器为战场上的指挥官提供了实时数据。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在农业、测绘和地质勘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小型智能水面无人航行器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小型智能水面无人航行器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小型智能水面无人航行器
项目概述
小型智能水面无人航行器作为水面船舶的一种新型船型,可协助完成对水面的远程无人探测、警备、队伍保护、监视和预警,既可独立完成特定的水面工作任务,也可作为大中型水面船舶的附属装备。

航行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小型滑行艇型,航速高、续航能力强,具备远程手动遥控和自主航行两种模式,可根据不同工作任务加载不同任务模块,航行器自带视频传输系统,可实现远程图像数传。

具备避障、航迹跟踪、自动控制等功能。

智能水面无人航行器以较低的成本弥补大中型船舶在复杂水域工作的不足,尤其适用于不适合人员工作的危险水域环境科学考察、恶劣环境监测,短途快速运输等,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项目成熟情况
该产品技术成熟,目前已经具有成品样机。

应用范围
小型智能水面无人航行器,可协助完成对水面的远程无人探测、警备、队伍保护、监视和预警。

科技成果——面向水环境监测的无线数据采集和控制技术

科技成果——面向水环境监测的无线数据采集和控制技术

科技成果——面向水环境监测的无线数据采集和控制技术技术开发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成果简介针对当前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覆盖面少、手段单一、信息面窄,各类环境信息较分散,数据的共享及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缺乏环境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尚未形成智能一体化网络,无法通过网络化实现对污染源远程联动监测等问题。

构建了一种基于高性能ARM体系的嵌入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实现现场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现现场监测数据的网络覆盖和数据无线传输,提高环境监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艺流程(1)高性能ARM9架构的多处理器冗余数据采集和控制技术针对传统PLC系统数据吞吐率和信息存储能力不足的问题,本项目构建的基于ARM体系的嵌入式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主频最高可达624MHz,搭载64MB的高速SDRAM和128MB的NAND Flash存储器,信息存储能力强。

核心处理器模块与接口板卡之间采用全双工点对点通讯的高速SPI总线连接,解决了PLC链式结构中个别设备故障导致整个扫描链上的设备均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通过建立的多处理器冗余控制技术。

提高了板卡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与传统PLC的触发等待方式不同,本系统的数据采集板卡采用主动采样和自动缓存技术,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延迟,提高了数据采集速率;数据输出板卡通过多处理器自监控功能保证输出信号正确送往控制端口,比传统PLC的开环输出方式更可靠。

(2)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技术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的覆盖面,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构建多点监测网络。

近距离通信采用无线MESH自组网技术实现监测点的网络覆盖和数据共享,远距离通信通过网关技术实现MESH网络数据的汇聚和融合,监测数据由4G/3G/GPRS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监测的数据,通过模型实现监测的水环境数据的水质评估和预警。

适用范围给水和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流域监测数据采集与工艺控制应用情况应用单位:辰能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应用案例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呼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济南国家水专项中试基地”、“世一堂制药厂污水处理”等多个工程,同时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水处理系统研究及应用)和国家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支持,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处理的运行效率,实现了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

nfsoc 教学成果

nfsoc 教学成果

nfsoc 教学成果
NFSOC教学成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NFSOC(无人机飞行与智能运算)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该技术的教学成果也日益显著,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NFSOC教学中,学生们将学习无人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他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无人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能够亲自操作无人机进行飞行试验。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NFSOC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还将学习无人机的应用技术。

无人机可以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效益。

通过学习无人机的应用技术,学生们能够了解无人机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操作要求,为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NFSOC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NFSOC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
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人机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NFSOC教学成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智能服务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智能服务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智能服务机器人
主要研究内容
移动式智能服务机器人系统分成四部分:全方位移动机器人机构;七自由度机器人双作业臂;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多方式人机交互系统。

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机器人全方位自主移动,自动避障,利用多关节机器人手臂,可灵巧的完成一定的服务作业功能,通过可视化图形编程方式可以任意设定机器人自主移动路径和服务功能,通过语音识别控制方式或远程遥控方式控制机器人的移动、转向、后退和预设动作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移动速度:200mm-700mm/s;
作业臂自由度:5×2=10;
驱动方式:直流伺服电机;
自重:<150kg;
控制方式:自主和遥控相结合;
连续工作时间:2小时;
电源:24V;
作业臂最大抓取重量:1kg。

应用领域
在此项目基础上开发的导游、表演娱乐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宾馆、商场、科博馆等服务场,通过产品设计的延伸还可应用于危险或恶劣条件下替代人类完成工作,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服务机器人可作为应用于医院的“护士助手”,和照顾老人的家庭服务员等。

按照目前国际及国内市场需求的分析,该种机器人将据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哈工大科技馆观后感

哈工大科技馆观后感

哈工大科技馆观后感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馆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化科技展馆。

在这里,我有幸参观了各种精彩的科技展品,了解了许多前沿的科技知识。

以下是我对哈工大科技馆的观后感。

首先,哈工大科技馆展示了许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让我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产品,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

这些展品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科技领域的兴趣。

其次,哈工大科技馆的展示方式非常生动形象,通过互动展示和多媒体展示形式,让观众更加轻松地理解科技知识。

我参与了一些互动实验和体验项目,比如操控无人机、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实践操作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也让我对科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哈工大科技馆还设有专业的向导员,他们热情周到地为观众讲解科技展品,解答观众的问题。

在向导员的带领下,我对展品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的科技知识。

他们耐心细致地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哈工大科技馆还开展了一些科技活动和科普讲座,吸引了许多学生和科技爱好者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也为广大科技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我通过参与这些活动,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学识。

总的来说,哈工大科技馆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化科技展馆,展示了许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

通过参观科技馆,我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对科技领域的兴趣。

我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哈工大科技馆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科技体验和科技知识。

Through the visit to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ience Museum, I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he interactive exhibition and multimedia display form make it easier for audiences to understand technical knowledge. I participated in some interactive experiments and experience projects, such as controlling drones, experienc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etc. These practical operations enabled me to more intuitively feel the charm of technology and also deep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knowledge. The professional guides a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ience Museum patiently explain the technical exhibits to the audience and answer the audience's question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guides, I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hibits and have learned a lot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knowledge.In conclus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ience Museum is a charming modern technology exhibition hall that showcases many of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hrough a visit to the science museum, I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s well as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technology. I believe that in the futu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ience Museum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ringing more exciting technological 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to a wide range of audiences.。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佚名
【期刊名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单位之一,自198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以来,研究所得到了快速发展,是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研究嘲点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研究所是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牵头单位,1990年被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博士点,
【总页数】2页(P44-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
【相关文献】
1.“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超精密加工机床技术的发展——访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孙涛 [J], 谭弘颖
2.“机器换人”不会一蹴而就——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 [J], 毕文婷;翟玉梅
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新模式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化学电源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 [J], 左朋建;张海玲;马玉林;孟令辉;杨云峰
4.筑梦移动机器人——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 [J], 王辉
5.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HIT、DLR仿人形机器人灵巧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HIT、DLR仿人形机器人灵巧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HIT/DLR仿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主要研究内容
HIT/DLR仿人型机器人灵巧手有4个相同结构的手指、共有13个自由度,每个手指有4个关节、3个自由度,拇指另有一个相对手掌张开/闭合的自由度。

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思想,实现了集成化、模块化的灵巧手手指和可重构的手掌。

技术特点
基于FPGA/DSP的高速串行通讯系统和实时控制系统;
集成有关节绝对位置、电机相对位置、关节力矩、手指尖六维力/力矩及温度等多种感知功能;
具有友好的操作环境和外部通讯软件接口;
实现了灵巧手的拟人手形外观;
灵巧手总体重量1.65Kg,外形尺寸略大于人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石墨、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产业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石墨、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产业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石墨、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化学电源研究所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研究,其中采用石墨材料和少量硅的复合,获得了高容量石墨基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目前拥有核心技术专利3项,依托该技术获得2008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鉴定的成果登记号为:黑科成鉴字[2011]第73号。

在国家863、重大攻关和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支持下,研发团队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400mAh/g、500mAh/g、800mAh/g等系列高容量负极材料生产技术。

这些产品除了可以应用现有的人造石墨为原料外,还可以用黑龙江省富有的天然石墨作为主要原料,所研制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且性能优异,所研制的新型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提升20%以上。

目前已经实现容量为400mAh/g高性能石墨基改性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目前已建成400mAh/g材料和电池单体的小试生产线,正在筹备建立材料制备的中试生产线。

主要应用领域
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用电池材料。

未来前景
目前鳞片石墨价格为0.3-0.5万元/吨,加工成为改性石墨材料后价格8万元/吨以上,建立年产200吨的生产线,年均产值可达到1600
万元,其中部分材料用于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产品,预计电池产品年平均产值可到超过2000万元/年,材料及电池的利润将达到500万元/利润。

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

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

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
佚名
【期刊名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14(0)4
【摘要】安徽芜湖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共建的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7月8日宣布正式运营。

该研究院承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器人及自动化方面的领先技术,立足芜湖市机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重点研究机器人视觉、力控制、柔顺控制、传感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非结构环境下的移动作业机器人、多自由度机器人以及未来智能作业系统等,为芜湖机器人产业提供整体技术服务和支持。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机器人视觉;产业技术;芜湖市;研究院;运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由度机器人;非结构环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62
【相关文献】
1.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业运营生态圈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动向 [J], 曹宇
2.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领机器人产业实现创新发展——记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J], 李环环
3.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业运营生态圈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动向 [J], 曹宇;
4.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农安云”正式上线运营 [J],
5.安徽芜湖成立首个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专业无人机数据链
主要研究内容
无人机作为一种先进的空中应用平台,与载人飞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机动性高、隐蔽性好等优点,并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但随着机载任务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增加,地面终端与机载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量也在也在逐步提高,为了实现数据的可靠交换,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链系统。

利用数据链进行通信,具有传输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等优点。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本项目以专业无人机数据链设备的产业化为目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多年多型号武器装备数据链局域科研基础上,通过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建立专业无人机数据链的研制、生产和销售股份制公司,从专业无人机数据链的产品设计、中试、生产工艺、整机工作可靠性、高科技、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多种类型的从低端到高端的无人机数据链系列产品,使哈工大通信所的武器装备数据链核心技术成果从型号产品推广至行业乃至民用无人机市场,成为我国从军用到民用的数据链设备的专业企业,走在技术行业前沿,满足各类型的专业无人机产品对数据链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主要应用
无人机是集探测、识别、决断和作战功能为一体的系统,已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未来的第五代(或第六代)作战飞机,它将逐步担当航空控制和对地攻击的任务,成为实施空中打击的一种重要手段。

军事
分析家们认为,无人机作战将成为集群化趋势。

无人机逐渐现身于测绘、军警、农业、应急救灾、电力和石油管线巡线等专业领域。

主要技术指标
1、遥控命令:完成无人机32个遥控指令的上传指令周期小于等于1秒。

2、参数装定:采用无线方式实时的予以调整和装定。

响应时间小于100ms。

3.、航线装定:可在地面准备和空中飞行过程中采用无线方式实时的向无人机逐点发出所选定的航线包括程控航线各点的序号、地理位置坐标值等,装订用时小于100ms。

4、通信距离:地面大于5Km。

空中500km(飞行高度5000m时)。

5、空中传输速率:2Mbps,误帧率小于1%。

连续工作时间:大于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