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项目基本情况[详细]
青天河水电站基本情况
青天河水电站基本情况
青天河水电站位于博爱县城西北37公里的太行山腹地,为坝后式水电站。
青天河水库大坝高76米,长159米,为浆砌石溢流重力坝,控制流域面积2513平方公里,总库容2070万立方米。
青天河水库所在丹河,水利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52亿立米,水库坝后青天河水电站为两级水力发电站,1974年开始发电运行,装机7台,总容量7900Kw,其中一级电站4台×1600Kw,二级电站3台×500Kw,年平均发电量2000万Kwh左右,年供电量2338万Kwh,上网电价0.28元/Kwh。
青天河水电站自供区内有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和山西省河西乡2个乡镇,青天河、靳家岭、瓦窑河、二五四、上岭后供电村5个,供电户306户,供电人口992人。
金沙江水电站开发基本情况
金沙江水电站开发基本情况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建成后发电、防洪、拦沙、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巨大。
一、基本情况(一)溪洛渡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距永善县城7公里,上游为白鹤滩水电站,下邻向家坝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最大坝高278米,水库正常蓄水位600米,水库总库容126.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4.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左、右两岸布置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7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2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千瓦时,总投资503.42亿元,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
该电站前期工作始于1957年,1985年由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工作,1996年5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审查,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立项,2003年8月开始筹建,2005年12月国务院核准建设,2005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2007年截流,预计2013年第一批机组可实现发电,2015年全面竣工投产。
(二)向家坝水电站。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干流河段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云南省水富县与四川省宜宾县交界的向家坝峡谷出口处,上精品doc距溪洛渡水电站坝址157公里,下距水富县城1.5公里、宜宾市区33公里,左右岸分别安装4台80万千瓦机组,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并承担上游梯级电站反调节等综合利用任务的大型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5.88万平方公里,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7%,电站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62米,坝顶长度909.26米,水库总库容51.6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9亿立方米,回水长度156.6公里,电站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总投资434.24亿元。
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密松水电站项目概况
附件:
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密松水电站项目概况
密松水电站位于缅甸恩梅开江与迈立开江的汇合中下游的伊洛瓦底江干流河段上,坝址下距密支那市约40km。
密松水电站由主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引水发电厂房、左岸溢洪坝、左右岸粘土心墙副坝等构筑物组成,安装8台75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
工程总投资约538.65亿元,其中静态投资约448.19亿元,含缅甸境内的输变电工程投资约20亿元,瓦晓至其培公路工程投资约15亿元。
计划工期96个月(不含13个月的筹建期),其中施工准备期35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48个月,工程完建期13个月,首台机组发电工期为83个月。
密松水电站于2009年12月举行前期工程开工典礼,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大约10亿元。
施工辅助工程进展顺利,密支那至密松的进场公路、右岸临时进场道路已经完工通车,左右岸沿江公路年底具备基本通车条件,场内5#、7#施工道路明年初具备基本通车条件,密松大桥预计2011年8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溢洪道主体土建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开挖、永久营地、施工供水系统等主体及辅助标已于2010年11月份完成招标,预计2011年春节前进场施工,砂石加工系统、瓦晓至其培的公路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进行招标。
密
松项目将于2011年逐步进入建设施工高峰期。
桃源水电站基本情况
桃源水电站概况(一)项目概况桃源水电站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是沅水干流最末一个水电开发梯级。
电站上游距凌津滩水电站约38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6700km2,多年平均流量2060m3/s。
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9.50m,总装机容量为180MW,采用9台单机容量20MW的贯流式机组,机组额定水头5.6m,电站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93亿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4404h,工程总投资269040万元(不含送出工程)。
枢纽工程主要由泄洪闸、土石副坝、电站厂房、船闸等建筑物组成。
枢纽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
工程枢纽布置横跨双洲岛,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利用双洲岛作为纵向围堰,一期围右岸汊河,主要工程包括:右岸副坝、右11孔泄洪闸、厂房、船闸;二期围左岸主河床,主要工程包括:左14孔泄洪闸、左岸副坝。
工程项目于2010年8月由湖南省发改委核准,2010年10月开工,首台机组计划于2013年6月发电,2014年10月9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2012年防洪度汛工作湖南是全国水患重灾区,沅水流域集水面积大、坡降陡,洪峰流量居湖南四水(湘资沅澧)之首。
为了确保桃源县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桃源水电站建设安全,公司始终将防洪度汛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建立防洪体系。
成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桃源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政委、总承包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为常务副指挥长,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指挥长的桃源水电站防汛指挥部,下设水情预报、工程技术、治安、通讯和后勤等五个组,全面负责电站防汛度汛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预案。
根据沅水及桃源水电站建设的特点,以总包为主科学制定了电站防汛度汛方案和应急预案,获常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查批准,并进行了全方位的演练。
三是努力争取支持。
由于桃源水电站一期施工围堰防洪标准仅为11400 m3/s(两年一遇为19000 m3/s),为了有效利用上游已建13座水电站的库容削减洪峰,公司会同桃源水电站建设协调指挥部向省防指专题报告,并多次赴省水利厅汇报,提出了上游水库群根据降水实况提前预泄错峰的方案,得到了上级防指的大力支持,成功地将五强溪下泄流量控制在10000 m3/s 左右,为工程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一、工程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建设内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电站的第一级,位于南盘江干流上。
电站以发电为主,具有调节下游梯级电站用水、增加保证出力的补偿效益。
电站装机容量120万kW,保证出力405.2MW,多年平均电量52.26亿kW·h。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80 m,死水位731 m,水库面积为173.7 km2,总库容102.57亿m3(校核洪水位),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建设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建设管理局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贵州省安龙县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83.5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073.85万元,占总投资的0.37%。
工程建设情况:1991年4月开工建设、1998年12月建成投入试运行监测期实际生产负荷:年发电量46.56亿kW·h环评编制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环保设施设计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验收监测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贵州省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该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
工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主要有:同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及噪声防治措施基本落实;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的环保措施设计,针对电站的建设、运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环保规章制度。
针对各种污染治理设施,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指导书。
试生产和验收监测期间,各项污染治理设施管理、运行正常。
三、验收监测结果1.地表水质监测:贵州省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3月11日至14日3年3月11日至14日,对天生桥一级水电站进行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水库水质3月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的要求,各主要断面中支流清水江为Ⅳ类,其它断面均为超Ⅴ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
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基本情况(精简篇)
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基本情况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基本情况(一)溪洛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坝址位于XXX省XX县与XX省雷波县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正常蓄水位600米,水库总库容6.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4.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
装机容量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千瓦时。
电站2003年2月开始筹建,2005年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1月进行435米围堰截流,计划2016年6月首批机组发电,2016年竣工。
溪洛渡水电站XXX部分共涉及到XX市4个县(XX区、XX县、XX县、XX县)13个乡镇38村民委员会230个村民小组。
根据可研显示,共需搬迁39106人,其中施工区4692人(全为XX县人口),库区34414人(XX区3296人、XX1834人,XX29260人,XX24人)。
根据移民意愿调查结果,外迁安置的移民有3291人(施工区331人,外迁孟连;库区2960人,外迁玉溪化念),其余为就地安置或自行安置。
(二)向家坝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坝址位于XXX省水富县与XX省宜宾县境内的向家坝峡谷,正常蓄水位380米,库容51.6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9.0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9.03亿立方米,装机总容量为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07.47亿千瓦时。
电站2004年3月开始筹建,2006年11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月二期围堰截流,计划2016年6月首批机组发电,2016年竣工。
向家坝水电站XXX部分共涉及到XX市3个县(XX、XX、水富)9个乡镇41个村(社区)。
根据可研显示,共需搬迁65897人,其中施工区5802人(水富5515人,XX287人),库区60095人(XX54071人,XX4530人,水富1494人)。
无集中外迁人员,全部为就地安置或自行安置。
(三)白鹤滩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位于XXX省XX县与XX省宁南县境内的白鹤滩峡谷,正常蓄水825m,初选装机容量1400万k,多年平均发电量约581.81亿k h,总库容205.1亿m3。
蒲西水电站建设情况汇报
蒲西水电站建设情况汇报蒲西水电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电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蒲西乡境内,是怒江上游的一座大型水电站。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始终秉承“绿色、清洁、高效”的建设理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背景和规划。
蒲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6GW,计划建设6台6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年平均发电量达到140亿千瓦时。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怒江流域的电力供应短缺状况,提升当地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电力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二、建设进展。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加强与当地政府、村民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工作。
目前,项目已完成水电站主体工程设计,大坝、发电厂房等主要建设工程已经开工,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工作。
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水电站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
蒲西水电站建成后,将为当地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和扶贫工作,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展望和未来计划。
蒲西水电站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秉承“绿色、清洁、高效”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当地政府、村民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溪流小型水电站工程方案
溪流小型水电站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而水力发电被认为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成为了很多地方发展的重点。
尤其是在山区地区,溪流小型水电站因为其对环境的影响小、建设成本低、维护费用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拟就一种溪流小型水电站的工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XXX溪流小型水电站2. 项目地点:XXX省XXX市XXX县3. 项目规模:装机容量1000千瓦4. 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约500万元5.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3年6. 项目利润:预计年利润约200万元7. 项目产值:预计年产值约600万元三、项目建设内容1. 水电站坝址选择根据实地勘察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决定利用XXX溪流的水流量和落差条件,选择适宜的坝址。
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选择了一处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坝址。
2. 建设方案根据实地踏勘结果和坝址条件,拟定了两种建设方案,分别为木材坝、混凝土坝。
经过比较,最终确定了以混凝土坝为主要方案,因其具有建设周期短、寿命长、维护方便等优势。
3. 电站总体设计水电站拟建为引水式发电站,水源由坝上引水,通过水轮机发电,再将水回河,不会对水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同时,还将配备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电气设备,确保电站正常、稳定运行。
4. 生产建设情况全面规划了工地选址、材料储备、技术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抓好前期环评、用地审批等手续,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5. 项目运营方案水电站建设完工后,将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试运行,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同时,积极与电力局开展接网工作,确保水电站建成后能够顺利并网并发电,达到预期效益。
四、项目优势1. 地理条件优越:项目所在地水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水流量和水头条件,是放建溪流小型水电站的理想地点。
2. 投资回报率高:水电站建设成本不高,而且运行费用较低,预期年利润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盐津电站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盐津电站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盐津电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座重要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大型水电站项目。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始终秉承“安全第一、质量为王、科学管理、精益求精”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首先,在项目前期,我们充分调研了盐津电站所在地的地质、水文等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同时,我们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获得相关批复后,我们迅速展开了项目的土地征拆工作,为后续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解决方案的创新和技术的应用。
在水电站的水电工程建设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水轮发电技术和设备,确保了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提高了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水电站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措施,确保了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注重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我们严格执行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确保了工人们的安全生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
我们积极开展了社会责任活动,投资建设了当地的公益项目,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就业援助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看,盐津电站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王、科学管理、精益求精”的建设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盐津电站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电站可研报告范本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水电站;项目性质:民营建设地址:XXXXXX占地面积:XXm2建筑面积:XXm2项目法人:XXX1.1.2、项目承办单位XXXXX1.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4.《“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6.《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09年版)》工业和信息化部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年;8.《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9.《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试行办法》;10. 国家规定的建筑、环保、节能、用水等相关标准;11. XX市发改委关于项目环保、节能、用水等问题出台的相关规定;12. 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施行;14. 项目单位及设备商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2、项目简介XX水电站是引水式径流水电站,位于XXX。
其水源区为XX,电站陂头上游的植被条件好,雨量充沛,水源稳定。
乡级公路直通XX镇XX村,交通十分方便,当地建材更是取之不尽,投资环境十分优越,是兴建水电站极为理想的场所。
早在1970年的时候修建了XX水电站,经过40多年的运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设备老化,零件不好购买,水渠以上已被群众盖房占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使电站不能正常运转发电,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经XX村支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一致同意,把原来的电站,建在村西(原来在村南),这样既安全又能发电。
原来电站的装机容量为80千瓦,实际只能发30多千瓦,改造后装机容量可达到310千瓦,提高230千瓦,全部投资共计350万元。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情况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情况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1/10,相当于7座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
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目前,三峡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进展情况如下:一、组建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执行机构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三峡工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由李鹏总理任主任委员,邹家华副总理、陈俊生国务委员及四川、湖北两省省长和有关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钱正英副主席任顾问。
委员会成员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水利部、电力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局等2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
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一是办公室,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二是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三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这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
水电站完成情况汇报
水电站完成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安排,我对水电站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已经
完成了80%,具体情况如下:
一、水电站项目进展情况。
1. 水电站选址已经完成,经过专业的勘察和评估,确定了最佳的建设地点,确
保了水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水电站的水利工程已经完成了70%,包括水库的建设、引水渠的修建等工作,确保了水源的充足和稳定。
3. 水电站的发电设备已经完成了90%,包括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了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4. 水电站的输电线路已经完成了60%,确保了发电后的电能能够正常输送至用户。
二、水电站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自然环境的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变化等,我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我们已经加大了人员招聘
和培训力度,确保了项目的正常施工。
3.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资金紧张的情况,我们已经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到了资金支持,确保了项目的资金保障。
三、水电站项目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快水电站的建设进度,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能够按
时投产。
2. 加强对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3. 加强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和法律遵守。
以上就是水电站建设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谢谢!。
电站基本情况汇报
电站基本情况汇报本文旨在对我所在的电站进行基本情况的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电站的运营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电站概况。
我所在的电站位于中国南方,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一座大型的水电站。
电站共有4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0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到10亿千瓦时。
电站采用的是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00米,坝长500米,水库总库容达到5000万立方米。
二、发电设备情况。
电站的4台水轮发电机组均为国内一流的厂家生产,采用了先进的水轮机技术和发电机技术。
每台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为50兆瓦,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运行。
同时,电站还配备了完善的水文测报系统和自动化调度系统,保障了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站运行情况。
电站自投产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
每年的发电量都能够稳定地达到预定的目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
同时,电站还积极参与了电网调峰填谷和备用调度工作,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环保措施。
电站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电站周边的植被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同时,电站还配备了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确保了电站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五、未来发展规划。
电站未来的发展规划是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提升电站的综合利用效益。
同时,电站还计划在水资源利用、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六、结语。
以上就是对我所在电站的基本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认可和支持。
电站将继续秉承“安全第一、科学发展、环保优先、服务社会”的宗旨,努力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情况说明
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情况说明一、工程概况1. 地理位置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上库地处缙云县大洋镇漕头村方溪源头,下库坝址位于方溪乡上游约 1.9km的方溪干流河段上。
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居于浙江电网的中南部,靠近丽水500kV主环网,上网条件便利。
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浙江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任务,同时可发展旅游,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站上库正常蓄水位926.00m,死水位899.00m,有效库容865万m3;下库正常蓄水位325.00m,死水位298.00m,有效库容823万mt电站装机容量1800MV(6X3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8亿kW- h。
工程区距缙云县城公路里程约33km现有地方道路从下库通过,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与S333省道、G330国道、长深咼速、台金咼速、温丽咼速等相连,对外交通较便利。
本工程上、下库地形高差约600m目前上库至下库之间已有道路(混凝土路面,宽约3.5m~5.0m)相通,公路里程约15km。
下库坝址距丽水市、杭州市、温州市和台州市的公路里程分别为35km 278km 163kn和200km。
2. 坝址坝线选择(1) 上水库坝址坝线选择本工程上水库坝址随库址选定,即在漕头村下游沟口筑坝形成水库。
根据选定的库址,坝址和坝线基本没有选择余地,故可研阶段上水库不进行库址、坝址及坝线比选。
(2) 下水库坝址坝线选择下水库位于方溪乡的龙宫洞电站至方溪二级水电站之间的河段,河流总长约2.5km,总体流向由东到西,呈“ S”型弯曲。
考虑是否对龙宫洞电站进行改建,进行上、下两个坝址的技术经济比较。
上坝址位于南坑村下游约0.6km处方溪上,坝址处溪流流向约S65°W 两岸山体基本对称,沟谷呈“V’字型,左、右岸山顶高程分别为570n和380m 地形坡度一般为40~50o,河谷底部高程约242m坝轴线处河谷宽约15〜20m, 正常蓄水位高程325n处河谷宽约210m坝址区未发现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浙江省泰顺县甲家渡水电站工程
浙江省泰顺县甲家渡水电站工程项目情况说明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泰顺县甲家渡水电站工程预可研和可研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浙发改能源[]号),浙江省泰顺县甲家渡水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温州泰寿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建设。
一、项目工程简介:甲家渡水电站位于浙闽边界的界河、交溪流域东溪的支流寿泰溪上,坝址位于友谊桥下游约11.5km(福建侧位于寿宁县犀溪镇大王前村),电站厂址位于杨梅垄岗南坡、暗湾坑出口处的寿泰溪左岸(浙江省界内)。
甲家渡电站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93km,水库正常蓄水位402.0m,水库总库容万,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生态小机组装机容量,根据《防洪标准》()以及《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规定,确定本工程为Ⅲ等工程。
本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含泄水和放水建筑物)、发电引水建筑物、发电厂和升压站、生态小机组及永久交通工程等组成。
挡水建筑物为抛物线型混凝土双曲拱坝。
坝顶高程407.50m,最大坝高107.50m。
发电引水建筑物布置在左岸,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室和压力管道组成。
进水口位于左坝头上游约50m处,为岸塔式。
引水隧洞为马蹄形有压洞,开挖洞径5.8m,局部需混凝土衬砌,衬后洞径4.9m。
调压室采用双室式。
调压室后为压力管道。
电站位于寿泰溪下游左岸杨梅龙岗的河边,电站枢纽由发电厂主厂房、副厂房、升压站、尾水建筑物、进厂公路等组成。
发电厂的主厂房、副厂房和升压站基本呈“一”字形布置,副厂房位于主厂房左侧,其左侧为户外式升压站。
电站形式为地面引水式,主厂房内安装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其尺寸为37.80m×16.20m(长×宽)。
副厂房根据地形条件布置在主厂房左侧,紧靠主机间,平面尺寸为23.63m×21.00m(长×宽)。
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在副厂房左侧,平面尺寸(长×宽)为40.00m×21.00m。
XX水电站技术改造项目情况简介(样本)
XX水电站技术改造项目情况简介(样本)1.工程概况XX电站位于汉江支流南河的中游,坝址在湖北省谷城县XX乡赤家峪附近,下距胡家渡水电站20km,距谷城县城关55.2km。
1.1地形地貌河谷两岸地形较整齐,但不对称。
两岸山体比高150~250m。
左岸反向坡,坡度70~80°,河边有1~6m厚的崩积块石分布;右岸顺向坡,坡度基本与岩层倾角相当,为35~45°。
两岸均残留有四级基座阶段地,阶面高程210~230m,阶面上卵砾石层部分已由钙质胶结。
正常蓄水位时,谷宽197m,两岸基岩多裸露。
右岸上、下游均发育有垂主河道的大型冲沟。
1.2水文泥沙坝址径流和洪水由上游开峰峪水文站和下游的谷城水文站插补而得。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74.2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4亿m3。
坝址千年校核洪水洪峰流量18100 m3/s,百年设计洪水洪峰流量11600 m3/s。
多年平均输沙量327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1.4kg/ m3。
1.3工程地质坝址处于河流“S”形湾道的中部地段,两岸地形比较整齐,河水位150.8m时,水面宽40~45m,水深0.5~3.0m,覆盖层3.0~6.0m。
坝址出露地层主要为千枚状页岩、钙泥质粉砂质板岩、灰质及泥质粉砂质白云岩。
断层规模不大,以陡倾角为主,缓倾角不发育,河中无大断层通过。
层间错动在页岩层中较发育,并夹有1~10cm的泥质物。
层间柔皱在板岩层中较发育,起伏差25~30cm。
溶洞不发育,地下水以裂隙潜水和局部裂隙承压水为主。
坝址左岸和河床左侧为白云岩,岩性坚硬,但节理发育,岩石的完整性较差;右岸及其河床右侧为粉砂质板岩,属中等坚硬岩石,层间错动较发育,沿错动面常有夹泥分布。
右岸引水隧洞为板岩,中间段为白云岩,后段为页岩,虽无大的断层通过,但板岩和页岩层间错动发育,上覆山岩厚度较薄,围岩的稳定性较差。
左岸引水隧洞在白云岩、灰岩及灰岩夹页岩中通过,岩石新鲜坚硬,围岩稳定性较好。
水电站项目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1.1工程建设必要性花坪河水库坝址位于巴东县大支坪镇,距离野三河汇合口12.56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2.4km2,占支井河流域面积的71.1%。
巴东县电网以水电为主,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陆续建成了多座小型水电站,大大改善了巴东县电网的组成结构。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仍很严重,枯水期调峰容量依然不足。
每年需从州网购电,为此,兴建花坪河水电站,对提高巴东县用电的保证率有重要作用。
花坪河水电站的兴建,是合理开发利用河流水能资源的需要,工程建成后不仅可增加巴东县电网的电力供应,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而且还可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节省煤耗,保护环境,其兴建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2初步设计审查意见2012年5月14湖北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巴东县花坪河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鄂水利电函[2012]334号文。
部分内容如下:四、同意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同意发电死水位640.00米,同意设置极限死水位636.00米。
同意电站装机容量30兆瓦。
基本同意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及成果。
同意采用敞泄方式进行洪水调节,水库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670.00米,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672.80米;厂房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402.07米,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404.82米。
五、电站水库总库容2238万立方米、总装机30兆瓦,属三等中型工程。
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由于大坝最大坝高97米(坝高超过70米),按2级建筑物设计,但洪水标准不予提高。
同意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发电隧洞进口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电站厂房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
同意《报告》推荐的上坝线和采用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全堆石”坝型。
同意右岸布置溢洪道,采用一孔11×14.8米洞式溢洪道泄洪并采用挑流消能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1.1工程建设必要性花坪河水库坝址位于巴东县大支坪镇,距离野三河汇合口12.56千米,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2.4千米2,占支井河流域面积的71.1%.巴东县电网以水电为主,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陆续建成了多座小型水电站,大大改善了巴东县电网的组成结构.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仍很严重,枯水期调峰容量依然不足.每年需从州网购电,为此,兴建花坪河水电站,对提高巴东县用电的保证率有重要作用.花坪河水电站的兴建,是合理开发利用河流水能资源的需要,工程建成后不仅可增加巴东县电网的电力供应,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而且还可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节省煤耗,保护环境,其兴建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2初步设计审查意见2012年5月14湖北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巴东县花坪河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鄂水利电函[2012]334号文.部分内容如下:四、同意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同意发电死水位640.00米,同意设置极限死水位636.00米.同意电站装机容量30兆瓦.基本同意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及成果.同意采用敞泄方式进行洪水调节,水库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670.00米,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672.80米;厂房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402.07米,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404.82米.五、电站水库总库容2238万立方米、总装机30兆瓦,属三等中型工程.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由于大坝最大坝高97米(坝高超过70米),按2级建筑物设计,但洪水标准不予提高.同意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发电隧洞进口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电站厂房按50年一遇洪水1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同意《报告》推荐的上坝线和采用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全堆石”坝型.同意右岸布置溢洪道,采用一孔11×14.8米洞式溢洪道泄洪并采用挑流消能方式.同意《报告》推荐的左岸发电引水系统布置方案和结构布置.同意采用竖井式进水口和压力隧洞衬砌方案.同意采用窑洞式发电厂房.基本同意厂房布置.基本同意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同意在锁口坝址的上坝线建砼面板堆石坝挡水成库、右岸洞式溢洪道泄洪、右岸洞式溢洪道泄洪、通过左岸约8千米压力隧洞引水在老鲁班桥附近支井河左岸建窑洞式厂房发电的工程总体布置.六、基本同意电站装机容量2×15兆瓦,水轮机为HLA351-LJ-130型,配套发电机为SF15-8/2600型.九、同意导流方案.上下游围堰及导流隧洞为4级临时建筑物.十二、同意概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及所采用的定额和取费标准.经复核调整,按2011年三季度价格水平计算,工程总投资为39029.85万元,其中静态总投资为35691.73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338.12万元.12水文2.1流域概况支井河是野三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武陵山支脉巴东县境内绿葱坡镇的野花坪,由东北向西南,在花坪河汇入野三河,进入清江水布垭库区.支井河干流全长42.58千米,全流域集水面积242.4千米2.2.2气象支井河流域内山高坡陡,相对高差较大,气侯特性也随高程变化较大,其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均有明显的差异,支井河流域大部分属高山区,特别是中上游一带,气温偏低、多雾、多雨,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性.夏季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气候暖湿多雨,雨量较为充沛;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寒潮威胁,气候寒冷,且多雪.流域内无气象观测站,在相邻流域有建始气象站.据建始气象站资料统计夏季最高气温为39.4℃,冬季最低气温可达-15.2℃,多年平均气温为15.4℃,最大风速为18米/s.2.3洪水调节(1)洪水标准花坪河电站为混合式电站,水库总库容2337万米3,电站初拟装机容量为30米W,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花坪河水电站工程为Ⅲ等工程, 因大坝采用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达97米,,大坝级别提高为2级,其他永久建筑物为3级,但洪水标准不变,相应拦河坝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电站厂房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采用30年一遇洪水设计.(2)设计洪水洪水调节采用坝址洪水以静库容计算.水库下游无防洪任务,洪水调节已确保大坝安全为原则,其调度原则为:以正常蓄水位670米为起调水位,当入库流量小于闸门全开1下泄量时,控制闸门开度,使其泄量等于来量,维持正常蓄水位不变;当入库流量大于闸门全开的下泄流量时,此时溢洪道闸门全开,全力下泄以保大坝安全.调洪计算时不考虑发电引用流量.厂房的防洪水位受水布垭水库影响,其水位通过推求水面线得到,水布垭水位按同频率水位考虑(其50年一遇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按正常蓄水位398.23米考虑,200年一遇库水位为398.43米),对应花坪河厂址处同频率洪峰流量,推求河道水面线得到花坪河厂址处各频率洪峰流量对应水位,作为厂房防洪特征水位.根据调洪原则、库容曲线和泄流曲线,对水库各频率的设计洪水进行调算,计算成果见表2.3-1.大坝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670米,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672.80米.表2.3-1 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表(3)施工洪水支井河是清江支流,在花坪河汇入清江水布垭库区.支井河全长39.10千米,流域面积240.01千米2,河道坡度19.9‰,流域平均海拔高程1244米.支井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洪水陡涨陡落,洪枯流量相差悬殊.一般每年5~9月为主汛期,4月、10月分别为汛前期、汛后期,11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花坪河厂房位于水布垭水库库区,厂房施工期可能受水布垭水库回水顶托影响.1表2.3-2 坝址处分期分月施工洪水(单位:米3表2.3-3 厂址处分期施工洪水(单位:米32.4工程任务和规模花坪河电站地处巴东县大支坪镇,坝址位于支井河下游段,距离野三河汇合口12.56千米,电站尾水进入水布垭水库库区.根据《湖北省巴东县支井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流域开发的任务主要任务是发电.沿河两岸均无集镇,无特殊防洪要求,村民均居住在半山坡及坡缘以上,耕地较高且很分散,难以发展大面积的自流或提水灌溉.根据规划,支井河流域采用2库4级5站梯级开发方案,花坪河电站为支井河干流第四级,与河段梯级开发任务相应,花坪河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其坝址具有建高坝的条件,1正常蓄水位670米,最大坝高97米,电站装机容量30米W,多年平均发电量7396万kW·h.花坪水库库区均为林地,无灌溉要求.综上所述,花坪河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13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本区地处鄂西山地,支井河流域位于长江与清江分水岭的南部,纵观流域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一般山顶高程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可达1850.2米,属中高山地形.区域内河流河槽深切,河谷狭窄,常构成“V”字型或“U”字型峡谷,河谷与山地高差达数百米.清江河床是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低侵蚀基准面.经过碳酸盐岩类地层的支流存在有岩溶暗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概括地讲:从鄂西中高山地到江汉平原构成西高东低的区域地貌格架;以夷平面为主体的层状地貌特征;以清江干流和长江三峡段为主体的深切河谷及其高陡边坡特征.而山脉总体走向又受区域主要构造线控制.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支井河流域内主要出露中生界三迭系碳酸盐岩类地层,其次为上古生界二迭系、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以及少量的下古生界志留系地层.其中: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本流域上游的东北角:泥盆、石炭系地层在流域内零星公布,主要出露于本流域上游的东北角和流域外的西部;二迭系地层主要分布于流域的中、上游和流域外的西部:三迭系的碳酸盐岩类地层是本流域出露的主要地层,在本流域内分布广泛.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在流域内零星分布,按其成因主要有河流冲积物(Q4a1):岩性以全新统砂卵石为主,厚度各处不一,一般上游较薄,局部基岩裸露,下游较厚,估计厚度10~30米;崩积、坡积物(Q COl+d1):岩性主要为块石、碎石夹粘性土,厚度变化较大,零星分布于平缓的岸坡或坡脚处;残、坡积物(Q edl):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石,主要分布于岩溶洼地及槽谷中,厚度0~5米.二、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13.2 各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2.1 大坝工程地质条件拟定的上坝线面板堆石坝轴线部位,河床宽约30米.两岸基岩裸露,左岸坡角55°,右岸坡角平均50°,植被覆盖,残坡积层厚约0~1.5米,主要成分为粘土夹碎石及少量块石,残坡积体分布不均,陡峭处基岩裸露.河床分布第四系冲洪积物,最大厚度28.63米,最小厚度12.72米,具较为明显的分层性,物质组成差异较大.坝基岩体均为三迭系大冶组(T1d)的灰岩,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2.8米Pa,饱和弹性模量17.3GPa,软化系数0.80,岩体允许承载力4.5米Pa,混凝土/岩体(微-新鲜):抗剪断强度:f’=0.90,c’=0.75 米Pa.坝址位于支井河向斜南东翼的单斜地层中,岩层走向为NE向,倾SE,岩层产状165°~175°∠25°~65°.坝区两岸岩层产状在720米高程以下较稳定,以上岩层倾角稍缓.3.2.2 坝基及坝肩稳定1)坝基抗滑稳定坝基岩体为大冶组三迭系大冶组第三段(T1d3):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偶夹极薄层深灰色炭质、钙质页岩.岩层走向为N75°E,倾向左岸略偏下游,倾角45°.河流走向由2°转至132°,岩层走向与河流走向夹角由70°转为17°.坝基岩体的抗滑稳定性主要由结构面组合及应力条件来决定.坝基岩体主要结构面有:层面S.:面平直光滑,延伸长且稳定,密集,产状135°~170°∠32°~50°;NE向陡倾角裂隙L1,走向315°~345°,近于直立,张裂隙,充填铁质薄膜或方解石脉,延伸较长,密度大;NW 向裂隙L2,走向45~70°,倾向SW,倾角63°~90°,L1和L2呈现共轭关系.坝址内河床基岩面起伏较大,存在深槽.从河床钻孔成果资料看,河床基岩面以下未见断层、软弱结构面及缓倾角结构面发育,裂隙大多充填方解石脉,胶结好,岩芯中弱风化岩体有少量溶蚀现象.坝基滑动可能的产生类型有表层滑动和深层滑动.表层滑动即沿着坝体与岩体接触面剪切破坏,坝基岩体虽划为三层,但主要以薄层灰岩为主,岩性较单一,完整.岩石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剪断强度:f′=0.9,c′=0.75米Pa.12)边坡稳定性评价拟定的堆石坝坝轴线方向为345°~350°,为顺向谷.左岸坡向345°,岩层倾向130°,为逆向坡,边坡总体较稳定;右岸坡向135°,岩层走向135°,为顺向坡,岩层倾角52°~65°,大于坡角,顺层滑移可能性较小,无其它缓倾角结构组合,边坡较稳定.3.2.3 坝基处理1)河床覆盖层特征及处理拟定的面板堆石坝基础上、下游底宽约285米,河床分布大量的冲洪积堆积物,从勘探资料揭示,堆积物极不均一.从上至下可分为5层,各层的性状如下:①卵石夹砂:卵石含量在45~60%,砂含量10~15%,少量漂石.卵石平均粒径30米米,卵石磨园度好.砂粒以粗细砂为主.分布高程578.5~570.90米,最大厚度9.6米,最小厚度2.2米.此层分布稳定.②砂夹砾石:砂含量在60~70%,块石、卵石含量在10-20%,局部含少量巨块石.分布高程575.08~564.0米.最大厚度10.8米,最小厚度 1.78米.③-1粘土夹砂:黄褐色粘土含量在60%以上,土质均一,新鲜,树叶为松木枝,新鲜,砂含量在10%左右.平均厚度 3.5米.此层主要分布在坝基下游河床.局部出现.④粉细砂夹腐质物:粉细砂含量在30~40%,腐质物含量在20~30%,少量泥质物.粉细砂以灰色粉砂为主,腐质物为暗黑腐朽木块、木片、树枝、树叶,呈碎片、碎渣状.分布高程567.90~552.37米.层位较稳定,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坝轴线附近,呈透镜状分布.⑤淤泥质土夹腐质物:淤泥质土含量在40~50%,腐质物含量在15~20%,砂含量在5%左右.淤泥质土为黑色淤泥质粘土,平均含水量35%,土质较均一.腐质物以黑色腐质木片为主,含在淤泥质土中.分布高程572.06~560.00米.平均厚度 6.8米.此层主要分布在距坝轴线107米以下河床.分布较稳定.⑥粉细砂夹粘土:以粉细砂为主,夹少量黄褐色粘土.此层厚约 3.2米,呈透镜状分布,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坝轴线下游107米处.从现场超重型动探成果分析,各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其中第③、④、⑤层承载力明显偏低,不能直接作为大坝基础.由于河床堆积物较厚,全部开挖清除工程量较大,建议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和高压喷1射注浆法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2)趾板基础处理左岸沿趾板线从670米高程至河床580米高程,趾板线长约200米.沿趾板线方向地形坡度为35°~52°,下陡上缓.左岸趾板线基岩裸露,岩性为大冶组第三段第二层(T1d3-2):灰色薄层夹少量中厚层灰岩,第三层((T1d3-3):灰色中厚层夹少量薄层灰岩.岩层倾向左岸偏下游,岩层产状为165°~175°∠52°~65°.在左岸趾板线上,仅发育规模较小的f3,主要构造以裂隙为主,特别是顺河向或与河流小角度相交的NW、NE裂隙较为发育.趾板线基岩弱风化下限深度约5.0~11.0米.建议左岸趾板基础开挖深度以3~5米为宜,趾板开挖边坡为1∶0.3左右.右岸沿趾板线从680米到583.0米高程,沿趾板线方向的长度约150米.沿趾板线方向地形坡度约为38°.右岸沿趾板线基岩裸露,岩性为大冶组第三段第二层(T1d3-2):灰色薄层夹少量中厚层灰岩.岩层产状为165°~185°∠48°~62°.右岸趾板线上断层不发育,主要发育为NE向且垂直趾板的裂隙(如L6),岩层的走向为南东向.建议右岸趾板部位基础开挖深度以见基面下2~3米为宜.由于右岸为顺向坡,不宜陡于岩层倾角.河床段趾板对深厚层河床覆盖层采取混凝土防渗墙进行截渗处理.3)两岸基础处理两岸基岩裸露,岩体呈弱风化状,断裂构造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建议左、右岸开挖边坡1:0.75.3.2.4 防渗工程3.2.4.1 趾板地基防渗条件坝区出露的地层为三迭系大冶组第三段薄至中厚层灰岩夹极薄层页岩,从地质测绘及坝址钻探成果看,坝址地表及深部岩溶不发育,坝基及两岸以裂隙性渗漏为主,无岩溶管道性渗漏.支井河断裂沿河分布,走向为50-60度,在锁口坝址区规模趋于减小.为进一步分析1其对大坝的影响,在右坝肩高程680.2米布置一条勘探平洞,洞深达140米,平洞内顺层夹泥较发育,洞深在134米处,顺层充填0.6米厚黄褐色粘土,大量的方解石团块,表明存在溶蚀现象,在135米处,发育F1断层破碎带,断层带产状为155°~160°∠45°~50°.断裂带宽约1.2米.断裂带上、下层面为宽3-8厘米方解石脉大量黄褐色粘土充填,溶蚀产生的方解石脉,其间为紫红色断层破碎岩,为碎块状岩体夹泥,胶结一般,见溶蚀和渗水现象.断层两侧岩体连续完整,未见相关挤压破碎带迹象.距离坝肩134米左右.向坝址上游延伸,在地表迹象不明.总体来讲,F1断裂对坝肩影响不大,平洞内岩体溶蚀虽较强烈,但均为顺层裂隙性溶蚀,而且裂隙均为泥质充填,坝肩不存在岩溶管道性渗漏通道.根据钻孔资料:岩层中裂隙较发育,但裂隙面多充填方解石脉且胶结较好.基岩中存在溶蚀现象,主要分布于强至弱风化岩体中,微风化至新鲜岩体,完整性较好.从两岸钻探揭示的钻孔地下水位分析,两岸地下水位较高(见表3-2),地下水位水力坡降与地表坡降呈正相关系,无陡降与异常现象.坝肩渗漏以裂隙性为主.坝址区岩性以薄层灰岩为主,无隔水岩组分布,从地勘资料分析,将透水率小于3Lu 的岩体作为相对隔水岩组,结合勘探期间地下水位,和水工渗流计算,综合确定趾板防渗帷幕下限.3.2.4.1.1 河床段根据上述,河床砂卵石层经加固处理后,坝基直接座落在河床砂卵石上,采取冲击钻成墙防渗,防渗墙厚100厘米,基岩以下采取帷幕灌浆.河床坝基岩体透水率均下于3Lu,大部分为微透水层,结合水工渗流设计,建议坝基防渗帷幕深度为30~35米,帷幕下限为524.1~521.1米.3.2.4.1.2 左岸段从(Ⅳ-Ⅳ’堆石坝趾板轴线渗透剖面图)可以看出:左岸仅在632.0~672.8米高程为中等透水和弱透水上段岩体,岩体透水率大于 3.55Lu,为弱风化上部岩体,下部632.0~605.71米高程以弱透水岩体为主;其它均为微透水岩体.左坝肩ZK08号孔地下水位高程为657.80米,ZK05号孔地下水位高程为637.60米,地下水位水力坡降约0.36.因此建议左岸防渗帷幕端点以接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线交点为原则.根据水力坡降0.36推算,正常蓄水位670米高程地下水位线距ZK08水平深度15米(距670米高程水平深度约62米),1因此左岸防渗帷幕端点以670米高程,防渗帷幕下限高程为595~645米.3.2.4.1.3 右岸段右岸山体雄厚,670米~595米高程岩体以弱透水层为主,局部为微透水岩体,ZK07号孔揭示高程627.2~632.8米为一裂隙性溶洞,泥质充填.ZK07钻孔地下水位629.40米,分布在溶洞以下,比水库正常蓄水位略低.右岸地下水水力坡降约0.29,按此推算,地下水位与670米正常蓄水位衔接.右岸防渗帷幕从高程670米深度按3Lu上限控制,帷幕下限高程约605~564米.3.2.4.2 两岸绕坝防渗工程根据地形条件及地下水位高程,地下水位与地形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位会越来越高,采用帷幕延长后,其绕坝渗漏可能性较小.从670米高程起,采取平洞帷幕灌浆方式,沿坝轴线向两岸山体内延伸,左岸延长79米;右岸根据PD03号平洞揭示的岩体分析,延长136米.帷幕深度按1/2水头考虑.具体深度和范围建议在施工期根据先导孔试验确定.3.2.5 溢洪工程洞室溢洪道布置在右岸山体内,轴向222° .溢洪道堰定高程656.0米,宽12米,由进水渠、闸室、明流洞身和鼻坎段组成,其平面投影总长为268.07米,其中闸室段长29米,明流洞深长199.07米.穿越地层为三迭系大冶组第三段薄至中厚层灰岩夹极薄层页岩,岩层产状175°∠48~70°.洞轴线与岩层走向夹角大于30度,岩层倾角较陡,洞室总体稳定性较强.据地表测绘,右坝肩受F1断裂影响,岩体挤压变形强烈,在PD03号平洞揭示,从地表进入山体约45米,岩体层间挤压较强,薄层页岩呈碎块、薄片状,局部存在掉块现象.洞室溢洪道推测在洞深140米可能进入挤压变形区,建议对此段,重点是顶拱进行钢衬.洞室溢洪道进口至桩号140米左右,围岩类别Ⅱ类.推测在洞深140米左右可能进入岩体挤压变形区,围岩类别Ⅲ-Ⅴ类.施工时可能出现顶拱坍塌,建议对此段进行系统锚杆加混凝土衬砌处理,重点部位进行钢衬.桩号140米至出口,围岩类别Ⅲ类.13.2.6 发电引水工程拟定的发电引水线路布置在左岸.引水隧洞自左岸坝前取水-王家台-老鲁班桥出口,隧洞全长7969.316米,厂房位于老鲁班桥边,发电引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645米,出口高程380米.设计引用流量14.186米3/s.1)地形地貌引水线路分布于河流左岸岸坡,所经地段为溶蚀、剥蚀褶皱中低山地貌,山脉延伸总体与河流走向一致,为近南北向.河段处于碳酸盐岩区,主要为陡崖、溶沟、溶糟、溶洞及落水洞等岩溶地貌景观.山顶高程800~1300米左右,相对高差约400~600米不等.岩溶槽谷从两岸斜切至岸坡,两岸未见深切冲沟.但地形略低的小冲沟较发育,冲沟切割深度约10~30米,平均纵坡降50% .支洞口的布置充分利用较低高程的冲沟点.2)地层岩性发电引水线路沿线穿越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三叠系大冶组第三段(T1d3)薄层微晶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微晶灰岩、含生物屑、砂屑亮晶鲕粒灰岩、微晶白云岩.3)地质构造引水线路纵穿支井河宽缓向斜的南东翼.支井河向斜轴迹约25°,引水线路总体走向17°.支井河断裂F1位于下游右岸,隧洞未切穿该断裂.4)水文地质条件引水线路穿过碳酸盐岩地区.主要为强岩溶化强透水岩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洞线沿线可见到溶洞、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和岩溶管道等岩溶地貌.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表现形式为上层潜水、裂隙性岩溶地下水和岩溶管道式地下水.隧洞开挖可能遇到多层地下水,而岩溶管道式地下水一般流量较大,稳定,对施工影响较大.施工时局部洞段可能会遇到岩溶涌水问题,尤其是W11、W12附近,应引起高度重视.3.2.6.1 进口段进水口距左坝肩170米,桩号0+000~0-50.27米,为竖井式进水口,出露岩性为三叠系大冶组第三段(T1d3)薄层微晶灰岩、泥灰岩夹页岩.裂隙发育,裂隙特征为:(1)走向310°,倾向东北,倾角54°,面较为平直,张开1~3厘米,大部分附泥质、铁质薄1膜,为切层发育裂隙,间距30~50厘米.(2)、走向60°,倾向东北,倾角45°,为垂直层面发育的裂隙,面较为平直,张开1~5厘米,大部分附铁质、泥质薄膜,发育间距20~50厘米,(3)、走向75°,倾向东南,倾角50°,为顺层发育裂隙,面较为平直,张开1-10厘米,大部分附铁质、泥质薄膜,局部充填泥质,延伸长度2-5米,发育间距2-30厘米,(4)、走向55°~65°,倾向西,倾角65°~75°,面较为平直,局部稍弯曲,张开0.5~1厘米,无充填,大部分延伸较长,一般大于10米,少数延伸较短,延伸长度在1米左右,(5)、走向0°,倾向东,倾角80°,面较为平直,延伸较长,张开,延伸长度一般在5米左右,发育间距1~1.5米.进口边坡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其中第(4)、(5)组裂隙延伸长,无充填,与进口边坡倾向基本一致,建议边坡呈阶梯状开挖,开挖坡角小于此组裂隙倾角,并对进口边坡进行喷锚支护,以利进口边坡稳定.竖井式进水口段围岩为Ⅲ类,建议全断面混凝土衬砌.3.2.6.2 引水隧洞3.2.6.2.1 洞身段引水隧洞布置在左岸,轴线方向近SN向.全长7969.316米,隧洞穿过岩体为三叠系大冶组第三段(T1d3)薄层微晶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变化较大,长潭以下倾向NW,以上倾向SE;倾角35~50°,倾角较平缓.岩层走向与洞轴线斜交,局部与洞轴线走向近一致.据地表测绘,倾向NNW或NNE两组裂隙较为发育,倾角较陡,东西走向的次生小断裂较为发育.围岩多为弱透水岩体,隧洞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下.①桩号0+000~0+950,此段长950.0米,岩性为三迭系大冶组上段(T1d )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极薄层灰岩,局部夹黄绿色钙质页岩,属Ⅲ类围岩.洞身围岩总体稳定性较好.局部稳定性较差.本段虽属弱岩溶化弱透水岩组,但不排除局部出现充水充泥溶隙和小溶洞,应对局部进行全断面衬砌.岩层产状:走向北东60°~80°,倾向南东,倾角42°~49°.岩层走向与洞向夹角10°~30°,交角较小,因此局部可能出现掉块或小规模洞顶塌顶现象.②桩号:0+950~1+400段:此段长450.0米,埋深50~150米.岩性为三迭系嘉陵江组下段(T j )浅灰色微晶灰岩,含生物屑、砂屑亮晶鲕粒灰岩,微晶白云岩,属Ⅱ类围岩.岩层产状:走向北东30°~60°,倾向北西,倾角51°~56°.岩层走向与洞向夹角20°~40°,交角较小,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