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国传统节日整理(传说、习俗、诗词)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共有十二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节、上巳节和礼拜天。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灯笼、燃放烟花,忙碌的收拾家中杂物、摆设家中饰物,家家户户摆满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团聚,吃年夜饭、观赏烟花,这一切构成了春节的气氛。

元宵节又叫元夕节、元夜节、上元节,它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古时候传统的节日,它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当天,人们会悬挂彩灯、燃放烟花、家家户户烹调月饼、恭迎神佛,家家户户摆满美味佳肴,有的人会到附近的河流观看放灯笼,欢迎着新春的到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祭祖风俗的日子,它的传统习俗有祭祖、踏青、吃清明草以及放风筝等,清明节还有“哭墓”习俗,这是人们奔赴祭祖的去处。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端阳节,它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节日之一,其特色习俗有游龙舟、吃粽子、吃汤圆、挂菖蒲等,更有“文斗赛”、“吃枣赛”等游戏,使节日更添乐趣。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它起源于古老的神话,以“牛郎织女”为核心,历史很悠久,节日当天,人们会悬挂彩灯、放烟花,屋内外点灯迎神,家家户户烹调供馔,喜宴所有来宾,也有的地方有给女孩子们准备礼物的习俗。

中元节又叫鬼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先人的节日,它有“烧鬼”、“祭祖”等习俗,还有各地传统的抛红旗、拜鬼神、扭蛋、踩高跷等,节日当晚,家家户户悬挂彩灯、忙碌地准备供品,家家户户摆满美味佳肴,大家团圆品尝“鬼馔”,是一幅古老欢腾的景象。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节日,它的习俗有赏月、守岁、吃月饼、烧火、赏花灯等,人们会选择一天假期,全家人团圆一起烧火、吃月饼、品尝美食,祝福健康长寿,又能找个月圆聚欢庆,这是中秋这一天的浪漫温馨。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它是祭祖的节日,它有赏菊、饮酒祭祖、放飞灵魂火等传统习俗,它的起源源于古老传说,节日当天,去重阳山欣赏菊花,一路上人来人往,醒目的彩旗招牌,熙熙攘攘,庆祝气氛洋溢,整条街显得热闹非凡。

传统节日文化常识

传统节日文化常识

传统节日文化常识(一)春节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放爆竹、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

4.诗句展示:(1)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

——晏殊《辛春日词·御阁》(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二)元宵节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4.诗词展示:(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陆游《春寒》(三)清明节1.简介: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从节日来讲,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3.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

诗词展示:(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四)端午节1.简介: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别称: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地腊节等。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原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衍生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酒名,常在正月初一饮用。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春风送来温暖,人们畅饮屠苏酒。

千家万户在明亮的阳光下,忙着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

诗句充满了欢乐、热闹的氛围,展现了新年的喜庆与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的诗歌简洁明快,富有深意,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四、运用片段:过年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如今虽然城市里限制了烟花爆竹,但那种欢乐的气氛依然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就像这温暖的亲情,始终不变。

原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有祭扫、踏青等习俗。

“断魂”形容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二、赏析: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此诗语言通俗,意境含蓄优美,画面感极强,生动地描绘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清丽。

四、运用片段:在这细雨纷纷的清明,我独自走在街头,心情沉重。

“路上行人欲断魂”,不正是我此刻的写照吗?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仿佛穿越千年,与他一同感受那份哀愁。

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衍生注释:“异乡”指他乡、外乡。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及相关的诗词。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除夕之夜,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共贺新年的到来。

即使汨罗江冰封,路不通,也要回家,万里江山塞了路,暖暖春意融人心。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结束,人们在这一天会观赏花灯,猜灯谜,并品尝元宵。

灯火辉煌洒城头,猜谜儿郎乐开口。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烧纸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据说可以纪念屈原投江。

雄黄酒,豪放男儿到战场。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丰收和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国庆节:国庆节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观看烟花表演。

热情似火,欢乐不断。

7.重阳节:重阳节是祈求平安和长寿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

天高云淡,望中烟波浩渺。

8.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祥瑞和丰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浮云结绕层峦秀,寒鸦戏翔古村落。

9.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贴春联、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岁月如梭,老去悲欢离合。

10.元旦:元旦是西方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迎接新的一年。

钟声响起,欢乐无边。

11.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人们会祈求姻缘,并欣赏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

鹊桥横渡,美人心动。

12.初一:初一是每个月的第一天,人们会贴门神、做新衣,迎接新的月份。

新月初挂,如意花开。

13.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祥瑞和丰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浮云结绕层峦秀,寒鸦戏翔古村落。

14.重阳节:重阳节是祈求平安和长寿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

天高云淡,望中烟波浩渺。

15.中元节:中元节是传统的盂兰盆节,人们会为祖先和亡灵烧纸钱并祭祀。

孤烟洞庭秋水远,浩荡回天雁阵横。

中国传统节日(附经典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附经典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元旦: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 ,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 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 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 ,把每年公历的1 月1 日定为元旦。

节日活动:张灯结彩《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梦令·元旦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活动:贴春联、拜年、祭祀、烧炮、文艺汇演;节日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 ,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 (大约在公历1 月下旬到2 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修改版]

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修改版]

第一篇: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扫尘燃放爆竹拜年蒸年糕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5、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吃元宵观灯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诗句: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清明节: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公历4月4-6日)习俗: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诗句: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诗句: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舍)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xx 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XX)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XX,云有痴呆XX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XX《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如下: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包括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
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和“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2.乞巧节: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祭月、观
潮、吃月饼等。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静夜思》描述中秋之夜的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中国节日及其对应的古诗词: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清明节(公历4 月4 日-4 月6 日):•《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浣溪沙·端午》——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只是部分节日对应的古诗词,每个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及习俗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及习俗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及习俗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大年”,即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期间人们举行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

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关习俗丰富有趣,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祭祖等一系列活动。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二、相关古诗词春节:1.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高适《除夜作》2.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刘长卿《新年作》4.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7.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8.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9.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10.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11.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12.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13.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14.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田家元日》15.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16.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17.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文征明《拜年》18.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完整版)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完整版)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 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诗词一、春节(一)基本概念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而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别称: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过大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起源: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地域: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

(二)节日习俗开门炮仗、拜年、给压岁钱、占岁、贴画鸡、聚财(不能动用扫帚,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三)相关诗词《田家元旦》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丁卯元日》-钱谦益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节日的习俗,故事及古诗

关于节日的习俗,故事及古诗

关于节日的习俗故事及古诗过年吃水饺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九月九日插茱萸八月十五吃月饼唐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苏东坡“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苏辙(踏青)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

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

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6个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简介

6个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简介

6个中国传统节日传说简介1. 春节 - 好年头的来历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农历新年的夜晚出现,吃掉村庄里的人和动物。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开始放鞭炮、贴红纸和挂灯笼来驱赶怪兽。

这样,“年”怪兽就再也没有出现了,而这个传统也传承至今。

2. 元宵节 - 寒食节的起源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古代有一位忠义之士名叫曹操,他在寒食节这天离开家乡去投奔董卓。

曹操的母亲担心他的安危,给他准备了几十个元宵,藏在城门外的灌木丛中。

曹操一路上带着元宵行军,用灌木丛中的元宵照亮道路。

最后,曹操获得了胜利,元宵节也因此成为庆祝胜利和祈福的节日。

3. 端午节 - 屈原的传说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他为了救国,投江自尽。

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捞救,却未能寻找到屈原的尸体。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投放了粽子到江中。

此后,端午节成为了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叶的传统习俗,以纪念屈原。

4. 中秋节 - 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有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著名神话故事。

相传,古代中国有10个太阳,世界面临严重干旱和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

作为奖励,后羿得到了不死不衰的仙丹。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丹后飞上了月亮。

所以中秋节成为了人们观赏月亮、赏月饮茶和吃月饼的日子。

5. 清明节 - 伯明砂的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用来祭扫祖先和缅怀故人。

传说在古代,伯明砂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医者,他将病人的疾病吸附在自己的身体上,将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而为了避免自己的家人感染,伯明砂离开了人间。

为了纪念他的牺牲和感激他的医术,人们在清明节会烧纸钱、上坟祭祖,并采摘嫩绿的青草,以感谢伯明砂。

6. 重阳节 - 赛过“九”的故事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老人节。

经典: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经典: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 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 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 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 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24
• 牛郎织女的传说
25
2、七夕节的习俗
• 穿针乞巧 • 喜蛛应巧 • 投针验巧 • 为牛庆生 • 晒书晒衣 • 吃巧果
5
另说:起源于“火把节”
6
2、元宵节的习俗




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舞 龙 狮
猜 灯 谜
7
猜 猜看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 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 收立功劳(打一动物)。(打一动物)
草上飞。(打一字) 多一半。(打一字)
8
3、元宵节的诗词

《生查子 元夕》
邪驱瘟之意。 • 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有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功 效。
22
3、端午节相关的诗词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23
1、七夕节的起源
•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节日,也是过去女孩子最为重视的日子。

(宋)欧阳修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

除夕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各大传统节日标志由来: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习俗:守岁、放烟花、吃粽子。

诗句:《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由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诗句: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由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习俗: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诗句:《上元夜》 (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立春由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吃春饼、春卷,诗句:“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来历: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精品)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精品)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3、重阳节相关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采桑子·重阳】
2、春节的习俗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
房前屋后,彻底进行 打扫干净,迎新春。 意思是把一切“穷运”、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辞旧迎新。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食 谱,南北各异,民族 各异。
• 饺子、年糕、春卷
• 年年有鱼 • 大鸡大利

(宋)欧阳修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 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 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 史。
清明之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1、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
传重 说耳
和 介 子 推 的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 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 “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 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 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说:起源于“火把节”
2、元宵节的习俗












猜 猜看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 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 收立功劳(打一动物)。(打一动物)
草上飞。(打一字) 多一半。(打一字)
3、元宵节的诗词
•Hale Waihona Puke 《生查子 元夕》1、重阳节的的由来与传说
恒景除魔传说
2、重阳节的习俗
登 高
赏 菊
饮 菊 花

• 登高
•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 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 又叫“登高节”。相传 此风俗始于东汉。

• 吃重阳糕
•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 菊糕、五色糕。
•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 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宋)欧阳修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 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 “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 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 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 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有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功 效。
3、端午节相关的诗词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1、七夕节的起源
•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节日,也是过去女孩子最为重视的日子。
3、七夕节相关的诗词
• 【古诗十九首】之一 • (汉)乐府诗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关于“年” 的传说:
•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每到除夕之夜出来伤害人畜。有一 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的老人,她告诉乡亲们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半 夜时候,屋内一直点着烛火,屋外放爆竹,这样“年”就不敢进村了。村 民们按照这种做法,怪兽果然被吓跑了。
• 后来人们知道了“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 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 亲串友道喜问好(拜年)。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
和 气 吉 祥 庆 安 康
四 季 平 安 心 如 意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 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 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 史。
清明之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1、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
传重 说耳
和 介 子 推 的
• 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即春节)齐名,成 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嫦娥奔月的传说
2、中秋节的习俗
• 吃月饼
•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 祭品。“月饼”一词,最早 见于南宋的《梦梁录》。
•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 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 家人团圆的象征。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 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 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 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 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又称 “月夕”、 “八月节”、“团圆节”。
1、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 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2、春节的习俗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
房前屋后,彻底进行 打扫干净,迎新春。 意思是把一切“穷运”、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辞旧迎新。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食 谱,南北各异,民族 各异。
• 饺子、年糕、春卷
• 年年有鱼 • 大鸡大利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2、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
•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 世界文化名人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清明节的习俗









4、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端午节的来源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春节的由来和传说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 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中 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 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自西汉以来, 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New Year’s Eve)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 指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 正月初一为高潮。
• 除夕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 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
又叫“熬年”。
•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 歌舞、曲艺、魔术、杂 技等节目,是年夜饭之 外的文化“盛宴”,每年 全球都有超过十亿人观 看
• 全球华人的大联欢
• 全中国的“年会”
• 放鞭炮、贴春联
• 拜年与压岁钱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 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 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 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 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 可以平安度过一岁。“辟邪”
3、重阳节相关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采桑子·重阳】
中 传
统日 国 节 财经大学附属小学
二(四班)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1.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 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2.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都与节气、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宗教仪式等有关系。 3.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4.来源传说、文化习俗、诗歌等。
• 赏月
•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 举行迎寒和祭月。
• 《礼记》中就记载有 “秋暮夕月”,祭拜月 神。
• 唐宋时期,中秋赏月、 玩月更为盛行。
3、中秋节的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吃粽子
• 粽子,又叫“角黍” (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 角状)、 “筒粽”(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 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 及东南亚诸国。
• 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
•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 邪驱瘟之意。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浙江绍兴)
2、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挂艾草
赛龙舟
戴香包 五色绳
端午节的习俗
• 赛龙舟 •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
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 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 赏菊并饮菊花酒
•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 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 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 渊明。
•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 月”。
• 插茱萸和簪菊花
•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 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